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德国培训总结
赴德国培训总结
2009-10-12 00:00 | 作者:张军
2009年8月15日至9月27日,我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骨干专业教师师资培训项目赴德国为期六周的培训,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现将培训情况汇报如下:
一、德国与培训学校简介
1、德国国情简介: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八千多万,其面积比河南、山东两省稍大,人口与山东省相当。德国经济发达,社会保障措施齐备,社会治安和生存环境较佳,德意志人崇尚科学喜艺术,尤其热爱体育,待人热情真挚,注重礼节和礼仪,对中国人比较友好,德国是中国留学生较为集中的国家。
萨克森-安哈特州位于德国中部,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和上百年的工业传统,其首府是有着1200年历史的帝王主教之城—马格德堡。该州处于欧洲枢纽的地理位置和德国政府在交通方面的大量投资,使该州拥有发达的公路和水路网,及堪称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络之一,使其成为一个连接东西、南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马格德堡市距首都柏林仅50分钟车程)。该州位于德国前列的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工业、机械制造业、生物化学、汽车配件、木材业、制纸业、物流等。
2、培训学校简介:马格德堡大学是由原来的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和马格德堡医学院合并而成。该校众多的理工类专业更居德国大学前列。
该校共开设专业101个,拥有上万学生。作为马格德堡教学科研的中心,该校的影响力不断增长。目前已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领域曾多次排名第一)、经济科学机械制造和文化的中心。马格德堡大学也是众多组织机构和委员会的成员。马格德堡大学是借用伟大的奥托•冯•居里克的名字来命名的。它通过对真空划时代的研究,其声望早就超越国界。该校拥有国际知名的教授,国际间的交流,先进一流的教学设备,地处马格德堡市中心。
二、赴德考察学习的主要内容与感受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概况
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德国教育的四个支柱。按照宪法规定,各联邦州享有文化主权。也就是说,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属于州文教部的管理权限。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般由国家兴办,是州一级的国家设施。高校及中等职业教育在联邦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管理学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对高等学校行使监督权。德国的继续教育复杂多样,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竞相参与,继续教育在德国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终生教育。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第三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
3、法律依据。规范德国职业教育基本的法律有三个,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着具体的职业教育行为。
4、管理体制。德国是个联邦制的国家,文化教育是各联邦州的主权。因此,各联邦州的文化教育部门拥有对本州各级各类学校包括职业学校的管理权。但对于“双元制”教育中的企业教育,联邦则拥有管辖权。企业职业教育的具体管理,则由联邦职业教育法授权给各行业协会负责,主要包括企业职业教育办学资格的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考核与证书颁发,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
5、经费来源。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负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
6、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职业大类的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双元制”给人的总体感觉是:
(1)学习的目的性很强
即人们对职业的需求,也就是通过学习获得生存所需要的保障。企业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本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德国的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企业的广泛参与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学生一毕业就可以投入到生产第一线工作,为企业减少了一大笔培训费用。
(3)培训与生产实际零距离
真实的生产及先进的设施设备,使学生比较接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
(4)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5)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考试考核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手段,只有客观规范才能使考试结果令人信服,也才能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而这一高质量的培训又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的。为了确保考试的客观性不受培训机构影响的独立性,“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学校二方代表所组成,其中,雇主和工会代表人数相同并且至少有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实施,这就有利于考试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双元制”模式考试强调统一规范性,同一职业或不同职业的相同科目的考试在同一时间举行,并按照统一标准评分。由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因此“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业证书不仅在全德得到承认,而
且在欧共体的一些国家也得到承认。这让我们感受到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权威性”及其在世界职教界所享有的声誉。
(6)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德国对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有一套比较严格的制度。职教师资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的学校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50%),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经过两次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每周在课堂授课不少于24节,知识更新时间不少于4小时;两年试用合格后,政府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德国教师的工资比一般行业更高。
