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西省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1:5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江西省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江西省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江西省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江西省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业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出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们经济领域的一个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圈地的时代。教育文化产业市场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休戚相关,他们的发展状况值得我们去关注。就此,我对江西省教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在小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掌握大学生对身边的培训机构的了解和看法,了解几个培训机构的发展状况,并且对江西省教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二、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主要为南昌大学的学生 ;两个培训机构,分别为科益计算机二级考试培训中心和朗阁雅思英语考试培训中心。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对学生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南昌大学教学主楼随机选择为教室让在自习的同学们填写,并当场收回的方式。对教育机构采取的是直接上门找到其负责人填写,并当场收回的方式。对学生发出问卷100份,共收回93份,回收率达93%。对培训机构发出调查问卷2份,共收回2份,回收率达100%。

四、调查时间

2011年5月14日——2011年5月15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大学生对培训机构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各种培训机构的态度;培训机构自身的实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问卷向学生提出了10个问题(见附一),向培训机构提出了10个问题(见附二)。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本次对学生的调查中,除有6名同学未参加过培训外,其余的同学都有参加过各种培训的经历,可见,现在接受各种培训在大学生中已是非常普遍。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61位同学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参加各种培训,他们认为为了的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就应该接受培训,另外有32位同学认为大学生没有必要参加各种培训,他们认为接受培训所花的费用太高了,家庭承受不起,而且大对数培训是没有效果的。说明大多数同学在是否有必要参加各种培训这个问题上还是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自己参加的培训是有用的。在被调查对象中,多数同学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证的需要应为现在考证越来越严格,难度也逐年加大,使得很多同学只是通过单调的自习方式很难顺利通过考试,所以才选择到相应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其次同学们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出国留学,一个正在接受雅思培训的学姐告诉我,考雅思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流利的口

语,还需要有一定的应试技巧,而这些应试技巧大多数是靠从培训机构学来的。再提及“你在选择培训机构时,比较看重什么”时,大家都认为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课程设置是选择培训机构的主要标准,他们认为现在培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宣传名不副实和收费不规范。

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我认识到大多数大学生对接受培训持肯定的态度,可见对培训机构来说,在学生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而且比较稳定,但还有一些同学认为培训没有必要,说明培训机构还有更大的市场潜力等待着去挖掘。

此外,在本次对培训机构的调查中,两个机构都有一定的荣誉,其中朗阁雅思英语考试培训中心获得“中国十大知名品牌”、“中国十大外语培训机构”、“中国十大教育培训品牌”、“学员推荐专业诚信服务机构”等荣誉,科益计算机二级考试培训中心也是在南昌大学学生中信誉最好的计算机培训中心。科益计算机二级考试培训中心所请的教师都为省内各高校的教师,所以都为兼职,而朗阁雅思英语考试培训中心所请的教师有部分为海归,部分为国内知名高校毕业的英语成绩优秀的硕士、博士生。说明各机构对所聘的教师的身份要求都比较高,而且都希望通过聘请到更多优秀的知名的教师来提高本机构的知名度,从而改善教学质量,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针对“贵机构是否有在江西扩大规模的打算”时,两个机构都不约而同的表示江西是个教育大省,但教育培训机构并不多,所以将来可能会在江西省内的其他市甚至县开办培训班,以扩大自身规模。在保障性承诺方面,科益计算机二级考试培训中心表示第一次没过,下次免费再培训;朗阁雅思英语考试培训中心也表示考分不满6分,全勤及作业完成者,免费重读本课程。在承诺兑现方面,从我的室友及其他参加过科益计算机二级培训的同学那里了解到,其承诺是会兑现的;而对于朗阁雅思英语考试培训中心,我做了很多努力,但最终没有问到参加过其培训并且考过试的同学,所以这个是本次调查的一大遗憾。

七、调查体会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同学对培训机构表示认可,但也不反对其存在一些问题。在培训机构方面,正规的、有一定声誉的培训机构都比较重视师资力量,所以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聘请优秀的教师。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我调查的都是比较大型的机构,所收集的资料远远还不够,其他一些机构办学条件差、虚假宣传现象严重、无视法律,使广大人名群众上当受骗。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部门应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2、定期对市场上的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整治工作,严查虚假宣传的培训机构,做好消费维权;

3、像电视台、报纸之类的媒体不能盲目地为培训机构做广告,要对观众负责。

附一(学生版)

对江西省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问卷

同学,你好!我是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现在正对江西省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这次调查只是做一次普通的了解,我将对你所填的信息全部保密,希望你能配合我填一下这份调查问卷。谢谢了!

