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赴德国学习园艺总结
赴德国学习总结汇报
淮北师范学校
2013年6月8日到8月3日,我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员,有幸被选中参加了“中国职业学校教师进修项目”2013年度第1期教学法专业培训班。该项目是由德国政府和中国政府资助、德国经济合作发展部与中国教育部实施、由与GIZ公司合作的WMU公司负责培训的,培训地点是在德国的马格德堡市,培训时间为期8周。
培训内容是:
——各专业中对专业人员职业培训并与专业技工的培训进行比较。——以行动和流程为导向的塑造职业教育的过程。——以工作流程为向导开发课程的方法。
——职业教育流程的计划和对教育流程进行教学法的塑造。——开发各专业结合环境保护的理念。2013年6月5日,我们在北京参加了为期3天的“适应性培训”,先后聆听了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姜大源教授所作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室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邓泽民的《赴国外学习研修的重点和方法》、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吴全全所做的《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与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等一系列讲座。
姜大源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姜教授从“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所带来的课程教学的区别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和讲述,贯穿了“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远比知识重要”的核心理念。姜教授讲到,什么是职业学校之课程呢?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所说:“职业学校的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例如种豆,则种豆始终一切应行之手续,为一课。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两者联络无间,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事,是为开课。自易至难、从简入繁,所定诸课,皆以次学毕,是谓毕课。定课程者必使每课为一生利单位,俾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生百利,然后方无愧于职业之课程”。
秉承这一理念,姜教授鼓励在座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们自我激励,通过在德国为期8周的培训,学习到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反思中国职业教育的不足,力争开发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
姜大源教授说:“这样的课程不是海市蜃楼,也不是雾里看花,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开发出来并落实到诸位的日常工作中去,让广大的学子们从中 2 受益”。姜教授最后预祝在座的中职教师们成为一个个火种,成为中国职业教育腾飞的助燃剂!姜教授的讲座让我们深受鼓舞,带着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满腔热忱和些许的期待,2013年6月7日晚我们踏上了德国之行的漫漫征程。
一、印象篇
2013年6月8日,经历了10多个小时远航飞行的我们来到了德国。初到德国,一切都是新鲜的,虽早在国内就听说过欧洲的环境非常好,没有雾霾,鲜有灰尘,但来到这里亲眼目睹了这里的一切之后还是感觉到很震撼。德国的空气质量很好,天蓝的让人心醉,间或点缀着些白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坪上面,是不知名的小花,轻轻走上去,走在弥漫着淡淡花香的林荫道上,心情就会不自觉的放飞了起来。身边是唯美的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筑,周围是未经任何修剪的花草树木——这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国内的花草树木都是人工整理修剪的,虽放眼望去,整齐划一,但总觉缺少一份灵气,望之不由使人联想到“塑造”这个词,但试想我们对花草树木乃至于对人都“塑造”的话,何谈学生们的个性发展?!何谈创新?!这一点恐怕是我们首先要向德国人学习的地方,德国不仅强调环保,更强调保护自然、垃圾分类,强调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一点,他们所崇尚的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他们尊重儿童自然的天性,强调个性自由发展,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这些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多次可以感受得到。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到德国以后,倍感珍惜的我们利用周末先后自费游览了德国周边的国家,比如:法国的巴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捷克的布拉格、奥地利的维也纳等。而在德国我们则先后到了以下城市:马克德堡、埃尔福特、汉堡、德累斯顿、莱比锡、波斯坦、魏玛、奎德林堡、汉诺威、不莱梅等。我们曾漫步于莱茵河、易北河、多瑙河、塞纳河畔,也曾北驰波罗的海、西抵阿尔卑斯山,每到一地无不陶醉流连于欧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驰骋方知世界小”,此次欧洲之行,我真的是感受良多。
一是,欧洲的绿地面积很大,到处是森林、草坪。维也纳的绿地面积竟达百分之七十多(全球绿地面积为百分之三十二,中国只有百分之十六多一点)。所以,放眼望去,蓝天白云、绿草如茵、河水清澈、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之好真的是让人神旷神怡。二是,欧洲的历史不过两千年,可周围随处可见唯美的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筑,历史都是上千年,历史文物质量之好并且保护的如此完好令人叹为观止。可见欧洲人不仅强调环保,更强调保护自然、保护历史。三是,德国人文明程度很高,大家自觉排队,礼貌谦让,看不到随地吐痰,看不到打架斗殴,更看不到公共场合的高声喧哗。在这里坐车(公交、火车)都无人售票,靠的是自觉。因为一旦被查到,除了承受高额罚款外,还要在个人信誉度上减分,而他们视信誉为生命。四是,德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拥有土地的德国人很少自己经营,都是以出租的形式给农业合作社经营,没有看到手扶锄头的农民,一个70公顷的田地只用一天就可以收割完,且只需要两个农民。可见其机械 4 化程度有多高。
五是,德国的人很少,来到马克德堡坐车就从来没有没有位子的现象,只此一点就让我们羡慕不已。六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德国人对历史的反思和自己罪责的承担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在首都柏林最中心的黄金地带建立了犹太人纪念碑(并且不准任何人开发),永远供世人祭奠,供自己忏悔。
如画的风景
唯美的建筑
来到德国生活的这8周,我们还感受到德国人的热情接纳及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比如德国老师从无迟到早退,备课十分充分,各种教学方法运用自如,更重视的是让学生自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总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自己。正是受他们的影响,我们——教学法二组的1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在培训期间精神状态良好,无一人旷课或迟到,都能以百倍的热情投身到学习中去。总之,老师的认真,翻译的给力,使我们收获颇多。
上课认真的德国教师
德国老师家里做客
德国老师热情的款待
二、教学篇
(一)培训项目
我们参加的培训是:“以能力建设促进中国环境的社会友好型经济发展”的教师进修。它的构想宗旨是:一是能为将来中国环境和社会友好型经济发展做贡献,据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进行调整;二是中国职业大专和中等职业学校的那些在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教职人员能成为专业化框架中的传播者。
(二)德国的职业教育 1.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专科学校、学院高等学校入学资格技术员培训(2年)大学、高等高等学校入学资格师傅培训(1~2年)高级中学(年)6企业工作(2~3年)双元制培训(3~3年半)9(实科年中)学(主要年中)学5小学(4年)
德、中的人口总数之比为1:16.5,但每年职业教育的入学人数德、中之比是18:1。在德国,每个年轻人都应获得职业资格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青年人中有70%的人经历过职业培训。德国的培训目标是:培养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及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意愿,主要途径是:双元制职业培训和基于国家私有制经济的合作,基础是:职业教育法。
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1)全日制(职业学校)占15-20%(2)部分时间制(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3)部分时间制(双元制大学学习)
附:职业学校教育与准备双元制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义务教育:十年
第一类:全日制职业学校
