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滨淮镇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滨淮镇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滨淮镇域面积135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下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自然资源丰富,特色农业成效显著,近年来已培植了种植业、养殖业、林业、草鹅业、蔬菜业五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东粮、西棉、北水、南特经的种养殖布局。
滨淮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部署,紧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兴办实事工程为依托,以示范典型为样板,在强势推进“两个聚焦”的同时,着力打造新产业、新村容,全面塑造新农民、新风尚,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骄人业绩,农业农村工作持续位居全县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两位数增幅,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大发展。
一、紧扣提升农业质效,力促特色农业新突破
重点是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绿化造林提升工程。全镇仅今年就植树60万株,完善农田林网1.9万亩,新拓展陈李线沿线等绿色通道8公里,全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以上,人均林业收入260元以上;二是现代农业增扩工程。去年以来新增蔬菜8000多亩,其中培育千亩连片示范村1个,亩均收益5000元以上,新增日本大根萝卜等特种蔬菜5000亩,人均蔬菜收入400元以上;三是啤酒大麦培植工程。联合滨淮农场配套建成2万亩啤酒大麦基地;四是高效养殖拓展工程。全镇已建成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1万亩,二元母猪繁殖群总量达3000头,畜禽规模养殖大户350户。五是农业开发工程。仅2006年以来,在建民等村新改造圩区治理中低产田2万亩,启动废黄河土地改造5000亩。六是农业科技推广工程。全镇目前已实施配方施肥6万亩,新增农技示范户80户,高效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贡献份额达40%以上。
二是紧扣促进农民增收,拓展全民创业新空间
一是以做大龙头企业拉动增收。近年来先后引进碧波源食
品、鸿振食品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家,年销售达3800万元以上,年利税600万元左右,使直接联接的5000多个农户大幅增收。二是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推动增收。仅今年以来,新注册工商企业50家,新增工商个体户285户,新增注册资本6000万元,新增从业人员1000余人;三是以劳动力转移促动增收,去年来,新培训转移熟练劳动力6000人,其中县内企业用工转移达1800人以上,全镇人均工资性收入净增500元;四是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增收。新成立蔬菜、水产、生猪产销等4家行业协会、合作社。在提升组织化程度的同时,依托载体新注册常新牌蔬菜、遍地香牌大米等3个农产品商标,新培植了青椒、萝卜等无公害产品3个,新增农民经纪人450人,年销售农产品达550万元。
三、紧扣打造农村新貌,推进社会事业新提升
一是公用设施渐趋配套。去年来,滨淮镇充分利用3、4月
和11、12月份冬闲季节组织机械、人工一起上,新疏浚河道42公里,整治农村河塘20公里,新建桥涵闸站320座,新增8条农村公路40公里,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二是文卫事业全面跟进。村村建立并完善卫生合格服务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新增村级农家书屋5个,镇文化站功能全面完善,提升成省级合格文化站,年均送戏送电影进村达150场次;三是民生改善成效显著。现有农村低保户560户,今年以来累计脱贫470户,新建敬老院公寓2500平方米,农村“上学难、看病贵、养老滞后”等突出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的文化医疗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四、立足典型示范培植,着力构建和谐发展新机制
一抓典型培植。近年来,滨淮镇重点培植东罾、长兴两个新
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帮助制定科学规划,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协调资金投入,加强村务管理,实施项目推进,使这两个示范村不断做强实力、做美环境,始终走在市、县新农村建设的前列。二抓示范辐射。在培植典型的同时,按照“一村一品,多元发展”
思路,统筹抓好示范辐射,现已形成“公玉母猪、建民啤酒大麦、硝场萝卜、玉华水产、河西机械”等8个专业特色村;三抓后进整治。针对少数发展滞后的经济薄弱村,我们通过强班子,结对子,指路子,实行“项目、资金、人才、信息”四项重点倾斜扶持,促使后进村加速转化,保证了新农村建设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滨淮镇中心小学会议交流材料
重习惯
强教研,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
近年来,我校以大面积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为抓手,大力实施科研兴校,坚持在“真抓实干和动真碰硬”上下功夫,强势推进各项工作,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逐步形成,教师素质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重视习惯养成,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小学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育以良好的习惯为核心的“软基础”。这个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健体习惯等。就学习习惯来细分,小学阶段按年级序列细分,可以罗列出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乐于倾听、认真书写、乐于课外阅读、自主预习复习、读书实践等21种习惯。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1.加强学习,明晰习惯养成的目标