1、请问你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你是否参加过培训:

A.是B.否

3、你认为大学生是否有必要参加各种培训:

A.是B.否

4、如果你参加了培训,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提高自身能力B.考证C.出国留学

5、如果你没有参加过培训,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花费太高B.听同学规劝C.自身能力强,不需要培训

6、你认为现在培训机构的发展速度如何:

A.过快B.过慢

7、根据你的了解,你身边是否有同学投诉过培训机构:

A.是B.否

8、你在选择培训机构时,比较看重什么:

A.品牌B.口碑C.师资D.课程设置

9、你认为培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宣传名不副实B.师资力量参差不齐C.收费不规范D.教学管理混乱

10、在你看来,培训机构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相比有什么特点:

A.针对性强B.囫囵吞枣式的学习,完全为了应付考试C.学习后很快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附二(企业版)

对江西省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我是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现在正对江西省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这次调查只是做一次普通的了解,我将对您所填的信息全部保密,希望您能配合我填一下这份调查问卷。谢谢了!

1、贵机构成立于___年。

2、请问贵机构有何荣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贵机构所请的教师为:

A.海归B.国内知名高校教授C.省内高校教授D.其他_____

4、贵机构所请的教师是兼职还是全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贵机构接受培训,是如何收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贵机构与其他相同性质的机构相比,有什么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贵机构对学员有何保障性的承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贵机构的课程是如何设置的,请详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贵机构今后还将通过哪方面的努力来吸引更多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贵机构是否有在江西扩大规模的打算,请说明一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思考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思考

一、公共文化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社团培养以及提供文化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基础设施覆盖面逐年增加,截止目前,农村文化广场覆盖面达100%,农家书屋覆盖面100%,基本文化设施投放面90%以上。

通过建立有效的培训和扶持机制,面向广大群众,开展一系列培训、引导和扶持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民间文化领头人和社团组织,这些文化领头人和社团组织在群众文化方面起着引领和组织的作用。

每年利用节庆日、传统节日和消夏及周末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实、主题突出的各类由公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实了辖区群众文化生活,并促进了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与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一是处于城市中心的区级公共设施接近空白。文化馆没有独立的场所,与写字楼、商住楼一体建设,且布局受诸多制约,不利于最大程度的向群众开放,不能形成地标性的文化场所面向居民开放。美术馆和图书馆作为城市的又一文化象征,尚属于空白。二是街办均没有能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商业建筑群相协调的公共文化站或集镇文化中心,居民无法就近享受文化服务。三是乡镇文化机构不健全,专职文化工作者,文化服务人员尚属空白。

以上情况是我区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应加强的重点工作。这些问题可以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加以改善。

二、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文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茶秀、酒吧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目前为止,我区统计范围的文化经营单位已达512家,其中印刷装订复制场所268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86家,出版物、音像经销单位80家,文化娱乐场所31家,旅游景点21个,文化相关经营单位15家,文物博览馆10家,民俗文化村1个。从业人员总计6000多人,注册资本共计2亿余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120家,50

万元以上的80家,10万元以上的30家,10万元以下的268家。按经济类型划分,民营企业和摊点占总户数的90%以上,占注册总资本的80%。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全区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存在文化产业组织规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少和竞争力差、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宏观管理政出多门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缺少战略性规划和统一指导

就全市而言,目前没有明确的城市定位,倾力打造文化古都名城的思路和规划还未清晰。文化产业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是主导产业,因而也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指导。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我区未将文化产业纳入重点进行统筹规划,没有形成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聚集区的规划,我区打造文化一条街还只是一个蓝图。要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和项目还需要深入研究,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全市统一的规划与指导。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社会引导,市场结构不完善

文化产业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属性,正因为如此,它需要社会的引导,市场结构需要通过引导实现优化。目前我区市场中,传统产业中,如网吧、图书音像、打字复印、KTV占较大比重,仅仅是满足和适合了部分群体的休闲娱乐消费需求,新兴高端的和文化科技含量高、经营方式新颖的高品质产业项目尚属于空白。文化市场的投资及发展基本属于投资主体的自发行为,缺乏社会关注和政策的扶持引导,对一些能够传承和弘扬地方光辉历史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以及能够引导人们传统的正确价值观和寻求精神归属的产业项目,因没有特殊的政策扶持,在投资方面尚属空白,仅有的几个民办博物馆,也都存在个人投资不足、规模太小、地理位置偏僻等实际问题、并缺乏较高层次的策划和现代化的展示、多媒体演示手段而几乎无法运营,甚至长期关闭,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文化旅游产业未做强做大

一般地域性文化产品及演艺很多是借助旅游发展,而我区由于旅游景点少,没有大型景点,限制着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地域性文化产品包括文化纪念品、民间工艺品和美食以及演艺项目,这些作为旅游产业链条中的项目,缺乏向社会推介的平台。

