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德国培训学习总结-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师赴德国职业教育与“工业4.0”培训
学习总结
机电工程系 王建平唐天德
2015年7月28日至8月16日,我和王建平老师一起参加了由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承办的国培计划--“高职教师赴德国职业教育与“工业4.0”培训”项目,赴德国进行了为期3周的学习,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现将培训情况汇报如下:
一、德国培训学校简介
此次培训学习主要在德国柏林(工程)应用技术大学进行。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八千多万,其面积比四川还要小13万平方公里,人口与四川相当。德国经济发达,社会保障措施齐备,社会治安和生存环境较佳,德意志人崇尚科学与艺术,尤其热爱体育,待人热情真挚,注重礼节和礼仪,对中国人比较友好。
柏林(工程)应用技术大学是柏林市的一所公立高等专业学校,英文校名: Beuth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Berlin,缩写为TH柏林。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823年,该校最早的雏形是教授和研习园艺修建的技校。今天,该校已经形成较大的规模,真正成为了一所拥有8个大系、70多个专业的工科类专业高校,有本科和硕士两个层次。除了保留着该校历史的主流专业:工程、建筑、城建和环境技术外,还拥有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及电子精密工程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大众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2008年1月,经学术类机构批准通过,自2009年4月起,柏林技术高等专业学院更换为新的校名,即柏林(工程)应用技术大学。2015年,该校在校学生12519人,其中留学生1422人,教职工795人,其中教授291人。
二、培训内容与安排
本次培训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主要内容:
(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以及配套的支持与保障;(2)德国应用型本科学校的专业设置于课程配置;(3)德国高级职业教育院校的改革-与工业4.0计划对接;(4)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工业行业的应用;
(5)工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案例-小型自动生产线人才培养解析;(6)德国职业院校与工业企业的合作模式;
(7)双元制学校师资培养与教师参与工业生产实践的关系;(8)交流访问与观摩学习。
实际培训安排,前11天基本在柏林(工程)应用技术大学本部及分部进行理论学习,其间参观了Axel Springer印刷厂,后面一周时间参观访问了宝马工厂,公立哥平根职业学校,Eisenmann汽车涂装设备公司,南巴登州雇主协会,Lucas-nulle教学设备公司等,聆听了相关单位参与“双元制”职教、参与工业4.0计划的报告。
课间与Hof Yang教授合影(柏林应用技术大学)
王建平老师代表学院向Langmann教授赠送小礼物
与Bernhard Bleiber教授交流
参观宝马Dingolfing工厂(宝马最大的生产基地)
三、考察学习的主要内容与感受
(一)主要学习内容 1.德国职业教育的概况。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德国教育的四个支柱。按照宪法规定,各联邦州享有文化主权。也就是说,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属于州文教部的管理权限。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般由国家兴办,是州一级的国家设施。高校及中等职业教育在联邦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管理学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对高等学校行使监督权。德国的继续教育复杂多样,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竞相参与,继续教育在德国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终生教育。
2.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这个核心似乎在改变)。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后,自己再向企业申请岗位,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第三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德国职业有相关法律规范约束,基本的法律有三个,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等。
3.德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德国是个联邦制的国家,文化教育是各联邦州的主权。因此,各联邦州的文化教育部门拥有对本州各级各类学校包括职业学校的管理权。但对于“双元制”教育中的企业教育,联邦则拥有管辖权。企业职业教育的具体管理,则由联邦职业教育法授权给各行业协会负责,主要包括企业职业教育办学资格的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考核与证书颁发,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
4.德国职业教育经费来源。
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负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
5.“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0多个职业大类的近400个职业(不断发展变化)。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类,从考核内容上以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6.德国职教与工业4.0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德国所谓的工业4.0(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性化的产品供应。
在工业4.0时代,有更多的新的职业,有更多的新的职业技术出现。德国政府相信只有掌握新技术的高级技能人才,才能帮助国家不断地拓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德国的职业学校已开始增加工业4.0的课程,建立工业4.0的实训室。本次参观的哥平根职业学校,是德国少数的拥有工业4.0实训室的学校之一,它们的设备主要来自于企业捐赠。
(二)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总体感觉 1.学习的目的性很强。
即人们对职业的需求,也就是通过学习获得生存所需要的保障。企业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本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德国的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企业的广泛参与。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学生一毕业就可以投入到生产第一线工作,为企业减少了一大笔培训费用。
3.培训与生产实际零距离。
真实的生产及先进的设施设备,使学生比较接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
4.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5.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考试考核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手段,只有客观规范才能使考试结果令人信服,也才能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而这一高质量的培训又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的。为了确保考试的客观性不受培训机构影响的独立性,“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学校二方代表所组成,其中,雇主和工会代表人数相同并且至少有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实施,这就有利于考试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双元制”模式考试强调统一规范性,同一职业或不同职业的相同科目的考试在同一时间举行,并按照统一标准评分。由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因此“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业证书不仅在全德国得到承认,而且在欧共体的一些国家也得到承认。