全日制(职业学校)占30%,学生实习在全日制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第二类:部分时间制(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学校+企业。其中,理论占30%、实践占22%、实习占45%。资金:培训资助450-500欧元/月。考试:由国家和高校校长会议共同主持
实习期间补助的钱:成绩好的可得到80%;良好的得到60%;成绩不好的,工作后全部还给国家。
以商业类培训为例,它的培训期是3年,以每月500欧计算,3年可得 11 到18000欧。那么学生工作以后可以在10年的时间里把9000欧还给国家,但还是要依据成绩,成绩好的可以只还20%,一般的还40%,成绩不好的全部把钱退还给国家。学生成绩的好坏,依据国家考试,国家给划定水平线,然后学生和学校签合同,学生拿合同到银行,再和银行签合同,银行直接就可以处理学生毕业后的还钱问题,这个银行的各字叫KFW,学生通过考试后,持证上岗去这个企业里工作。
2、德国的“双元制”
“双元制”,就是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共同协作完成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以“为未来工作而学习”为目标、以“职业活动的开展”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模式。企业主要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会更好”的问题。所有培训活动的组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变成了职业活动的指导者与咨询者,学生变成了知识和技能的主动获取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双元制=职业学校+企业(大的企业基本上都能提供培训,另也有法律规定,它必须提供培训,培训企业一般也必须接纳由它培训的毕业生来企业工作)。
(1)法律为“双元制”提供保障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中,有国家层面相关部门、联邦州政府、企业、公共实训基地、培训学校等共同参与,实施十分规范。职业设置、每种职业要学习的课程、企业培训的相关要求以及考试等,各联邦州政府都有法律规定。如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培训员资格条例》等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了年轻人享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企业和学校有保证年轻人享有教学和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2)企业广泛参与和承担重要的责任
德国的职业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企业的学徒,二是全日制学生。对于企业的学徒,实施的就是“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承担了对职业教育及培训投入的社会责任,企业这么做不仅自身能获得高技能工作者,而且也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大量技能型人才。
(3)培训和考试的分离更具公正性
为体现公平原则,确保考试的独立性、客观性,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德国“双元制”采取培训和考核分离的方式。职业教育每一个专业都要进行毕业考试,这个考试由工商协会或者是手工业协会与职业学校合作来组织,行业协会专门设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学校三方代表组成的考试委员会,确保考试按《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从而能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毕业后学生获得两个证书:一个是来自于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另一个是来自行业协会的国家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两个证书不仅是就业的关键,也是以后进一步接受职业教育的基础。
(4)职业教育师资筛选的严格性
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对理论教师、实训教师和企业培训师均有不同的培训要求、培训方式、进修措施和考核制度,以便定期对各类教师进行考核,优胜劣汰。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求必须是大学毕业生,具有专业知识。大学毕业时进行第一次国家级考试,通过之后,再有两年的见习期,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并且每周到职业学校听课,由专业导师带着,熟悉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两年之后再进行第二次国家级考 14 试,通过考试之后才可以当职业学校的教师。所以,德国教师经济待遇也比较高,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像我们这样的职业教师每月大概有4000—5000欧元的收入。
(5)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也从头接受了“双元制”的职业培训,力求能在大学毕业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因此,“双元制”办学模式,深受企业与学生的欢迎,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的技术人才。
据2011年德国统计的数据:青年人:在大学学习的占17%;双元制和企业学习的占5%;双元制占47.5%;全日制学校占15.4%,未接受职业培训的占15%。结论:双元制培训共占52.5%!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3、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
(1)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2)通过增强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类型之间的渗透和联系,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3)发展创新型新兴行业中的职业教育系统化。
(4)改善地区职业培训的结构和促进弱势人群的职业教育。但同时它也在反思:
(1)是不是把学生选择职业的时间往后推一推。
16(2)几类学校间的学生是否可以更容易地互相移动。
(3)德国16个州,每州都有自己的标准,国家可不可以统一标准,统一证书?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学生在企业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
4、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任务
教学研究其实质是教与学的研究,现代职教教学法的根本属性是动态教学,其宗旨是服务于学生、适合于学生、有益于学生。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传授的具体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行动能力,这个目标和要求只有通过现代化的培训,比如“行动导向教学”和职业教育的设计才能达成。事实也多次证明,系统化和专业化的一般知识,只有在与经验知识和通过实践获得的能力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生产力。
比较一下:传统的观念
(1)教师是有知识的、万能的,他们要把那些知识传授给无知的学生。(2)教师要不断提问,并得出答案,公布给学生。现代的观念
(1)教师现有的知识不断地陈旧,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2)教师角色必须改变——从执教者变成陪同者及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3)教师要认清学习需求,并让学生也认清需求,帮他们构思学习课程,给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并予以指导。
由此得出结论,必须以行动导向理念来设计职业教育!
即:学生的出发点是要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对问题任务进行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的掌握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其次让学生经历成功(积极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再次让学生锻炼“活到老,学到老”的能力。
5、教学法的改革
教学法是知识传授的方式,是教师手中的工具,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学习,它是通往目标的途径。
“行动导向法”之所以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在于它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重新组合并把此称为“多维学习安排”和“综合教学法”。例:教师教授游泳。如果只讲:第一步,伸手,第二步,伸腿,请问大家学会了没有?但如果教师讲授动作要领,再加上让学生练习深化,比如带大家到水里实地操作一下,学生们就会掌握了这个技能。
所以德国从传统教学法逐渐改革到“行动导向法”。它包括: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考察法、正面授课、课堂讨论、思维导图法、项目方法、文本教学法、计划演习、课堂讨论、实践教学、个人反馈、演讲等。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理念,它打破了学科体系的框架,构建了教学行动体系。通过调查表明,耳朵听到的能记住20%;眼睛看到的能记住30%;同时又听又看的能记住50%;再自己用语言描述的能记住70%;再由自己动手做过的能记住90%!而传统教学法却只让学生选择一种,但试想,听+读+看+做,学生就可以掌握知识的90%!