(1)组织教师学习名家名师理论,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对教师讲心理学》,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论等,并结集印发了《滨淮镇中心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理论汇编》《滨淮镇中心小学学生十种良好学习习惯》。
(2)利用学校升旗仪式和班队会等途径,组织学生开展了“追寻名人足迹,养成良好习惯,争做学习标兵”的主题系列活动,用学生所熟知和崇拜的名人,引领学生的成长。
(3)召开学生家长会,学习成功教育和失败教育的有关案例,让家长明白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大意义,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这项工作中去。
2.对照实际,制定习惯养成的细则
(1)由教导处牵头,在认真解读《江苏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江苏省小学生守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写了《滨淮镇中心小 1
学学生学习习惯细则》。经老师讨论及校长室审核后,发放至各班按年级训练序列组织训练与实施。
(2)全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滨淮镇中心小学学生学习习惯细则》的诵读评比活动、良好学习习惯知识竞赛活动、讲故事比赛等,提高了学生的知晓率,丰富了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形式,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
3.活动引领,形成习惯养成的向心力。
(1)举办了“我有一个好习惯”标语设计大赛,然后将评出的优秀标语张贴在橱窗中供所有同学参观学习。通过活动,不仅渲染了氛围,还在学生中形成了重视学习习惯养成的共识。
(2)开展了“我是学习习惯小标兵”演讲比赛,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还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3)开展评比活动,形成你追我赶的热潮。一是在班级开展“学习之星”评比活动;二是学校开展了“星级班级”评比活动。
二、强化教科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我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并把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学校质量提升工作助推剂。
1、制度引领,规范教科研
我们制定了《滨淮镇中心小学教科研制度》《教学“五认真”规范要求》《教学“五认真”奖惩条例》《滨淮镇中心小学课后练习进课堂教学模式》等制度,将学案撰写、课堂教学改革、作业设计等要求纳入评价体系,把教科研工作落实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去,通过评价促进老师执行课程计划、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提升:鼓励教师深入进行教学研究,不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论业绩;把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结全起来,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更看学生成绩的升降幅度;坚持质量与效益相统一,不单看成绩的高低,更看教学过程 2
是否优质高效、更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否形成。把教学成绩评价和教科研成果评价结合起来,对教师取得的各类业绩成果定期予以评价和奖励。
2.活动引领,参与教科研
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我校通过系列活动,引领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
(1)业务学习。我校坚持教师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每次周前会随机抽取一人汇报自学内容及心得体会,督促教师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每单周星期四晚,学习一到两篇教育教学论文,或观看课堂教学录像,或进行集体备课、评课,或写教学心得,编写课堂检测、单元练习等。
(2)教学基本功评比。每年秋学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评比活动,内容包括粉笔字、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论文撰写等,参与教师包括刚毕业分配的教师,新调入的年龄不足35周岁的教师和末获得校教学基本功一等奖的青年教师。
(3)课堂教学评比。每学期举行“研究课(含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汇报课(外出学习)”、“示范课(骨干教师)”活动。在青年教师中举行包括推门课、翻牌课、过关课、比武课等活动。要求以年级组为单位,全体参加,每堂课都要评课,集体研讨,探索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4)举办教科研沙龙。每双周星期四晚举行一次教科研沙龙活动,让教师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教学教研的经验和困惑,让教师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教学的乐趣,碰撞智慧的火花,促进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5)实施青蓝工程。凡工作不足三年、任教新年级的教师或改教新学科的教师,必须拜师学习,“徒弟”和“师傅”实行双向选择的原则,签订责任状,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6)举办开放周活动。每年学校都要举行为期一周的“教学开放周”活动,邀请学生家长、社区领导和同行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评比引领,强化教科研
每学期结束,我校都要举行一次教科研考核评比活动,将所有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一一阵列出来,组织教师参观,评比出“教科研先进个人”和“教科研先进集体”,评比结果纳入考核,并将在新学年把各位教师的教科研累计成果做成牌匾,悬挂在教室门前。
以上只是我校大面积提升质量的粗浅做法。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在新学年里,我们定当再接再厉,从零做起,继续高举质量提升大旗,发奋努力,为滨海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滨淮镇中心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滨海县××镇 “十二·五”
