2013城市管理学复习指导

时间:2019-05-13 11:1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城市管理学复习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城市管理学复习指导》。

第一篇:2013城市管理学复习指导

2013城市管理学复习指导(考试)

题型三种:选择、简答、论述。

考试方式:机考,闭卷。

一、简答题

1、简述我国城市政府职能具有哪些特征?

答:(1)广泛性。从邻里关系、社区卫生、居民福利、商业网点、公共设施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事务,都要纳入政府的管辖范围,从而使城市政府职能比其他地方政府职能更加广泛多样。

(2)服务性。在城市,市民的衣、食、住、行等,样样都离不开政府所提供的支持及援助,离不开政府或公营机构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服务职能体现了城市政府的本质,服务是城市政府的天职。

(3)规范性。城市政府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就是法制化和科学化,而法制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城市政府的职能范围、权责关系和政府职能实现方式纳入法制的轨道,保证各种城市事务间的相互协调和整合,调整和发展各项政府职能,从而确保城市政府职能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4)自主性。在现代社会,城市是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在国家行政体制中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其职能的实现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城市社会自成一体,城市社会关系和城市事务也有其特殊性,无论从时间上、经济上,还是从效果上看,城市事务中的环境、能源、规划、建设、住宅、交通、福利、卫生、治安、消费等都自成体系,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适合由城市政府自主地实施管理。

(5)多样性。现代城市政府职能范围广、跨度大,城市公共事务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加之行政环境的剧烈变动和行政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至政府在管理这些公共事务、实现其各项职能时,不得不采用多种手段、途径和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保证城市政府的各项职能和管理决策得到顺利实施。

2、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

答:(1)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政治义务,参与和支持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大决策,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监督城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行为,实现市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促进市政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

(2)市民的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行政决策,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失职和渎职行为,行使监督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权利;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维护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促进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3)市民的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事社区服务、拥军优属、残疾人援助和义工活动,参与城市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3、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

答:(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政府可以将一部分职能授权给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私营部门或个人,与之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制定、执行公共政策时加强公众参与,实现城市管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城市政府在职能上要实现从“划桨人”到“掌舵人”的转变,从万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

(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可以利用私营部门采用的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

4、现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囚徒困境现象有哪些?

答:(1)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3)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5、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答:(1)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2)协议出让,政府让利。(3)生地出让,效益粗放。(4)“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6、如何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答:(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7、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规划很大程度上应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由市场引导,规划结果是适应这种引导的结果。同时,土地利用涉及各方面利益,除经济目标外,还必须考虑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与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须由国家立法、政府方针、政策来控制完成。

(3)动态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旧有的规划在一定时间内有指导作用,但从长远看可能会成为有效利用土地的障碍。

(4)协调原则。土地利用规划涉及许多复杂部门,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并有效贯彻实施。

8、我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7)注重全市就业情况。

9、城市财政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答:城市财政管理除了具有地方财政的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合理分配和稳定经济发展等作用外,还有如下的具体1

职能:(1)筹集资金,;

(2)合理安排支出;(3)综合平衡调节;(4)财政监督和调节。

10、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答:(1)预算管理;(2)税收管理;(3)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4)预算外资金管理。

11、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

(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12、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3)社区卫生保健。(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13、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

答:(1)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2)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3)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混合型模式是政府-居民处于双重主导地位、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种实施方式并行的社区治理模式。

14、试述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中,要注意遵循以下的原则:(1)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原则。(2)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3)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4)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

15、试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4)“三同时”原则。(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6)污染者负担原则。(7)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还应始终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

16、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么?

答:(1)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

(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

(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

(5)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

(6)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

(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17、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1)减量化原则,就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

(2)再利用原则,就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

(3)资源化原则,就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18、试述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是什么?

答;(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19、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

答:(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

(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3)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

(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

(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6)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7)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20、试述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答:(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21、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的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制订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2)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3)对事件的处理作出敏捷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决策;(4)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决策以及总结突发事件运作绩效等内容。

22、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答:普遍来看,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主要从四个方面执行:(1)宣传教育。(2)准备预案。根据既有的和潜在的事件设立多重备选预案,缩短反应时间。(3)构建预警机制,推行公示措施。(4)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官、产、学、民、媒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

23、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

答: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快、准、齐、实”四个要点。

“快”就是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在此基础上,迅速召集突发事件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场处理。“准”就是接到报告后,特别是到达现场后,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准确判断,拟定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

“齐”就是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

“实”就是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到位。

24、城市自然灾害应对的原则是什么?

答:(1)建立科学的决策指挥体系和过硬的反应队伍。(2)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

(3)提供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保障,提供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减少灾害损失。(4)进行宣传教育,使市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临危不乱减少损失。

五、论述题

1、试述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主要有:

(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发展方向与模式的预想,是城市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是前瞻性与持续性的有机结合。城市管理最终要贯彻城市的发展战略,因此城市管理也应当具有前瞻性与持续性。

(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城市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的正常运作需要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对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运行规则的建立以及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达成共识。城市管理的多元性强调了管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业、市民等,多元主体共治才有可能将复杂化、多样化的现代城市内外部关系理顺。然而,众多治理主体也需要协调,充当协调角色的主要是城市政府,其他各非政治性主体起到参与治理以及监督、评价、回应的作用。

(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正确的决策依赖于科学的思维方式与预测方法,良好的治理也要依靠信息的大量获取。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的运用已经逐步地使城市政府功能强化,并且加速了城市政府管理的民主化。

(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城市作为一个“人群运动”的综合社区,其诸系统要素错综复杂。因此,现代城市需要被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管理,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并实现优化。对现代城市的大量信息,只有经过系统分析归纳,才能使管理有序化,决策科学化。城市管理的市场化就是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自身是一个“经济人”,要追求自身利益的优化;另一方面政府对变化的反应可能不够敏捷。因此,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市场化导向,许多事情政府已经交给营利性部门。

2、试述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潜在重点是什么?