(7)“双元制”体制使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
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学校对学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严重处罚,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会被反映给企业,企业会对学生提出警告或不予录用,学生可能会因此失业;学校对教师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考核要求,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会通过企业反映到学校,教师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8)“双元制”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突出“应用性”
德国职教教材编写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程的理论部分始终围绕专业实训这个核心活动,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模式,做到少、精、浅、实,不强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教学过程不重推导,而重结论和应用。教学重点不是公式和概念的“为什么”和“怎么来”,而当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用”。注意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手册及图表的能力。
(9)产教结合的教学方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体制走的是真正产教结合的路子。“双元制”要求受教育者首先必须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成为企业学徒,然后再凭培养合同报考“双元制”学校,把在学校学习和在厂实践统一为同一过程。企业的利益、操作技术和技能型人才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这样既可解决职业教育培养周期与经济发展迅速的矛盾,又可为劳动者和企业双向选择提供前提基础。学生大部分时间所使用的就是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
德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改进,取得了很大成功,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由于体制、国情不同,有些条件是我们不易具备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1)学校教育经费完全由政府拨付,教师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教学设备材料
充足,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学;
(2)政府法律保证了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义务,保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充分进行实践锻炼;
(3)职业学校的教师(理论教师、实践教师)均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有在企业的实践经历,保证了教学过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4)“双元制”学生先由企业录用,再到职业学校学习,等于经历了一次筛选,学生素质相对较好;
(5)每班级学生人数教少,一般不超过25人,便于组织教学;
(6)“双元制”学生必须先与企业签订学徒培训合同后,才能到职业学校报名进行理论学习,双元制的毕业生75-80%以上均留在培训企业就业,剩余的才到其他企业就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有保障。
对照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企业的参与很难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途径,比如订单式培训等。将 “ 双元制”体制内的合理因素,运用在我们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这方面德国的全日制职业学校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提高的同时,教师的敬业精神则显得尤为重要。双元制中项目教学涉及到很多跳跃的和跨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量教学项目需要教师设计和组织实施,对学生所遇到的细节问题和难点,教师必须灵活地做出反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提供咨询和建议。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广泛的知识范围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对学生的关爱之心;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自己知识结构,适应科学和社会不断发展需要。
4、强化与企业的联合,实施产教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同时企业可以根据本身的需求来培训学生,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为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向德国由法律保证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义务,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充分进行实践锻炼,我国企业对介入职业教育实训不是十分积极。在这方面,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的定单式培养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5、注重养成教育,树立诚信意识
在整个实训与实习中,德国人十分强调养成严格的规范化的操作习惯,实习中学生以正式工人的面目出现,不搞见习、参观,即不搞模拟性的所谓生产实习,而是必须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在上岗前10分钟,他们要清理卫生;在工作中,他们严格按图纸要求加工产品,产品通不过严格的检验,达不到标准,必须返工
重来;下岗后,他们必须整理工具,各种工具严格地按使用顺序排列。由于严格的训练,学生那种懒散的、粗心大意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得到有效抑制。虽然西方国家与我国的意识形态标准不尽相同,但对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同样是很注重的。从课程安排我们就可看出,向学生讲授时政问题、与学生进行时事讨论、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课贯穿整个学习阶段;而伦理学、行为学、道德学的宗教课是自小学就开设的。无论企业还是学校对学生的道德素质都很注重,并且个人的诚信问题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曾经有学生就因为曾经撒谎而无法找到工作。