教 育 发 展 规 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均衡发展,内涵提升,质量争先,特色创优”的总体思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大力提升教育现代化层次,坚持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大港时代服务,努力实现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促进全镇中小学教育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形成义务教育和幼、教、成教育齐头并进发展,各学校整体布局合理,办学条件优越,教师队伍优秀,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现代化教育强镇。
二、主要目标:
1.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确保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达100%,直升率达95%以上。全镇达到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标准,基本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特色多样化,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普职成幼协调统一发展。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以上。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努力建成一个托幼一体化试点园。重点投入中心园和校办园,集中建设好一批校办园,努力形成以中心园、校办园为主体的办园体系。依托镇成人教育中心和镇社区教育中心,联合有关部门,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应届初中毕业生技能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3.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通过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小学专任教师90%以上达到大专学历,70%以上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中学专任90%以上达到本科学历,20%以上达研究生学历,有教授级教师。所有-1-
教师参加县级以上教师培训3次以上,培养市学科带头人或教学能手3人,县学科带头人6人,教学能手15人,培养县级以上名校长2人。
4.三个中心做大做优。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全镇撤并1至2所完小,扶持相对稳定的公玉、沈滩、西滩和盐场小学,加大投入,使这四所定点完小成为县级规范化学校。
2011年中心小学拟征地10亩,新建一幢1200平方米教学楼和一幢8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2012年建好简易操场,达到40个班级1800名学生规模,住宿生达300人,使中心小学成为规模较大、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校园文化浓郁的地方名校。2013年中心小学整体进行搬迁,校址设在树圩大道西侧,和谐大道北侧,拟新征土地80亩,新建教学楼三幢教室45口,综合楼一幢1200平方米;2014年建宿舍楼一幢1200平方米,完善生活配套用房,完成塑胶跑道建设工程;2015年新建体育馆、科技馆等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
2011年××中心园实现整体搬迁,面积达6500平方米,设15个班的规模,使中心园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乐园。新建东罾幼儿园、东罾小学,树立小幼教一体化教学典型,形成幼儿园6个班级,在园幼儿200人,小学6个年级,在校学生260人的规模,撤并村小的闲置校舍均建公办园,到2013年力争所有公办园均建成县合格园。
长兴小学保留教学点和幼儿班,闲置校舍创办成人教育中心校,2014成人中心校农科教结合培训基地努力创建省级农科教示范基地。
中心初中从2011年开始新建300米塑胶跑道,拆建3个标准篮球场和一个排球场,新铺水泥中心路面2800平方米,架设24盏路灯,新砌花池10个,架设变压器一座,学校主门由东向改为正南方向,预计总投入近600万元。在十二·五期间将学校办成硬件全县最好,质量全市最优的省模范学校。
三、具体措施:
1.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着力打造优美平安校园
(1)严格执行《中小学管理规范》,依法办学,积极探索学校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实施科学管理,实现“三个转变”,从具体事务管理转变到依法管理和监督上来,从直接具体的管理转变为间接的、宏观的管理,从依靠行政化管理转变为依靠法律手段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2)科学规划,打造一流的有品位的校园环境。全镇统一对校园环境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不断加大校园绿化力度,加强校园环境管理,让校园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发挥育人功能。
(3)积极打造平安校园。完善校园安全责任制、定时检查制、定期督查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严格门卫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4)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修订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校务公开,规范教育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和程序。坚持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推进学校民主化管理,使学校制度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2.突出改薄,统筹规划,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逐步整合学校资源,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对农村部分完小进行合理的撤并,撤并1至2所完小,撤并村小五、六年级,全部进入中心小学就读,享受中心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以中心小学为龙头,以公玉、盐场、沈滩、西滩四所村小为支柱的学校布局。做大做强做美做精中心小学,创市级名校。中心小学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教学管理与监控,实施中层以上干部的考核与所联系的村小教学实绩挂钩。
