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德国城市规划
赴德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http:///黄河新闻网2010-10-29 16:06:4
4中共襄垣县委书记张红星
9月10日至30日,我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赴德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专题培训班。二十天来,我们通过仔细看,专心听,认真谈,亲眼目睹了德国城市建设的风采,亲身体验了德国城市建设的成果,总的感受是,德国的城市建设科学规范,气势宏伟,实现了传统古典与现代气息的完美结合,特色鲜明,令人震撼,发人深省。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科学的规划。德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城市规划的国家,联邦政府和各州、各地区分别制定城市规划,联邦政府制定的规划只有指导性,没有强制性,城市建设的总规、控规和详规由各州、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制定规划时要先征求群众意见,规划出来以后,还要再次征求群众意见,然后由议会批准后实施。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德国在城市规划中,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突出道路规划。就是在城市建设之前,预先规划道路建设,以路构建城市框架,以路规划城市建筑,以路设置游园绿地,从而保证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科学发展。二是突出城乡统筹。德国的城市规划是按照主城区、副中心城市和周边小城镇的模式进行的,他们不建超大型城市,主要建设小城镇,全国目前有1/3的人口住在82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2/3的人口住在2000—10万人规模的小城镇。走在德国的城市里,处处可以感受到农村的田园气息。
二是便捷的交通。德国发达的公共交通堪称世界一流,国内各主要城市
间都有班机飞行。在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公路50万公里,铁路3.1万多公里,密如蛛网,四通八达,高速公路仅次于美国。城市交通似“天罗地网”覆盖着所有的城镇,空中运输、高速公路、铁路使城市间的距离缩短,畅通无阻。各个城市里的公交车线路密、班次多、整点整时、快捷方便。德国的街道基本上没有交通警察,主要靠红绿灯,交通秩序井然,没有堵车现象。高度现代化的交通使人们在选择居住地点和工作地点上不再受距离的限制,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三是优良的生态。德国的城市建设有一个共性,就是绿化用地十分充足。市内环境极其优美,所到之处满目绿色,郁郁葱葱。街头相隔不远就设有城市公园,占地面积一般较大,内有树木、草地、花圃、雕塑,别具特色,形成了一种城在绿中、人与自然和谐的优良生态环境。德国的纽芬堡宫等园林绿化设计十分宏伟、壮阔,以巨大的几何图形勾画出园林各组成部分的轮廓,宽广的草坪、巨大的喷泉、葱郁的森林、辽阔的视野是其基本元素。柏林市绿地率达到50%,市内建有四片万亩以上的公园,处处绿意盎然,赏心悦目。说德国的城市是林在城中,城在林中,一点也不夸张。
四是特色的环保。德国人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他们大力提倡低碳生活,很多人外出主要是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德国盛产名车,但本国人一般不开好车,好车都用来出口。在德国,不论单位、社区还是家庭,门外都有三、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筒,用来分装不同种类的垃圾,既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也有效地防止了环境污染。德国的城市也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但产业结构非常合理,大部分是节能环保的产业。为了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德国法律规定,车辆在不行驶的情况下必须熄火,哪怕是炎热的夏天。目前,德国在能源使用上,已逐步淘汰核能和火力发电,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现在已占到20%,未来要达到80%。通过各种环保措施,德国的城乡
处处呈现出天蓝地绿水清的和谐景象。
二十天的德国学习考察,科学严谨的城市规划,满目绿色的城市绿化,水清鱼欢的城市河流,便捷齐全的城市设施,风格和谐的城市建筑,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一是,走出一条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是抓好城市建设的根本动力。二是,建立一套决策严密、科学合理的规划体制,是抓好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三是,营造一种遵纪守法、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是抓好城市建设的重要条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我们搞好县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联系实际,今后,我们在城市建设上应该着重抓好三个方面:
第一,城市建设的重心要下移。我国现在的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交通、就业、环境等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今年中秋节期间,北京、上海、西安、太原等大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堵车现象,首都被戏称为“首堵”。而德国的城市布局,是按照主城区、城市副中心和周边小城镇的模式建设,有效克服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因此,我们在城市建设上要借鉴德国经验,城市建设的中心不应该放在发展大型城市上,而应该下放到发展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建设上,通过县城这样一个城乡结合部辐射广大农村,这样既可以减轻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就业、交通等方面的压力,又可以使更多的农村人口就近进城,加快县城的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发展,提高县城的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
第二,城市建设的规划要科学。一个城市有无特色和品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至关重要,这既是城市的基石,也是城市的灵魂。规划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人口、交通、就业、绿化等因素,着眼长远、放眼未来,扬长避短、凸显
特色,另一方面要扩大群众参与度,使城市规划更切合实际,更符合民意,更科学合理,再一方面要增强规划的执行力,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经过法定程序不准变更,坚决防止建了拆、拆了建。
第三、城市建设的定位要准确。城市建设的定位决定城市发展的方向。一个城市只有确定一个准确的发展定位,城市建设才能有特色、有创新、有内涵,才能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城市建设的定位应该结合自身的禀赋和特点来确定,做到差别竞争、特色取胜。襄垣作为上党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按照省委“市域城镇化”的要求,始终把建设“长治卫星城、最佳宜居城、山水园林城、文化特色城”作为自己的发展定位和努力方向,大资金投入、大气魄开发、大手笔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末把这一发展定位变为美好的现实。
