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参加中职教师赴德国培训总结3
参加2011年中职教师赴德国培训总结
尊敬的校领导:
2011年9月10日至11月5日,我有幸受学校的委派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的中职教师赴德国培训,学习专业为机电技术应用。机会难得,所以我倍感珍惜。在培训期间,我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了德国的职业教育,加强了专业学习,更新了教学理念,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初步了解了欧洲的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状况,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取得了非常大的收获。最后顺利的拿到了由国家教育部成人教育司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2011年度“建立于中国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能力”项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训证书。我很乐意与大家分享此行的收获,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修学习的总体情况
本次培训项目是由中国国家教育部和德国国际继续教育和发展协会{InWent}双方签署的“职教师资进修项目”合作协议,每年尽可能多的接受职业教育教师(中职和高职)赴德参加进修。我在德国爱尔福特市——手工业协会教育中心Handwerkskammer Berufsbildungszentrum(简称BBZ)接受了为期八周的培训,重点学习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及机电技术应用的专业知识。
培训内容:
第一至三周:德国职业培训体系,在工作流程导向课程大纲的基础上设计职业教育流程。即: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及行动为导向教学法应用。
第四至六周:在工作流程中导向学习的过程,以及创造可以促进学习的条件。即体验模块式教学方法——针对机电技术专业。
第七至八周:教学流程的设计,制作一份教案并汇报总结。
在整个进修过程中,BBZ的教学特色鲜明,始终围绕着实践加强职业教育的理念,用实践行动体系替代学科式教学模式,用系统思维替代局部思维,高度强化行动导向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方法,学习氛围融洽,学习目标明确。
二、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教育学方面
职业教育学是我们这次培训学习的一项主要内容,所学课程包括双元制教学模式、学生关键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组织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四阶段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等方面。
1、双元制教学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约占70%~80%,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约占20%~30%。“双元制”职业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1)两种培训机构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特别注重从事未来职业的实践技能。而企业的任务是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培养职业经验。
(2)两类教学内容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培训企业的培训内容接近职业实践,严格按照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传授职业技能及与之紧密相关的职业知识和职业经验,使学生在成人的环境中即在实际的职业工作过程中接受培训。
(3)两种教材包括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培训企业使用联邦政府职业教育研究所编写的实训教材,以保证职业技能培训的统一标准和质量。实训教材是按照不同职业领域的要求分类编写的。先编写以职业技能及相关知识为内容的单元模块,再以这些单元模块为基础进行组合,以覆盖同一职业领域不同职业或不同职业方向的具体要求。职业学校使用的理论教材是针对培训职业的技能要求编写的,由各出版社组织著名专家编写,没有全国、全州的统编教材。实训教材是传授“如何做”的知识,专业理论教材则侧重于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
(4)两类教师包括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培训企业的实训教师是企业的雇员,具有专职和兼职两种,一般为以完成职业培训后具备2~5年职业实践的工长学校和技术员学校的毕业生,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后获得工长资格者,方可担任实训教师。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包括专业理论课教师和普通文化课教师,是国家公务员。
(5)两种培训身份企业学徒和职业学校学生。培训生与培训企业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职业培训合同,明确规定在企业培训生在企业培训期间的权利和义务。这时培训生的身份为企业“学徒”。
(6)两类考试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作为学徒(学生)在3年的时间里有两次考试,一次是第三学期结束时的中期考试,二是3年结束的毕业考试。考试由行业协会负责实施,包括理论考试与技能考试。技能考试内容有针对“结果”的工件制作和针对“过程”的工件修理,其目的是考核学生对企业培训所传授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时间有2天,由企业工长监考。
(7)两类证书一类是由行业协会颁发的世界认可的资格证书,如技术工人证书、“伙计”证书、商务办事员证书等等。通过结业考试即可获得。另一类是由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企业颁发的培训证书。
2、学生关键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在加速转变,高素质的劳动力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是根据所学专业的要求,必须达到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关键能力也称为关键综合素质能力,包括工作和学习方法、独立能力和主动性、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等方面。
对于关键综合能力,我国现培养的学生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不多,主要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仍采用传统填鸭式的知识传授教学,并没有注意到或者是刻意去培养学生的关键综合素质。加上现在我们的学生本来基础就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平常的教学中根本就没有参与进来,没有充分调动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少完成一个相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较难的项目,学生并没有得到锻炼,没有学习的乐趣,更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老师也要改变观念,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专业的内容合理开发一些具体的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关键综合素质能力,使教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3、行动导向教学法
通过调查耳朵听到的能记住20%;眼睛看到的能记住30%;同时看到听到的能记住50%;自己用语言描述的能记住70%;自己动手做过的能记住90%。因此德国职业教育提倡尽可能多的实践,尽可能掌握有用的理论,在教学中教师积极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显示学生的活动,教师引导、师生互动,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理论教学不搞填鸭式、不搞满堂灌,十分重视媒体的运用,在教学中非常注重用图表来表示教学内容,使一些复杂深