(2)进一步普及学前教育。重点投入中心园、东罾园和校办园,中心园创建市级示范园,东罾园创建市优质园,校办园创建县优质园,不断提高办园的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
3.锤炼队伍,强化培训,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校本研修力度。
根据“理念、实践与反思”的研究主题,开展“读好书、上好课、记好学习笔记”活动,提倡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教育杂志,每学期读一本专业书籍,每学期记万字业务笔记,每学年至少有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每周星期四上午至少开设两节公开课,每周星期六上午正常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内容涉及教材培训、课例研讨、观看优秀教学光盘,组织教师素养、基本功、实验操作技能等竞赛活动。开展以观、听、评、研为主的观察研究,以回顾反思为主的叙事研究,以学习、借鉴为主的案例研究,以改善行为为主的行动研究。做到定时、定点、定主题、定主持人。
(2)加强教师培训,强化教师专业化成长
积极构建校本培训体系,提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的适应性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中小学衔接为突破口,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以提高授课技能为核心,鼓励教师学历进修与外出学习,积极构建大校本培训体系,培养在校本研修中崭露头角的骨干教师。
抓好教师学历教育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开展新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抓好教师业务进修和业务能力考核,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广泛开展学习型团队、学者型教师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重点抓好骨干校长和骨干教师的高层次培训,积极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工程,为名校长和骨干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4.内涵发展,彰显特色,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
(1)转变观念,从提高认识上提升质量
认真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层次。严格执行中小学办学“五严”规定,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途径,做到减负不减质。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
一切认识统一到抓质量上来,把一切质量凝聚到抓质量上来,把一切资源优先配置到抓质量上来,把一切服务的重点集中到抓质量上来。
(2)彰显特色,从活动创建上提升质量
开展快乐阅读活动,认真落实县局《“书香校园”建设方案》。利用好《语文补充阅读》及“四配套”图书、订阅“新语文学习”等杂志开展好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打造数学文化乐园。根据本校实际、重视并创造条件开展系列活动。把数学打造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全面落实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结合特色创建活动,要积极创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味高雅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推进长廊文化、墙壁文化,用先进的学校文化引领师生的全面发展,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大力培养学校精神,组织师生开展各种主体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打造和谐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
(3)实施精细化管理,从深入课改中提升质量
牢固树立“让教师品味精彩人生 让学生享受幸福童年”的办学理念,抓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有效教学,着力提高学习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习负担。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开发校本课程,搞好研究性课程的教学。重视教学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张扬学生个性,培养特长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5.立足实际,增加投入,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1)积极推进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加快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的建设与开发,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水平。到2015年完成××中心小学的整体搬迁,所有学校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装备及功能室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的配备标准。到2015年中心初中要成为省模范学校,全国绿色学校。
(2)加大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力度,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素,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3)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教育现代化经费投入。每学年制订规划拿出部分资金维修和添置教学设备,淘汰部分落后的设备,让教学设施与设备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中小学 二〇一〇年十月
第四篇:xx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事迹简介