因此德国职业教育提倡尽可能掌握有用的理论并尽可能多应用于实践,在教学中教师积极采用行动导向理念下的各种教学方法。它基本的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主动性应非常强,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序列。即:教师在授课时提供学习的相关信息,学生根据教师 19 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计划,在教师帮助下进行决策、实施、检查,然后小组进行评估。教师也对学生进行评估,并反馈检查评估内容,从而促进教学与学习。这样,教学中,学生始终在前台,教师在后台,只是学生的咨询者与引路人。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并从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等。
“行动导向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在课前精心地设计学习情境,并能够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并且要求教师能够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这是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才能做到的。还有,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及情境的设计中要融入冲突等元素,不断设置障碍,让学生从而获得社会能力及个人能力。
例如:对一个新的项目开发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如设计一款新车: 老师就会给学生任务,说:“我想要的是„„”。
第一步当然是学生了解信息,第二步是让学生考虑怎么办,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然后我们提到一个草案并开始行动,最后我们就到了评估的阶段,老师的责任就是设计目标或任务,让学生明确任务,让学生有一些背景知识,这个过程就是理解工作任务的过程,在此阶段他们可以向老师提问,并得到回答。
现在来到第三步“计划部分”,我们必须要进行时间的规划,为具体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还必须有具体的分工,谁负责什么,何时做中期的考核、何时展示等。
第四步,“头脑风暴”,寻找一些具体的例子,有不同的方案。第五步就到了“决策”的阶段,必须来做决定,这时候有两个目标:必须的和期望的,最起码要完成必须要完成的目标。学生要提供最优的选择方案,并向客户说明,这个方案为什么是最好的。然后向客户解释:我为何在这么多方案中选择这一个。老师在这时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为何这么做,并控制好自己的时间,在执行阶段学生会记下来,他们是怎么完成的。
第六步就是质量控制阶段,老师会控制。然后就进入评估阶段,教师做两个项目,看小组一和小组二的成绩怎样,也可让这两个小组自评或者互评,学生也有机会对其它同学进行评价,但评价一定要有标准,这是个 23 重要的话题,他们的展示、活动、记录、职业行动也能做出评价。最后一点是针对个人的,刚开始我们就对学生说:“我们是怎样评价的”不是结束时才评价,这样学生们就有标准,因为评价标准十分明确。
行动导向的具体程序:
各种教学方法举例说明:(1)项目教学法
它是一种对学习过程独立性管理和实施的有效方法。
主要特点是:问题导向、独立决定、运用已有经验、目标和生产导向、联系课堂上已有经验、独立有责任地解决问题、发展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团队精神、解决跨专业的任务等。
问题导向的四个学习方法:案例教学、项目工作、模拟工作、角色扮演。
它是利用好奇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去解决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鱼饵是喂鱼的,不是喂鱼夫的”,我们的鱼饵是让学生觉得很好吃,而不是老师认为很好吃。
例如:教法律,文本很枯燥,学生不想学,想睡觉,老师就可以放一段视频,然后让学生猜、讨论,原因是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头脑风暴)有争执,就会更加专注地去阅读文本了,然后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观点,这样大家就会很关注(诱饵),现在,视频和图法就是非常好的诱饵,可以吸引注意力,虽然教师从网上找视频什么的工作量更大,但对于职业培训,这些是非常好的做法。
(2)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是通往目标的方法,即教师事先备课,设计问题,给学生提供 25 台阶,就像上楼梯一样,教师需要一步步引导学生们爬上楼梯,而不是扶着他们。只有让他们自己去工作,才能学到东西。这就是引导文教学法的主导思想。
以文本的例子来说,首先要处理的是引导文。文本对学生而言毫无吸引力,如果把问题放在图片中就更好。例如,考驾照的学生,教师提供一个图片(展示给学生)并提问题:“你认为在此图片中应该行人先走还是小汽车先走?”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样做效果肯定很好。
(3)角色扮演法
指在一个特定的、想象的场景里及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位演员及与其它演员的共同表演来游戏性地表现另一位被扮演人物的行为、语言及其决策的行动模式。
角色扮演中有以下参与者:主持人(教师)、角色扮演者(学生)、观察者(学生)。角色通常有以下任务:手工操作活动、决策活动。
在实际执行过程的准备阶段:
教师应:制定游戏情境的角色描述;向学员讲述以上内容及解释评价标准。
学生应:学习体会角色的特点和游戏情境。具体实施步骤:
例如,角色扮演——沙发推销。
首先抓阄决定是第几组,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执行任务。
学生们一个卖沙发、一个买沙发、一个送沙发。好,角色扮演完成后,请对以上几位人员进行观察、评价,最后,别忘了还有一位观察者的观察者,分别对每组观察人员进行评价(发哭脸或笑脸)。
在此应注意:在实施中,有分配角色、设置游戏地点、表演阶段等环节,但演员们首先必须明确他们要评价的目标。
三、反思篇
时光如梭,转眼间,8周的德国学习生活结束了。带着满满的收获,我们踏上了归途。几分留恋,几分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是一种学习他人之长技以报效祖国的使命感。8周的德国学习不仅带来了愉悦,更带来了反思。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假如没有教育部组织的这一趟德国之行,也许我们还在沾沾自喜还在自我陶醉。
反思一:德国人的环保理念
在德国,环保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比如,德国特别重视生物能源,一些农作物,如甜菜、麦秆等废料,会回收加工发酵成沼气或生物燃料,继续利用。德国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目前占全国发电总量的约三分之一,风力发电,每年供电1800万千万时,足以满足4500多户家庭的电力需求,屋顶、空场和房屋门面都被天阳能电池板所占据。全德太阳能发电的峰值输出功率总量达到了380万千万,这相当于4个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德国环保技术产品出口目前排名世界第一。凡此种种,直接给他们带来的收益就是纯净的天空、洁净的地面以及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可持续发展。
羡慕的同时,我们进修的教师也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种环保理念带给国内的同行,带到教师们自己日常的教学中去,带到课堂上,从自我做起,力争起到幅射和引领作用,众人携手重获蓝天白云!
反思二: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
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和发达是世人所共知的,这其中功不可没的恐怕就是“双元制”,这种学校和企业高度融合的合作模式,直接受益的就是学生,除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外,也为学生将来的从业辅平了道路。
例如,直接面向企业需求的职业教育理念,学生培养目标直接对应其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规范的授课内容和严格的质量考核,保证了学生结业后能够达到岗位要求的技术水平,如此紧密的校企合作,促进了校企的双赢。再如,紧跟企业发展的职业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把企业的生产设备直接搬到学校,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为教师授课,再把新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去,保证了课程与生产需要的一致性。
中国能不能借鉴这种模式呢?
反思三:德国的教学方法
在德国学了“行动导向”的一系列教学方法,感到在我们职业学校很实用。其实这些教学方法我们历来都有,就是没有很好的总结,没有很好的应用到我们的课堂上去。在职业教育的课堂上,很多老师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学方法”,这一观点产生了质疑,但反思一下,你了解学生吗?你运用了各种技巧,让学生们对你的课感兴趣了吗?你运用各种手段真正让他们动起来了吗?从德国教师的课堂上,也许我们能感悟很多,但更重要的是“心动不如行动”,我们教师们要尽快转变观念,革新教学法,学以致用。
反思四:德国的幼儿园
在我们的要求下,德国老师安排一部分教师参观了马克德堡的幼儿园。我们走进幼儿园时,孩子们正在旷野里玩耍,有的玩沙,有的玩水,满脸满手的泥巴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幼儿园的阿姨告诉我们(她们不是教师系列而是保育员),只要孩子们愿意玩,就会让他们玩够。她们会让孩子们充分沐浴在大自然中,享受日光浴,但如果孩子们愿意静下来听个故事、学个儿歌,阿姨们一定会满足他们。总之,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满足他们天性发展的需要。
由此我想到国内蓬勃发展的学前教育,想到幼儿园把孩子关在装修豪华的“鸟笼子”里;想到幼儿园的分科教学和个别地区日益严重的“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想到个别幼儿园教师师德丧失,对孩子的打骂呵斥„„ 31
学前教育的老师参观马克德堡的幼儿园
反思五:德国对实践能力的重视
我们很幸运地赶上了世界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的奥林匹克”,每两年举行一次,今年的世界技能大赛于2013年的7月3日在德国的莱比锡开幕,德国也是首次承办世界技能大赛。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00名选手参加了46个职业技能项目的角逐(中国的26名选手将参加其中的22个项目的比赛)。比赛项目涵盖园林、机械、建筑、网络、服务和创意产业等领域。比赛共分四个展馆,只要买了门票就可以现场参观,可见世界技能大赛的开放性及公平性。展区现场分为“比赛区”和“体验区”。但令我惊奇的是小学生来参观的特别多,一辆辆的大客车载满了德国小朋友来到这里,孩子们也很兴奋。我深深地感到德国是多么地重视职业教育,多么地重视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职业观。
世界技能大赛主要是中职学生(24岁以下)参加,这里云集了世界各国的职业学生代表,不论是美容美发还是餐饮服务,不论是汽车维修还是电子设备,不论是建筑装修还是移动机器人(当然也包括园林设计及艺术插花),每一位选手的态度都是非常认真,从每个工种的学生身上都能看出其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自豪感。
我们的差距太大了!要反思,为什么总在讲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不够,我们真正给他们提供动手和实践的机会了吗?回国后我们作为职业教育中教师的一员,是不是要思索怎样去弥补这一点缺憾、思索怎样为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而竭尽全力呢?