奥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做到通俗易懂,提高了教学效果。理论课教室除了黑板、讲台、课桌外,还必配幻灯机、电视机、电脑,此外配备必要的实验演示设备、各种教具、实物等,以加强直观教学。实习课教学时,由教师提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演示后,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工作页独立或以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更多的是观察和必要的指导。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既可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独立工作能力和与人协作共事的能力,这与上述培养学生关键综合素质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其实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在“做”中学。
(二)教学媒体应用方面
德国的教学中常用的媒体有工作页、幻灯胶片、电视、电脑、示教板、模型和各种实物等,媒体非常丰富齐全,但更注重媒体的正确运用,不强调媒体的现代化,而是以简洁明了地表达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为原则。他们使用最多的媒体是工作页、幻灯胶片、示教板和实物,每位教师都有较高的胶片和示教板的制作水平,解剖的实物教具也很精致。这些媒体的应用往往能够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进修中也专门学习了如何制作简单的教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尽尝试制作一些教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明了。
(三)专业教学法方面
在德国BBZ进修学习期间,我们体验学习了机电专业采用模块式的教学方法:即练习操作气动、液压的软件及实际操作;练习电工电子、PLC等相互结合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练习;两个人一组设计制作一个太阳能小汽车作品,学习期间我们也穿插学习了一些专业教学法和教学过程和课程计划制定等相关专业知识。这些教学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讨论法、引导文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四阶段教学法。
三、学习体会
通过此次培训,我感到收获很多,德国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模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是,直接面向企业需求的职业教育理念。学生培养目标直接对应其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规范的授课内容和严格的质量考核,保证了学生结业后能够达到岗位要求的技术水平。紧密的校企合作,促进了校企双赢。
二是,紧跟工业发展的职业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把企业的生产设备直接搬到学校,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为教师授课,再把新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去,保证了课程与生产需要的一致性。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工作、独立解决问题和团队精神的同步提升,重视引导学生自发主动学习,重视创新精神培养。
三是,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技术对工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机电、数控及机器人的应用把一线工人的数量压到了更低的水平,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学生不但要掌握基本的技能操作,还应有适应技术更新的能力。
四是,真正明确到人、准确到物、精确到分钟的先进管理方式。生产线高度精确和自动化的监控系统,保证生产的每一件产品、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错误都有以分钟、小时、天等为时间单位的精确统计,有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步操作的准确记录,实现了对生产情况全面监控,也对改进生产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同时明确了责任人。
五是,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发自内心的敬业精神。通过与德国人的接触,感受到他们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要干好工作的敬业精神,有责任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六是,德国人置入心灵的环保意识。在德国随时都可以体会和感觉到德国人热爱环境,他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在了工作和生活中。
以上就是我此次的培训收获。我从一个小镇来到古城西安工作,已经觉得十分幸运;现在能够在30岁之前出国学习,感受发达国家的优秀教学理念及文化风俗更是心怀感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再接再厉,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最后,再次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部门:机电工程教学部
汇报人:何 晓 伟
时间:2011.11.9
第二篇:赴德国培训总结
赴德国培训总结
2009-10-12 00:00 | 作者:张军
2009年8月15日至9月27日,我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骨干专业教师师资培训项目赴德国为期六周的培训,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现将培训情况汇报如下:
一、德国与培训学校简介
1、德国国情简介: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八千多万,其面积比河南、山东两省稍大,人口与山东省相当。德国经济发达,社会保障措施齐备,社会治安和生存环境较佳,德意志人崇尚科学喜艺术,尤其热爱体育,待人热情真挚,注重礼节和礼仪,对中国人比较友好,德国是中国留学生较为集中的国家。
萨克森-安哈特州位于德国中部,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和上百年的工业传统,其首府是有着1200年历史的帝王主教之城—马格德堡。该州处于欧洲枢纽的地理位置和德国政府在交通方面的大量投资,使该州拥有发达的公路和水路网,及堪称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络之一,使其成为一个连接东西、南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马格德堡市距首都柏林仅50分钟车程)。该州位于德国前列的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工业、机械制造业、生物化学、汽车配件、木材业、制纸业、物流等。
2、培训学校简介:马格德堡大学是由原来的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和马格德堡医学院合并而成。该校众多的理工类专业更居德国大学前列。
该校共开设专业101个,拥有上万学生。作为马格德堡教学科研的中心,该校的影响力不断增长。目前已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领域曾多次排名第一)、经济科学机械制造和文化的中心。马格德堡大学也是众多组织机构和委员会的成员。马格德堡大学是借用伟大的奥托•冯•居里克的名字来命名的。它通过对真空划时代的研究,其声望早就超越国界。该校拥有国际知名的教授,国际间的交流,先进一流的教学设备,地处马格德堡市中心。
二、赴德考察学习的主要内容与感受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概况
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德国教育的四个支柱。按照宪法规定,各联邦州享有文化主权。也就是说,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属于州文教部的管理权限。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般由国家兴办,是州一级的国家设施。高校及中等职业教育在联邦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管理学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对高等学校行使监督权。德国的继续教育复杂多样,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竞相参与,继续教育在德国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终生教育。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第三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