xx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xx,男,xx年出生,现任xxxx,分管农业及扶贫开发等工作。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时时处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他的带领下,各部门营造了共识、共心、共事的良好氛围,建成了团结、务实、勤政、廉洁、高效的集体。他本人以及他分管的部门取得较好的业绩,受到了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彰。该同志多年以来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工作取得出色成绩,深受全街道干部群众好评。作为领导干部,xx同志一贯维护班子的团结和权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讲求长远,顾全大局,积极主动为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决策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献策,当好参谋和助手。在执行党委政府决议时,不变通、不走样,力求创造性地圆满完成。他注重倾听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时常在下班时间和“双休日”走村串户,深入到群众中去,尽可能了解和掌握广大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因此,在同事们眼中,他是一位年轻有朝气、思路开阔、办事果断、敢想敢干的领导;在群众中
一、结合工作实际,拓宽扶贫工作思路
xx乡镇扶贫工作任务重,他组织街直涉农部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发挥优势,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了《xx乡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完成了8家养殖场环境污染整治、千亩大棚蔬菜和花卉基地建设。各项涉农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推进。
二、真抓实干,落实扶贫工作新举措
2007年,按照上级要求,坚持以通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完成全镇80%的村级公路硬化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xxx、xx、xx三个村整村推进工作及xx、xx、xx三个村的国土整治工程;落实扶贫项目,全镇投入扶贫资金4700万元,创历史新高;转移培训农村劳力2800多人,超额完成计划。
三、干中求助,争取扶贫资金投入
通过多方努力,xxx村大桥建设已立项;xx镇自来水改扩建项目、南一大道建设项目、一河两岸整治项目等等,都成功争取上级批准。
xx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xx,男,1966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高级农艺师,现任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主任,是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黄冈市农学会理事,xx县科技特派员。
xx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他工作扎实,爱岗敬业,成绩突出,工作多次受到各级组织的好评。2006年被科技部授予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是十五期间全国区试先进个人;2005年获湖北省种植业先进个人,2003-2006全省区试先进工作者;是黄冈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黄冈市优秀科技特派员;xx县科技贡献奖获得者,xx县十大杰出青年。
近20年来,xx同志一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刻苦勤奋的工作态度,投入到红安农业科技推广第一线,为红安农业尤其是花生产业的发 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选育了适应红安种植的花生新品种89-01,该品种是我县第一个自主选育的并参加湖北省区域试验的新品种。近三年来,他还主持了20多个农业科研和推广项目,其中,国际合作项目2个,省部级科研推广项目10个,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持的“花生种质资源收集、整理、评价与利用”项目,2004年获xx县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旱地地膜花生高产高效安全栽培技术”2006年获县科技进步一等奖。
xx同志刻苦钻研业务,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我县农业生产实际,编写了近10万字的农业科普资料和生产试验总结,xx县新型农民培训教材就是他奉献给红安农民的礼物。他还在相关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论著。
xx同志事迹简介
xx同志是一位长期工作在农机战线上的基层科技工作者,几十年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
几年前,红安机电工程学校一直处于瘫痪状态,是一个让人避之不及的单位,xx本着对科技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挑上了机电学校这付千斤重担。他克服重重困难,于2004年7月成功开办首届扶贫助学中专班。他深知扶贫助学工程是党和政府对革命老区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的一项扶贫扶智工程,扶贫中专班的学生是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为了让学生学到过硬的技术,他采用科学合理的教程,采用“双师型”(既是老师又是师傅)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家”的办学宗旨。在抓好培训质量的同时,他把学生就业当作关键环节来抓,他多次到广州、深圳、东莞、武汉、上海、苏州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东莞雅仕电子、铃鹿富士施乐电子、深圳富士康等知名企业签订了学生转移就业合同,确保学生100%满意上岗,学校也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评为“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从2004年至今,学校已连续四年四期培训并转移就业农村贫困户子女500人,其中2007年完成培训220人。