总之,二十天的德国之行,对于我来讲,既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对今后工作的一次有力促进。我一定要把这次学习考察成果运用到工作中,以新的理念、新的干劲和新的作风,奋力推动襄垣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二篇:赴德国培训心得
赴 德 国 参 加 焊 接 培 训
学习
心
得陈 会 1
章
赴德国参加焊接培训心得体会
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5月16日至7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赛德尔基金会在德国举办的焊接专业培训班,这也是赛会在德国举办的第二期焊接专业的培训班,培训期间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训练。在培训过程中,我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虚心学习,认真听课详细做好学习笔记,按时完成各模块作业,并注意观察和收集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教育教学、专业建设、行业发展相关信息。为期六周的学习,使我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获得了极大提高。
这一切虽然与我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最重要的是学校给了我学习机会,赛德尔基金会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德国手工业协会为我们创造了学习条件,因此,我要在此向学校、赛德尔基金会、德国手工业协会的领导、教师以及所有参与这次培训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学校,回报社会,为我国焊接专业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一次精心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别开生面同时又有真材实料的培训,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是我今后教学生涯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课程设置合理
此次培训,培训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知识与技能、企业参观与实践、考核与考证四个方面的内容,全面系统地提升学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修养。
在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开设了《教学理论与方法》课程,使我们对教育、教师、职业教育、职教思想、技能型人才、国际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教育科研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开设了《焊接概论》、《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冶金与焊接性》、《焊接结构生产》、《钎焊》、《焊接检验》等理论课程,并同步进行了焊条电弧焊、亚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金相试验、钎焊试验、焊接方法试验、焊接检验试验等技能训练,让我们由浅入深,从基础到专业,系统全面地学习了焊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企业参观与实践活动方面,主要安排了另一个技工培训学校、还有幸参观了大众汽车厂的生产线以及参观了世界技能大赛,使我们对焊接技术在电力、家用电器、机械制造、军工、航天等企业的应用以及我国焊接技术的前沿研究状况 2 有了对比;在考核与考证方面,安排了理论课程考试、操作知识和技能考试、焊接技师取证考试、结业论文、模拟教学等,让我们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综合运用,使我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修养得以全面系统地提升。
二、理论教学系统全面
本次培训的理论课程涵盖了焊接的基本概念、焊接机理、焊接方法分类、焊接方法与焊接设备、焊接操作技术、焊接冶金、材料的焊接性、特种材料的焊接、焊接材料、焊接应力与变形、焊接结构强度、焊接结构生产、焊接结构生产的安全技术、焊接缺陷及其控制、焊接检验等,几乎包含了焊接专业理论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使我们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焊接专业的基本理论,为今后的焊接专业理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任课教师严谨的教学风格,饱满的工作热情,朴实的工作作风,开阔的专业视野,扎实的理论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人格魅力,无不令人敬佩和折服。专家讲授的《焊接概论》、《钎焊》、《焊接冶金》,《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检验》,《金属材料的焊接性》等等,节节新颖,堂堂精彩,让人印象深刻,欲罢不能。专家们不但给我们讲授焊接专业理论,还带我们做实验、实训,陪我们一起下厂参观,热情为我们作现场讲解和演示,帮我们进一步消化吸收理论知识,巴不得我们马上个个都能成为焊接的行家里手。
三、技能训练真材实料
职业教育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要想培养出高技能人才,不但实训课老师要有高超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理论课老师也要有全面的操作知识和较高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才能相得益彰,因此,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培训学校还积极主动地为我们安排了180学时的焊接操作实训,实训内容不但有传统的气焊、气割、焊条电弧焊、火焰钎焊,还有目前发展比较快的亚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埋弧自动焊等。可能是我们在自己学校实际操作机会比较少,操作技能比较低,想借此机会恶补一下的缘故,大家对实训的态度特别积极,总是早出晚归,勤学苦练,不耻下问,有的学员一个上午要烧掉几十根焊条,几块试板,焊了又割,割了又焊,不亦乐乎,即使这样,培训学校也毫不吝啬,始终如一地支持我们实训。
六、沟通合作情深似海
参加这次培训的学员是来自国内四个省的六名教学一线骨干教师,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精神是大家的共同特点,两个月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不但使学员与教师之间,学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学员与培训单位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和联系,而且使学员与学员之间从了解、信任,到合作、互助,最终建立了宝贵而深厚的友谊,这对每一位学员来讲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此期间弗洛而先生和谭玉梅女士亲自到校考察,并对学校和此次培训的学员给了很高的评价,无论在教室、车间、实验室,还是在寝室、机房、互联网,我们的沟通、交流、讨论和合作都没有停止,大家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使我们了解了各位同仁在焊接专业教学以及专业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也获得了兄弟院校很多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拓展了自己的专业视野!