6、合理利用现有的实训设备,有选择的、有效地将我们的专业课课堂教学推向实训现场,让学生边学边做,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
7、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既是职业教育的突出特色,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
一方面,建立稳固的校外训练基地,保证把学生的综合专业技术实习落到实处,使学生的实习与专业技能实践形成有效的衔接;同时,建立现代化的校内专业实训室,进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模拟训练;最后,技能培训制度化、规范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对我校教师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通过本次学习,收获不小,感受很多。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及“双元制“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1、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立专业知识更新机制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者,其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首先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教育学的知识将相关的知识融入教学的能力,不断的跟踪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从而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和补充,进而也丰富了我们的课堂。
作为学校,应建立长效的教师知识更新机制,在内容方面,主要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职业、新岗位中所产生的技术、技能的需求。在组织形式上,一是可以采取短期和长期、脱产和在职、物理和虚拟(课堂教学、企业考察、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进行教师的培训。
2、建立教师定期参加企业训练与职业实践的机制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在职业教育中以行动为导向,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获得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职教专家的认可。这次培训也使我感受了这种教学理念的魅力所在。
这种教学要求教师要把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情境,并指导学生在专业工作中进行自我建构式的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首先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的职业,了解该职业的工作过程。
通过建立教师定期参加企业训练与职业实践机制,确保教师职业工作过程的水平的提高。内容上,以就行业和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企业的发展、技能人才的要求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上,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即在大型企业和发展较好的中小型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和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请到学校授课、讲座、聘为兼职教师等,切实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3、课堂教学探索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
此次培训感受最大的还是德国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德国教师上课并不是“单打独斗”,上课前大家在一起讨论,试讲,各自提出看法,然后再去和学生交流。一个项目的教学可以涉及多学科教师,分工合作,上课自然接近学生实际,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充分释放,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上,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教学法等等,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效率大为提高。同时可以针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和学生实际开发新的课程,来满足教学需要。
我想,如果我们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更新这几个方面着手,来关注甚至影响我们的教育对象,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会大幅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将会逐步提升,职业教育一定拥有辉煌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赴德国培训学习总结
赴德国培训学习总结
2013年8月17日至9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焊接技术高级研修班赴德国培训的学习。在这次培训学习期间,我们走访了几家焊接设备制造企业、德国焊接协会、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汽车生产厂家,听取了多位焊接专家和老师的讲课,在学习之余,和学员们共同探讨,相互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焊接的新知识。同时,对德国的国情和教育培训体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到德国的第一天,首先看到的是德国整洁的街道,行驶有序的车辆,德国人不乱扔垃圾,生活垃圾分类,不随地吐痰,手机调成静音,遵守交通秩序等,从德国人的生活方式中我们感受到,德国人的环保意识很强,这一方面归功于德国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归功于德国人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自身素质,只有民众的素质达到一定程度,政府的政策才能被很好的执行下去。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许多人民群众短短几年内,大量的从农村群众转变为城市人,而他们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却需要很长时间来改变,这使得一些国人在一些场合释放出不文明的气息,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影响了国家和全民的形象。
德国的工业化程度非常高,技术水平特别先进,德国领先世界的机械制造水平,至今生产的奔驰、宝马和大众依然闻名世界。通过对宝马和大众两家公司生产车间的参观学习,深刻了解到,只有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讲解员给我们介绍说,他们为了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尽量采用机械化,零件从数控加工到测量、称重、扫描、激光打码最后分类摆放装箱,每一个重要环节基本上都由机器人完成,工人只需要完成一些辅助工作就行了,这样不仅保证了质量,而且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车间配备有完善的医疗室、理疗室和休息室,以及工作区墙壁上的医药箱,由此体现了德国企业以人为本的原则。