答:(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

(2)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人员敏捷、制度敏捷。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机管理体系相适应。

3、试述我国城市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答:(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我们通常用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来衡量城市用地的相对数量。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用地迅速扩张的现状也是不容忽视的。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数量的增长已经超过城市用地负载的城市经济要素的增长,尤其是在规模较小的城市,用地扩张过快的现象十分突出,而小城市的土地收益又远远低于大城市,这种状况客观上反映了我国城市成长方式的不均衡和不经济。

(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在城市空间过度扩张的同时,由于没有足够经济内容的充实和支撑,使得城市成长方式不经济的问题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土地的经济产出率较低,另一方面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自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逐步推行以来,国内一些城市有一种大规模、成体系、与旧城不连续的新区开发的倾向,这种城市新区开发一般都以一些特定城市职能的外迁为主导力量,并吸引其他的城市功能随迁,达到城市空间的大规模、跳跃式成长。这种新区开发中最多的要算20世纪90年代风行全国的开发区热,这些开发区最初往往打着高新技术的招牌,但最终很多没有相关条件支撑的高新区的土地被开发成了住宅区甚至长时间撂荒闲置。

(4)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在我国城市成长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状况,某种程度上,这些不合理的现象还在继续产生。城市成长中的空间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总体结构的失衡和空间利用方式违背地租规律。

4、试述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

答: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下,人类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低,不考虑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任意排放污染物。其结果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直至今日,仍有不少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出于经济发展考虑,采取牺牲环境的做法,只为追求投资增长,而吸收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城落户。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私人成本远低于社会成本,厂商和消费者具有向外排污的内在冲动,因而在单纯的市场条件下公共环境极易出现无人照管的“公地悲剧”。政府可以通过向企业和居民征收排污费和环卫费,用以治理污染;或是由政府出面协调,将污染的外部性予以内部化。但在现实中,仅靠政府来治理污染显然是不够的,将公共环境交由企业或个人处理还有诸多问题,排污费的收取标准和使用机制还不完备,环卫公司政企分开的市场化改革推进困难,尤其是一些纯粹公益性的污染治理项目仍需依赖并不充足的公共财政。

(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比如,中国现有垃圾处理技术仍十分低下。处理垃圾不仅是技术上的问题,令管理者更为头痛的是,环卫经费严重不足。

(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科技发展在污染治理方面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够“包治百病”。治污之重不在于“治”,而在于“防”。“治”是治标,“防”才是治本。这个“防”靠的正是城市公众(企业、居民)自觉自愿地维护公共环境,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但我们看到的是,诸多陈规陋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仍然影响着城市的公共环境。

5、试述我国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答:(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完全消灭城乡差别,最终达到城乡的绝对融合。这种观点实质上就是将城乡一体化引向了“城乡一样化”,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城市和乡村这两种社区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其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只要这些方面存在着差别,城乡差别就不可能消失。同时,城乡一体化并不会导致城乡的“低层次平衡发展”和“平均主义”,它不是降低城市的地位,而是将乡村的地位加以适当提高,使其在市场体制下处于与城市同等的竞争地位。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间各要素的融合、贯通,但并不排斥差别,相反,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将差别转化为各自的特色,这将有利于形成城乡系统的高层次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两大系统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生态过程,同时又是这一过程的战略目标。在分析城乡关系问题上,有学者认为,城市化的滞后是中国城乡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症结所在,并由此导出了通过重新发动城市化来解决城乡发展问题。还有一些学者主张靠农村工业化来解决城乡问题。事实上,农村的发展,不能单靠城市化的辐射,也不能盲目推行农村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两头启动,依靠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以推进,这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所在。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市场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的有利渠道。城乡经济要素的流动,是二元结构转换、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各种体制束缚,以市场体制为契机,在原有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基础上,构建城乡统一市场。这将是一个市场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它既包括产品市场,又包括要素市场。通过统一的市场体系使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生产要素,并得到优化组合,从而为实现城乡全面贯通、走向一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从人本主义角度讲,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其自身各方面需要服务的,城乡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自然在协调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环境,同时要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的素质,使其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从而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

三、选择题

1.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区别于农村地区的(ACD)。A人口数量C产业构成D行政管辖

2、(C)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C 第三次

3、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主要以(AB)为主。A政治功能B军事功能

4、(A)是最早面临“城市病”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探索市政管理理论的国家,同时,也是首创多种城市市政体制的国家。A 美国

5、市政经济具有(ABCDE)的基本特征。

A社会性B长期性C不可分性D政府性E公共性

6.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ABCD)。A.市法院B.中共市委 C.市检察院D.市政府

7、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ABCD)。A 任免权B 监督权C决定权D立法权

8、根据《行政许可法》这部法律的规定,除(ABD),其他国家机关包括各个部门一律不能设定行政许可。A国务院B省一级人民政府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9、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和相关制度,构成我国市民概念的基本条件为(ABD)。

A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B居住在市区内D具有本市户口

10、在我国城市中,(D)渠道是一种方兴未艾的市民利益表达渠道。D集团参与

11.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ABCD)。A.市行政管理体制B.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C.市政府构成体制D.市建制体制

12、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包括(ABCD)。A副省级市B 县级市C地级市D直辖市

13.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政权机关,包括(ABCD)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位。A市人民政府B市人民法院C市人民检察院D市人大

14、下列的市政职能中,(AD)属于传统职能。A 消防 D治安管理

15、市级政府的经济调控(ABCDE)的特征。A双向性B间接性C综合性D有限性E超前性

11.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ABCDE)组成。

A.战略措施B战略反馈C重点战略D.战略远景E.战略依据

12.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获取。

A优劣权威分析方法B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D历史分析方法

13、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的城市。

A 有竞争力B 治理和管理良好C适于居住D银行信赖的14、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支撑包括(ABCD)。

A 范围经济 B可持续发展理论 C规模经济D集聚经济

15、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产品B城市营销主体C目标市场需求D目标市场

16、(B)行政合理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仅应事实清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立法目的。B行政合理原则

17、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ABCD)。A上海模式B杭州模式C南通模式D武汉模式。

18、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ABCD)。

A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B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C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D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

19、现代城市成长管理在(A)萌生。

A美国

20、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B)以后,城市化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直至达到70%以后才逐渐减速至平稳发展,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间之中。B 30%

21、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C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

22、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BD)。

B 信息不对称问题D自然垄断问题23、21世纪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城市化水平要达到(D)左右。D60%

24、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ABCD)