(四)文化招商难

由于我区城区内用地规划权受限,致使外来的文化投资很难在城区内成功引进,因这个原因我区已放弃了许多投资意向,同时也使文化部门策划包装和推介文化项目的积极性受挫。

四、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确立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战略性规划

我市具有悠久的古都历史和丰厚的人文资源,具有打造文化名城的先天条件和优势。建议全市进行文化资源和特色的摸底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全市整体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规划。打破条块分割,按照“行业和区域互动,统一规划和统一指导,促进协调发展”的思路,整合各县区文化、文物、旅游等相关部门资源,确立龙头主导产业及辅助产业,规划产业园区。各市县区在全市的统一部署下,结合各自的文人历史和地域资源,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打造特色产业平台。

(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

要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战略规划落到实处必须要政策跟进。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税收及金融、融资等方面的文化经济优惠政策。我市文化产业几乎都是一些小微企业,国家在政策上已明确提出支持小微性文化企业;二是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政策,确立优势主导产业,扶持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项目,扶持新兴的文化科技、附加值高和具有先进经营手段的新兴高端产业,扶持自主研发的地域特色产品项目,扶持文化历史、文物、民俗展览和文化旅游等项目,在强大的政策支持下,营造良好地文化产业投资环境,引导鼓励投资的积极性,增强产业发展的活力。

(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民间文化的基因,以产业的方式对非遗进行保护与传承也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将非遗保护和传承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按照文化发展的要求,成立相应的机构和配备相应的人员,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探索、管理和指导。其次是加强对文化行政管理层面和投资运营层面人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选派学习的方式,学习领先地区的经验,同时利用市内大专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研修办或轮训班,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眼光,有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掌握一定现代科技的文化和经济两栖人才,来引导新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按照全国、省、市统一要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扩大投资领域,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经营,制定实施“国退民进”的文化产业民营化战略。特别是在文化产品集散地建设、文体用品制造业项目引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加强与省、市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按照“三个有利于”和“特事特办”的原则,采取多种联合和多种经营的方式,激活文化产业经营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的兴盛。

第三篇: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作者:平凉市统…文档来源:本站原创

文化是传承物质文明的载体,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一般是与公共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文化事业单位主要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单位则主要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范围随着国家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06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2003年以来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进行了全面总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确定了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党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在这一背景下调查研究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是将平凉市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需要。为了监测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2009年9月在《甘肃省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在2007年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平凉市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我们对平凉市文化产业进行了全面统计调查,现依据调查和相关资料以及初步对平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总量规模、存在问题等方面作一专题统计分析。

一、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这次文化产业调查,范围涉及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商品批发和零售业;文化商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和娱乐业等行业大类。具体包括新闻出版业,文化艺术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用品印刷、记录媒介复制业,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用品批发零售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等行业。文化产业调查对象为平凉市范围内的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个体户,即平凉市行政区划内从事文化产品生产、经营和提供文化服务的法人单位、私营企业、个体户。文化产业统计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财务状况指标:反映文化产业单位的资产、收支和经营状况的价值量指标,如固定资产原值、主营业务收入、折旧、工资、税金、利润等等。财务状况指标按文化产业企业和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及其财务状况指标内容不同而不同,以系统反映文化产业经营和收支情况,同时满足增加值核算的需要。二是业务活动指标:指反映文化产业主要业务活动的状况和规模的实物量指标,如图书、报刊的种类和印数,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广播电视播出节目套数及时间等。业务活动指标以部门的职责范围和现行统计制度为基础,力求全面反映甘肃文化产业活动的全貌,并尽

量贴近部门管理工作实际。三是就业人员指标:指反映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的数量、素质等情况的指标,如年末就业人员数、专业技术人员等。

2008年,平凉市有文化产业单位2526个,其中文化行政事业单位127个,文化产品生产企业44户,文化商品销售、中价、服务企业30个,从事文化产业生产经营的个体经营户2256户;从事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14217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平凉市全部从业人员总数(118.56万人)的1.23%,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16.18万人)的9%;文化产业当年实现增加值19722万元,占2008年平凉市GDP总值(175.06亿元)的1.13%,比2007年的比重下降0.0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有资产56281.6万元,其中个体生产经营户共有资产7563.9万元;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8866.32万元,其中个体经营户收入8962.91万元。