3、法律依据。规范德国职业教育基本的法律有三个,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着具体的职业教育行为。
4、管理体制。德国是个联邦制的国家,文化教育是各联邦州的主权。因此,各联邦州的文化教育部门拥有对本州各级各类学校包括职业学校的管理权。但对于“双元制”教育中的企业教育,联邦则拥有管辖权。企业职业教育的具体管理,则由联邦职业教育法授权给各行业协会负责,主要包括企业职业教育办学资格的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考核与证书颁发,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
5、经费来源。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负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
6、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职业大类的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双元制”给人的总体感觉是:
(1)学习的目的性很强
即人们对职业的需求,也就是通过学习获得生存所需要的保障。企业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本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德国的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企业的广泛参与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学生一毕业就可以投入到生产第一线工作,为企业减少了一大笔培训费用。
(3)培训与生产实际零距离
真实的生产及先进的设施设备,使学生比较接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
(4)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5)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考试考核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手段,只有客观规范才能使考试结果令人信服,也才能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而这一高质量的培训又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的。为了确保考试的客观性不受培训机构影响的独立性,“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学校二方代表所组成,其中,雇主和工会代表人数相同并且至少有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实施,这就有利于考试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双元制”模式考试强调统一规范性,同一职业或不同职业的相同科目的考试在同一时间举行,并按照统一标准评分。由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因此“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业证书不仅在全德得到承认,而
且在欧共体的一些国家也得到承认。这让我们感受到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权威性”及其在世界职教界所享有的声誉。
(6)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德国对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有一套比较严格的制度。职教师资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的学校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50%),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经过两次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每周在课堂授课不少于24节,知识更新时间不少于4小时;两年试用合格后,政府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德国教师的工资比一般行业更高。
(7)“双元制”体制使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
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学校对学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严重处罚,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会被反映给企业,企业会对学生提出警告或不予录用,学生可能会因此失业;学校对教师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考核要求,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会通过企业反映到学校,教师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8)“双元制”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突出“应用性”
德国职教教材编写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程的理论部分始终围绕专业实训这个核心活动,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模式,做到少、精、浅、实,不强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教学过程不重推导,而重结论和应用。教学重点不是公式和概念的“为什么”和“怎么来”,而当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用”。注意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手册及图表的能力。
(9)产教结合的教学方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体制走的是真正产教结合的路子。“双元制”要求受教育者首先必须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成为企业学徒,然后再凭培养合同报考“双元制”学校,把在学校学习和在厂实践统一为同一过程。企业的利益、操作技术和技能型人才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这样既可解决职业教育培养周期与经济发展迅速的矛盾,又可为劳动者和企业双向选择提供前提基础。学生大部分时间所使用的就是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
德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改进,取得了很大成功,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由于体制、国情不同,有些条件是我们不易具备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1)学校教育经费完全由政府拨付,教师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教学设备材料
充足,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学;
(2)政府法律保证了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义务,保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充分进行实践锻炼;
(3)职业学校的教师(理论教师、实践教师)均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有在企业的实践经历,保证了教学过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4)“双元制”学生先由企业录用,再到职业学校学习,等于经历了一次筛选,学生素质相对较好;
(5)每班级学生人数教少,一般不超过25人,便于组织教学;
(6)“双元制”学生必须先与企业签订学徒培训合同后,才能到职业学校报名进行理论学习,双元制的毕业生75-80%以上均留在培训企业就业,剩余的才到其他企业就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有保障。