来世界技能大赛参观的德国小学生
世界技能大赛现场
赛事如火如荼
反思五: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虽然我国与德国的国情和制度不同,但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对我国职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力争在每天教学的闲暇之余,沉下心来反思研究,细致地消化在德国培训的内容,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努力将自身所学知识用于学校专业建设改革、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等,力争为祖国职教事业的腾飞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二篇:赴德国培训学习总结
赴德国培训学习总结
2013年8月17日至9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焊接技术高级研修班赴德国培训的学习。在这次培训学习期间,我们走访了几家焊接设备制造企业、德国焊接协会、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汽车生产厂家,听取了多位焊接专家和老师的讲课,在学习之余,和学员们共同探讨,相互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焊接的新知识。同时,对德国的国情和教育培训体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到德国的第一天,首先看到的是德国整洁的街道,行驶有序的车辆,德国人不乱扔垃圾,生活垃圾分类,不随地吐痰,手机调成静音,遵守交通秩序等,从德国人的生活方式中我们感受到,德国人的环保意识很强,这一方面归功于德国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归功于德国人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自身素质,只有民众的素质达到一定程度,政府的政策才能被很好的执行下去。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许多人民群众短短几年内,大量的从农村群众转变为城市人,而他们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却需要很长时间来改变,这使得一些国人在一些场合释放出不文明的气息,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影响了国家和全民的形象。
德国的工业化程度非常高,技术水平特别先进,德国领先世界的机械制造水平,至今生产的奔驰、宝马和大众依然闻名世界。通过对宝马和大众两家公司生产车间的参观学习,深刻了解到,只有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讲解员给我们介绍说,他们为了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尽量采用机械化,零件从数控加工到测量、称重、扫描、激光打码最后分类摆放装箱,每一个重要环节基本上都由机器人完成,工人只需要完成一些辅助工作就行了,这样不仅保证了质量,而且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车间配备有完善的医疗室、理疗室和休息室,以及工作区墙壁上的医药箱,由此体现了德国企业以人为本的原则。
CLOOSEWMTRUMPF三家焊接设备生产厂家准备的比较充分,不仅为我们作理论讲解,而且还为我们安排了实际演示和让我们上机操作。
CLOOS主要生产焊接电源和机器人,所有零部件自己生产和组装。重点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变极性焊接,所谓变极性电源就是一种对输出电流的正负半波的时间和幅值可以任意控制的电源,采用变极性电源可以获得任意的电流波形。由于薄板焊接对母材的热输入有严格的控制,因此对焊接电源也有严格的要求。既要保证焊接过程中的稳定,形成优质美观的焊缝。同时对母材要降低热输入,减少热变形。CLOOS公司于2002年成功开发出了世界第一台变极性MIG/MAG焊机GLC353QUINTO CP,解决了各类薄板焊接这一难题。
EWM公司主要生产焊接电源,为我们讲解了该公司的冷焊接技术,同时准备了充分的实际焊接演示,演示完后还让我们亲自上机体验采用新技术焊接的单面焊双面成型。CMT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是一种无焊渣飞溅的新型焊接工艺技术。所谓冷金属过渡,指的是数字控制方式下的短电弧和焊丝的换向送丝监控。数字式焊接控制系统能够知道电弧生成的开始时间,自动降低焊接电流,直到电弧熄灭,并调节中脉冲式的焊丝输送,这种脉冲式焊丝输送有效改善了焊丝熔滴的过渡。在熔滴从焊丝上滴落之后,数字控制系统再次提高焊接电流,并进一步将焊丝向前送出。之后,重新生成焊接电弧,开始新一轮的焊接过程。这种“冷-热”之间的交替变化大大降低了焊接热的产生,并减少了焊接热在被焊接件中的传导。比较适合薄件和热敏感零件的焊接。采用该公司的技术,可以将传统的焊接坡口60度改成30度,生产成本降低一半,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单面焊双面成型。
TRUMPF公司主要生产激光焊接和激光切割设备,通过参观了解得知,他们采用自主研发的框架结构,焊接设备重量轻,强度高,所以行动比较快捷,工作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米以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通派公司还设有先进的教学培训中心,客户可根据需要到通派公司学习或通派公司派专家到用户单位教学。
通过走访德国焊接协会和德国BWC跨企业培训中心,知道了德国有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为辅,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技能培训以企业岗位能力为目标,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和综合化特征十分鲜明,德国职教教材编写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学生大部分时间所使用的就是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德国焊接协会培养的焊接工程师和我们的焊接工程师也有所不同,我们的焊接工程师只有理论,而德国的焊接工程师同时具备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项技能。在实际工作当中理论和实际不会脱节。
通过20天的培训学习,我深刻的了解到,我们现有的技术与德国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是暂时的,希望公司以后经常组织这样活动,让大家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升,相信差距会越来越小!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公司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提高公司加工能力,建议公司工艺技术人员加强实践生产学习,公司一线工人要多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使公司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焊接工作虽然艰苦,但心中的那份成就感也是别人无法享受的。能到德国这样一个机械制造业先进的国度学习,让我们觉得公司很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为公司添砖加瓦
第三篇:赴德国学习小结
赴德培训小结
洪泽县中等专业学校
夏侯俊峰
我于今年10月30日―12月10日有幸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和德国国际培训和发展协会合作举办的 “中德中职师资进修”项目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培训。培训地点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的希尔德斯海姆的BBZ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6周的汽车培训学习。现将学习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德国国情简介: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200万。德国经济发达,社会保障措施齐备,社会治安和生存环境较佳,德意志人崇尚科学喜艺术,尤其热爱体育,待人热情真挚,注重礼节和礼仪,对中国人比较友好,德国是中国留学生较为集中的国家。
一、德国的教育背景
1.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
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德国教育的四个支柱。按照宪法规定,各联邦州享有文化主权。也就是说,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属于州文教部的管理权限。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般由国家兴办,是州一级的国家设施。高校及中等职业教育在联邦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管理学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对高等学校行使监督权。德国的继续教育复杂多样,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竞相参与,继续教育在德国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终生教育。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2.“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合同内容一般包括:培训职业、培训计划、培训开始时间和期限、培训企业以外的培训措施、每天固定的培训时间、试用期限、培训津贴的支付及金额、休假的时间、解除合同的先决条件等,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学生在职业学校上课的时间也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第一学年,每周有2天时间到校上课。第二、三学年每周在校学习时间只有1天,其余时间均在企业实习。由此可见,德国的职业学校十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而对于文化知识,则是需要什么学什么。这种强化学生技能的培训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在德国高中阶段除了30%的学生进入完全中学高中阶段学习外,其余70%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教中90%的学生接受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持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形成了保证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企业的投入占职业教育总投入的80%,企业通过参与职业教育得到了高质量稳定的技术工人资源,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其次,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能力与资格,同时也为个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
德国是个联邦制的国家,文化教育是各联邦州的主权。因此,各联邦州的文化教育部门拥有对本州各级各类学校包括职业学校的管理权。但对于“双元制”教育中的企业教育,联邦则拥有管辖权。企业职业教育的具体管理,则由联邦职业教育法授权给各行业协会负责,主要包括企业职业教育办学资格的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考核与证书颁发,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工商业联合会、手工业同业工会、农业同业会、医师协会、律师协会等行业协会为政府委托处理职业教育中主要任务的组织,是职业教育的主管机构。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工商业联合会和手工业同业工会,所有的工商、手工业企业都要自觉加入协会,经费来源是会费和服务费。4.法律依据。
规范德国职业教育基本的法律有三个,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等。
5、经费来源。
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负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
6、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职业大类的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二、培训情况