总之,对于我们这个培训班的每位学员来讲,通过这短短两个月的学习,既有观念方面的洗礼,又有理论方面的提高,既有知识方面的积淀,又有技能方面的升华,既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又有师生情谊的收获,可以肯定,这次培训使我们每位参训学员受益终生。
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固然重要,也能在业务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但它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我要在取得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积极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并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同时要与广大教师携手并肩,发挥团队作用,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培训。
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陈会章 2013年8月
第三篇:赴德国工业学习心得(推荐)
赴德国工业4.0学习心得
2015年9月10-18日,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第二批赴德国工业4.0学习团队,在短短10天的时间里,我们在德国10地分别与西门子、库卡机器人、宝马零部件公司、ZF(采埃孚)、FESTO、菲尼克斯电气6家著名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并听取了弗劳恩霍夫协会工业经济研究院(IAO)资深工业4.0专家、It’s OWL(德国工业4.0产业集群)等研究机构的讲座,参观了他们的实验室。通过交流和学习,对工业4.0有了深入了解,同时的德国工业和现场制造、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对工业4.0的理解
德国工业4.0目前在国内如日中天,之前在国内,从不同渠道以及专家培训所讲到听到的工业4.0,主要概念是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即智造)以及CPS(信息物理系统),现场制造好像不需要人了,人们在家里或者远在千里之外就可以了解生产现场的一切情况,因为有网络和大数据存在,车间有机器人按照预先设定的指令自动作业。这听起来似乎很遥远、令人充满期待。这种景象是否只在艺术品中出现,他能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吗?是否只是一种愿景?以我们现在的实际能力,似乎太难实现了。
弗劳恩霍夫协会工业经济研究院(IAO)资深工业4.0专家彼得-伦斯特教授从工业4.0的起源、涉及到的技术、导入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工业4.0是一种制造模式,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使生产的智能化全面提升,从而打造智能工厂,全面提升德国工业,保持德国工业领先优势的战略,工业4.0涉及到的主要先进前沿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AGV车辆技术、数据眼镜技术、3D仿真打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车间定位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融合使用达到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提升,以此为标准目前德国大概有6%的企业已经实现了工业4.0,中国有几家企业也满足了这个标准,包括成都安贝格工厂,海尔的电器生产工厂,华为的生产车间等。而我们在西门子安贝格工厂以及成都安贝格工厂交流是,西门子专家认为他们目前已经实现了工业3.X,及完全的数字化、自动化和信息化,而很少谈到工业4.0的智能化,他们认为真正的工业4.0很难实现,只能作为一种愿景去追求,当各种前沿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深度发展时可能水到渠成。可见两大工业4.0的倡导者在理解上是存在差异的。
在德国政府支持和认可的工业4.0的产业优先发展集群It’s OWL 专家介绍了几个典型的研究项目,包括家用洗衣机的智能化开机以及汽车大灯的智能识别。该集群集合了德国140家企业(包括24家大型企业、负责创新技术的研发,其余企业负责技术的转化)、15所大学、31个经济组织的研究资源,目前正在开展30个工业4.0研究项目,已经获得了1亿欧元的投资,其中40%为政府支持资金,其余为公司资助项目。It’s OWL 的工作目标是未来几年维持80000个就业岗位,其中要求新增10000个就业岗位,创造50家新公司,2014-2017年计划转让120项新技术。成为德国工业4.0的主要推动者。该集群专家认为工业4.0是一个未来概念,简单理解为数字化生产,详细解释和说明是无法做到的,在德国顶级专家群中也无法达成一致。
而我们真正听到最实在、最受鼓舞的讲解时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副总经理杜如松博士的讲解,杜博士首先解释了德国为什么要推工业4.0,德国作为老牌的工业强国,在新经济和新技术(主要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今形势下感受了危机感,美国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推动了美国经济复苏,及时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也在蓬勃发展并取得了成功,而德国仍然在进行传统的工业加工,所以德国需要将传统工业融合新技术来助推工业升级,维持德国传统的工业优势----创新能力和质量,所以工业4.0实际上是“德国为了保持它在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将创新质量和成本速度相融合的新型生产制造模式的一次变革”,我们无需神化。每一次工业革命说到底是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工业1.0是人工作坊式的生产制造模式;工业2.0是人工流水线的生产制造模式;工业3.0是自动化流水线的生产制造模式;工业4.0是互联网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制造模式。实现工业4.0,工业自动化技术变革是必要条件,而互联网技术运用是充分条件,工业自动化技术是德国强项,是中国短板。实现工业4.0需要解决的技术特点为自适应技术、智能化功能、模块化功能、互联网应用、先进和精细化的企业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数字化运用、通讯标准化。企业要达到四化:制造自动化、流程管理的数字化、企业网络化、智能云工厂化。中国制造2025时间很短,要思考的问题包括存在的瓶颈是什么、采取的途径是什么?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什么?如何选择合作伙伴?这些问题考虑好了并加以实施,完成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才有可能。