A预算管理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C 税收管理D预算外资金管理

25、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

A慈善模式B民主模式C巨物模式

26、一般情况下,把城市人口划分为(ABCD)。

A中小学年龄 B老龄C劳动年龄D托幼年龄

27.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将城市划分为(ABD)。

A稳定型B衰退型 D增长型

22.(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D.增长型

23、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

A自然社区B功能社区C法定社区

24、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

A 社区成员B 社团性组织C 企事业组织D行政性组织

25、城市环境具有(ABCD)的特征。

A脆弱性B 开放性C人为性D复合性

26、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包括(ABCD)。

A水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C 视觉污染D大气污染

27、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C)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

A 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28、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

A排污权交易制度B谁污染谁治理制度C奖励与惩罚制度D排污治理制度

29、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通常主要包括的行为者是(ABCD)。

A.处理者B.消费者C.废物处理者 D.资源开采者

30、(A)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A 英国

31、(C)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C工业化

32、各国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处于(B)左右,发展速度很快.B30%~70%

33、城中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ABCD)。

A.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B.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34、(ABC)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撤市(县)设区B撤村设街C人口农转非

35、(A)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36、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ABCD)。

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37、从问题的相互关系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AD)。

A纵向协调 D横向协调

38、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ABD)。

A 弱调控模式B多元调控D强调控模式

39、(ABCD)实行强调控模式。

A.法国B.荷兰C.日本 D.希腊

40、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联,而是一个包含(ABCD)的构架体系。

A.保障系统 B.执行系统 C.信息系统 D.决策系统

41、(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C保障系统

42、(C)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C预防

69、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ABCD)。

A齐B实C准D 快

70、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

A预警系统的建立B危机应对C危机判断D 确认危机来源

第二篇:城市管理学复习1

一、填空

1、从城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和(商品交换)功能的人类定居点。

2、城市的集中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

3、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大城市逐渐增多,迅速膨胀的城市人口甚至使城市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对城市功能的需要,出现了所谓(城市病)问题。

4、(工业化)导致的城市化发展,使市政的概念逐渐突出并独立出来。

5、古代城市的市政与乡政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一种(城乡合治)的体制。

6、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也包含一定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7、(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城市政权的领导者。

8、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

9城市(政治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素,也是市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之一。

10、将个人利益表达纳入人(规范化)渠道,避免非正式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创新市民利益表达方式的重要方面。

11、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12、西方国家城市权力的中心,既不在城市的议会、政府或法院也不在城市的政党支组织,而在城市的(商会)

13、(副省级市)是20世纪90年代在原有建制市的行政等级中新增加一个层次,虽然在宪法第30条规定的中国行政区划中并没有这一层次,但在我国市级行政区划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14、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两级政权,三级管理)体制。

15、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使用。

16、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可以在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17、就是因为城市(基本职能)的存在和强化,导致城市的形成、发展和迅速生长,这是城市存在和成长的根本动力。

18、(供给型)的城市发展战略观主要形成和发展与20世纪初叶至20世纪中叶的阶段,强调不断提升城市的生产能力,包括产品、有形服务等多方面,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了(营销导向)的地方发展战略观。20、(人文GDP)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

21、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者本质上是一群社会改革家,虽然他们当时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社会公正)。

22、每个城市由于客观的条件不同,存在着不同的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妥善解决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搞好(城市规划)的关键。

23、土地(用途管理)的最根本的核心任务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途管制。

24、美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政府主导的主要是(道路)及污水处理。

25、城市成长管理是主要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26、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相比,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城市经济是一种(集聚性)综合性的经济。

27、城市经济管理中的经济方法主要是通过经济杠杆和(经济责任制)的运用,调整城市经济活动中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已达到控制,协调经济活动的目的。

28、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在评价政府在与市场相互协作的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各国政府应该向社会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物品。

29、城市财政管理是具有公共性和(地方性)的性质 30、(税收)是城市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

31、在人口学理论分析中,通常用城市(人口结构)来描述城市人口的一些基本特征

32、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城市人口增长,它一般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并与城市自身的功能和吸引力大小有关。

33、(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

34、提高城市公共住宅的管理质量,必须从分析城市公共住宅的(供求关系)入手

35、(法定社区)尤其是指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两级辖区

36、城市环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城市的自然环境;二是城市的(人工环境)

37、(以人为本)是城市飞、环境的根本宗旨

38、(煤烟型)细微颗粒物R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对认同健康危害最大,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杀手”

39、(排污权交易)是当前国际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市场运作方式,即在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允许企业买卖排污指标,以经济杠杆促使企业主动削减排污量40、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41、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城市化)的过程

42、我国城市化2004年已经超过(40%)

43、城市边缘区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的成因中,(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

44、(小城镇)是随着多种产业集聚逐渐由乡村态转变为现代化城市的过滤性的社区

45、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合(农业产业化)

46、按政府机构的权利大小,可以将大都市政府分为(超城市)的和城济的两种类型

47、(非政府)区域协调机构分为综合功能的协调机构与单一功能的协调机构两种类型

48、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

49、(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50、Citistate不是一个(行政边界)而是一个组织边界、市场边界、信息边界、社会边界,乃至生态环境的边界。

51、(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52、对执行系统而言,最为重要的方面是执行的(敏捷化)程度,而这一点又必须以信息系统的完备和信息渠道的顺畅息息相关

53、对于反应而言,留有足够的(预备队)是十分关键而又往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54、危机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响应策略)

55、城市信誉危机突发事件处理,必须首先注意启动(停止策略)

二、选择题

1、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

2、(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3、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军事、政治)功能为主

4、(美国)示最早面临“城市病”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探索市政管理理论的国家,同时,也是首创多种城市市政体制的国家

5、市政经济具有(社会性、长期性、不可分性、政府性、公共性)

6、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利系统包括(市法院、中共市委、市检察院、市政府)

7、市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主要是具有地方(任免权、监督权、决定权、立法权)

8、根据《行政许可证》这部法律的规定,除(国务院、省一级人民政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

9、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和相关制度,构成我国市民概念的基本条件为(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居住在市区内、具有本市户口)

10、在我国城市中(集团参与)渠道是一种方兴未艾的市民利益表达渠道

11、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市行政管理体制、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市政府构成体制、市建制体制)

12、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包括(副省级市、县级市、地级市、直辖市)

13、中共市委对国家政权机关,包括对(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人大)