在开办扶贫助学中专班的同时,机电工程学校又开始申办“阳光工程”培训项目。针对参训农民工普遍素质偏低的现状,他在对农民工进行引导性培训的同时,侧重农民工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训以提高农民工转移就业能力。四年来,该校共培训农民工3500人,成功转移就业3465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9%,学校也因此连续四次被认定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在搞好两大培训的同时,2007年学校摩托车培训项目申办成功,全年共完成培训3000人,学校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再就业培训基地。
xx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xx,1968年出生,现任xx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他依托本乡优势,引领农民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一、加强学习,牢记服务宗旨
一是通过媒体和会议学政策,并利用下乡工作的机会将政策送到村组、农户;二是通过培训和自学,不断学习新科技,大力推广新品种;三是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朋友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宽大为怀的品质;四是通过典型示范,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操守。
二、强化服务,打造新形象
一是勤奋工作。常年下乡天数在280天以上,防汛抗旱、产业调整、病虫害的防治、疫情防控、基地建设、林权流转、移民项目建设等每一项工作,他都坚持战斗在一线,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听民声、查实情,解决问题在当地。二是壮大产业。巩固以地膜花生为主的4.7万亩油菜配3万亩的优质杂交水稻为重点的高效种植模式,把该乡的地膜花生做成品牌;二是大搞基地开发,发展板栗、茶叶等优势产业,在11万亩山坡岗地上再造一个绿色新杏花的目标正在稳步推进;不断推进养殖业的发展,全乡已发展32个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三是狠抓农业项目建设。三年来,全乡退耕还林面积累计达到8000亩,林地自行流转2.6万亩,引导流转2.6万亩,德援项目启动10个村,封山育林达8000亩;移民后扶项目已实施4个村,2008年还准备启动11个村,争取国家补助资金240万元;715名原迁移民每人每年600元的补助及时发放到位;农村分散供水项目完成了6个村,解决了2600多人的饮水安全;东干渠杏花上半段已全部硬化,渠系萎缩得到遏制;四是科教兴农。优化农产品结构,使全乡优良品种应用率达85%以上;优化栽培模式,推广使用良种水稻免耕、油菜免耕等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五是减负为民。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减轻农民负担的检查监管力度,严把“一事一议”审批关,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第五篇:滨淮镇政法综治工作总结
滨淮镇政法综治工作总结
今年我镇坚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县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抓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这条主线,深入推进“平安滨淮”创建、“无上访村居”创建、法制宣传月等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实现滨淮镇经济社会赶超发展、提速进位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大力强化综治维稳领导责任,切实增强抓稳定保平安促和谐的责任意识。
1、切实强化综治维稳领导责任。严格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真正落实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分管综治工作领导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谐的政治责任,进一步明确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负责抓好分管行业、部门的综治工作,确保实现“六个坚决防止”和“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目标。
2、切实落实部门单位综治维稳责任工作。认真贯彻“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综治成员单位参与综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任务,该哪个部门负责就由哪个部门负责,该哪个单位落实就由哪个单位落实,不断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3、切实加大责任查究的力度。对工作措施不落实而导致发生恶性刑事案件、重大群体事件和群死群伤治安事故等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问题的地方、部门、单位等实行责任倒查制,严肃认真查明原因,查清责任,坚决实行责任查究,杜绝同类案件、同类事故再度发生,切实增强做好综治维稳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积极创新基层和谐平安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和谐平安滨淮”建设。
1、抓龙头,注重领导推动。把和谐平安创建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实行镇班子领导和综治委成员单位包片挂点帮扶督
导,每位领导、每个单位分别挂点帮扶一个村的和谐平安创建工作,把挂点村的和谐平安创建工作成效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一,作为对综治委成员单位综治目标管理考评内容之一。各村要有平安创建的具体工作计划和措施。
2、抓覆盖,拓宽创建范围。从每个家庭、村基层单位抓起,广泛开展和谐平安家庭、小区、村居、学校、单位、行业、企业、园区、景区等创建活动,形成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点线结合、整体联动的创建格局。“和谐平安家庭”由妇联、“和谐平安学校”由中小学、“和谐平安企业” “和谐平安景区”由企业组、“和谐平安行业”由工商所、“和谐平安小区”由城建组、“和谐平安单位”由镇属各单位、“和谐平安村”由镇综治办牵头负责,抓好各项创建工作的落实。