所以还是在学习过程中公司周总讲到的,我们学习不要被他们神化和忽悠,自己要做的就是信息化、数字化,扎实开展工作。还有就是杜博士讲的,另一方面我们要提升企业管理,这是基础,努力实现企业的“四化”。
二、工厂参观的感悟
我们这次参观了德国多家工厂,各家工厂接待介绍流程清晰规范,现场保密要求高,参观路线固定,门禁系统森严,现场严禁拍照。联想到我们的工厂,人员随意进出,外人现场拍照常常碍于情面难以制止,内部人士随意拍照。这方面的管理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德国工厂的厂房利用率非常高,我说我们的厂房都是几十年来的传统厂房:上面是大天车,地面上是设备,中间是通道。而德国公司的厂房,天上、地下全部利用,几乎没有用大天车的。比如安贝格公司,地下为库房以及通风系统、线缆和管道,地面有通风口吹起,而地面上有吸尘设施,可以将车间静电粒子吸走。宝马零部件公司的交换发动机装配线,有限的空间内上层搭建为库房,采用叉车取料,线缆和管道全部走空中下来。厂房内部普遍采用了快速自动升降的塑料布门,保证了运行通畅和洁净度。
三、生产线特点
通过参观,几条主要的生产线特点如下:
一个是安贝格工厂和菲尼克斯电气的自动化产品生产线基本类似,由于工业自动化产品外形不大,而产量非常大,适合于全自动化生产。所以采用了无人操作的全自动化生产线,融合所有的装配、检测、试验、拣料、包装工序。在每一道工序以及特定点采用RFID识别技术,系统知道该件产品即将进入那道工序,则自动准备启动该项工序的准备并执行,该生产线采用了大量的自动化产品和自动化技术,基本上无人看管,所有过程信息 和数据均传递到后台服务器进行处理,充分利用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可以说是最接近工业4.0的生产线。加上智能物流系统一起构建了高效率的生产,基本上客户订单在前一天16点前下达后,第二天16:00前就可以完成产品交付,而生产计划排产和物料配送全部是电脑自动完成的。产品设计时就考虑了高度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每种产品都是基于基本型上的衍生,这保证了生产线不需大的变动情况下适应多种产品的生产。
而宝马的交换发动机装备线的特点是大量采用AGV小车,AGV小车上带有工装,工装上装上交换机壳体,这个工装就是一个机械手,可以各方向旋转以便适合装配,每个工位的物料实现定时配送。工位的主要工具是数字化的,与计算机辅助装配系统(CAA)连接,只有工具装配行为完成后并传输到系统,系统才许可进入下一步,各工位计算机屏幕会实时显示作业工序内容。自动定扭扳手一般可同时拧紧2个大的螺栓,也有的拧紧一个螺栓。生产线周边有各种信息看板。
而在ZF公司的自动变速箱组装线是一条悬挂式的椭圆形环形线,悬挂工装可以上下升降,工装连接盘可以旋转,连接盘与变速箱壳体连接,各工位有显示屏,可以看到为全三维工序卡,屏幕实时显示当前三维作业工步,当当前作业内容完成符合要求时,屏幕显示笑脸,代表OK,同时屏幕马上跳出下一步工步的三维示意图,每个工位连接了计算机辅助装配系统,主要工具也是数字化工具。值得指出的是螺栓拧紧工艺没有我们那么复杂,螺栓清洗后配送到工位,采用工具直接拧紧即可,没有我们的清洗、吹干、涂胶、预紧,过扭、画防松标记等。
四、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一方面是做好公司信息化、数字化的规划,目前来说公司集中全力推动转向架智能制造,但对其他车间有所忽视,而各车间又无权自行推动,应在有条件的车间加快推动信息化;第二是提升精益管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目前我们许多基础管理和流程水平不高,强行导入信息化难以成功,所以先进和精细化的管理提升是前提,当前要结合6621的推动将管理做实;第三是逐步进行工艺改善,优化现场工艺,逐步采用先进的工具,建立先进的生产线作业模式;最后要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不可盲目追求高大上和形象,一切以质量、成本、效率指标来衡量工作成效。
第四篇:赴德国学习小结
赴德培训小结
洪泽县中等专业学校
夏侯俊峰
我于今年10月30日―12月10日有幸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和德国国际培训和发展协会合作举办的 “中德中职师资进修”项目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培训。培训地点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的希尔德斯海姆的BBZ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6周的汽车培训学习。现将学习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德国国情简介: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200万。德国经济发达,社会保障措施齐备,社会治安和生存环境较佳,德意志人崇尚科学喜艺术,尤其热爱体育,待人热情真挚,注重礼节和礼仪,对中国人比较友好,德国是中国留学生较为集中的国家。
一、德国的教育背景
1.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
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德国教育的四个支柱。按照宪法规定,各联邦州享有文化主权。也就是说,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属于州文教部的管理权限。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般由国家兴办,是州一级的国家设施。高校及中等职业教育在联邦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管理学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对高等学校行使监督权。德国的继续教育复杂多样,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竞相参与,继续教育在德国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终生教育。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2.“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合同内容一般包括:培训职业、培训计划、培训开始时间和期限、培训企业以外的培训措施、每天固定的培训时间、试用期限、培训津贴的支付及金额、休假的时间、解除合同的先决条件等,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学生在职业学校上课的时间也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第一学年,每周有2天时间到校上课。第二、三学年每周在校学习时间只有1天,其余时间均在企业实习。由此可见,德国的职业学校十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而对于文化知识,则是需要什么学什么。这种强化学生技能的培训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在德国高中阶段除了30%的学生进入完全中学高中阶段学习外,其余70%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教中90%的学生接受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持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形成了保证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企业的投入占职业教育总投入的80%,企业通过参与职业教育得到了高质量稳定的技术工人资源,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其次,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能力与资格,同时也为个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
