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培植学生的阅读兴趣
怎样培植学生的阅读兴趣
怎样培植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课堂是培植阅读兴趣的主要阵地,要与语文教学活动同步进行,要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每节课都让学生如同沐浴春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首先,导入课文要充满激情,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看过一个老师执教的《雨点》,她先用多媒体出示一幅下雨图,伴随着轻微的下雨声,教师说:“小朋友,今天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新伙伴,它叫‘雨点’。”媒体中的雨点说话:“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然后老师说:“今天我们就和小雨点做一次有趣的旅行。”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放课文录音 同时展示画面。
第二篇:怎样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
怎样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
清新区龙颈镇石马小学
龙洁梅
摘要:朗读,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对课文的教学中,朗读更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的手段。所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是语文老师首先要做而且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而让学生不要敷衍地去读课文,不要拖读或是顺口读,而是真正地投入感情地朗读,也是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师长期的研究课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让他们肯开口读,还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呢?在本文中,我提出了我在教学中使用的几种方法:以“情”激趣、以“境”激趣、以“式”激趣。并对此作了详细的叙述。
关键词:朗读、兴趣、情、境、式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而在语文教学上,朗读是学好语文和表现语文能力的一个基本途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一件累人又枯燥的事情。首先,要让他们肯开口读已是一个难题,而就算成功让他们开口了,要让他们能真正地“朗读”,而不是拖读、顺口读等,又是另一个难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让他们肯开口读,还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呢?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特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情”激趣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都养成了拖读或是顺口读的坏习惯。拖读,俗话说就是“拉牛上树”,读得有气无力的,像是几顿饭没吃一样。不要说读的人,听的人也觉得辛苦,这样还能让学生对朗读有什么兴趣呢?而顺口读虽然也挺流利,不至于有气无力,但是读起来不要说有感情,连
停顿也没有,读到哪里不够气了就在哪里停顿深呼吸一下再继续读下去。这样读起来很快就会累了,学生还愿意再读下去吗?这两种读法,都是学生为了完成老师所给的教学任务而敷衍了事,根本就不是他们自己想要读的,只能叫做开口读,而不能称之为朗读。
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按要求读,可以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以“情”激趣。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有“情”,那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感情。学习课文,除了学习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还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所以,我们可以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激发他们自身的感情,引起他们与作者的共鸣,令他们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从而“情”溢于胸中,欲一吐而快,唯有靠朗读来抒发。这时,让他们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一蹴而就,乃属有感而发,就能感情朗读了。这样激趣,既能达到目的,又能做到了无痕迹。
这几年,我担任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为了不让学生自低年级起就养成拖读或顺口读的坏习惯,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训练他们朗读课文的能力。如在教学《快乐的小青蛙》一课时,讲解完课文后,我问学生:“你也觉得小青蛙又聪明又勇敢吗?你想像小青蛙那样聪明和勇敢吗?那么,就让我们向小青蛙学习,一起读出小青蛙的快乐和自信吧!”学生们肯定都想成为聪明勇敢的好孩子,自然激发了向小青蛙学习的感情,也就会跟着老师一起感情朗读课文了。
而教学高年级,由于学生接触的事物多了,心智也发展得更好了,所以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带动他们感情朗读。如
在教学《提灯女神》一课时,在解读课文中有关南丁格尔当护士的典型事例,理解体会南丁格尔无私奉献的精神后,可以联系学生实际,引用“非典”事件,让学生深入体会那些医护人员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伟大,从而在内心深处对南丁格尔产生敬佩和爱戴的感情,不用老师提醒,他们也会自动自发地去感情朗读课文了。
二、以“境”激趣
环境是能影响人的心情,从而也能影响人的行为的。所以,我们要为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创造好的环境。
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自然的朗读氛围,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放开心情、无拘无束地去进行朗读,即让学生敢于开口。毕竟,学生也是有自尊心的,读得不好,老师否定,同学嘲笑,谁还愿意再读下去?所以,对学生要多点鼓励,多点宽容,毕竟任何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急于求成只会弄巧成拙,潜移默化也能达到目的。如以前我教学五年级语文时,班上有一个从分校转过来的女同学,由于没有年轻教师的辅导,她的普通话很不标准。第一次指名让她读课文,就闹了不少笑话,让同学们笑了好一顿。还没读完,她就不愿再读下去了,无论我怎么说她就是不再吭声。看着她涨得通红的脸蛋,我也没辙了。下课后,我找她来谈心,跟她说这不是她的错,只要肯努力,她一定可以练好普通话的。之后,我总是抽时间给她辅导普通话,而且在教学课文的第一课时后,找一些重要段落让她一字一字地跟着我读,直到读好了,又让她回去多练几遍,然后在第二课时再指名让她读。由于早已练熟了,她读得很好,获得了同学们赞同的掌声。从此,她的自信心就回来了,总是自动举手要求朗读课文。而对于其他一时
读不好的同学,我也不会责备或强求,而是让其课后多跟读、多模仿,在练习和模仿中掌握要领。
其次,可以创设与课文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虚拟情境和想象中,如临其境,亲历其事。从而就能让他们想读一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这种方法,同样能实现激趣及淡化教学痕迹。如在教学《大拇指汤姆》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问学生:“假如现在有一个魔法师,把你变成了像大拇指般大小的人,重新生活在我们这些正常身高的人当中,会怎么样呢?会发生什么危险或有趣的事吗?”让他们通过想像后说一说自己想到的一些场景。然后,引入课文:“现在真的有这样一个像大拇指那么大的小孩,那么他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学生听了,自然会兴味盎然,恨不能马上就读一读课文了。
三、以“式”激趣
这里所说的“式”,是指朗读活动的方式和朗读形式。再精彩的活动和游戏,玩得多了,也会厌倦,所以就连网络游戏或电动游戏都是层出不穷才能吸引人去玩。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就是让学生读就行了,也要花花心思,搞搞“新意思”,把枯燥的朗读变得多彩一点。
首先是朗读活动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或者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朗读,又或者是跟着录音机或老师模仿读等等。如一些简短的诗歌或散文,就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让他们在竞争的环境中,为了追求优秀的表现而跃跃欲试,自然兴趣激增。对一些抒情性比较强烈的课文,则可以找一些合适的音乐,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使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感情喷薄欲出,顺其自然地激发朗读的兴趣。而对一些比较难