3、抓典型,力促以点带面。各村、镇属单位在不同创建主体中要抓好1至3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实行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同时,在为民服务中及时妥善调解各种矛盾纠纷,切实加强治安管理和防范,促进基层和谐平安。各地、各部门和单位,必须落实创建整体规划,明确创建工作重点,抓点促面以推进全镇和谐平安创建工作。年内,镇综治委将召开全镇和谐平安建设经验交流暨命名表彰大会,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命名表彰一批创建典型,以推动和谐平安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三、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增加和谐因素,竭力维护全镇社会政治和谐稳定。
1、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拓展情报信息工作的触角,及时掌握全镇隐蔽战线的动向,高度警惕敌对势力插手我人民内部矛盾,防止敌对分子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制造事端。对入境破坏和境内“挑头扛旗”的敌对分子,坚持露头就打,决不能让其形成气候。密切关注非法宗教地下势力活动情况,有效防范境外宗教组织的渗透活动。搭建农村、学校二个反邪教警示教育平台,创新部门联动防控法、分级负责帮教法、多元教育转化法,坚持反邪教工作“四个纳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三个零”目标的实现。
2、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一是矛盾纠纷排查
调处机制。切实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度,注重从预防、排查、包案、调处、处突、责任查究等六个环节,构建矛盾纠纷排调长效机制。第一是预防。坚持信息预防,从抓早、抓小、抓快着手,及时掌握信息,解决问题,消灭隐患,防止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发生。坚持普遍预防,采取普法宣传、举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群众守法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坚持超前预防,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提前介入,将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第二是排查。采取定时、定人、定点、定责的办法,开展“拉网式”专项排查调处,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使工作胸中有数、有的放矢。第三是包案。在排查的基础上,对一些大的纠纷和村没有调解好的纠纷,由镇相关领导分片包干,限期解决。第四是调处。依托镇综治维稳中心,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整合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土管所和法庭等方面的力量,着力构建党政统一领导,综治机构牵头协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多种调解手段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综合运用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和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第五是处突。进一步完善处突工作应急预案,并强化演练。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预案,果断处臵,迅速平息事态,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六是责任查究。对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纠纷激化,影响社会稳定的,坚决追究责任。二是诉求表达机制。积极搭建群众诉求表达平台,大力改进接访方式,全力抓好处理涉法涉诉上访工作。首先要搭建群众诉求表达平台。综治委各成员单位都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和沟通反馈渠道,不仅要设立信访接待室、有诉求表达的场所,而且要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每星期都要确定一天时间安排有领导固定接待,擦亮信访窗口,降低信访门槛,加强接访力量。镇政法综治中心,整合重点涉访部门资源,集中处理信访问题,为群众反映问题、寻求援助、提供建议开通便捷通道。其次要抓好处理涉法涉诉上访工作。对每一件涉法涉诉信访要认真对待、依法妥善处理;对重大涉法涉诉上访案件,有关
领导要亲自督办,及时回复,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因其他原因,不能支持上访人要求的,也要做好上访人的思想疏导工作。凡是因执法不公、执法不当引发上访、影响社会稳定的,要倒查有关人员的责任。三是利益协调机制。要善于主动协调部门联动,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冲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满足不同群体的正当利益诉求;善于通过社会中介组织协调人民群众的利益冲突。
3、着力营造良好治安环境。一是遏制、严防和减少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强化日常“严打”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打击涉黑涉恶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爆炸、绑架、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犯罪。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主观恶性较小的犯罪、情节轻微的犯罪,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政策;通过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真正做到既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治的严肃性,又尽可能减少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二是排查整治突出治安问题。本着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哪里的治安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及时排查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明确整治责任,开展集中整治,限期改变治安面貌。结合镇情,今年,镇里整治的重头戏仍旧要放在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上,并建立长效的打击和管理机制。同时,要以查办经营者、保护者和操纵者为重点,开展禁毒、禁赌、“扫黄打非”专项斗争和“网吧”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切实从源头上增强治理效果。三是严格各项治安管理。加大对重点要害部位、金融单位、特种行业、枪支弹药、爆炸物品、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力度;对枪支弹药、爆炸物品、有毒有害物品的生产、销售、储存、使用,严格落实责任制,严防其丢失、被盗和流散社会;抓好农贸市场、大村庄、交通沿线村庄等复杂地区预防和控制各类案件的发生;加强公共复杂场所的治安管理,打击混迹其中的“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防止其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四是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受益者出资、企业经营、公安运