14、下的市政职能中(消防、治安管理)属于传统职能。

15、市级政府的经济控制具有(双向性、间接性、综合性、有限性、超前性)

16、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战略措施、战略反馈、重点战略、战略愿景、战略依据)

17、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优劣机威分析方法、竞争一合作分析方法、政经社技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获取。

18、世界银行组织认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适于居住的、银行信赖的、治理和管理良好的、有竞争力的)

19、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支撑包括(范围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规模经济、集聚经济)20、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城市营销主体、目标市场需求、目标市场)

21、(行政合理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仅应事实清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内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立法目的。

22、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上海模式、杭州模式、南通模式、武汉模式)

23、城市基本设施的特性是(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

24、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美国)萌生

25、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后,城市化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直至达到70%以后才逐渐速至平稳发展,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间之中。

26、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27、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自然垄断)

28、21世纪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城市化水平要达到(60%)

29、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预算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税收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30、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慈善模式、民主模式、巨物模式)

31、一般情况下,把城市人口划分为(中小学年龄、老龄、劳动年龄、托幼年龄)

32、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城市划分为(稳定型、衰退型、增长型)

33、在(衰退型)的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年幼比例小,老年人口多,3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自然社区、功能社区、法定社区)

35、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社区成员、社团性组织、企事业组织、行政性组织)

36、城市环境的特征是(脆弱性、开放性、人为性、复合性)

37、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视觉污染、大气污染)

38、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

39、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水污染谁治理、排污权交易制度、奖励制度、排污收费赔偿制度)40、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包括的主要行为者有(处理者、消费者、废物处理者、资源开采者)41(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总人口数50%的国家

4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 动力。

43、各国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处于(30%~70%)左右,发展速度很快。

44、城中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农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45、(撤市(县)设区、撤村设街、人口农转非)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46、(伦敦)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是最早建立的大都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47、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配合;受党政更替的影响大)

48、从问题的相互关系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纵向协调;横向协调;

49、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若调控模式、多元调控、强调控模式)50、(法国、荷兰、日本、希腊)实行强调控模式。

51、对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系,而是一个包含(保障系统;执行系统;信息系统;决策系统)的构架体系。

52、(保障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 体系的支掌。

53、(预防)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焦点。

54、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齐;实;准;快)

55、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预警系统的建立;危机应对;危机判断;确认危机来源)

三、名词解释

学习型政府:指在政府内部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机制,形成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局面,从而提高整个政府的群体能力

1、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2、市政: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

3、市政管理学:

4、城市政治权力系统:是指拥有某种正是直接行使城市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权力的各种组织。

5、城市政治参与系统: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市政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市政决策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

6、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

7、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向各有关部门进行检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8、市民利益表达:是指代表某种利益的市民组织或市民团体,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向城市权力机构提出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利益要求的行为。

9、市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10、市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

11、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没有货很少有自主权。

12、分权制:是指上下级依法各负其责,下级行政机关在法定管辖范围内有自主权。

13、层级制:是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作若干层级,每个层级所管业务性质相同,给对其上级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14、职能制:是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若干部门,各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

15、完整制:又叫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个机构或一个机构的各个组成部门完全集中于一个首长或一个机关的指挥监督之下,只存在单一的领导隶属关系。

16、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才、统属制,是指同一层级各个机构或一个机关门的各个组成部门不集中在一个首长或一个机关的指挥监督之下,存在着多元的领导隶属关系。

17、政府职能:

18、市政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19、市政执行:是指城市政府以贯彻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为,是市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决策、指令和法律法规的过程。

20、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间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21、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的城市。

22、城市职能(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担负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

23、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24、集聚经济:指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和聚合而给经济主体带来的一种额外的经济利益)

25、规模经济:指因生产模式规模的扩大所产生的平均花费的降低,因为规模扩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它们是通过高效率的熟练工人、专门化的生产工具、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流程的专门化好产品的专门化等方法来达到)

26、经营城市:是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为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

27、城市营销:是指把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点。

29、循环经济:是指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30、城市规划: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的经济技术条件历史基础与现状的特点,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活动。

31、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基础,是城市政府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律依据。

32、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域,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33、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的需要,通过采取一些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活周期性的敬仰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34、土地利用规划: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历史基础与现状的特点,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活动

35、土地储备制度:政府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和储存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调控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得制度。

36、城市成长管理:一种以政府为主题的对城市空间成长的管理行为。

37、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8、城市经济管理:指城市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一同运用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将抗稳定地发展并取得满意效益的全过程。

39、城市经济功能: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担负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

40、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41、宏观调控: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运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高潮后所跟随的衰退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宏观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来达至计划经济之目标

42、规定:具有法律地位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43、城市财政:是城市政府参与社会收入活产品的分配活动,也就是城市政府在占有和支配一定份额的社会产品过程中与社会各方面发生的分配关系。

44、城市财政管理:是指以城市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市政工作为主要目标的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管理。

45、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是指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与维护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是国家规定用于城市维护与建设的专项资金。

46、预算外资金:地方财政或城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财政性资金,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殊需要的财政资金,是下放财权的一种管理形式

47、城市经济结构:是指城市是由多个产业、行业部门和企业组成的,每个产业部门从事着特定的经济活动,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整体。

48、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经济活动和其他工作的非农业人口,包括拥有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在城市暂住的流动人口。

49、城市人口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

50、人口预测:又称人口发展现状的预测,就是根据城镇人口的现状和发展特点,运用科学方法,推测若干年后城市人口的状况。

51:社区: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同体

52、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中被道路环绕的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53、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54、城市流动人口:指没有城市常住户口暂住证(具有暂住证)或暂时逗留于城市的人口

55、环境容量:指在人类健康与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是考察污染是否发生的重要标志。

56、环境污染:指自然环境要素中,混入对人体有害、破坏自然生态的物质或非物质形式,并达到一定的程度、超出环境自我净化能力的现象。

57、环境质量:指自然环境构成的诸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之一,或环境整体受到污染的程度。

58、环境保护:指采取工作方法保护环境,使之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自然生态平衡的实现。

59、城市环境: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60、城市环境管理: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预防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一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

61、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放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62、城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产方式等由农村型转化的过程。