对照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企业的参与很难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途径,比如订单式培训等。将 “ 双元制”体制内的合理因素,运用在我们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这方面德国的全日制职业学校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提高的同时,教师的敬业精神则显得尤为重要。双元制中项目教学涉及到很多跳跃的和跨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量教学项目需要教师设计和组织实施,对学生所遇到的细节问题和难点,教师必须灵活地做出反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提供咨询和建议。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广泛的知识范围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对学生的关爱之心;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自己知识结构,适应科学和社会不断发展需要。
4、强化与企业的联合,实施产教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同时企业可以根据本身的需求来培训学生,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为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向德国由法律保证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义务,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充分进行实践锻炼,我国企业对介入职业教育实训不是十分积极。在这方面,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的定单式培养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5、注重养成教育,树立诚信意识
在整个实训与实习中,德国人十分强调养成严格的规范化的操作习惯,实习中学生以正式工人的面目出现,不搞见习、参观,即不搞模拟性的所谓生产实习,而是必须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在上岗前10分钟,他们要清理卫生;在工作中,他们严格按图纸要求加工产品,产品通不过严格的检验,达不到标准,必须返工
重来;下岗后,他们必须整理工具,各种工具严格地按使用顺序排列。由于严格的训练,学生那种懒散的、粗心大意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得到有效抑制。虽然西方国家与我国的意识形态标准不尽相同,但对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同样是很注重的。从课程安排我们就可看出,向学生讲授时政问题、与学生进行时事讨论、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课贯穿整个学习阶段;而伦理学、行为学、道德学的宗教课是自小学就开设的。无论企业还是学校对学生的道德素质都很注重,并且个人的诚信问题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曾经有学生就因为曾经撒谎而无法找到工作。
6、合理利用现有的实训设备,有选择的、有效地将我们的专业课课堂教学推向实训现场,让学生边学边做,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
7、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既是职业教育的突出特色,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
一方面,建立稳固的校外训练基地,保证把学生的综合专业技术实习落到实处,使学生的实习与专业技能实践形成有效的衔接;同时,建立现代化的校内专业实训室,进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模拟训练;最后,技能培训制度化、规范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对我校教师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通过本次学习,收获不小,感受很多。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及“双元制“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1、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立专业知识更新机制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者,其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首先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教育学的知识将相关的知识融入教学的能力,不断的跟踪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从而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和补充,进而也丰富了我们的课堂。
作为学校,应建立长效的教师知识更新机制,在内容方面,主要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职业、新岗位中所产生的技术、技能的需求。在组织形式上,一是可以采取短期和长期、脱产和在职、物理和虚拟(课堂教学、企业考察、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进行教师的培训。
2、建立教师定期参加企业训练与职业实践的机制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在职业教育中以行动为导向,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获得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职教专家的认可。这次培训也使我感受了这种教学理念的魅力所在。
这种教学要求教师要把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情境,并指导学生在专业工作中进行自我建构式的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首先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的职业,了解该职业的工作过程。
通过建立教师定期参加企业训练与职业实践机制,确保教师职业工作过程的水平的提高。内容上,以就行业和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企业的发展、技能人才的要求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上,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即在大型企业和发展较好的中小型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和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请到学校授课、讲座、聘为兼职教师等,切实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3、课堂教学探索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
此次培训感受最大的还是德国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德国教师上课并不是“单打独斗”,上课前大家在一起讨论,试讲,各自提出看法,然后再去和学生交流。一个项目的教学可以涉及多学科教师,分工合作,上课自然接近学生实际,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充分释放,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上,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教学法等等,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效率大为提高。同时可以针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和学生实际开发新的课程,来满足教学需要。
我想,如果我们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更新这几个方面着手,来关注甚至影响我们的教育对象,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会大幅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将会逐步提升,职业教育一定拥有辉煌灿烂的明天!