6.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德国对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有一套比较严格的制度。职教师资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的学校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50%),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经过两次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每周在课堂授课不少于24节,知识更新时间不少于4小时;两年试用合格后,政府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德国教师的工资比一般行业更高。
7.“双元制”体制使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学校对学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严重处罚,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会被反映给企业,企业会对学生提出警告或不予录用,学生可能会因此失业;学校对教师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考核要求,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会通过企业反映到学校,教师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8.产教结合的教学方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体制走的是真正产教结合的路子。“双元制”要求受教育者首先必须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成为企业学徒,然后再凭培养合同进入“双元制”学校,把在学校学习和在厂实践统一为同一过程。企业的利益、操作技术和技能型人才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学生大部分时间所使用的就是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
(三)中、德国职教对比(影响较大的不同之处)
德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改进,取得了很大成功,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由于体制、国情不同,有些条件我们不易具备,学习难度很大。就算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没能照搬德国的职教模式。参观南巴登州雇主协会时,其负责人坦言,德国职教模式其它国家学不了。中德职教的较大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校教育经费完全由政府拨付,教师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教学设备材料充足,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学; 2.政府法律保证了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义务,保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充分进行实践锻炼;
3.职业学校的教师(理论教师、实践教师)均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有在企业的实践经历,保证了教学过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4.“双元制”学生先由企业录用,再到职业学校学习,等于经历了一次筛选,学生素质相对较好;
5.每班级学生人数教少,一般不超过25人,便于组织教学;
6.学生无需交学费,还能从企业获得工资,生活有保障,无后顾之忧; 7.“双元制”学生必须先与企业签订学徒培训合同后,才能到职业学校报名进行理论学习,双元制的毕业生75-80%以上均留在培训企业就业,剩余的才到其他企业就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有保障。
对照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以上的诸多条件都难以实现。如企业的参与就很难实现,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途径。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学习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我们学院还是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1.从学院层面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更多实实在在的校外学生实训基地。
目前的所谓校外实训基地,大多仅仅是期待从学校得到使用零时劳务工的方便,以应一时之需,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新的实训基地要突出教学特点,给学生安排适合学习技能的岗位,不能停留在简单劳动层面。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紧跟前沿技术(结合中国制造2025),突出实用性。
3.完善教师定期参加企业训练与职业实践的机制,提高教师的实操性能。
在职业教育中以行动为导向,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获得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职教专家的认可。这种教学要求教师要把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情境,并指导学生在专业工作中进行自我建构式的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首先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的职业,了解该职业的工作过程。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即在大型企业和发展较好的中小型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和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请到学校授课、讲座、聘为兼职教师等,切实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4、课堂教学适当选用新的教学方法,专业技能课尽可能小班理实一体教学
职业教育可选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教学法等等,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效率将大为提高。同时可以针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和学生实际开发新的课程,来满足教学需要。
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结合我国职教现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提高我院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执笔:机电工程系 唐天德
2015.09.10
第二篇:赴德国培训学习总结
赴德国培训学习总结
2013年8月17日至9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焊接技术高级研修班赴德国培训的学习。在这次培训学习期间,我们走访了几家焊接设备制造企业、德国焊接协会、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汽车生产厂家,听取了多位焊接专家和老师的讲课,在学习之余,和学员们共同探讨,相互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焊接的新知识。同时,对德国的国情和教育培训体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到德国的第一天,首先看到的是德国整洁的街道,行驶有序的车辆,德国人不乱扔垃圾,生活垃圾分类,不随地吐痰,手机调成静音,遵守交通秩序等,从德国人的生活方式中我们感受到,德国人的环保意识很强,这一方面归功于德国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归功于德国人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自身素质,只有民众的素质达到一定程度,政府的政策才能被很好的执行下去。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许多人民群众短短几年内,大量的从农村群众转变为城市人,而他们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却需要很长时间来改变,这使得一些国人在一些场合释放出不文明的气息,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影响了国家和全民的形象。