63、城市边缘区: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种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是土地利用发生转变的地区 64、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调融合的系统最优的动态,65、城乡体系规划: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6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67、Citistate(城市联盟):是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域。

68、公共紧急状态: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69、危机管理: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包括对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简答题

现代城市政府职能的特征。

(1)广泛性(2)服务性(3)规范性(4)自主性(5)多样性

2、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的。

(1)培育多远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3、城市管理囚徒困境的表现。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1)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3)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4、我国城市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4)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5、编制城市规划的原则。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6、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为改变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在管理体制上映逐步实现转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型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制型(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7、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是指由社区内司法、警察、安全、消防等部门组成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从事治安保卫工作的自治性组织(如治保会、联防队、门栋关照小组等组织),为创造安全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而对社区内的社会公共秩序、户口、特殊行业(如旅馆业、旧货业等)、道路交通、消防及法制和安全教育进行的管理。

(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这是由街道环卫所及各房管所、园林所及社区内各单位组成的市政管理委员会以及群众自治性组织和全体社区成员,为谋求适合居民身心健康的和谐环境,而对生活垃圾、污水、粪便处理工作,道路清扫工作,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以及环保宣传工作等等进行的管理。

(3)社区卫生保健。这主要是指由街道卫生科、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地段医院和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组织发动社区成员,为保证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对卫生防疫、计划生育、老年人保健、妇幼保健和少年儿童保健,以及心理咨询、社区康复等工作进行的管理。

(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主要是指由社区自治性组织和各专业性团体,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动全体社区成员,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里弄、文明楼和文明家庭等活动,进一步完善调解、帮困、服务网络。同时,做好教育、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及传媒的发展规划,以生态环境物质文明为基础,加强理想、道德、法制教育,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的社区社会风尚。

8、城市人口管理的特点。

(1)城市户籍制度,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建国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这种户籍制度适应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全国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这一体制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经济系统的效率低下及人力资源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

(2)居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制度是为了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一种管理制度。基本内容包括六方面:领取;登记;效力和期限;换领和补领;交回、收缴和收回;查验和扣留。

(3)城市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指为了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基本国策,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本政策。

(4)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我国城市化水平和进程现状相联系,城市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在城市中生存的不可忽视的群体,对于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必须纳入城市人口管理的工作范围,否则不可能实现有效的城市人口管理工作。

9、循环经济3R原则的作用。(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无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因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得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10、城市污染治理的瓶颈。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11、城乡一体化得意义。(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12、传统封闭城市发展思路不足有哪些?

(1)行政区隔的束缚严重限制城市发展(2)未能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的相关利益主体(3)强调城市自身发展的影响

13、区域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14、预防为主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主要从四方面执行:(1)宣传教育(2)准备预案(3)构建预警机制,推行公示措施(4)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官、产、学、民、媒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

15、快速反应原则基本要点。

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快、准、齐、实”四个要点。(1)快,就是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再次基础上,迅速召集突发事件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场处理。(2)准,就是街道报告后,忒别是到达现场后,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拟定强有力的正对性措施(3)齐,就是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4)实,就是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实,斌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到位。论述题

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

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发展方向与模式的预想,是城市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是前瞻性与持续性的有机结合。城市管理最终要贯彻城市的发展战略,因此,城市管理也应当具有前瞻性与持续性。所谓前瞻性指城市管理不仅要解决现存的问题,而且要预想到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警;持续性则强调城市管理的各种措施要有始有终,不能朝令夕改,以免浪费资源。

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城市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的正常运作需要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对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运行规则的建立已经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达成共识。城市管理的多元性强调了管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业、市民等,多远主体共治才有可能将复杂化、多样化得现代城市内外部关系理顺。然而,众多治理主体也需要协调,充当协调角色的主要是城市政府,其他各非政治性主体起到参与治理以及监督、评价、回应的作用。

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合法性指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它与法律规范没有直接的关系。正式的制度框架一般比较容易被认可和服从,非正式的制度一旦被自觉认可以及遵守就同样具有了合法性。城市管理的顺利有序进行依赖其合法性的建立,因此,现代城市管理不仅注重法律,而且也要更加尊重传统与习俗。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得时代中,城市管理的手段以及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正确的决策依赖于科学的思维方式与预测方法,良好的治理也要依靠信息的大量获取。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的运用已经逐步地师城市政府功能强化,并且加速了城市政府管理的民主化。

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城市作为一个“人群运动”的综合社区,其诸系统要素错综复杂。因此,现代城市需要被当做一个系统来进行管理,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病实现优化。城市管理的市场化就是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自身是一个“经济人”要追求自身利益的优化,另一方面政府对变化的反应可能不够敏捷。因此,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市场化向导,许多事情政府已经交给营利性部门。论述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潜在重点?

(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a信息敏捷。b人员敏捷。C制度敏捷。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3、现代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新条件下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

(1)构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历史上,我国曾长期执行计划经济体制,并构建了基于计划经济的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传统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于现代市场化条件,必须予以梳理和修正。进入新的世纪,中国的城市将从被动追赶逐步转向“弯道超车”,在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城市经济管理体制也要进行多方面的完善和创新。政企分离、城乡一体、条专块统、市场导向、竞争充分、激励合理、多种所有制经济协同发展的新的面向未来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应当逐步构建起来。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下一个阶段将面临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健全的任务。与之对应,城市经济管理体制一方面要以加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另一方面要面向未来、面

向国际,提升我国城市经济的国际对接能力。

(2)当前,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非物质产品价值的不断体现,城市产业呈现一些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在城市经济管理的领域里,主导产业的判别和推动产业结构合理有序升级是一个重要的使命。“产业结构升级”又称“产业升级”,即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提升。这一概念隐含着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和加速本国、本城市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主动性。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一致的,都力图推动产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各类城市应当准确认识自身所处阶段,根据产业发展特征进行前瞻性的判断,并通过鼓励、引导等方略促进产业升级。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城市的产业升级必须合理、有序进行,不能拔苗助长。

(3)筹谋解决结构性失业与总量过剩失业问题。经济学家将失业分为摩擦失业、总量过剩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三类。所谓结构性失业,是指现实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具有特定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短缺,而现实市场提供的劳动力不具备这些特定劳动知识和技能,导致市场所需劳动岗位和所提供的劳动力出现结构性错位。而总量过剩失业则是劳动力总量大大超过就业岗位的总量而造成的失业。当前,在我国城市中结构性失业是三种失业形式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但从长周期来看,我国总量过剩型失业的隐忧更大。因此,城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稳定本地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培训,扩大就业岗位数量,融合城乡经济,提升就业岗位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减低结构性失业和总量过剩失业造成的潜在影响。