1.培训方法与内容
培训方法主要有三个,与双元制相对应,分别是汽车专业技术课堂教学,参观企业工厂的运作,观摩职业学校的上课和讲授职业教育体制。
主要培训内容是:德国的双元制,行动导向式教学中的现代教学法,对现代生产制造企业、职业学校、跨企业机构参观考察学习,发动机的电机新技术,传动、底盘、制动技术,汽车舒适性和安全性,汽车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汽车装配,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汽车行业师傅类培训等。
2.培训的特点
1)培训教师知识全面。所有老师专业知识比较全面,实践经验丰富,且都比较敬业。能详细、明确地讲解,不局限于教学模式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不等于理论和操作的结合。强调学生的兴趣、沟通交流。思维方式和国内也不同。2)有优良、配套、完整的实验设备。在进行实践操作时,都是面向整车操作,汽车车型很多,有大众高尔夫、宝马、奔驰、宝来、欧宝、帕萨特等。汽车检测设备有BOSCH-FSA740 / BOSCH-FSA540发动机检测仪、BOSCH-ESI、KTS、FLUKE124示波器及各种专通用工具,所有信号传输全都采用蓝牙通讯。有多种汽车维修手册、资料、电路图。教学设备齐全、先进,并与建筑融为一体。是双元制教学的前提、基础、保障。学校和企业设备不具备培训条件的都要去跨企业培训。
德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改进,取得了很大成功,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由于体制、国情不同,有些条件是我们不易具备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1)学校教育经费完全由政府拨付,教师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教学设备材料充足,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学;
(2)政府法律保证了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义务,保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充分进行实践锻炼;
(3)职业学校的教师(理论教师、实践教师)均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有在企业的实践经历,保证了教学过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4)“双元制”学生先由企业录用,再到职业学校学习,等于经历了一次筛选,学生素质相对较好;
(5)“双元制”学生必须先与企业签订学徒培训合同后,才能到职业学校报名进行理论学习,双元制的毕业生75-80%以上均留在培训企业就业,剩余的才到其他企业就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有保障。
通过此次培训,了解了德国职业教育,了解了先进的汽车技术、汽车修理技术的发展,验证了许多的技术和理论的思考,学到的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理论。收获很多,但感觉时间太短,操作机会较少。整个培训期间仅有四到五天操作安排,还有很多技术没有学到。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能用在目前的工作中的更少。没有软硬件设备的支持根本无法实施。但我会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争取在工作中有所提高。
第四篇:赴德国培训总结
赴德国培训总结
2009-10-12 00:00 | 作者:张军
2009年8月15日至9月27日,我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骨干专业教师师资培训项目赴德国为期六周的培训,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现将培训情况汇报如下:
一、德国与培训学校简介
1、德国国情简介: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八千多万,其面积比河南、山东两省稍大,人口与山东省相当。德国经济发达,社会保障措施齐备,社会治安和生存环境较佳,德意志人崇尚科学喜艺术,尤其热爱体育,待人热情真挚,注重礼节和礼仪,对中国人比较友好,德国是中国留学生较为集中的国家。
萨克森-安哈特州位于德国中部,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和上百年的工业传统,其首府是有着1200年历史的帝王主教之城—马格德堡。该州处于欧洲枢纽的地理位置和德国政府在交通方面的大量投资,使该州拥有发达的公路和水路网,及堪称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络之一,使其成为一个连接东西、南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马格德堡市距首都柏林仅50分钟车程)。该州位于德国前列的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工业、机械制造业、生物化学、汽车配件、木材业、制纸业、物流等。
2、培训学校简介:马格德堡大学是由原来的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和马格德堡医学院合并而成。该校众多的理工类专业更居德国大学前列。
该校共开设专业101个,拥有上万学生。作为马格德堡教学科研的中心,该校的影响力不断增长。目前已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领域曾多次排名第一)、经济科学机械制造和文化的中心。马格德堡大学也是众多组织机构和委员会的成员。马格德堡大学是借用伟大的奥托•冯•居里克的名字来命名的。它通过对真空划时代的研究,其声望早就超越国界。该校拥有国际知名的教授,国际间的交流,先进一流的教学设备,地处马格德堡市中心。
二、赴德考察学习的主要内容与感受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概况
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德国教育的四个支柱。按照宪法规定,各联邦州享有文化主权。也就是说,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属于州文教部的管理权限。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般由国家兴办,是州一级的国家设施。高校及中等职业教育在联邦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管理学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对高等学校行使监督权。德国的继续教育复杂多样,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竞相参与,继续教育在德国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终生教育。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第三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
3、法律依据。规范德国职业教育基本的法律有三个,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着具体的职业教育行为。
4、管理体制。德国是个联邦制的国家,文化教育是各联邦州的主权。因此,各联邦州的文化教育部门拥有对本州各级各类学校包括职业学校的管理权。但对于“双元制”教育中的企业教育,联邦则拥有管辖权。企业职业教育的具体管理,则由联邦职业教育法授权给各行业协会负责,主要包括企业职业教育办学资格的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考核与证书颁发,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
5、经费来源。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负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
6、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职业大类的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双元制”给人的总体感觉是:
(1)学习的目的性很强
即人们对职业的需求,也就是通过学习获得生存所需要的保障。企业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本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德国的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企业的广泛参与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学生一毕业就可以投入到生产第一线工作,为企业减少了一大笔培训费用。
(3)培训与生产实际零距离
真实的生产及先进的设施设备,使学生比较接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
(4)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5)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考试考核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手段,只有客观规范才能使考试结果令人信服,也才能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而这一高质量的培训又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的。为了确保考试的客观性不受培训机构影响的独立性,“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学校二方代表所组成,其中,雇主和工会代表人数相同并且至少有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实施,这就有利于考试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双元制”模式考试强调统一规范性,同一职业或不同职业的相同科目的考试在同一时间举行,并按照统一标准评分。由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因此“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业证书不仅在全德得到承认,而
且在欧共体的一些国家也得到承认。这让我们感受到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权威性”及其在世界职教界所享有的声誉。
(6)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德国对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有一套比较严格的制度。职教师资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的学校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50%),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经过两次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每周在课堂授课不少于24节,知识更新时间不少于4小时;两年试用合格后,政府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德国教师的工资比一般行业更高。
(7)“双元制”体制使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
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学校对学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严重处罚,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会被反映给企业,企业会对学生提出警告或不予录用,学生可能会因此失业;学校对教师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考核要求,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会通过企业反映到学校,教师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8)“双元制”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突出“应用性”