德国的工业化程度非常高,技术水平特别先进,德国领先世界的机械制造水平,至今生产的奔驰、宝马和大众依然闻名世界。通过对宝马和大众两家公司生产车间的参观学习,深刻了解到,只有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讲解员给我们介绍说,他们为了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尽量采用机械化,零件从数控加工到测量、称重、扫描、激光打码最后分类摆放装箱,每一个重要环节基本上都由机器人完成,工人只需要完成一些辅助工作就行了,这样不仅保证了质量,而且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车间配备有完善的医疗室、理疗室和休息室,以及工作区墙壁上的医药箱,由此体现了德国企业以人为本的原则。
CLOOSEWMTRUMPF三家焊接设备生产厂家准备的比较充分,不仅为我们作理论讲解,而且还为我们安排了实际演示和让我们上机操作。
CLOOS主要生产焊接电源和机器人,所有零部件自己生产和组装。重点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变极性焊接,所谓变极性电源就是一种对输出电流的正负半波的时间和幅值可以任意控制的电源,采用变极性电源可以获得任意的电流波形。由于薄板焊接对母材的热输入有严格的控制,因此对焊接电源也有严格的要求。既要保证焊接过程中的稳定,形成优质美观的焊缝。同时对母材要降低热输入,减少热变形。CLOOS公司于2002年成功开发出了世界第一台变极性MIG/MAG焊机GLC353QUINTO CP,解决了各类薄板焊接这一难题。
EWM公司主要生产焊接电源,为我们讲解了该公司的冷焊接技术,同时准备了充分的实际焊接演示,演示完后还让我们亲自上机体验采用新技术焊接的单面焊双面成型。CMT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是一种无焊渣飞溅的新型焊接工艺技术。所谓冷金属过渡,指的是数字控制方式下的短电弧和焊丝的换向送丝监控。数字式焊接控制系统能够知道电弧生成的开始时间,自动降低焊接电流,直到电弧熄灭,并调节中脉冲式的焊丝输送,这种脉冲式焊丝输送有效改善了焊丝熔滴的过渡。在熔滴从焊丝上滴落之后,数字控制系统再次提高焊接电流,并进一步将焊丝向前送出。之后,重新生成焊接电弧,开始新一轮的焊接过程。这种“冷-热”之间的交替变化大大降低了焊接热的产生,并减少了焊接热在被焊接件中的传导。比较适合薄件和热敏感零件的焊接。采用该公司的技术,可以将传统的焊接坡口60度改成30度,生产成本降低一半,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单面焊双面成型。
TRUMPF公司主要生产激光焊接和激光切割设备,通过参观了解得知,他们采用自主研发的框架结构,焊接设备重量轻,强度高,所以行动比较快捷,工作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米以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通派公司还设有先进的教学培训中心,客户可根据需要到通派公司学习或通派公司派专家到用户单位教学。
通过走访德国焊接协会和德国BWC跨企业培训中心,知道了德国有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为辅,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技能培训以企业岗位能力为目标,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和综合化特征十分鲜明,德国职教教材编写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学生大部分时间所使用的就是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德国焊接协会培养的焊接工程师和我们的焊接工程师也有所不同,我们的焊接工程师只有理论,而德国的焊接工程师同时具备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项技能。在实际工作当中理论和实际不会脱节。
通过20天的培训学习,我深刻的了解到,我们现有的技术与德国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是暂时的,希望公司以后经常组织这样活动,让大家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升,相信差距会越来越小!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公司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提高公司加工能力,建议公司工艺技术人员加强实践生产学习,公司一线工人要多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使公司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焊接工作虽然艰苦,但心中的那份成就感也是别人无法享受的。能到德国这样一个机械制造业先进的国度学习,让我们觉得公司很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为公司添砖加瓦
第三篇:赴德国培训总结
赴德国培训总结
2009-10-12 00:00 | 作者:张军
2009年8月15日至9月27日,我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骨干专业教师师资培训项目赴德国为期六周的培训,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现将培训情况汇报如下:
一、德国与培训学校简介
1、德国国情简介: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八千多万,其面积比河南、山东两省稍大,人口与山东省相当。德国经济发达,社会保障措施齐备,社会治安和生存环境较佳,德意志人崇尚科学喜艺术,尤其热爱体育,待人热情真挚,注重礼节和礼仪,对中国人比较友好,德国是中国留学生较为集中的国家。
萨克森-安哈特州位于德国中部,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和上百年的工业传统,其首府是有着1200年历史的帝王主教之城—马格德堡。该州处于欧洲枢纽的地理位置和德国政府在交通方面的大量投资,使该州拥有发达的公路和水路网,及堪称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络之一,使其成为一个连接东西、南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马格德堡市距首都柏林仅50分钟车程)。该州位于德国前列的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工业、机械制造业、生物化学、汽车配件、木材业、制纸业、物流等。
2、培训学校简介:马格德堡大学是由原来的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和马格德堡医学院合并而成。该校众多的理工类专业更居德国大学前列。
该校共开设专业101个,拥有上万学生。作为马格德堡教学科研的中心,该校的影响力不断增长。目前已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领域曾多次排名第一)、经济科学机械制造和文化的中心。马格德堡大学也是众多组织机构和委员会的成员。马格德堡大学是借用伟大的奥托•冯•居里克的名字来命名的。它通过对真空划时代的研究,其声望早就超越国界。该校拥有国际知名的教授,国际间的交流,先进一流的教学设备,地处马格德堡市中心。
二、赴德考察学习的主要内容与感受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概况
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德国教育的四个支柱。按照宪法规定,各联邦州享有文化主权。也就是说,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属于州文教部的管理权限。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般由国家兴办,是州一级的国家设施。高校及中等职业教育在联邦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管理学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对高等学校行使监督权。德国的继续教育复杂多样,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竞相参与,继续教育在德国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终生教育。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第三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