4、城乡一体化发展要点?(如何理解。。)答:(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完全消灭城乡差别,最终达到城乡的绝对融合。这种观点实质上就是将城乡一体化引向了“城乡一样化”,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城市和乡村这两种社区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其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只要这些方面存在着差别,城乡差别就不可能消失。同时,城乡一体化并不会导致城乡的“低层次平衡发展”和“平均主义”。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间各要素的融合、贯通,但并不排斥差别,相反,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将差别转化为各自的特色,这将有利于形成城乡系统的高层次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两大系统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生态过程,同时又是这一过程的战略目标。农村的发展,不能单靠城市化的辐射,也不能盲目推行农村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两头启动,依靠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以推进,这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所在。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市场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的有利渠道。城乡经济要素的流动,是二元结构转换、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各种体制束缚,以市场体制为契机,在原有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基础上,构建城乡统一市场。从而为实现城乡全面贯通、走向一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环境,同时要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的素质,使其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从而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

5、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该原则有三层涵义,一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结合。二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三是全面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

(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这是指全面和充分地利用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充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又减少环境污染。这是治理污染、节约资源、发展生产、保护环境而必须贯彻的一项重要原则。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城市环境一旦污染便很难恢复,因此保护环境应以预防为主,但预防不可能完全避免污染,对已经存在的污染必须治理,因此要防治结合。(4)“三同时”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这一原则我国早在1973年便正式做出规定,这是我国在环境管理中防止污染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防止污染的重要制度之一。

(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体社会组织和市民的职责。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仅靠政府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全社会成员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才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6)污染者负担原则。指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由排放污染物和造成破坏的组织或个人所承担。这一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污染者负担原则在法律上一般表现为三种方式:征收排污费或多种形式的污染税,赔偿损失,罚款。其中被广泛采用的是“排污收费制度”。我国参照这一原则,在《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具体原则,以明确污染者的责任。

(7)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还应始终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三篇:《城市管理学》复习重点

《城市管理学》复习要点

第1章 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 城市管理的一般原则 城市管理的目标和手段 第2章 城市及其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城市规模分布规律 城市间的空间相互作用 第4章 城市管理的组织体系 城市政府权力的运用 城市管理体系

中国城市管理的非权力系统 市民参政及其途径 第5章 现代城市政府 市政府体制 市政府体制的特点

西方国家城市政府职能的范围和实现方式 市场经济时期中国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城市政府职能范围 第6章 城市法制 城市法制的作用 城市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城市法制建设的内容 城市执法管理模式及其问题

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应当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7章 城市规划及其管理 城市规划的作用 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 城市规划编制的程序

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过程中,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8章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职能

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 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 第9章 城市交通管理 影响城市交通的因素 城市交通问题 产生交通问题的原因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系统管理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 第10章 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的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

城市环境建设管理与环境日常管理 第11章 城市住房管理 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思路 城市住房规划管理 城市住房建设管理 城市住宅流通管理 城市住宅分配和消费管理 第12章 城市经济管理 城市政府的经济调控职能 我国城市政府经济职能的改革方向 第13章 城市社会管理 城市流动人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城市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 社区管理的主体 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 城市社区管理改革

第十四章城市危机管理

城市危机的概念、类型 城市危机的基本特点 城市危机管理

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的创新

第15章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的变革城市管治的概念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管治途径 数字城市的应用前景 建设“数字城市”的基本任务 经营城市的概念和内涵 经营城市目标的层次性

现阶段我国城市政府经营城市的基本思路城市营销的概念 城市营销的基本要素 城市营销的基本模式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第四篇:城市管理学选择题复习部分 范文

选择题复习部分

(下面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ABCD)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

A 文化 B 政治 C 社会 D 经济

2、(D)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A 农业现代化 B 科技现代化 C 工业化 D 信息化

3、(C)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A 第一次 B 第四次 C 第三次 D 第五次

4、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主要以(A B)为主。

A政治功能 B军事功能 C 社会功能 D经济功能

5、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A BCD)。

A 人口的流动 B总人口的增长 C技术进步 D经济增长

6、(A BCD)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7、(ABD)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8、(A)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

A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市政协

9、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ABCD)。

A 任免权 B 监督权 C决定权 D立法权

10、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ABCD)。

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

11、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ABCD)的内容。

A市建制体制 B市政府构成体制 C市行政管理体制 D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12、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

A县级市 B地级市 C副省级市 D直辖市

13、(D)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A 市政协 B市人大常委会 C市政府 D中共市委

14、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BCD)。

A司法参与 B政治参与 C行政参与 D社会参与

15、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

A 更加注重对内部系统的管理 B 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C强调以什么方式实施管理会加强管理的便利性 D强调提高管理的内部效率

16、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ABCD)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

A 市场导向 B结果趋向 C绩效标准 D顾客导向

17、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D城乡失衡发展

18、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获取。

A 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 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19、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ABCD)。

A生态环境指标 B社会进步指标 C生活质量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 20、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的城市。

A 有竞争力 B 治理和管理良好 C适于居住 D银行信赖的

21、(BCD)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

A营销导向 B需求型 C供给型 D资源型

22、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ABC)。

A信息敏捷 B人员敏捷 C制度敏捷 D政策敏捷

23、近代城市规划始于(C)。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4、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A),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A 行政合法原则 B 行政合理原则 C 行政统一原则 D行政公开原则

25、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ABCD)。

A 动态原则 B协调原则

C 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

26、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A)萌生。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7、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BC)。

A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 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D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ABC)。

A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分层规划

2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C)年。

A 5年 B 15年 C20年 D 25年

30、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ABCD)。

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B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C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D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31、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A BCD)。

A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 B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 C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D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32、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A 第一产业 B 第四产业 C 第三产业 D 第二产业

33、城市经济管理具有(ABCD)的特征。

A 综合性 B 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34、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

A 行政方法 B 社会方法 C 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3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ACD)特征。