德国职教教材编写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程的理论部分始终围绕专业实训这个核心活动,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模式,做到少、精、浅、实,不强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教学过程不重推导,而重结论和应用。教学重点不是公式和概念的“为什么”和“怎么来”,而当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用”。注意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手册及图表的能力。
(9)产教结合的教学方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体制走的是真正产教结合的路子。“双元制”要求受教育者首先必须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成为企业学徒,然后再凭培养合同报考“双元制”学校,把在学校学习和在厂实践统一为同一过程。企业的利益、操作技术和技能型人才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这样既可解决职业教育培养周期与经济发展迅速的矛盾,又可为劳动者和企业双向选择提供前提基础。学生大部分时间所使用的就是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
德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改进,取得了很大成功,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由于体制、国情不同,有些条件是我们不易具备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1)学校教育经费完全由政府拨付,教师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教学设备材料
充足,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学;
(2)政府法律保证了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义务,保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充分进行实践锻炼;
(3)职业学校的教师(理论教师、实践教师)均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有在企业的实践经历,保证了教学过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4)“双元制”学生先由企业录用,再到职业学校学习,等于经历了一次筛选,学生素质相对较好;
(5)每班级学生人数教少,一般不超过25人,便于组织教学;
(6)“双元制”学生必须先与企业签订学徒培训合同后,才能到职业学校报名进行理论学习,双元制的毕业生75-80%以上均留在培训企业就业,剩余的才到其他企业就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有保障。
对照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企业的参与很难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途径,比如订单式培训等。将 “ 双元制”体制内的合理因素,运用在我们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这方面德国的全日制职业学校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提高的同时,教师的敬业精神则显得尤为重要。双元制中项目教学涉及到很多跳跃的和跨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量教学项目需要教师设计和组织实施,对学生所遇到的细节问题和难点,教师必须灵活地做出反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提供咨询和建议。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广泛的知识范围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对学生的关爱之心;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自己知识结构,适应科学和社会不断发展需要。
4、强化与企业的联合,实施产教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同时企业可以根据本身的需求来培训学生,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为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向德国由法律保证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义务,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充分进行实践锻炼,我国企业对介入职业教育实训不是十分积极。在这方面,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的定单式培养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5、注重养成教育,树立诚信意识
在整个实训与实习中,德国人十分强调养成严格的规范化的操作习惯,实习中学生以正式工人的面目出现,不搞见习、参观,即不搞模拟性的所谓生产实习,而是必须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在上岗前10分钟,他们要清理卫生;在工作中,他们严格按图纸要求加工产品,产品通不过严格的检验,达不到标准,必须返工
重来;下岗后,他们必须整理工具,各种工具严格地按使用顺序排列。由于严格的训练,学生那种懒散的、粗心大意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得到有效抑制。虽然西方国家与我国的意识形态标准不尽相同,但对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同样是很注重的。从课程安排我们就可看出,向学生讲授时政问题、与学生进行时事讨论、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课贯穿整个学习阶段;而伦理学、行为学、道德学的宗教课是自小学就开设的。无论企业还是学校对学生的道德素质都很注重,并且个人的诚信问题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曾经有学生就因为曾经撒谎而无法找到工作。
6、合理利用现有的实训设备,有选择的、有效地将我们的专业课课堂教学推向实训现场,让学生边学边做,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
7、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既是职业教育的突出特色,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
一方面,建立稳固的校外训练基地,保证把学生的综合专业技术实习落到实处,使学生的实习与专业技能实践形成有效的衔接;同时,建立现代化的校内专业实训室,进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模拟训练;最后,技能培训制度化、规范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对我校教师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通过本次学习,收获不小,感受很多。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及“双元制“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1、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立专业知识更新机制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者,其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首先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教育学的知识将相关的知识融入教学的能力,不断的跟踪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从而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和补充,进而也丰富了我们的课堂。
作为学校,应建立长效的教师知识更新机制,在内容方面,主要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职业、新岗位中所产生的技术、技能的需求。在组织形式上,一是可以采取短期和长期、脱产和在职、物理和虚拟(课堂教学、企业考察、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进行教师的培训。
2、建立教师定期参加企业训练与职业实践的机制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在职业教育中以行动为导向,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获得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职教专家的认可。这次培训也使我感受了这种教学理念的魅力所在。
这种教学要求教师要把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情境,并指导学生在专业工作中进行自我建构式的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首先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的职业,了解该职业的工作过程。
通过建立教师定期参加企业训练与职业实践机制,确保教师职业工作过程的水平的提高。内容上,以就行业和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企业的发展、技能人才的要求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上,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即在大型企业和发展较好的中小型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和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请到学校授课、讲座、聘为兼职教师等,切实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3、课堂教学探索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
此次培训感受最大的还是德国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德国教师上课并不是“单打独斗”,上课前大家在一起讨论,试讲,各自提出看法,然后再去和学生交流。一个项目的教学可以涉及多学科教师,分工合作,上课自然接近学生实际,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充分释放,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上,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教学法等等,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效率大为提高。同时可以针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和学生实际开发新的课程,来满足教学需要。
我想,如果我们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更新这几个方面着手,来关注甚至影响我们的教育对象,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会大幅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将会逐步提升,职业教育一定拥有辉煌灿烂的明天!
第五篇:赴德国廉政建设培训班学习情况总结
5月23日—6月11日,委局机关组织了23名干部赴德国学习培训,这是委局机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么大规模地集中组织机关干部出国学习培训,在委局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体现了委局领导对干部的关心、爱护和培养,也体现了委局领导对拓宽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思路的睿智眼光及长远考虑。赴德培训团在吴善积同志的带领下,紧紧按照***书记提出的“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团结协作、注重形象、遵守纪律、确保安全”的要求,积极克服在异国他乡短期学习培训,因时差和语言等方面引起的不适应,齐心协力,圆满完成学习培训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这次学习培训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培训的基本情况