德国是个联邦制的国家,文化教育是各联邦州的主权。因此,各联邦州的文化教育部门拥有对本州各级各类学校包括职业学校的管理权。但对于“双元制”教育中的企业教育,联邦则拥有管辖权。企业职业教育的具体管理,则由联邦职业教育法授权给各行业协会负责,主要包括企业职业教育办学资格的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考核与证书颁发,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工商业联合会、手工业同业工会、农业同业会、医师协会、律师协会等行业协会为政府委托处理职业教育中主要任务的组织,是职业教育的主管机构。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工商业联合会和手工业同业工会,所有的工商、手工业企业都要自觉加入协会,经费来源是会费和服务费。4.法律依据。
规范德国职业教育基本的法律有三个,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等。
5、经费来源。
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负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
6、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职业大类的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二、培训情况
1.培训方法与内容
培训方法主要有三个,与双元制相对应,分别是汽车专业技术课堂教学,参观企业工厂的运作,观摩职业学校的上课和讲授职业教育体制。
主要培训内容是:德国的双元制,行动导向式教学中的现代教学法,对现代生产制造企业、职业学校、跨企业机构参观考察学习,发动机的电机新技术,传动、底盘、制动技术,汽车舒适性和安全性,汽车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汽车装配,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汽车行业师傅类培训等。
2.培训的特点
1)培训教师知识全面。所有老师专业知识比较全面,实践经验丰富,且都比较敬业。能详细、明确地讲解,不局限于教学模式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不等于理论和操作的结合。强调学生的兴趣、沟通交流。思维方式和国内也不同。2)有优良、配套、完整的实验设备。在进行实践操作时,都是面向整车操作,汽车车型很多,有大众高尔夫、宝马、奔驰、宝来、欧宝、帕萨特等。汽车检测设备有BOSCH-FSA740 / BOSCH-FSA540发动机检测仪、BOSCH-ESI、KTS、FLUKE124示波器及各种专通用工具,所有信号传输全都采用蓝牙通讯。有多种汽车维修手册、资料、电路图。教学设备齐全、先进,并与建筑融为一体。是双元制教学的前提、基础、保障。学校和企业设备不具备培训条件的都要去跨企业培训。
德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改进,取得了很大成功,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由于体制、国情不同,有些条件是我们不易具备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1)学校教育经费完全由政府拨付,教师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教学设备材料充足,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学;
(2)政府法律保证了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义务,保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充分进行实践锻炼;
(3)职业学校的教师(理论教师、实践教师)均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有在企业的实践经历,保证了教学过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4)“双元制”学生先由企业录用,再到职业学校学习,等于经历了一次筛选,学生素质相对较好;
(5)“双元制”学生必须先与企业签订学徒培训合同后,才能到职业学校报名进行理论学习,双元制的毕业生75-80%以上均留在培训企业就业,剩余的才到其他企业就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有保障。
通过此次培训,了解了德国职业教育,了解了先进的汽车技术、汽车修理技术的发展,验证了许多的技术和理论的思考,学到的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理论。收获很多,但感觉时间太短,操作机会较少。整个培训期间仅有四到五天操作安排,还有很多技术没有学到。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能用在目前的工作中的更少。没有软硬件设备的支持根本无法实施。但我会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争取在工作中有所提高。
第五篇:赴德国考察报告(正式稿)(推荐)
调研报告
德国建筑节能新理念给我们的启示
文/厉益芳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承载了人类追求生态、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理想。发展绿色建筑、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引领着世界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方向,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亟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近年来我国的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的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仍存在着较多的误区,尤其缺乏有效的技术推广平台和整体解决方案。