A 以“间接性”为主 B以“直接性”为主 C 以“经济性”为主 D 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36、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BD)。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7、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ABCD)。

A 自来水 B 交通运输和金融 C 城市燃气 D电力

38、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AC)。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9、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ABCD)。

A 外部性 B 公共物品 C 非对称信息 D垄断

40、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A 政府的低效率 B 政府赤字问题 C 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 政府的行为动机

41、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

A 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 C 巨物模式 D 专制模式

42、(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A 稳定型 B 衰退型 C 波动型 D增长型

43、(D)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A 稳定型 B 增长型 C 波动型 D衰退型

4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

A 自然社区 B 功能社区 C 法定社区 D 居住型社区

45、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AD)。

A 职业型社区 B法定社区 C自然社区 D居住型社区

46、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

A 社区成员 B 社团性组织 C 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47、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ABCD)。

A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 B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 C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 D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48、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A)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49、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D)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50、城市环境具有(ABCD)的特征。

A 脆弱性 B 开放性 C 人为性 D复合性

51、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是根本保障。

A 法制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52、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 治理方面的制度 B 监督方面的制度 C排污检查制度 D预防方面的制度

53、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54、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ABCD)。

A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B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 C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D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55、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ABCD)。

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C 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56、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ABCD)。

A 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 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 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57、(ABC)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 撤市(县)设区 B 撤村设街 C 人口农转非 D 撤县建市

58、(A)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B迈阿密 C大温哥华 D巴黎

59、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ABCD)。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60、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为(AD)。

A 外部协调 B 政府协调 C 民间协调 D内部协调

61、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ABD)。

A 弱调控模式 B 多元调控 C 一元调控 D强调控模式

62、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弱调控模式以(D)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

A 加拿大 B 澳大利亚 C 英国 D 美国

63、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强调控模式以(ABD)为代表。

A法国 B 荷兰 C 美国 D希腊

64、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AB C)为代表。

A德国 B 英国 C 丹麦 D美国 65、(D)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A 保障系统 B 执行系统 C 信息系统 D决策系统

66、(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A 执行系统 B 信息系统 C保障系统 D决策系统

67、(C)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A 准备 B 反应 C 预防 D 恢复 68、(C)反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

A 准备 B 预防 C 反应 D 恢复 69、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ABCD)。

A 齐 B 实 C 准 D 快 70、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

A 预警系统的建立 B 危机应对 C 危机判断 D 确认危机来源

第五篇: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指导

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答: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着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满足员工的社会欲望,提高员工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管理理论丛林(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了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月12月,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在美国《管理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管理理论的丛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把当时的各种管理理论划分为六个主要学派.1980年,孔茨又发表了《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指出管理理论已经发展为至少十个学派.包括以下六点: 1)管理过程学派 2)经验学派 3)系统管理学派 4)决策理论学派 5)管理科学学派 6)权变理论学派

4.管理者角色与管理技能。

答: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表现为10种角色,这10种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方面的角色,信息方面的角色和决策方面的角色。1)人际角色: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接受者角色、传播者的角色、发言人的角色。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资源分配者、故障排除者、谈判者角色,混乱驾驭者。人际角色: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的基础。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 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整个组织的人依赖于管理结构和管理者以获取或传递必要的信息,以完成 工作:监督者角色、传 播者的角色、发言人的角色。

决策角色: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管理者以决策让工作小组按照既定的路线行事,并分配资源以保证计划的实施。企业家角色、干扰对付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谈判 者角色。

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的技能或者素质,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诸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会计或者制造等。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这些技能是重要的,因为他们直接处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

人际技能也是很关键的,具有良好人际技能的管理者能够使员工的热情和信心,这些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是必备的。

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运用这种技能,管理者必须能够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像组织如何适应它所处的广泛的环境。尤其对于高层管理

期末复习指导

者来说,这种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2)科学的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6.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组成和作用。

答:概念: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即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

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7.计划工作及其性质

答: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订计划.它的性质是: 1)目的性2)主导性3)普遍性4)效率性5)灵活性6)创造性

8.目标管理及其优势与缺陷

答: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保证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并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优点:

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2.有助于组织机构的改革3.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完成组织目标

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目标管理的缺点:

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员工参与费时、费力 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4.组织员工素质的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9.公司(组织)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组织战略的构成要素包括:

战略远景.它包括经营理念和企业宗旨.经营理念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为组织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等到.宗旨是指组织现在和未来应从事什么样的事业.对于工商企业而言,宗旨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业务范围、主攻市场和主要技术等.目标与目的可设定一套中短期的目标和目的 资源 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资源 业务 组织参与竞争的产业领域 组织 包括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

10.发展型战略及其三种基本形式。

答:发展型战略也称为扩张型战略,是一种在现在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它的基本形式有:

密集型发展战略 是指集中组织资源,以快于过去的增长速度来增加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或市场占有率,而组织业务范围基本上保持不变.一体化发展战略 是指在产业链的前向和后向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组织经营范围的一种战略.多元华发展战略 可以分为关联多元化发展战略和无关联多元化发展战略两种

11.竞争战略及其三种类型。

答:竞争战略,也就是业务层战略。波特教授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一般性竞争战略:1)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集中化战略。

12.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

答:所谓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2)决策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方案3)决策要作出分析评价

4)决策要具有科学性5)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

13.现代企业管理决策具有哪些特点?

l)决策问题越来越复杂且影响面越来越大. 2)决策时间要求越来越短。3)决策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4)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群体。

14.组织结构的含义

答:组织结构,就是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正确认识组织的含义,必须把握三方面的要素: 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中的正式报告关系.组织结构明确了将个体组合成部门、再将部门组合成整个组织的方式.组织结构包含了确保跨部门沟通、协作的制度设计

15.合理设计组织结构的原则

答: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一个正式组织为了实现其长期或者阶段性目标,设计或变革组织的结构体系的工作.应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2)分工与协作原则3)责权利对等原则4)分级管理原则5)协调原则 6)弹性结构原则

包括:按任务和目标需要设立岗位,不因人设岗;管理人员定期更换;实行员工一专多能;实行多种用工制度,使组织内人员富有弹性.人员配备的原则

答:人员配置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因事择人的原则。要根据工作需要配置人员;量才使用的原则。要根据人的能力和特点来安排工作;