由于培训团绝大多数同志都是第一次走出国门,如何保证大家高高兴兴出去,“一个不落”顺利归来,而且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就成为委局领导和同志们一致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国内就进行了周密考虑,在组织上、思想上和物质上做足准备,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到德国后,我们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吴善积同志兼任党支部书记,下设三个党小组,分别由刘耀光、孔祥虎、欧阳钦顺同志任组长。吴善积同志以身作则,对大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纪律。各小组长也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从团长到各小组长,积极性很高,责任感很强,特别是善积常委,瞻前顾后,对各团员关怀备至。当个别同志因水土不服身体不舒服时,善积常委非常关心,要求大家注意身体,并决定把大家所带的药品集中起来,给生病的同志送药送温暖。团员之间也互相关心,互相照顾。老同志自我要求高,带头遵守纪律和有关规定,年轻同志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帮助老同志,显示了空前的团结和协调配合,使培训团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友爱、步调一致、具有良好精神面貌的好集体。为丰富学习和生活内容,我们以培训为基础,采取灵活形式开展多项活动。抵达德国后,我们就把旅游大巴当作一个“流动的舞台”,组织大家在车上学唱《纪检监察之歌》和表演其它节目,活跃团队气氛,丰富旅途文化生活。当获知委局机关合唱队取得一等奖的辉煌成绩时,大家深受鼓舞,积极响应委局领导的号召,更加认真地学唱,为回来参加市直机关庆“七一”文艺演出彩排和演出活动做足功夫;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大家以“祖国在我心中”为内容,畅谈到国外学习考察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对中德两国经济生活、风情风貌等方面的对比,大家深切感受到:中国近年来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跟德国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从而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晚会,专门准备了生日蛋糕,为3位同志庆祝生日,体现组织对机关干部的关心,在异国他乡留下了难忘的一幕。“寿星”们感动地说:“出国在外,组织上还记得我们的生日,专门为我们举办了生日晚会,我们非常感谢组织的关心和爱护,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这场特别有意义的生日晚会”;在回国前,我们还专门召开小结会,对这次学习培训进行简单总结,对回国途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并启动应急方案,周密部署各项工作。
结合学习培训,我们考察了德国的柏林、汉堡等城市,进一步感受了这些城市的风貌、环保、商业讯息以及经济社会的情况。虽然对这些城市的考察只是走马观花,但也获得了感性认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国际领先的工业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大约1/3为出口产品,大约每三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依赖于出口。同时,德国经济依靠于出口,和外国的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德国的外经关系在德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德国也是目前世界上环境保护措施最为得力的国家之一。德国建立了专门的监督企业废料回收和执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机构,生产企业必须向监督机构证明其有足够的能力回收废旧产品才会被允许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根据法规,每年排放2000吨以上具有危害性垃圾的生产企业有义务事先提交垃圾处理方案,以便于卫生监督部门进行监督。企业必须保证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垃圾的产生,必须有措施保证垃圾能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并对环境不造成危害。德国的垃圾分类体系也非常完善,从家庭、市政、分类处理公司,各个环节各司其职,每个公民也有着很强的分类回收意识,加上有力的法律法规的约束,整个体系有机地运作。在德国,家庭每年要上交70欧元/人的废弃物品回收费用,企业则需交更多。在每个居民点,都会在适当位置安放垃圾分类回收箱。居民区、宾馆饭店等场所的垃圾,都被分门别类地运往垃圾处理中心,根据不同的垃圾进行不同的处理,尽可能多地从废弃物品中获得资源。在德国,环境保护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机构的事情,而已经成为国家、企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成为全民自觉参与的事情。在德国十几天的学习生活,我们耳闻目睹了日耳曼民族的严谨和自律,感受着所到之处水之清澈、天之碧蓝,更加由衷赞叹
德国政府、企业、民众对于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德国环境保护法律体制的完善和严格。对于德国的社会保障情况,我们也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德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主要不是由政府,而是由社会承担。政府和慈善机构负责的各种补贴和社会救济只占总开支的1/3,2/3的开支由具有法人地位的各种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承担,是一种社会自治形式。当德国的公民陷入困境,从
保险和抚恤得到的资金不足以维持生计时,由政府提供的救济补助,是人们寻求社会帮助的最后一道“安全网”。1997年,德国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每月可以得到1441欧元的社会救济,其中儿童津补307欧元。此外,德国的公务员是终身制的,实行退休制度,养老金由政府财政预算拨付。养老金以退休者的工龄和退休时的工资为基础计发,最高不超过最后一个月工资的75。德国的福利社会模式发展至今,走过了繁荣辉煌的里程,但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形势的剧变,经济环境恶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西方福利社会的根基发生了动摇,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已难以为继。德国是经济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仍然要为迅速增长的社会福利所困扰,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就更应该注意不能超越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保障水平一定要适度,不宜太低,太低起不到保障的作用;也不宜过高,过高容易产生依赖思想,不利于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学习培训阶段,我们走访了柏林总检察院、联邦司法部、联邦内务部、柏林参议院、汉堡总检察院和汉堡荣誉学会等单位,听取他们关于德国反腐倡廉的做法和经验介绍。此外,还请柏林规划局的负责人介绍柏林市的历史变迁,请汉堡经济政治大学的教授讲授《德国的法制基础及公法系统》课程。我们非常珍惜这次国外学习培训的机会。除认真学习、做好课堂笔记外,大家踊跃提问,和德国同行一起就反腐败的理论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大家在提问中注意把握好尺度,所提出的问题都很中肯、务实,既显示了委局机关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文化涵养,也赢得了德国同行的尊重和赞许。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同志都深感不虚此行,收获很大。大家认为,这次学习考察的内容非常丰富,通过学习,大家对德国反腐败工作尤其是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的情况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就国家结构形式而言,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在国内时,我们对它的情况多少也知道一些,但不具体。这次通过听、看、问,对德国的反腐机制、措施、法律法规等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不仅使大家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加强了与外国同行的交流,学习了他们较为成熟的经验,而且使培训班每个成员能够身临其境地把两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和反腐机制、政策措施、方法手段加以比较,找到差距,取长补短,为更好地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德国反腐败工作的主要做法
德国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16个联邦州,8200万人口,是欧洲最大的市场之一,占有整个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约25的比重。近些年来,德国不仅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且拥有一支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特别是1990年10月3日东西德统一后,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反腐败工作的力度。通过实地培训了解德国的反贪机构、反贪群众组织和反贪的力量、思路、精神及其现状,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德国反腐败注重实际的原则和辩证的思维方式、注重对具体事物的深刻把握、注重对法治的不断追求。德国反腐败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厚积薄发”,坚持以预防为主,注重潜移默化。其主要做法归纳起来有五个“机制”:
1、以人格力量为基础的自律机制。德国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德国受古典哲学的熏陶和教化,越来越壮大的精神氛围就是启蒙与理性,理性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因此,德国人十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了严肃认真、遵守纪律、善于服从和不感情用事的传统美德。德国政府机关录用公务员,坚持忠实可靠、待人诚实、勤劳认真的标准。除政府不断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外,公务员都把廉洁自律和勤政廉政作为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法律要求公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公务员行为守则》,而且每一位新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公民都要举行宣誓仪式,保证严格遵守公务员守则,若违反誓言愿意接受处罚。同时,每年公务员要与所在单位签订一份廉政合约,承诺廉洁奉公。对绝大多数德国公务员来说,利用徇私舞弊的手段贪污公款或收受贿赂,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这种浓厚的廉洁自律氛围,从根本上讲,就是公务员自身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严格自律的廉政理念。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务人员有稳定的相当社会中等水平的收入和社会保险,没有后顾之忧,只要不犯错误,可以终身奉职,而且政界精英分子会受到社会尊重和称羡,因此,在公务员队伍中违纪违法者的比例很小。