3、法律依据。规范德国职业教育基本的法律有三个,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着具体的职业教育行为。
4、管理体制。德国是个联邦制的国家,文化教育是各联邦州的主权。因此,各联邦州的文化教育部门拥有对本州各级各类学校包括职业学校的管理权。但对于“双元制”教育中的企业教育,联邦则拥有管辖权。企业职业教育的具体管理,则由联邦职业教育法授权给各行业协会负责,主要包括企业职业教育办学资格的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考核与证书颁发,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
5、经费来源。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负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
6、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职业大类的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双元制”给人的总体感觉是:
(1)学习的目的性很强
即人们对职业的需求,也就是通过学习获得生存所需要的保障。企业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本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德国的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企业的广泛参与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学生一毕业就可以投入到生产第一线工作,为企业减少了一大笔培训费用。
(3)培训与生产实际零距离
真实的生产及先进的设施设备,使学生比较接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
(4)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5)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考试考核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手段,只有客观规范才能使考试结果令人信服,也才能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而这一高质量的培训又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的。为了确保考试的客观性不受培训机构影响的独立性,“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学校二方代表所组成,其中,雇主和工会代表人数相同并且至少有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实施,这就有利于考试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双元制”模式考试强调统一规范性,同一职业或不同职业的相同科目的考试在同一时间举行,并按照统一标准评分。由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因此“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业证书不仅在全德得到承认,而
且在欧共体的一些国家也得到承认。这让我们感受到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权威性”及其在世界职教界所享有的声誉。
(6)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德国对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有一套比较严格的制度。职教师资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的学校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50%),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经过两次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每周在课堂授课不少于24节,知识更新时间不少于4小时;两年试用合格后,政府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德国教师的工资比一般行业更高。
(7)“双元制”体制使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
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学校对学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严重处罚,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会被反映给企业,企业会对学生提出警告或不予录用,学生可能会因此失业;学校对教师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考核要求,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会通过企业反映到学校,教师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8)“双元制”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突出“应用性”
德国职教教材编写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程的理论部分始终围绕专业实训这个核心活动,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模式,做到少、精、浅、实,不强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教学过程不重推导,而重结论和应用。教学重点不是公式和概念的“为什么”和“怎么来”,而当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用”。注意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手册及图表的能力。
(9)产教结合的教学方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体制走的是真正产教结合的路子。“双元制”要求受教育者首先必须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成为企业学徒,然后再凭培养合同报考“双元制”学校,把在学校学习和在厂实践统一为同一过程。企业的利益、操作技术和技能型人才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这样既可解决职业教育培养周期与经济发展迅速的矛盾,又可为劳动者和企业双向选择提供前提基础。学生大部分时间所使用的就是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
德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改进,取得了很大成功,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由于体制、国情不同,有些条件是我们不易具备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1)学校教育经费完全由政府拨付,教师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教学设备材料
充足,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学;
(2)政府法律保证了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义务,保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充分进行实践锻炼;
(3)职业学校的教师(理论教师、实践教师)均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有在企业的实践经历,保证了教学过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4)“双元制”学生先由企业录用,再到职业学校学习,等于经历了一次筛选,学生素质相对较好;
(5)每班级学生人数教少,一般不超过25人,便于组织教学;
(6)“双元制”学生必须先与企业签订学徒培训合同后,才能到职业学校报名进行理论学习,双元制的毕业生75-80%以上均留在培训企业就业,剩余的才到其他企业就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有保障。