平凉市文化产业单位户均资产24.09万元,人均资产3.86万元。这两项指标反映文化产业集约化水平、规模化水平,与全国和西部横向比较反映平凉市文化产的差距,全国文化产业单位户均资产583.61万元,人均资产18.62万元;西部为363.37万元和14.22万元,从文化产业集约化水平、规模化水平方面讲平凉市不能算文化大市。文化产业人均营业收入反映文化产业的经营规模水平。平凉市为1.98万元,全国为17.28万元,西部为9.91万元。户均、人均增加值反映文化产业经营效益,平凉市户均为7.3万元,人均为1.17万元,全国户均为108.21万元,人均为3.45万元,西部户均为68.28万元,人均为2.67万元。无论从文

化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上讲,还是从文化产业的经营效益上讲都与全国和西部比,存在很大差距。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观念滞后,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界定不清。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和束缚,很多人对文化产业认识不清,概念模糊,思维方式还未从“福利文化”、“公益文化”的圈子里跳出来,认为“文不经商”,文化形成不了产业,“文化知识无偿服务的”等等,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混为一谈,缺乏文化经济意识,对文化单位的管理仍用行政管理的老模式,无法使文化单位真正成为“自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

2、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竞争不力。形象地讲,目前,平凉市的文化产业仅仅是亦步亦趋地跟进式发展,各行其是,档次不高,水平不高,活力和后劲不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文化管理体制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由政府全拨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营体制,虽然这一体制已被逐步打破,但力度小,导致了文化产业经营者仍有依赖心理,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二是各种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的投资渠道还远远没有建立健全起来;三是目前由文化主管部门管理所属文化事业系统的部门化管理体制有很多弊端,即不能很有力的把需要管理的事业单位管好。也不能把社会办的各种文化活动系统地管好;四是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的主体大多数在运行机制上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有问题不找市场,而是找政府,要求投入,减免

税费,在分配上“平均主义”,在人事管理上还未形成流动、竞争、淘汰机制,在经营中盲目投资,缺乏科学决策。社会办文化产业,缺乏正确引导,不健康文化占领一定市场,内部管理弊端百出,急功近利。

3、投入不足是制约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一是政府投入不足。平凉市是财政,面临一系列困难,尽管政府在文化建设上的投入不断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而且绝大部门是“公益性文化”投入,产业化发展缓慢;二是文化事业单位发展产业投入不足,由于事业单位基本上是“吃皇粮”的,积累少,机制不活,自身处于维持、萎缩状态,根本无力投入文化产业;三是社会力量投入不足,社会资金的吸纳渠道不畅,文化资源的盘活还缺少有力措施;四是文化产业投入产出低于一、二、三产业,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投资回报率低,影响投资者积极性。

4、缺乏文化市场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平凉市文化市场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知识面较窄,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慢,对现代企业管理和资产经营知识掌握较少,缺乏高素质的文化经纪人和文化市场中介机构。

5、文化资源整而不合。平凉历史、风俗、自然、人文文化资源源远流长,丰富深厚。除旅游资源近年开发发展较快外,文化产业的主要行业,如电影、电视、出版、演艺等基本上是空白。现有的文化产业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文化产品的生产也是印刷、工艺品制造等较低层次的产品生产行业,其他资源开发还没有形成区域文化品牌。这些宝贵资源只要规划好,开发好,利用好,整合好,使其潜在价值和效益充分发挥出来,打是成最具特色的文化知识牌与旅游产业结合,就会极大推动平凉经济的快速发展。

6、缺乏支持和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目前,平凉市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文化产业支持和配套政策,与产业政策配套的保障体系也有待建立,有关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退出规则不规范,使一些经营主体难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竞争。特别是对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给予平等待遇,在土地、税制、分配、人才等方面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

第四篇: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甘肃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5月下旬,由市政协组成的调查组。先后对***区的文化产业开发中心、社区文化站及文化产品营销场所、进行了视察,并与当地政协委员、文化界知名人士和文化产品经销人员进行了座谈。

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省上的方针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主攻三大目标,建设四大基地,推进六大新跨越”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立足于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以建设文化名市为统揽,有力促进了我市文化事业健康、协调、稳步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市上下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市文化经营单位发展到1356家,其中:国营和集体、个体演艺单位30多家,音像业经营单位193家,娱乐业经营单位619家,艺术培训单位39家,网络经营单位93家,印刷(复印)经营单位140家,艺术品经营单位93家。实现总产值12285万元,占全市GDP的1.17%,年上缴税金735万元。文化产业从业人员7780余人。总的来说,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效显着,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切实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特别是2004年省政府《关于加强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04〕65号)下发后,市上召开会议,研究讨论了贯彻落实意见,提出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并制定下发了《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使全市文化产业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打造文化品牌,极力发展特色文化。我市把打造地域特色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崆峒文化旅游节、成立崆峒武术学院、开发崆峒山主题文化产品、举办中医针灸(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及皇甫谧文化节、建设皇甫谧陵园、西王母祭祀活动、开发西王母剪纸系列文化产品,维修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和泾川县吴焕先红军楼,举办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大会等一系列庆祝活动,逐步打造和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崆峒文化、皇甫谧文化、西王母文化、成纪文化。我市纸织画、烙画、剪纸、挂毯、木雕、高抬、皮影等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极富鲜明地方民俗风格的艺术瑰宝,已经成为我市独具特色的文化。