作”的治安防控机制,逐步走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治安防控新路子。在人防上,要发挥专群结合的作用,发挥专职治安巡防队和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等组成的义务巡逻队的作用,发挥村级“十户联防联保”小组的作用,真正织密织牢防控“天网”。
四、不断推进政法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有效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
1、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综治委和省编办《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重大事项报告、治安形势分析、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通报讲评和检查督办等制度,推进综治工作规范化建设。继续抓好综治干部培训,不断提高综治队伍素质。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人民法庭建设,提高基层政法组织的战斗力和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综治维稳中心效能,继续完善“群众来访联接、矛盾纠纷联调、突发事件联处、治安防范联抓、农村和谐平安110联动”的农村维稳工作新机制。
2、积极推进综治工作“六进”战略。结合开展和谐平安创建活动,继续推进综治工作进社区、进园区、进景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村庄工作,从而把综治工作的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到基层。今年,全镇各级组织尤其要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日益突出的稳定和治安问题,着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综治工作,将其纳入到和谐平安建设大局中进行部署,切实解决好工作机制问题(由工商所负责),落实好“谁经营、谁负责”的问题,并加强企业内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年内,全镇要抓好1-2个试点,不断拓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综治工作的覆盖率。
3、继续抓好五个专门领导小组工作。一是要本着“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精神,加强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与服务,加强人口信息登记工作,完善出租房屋管理协作机制,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打击流窜犯罪。二是要深入推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重点做好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留守孩”、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等的教育、管理、服务和救助工作。
三是要对全镇范围内近三年来的刑释解教人员开展一次集中普查,摸清底数,掌握去向,防止失控;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和改进刑释解人员帮教安臵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推进过渡性安臵企业和基地建设。四是要深入开展创建“平安铁路示范路段”活动,大力整治铁路治安重点区段,维护经济大动脉的畅通。五是要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4、切实加大政法综治调研宣传工作力度。省、市委政法委确定今年为“政法综治调研年”,各单位要围绕政法综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制约政法综治工作开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调研宣传工作。同时,突出和谐平安建设和政法综治队伍建设这两个重点,围绕政法综治重点工作和重大工作部署,整合政法部门、宣传文化部门、新闻媒体的宣传资源,在3月份、9月份继续集中开展好“政法综治宣传月”活动,着力营造良好、浓厚的工作和舆论氛围,并将和谐平安创建和有关法律知识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积极开展各种“和谐平安滨淮”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对和谐平安建设的知晓率以及对政法综治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率。此外,要注重探索新问题、新情况,着力创新思路、打造特色,针对“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社区和基层组织为依托,以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为载体,加强对社会人的管理和改进。同时,着力思考如何创新思维,抓好和谐平安创建;如何创造特色,开展便民为民服务工作。
5、切实提高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水平。司法行政部门要在充分发挥为滨淮赶超发展、提速进位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工作职能,以开展 “五五”普法为契机,集中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一学三讲”活动,继续推进法律进单位、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的“五讲”专项主题活动,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青少年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