第三篇:赴德国培训学习总结
赴德国培训学习总结
2013年8月17日至9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焊接技术高级研修班赴德国培训的学习。在这次培训学习期间,我们走访了几家焊接设备制造企业、德国焊接协会、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汽车生产厂家,听取了多位焊接专家和老师的讲课,在学习之余,和学员们共同探讨,相互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焊接的新知识。同时,对德国的国情和教育培训体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到德国的第一天,首先看到的是德国整洁的街道,行驶有序的车辆,德国人不乱扔垃圾,生活垃圾分类,不随地吐痰,手机调成静音,遵守交通秩序等,从德国人的生活方式中我们感受到,德国人的环保意识很强,这一方面归功于德国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归功于德国人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自身素质,只有民众的素质达到一定程度,政府的政策才能被很好的执行下去。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许多人民群众短短几年内,大量的从农村群众转变为城市人,而他们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却需要很长时间来改变,这使得一些国人在一些场合释放出不文明的气息,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影响了国家和全民的形象。
德国的工业化程度非常高,技术水平特别先进,德国领先世界的机械制造水平,至今生产的奔驰、宝马和大众依然闻名世界。通过对宝马和大众两家公司生产车间的参观学习,深刻了解到,只有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讲解员给我们介绍说,他们为了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尽量采用机械化,零件从数控加工到测量、称重、扫描、激光打码最后分类摆放装箱,每一个重要环节基本上都由机器人完成,工人只需要完成一些辅助工作就行了,这样不仅保证了质量,而且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车间配备有完善的医疗室、理疗室和休息室,以及工作区墙壁上的医药箱,由此体现了德国企业以人为本的原则。
CLOOSEWMTRUMPF三家焊接设备生产厂家准备的比较充分,不仅为我们作理论讲解,而且还为我们安排了实际演示和让我们上机操作。
CLOOS主要生产焊接电源和机器人,所有零部件自己生产和组装。重点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变极性焊接,所谓变极性电源就是一种对输出电流的正负半波的时间和幅值可以任意控制的电源,采用变极性电源可以获得任意的电流波形。由于薄板焊接对母材的热输入有严格的控制,因此对焊接电源也有严格的要求。既要保证焊接过程中的稳定,形成优质美观的焊缝。同时对母材要降低热输入,减少热变形。CLOOS公司于2002年成功开发出了世界第一台变极性MIG/MAG焊机GLC353QUINTO CP,解决了各类薄板焊接这一难题。
EWM公司主要生产焊接电源,为我们讲解了该公司的冷焊接技术,同时准备了充分的实际焊接演示,演示完后还让我们亲自上机体验采用新技术焊接的单面焊双面成型。CMT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是一种无焊渣飞溅的新型焊接工艺技术。所谓冷金属过渡,指的是数字控制方式下的短电弧和焊丝的换向送丝监控。数字式焊接控制系统能够知道电弧生成的开始时间,自动降低焊接电流,直到电弧熄灭,并调节中脉冲式的焊丝输送,这种脉冲式焊丝输送有效改善了焊丝熔滴的过渡。在熔滴从焊丝上滴落之后,数字控制系统再次提高焊接电流,并进一步将焊丝向前送出。之后,重新生成焊接电弧,开始新一轮的焊接过程。这种“冷-热”之间的交替变化大大降低了焊接热的产生,并减少了焊接热在被焊接件中的传导。比较适合薄件和热敏感零件的焊接。采用该公司的技术,可以将传统的焊接坡口60度改成30度,生产成本降低一半,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单面焊双面成型。
TRUMPF公司主要生产激光焊接和激光切割设备,通过参观了解得知,他们采用自主研发的框架结构,焊接设备重量轻,强度高,所以行动比较快捷,工作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米以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通派公司还设有先进的教学培训中心,客户可根据需要到通派公司学习或通派公司派专家到用户单位教学。
通过走访德国焊接协会和德国BWC跨企业培训中心,知道了德国有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为辅,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技能培训以企业岗位能力为目标,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和综合化特征十分鲜明,德国职教教材编写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学生大部分时间所使用的就是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德国焊接协会培养的焊接工程师和我们的焊接工程师也有所不同,我们的焊接工程师只有理论,而德国的焊接工程师同时具备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项技能。在实际工作当中理论和实际不会脱节。
通过20天的培训学习,我深刻的了解到,我们现有的技术与德国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是暂时的,希望公司以后经常组织这样活动,让大家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升,相信差距会越来越小!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公司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提高公司加工能力,建议公司工艺技术人员加强实践生产学习,公司一线工人要多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使公司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焊接工作虽然艰苦,但心中的那份成就感也是别人无法享受的。能到德国这样一个机械制造业先进的国度学习,让我们觉得公司很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为公司添砖加瓦
第四篇:参加中职教师企业意识培训总结