3突出地域特点,文化支柱产业初步形成。通过挖掘崆峒山、王母宫、紫荆山、龙泉寺、云崖寺、莲花台等景区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截至10月底,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3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亿元,均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77%、90.72%。网络经营单位发展到91家,年产值达1862万元。出版发行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已有出版印刷机构426家,从业人员2900多人,年产值达9194万元。全市书画、文艺演出、艺术培训业及各类歌舞厅、KTV量贩、音乐茶座等娱乐场所

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78名民间作者制作的840多件彩灯、木雕、面塑、剪纸等工艺品在2004年首届甘肃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展出后深受好评。

4、文化产业投入逐年加大,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十五以来,全市共完成文化建设资金3.76亿元。其中:广播电视局在“村村通”等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圆满完成了广播电视节目光缆传输。平凉日报社累计投资130万元,完成了《平凉日报》彩印工作。投资1??3亿元先后实施了静宁成纪文化城后续工程建设,宝塔博物园环境改造及人民会堂维修改造工程,平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化建设试点等重大项目。新建“三馆”及其他文化设施16个,改扩建“三馆”13个,使多数县(区)“三馆”建设基本达到了标准要求。旅游业投资2.36亿元,完成景区建设、景点维修工程15项,新修景区道路120多公里,开发旅游新线路5条,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和接待人数跃居全省第二位。

文化产业是在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新型产业、朝阳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文化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委宣传部的协调指导下发展较快,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文艺创作和演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为重点。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市文化基础设施投资3.75亿元,其中:县、乡文化馆(站)建设1.3亿元。新建、改扩建文化“三馆”等设施29个,建成乡镇文化站99个,村级文化室1220个。二是文艺创作精品叠出。近年来,先后创作大型剧本14个,小戏小品42个,歌曲69首,舞蹈47个,书籍30多本,受到观众好评。三是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先后举办各类大型演唱会、灯展及大型节会48次,展演196场次。乡村集会、体育比赛、春节社火、春官赛诗会等活动,全面展示了我市农村文化艺术,为促进农村文化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四是创建达标工作进展顺利,先后创建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各一个,全省文化先进县区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省级示范性文化站、达标文化站、示范书库31个,市级文化先进乡(镇)、达标文化站、民间艺术之乡、达标村文化室212个,基本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五是重视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逐步壮大文化队伍。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市文化事业从业人员增至937人。六是深入挖掘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市上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建立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项目名录。争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个(华亭县曲子戏、灵台县灯盏头戏、灵台县皇甫谧针灸术、平凉春官歌演唱、庄浪县高抬、庄浪县马尾荷包、平凉剪纸),其中华亭县曲子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确定市级重点保护项目45个。总之,通过视察我们认为,全市文化事业在基础薄弱,资金、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市文化出版局开拓创新、想方设法,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总之,全市文化产业的初步形成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市委宣传部协调指导的结果,更是市文化出版局、广电局、旅游局、平凉日报社和市文联辛勤工作的结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在重视程度、管理体制、资金投入和主导产业方面都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认识上存在差距,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由于重视程度和认识上的问题,很难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有大的突破。此外,由于缺乏统筹规划,致使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二是投资主体单一,产业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市、县、乡文化建设投资基本上靠政府,但财政用于扶持文化建设的资金相对较少,用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更是微乎其微。加之受体制影响,民营文化企业尚处于观望阶段,投入少、规模小,难以形成强势。市场对人才、资金、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配置功能较弱,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三是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产业管理机制不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存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导致文化经营单位、个人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在管理方面存在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上下分割的现象,使文化资源难以整合、优化。又缺乏扶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市场的优惠政策,致使非公经济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存在一定障碍,严重影响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不明显。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合作,依然是各自为政,孤立发展。使得文化产业不成体系,不能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不能形成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还没有建立起占领市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三、主要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当前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思想观念问题。我们过去往往习惯于把文化单纯地作为宣传工具,重视其意识形态属性,而忽视其经济属性和产品属性。随着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双重属性日益显现出来。必须坚持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领文化产业发展,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明确认识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建设的思想,不断统一思想,提高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省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和全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建议制定出台支持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从财政、税务、信贷、土地等各个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用政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2、打响四大文化品牌,提升平凉知名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通过邀请文化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教授,召开崆峒、西王母、皇甫谧、古成纪四大品牌文化研讨会,进一步提高四大文化品牌知名度,提升平凉城市品位。在大力打造崆峒、西王母、皇甫谧和古成纪文化内涵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宣传公刘文化、秦皇祭祖等文化内涵。