2010年12月11至25日,受组织委派,参加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新型墙体材料开发与应用培训班‛,在德国下萨克森州管理学院进行了为期15天的培训考察和广泛的交流,收获颇丰。这次培训考察的内容广泛丰富,涉及节能减排、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等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重要课题。通过听取专题讲座、实地考察观摩、讨论交流等形式,对墙体保温技术、建筑楼宇节能控制、建筑材料和产品特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废水处理等理念和技术有了深刻理解,从中深刻体会到德国在节能方面堪称世界典范。不论是制度安排、法律法规建设、经济激励与制约措施,还是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公众广泛参与等各个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一、培训考察基本情况
在德国期间,下萨克森州管理学院对培训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精心准备专题讲座、经验介绍和考察观摩实例,所到各考察点都有专人陪同、讲解和经验介绍。这次培训考察的内容广泛丰富,涉及节能减排、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等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重要课题。通过听取专题讲座、实地考察观摩、讨论交流等形式,对墙体保温技术、建筑楼宇节能控制、建筑材料和产品特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废水处理等理念和技术有了深刻理解,从中深刻体会到德国在节能方面堪称世界典范。不论是制度安排、法律法规建设、经济激励与制约措施,还是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公众的广泛参与等各个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两周的培训考察内容主要有:
1、专题讲座:Paarz女士专题介绍了墙体保温系统基础和方法、建筑材料和产品的特性、现有建筑墙体保温层的实际做法以及再生热能源法律规定等专业知识。
2、参观考察希尔德斯海姆Hempelmann公司的ECO2 Haus零碳新型节能建筑示范房。
3、听取下萨克森州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关于‚各学科‘灰色 ’地带能源应用及建筑节能法则‛的专题报告。
4、听取戴斯特能源及环境技术中心瓦尔特能源专家‚关于被动式能源房设计理念、设备运用、建筑结构优化和太阳能应用‛的专题报告,并在其陪同下参观了其中心具有百年历史建筑的节能改造实践。
5、实地参观考察了‚汉诺威郎哈根新型建筑展示(Fertighauswelt in Langenhagen,Hannover)‛,并与相关人员就建筑节能以及能源利用的现代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6、听取quick-mix Hannover有限公司科勒先生‚关于预拌干灰砂浆、建筑预制件生产技术‛的介绍,并在其陪同下参观了该公司预拌干灰砂浆生产线和物流中心。
7、实地观摩考察了‚汉诺威自供能源房屋展示中心‛,并围绕建筑节能外墙保温系统、基础层保温及光伏技术运用等问题与介绍者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和探讨。
二、德国推广建筑节能主要做法
德国建筑节能体系在欧洲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建筑节能技术更是独具特色。由于时间限制,这次德国之行,对节能建筑、绿色节能理念、可再生能源应用等认识还很粗浅,但德国各城市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能源利用方案
建房者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节能建筑标准外,政府还要求建房者必须出具一份能源利用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排放(CO2排放量)、空气有害物质(生物质能可能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以及费用(采取该能源利用方案所需的成本)。
一般能源利用方案应当包括两到三套供选择的能源利用模式。政府审批部门在对不同模式作出选择的时候,必须同时衡量排放、空气有害物质以及费用这三项指标。如果有一套模式非常节能环保,但是经济性不够,依然不能被选中。因此,在成本相同或者成本升高率不超过10%的情况下,方会选择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的能源供应方案。
(二)城市建筑合约
建房者如果主动要求按照严于国家规定的节能建筑标准建造房屋,建房者可以与政府签定城市建筑合约,在合约中明确约定建筑所采用的具体标准。政府为鼓励建房者采取更为节能的建设方案,一方面,主动向业主提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另一方面,建房者还可以到地方政府参股的银行申请优惠的低息贷款,此外,还可以享受联邦政府给予的奖励。
(三)节能减排摆在城市发展的突出位臵
德国的节能减排是全方位的。既注重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更注重生活领域的节能减排。特别是对建筑节能工作高度重视,对新老建筑都有明确的节能标准,并通过发放能耗合格证书来调控建筑节能达标。所有的新建筑都必须符合节能要求,每年对3%左右的老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政府通过节能改造样板房进行典型引路,发放低息贷款和补贴扶持节能改造项目,并要求改造后房屋节能必须达到30%到40%。
(四)技术革新增强节能成效和系统性
被动式节能住宅是在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全新的节能概念。此种节能建筑在室外温度为零下20℃的情况下,室内可以不必开空调或暖气就保持正常生活所需的温度,意味着房屋基本不需要主动供应能量,每年单位面积供热能耗仅为15度电,远远低于目前德国的标准75度电。而这种效果,只需通过材料、设计、施工等手段就可实现,它的采暖能耗每年不超过15kWh,即每年每平方米的原油消耗量不超过1.5升。
被动式节能建筑有两个重要技术部分:一是注重房屋的保温密闭性,二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温方面,被动式节能房匹配了一系列的技术和材料系统,其外墙外保温铺装厚度达20公分,屋顶保温层是30公分,并且两层之间楼板均铺设有保温板,阳台与外墙之间也进行了保温分隔;采用节能性较好的三层玻璃塑钢窗,每个窗的空腔内都安装了保温材料;几乎是有冷桥的地方全部被保温材料隔绝。同时为了有效地规避建筑气密性差的问题,他们在窗户与建筑间装臵了封闭胶条,设计了构造节点,使房子的气密性非常好。被动式节能房的能量来源于可再生能源,主要是由屋顶上的太阳能装臵来供电,只是在极少数的情况下需要额外的能量用于取暖,例如使用地源热泵技术。同时,为了尽量多地接收阳光,房子大多向南,窗户面积也尽量大,而三层隔离窗的设计,是为了使室内产生的热量不会向外流失。