体会和理解的课文,在指导他们理解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让他们跟着录音机或老师模仿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本来读得不太好的情况下,跟着录音机或老师读后,竟然能读好了,于是兴趣也就来了。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6课是《古诗三首》,我就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第7课是巴金的《海上日出》,是很优美的一篇散文,我就找了首轻柔舒缓的音乐让他们配乐朗读。第8课是略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比较简单,我就让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举手在班上读。第9课《西风胡杨》,是一篇含有象征表达手法的课文,学生比较难理解,我就在教学课文前先让学生听了几遍课文录音,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重要文段,我都作一次范读,再让他们听着录音一起读。而第10课《我家门前的海》又让他们配乐读。这样,一个单元五篇课文,运用了几种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每天都能保持高昂的兴趣,投入朗读活动中。
而在朗读形式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等。如教学简短的诗歌或叙述性比较强的课文,如古诗,或是五年级的《七律·长征》、三年级的《瀑布》、二年级的《雨后》等现代诗歌,以及二年级的《程门立雪》、三年级的《吹泡泡》、四年级的《火烧云》等许多课文,都可以让学生进行齐读、小组读或是男女生分读。而一些比较多对话的课文,如一年级的《小猪画画》、五年级的《金奖章》、三年级的《寓言两则》等许多课文,都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对于一些分节连贯的诗歌,如二年级的《春天在哪里》、三年级的《大海的歌》、四年级的《小草之歌》等,则可以让学生开火车朗读。
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式,让学生不断地保持新鲜感,不再觉得
朗读是一件单调的事情,自然就能保持对朗读的兴趣了。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朗读训练的兴趣,就要让他们不觉得朗读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是一件很累人的事,而是发现朗读的精彩,发现朗读的益处,从朗读中找到乐趣,学到东西。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无论是什么方法,都是教学的好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去运用,去实践,去开拓的教学手段。
第三篇:浅谈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兴趣
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摘 要: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事实也证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靠学生课外自学、自修而成。要想让孩子爱上课外阅读,应该给孩子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乐趣。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环境;走进书香世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阅读兴趣,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这些都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更是强调了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想让孩子爱上以文学作品为主的课外读物,应该给孩子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乐趣。在班内我是这样引导孩子走进课外阅读世界的:
一、让孩子明确读书好。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事实也证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课外自学、自修而成。只囿于课本里的几篇文章,是不可能提高语文能力的。只有在长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文化的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象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些课外阅读的意义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明白,需要老师经常提起,用真实的事例感染他们。比如说,低中年级的孩子很羡慕、尊重老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
们认为老师懂得很多,几乎什么都懂。这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懂得多的主要原因是书报看得多,只要他们也能像老师一样多读书看报,也能知道很多知识,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老师,这样能激起孩子阅读的兴趣。
二、给孩子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
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空间。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对阅读就不会感到厌恶,如阅览室、安静的教室,这样才能让孩子静下心来沉入文字中。
设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角。有孩子们喜欢的图书,他们才愿意去读,当然更要有一些应看的书籍。这些书都是学生们自己推荐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故事书、漫画书,书籍、报刊„„只要是孩子们喜欢看、可以看的书都可以在图书角出现。这样孩子们就有了自由阅读的兴致。阅读量可以因人而异。我每月都开展一次“我喜欢的书”推荐会,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
要想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出去,并让他人接受,就必须自己先仔细阅读,找出这书中的有趣之处,然后再用自己的描述吸引大家。这一过程不光促使了孩子主动去读,也也培养了孩子分析欣赏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这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语文素养吗?成果展示的还有读书摘记、读书心得。精彩的文字配上精美的图画,孩子们的摘抄本也成了一个艺术品。
三、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与责任推荐各种好书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最适合自己读的书,充分汲取书中的养分。
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也可以紧扣教材推荐。紧扣教材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向学生推荐好书,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增长课外知识。如学习了叶圣陶的《荷花》,就可以相机引导学习朱自
清的《荷塘月色》,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
四、和孩子一起走进书香世界。
在读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该讲的内容还是要大胆地讲,如对文章背景的必要介绍,对学生经过议论确实无法解答的问题的讲解,对文章必要的总结,等等。但讲解要有的放矢,要少而精,并要具有启发性。上学期,从开学到现在,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柳林风声》《一百条裙子》《苹果树上的外婆》《淘气包马小跳》。《一百条裙子》《苹果树上的外婆》《淘气包马小跳》内容浅显,故事也很吸引人,学生读得津津有味。《柳林风声》相对来说内容就庞杂、深奥多了,而且文中有许多词他们没见过,也不理解,所以他们读了开头就不愿往下读了。于是这本书就由我来读给他们听,每天读上三、四页,边读边讲解。这本书文字很精彩,有许多想象的空间,在我读的过程中和他们一起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把生硬的文字变得有声有色,孩子们谈得兴致盎然。在每天的阅读时刻孩子们都沉醉于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沉醉于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沉醉于丰富奇妙的想象中.大量阅读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但不是唯一的、最终的目的。读书除了学文之外,还担负着明理、学会做人、陶冶情操的任务。我认为,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可以开展各种以学习语文为主的活动,如语文兴趣活动,运用多种媒体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活动、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活动。温总理和网民互动的时候说过这样一段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想要达到温总理所说的境界,让孩子乃至全社会的人爱上读书还任重道远,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师资源网.[2]《语文课程标准》.[3]《读者》2009-13.