2、以规范公务员行为为重点的权力约束机制。为防止腐败,在公务员权力领域,德国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规范。第一,办事“四个眼睛”的原则。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财政相关的支出、警察执行公务都必须坚持两个人以上把关和同行,不能个人单独行动,暗箱操作。第二,岗位风险分析和轮流的原则。对极易受到腐败行为威胁的工作领域进行风险分析,并检查风险分析在这些工作领域中的执行情况。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审查是否应对机构设置、工作流程或人员归属作出更动。凡属在极易受到腐败行为威胁的领域供职的工作人员的,其任用时间原则上应定有期限。对容易滋生腐败的建设、规划、医药部门、财政(税务)、社会保险等权力部门的公务员实行定期轮岗,一般为3年,如发现违规的行为立即调离现岗位。第三,限制第二职业。《公务员行为守则》明确规定,从事公务的人员不能从事第二职业,如果因工作需要而从事第二职业的,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否则,必须责令其辞去公职。第四,接受礼物和好处的规定。各联邦州都对公务员收受礼品作了严格规定,部长、国务秘书级的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不能接受任何礼品礼金,部门的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可接受价值25欧元(相当于250元人民币)以内的礼物,但必须向上司报告,绝对不准收受现金。对圣诞等重大节日,公务员收到邀请函,是否出席,也作了规定,必须经过上司批准,而且只能收印有该公司名称作广告的小礼品,否则,将会受到查处。为了落实上述四条措施,各部门内部都有相关的人员负责与公务员管理部门联络对话,确保廉政规定和措施落到实处。
3、以法制健全为保障的惩治机制。德国惩治腐败体现了三个并重的原则。一是精神处罚和经济处罚并重。法律明确规定对贪污受贿和渎职的腐败者可以判1天至10年的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或赔偿经济损失;对公务员违反纪律的处分,既给予行政警告或开除处分,也给予罚款和赔偿经济损失的处理。二是对受贿者处罚和行贿者处罚并重。不仅强调对受贿者严惩,对行贿者也给予严厉惩处。三是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和违法中介组织的处罚并重。只要违反了法律都要严肃处理,企业的行贿行为或者中介组织违法行为,除了追究法人代表的刑事责任外,还要将该企业或中介组织的名单公布于众,通过行业公会,对违纪违规者在行业中给予限期停止业务活动和罚款处理。
4、以舆论媒体为主导的监督机制。舆论媒体监督是防止腐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德国的舆论监督力量非常大,被称为“第四种权力”。根据法律规定,检察院发现有腐败方面的报道,有义务进行调查。德国是一个信息社会,有100多个电台、25个电视台、27家通讯社、380多种报纸和9000多种期刊。德国的舆论媒体不是掌握在政府手里,它们大多是独资和合资的股份制企业,都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享有高度的自由。为了占有读者,它们一般都雇有耳目,专门收集政府要员和公务员的政治丑闻和绯闻。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丑闻和绯闻一旦曝光,就得引咎辞职。与此同时,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政党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司法监督和上司对部下的监督体系也相当完备,形成了全社会多视角监督的网络。
5、以三大机构为主体的反腐败工作机制。作为联邦制国家,德国没有统一的反腐败机构,16个联邦自治州在反腐败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在德国负责反腐败工作的主要是柏林检察院、柏林市总检察院反贪中心和反腐败工作小组(设在联邦司法部)这三大机构。检察机关负责具体案件调查工作,在德国只有检察机关可以调阅刑事案件卷宗。检察机关的工作要向媒体公开,定期在电台做节目,介绍案件特点,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和举报。反腐败工作小组主要是负责制订法律和相关条规。此外,德国各级政府部门都设有内部监督机构并设立防腐联系人,如果发现腐败现象,就向上级报告,封存计算机以及工作档案,然后转交检察院。德国地方反腐败机构和力量设置大致相同,运作上却不尽相同。多样性的反腐败机构、力量,给予腐败分子防不胜防的打击。在勃兰登堡州政府,司法部门管辖4个国家级律师事务所,其中一个律师事务所是专门案件清理中心。每个律师事务所收到的案件材料,都送交案件清理中心,然后由他们联络当地的警察署紧密配合(警察署由内务部管辖)采取措施进行调查、取证,一直到起诉,从司法的角度打击腐败。在柏林州政府,还设置了检控官(检控官由州长直接任命),专门负责反腐败案件,而且内政部设立反腐败工作小组(成员来自各部门)。检控官除了领导反腐败案件清理中心工作之外,还负责与内政部工作小组进行合作,将反腐败工作的经验传递到这个工作小组,同他们共同进行防范腐败的工作,纠正可能发生的错误,同时接受公众意见及企业家意见,对薄弱环节进行工作分析,及时提出对工作进行调整的建议,如果问题上升到法律角度,可直接向议员提出建议。除了政府专门机构重点反腐败工作之外,一些行业组织、群众组织自愿参加防治腐败的工作,如联系行业的特点进行反腐败教育,邀请有关工作部门官员讲解工作流程规定,对发生腐败问题的单位进行处罚。在德国设有全球性的反腐败群众组织——国际透明组织,旨在全球各行业范围内推动反腐败,采用的手段有四个:一是专门向新闻媒体揭露企业行贿政府官员的案件,使政府官员自动辞职下台。二是推行反腐“廉政公约”,即政府申办任何公共工程,邀请行会与承担工程的企业等三方组织委员会,签订条约,保证不行贿受贿,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OECD公约组织,目前已有35个成员国参加,总部设在德国柏林,推行的廉政公约已在世界15个国家生效,有6个国家已完成立法程序,把行贿列入犯罪条例。三是推动银行反对洗黑钱,力图从源头上遏制贪污者、行贿者转移货币的作案方式。四是对全球国家进行《腐败观察指数》排名,旨在提醒企业投资者注意投资环境。
三、德国反腐败工作的启示与借鉴
德国目前的政治腐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归纳其原因,主要是德国形成了较完善的廉政法律体系和监督制约机制,从而把整个国家的腐败程度降到了一个较低水平。虽然中、德两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以及意识形态方面有着根本的差异,但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廉政建设、建立高效政府是相同的任务。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洋为中用,提高自己,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因此,吸取他们的有益经验,借鉴他们一些好的做法,提高我们的工作成效是非常必要的。德国反腐败工作对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1、要加强诚信教育。这次德国学习考察,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德国人的严谨、守法,这一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对德国的反腐机制有着重要影响。在德国,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公民,都很害怕有污点记录。一旦有污点记录,就很难在德国社会乃至欧洲地区立足。哪怕是一些非常小的污点记录也将产生严重后果。这对于预防腐败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由此可见,在很多小事上,德国非常诚信教育,重视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他们从孩子就开始培养教育,要求孩子们具有知识、诚实、勤奋、秩序、公正、正直、团结、容忍、认真等品格,这些后天的塑造对德国人形成了民族整体上严谨、认真、守法的性格。而我们有些地方的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都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多次曝光和被查处的假药、假酒、偷逃税、骗税等等,都是不守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其背后很多都有地方保护主义,个别领导充当“保护伞”等因素。在诚信和道德体系建设方面,德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在这方面应有所作为。
2、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德国不是以查案多少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而是以查清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为宗旨。在调查案件时,他们首先考虑挽回经济损失,再考虑如何处理违法者。柏林市内政部和司法部等相关部门不是等事情发生了才去处理,而是都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积极去做好防范工作,并成立了多个检查小组,对政府投资的在建项目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进行抽查。通过监督检查,保证政府这笔特别巨大的建设投资在使用中不发生腐败问题。当前,改革和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历史和现实都要求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树立全局观念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都不能离开、而且必须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要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查出了问题是成绩,没有问题,为干部澄清了是非,或者原来以为问题较严重,核查后只是一些一般的问题,这也是成绩,进一步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更大的政绩。
3、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德国实行新闻自由,报刊、电台、电视台可以报道政府、政党内部的情况,只要内容属实,不泄露国家机密,即属合法,而消息来源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能对消息来源进行调查,这种舆论监督是行之有效的。我们的舆论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工具,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这种监督形式,但借鉴这种形式,在加大舆论媒体正面宣传力度的同时,对查清事实的某些腐败现象进行公开曝光,把权力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这样的路子是可以探索的,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4、要加强对外交往工作。2005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在中央纪委召开的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注意研究国外在反腐倡廉方面的有益做法,并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借鉴。”在深入研究国外反腐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借鉴世界各国或地区反腐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使中国的反腐败事业事半功倍,少走弯路。比如,在中国建立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过程中,应当从德国廉政法律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中汲取营养,从它所提供的政策工具箱中选择那些可以为我所用的政策工具,不断完善我国的廉政规则、程序和技术手段,使中国的廉政制度支柱真正运转起来并发挥有效作用。我们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发现德国的反腐败机构包括检察机关、司法部、内务部等单位的负责人对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并不了解,或者说知之甚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腐败现象国际化的趋势明显增强,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外交流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以**市监察学会的名义,多加强同国外反腐败机构的联系和交往,以宣传我们反腐倡廉的工作思路与成效,扩大我市反腐倡廉在国际上的影响。
“我把心遗失在海德堡”,这是大诗人歌德的名句。然而,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们赴德培训团的每一位同志,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的心不可能留在德国、留在海德堡,我们决心用自己的青春和努力为纪检监察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建设好自己可爱的国家!
**市纪委、监察局赴德培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