对照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企业的参与很难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途径,比如订单式培训等。将 “ 双元制”体制内的合理因素,运用在我们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这方面德国的全日制职业学校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提高的同时,教师的敬业精神则显得尤为重要。双元制中项目教学涉及到很多跳跃的和跨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量教学项目需要教师设计和组织实施,对学生所遇到的细节问题和难点,教师必须灵活地做出反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提供咨询和建议。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广泛的知识范围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对学生的关爱之心;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自己知识结构,适应科学和社会不断发展需要。
4、强化与企业的联合,实施产教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同时企业可以根据本身的需求来培训学生,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为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向德国由法律保证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义务,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充分进行实践锻炼,我国企业对介入职业教育实训不是十分积极。在这方面,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的定单式培养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5、注重养成教育,树立诚信意识
在整个实训与实习中,德国人十分强调养成严格的规范化的操作习惯,实习中学生以正式工人的面目出现,不搞见习、参观,即不搞模拟性的所谓生产实习,而是必须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在上岗前10分钟,他们要清理卫生;在工作中,他们严格按图纸要求加工产品,产品通不过严格的检验,达不到标准,必须返工
重来;下岗后,他们必须整理工具,各种工具严格地按使用顺序排列。由于严格的训练,学生那种懒散的、粗心大意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得到有效抑制。虽然西方国家与我国的意识形态标准不尽相同,但对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同样是很注重的。从课程安排我们就可看出,向学生讲授时政问题、与学生进行时事讨论、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课贯穿整个学习阶段;而伦理学、行为学、道德学的宗教课是自小学就开设的。无论企业还是学校对学生的道德素质都很注重,并且个人的诚信问题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曾经有学生就因为曾经撒谎而无法找到工作。
6、合理利用现有的实训设备,有选择的、有效地将我们的专业课课堂教学推向实训现场,让学生边学边做,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
7、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既是职业教育的突出特色,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
一方面,建立稳固的校外训练基地,保证把学生的综合专业技术实习落到实处,使学生的实习与专业技能实践形成有效的衔接;同时,建立现代化的校内专业实训室,进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模拟训练;最后,技能培训制度化、规范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对我校教师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通过本次学习,收获不小,感受很多。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及“双元制“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1、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立专业知识更新机制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者,其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首先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教育学的知识将相关的知识融入教学的能力,不断的跟踪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从而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和补充,进而也丰富了我们的课堂。
作为学校,应建立长效的教师知识更新机制,在内容方面,主要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职业、新岗位中所产生的技术、技能的需求。在组织形式上,一是可以采取短期和长期、脱产和在职、物理和虚拟(课堂教学、企业考察、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进行教师的培训。
2、建立教师定期参加企业训练与职业实践的机制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在职业教育中以行动为导向,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获得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职教专家的认可。这次培训也使我感受了这种教学理念的魅力所在。
这种教学要求教师要把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情境,并指导学生在专业工作中进行自我建构式的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首先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的职业,了解该职业的工作过程。
通过建立教师定期参加企业训练与职业实践机制,确保教师职业工作过程的水平的提高。内容上,以就行业和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企业的发展、技能人才的要求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上,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即在大型企业和发展较好的中小型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和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请到学校授课、讲座、聘为兼职教师等,切实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3、课堂教学探索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
此次培训感受最大的还是德国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德国教师上课并不是“单打独斗”,上课前大家在一起讨论,试讲,各自提出看法,然后再去和学生交流。一个项目的教学可以涉及多学科教师,分工合作,上课自然接近学生实际,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充分释放,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上,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教学法等等,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效率大为提高。同时可以针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和学生实际开发新的课程,来满足教学需要。
我想,如果我们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更新这几个方面着手,来关注甚至影响我们的教育对象,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会大幅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将会逐步提升,职业教育一定拥有辉煌灿烂的明天!