CLOOSEWMTRUMPF三家焊接设备生产厂家准备的比较充分,不仅为我们作理论讲解,而且还为我们安排了实际演示和让我们上机操作。
CLOOS主要生产焊接电源和机器人,所有零部件自己生产和组装。重点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变极性焊接,所谓变极性电源就是一种对输出电流的正负半波的时间和幅值可以任意控制的电源,采用变极性电源可以获得任意的电流波形。由于薄板焊接对母材的热输入有严格的控制,因此对焊接电源也有严格的要求。既要保证焊接过程中的稳定,形成优质美观的焊缝。同时对母材要降低热输入,减少热变形。CLOOS公司于2002年成功开发出了世界第一台变极性MIG/MAG焊机GLC353QUINTO CP,解决了各类薄板焊接这一难题。
EWM公司主要生产焊接电源,为我们讲解了该公司的冷焊接技术,同时准备了充分的实际焊接演示,演示完后还让我们亲自上机体验采用新技术焊接的单面焊双面成型。CMT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是一种无焊渣飞溅的新型焊接工艺技术。所谓冷金属过渡,指的是数字控制方式下的短电弧和焊丝的换向送丝监控。数字式焊接控制系统能够知道电弧生成的开始时间,自动降低焊接电流,直到电弧熄灭,并调节中脉冲式的焊丝输送,这种脉冲式焊丝输送有效改善了焊丝熔滴的过渡。在熔滴从焊丝上滴落之后,数字控制系统再次提高焊接电流,并进一步将焊丝向前送出。之后,重新生成焊接电弧,开始新一轮的焊接过程。这种“冷-热”之间的交替变化大大降低了焊接热的产生,并减少了焊接热在被焊接件中的传导。比较适合薄件和热敏感零件的焊接。采用该公司的技术,可以将传统的焊接坡口60度改成30度,生产成本降低一半,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单面焊双面成型。
TRUMPF公司主要生产激光焊接和激光切割设备,通过参观了解得知,他们采用自主研发的框架结构,焊接设备重量轻,强度高,所以行动比较快捷,工作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米以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通派公司还设有先进的教学培训中心,客户可根据需要到通派公司学习或通派公司派专家到用户单位教学。
通过走访德国焊接协会和德国BWC跨企业培训中心,知道了德国有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为辅,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技能培训以企业岗位能力为目标,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和综合化特征十分鲜明,德国职教教材编写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学生大部分时间所使用的就是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德国焊接协会培养的焊接工程师和我们的焊接工程师也有所不同,我们的焊接工程师只有理论,而德国的焊接工程师同时具备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项技能。在实际工作当中理论和实际不会脱节。
通过20天的培训学习,我深刻的了解到,我们现有的技术与德国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是暂时的,希望公司以后经常组织这样活动,让大家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升,相信差距会越来越小!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公司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提高公司加工能力,建议公司工艺技术人员加强实践生产学习,公司一线工人要多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使公司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焊接工作虽然艰苦,但心中的那份成就感也是别人无法享受的。能到德国这样一个机械制造业先进的国度学习,让我们觉得公司很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为公司添砖加瓦
第三篇:赴德国培训心得
赴 德 国 参 加 焊 接 培 训
学习
心
得陈 会 1
章
赴德国参加焊接培训心得体会
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5月16日至7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赛德尔基金会在德国举办的焊接专业培训班,这也是赛会在德国举办的第二期焊接专业的培训班,培训期间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训练。在培训过程中,我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虚心学习,认真听课详细做好学习笔记,按时完成各模块作业,并注意观察和收集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教育教学、专业建设、行业发展相关信息。为期六周的学习,使我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获得了极大提高。
这一切虽然与我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最重要的是学校给了我学习机会,赛德尔基金会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德国手工业协会为我们创造了学习条件,因此,我要在此向学校、赛德尔基金会、德国手工业协会的领导、教师以及所有参与这次培训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学校,回报社会,为我国焊接专业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一次精心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别开生面同时又有真材实料的培训,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是我今后教学生涯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课程设置合理
此次培训,培训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知识与技能、企业参观与实践、考核与考证四个方面的内容,全面系统地提升学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修养。
在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开设了《教学理论与方法》课程,使我们对教育、教师、职业教育、职教思想、技能型人才、国际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教育科研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开设了《焊接概论》、《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冶金与焊接性》、《焊接结构生产》、《钎焊》、《焊接检验》等理论课程,并同步进行了焊条电弧焊、亚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金相试验、钎焊试验、焊接方法试验、焊接检验试验等技能训练,让我们由浅入深,从基础到专业,系统全面地学习了焊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企业参观与实践活动方面,主要安排了另一个技工培训学校、还有幸参观了大众汽车厂的生产线以及参观了世界技能大赛,使我们对焊接技术在电力、家用电器、机械制造、军工、航天等企业的应用以及我国焊接技术的前沿研究状况 2 有了对比;在考核与考证方面,安排了理论课程考试、操作知识和技能考试、焊接技师取证考试、结业论文、模拟教学等,让我们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综合运用,使我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修养得以全面系统地提升。