崆峒文化凭借“天下道教第一山”的称誉,依托距今4600多年的轩辕黄帝三临崆峒,问道广成子的历史文化积淀,树立崆峒山道源圣地品牌,抓紧崆峒古镇?问道驿站等项目建设,既展示崆峒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带动以崆峒山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开发步伐。

皇甫谧文化要加大力度开发保护和研究,充分利用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先进文化。主抓皇甫谧中医医院、皇甫谧制药公司及皇甫谧故里旅游等重点项目,尽快申请国家文物局将皇甫谧相关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皇甫谧针灸术”列入国家以至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立皇甫谧纪念馆,进一步扩大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皇甫谧的国际影响力。

西王母文化在国内及海外的传播日益广泛,西王母文化既是我市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也是

拉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重要因素,尤其是西王母文化对祖国统一,实现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桥梁作用日益凸显,对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实现两岸早日和平统一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抓紧建设王母宫石窟、瑶池等重点项目的同时,加大西王母文化的宣传力度,在投资上能给予重点扶持,结合大云寺博物馆的开发建设,使西王母景区早日建成,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繁荣发展的一大亮点。

3、发展五大特色产品,提升文化城市品味。一是纸织画和烙画。平凉纸织画做工精细,有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的美感,年销售收入100多万元。烙画则以烙铁为笔,高温为墨,其色彩自然天成,画面细腻,赋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是我市特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工艺。二是草编。庄浪草编工艺品主要以我市富有的谷草、麦杆为原料,可编制出草篮、草帘、草席、草扇等产品,独具艺术魅力,市场前景好。按照“户户是工厂,人人是工人”的生产模式,实行集中技术培训,分散加工,统一销售,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三是剪纸和挂毯。剪纸艺术技巧独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静宁挂毯做工精美、图案鲜活,现有从业人员70余人,年产值达100万元。四是木雕。庄浪木雕工艺精美,仿古制作市场前景较好,但规模较小,发展缓慢。五是高抬和皮影。庄浪高抬和皮影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宁夏、青海等邻省每逢节庆、集会都来邀请当地艺人制做、演出助兴。可以成立高抬制作和皮影演出公司,通过宣传推介走出去,打开省内外市场。

4、做强五大文化产业,为发展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要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灵魂,使演艺业、文化特色产品进入旅游业,用文化精品包装旅游业,提高旅游业的层次。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努力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品位。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四大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每年在“五?一”、“十?一”黄金周开展两次旅游文化活动节,并鼓励全市干部职工、农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文化旅游节的活动,凭身份证可在市内各旅游景区(景点)购买半价门票。二是积极支持现代传媒业发展。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传媒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和巨大的消费群体,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积极支持、发展影视业、网络业和创意设计及广告产业,全方位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促进社会化、加强社会联系。三是大力发展彩印业、报刊业。我市的印刷业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彩印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由于受资金、设备、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发展缓慢,通过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彩印市场,依靠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管理,积极扶持、发展彩印龙头企业,解决市场需求。四是大力培育书画市场。培育书画市场不仅是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一项“树人”需求。要进一步加强交流,聘请名家以书会友、开展学术交流、开办学术讲座,创造文化氛围,提高本地书画爱好者的艺术水平。重点支持纸织画和烙画的发展,主要是扩大生产规模,尽快走向外埠市场。五是发展民间民俗工艺品。我市高抬、皮影、木雕、草编、彩灯、面塑、剪纸等民间民俗工艺独具艺术魅力,市场前景好,值得培育

5、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理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按照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要创新机制,增强活力。文化单位中的文化企业,要尽快从公益性文化事业中分离出来,转换机制,面向市场。一是建议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加强文化产业相关部门间的协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建议尽快解决艺术人才紧缺、知识陈旧老化的问题。研究出台文化专业人才引进政策,采取特邀、合作、接纳优秀毕业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各类文化专业人才,加强地方艺术创作和艺术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壮大艺术人才队伍。三是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的拓宽力度。文化产业的壮大要靠市场运作。在平凉整体经济、文化事业还不够发达的地方,应该积极引导、支持,先发展起来,在发展中