人事动态平衡原则。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尽量使所有人的能力都与工作匹配

程序化;规范化原则。员工的选拔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标准和程序

16.人员配备的原则

答:因事责任的原则,量材使用的原则,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17.内部提拔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答:内部提升制度具有以下优点:有利于调动组织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期末复习指导

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内部提升制度也存在弊端,具体表现为

缺点: 可能引起同 事之间的不 团结。

.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并抑制组织创新力。18.外部选聘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答:外部招聘的优点是:

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如果他确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便可迅速地打开局面。

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能够为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外部招聘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外聘人员很难迅速打开局面。组织对应聘者的清况不能深人了解。外部招聘会打击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9.管理人员选聘标准、程序及方法。

答: 标准:1)强烈的管理欲望2)正直的品质3)富于创新精神4)良好的决策能力5)较强的沟通能力

6)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7)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水平8)良好的身体素质

程序:制订选聘计划-初步筛选-测试聘任-使用

方法:笔试、面谈、20.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哪些?

答: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职位的权力来源;另一种是非职位的权力来源,个人自身影响力

职位权力包含三种: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和处罚权力。自身影响力。包括品德、学识、能力和晴感。

21.领导者用人的艺术

答:1)唯才是举;2)用人所长;3)知人善用的艺术;4)有勇气选拨名望和才学超过自己的人 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答: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归为生理、安全、友爱或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因此,管理者应根据需要层次,确定激励行为。

22.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要归为五大类,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为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2)安全的需要。这是有关人类避免危险的需要

3)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当生理及安全得到相当的满足,友爱和归属方面的需要便占据主要地位。

4)尊重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们一旦满足了他们的归属需要,他们就会产生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一层一层地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

23.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该理论认为有两类因素影响人们的行为。

一种是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家,即保他因家; 一种是与工作内容紧密相连的因素,即激励因家。24.激励的主要方法

答:l)物质激励。2)精神激励。3)职工参与管理。4)工作

丰富化。

25.控制及其作用。

答:控制是管理者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的活动。控制的作用如下:

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控制是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口 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

26.什么是现场控制?实现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哪些

条件?

答:现场控制:又称即时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某种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监督、指导,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如下条件:较高素质的管理者、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适当的授权、层层控制,各司其职。27.控制工作原则

目标明确原则:控制活动是一种管理活动过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控制关键点原则:控制不仅要注意偏差,而且要注意不同偏差的重要程度,抓住活动过程中的关键和重点进行局部的和重点的控制。及时性原则:高效率的控制系统,能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灵活性原则:控制的灵活性原则要求制定多种应付变化的方案和留有一定的后备力量,并采用多种灵活的控制方式和方法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经济性原则:行使控制职能的时候,必须考虑控制的经济性。28.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瞥、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和全过程质量管理两个方面。1.管理及其性质。★

答:管理就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就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理论认为,管理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也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3)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答: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

(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表现为A.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C.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作用。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

期末复习指导

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二是积极、主动的适应。任何组织要想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案例分析“杨瑞的苦恼”答题

1.从两个方面看,首先杨瑞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一周时间就提出三个问题并下了结论,有些仓促;其次王经理是小型家族企业经理,又是负责研发工作的,他根本没有管理理念,也不关心杨瑞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见解;2.在此,最关键的问题是沟通障碍,杨瑞和王经理两人的想法完全没有达成一致;从组织角度讲,上下级之间有地位差异,目标差异,该小型企业缺乏明确的沟通渠道,协调不够.从个体角度讲,杨瑞和王经理两人属于选择性知觉,都是根据自身的背景经验及态度来看待对方的想法.3.由于沟通障碍,杨瑞陷入困惑;如果不离开这个企业就必须克服沟通障碍.具体的做法请参考教材224—226页.例如1)做好充分的沟通准备,把上次提出的三个问题与小型家族企业的现实联系起来,明确一个重要的近期能做的问题;沟通前要对沟通目标进行分析,问问自己能否改变王经理的态度;问问自己能否争取到王经理的认同;(2)调整心态,沟通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了解对方需要什么;杨瑞走上工作岗位才一周时间,她必须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去了解企业需要什么,王经理需要什么.4.王经理在这个小型家族企业里是负责研发工作的,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他应该接受并认真考虑杨瑞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学习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者素质;并从管理者的组织行动上克服沟通障碍.具体的做法请参考教材224三.名词解释

1.企业目标(p63页):即组织目标是在分析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2.决策:(P106)

3.集权与分权(新版教材无定义)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点那个程度的分散。

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1.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人们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实践来衡量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并使其不断丰富,这就是管理的科学性;

2.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所谓管理艺术。仅凭背诵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管理的成功,就如读了游泳的书并不意味着会游泳了;管理者必须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因地制宜的将管理知识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3.所以说,管理既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靠背诵条文进行管理等于“纸上谈兵”,必然脱离实际、效率低下,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反之,不懂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时只是凭感觉经验或者碰运气,则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满意方案。所以既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学习,又不忽略实践中的灵活运用,是每个管理者走向成功的保证。

下载2013城市管理学复习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城市管理学复习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春城市管理学复习指导

    2014春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一、考试说明 (一)题型、题量及分值 (1)填空题10%(5题,每题2分) (2)选择题20%(含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10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10%(2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6%(3题,每题12分)......

    《城市管理学》

    《城市管理学》1 一、名词解释 1、城市管理 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 2、城市化 城市化也有的学......

    城市管理学

    1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的集聚。2现代意义的城市管理主要是源起于(古典经济学)的思想。3《马丘比丘宪章》最大的特点在于表明了城市......

    城市管理学

    一、填空题1.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2.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规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

    《管理学基础》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课程期末复习指导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2014南理工考研 企业管理学复习指导

    博广南理工考研网 2014南理工考研: 企业管理学复习指导 时至8月,暑假已过一半,不知同学们强化阶段的复习准备的怎么样。博广南理工考研网的辅导专家提醒广大考生,暑假时考研复......

    管理学复习

    第一章至第四章,弄清管理、管理者、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答:管理:对组字的人力、资金、物质及信息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过程,来有效地达成组字的目标。管理的基本......

    管理学复习

    25. 什么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6.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也是基本内容和核心),组织内部各种资源之间的协调,组织与外 部环境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