二、理论教学系统全面
本次培训的理论课程涵盖了焊接的基本概念、焊接机理、焊接方法分类、焊接方法与焊接设备、焊接操作技术、焊接冶金、材料的焊接性、特种材料的焊接、焊接材料、焊接应力与变形、焊接结构强度、焊接结构生产、焊接结构生产的安全技术、焊接缺陷及其控制、焊接检验等,几乎包含了焊接专业理论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使我们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焊接专业的基本理论,为今后的焊接专业理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任课教师严谨的教学风格,饱满的工作热情,朴实的工作作风,开阔的专业视野,扎实的理论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人格魅力,无不令人敬佩和折服。专家讲授的《焊接概论》、《钎焊》、《焊接冶金》,《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检验》,《金属材料的焊接性》等等,节节新颖,堂堂精彩,让人印象深刻,欲罢不能。专家们不但给我们讲授焊接专业理论,还带我们做实验、实训,陪我们一起下厂参观,热情为我们作现场讲解和演示,帮我们进一步消化吸收理论知识,巴不得我们马上个个都能成为焊接的行家里手。
三、技能训练真材实料
职业教育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要想培养出高技能人才,不但实训课老师要有高超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理论课老师也要有全面的操作知识和较高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才能相得益彰,因此,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培训学校还积极主动地为我们安排了180学时的焊接操作实训,实训内容不但有传统的气焊、气割、焊条电弧焊、火焰钎焊,还有目前发展比较快的亚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埋弧自动焊等。可能是我们在自己学校实际操作机会比较少,操作技能比较低,想借此机会恶补一下的缘故,大家对实训的态度特别积极,总是早出晚归,勤学苦练,不耻下问,有的学员一个上午要烧掉几十根焊条,几块试板,焊了又割,割了又焊,不亦乐乎,即使这样,培训学校也毫不吝啬,始终如一地支持我们实训。
六、沟通合作情深似海
参加这次培训的学员是来自国内四个省的六名教学一线骨干教师,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精神是大家的共同特点,两个月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不但使学员与教师之间,学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学员与培训单位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和联系,而且使学员与学员之间从了解、信任,到合作、互助,最终建立了宝贵而深厚的友谊,这对每一位学员来讲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此期间弗洛而先生和谭玉梅女士亲自到校考察,并对学校和此次培训的学员给了很高的评价,无论在教室、车间、实验室,还是在寝室、机房、互联网,我们的沟通、交流、讨论和合作都没有停止,大家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使我们了解了各位同仁在焊接专业教学以及专业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也获得了兄弟院校很多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拓展了自己的专业视野!
总之,对于我们这个培训班的每位学员来讲,通过这短短两个月的学习,既有观念方面的洗礼,又有理论方面的提高,既有知识方面的积淀,又有技能方面的升华,既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又有师生情谊的收获,可以肯定,这次培训使我们每位参训学员受益终生。
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固然重要,也能在业务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但它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我要在取得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积极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并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同时要与广大教师携手并肩,发挥团队作用,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培训。
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陈会章 2013年8月
第四篇:赴德国培训考察报告
赴德国培训考察报告
一、他山之石———德国职业教育的超前性情况
(一)办学体制与模式的超前
在办学体制上,德国的超前做法是创办了双元制大学。以前,双元制的办学模式只限于一般职业学校,但自1972年以来,大学也开始有了双元制的模式。本次考察表明:双元制大学的学生不但能受到企业的欢迎,还可通过在校企交替学习的方式,完成本科学士学位的学习。在双元制大学体制中,高中毕业学生首先接受企业的考核、面试,与企业签订合同,而这个企业是与该双元制大学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换言之,该企业得到双元制大学的认可。只有企业认同的高中毕业生,才能够进入双元制大学就读。也可以这样认为:企业的认可实际上是一种入学考试,通过企业考试(包括口试)的学生才能进入双元制大学的校门。作为试验,有的学校整个都是双元制大学,如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有多间分校),也有一些学校实行部分双元制,如在应用技术大学内开设双元制大学专业。与学生签订合同的企业在学生入学期间,必须支付学生的工资,第一年500~800欧元/月,到第三年可获得800~1300欧元/月,若在大公司或一些比较好的公司,甚至可拿到1200~1500欧元/月。双元制大学毕业生的薪酬通常也比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要高。
双元制大学有下列优势:
(1)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大约30人/班,属于小班教学,效果好。
(3)来自企业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校老师上40%的课,而外聘的有经验的教师上60%的课,这使得接受教育的学生能得到实际经验的传授。
(4)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实用性强。
(5)在学习职业技术的同时还取得了较高层次的学历。
(6)校内所有的硬件都由州政府负责。外聘的教师根据工作量支付酬金,学校无需为学费等收入伤脑筋。
(7)所有的学生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不存在学校资助的问题。学校也无需花费精力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可将全部精力用于教学。
(二)专业设置的超前