参加中职教师企业意识培训总结
2013年3月5日至15日我参加了xx教育组织的为期10天的中职学校教师企业意识培训。短短的10天,每天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上课、实战、讨论、展示、反思,一系列的体验式活动,让我们每天都充实而不乏味,辛苦但不心苦。短短的10天,有忙碌,有轻松;有完成任务的喜悦心情,也有准备不足的手忙脚乱。总之,在这里,经过培训,我的意识在转变,我的思维在改变,我的能力在提高。回顾这10天,收获的太多,需要总结反思的也很多。
一、聆听专家讲座,获取新知识,扩展知识面
《番茄钟时间管理》讲座,让我对时间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时间可以用一个小小的番茄钟来进行科学管理。通过现场练习,提高了对时间的管理和高效工作的认识,尤其是对近期事情,每天必办事项的安排,会让我们有计划、有规律、高效率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应试教育下后进生的教育》讲座,夏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后进生的转化也有更深的体会。老师给予后进生更多的爱,让后进生感觉被尊重,才会更加自信。要相信后进生,注重对他们赞美,不断激发他们的潜能。通过这些方法,我相信,如果有耐心去坚持做,后进生的转化就不是难事。
《企业管理方法论》讲座,让我从管理原理、管理目标、公司伦理等方面对企业管理方法论进行有了一些认识,杜总用一些案例进行深度分析,让我受益颇多,也有一些新想法。尤其是管理过程四个方面:制度、执行、检查、整改。我认为对我的班主任工作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关于服务领导的十大技巧》讲座。通过列举大量的案例对办文技巧、办会技巧、沟通合作技巧、汇报技巧、决策技巧、财务技巧、宴请技巧、出差技巧、平台构建技巧等进行讲授,实用性强,可操作性高,我觉得对于我们在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事很有指导意义,有很多方法值得我借鉴和运用。
《企业绩效管理》讲座,改变了我对绩效管理的看法,过去以为绩效就是重新分“蛋糕”,听完唐总的讲座,原来企业绩效就是为了提高效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我觉得在班级管理中,我觉得也可以借鉴企业绩效管理的一些方法,对班级学生进行绩效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招聘面试的方法与技巧》讲座,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改变了一些认识,原来企业在选人、用人的时候不是那么简单,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也要做很多具体的工作,尤其是对人才的选择、选拔,可以应用到班主任工作中对班干部的选拔。
《招聘工作中的礼仪》讲座,巩固了我过去学的一些关于礼仪的知识。通过贺老师的短暂培训,学员们的互动演练,加深了我对礼仪的认识,更加注重规范自己的礼仪,同时也认识到这些知识也应该教给我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教师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法应用》讲座,邓教授的开场提问让我有了危机意识,年轻人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谋划,5年以后干什么,10年以后达到什么状态,这是需要我下来冷静思考的问题。当然邓教授讲的一些课程设计和教学法,我也很受启发,如何把我们的教学内容通过情景导向、过程导向、效果导向教授给学生,值得我下去进行仔细琢磨。
二、参加实战活动,体验过程,积累经验
一是企业调研活动实战。在外出调研之前,我们小组制定了可行的调研方案,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让我再次感受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集体智慧的无穷,也印证了那句话: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在调研方案的执行也就是调研实战中,我们进行得比较顺利。通过参观企业、和企业人员进行座谈等方式,获取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也发现了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订单长期处于积压状态。当然,通过调研,更多的是对我们的锻炼,在体验调研过程的同时,自身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调研前如何取得联系,如何协商调研的相关事宜;调研过程中如何去了解认识一个企业,如何去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调研完后如何筛选过滤信息,如何总结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对策等等。通过这个调研活动,既让我们对企业的认识有了改变,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启发。
二是招聘活动实战。在培训的第八天完成了招聘实战,在进入人才市场前,我们小组也制定了招聘方案、招聘流程。一天的招聘活动,经过初试、复试,最后确定了用人名单,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很多,但经历过后,收获却很大,一方面增加了我们去了解人才,识别人才的经验,另一方面启发我们对学生的培养要有针对性,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毕业是直接走向就业岗位,[莲山 课件]因此我们老师在有此体验的基础上,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企业意识、求职能力,让他们毕业能够很快融入到企业中去。当然这次实战活动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经验不足,对用人单位了解不够等。
三、小组对抗,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在培训的第一天,所有学员被分成了5个组,在后面的培训过程中,所有任务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配,所有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抗。第一天的破冰活动,紧张而又刺激。抱团打天下、齐眉棍、传真机、过电网等活动,我们小组不但顺利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团结、协作、沟通、信任的重要性。通过破冰活动,小组内队员之间加深了印象,增进了感情,小组间也有深度合作,比如在过电网活动中,每个小组如果各自为政的话,可能谁都过不去,只有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还有一个就是踩数字游戏,通过做这个游戏,我有一些收获,一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在做一个任务时,领导一定要头脑清醒,解码任务,并进行合理分工;二是对任务的完成要制定一个可执行的方案,三是要及时交流沟通,解决矛盾和问题,四是要及时进行调整,尤其是思路、意识的转变,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错,五是要团结组织内的每一个人为这个团队贡献力量。