规范、完善,在协调、服务中引导和支持,在发展中不断加强监管。使文化市场健康运行,建立先进、有序、和谐的文化市场。

6、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项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载体,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切入点。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需要投入资金,要把文化产业项目列入经济建设项目范围内,积极争取,全力抓好。一是着力支持平凉图书馆、柳湖书画院、平凉大剧院、平凉八景恢复建设,积极扶持陇东民族民俗博览园、皇甫谧纪念馆等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通过扶持这些市场潜力大、文化内涵丰富,又具有我市地域特色的文化建设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二是抢抓国家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力度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项目,推动我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三是要大力加强文化项目招商活动,利用优势项目,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建设,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解决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第五篇:关于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监督动态发布时间:2011-5-10 15:36:34点击:10

42为推动全市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前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到姜庄镇、夏庄镇、井沟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召开了由文化产业管委会、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部分城区项目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实地察看了城区部分文化产业项目现场。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文化产业群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工作部署,立足于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文化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目前,我市登记在册的文化企业和工商业户有700余家,从业人员2.2万人。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2亿元,文化产业核心层投入42.3亿元,居潍坊各县市区第一位,增幅达107%。

(一)重视产业扶持。市政府将文化产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进行宏观规划,在积极落实上级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意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和《文化产业发展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体制机制入手,创新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成立了文化产业管委会,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并将文化产业考核指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考核体系,调动各级各部门抓文化产业项目、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同时,成立了国有文化资产经营投资公司,对国有文化资产实施产权管理,搞好资产经营,建立融资平台,为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二)重视项目建设。全市文化产业主要涵盖民间艺术资源开发、创意设计、生态旅游、会展经济、节会经济、红高粱系列文化等多方面。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合同、协议项目17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6个。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的电影大厦,已与10多家动漫企业、创意设计业户达成进驻意向。惠影科技注重文化产业应用设施研发,开拓了一条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2010年在美国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被评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莫言文学馆二期工程、历史名人馆、隆运汽车博览园、职教文化中心、城市综合体等一批文化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2007年开始,实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规划展览馆等五馆联建,目前,每年接待参观团队300多个、观众20多万人次。同时,实施市场化运作,通过对外租赁、广告招商、出售冠名权、会员制管理以及承揽各类文展、会展、赛事等形式,先后承办150余次大型文体活动,并与15家企业签订了场馆租赁、场地冠名等协议,实现了文体公园体育场多渠道资产运营。特别是通过积极打造小康河文化市场,整合全市经营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了交流平台,逐步形成了文化产品经营市场的雏形。

(三)重视品牌推广。市政府立足于我市文化产业资源优势,积极推广红高粱、三贤四宝等文化品牌,带动了一大批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去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商业化运作成效显著,对弘扬红高粱文化、培养相关文化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扑灰年画、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红纸、墨陶、雕刻、布艺、绢花等民艺文化产业40多个品种。2010年,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共发现200多处文物遗址,还顺利通过国家文化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检查验收。将姜庄镇聂家庄村纳入“省千里民俗一线游”的一个旅游景点的申请,已顺利通过了潍坊市旅游局的检查验收,“聂家庄特色旅游村”成功挂牌,并设立了10多个旅游景点。借助潍坊风筝会、鲁台会、文展会、红高粱文化节等节会,加强了对传统艺术的发掘传承,发挥了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重视监督管理。市文化市场执法部门把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作为全市文化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形成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合力。一是加强对出版物印刷、复制、批发、零售单位及出版集中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并督促学校开展课外读物的自查清理工作。二是规范网吧经营,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文化市场进行有力监管。三是结合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依法查扣了一批安装和设置卫星电视接受设施。四是围绕元旦、春节、五一、七

一、世博会、国庆节、红高粱文化节、亚运会等重大节日,开展了净化出版物市场专项集中行动,并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同时,认真落实《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对全市娱乐和演出场所开展了摸底调查和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为全市文化市场文明、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是体系不够完善。集中表现为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基本上以传统文化经营为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软件业、影视业、会展业、音像业等发展缓慢。文化产业还没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和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还没有建立起占领市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二是缺乏统筹规划。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不够突出,少数文化经营单位无序竞争,滋生了一些不良现象,公平公正的文化市场秩序亟待规范。三是规模效应不强。传统文化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园区集中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知名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现有的园区功能定位和规划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投资主体单一。政府投入是文化产业初始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但现行的文化投资和融资体制严重滞后,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投融资渠道严重不畅。目前,由于投融资体制不够完善,吸引社会民间投资文化产业尚未突破瓶颈,再加上文化产业化的意识淡薄,对打造全市的文化品牌缺乏大局观念,民营文化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尚处于观望阶段,投入少、规模小,难以形成强势。市场对人才、资金、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配置功能较弱,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三)专业人才匮乏。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创新性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目前,不仅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储备不够,而且结构也不尽合理,如策划、规划、设计、市场分析人才等十分匮乏,新兴文化产业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文化产业的属性和规律把握不够,既缺少通晓文化产业内容、擅长经营管理的人才,又缺少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全市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与质量亟待加强。