在安倍格·魏登科技大学,我们看到了超前设置专业的做法。这所高校设置了医药技术、专利工程、人工材料等新的专业。据其副校长介绍,有些专业可能现在不怎么受企业的欢迎,但以后受企业需求的潜力很大,学生将会有非常好的就业前景,如人工材料、环保、媒体技术与生产等专业。他们认为设置面向未来的专业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校方认为,他们能与其他企业单位紧密合作,其信息交流沟通是十分频繁的,是非常有成效的学校。
在开发这类超前的新专业时,学校是如何做到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答案是:学校要与企业界商讨。
开发新专业信息的获得,主要得益于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从合作中获得启示,从而开发新的专业。一般情况下,由院长、系主任收集信息,经讨论有新的设想,然后进行评估,将相关报告提交给校长,校长将其提交给高校委员会讨论。委员会由16人组成,其中一半即8人来自企业,报告在高校委员会通过后还要找相应的企业讨论、评估这个新专业的学生将来是否会受企业的欢迎。此外还要做问卷调查之类的各种调查,看这个新的专业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一旦课程设置定下来后,再提交给高校委员会决定颁布实施,这时若高校委员会不能通过,会提醒再进行加工、细化、补充再提交。若通过,就报到州科学文化部让其颁发许可证。这个过程是自下而上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若通过,还可获得州政府给予的教授编制。
学校为什么要强调开设新的专业,而且是超前专业呢?这主要考虑到德国的国情:今后德国老年人越来越多,年青人越来越少。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虽然巴州人口到2020年还是呈增长态势,但之后便会下降。因此巴州的学校既要考虑现在的专业是否还能办得下去,会不会被砍掉,又要考虑今后10年的竞争,要不断改革,有可能会合并一些专业,才能保持学校的长久优势,作为学校有长达十年的时间思考。因此,必须改革,创办超前的专业会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并且能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三)以科研带动教学
1.在考察德国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时,发现该校的摩擦焊接是一项正在完成的研究。据校方介绍,这是一项源于学生设想、教师帮助将其实现的研究。该
项研究不但教师参与,学生也参与,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生产了三台机器(每台售价700万欧元),他们希望将新机器卖到国外去。这项研究表明,该校在摩擦焊接方面的研究是走在企业的前面的。
2.在组织学生实习的环节中,也有超前的做法,就是将学生送到海外,在其他国家进行实习。如与中国的江苏合作,将学生送到中国,与当地的德国企业合作,开发一种用一般柴油机使用植物油的技术。目前这种到海外实习的做法已有很多,学生可到很多国家去。到海外国家实习,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从多方面获得信息。
在雷根斯堡科技大学,其学生的实习已超越国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超过50个国家实习。学生不但能了解到德国的技术,更能通过海外实习了解甚至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
这所大学虽然以教学为主,但也鼓励教授进行科研,并提供很好的环境让教师进行研究,不但研究生可以参与研究,连本科生都可以参与研究。学校认为,让教师参与科研可让教师的水平获得提高。一个阶段之后,教师的科研项目结束,回到教学岗位上,其专业水平将会更高。但该校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一定要搞科研。
这所学校在招聘教授时,开出的条件是:博士;五年的企业从业经历。当然还有其它条件。这意味着该校的师资结构将会得到优化,使其“双师”型落到实处。在安贝格·魏登科技大学招聘教授时也有同样的要求。后来的考察发现,几乎所有这类大学招聘的教授都要求有五年的企业工作经验。
3.在埃克特职业学校,在大师傅层次的培养中,有一些做法也比较超前:如像培养研究生一样让学生来做一个项目,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涉及专业领域方面的内容;二是企业组织的内容;三是专业全面的引导。这些项目通过到企业考察后获得,通过长达一年左右的项目实践,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之后还要求学生返校后写出一篇详细的报告。
4.在教学改革中,强调教授从事科研项目。首先,教授从企业中来,带来企业的技术与观念,再将其输送到教学中。在合作中,企业会提供项目经费,例如一个针对减少汽车发动机耗能的项目,奥迪汽车公司为其提供了相应的经费,甚至提供设备。这种做法有利于学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职业教育教学手段超前与训练方式超前的一个案例是,在马格德堡VDTC(虚拟开发培训中心),我们看到了以三维技术建模的最新多媒体展示技术:一个6米高、直径达16米的环形大屏幕带给人们一个全新的体验。它不但以三维建模的全新动态展示,还能以互动的形式进行训练。高成本开发,低成本运行,是该系统的特点。本次考察中,看到三个与职业教育直接相关的案例:一是空客380飞机的虚拟维护展示;二是老式火车的虚拟运行;三是机床加工金属的虚拟运行。三个例子充分说明虚拟的环境设计得当,可作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手段与超前性的实训方式。此外还展示了不少其他的设计运行案例。
德国马格德堡虚拟开发培训中心的思维是:在虚拟的环境中教学。这种模拟的超前性训练手段能满足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具有生动性、交联性和透明性的特点,允许操作出错,能降低对时间与空间的依赖性,能自主掌握学习,更好地安排时间与地点。这类开发的成本高,但使用成本低。这给相关的政府部门与学校、企业以启示,要开发这类系统时需协同操作,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此外,在一些学校远程教学的课件设计方面,运用了三维动画技术(将难以观察的细节用三维动画技术进行展示)、互动技术、实时可视技术等,是教学手段超前的一部分。
3.西门子公司的整体战略之一是通过教育扩展市场,即销售产品,还搭配使用产品的人才,其中一种做法是向学校提供模拟加工软件、提供师资培训、合作开发教材、提供英文版教材、提供设备等。模拟加工软件主要是一种在数控设备上做编程的软件,而使该软件,可让学生在犯错误的情况下避免损坏工件与设备,并且以对话式编程,用图像说明的形式使原来用G代码编程这一枯燥的过程变得非常直观。另外在公司的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下载这一软件,并可免费使用14天。
(五)管理超前
1.在管理方面,值得我们借鉴。通过慕尼黑国家教育质量与教学研究所介绍,我们了解到,地方政府(如拜恩州)官员会定期派人来校听课,以便监控学校教学质量。这种做法非常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尽管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是宏观的,但也要掌握学校的一些运行关键,以小见大,直指要害。
2.在细节方面,我们在考察雷根斯堡应用技术大学时,发现该校图书馆所借出的书并不需要人工还书,学生只要将书放在自动通道上,机器就会自动办好相关手续并进行分类,这是图书馆减少人员提高效率的一个好办法,也是管理超前的一个具体案例。
3.在安贝格·魏登科技大学,学校将与合作企业的信息汇编成册,让学生自由索取。上面刊登的是企业的一般情况,用人情况,有什么要求,学生一看就明白,这样既是为企业做广告,也是对学生将来就业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导向。诸如像大众汽车、博世汽车等著名企业的用人信息也刊登在上面。
(六)新技术的传播与推广