被动式节能房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外保温系统和保温门窗、带有热回收的可控通风系统、建筑物的密封性、外遮阳系统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实现节能控制。
(五)注重示范引导与推广应用
用什么样的材料,采用什么样的设计结构,由谁来施工建设以达到最佳的建筑效果和建筑质量来满足业主的需要,这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德国,采用样板房作示范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据介绍,在德国承建体量大的工程,一般要建样板房,该样板房每个部位所使用的材料和内部结构与主体工程必须一致。我们观摩考察的‚汉诺威郎哈根新型建筑展示(Fertighauswelt in Langenhagen,Hannover)‛就是按1:1要求建成的各类节能型样板房。该建筑展示的主要作用:一是供业主、施工人员和各国考察团和国内居民观摩,便于工程建设;二是可以作为主体工程竣工验收的标准,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据介绍,展示中几十幢单体式别墅建筑,均采用不同的设计结构、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施工单位、不同的节能技术,但都达到建筑节能的要求。并且在每幢建筑内都展示出所用墙体材料的实物、节能的效果、设计施工单位等,示范效果非常明显,大大促进了民用建筑的节能工作和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墙体材料的发展。
(六)建筑节能全民动员参与
德国政府组织各种节能的宣传活动,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居民社区到企业单位,覆盖面非常广泛,通过全方位不间断的宣传起到一种温和的类似警钟长鸣的效果。政府还开展各种节约能源的培训讲座,设立咨询机构、咨询电话,通过科普教育的方式,让民众知道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更知道如何去节能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节能设备设施。除此之外,对于节能项目,不光是作为研究机构进行研究,而且,还将成果性工程作为展示放到市政广场中心,如‚汉诺威自供能源房屋展示中心‛,就是按参加美国世界被动式节能建筑设计获奖作品1:1比例建造的,每天有一定开放的时间,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去了解经济实用的房屋节能措施,房屋内部有围绕建筑节能外墙保温系统、基础层保温、门窗系统、光伏技术运用和节能知识的介绍,包括这个楼采用了哪些厂家的哪些材料,而且还有详细的平剖面图、内部能源整个循环系统详细介绍。此外,德国政府非常鼓励老百姓对自己的房子进行改造,政府有一些优惠的措施和补助,房屋所有者还有权要求工程师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而大部分的咨询费也由德国政府承担。在学术讲述、交流过程中,深感德国作为一个在节能方面做的比较先进的国家,一直把自己扮演成世界节能先锋的角色,用做事实的过程中来带动全民绿色节
能的意识。由此,充分感觉到德国政府为提高民众对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兴趣和他们的责任感所采取宣传实效。
三、启示
通过培训考察,感觉中德两国在节能建筑系统性应用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层面还存有较大差异,德国的许多节能做法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一)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德国的节能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坚持政府积极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不仅有税收补贴甚至还有资金支持。当前我市建筑节能推动的关键不是成本的问题,而要在收费系统和政府机制方面进行全方位推动。
德国政府对于太阳能发电,不仅可以并入国家电网,并且国家是以高于3倍的价格回收民众的太阳能发电,这对于开发商和业主在推广节能和应用节能技术,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德国的能源价格比较高也在一定程上促进了社会的节能意识。
我国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政府的推动力度不大,也缺乏相应的配套促进机制,造成法律条文难以实施。而德国的各级政府都是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首要力量,均着力将可再生能源战略由思想变为现实,并且在立法框架下制定了具有规划性、系统性、稳定性、强制性的实施细则,作为法律施行的制度保障。
德国建立在市场行为修正基础上的激励机制成为商业化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条件。德国政府运用财政支出、融资支持、税收优惠、价格补贴、消费鼓励等经济杠杆,引导和扶持民间企业对国家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这样就极大地促进了国家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普及推广,也帮助可再生能源产品形成了完全自主的市场竞争力。和德国相比,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促进激励机制。
(二)加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发力度
在下萨克森州能源研究中心、戴斯特能源及环境技术中心的考察中深刻体会到,德国正大力研发经济实用、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在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工作中,德国政府资助的研发重点是太阳能利用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地热发电、供热技术和热电联产技术等。成功的研发及示范不但有助于降低成本,增强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发现新的廉价能源形式,而且将创造价值不菲的市场并促进产业升级。
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技术方面的差距,必须在借鉴先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同时,自主开发适合于国情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强化关键技术设计制造攻关,掌握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才能将大规模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设想变为现实。