(四)市场化程度偏低。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文化资源丰富,但对各类文化资源整合不够,对文化的产业化认识不足,只注重文化的精神属性,而忽视其产业性质。文化与经济没有更好的结合,导致资源配置较低,对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存在着资源闲置、不足和浪费等问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对GDP的贡献偏低,文化产业整体框架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优势。受产业规模和集约化小的限制,对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创新,尚无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导致发展后劲不足,使得文化资源和高新技术结合的高附加值和高回报的文化产品难以大量涌现,真正具有核心版权和自主创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比较缺乏。

三、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日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指标和关键因素,成为经济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加快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文化氛围。文化产业的特征决定了要以产业为手段来发展,以文化为资源来进行生产经营,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要提高文化产业意识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感,进行文化产业的观念革命。要确立提高文化资源的商品化、市场化意识,积极主动地寻求并拓展文化资源与市场之间的结合点。要强化文化产业的宣传,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等媒体的作用,提高文化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依托重点镇街和重点村居,积极培植产业集聚区和文化产业园,通过建设民间艺术展览馆、举办文化节、建立专业性的交易市场等措施,整合生产业户和产品种类,加大各类文化活动的宣传和推介,规范艺术品交易,使我市民间艺术产业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二)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扶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市政府要明确认识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建设的思想,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提高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设立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奖励等方式重点扶持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重点文化产业基地、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重大文化产业工程、具有示范性或导向性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项目等。二是要发挥税收政策促进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税收执法监督,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三是要落实土地优惠政策。鼓励文化企业以短期租赁方式使用土地,或租用现有物业从事文化产业经营。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进行减免,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创新载体,拓宽渠道,培养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精、深、优、博的文化继承人,塑造一支善经营、懂科技、会管理的人

才队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环节。要尊重文化产业人才,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准入机制。要制定文化经营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开辟引进经营人才的绿色通道,采取特邀、合作、接纳优秀毕业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各类文化专业人才,加强地方艺术创作和艺术人才培养工作,为全市文化产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拓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渠道,采用多形式、多途径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培养文化专业人才,满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大量人才需求。

(四)拓展思路,完善机制,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经济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文化产业的繁荣又促进经济质量的提升。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经济力量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要建立多渠道筹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保证资金投入。要建立文化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鼓励金融机构适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试点。要采取担保业务风险补偿和担保资金支持的方式,鼓励担保机构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各地企业、个人来投资兴办文化产业,鼓励发展个体私营、合伙经营、股份合作制、股份公司等各种文化企业。

(五)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确保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要搞好产业规划引导,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产业布局、发展举措等,引导和推进我市文化产业科学合理发展。一方面,要面向市场,积极开发地域特色文化。充分发挥我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打造红高粱文化品牌,打造高密文化产业名气,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化、规模化的形式带动产业发展。要加强对扑灰年画、剪纸、泥塑、茂腔等重要非遗项目的保护和开发,积极扶持民间工艺大师和特殊优秀人才、扶持专业性的研发机构,加强民艺研究和改革创新,逐步改造提升工艺水平,增强产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强化项目和园区建设。充分发挥规模化产业经营的集聚效应,以文化带动周边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发展,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积极推进红高粱民俗村、电影大厦、惠影科技等在建项目工程,协调和扶持晏婴生态文化园、半岛动漫基地、胶河生态休闲旅游渡假区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同时,要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增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努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1年4月28日

下载关于江西省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江西省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大力建设文化强市、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据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是长沙市文化产......

    江西省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江西省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全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发展方式 不断转变;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城......

    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省政府决定从2......

    东营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东营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我们组成专门调研组,通过座谈、专访、实地考察、数据统计分......

    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浅析

    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浅析四、发展济南文化产业的具体对策(一)济南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定位和原则2006年2月,济南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济南市......

    某县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某县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我们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对策。我们国家有文化事业和社会福利机构个,在职职工人。具体包括: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革命纪念馆、县山歌剧团、......

    关于周至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定稿)

    关于周至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调研方向: (1)调查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来职业的变化,联系唯物史观的交往理论,撰写案例材料,写一篇关于当前人们职......

    -县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调查报告

    *县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调查报告 根据县委办的安排,最近,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体、广电、教育、工商联等部门配合,对全县文化体制现状和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