1.在德国,位于马格德堡的Technologie und Beru-fsbildungszentrum Magdeburg培训学校负有一项重要的使命:将大学、研究机构最新的技术提供给中小企业,为研究型大学与中小企业建立起一座桥梁。这是职业教育具有超前性的一个佐证。但作为一项商业机密,这所培训学校不愿意提供如何组织这类行为的过程介绍。据推测,这里面包含三方利益的驱动,这种三赢局面,客观上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借鉴。这里引出一个新概念:学校要充当高新技术的传递手。
2.科技不断进步,职业教育如何与之适应?在德国职业学校中,因为昂贵,最新的设备仍然不可能立即购置。反倒是基本的设备,甚至较老的设备,只要是能讲清原理的设备,仍旧保留。在讲清原理的基础上,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学校在教学中会以项目的形式,引导学生到企业参观,或通过学术会议的形式增加了解,掌握新技术的原理、作用与应用。这也是职业教育在新技术方面超前的以点的形式出现的一方面。
(七)校企合作
1.在CYMACON公司,他们通常会有如下要求:企业要求学校送学生来实习,安排他们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在市场上收集产品并进行对比,参与设计,并进行部分产品的设计,对机器人进行编程等工作。上述这些工作都可以由实习学生来做。
2.西门子公司有一种前瞻的做法,就是向职业院校或高校免费提供软件甚至设备,帮助这些学校的学生学习,这是一种长远的颇有超前性的战略考虑。西门
子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是机床的电器与控制部件,主要面向数控机床的制造商,但其中70%的业务需要通过经销商,这些经销商面向的主要是中小企业。因此西门子的口号是,公司不但面向生产商,还支持经销商和最终用户。他们研发的新产品在向市场推销时,必然要找会操作的人,若人才不能超前培养,则产品出来以后便会出现有设备无人用的情况(有企业出现买了机器后找不到会操作的人),尽管机器很先进,但仍然会影响产品的销售,因此公司全力关注学校,积极寻求合作伙伴,通过学校推介产品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公司力求以这一战略达到双赢目的。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种模式:销售产品的同时搭配使用产品的人。
3.在拜恩州的雷根斯陶夫·埃克特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通常会有公司来咨询机器人技术,学校就会与其合作,培训相关人才。这样,学校可以与时俱进,并可按企业的要求来组织教学。
二、学以致用,不甘人后———借鉴成功经验的计划
(一)办学体制和模式的借鉴
虽然我们无法做到像德国那样设置双元制大学,但可借鉴其模式,努力影响企业,使企业具备职业教育的功能,要逐渐让企业负起部分培养责任,要通过各种形式、场合与媒体,通过我们持久的行动,改变观念,让企业也参与培养人才的理念在中国企业中获得认同,让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弘扬。
(二)专业的同步与超前设置
在专业设置方面,我们将根据广东经济的发展,探讨在下列领域中设置面向未来专业的可能性:新能源与新光源、精密机械制造、机器人机械手、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要将传统专业进行优化,要将丹麦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的减碳目标和中国下一轮发展的目标与高等职业教育挂钩。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部分专业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企业合作,将开发虚拟现实的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之中,更大力度地开发三维动画技术、互动、仿真软件。
(四)教学内容要适度超前
教学中要将最新的技术、设备、工艺等向学生介绍。在学生掌握企业正在使用的技术的同时,注意及时向学生介绍先进技术,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不再学习过时技术,使其了解技术前沿,对即将转为生产力的研究要有高度的敏感性与预测能力。
(五)开设创新能力培养课程
要开设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创新方法并学以致用。
(六)部分专业要定位为能引领企业
部分专业要重新定位,尤其是工业设计类的专业一定要引领企业。其他的专业要进行广泛的调研,不但要有与企业同步的意识与做法,在不同的领域要有超前的预测与实践,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程度的引领,同时善于将新技术向企业转移。学校要强调科研与技术服务,要将研究型大学与科研院所的部分成果通过高职进行转化并做好新技术传递手的工作。
(七)部分专业要超前装备
基于部分专业要引领企业的需要,必须使这些专业的装备超前。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通过不同途径,获取最新资源以用于装备这些专业,让这些专业走在企业的前面,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
(八)使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手段
在教学管理方面,要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方法,使质量的监控、顶岗实习的有效管理能真正落实到实处。这将包括消灭信息孤岛、使用先进的管理软件、使用直观的管理仪表盘等管理方式。
(九)招生工作要取得企业更多订单
要赶在企业的前面,将招生工作做到与企业相对应。例如获取更多要求采用订单式教育培养人才的企业的认可,扩大订单。还要影响企业,希望企业有民族责任感,将培养人才作为企业的一项任务,既出产品,也出人才。在获取订单的同时,也获取企业的资源办学。
(根据赴德国参加“国家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研修报告整理而成)
第五篇:窦怀龙 赴德国培训总结
2017年赴德国培训总结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窦怀龙
经学校推荐,我与本校教师刘飞,以及宿迁市大部分兄弟院校的骨干教师报名参加了2017年宿迁市中德合作项目的培训,此次培训的组织由淮海技师学院负责,汪啸主任吃了很多辛苦为我们一行15人办结了出国的手续,8月5日我们踏上了出国学习的旅程。
本次学习时间为8月6--8月20日,目的地德国埃尔福特。我们一行历经8小时大巴车,12小时飞机到达德国法兰克福,再转4小时大巴车,终于到达了埃尔福特的一家培训学校住宿地。8.7日,在EBZ举行简单的开班仪式后,我们开始了正式的学习,学习主题为:针对汽修技术专业实践培训及考试实施与职业教育教学法、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时间分为两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地点在埃尔福特手工业行会职业培训中心,时间是周一到周五。周六安排参观德累斯顿的大众透明工厂,周末休息。第二阶段是教学法的学习,学习地点依然是培训中心,时间是第二周的周一到周五,周六返程回国。此次出国培训,让我学习到了先进的专业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法,参观了优秀的职业学校,让我对德国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认真总结学习的经验,为宿迁市汽修专业的职业教育尽自己一份力量。
第一阶段、专业课学习
专业课授课老师是Gorfert大师傅,他从教近二十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培训经验。Gorfert老师以时间的旅行为主线,讲解了汽车发动机喷油技术从最早的简单化油器到后来的复杂化油器,再到机械电子喷射,最后发展为现阶段的多点电喷时代,带我们回顾了汽车喷油这一核心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了促进发展方向的内因。引入课题之后,为我们深入讲解了“根据客户订单学习诊断技术和发动机管理系统”,Gorfert老师着重为我们讲解了FSA760的使用