第四篇:2013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山地车比赛
关于2013——2014学上期工作的总结及展望
尊敬的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党二支部:
时光飞逝,转眼间,在建工系党二支部也已经一学期了。总结过去,2013年九月,我很荣幸加入党二支部,发展成为党二支部政治外联部的一名新的干事。在二支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先争优工作为重点,服务大局,积极工作,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我的任务,在工作中有辛勤地耕耘,也有不足与遗憾。现将这学期来的工作情况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在学习和思想方面。我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刻苦学习,勤奋踏实工作,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学习和工作中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我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能结合理论与实际工作进行分工,自加压力,有意识要求自己多学一些,学好一些,学深一些。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事方针政策,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精神上也感觉到更加的充实。在每次例会上,我都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吴书记和各位负责人的讲话,并把讲话精神融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在工作方面。我勤奋务实、尽责尽职,我能够保持思考的心态,对于工作经验及时总结,对于缺点及时改正,通过不断的思考和积累,逐步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恪尽职守,执着追求,服从领导分工,在时间安排冲突的情况下,我始终树立大局意识,主动选择分担党二支部的工作,与别的同志一起凝心聚力,共同开展好部门工作。积极地配合党二支部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工作,积极响应支部号召,做好政治外联工作,拉好赞助,解决二支部活动的经费问题。
(三)、在生活方面。我能自觉做到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支部保持高度一致,平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日常生活作风的养成,坚决抵制了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自己的侵蚀,做到了生活待遇上不攀比,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纪律上,我严格遵守学院校规校纪。
展望未来,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做为新一代青年大学生的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要始终紧紧围绕在党二支部周围,牢固树立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加强对自身的反省与总结,并结合自我的学习和工作和对一切事物的认知,努力做好个人计划,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发挥到学习工作中去,积极完成组织交给我的任务,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思想认识,做好努力学习实践的模范。同时要做到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同时要做到虚心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做到在干中学,学中干,切实提高自身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争做勤学善用、勇于创新的模范。要敢于说,敢于做,积极参加党二支部的各项活动,做好政治外联工作,积极弘扬正能量。我的梦,绵职梦,中国梦。我相信,在我们党二支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下党二支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党二支部的明天还会更好更辉煌。
此致
敬礼
汇 报 人:政治外联部 高翔日 期:2013年11月29日
第五篇:德国职业教育法培训学习总结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学习总结
测绘工程学院
王双美
2016年3月31日至4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德国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胡格先生,开展的为期4天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教学法培训。胡格来自德国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该州是德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德国高职教育的发源地,胡格教授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全德具有领先地位。
培训中,胡格先生分析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并激发教师们思考如何在目标前提下进行课程设计;阐述与分析课程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关系;通过对学习机理以及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要素的分析,介绍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成果,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效率。针对如何处理专业教学内容的量与有限教学时间的关系等问题,胡格先生剖析了学习量与学习深度的关系,结合他的教改实践,阐述了如何有效分析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减法,优化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并介绍了学生能力评价的方法。胡格先生还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和实施学习的个性化问题,在课堂上兼顾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的差异,使他们都能够获得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胡格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其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而进行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学”上,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设计以有限专业知识作载体的教学项目,通过具体的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实现独立负责任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能力目标。
胡格先生培训的最大亮点是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别开生面。培训以现场互动为主,让教师作为“学生”体验各种教学方法,如“知识可视化”、“小组合作”、“卡片复习”、“观点站位法”、“旋转木马谈话”、“魔术盒”、(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学习”等。每一个环节都能充分地调动参与者的学习兴趣,让参与者在体验的过程中领悟教学法的实施要领,并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通过培训效果调查发现,教师们一致认为,培训理念新颖,内容能为教师教学实践提供借鉴,活动设计能充分调动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培训中提到的问题切中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胡格先生提供的方法对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大帮助。
此次培训使我开阔了视野,学习到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革新了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明确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掌握了职业教育行动导学教学法的思路、方法和步骤。同时,也使我认识到,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我们缺乏的不是理念,不是时间,而是缺乏改变自身的勇气;形成了“职业教育改革不能等待,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共识;为进一步开展内涵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必将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