当然,在短短10天的培训中,我们还参加了多次的成果展示、汇报、小组讨论等等,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有助于我们去培养我们的学生。
四、总结反思,改变认识,提高能力
(一)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
通过这次培训,引起了我对时间管理的高度重视,20岁以前觉得人生是漫长的,而立之年感觉人生也不那么漫长,需要对自己的时间作一个规划和科学管理。作为老师,不仅仅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更要让我的学生在20岁以前就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在下学期开学的时候,首先帮助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在一周之内做一个学期规划,并认真检查督促学生按照自己的规划去行动;其次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规划,并整理成册,定期提醒学生,让他们能管好时间,10年以后回过头来不会感叹时间的流逝而自己过得毫无意义。
(二)让学生加强自主管理
班级人数多,管理难度大。这是许多中职学校班主任头疼的事情,但只要把握住他们的特点,就能管好。通过这次培训,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我认为激励对学生管理比较有效,让学生自主管理比班主任高压、强势的管理方式更凑效。下学期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的一些方法,如绩效管理、看板管理,把这些方法改良一下,结合学校的操行管理办法,形成一套积分管理体制。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设组长,由小组长、班干部、班主任、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日常行为等方面进行积分评定,积分每周上墙,每月统计一次,对排名靠前的小组和表现优秀的个人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表现靠后的要及时提供帮助,让学生在竞争中加强自我管理。
(三)带动学生加强学习
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不愿学习,厌倦学习,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老师,应该起一个示范作用,自己首先要加强学习,定期与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对于本班学生,在原有每周一记的制度下,要求学生利用课余多看书学习,不限定科目,不指定内容。每周利用晚自习前的半小时或者周日晚自习时间找几个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或体会,对于体会深刻,收获大的,进步快的要通过积分进行激励,并告知家长。
(四)转变意识,创新教法
作为中职教师,不仅要把自己当一个老师看,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员工来看,树立企业意识,在教学中创新教法,改变过去老师在讲台上满堂灌的教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可以围着桌子坐一圈,有些课甚至可以不要桌子用凳子坐一圈,采取讨论分享式的教学,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作答,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引导,让沉默的学生敢于发言,让敢发言的学生发好言。
10天的培训非常短暂,但是企业意识的影响却是漫长的。xx给了一把钥匙,我将用它去开启一把把未来的锁。
第五篇:赴德国培训心得
赴 德 国 参 加 焊 接 培 训
学习
心
得陈 会 1
章
赴德国参加焊接培训心得体会
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5月16日至7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赛德尔基金会在德国举办的焊接专业培训班,这也是赛会在德国举办的第二期焊接专业的培训班,培训期间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训练。在培训过程中,我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虚心学习,认真听课详细做好学习笔记,按时完成各模块作业,并注意观察和收集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教育教学、专业建设、行业发展相关信息。为期六周的学习,使我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获得了极大提高。
这一切虽然与我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最重要的是学校给了我学习机会,赛德尔基金会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德国手工业协会为我们创造了学习条件,因此,我要在此向学校、赛德尔基金会、德国手工业协会的领导、教师以及所有参与这次培训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学校,回报社会,为我国焊接专业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一次精心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别开生面同时又有真材实料的培训,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是我今后教学生涯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课程设置合理
此次培训,培训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知识与技能、企业参观与实践、考核与考证四个方面的内容,全面系统地提升学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修养。