以及如何利用FSA760查看汽车相关系统的波形以及如何读取尾气排放相关数据。
Gorfert老师的课堂丰富多彩,在讲解到如何对双元制学生进行考核与实施环节,他先讲解作为考官应该具有的素质,接着他组织了几名学生在6个不同的工位进行模拟考试,让我们分工担任考官与巡视员,以加深我们对德国HWK等级认证考试的理解。模拟考试结束,Gorfert老师对各组的评分进行了点评,使我们认识到了工作中的不足,为我们做好汽车专业资格鉴定积累了经验。第二天,Gorfert老师又让我们换位作为考官来进行考核,内容是使用FSA740/760进行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很好地将之前所学的内容串了起来,算是做个总结,当然也是一次考核。每位老师都能够认真参与其中,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第一阶段学习过后,培训方组织我们到德累斯顿参观了大众透明工厂。大众汽车“透明工厂”,坐落于德国德累斯顿市中心的易北河畔。这座充满现代感、通体透明的玻璃大厦自然且完美地融入了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以发达的手工业而闻名的“德国最美的城市”。
曾经的透明工厂独特的设计之一是为每一辆辉腾车主的量身打造爱车,全球的辉腾全部产自于此。您可以通过私人客户经理,从订单的确认到新车的诞生,根据您的个人喜好自由选择各种配置和装饰,亲身参与完整的制造过程,并可以选择在现场观看汽车制造过程中最具决定性的步骤。另外,全球的车主也可选择在辉腾的生产地透明工厂交车,享受与众不同的交车体验。但是由于产品竞争力问题,辉腾已经停产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尔夫车型。经过参观,我发现了德国工厂与中国工厂的区别,德国工厂更注重工作环境的营造,工人可以非常舒适,优美的环境中进行生产作业,而国内部分制造厂的工作环境需要改进。
在这里,可以通过Vision World的交互式多媒体平台以虚拟方式了解汽车的生产过程。高度现代化的驾驶模拟装置以及带有全球最大触摸屏的汽车配置装置以独特方式向您展示全新车型的技术应用。汽车生产的过程可以被诠释为:在全球最大的触摸式荧幕中,打造出完全个性化的梦想轿车。透明工厂的成立为汽车制造开启了全新纪元,使现代化的生产制造与透明的建筑和客户体验在此得到完美融合,成为第一家实现这一生产理念的汽车制造商。
第二阶段、教学法的学习
浩特博士的课堂喜欢交流与互动,首先他重点介绍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双元制是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种模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近几年也被我国很多企业借鉴采用。
在“双元制”教学中,学生分别在企业和学校接受教育。60%-70%的课程在企业中进行,如生产岗位、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30%-40%的课程在职业学校进行。在不同的教学地点,教学形式与内容就有所不同。比如,在企业所遵循的法律基础是联邦职业教育法,在职业学校所遵循的就是各州制订的学校教育法。企业所执行的教学文件是职业培训条例,职业学校的教学文件就是各州制订的教学计划框架。企业的教学内容是技能以及与技能有关的能力培养,职业学校的则是理论与普通文化课。企业所采用的教材是联邦职业教育所编制的技能模块,职业学校所采用的是基础教材与专业教材,没有统一的教材要求,但教材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企业实际,贴近职业现实。企业的教育者是实训教师,由企业雇佣,经过职业培训,有2到5年的教学经验,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没有犯罪前科。职业学校的教师,则必须是大学毕业生,经过录用考试,没有犯罪前科。在企业,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并与企业签订合同,合同由行会管理,企业每月向行会交纳一定费用。在学校,他们则是学生。考试的方式也不同,在企业,由行会组织进行技能考试;在学校,由行会管理进行理论考试。学习期满,企业向学徒颁发培训证书、技工考试合格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则颁发结业证书。学生在企业的学习费用由企业负担,在学校的学习费用则由州政府支付。
我们感叹于双元制模式的先进,同时也看到了在我国尤其是我市实施将要面临的困难。当然困难是暂时的,市政府正在积极与德方合作,争取交流学习出适合本土现实情况的“双元制”之路。
浩特博士的课废场精彩,浩特女士的课也营养十足。她为我们生动讲解了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和图表教学法,并让我们分为四组分别利用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这里面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就是工作指导性文件,学生通过引导文字,独立地分析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设置的问题。引导文的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验--评估。这种教学法能够很好地体现我们所讲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和宗教学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消化。
在讲到冲突管理时,我们作为班主任,或者学生主任,与浩特女士做了一场愉快的交流,她说我们作为班主任化解冲突的手段很丰富。我们从她的理论讲解也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冲突的特点与科学处理。
临近结束,浩特博士安排我们参观了一家奔驰4s店和本地的一家职业学校,让我们实地了解了德国4s店的运营模式和职业学校的组织管理,让我们受益匪浅。我深刻感受到的时德国人对环境的保护和人性化的实训场所设计。噪音大的实训场所有隔音和吸音措施,并备有耳罩,保护学员;粉尘大的实训场所备用口罩,或准备室外工作场所;还有所有学员每天工作之前第一课就是安全教育,做好安全交底并形成安全记录。所有这些都极大的保护了每一个学员。德国职业学校的上课氛围和实训条件也使我们看到了差距,我们将认真总结,学习提高。
15天的学习,我们每天辗转公交车,两列轻轨车,总步行30多分钟,历时一小时四十分钟前往学习地点,吃着并不习惯的食物,以至很多老师选择是水煮面、泡面,但我们并没有偷懒,认真完成了学习任务。通过在德国15天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先进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教学方法都让我觉得很震撼。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和配合程度都让我很感动。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也是精益求精,整个课程体系成熟科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德方教师Gorfert和浩特博士教学经验丰富,把短期的培训安排的井井有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组实施,留出足够的时间不耐其烦的为我们答疑解惑,充分调动我们学员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使我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期间参观大众透明工厂,奔驰4s店,埃尔福特职业学校让我们实地见识了德国先进的生产企业、汽修企业、职业学校,我们汽车专业就业对应的企业也是制造厂和维修企业,在今后的合作送工工作中,我们能够更加科学的制定协议,保证学生的权利,制定更科学的培养目标,与社会输送合格技术人才。
最后感谢宿迁市人民政府,宿迁市教育局,以及宿迁经贸学院提供的这次培训机会,感谢淮海技师学院的精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