(三)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都具有很大潜力。
考察观摩德国在节能减排上的经验做法告诉我们,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缺一不可,要把它们放在同等重要的位臵予以高度重视。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和德国相比,我们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粗放,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管理落后等问题都很突出,因此,我们的节能减排的潜力更大。我们必须加快结构调整,高度重视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坚定信心,深挖节能潜力。
(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节约意识,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德国政府非常重视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来提高民众的节能意识。如:政府高级官员不定期与民众举行研讨会,就政府的相关政策进行研讨,听取意见,并鼓励民众对政府、企业在节能与环保领域的工作进行监督;负责组织全国节能工作的德国能源局不仅开设了免费电话服务中心,解答人们在节能方面遇到的问题,还设有专门的节能知识网站,以便更好地向民众介绍各种节能专业知识……德国扎实的节能宣传工作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当前,我们的节能宣传不只停留在对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宣传上,满足于发个文件,提一些要求上,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力度,不仅要让广大民众知道节约的重要性,从而自觉主动地节约,而且还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宣传推广节约知识,让民众如何去节约。
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从德国的经验看,建筑节能工作重在全民参与。建筑能耗最终通过广大居民的使用而产生,而大部分居民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被动地消耗能源的。因此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做好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材料和好经验的推广,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引导公众了解、关心、支持节能减排工作,让广大百姓了解能源的严峻形势,了解什么是建筑节能,以便在房屋的购买时,主动选择节能建筑,使建筑节能深入民心。
以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为主要内容,对设计、施工、监管、管理等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以提高建筑节能推广应用工作水平和能力。
(二)严格新建项目节能检测评估工作
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了建筑节能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但在实际执行应用中还存在应付、不求实效的现象,建议要建立起有效的计量手段、非常好的检测手段和评估方法等节能建筑监测体系,让节能技术落到实处,真正成为节能建筑。
(三)开展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
与新建建筑相比,既有建筑还是占绝大多数,能耗也高得多。只有通过节能改造才能取得降低能耗,提高舒适度的成效。建议对政府办公楼、大型公建等既有建筑有计划地实施遮阳、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如太阳能、地热能)、节能设备、节能技术应用等节能改造措施;对居住建筑结合小区促新等城市综合整治实施外墙保温改造、建筑外门窗节能改造、屋面节能改造、活动外遮阳、单元门节能改造、楼宇节能灯改造、楼宇能耗计量表等节能改造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借助节能科技的成果来提高能效。
(四)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激励和处罚机制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模式,建议国家建立建筑节能政府基金。由财政单独安排建筑节能资金,专项用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技术调研、科研开发及试点示范等。同时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经济鼓励政策,通过专项资金、减免税收、贴息贷款等方式,加大
对建筑节能相应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应用等的支持力度。鼓励新能源、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天然气、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的研究应用。
目前虽已实施了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竣工验收,但对工程中使用不节能产品、材料或节能不达标等没有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措施,建议凡达不到有关节能设计标准或在工程中采用国家和省、市明令禁止、淘汰的产品、材料和设备的,一律定为不合格工程,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得减免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不得参加优质工程的评选。
总之,这次德国之行,对于我们进一步提升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大有裨益。但是,个人认为,我国和德国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发展目标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不同。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借鉴和吸取德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来推进我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事业的进程。
(本文作者系南京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