在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开设了《教学理论与方法》课程,使我们对教育、教师、职业教育、职教思想、技能型人才、国际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教育科研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开设了《焊接概论》、《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冶金与焊接性》、《焊接结构生产》、《钎焊》、《焊接检验》等理论课程,并同步进行了焊条电弧焊、亚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金相试验、钎焊试验、焊接方法试验、焊接检验试验等技能训练,让我们由浅入深,从基础到专业,系统全面地学习了焊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企业参观与实践活动方面,主要安排了另一个技工培训学校、还有幸参观了大众汽车厂的生产线以及参观了世界技能大赛,使我们对焊接技术在电力、家用电器、机械制造、军工、航天等企业的应用以及我国焊接技术的前沿研究状况 2 有了对比;在考核与考证方面,安排了理论课程考试、操作知识和技能考试、焊接技师取证考试、结业论文、模拟教学等,让我们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综合运用,使我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修养得以全面系统地提升。
二、理论教学系统全面
本次培训的理论课程涵盖了焊接的基本概念、焊接机理、焊接方法分类、焊接方法与焊接设备、焊接操作技术、焊接冶金、材料的焊接性、特种材料的焊接、焊接材料、焊接应力与变形、焊接结构强度、焊接结构生产、焊接结构生产的安全技术、焊接缺陷及其控制、焊接检验等,几乎包含了焊接专业理论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使我们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焊接专业的基本理论,为今后的焊接专业理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任课教师严谨的教学风格,饱满的工作热情,朴实的工作作风,开阔的专业视野,扎实的理论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人格魅力,无不令人敬佩和折服。专家讲授的《焊接概论》、《钎焊》、《焊接冶金》,《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检验》,《金属材料的焊接性》等等,节节新颖,堂堂精彩,让人印象深刻,欲罢不能。专家们不但给我们讲授焊接专业理论,还带我们做实验、实训,陪我们一起下厂参观,热情为我们作现场讲解和演示,帮我们进一步消化吸收理论知识,巴不得我们马上个个都能成为焊接的行家里手。
三、技能训练真材实料
职业教育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要想培养出高技能人才,不但实训课老师要有高超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理论课老师也要有全面的操作知识和较高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才能相得益彰,因此,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培训学校还积极主动地为我们安排了180学时的焊接操作实训,实训内容不但有传统的气焊、气割、焊条电弧焊、火焰钎焊,还有目前发展比较快的亚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埋弧自动焊等。可能是我们在自己学校实际操作机会比较少,操作技能比较低,想借此机会恶补一下的缘故,大家对实训的态度特别积极,总是早出晚归,勤学苦练,不耻下问,有的学员一个上午要烧掉几十根焊条,几块试板,焊了又割,割了又焊,不亦乐乎,即使这样,培训学校也毫不吝啬,始终如一地支持我们实训。
六、沟通合作情深似海
参加这次培训的学员是来自国内四个省的六名教学一线骨干教师,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精神是大家的共同特点,两个月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不但使学员与教师之间,学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学员与培训单位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和联系,而且使学员与学员之间从了解、信任,到合作、互助,最终建立了宝贵而深厚的友谊,这对每一位学员来讲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此期间弗洛而先生和谭玉梅女士亲自到校考察,并对学校和此次培训的学员给了很高的评价,无论在教室、车间、实验室,还是在寝室、机房、互联网,我们的沟通、交流、讨论和合作都没有停止,大家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使我们了解了各位同仁在焊接专业教学以及专业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也获得了兄弟院校很多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拓展了自己的专业视野!
总之,对于我们这个培训班的每位学员来讲,通过这短短两个月的学习,既有观念方面的洗礼,又有理论方面的提高,既有知识方面的积淀,又有技能方面的升华,既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又有师生情谊的收获,可以肯定,这次培训使我们每位参训学员受益终生。
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固然重要,也能在业务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但它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我要在取得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积极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并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同时要与广大教师携手并肩,发挥团队作用,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培训。
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陈会章 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