第四篇: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好之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潜力的关键。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主要原因有:一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未来没有规划,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从而造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二是基础知识差,难适应新知识的学习,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思想;三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难以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通过环境的熏陶和培养,一方面可以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世界,另一方面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目标.我觉得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创设良好的环境,应该把题目放在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比如:我在教学语文作文的过程中,结合当前的时世焦点及时的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或者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发散他们的思维,结合自己的生活的经验这样学生就有内容可写了,而不至于无米可下锅了.二、我们应该和学生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有句话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要想法设法让每一位
学生喜欢自己,从而学好自己的这门课程。如何才能做一个让学生喜欢、拥戴的老师呢?
(一)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你不博闻强识,爱好广泛,你怎么满足那些嗷嗷待哺,日益向上的学生?换句话说,今天我们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自己必须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否则你就难当大任。尤其是处在二十一世纪的老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多阅读各方面的资料信息,需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二)教师必须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心情愉快、精神饱满的老师,让别人一瞧,就如同身受,自然而然地跟你产生共鸣。另外作为教师,我们除了教学外还要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释放自己心中的压力,尽量保持一个好心情,不要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如果学生整天面对的是一群愁眉苦脸的人,他们就会感觉压抑、沉闷,想提起学习兴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们必须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学生。
(三)教师的语言应该幽默、风趣。
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富有激情,使学生想听,愿意听。这样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才会有疑必问,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教师要关爱学生,体谅学生,帮助学生。
因为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是有感情的,如果
你真心对她,她也会真心喜欢你,这叫爱出爱返。另外关心、体谅学生也是我们身为人师的职责,因为我们从事的这一行就是爱的教育。如果你对此不以为然,对学生冷漠,相信他们对你也不会有什么好感的。因此要取得学生的尊重,首先应该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一定能行。
(五)、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能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所长、获得成功。如果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老是得不到老师的注意,他就会渐渐降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位学生经常被老师批评,他会渐渐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是一个“坏孩子”,怎么会有上进心,怎么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呢?因此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如加分、颁发奖品、给他某一特别的权利等等。别忘了你的一个微笑可以点燃孩子的一个希望,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可以增加学生的勇气,你一句赞美的话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
(六)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大家知道学生都有向师性,你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等等,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学生。要想让学生学习好,那你必须严于律己,说一不二。
三、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使他们会学、乐学
比如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它就不再索然寡味,而如果将图文并茂、音色俱全的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的话,那些即使是单调无趣的内容也常会妙趣横生。因此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通过实例来说明问题,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学习活动来激发其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教法艺术,做到“寓教寓乐”、“以学为乐”,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一份辛苦一份收获。只要我们舍得为学生播撒爱的雨露,学生会以秋的丰硕回报。
第五篇: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能促使学生迸发强烈的求知欲,使其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进步,积极探索的精神,不可抑制地朝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习本身发生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体会到动脑筋思考问题和做题的乐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厌学为乐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中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巧妙地设计好导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导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优秀的老师总是想方设法地巧妙地设计上课的导语。好的导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渴望学习,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导课的方法很多,我通常采用的以下方法导入新课:讲故事导入、悬念导入、设问导入、旧知导入、联系实际导入、介绍导入。
二、实施“快乐教学”,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课堂教学要创造一个欢快的学习氛围。老师要真诚地爱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课后与学生多接触,多交谈。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就会喜欢这位老师,进而迁移到课堂,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实践证明,当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敏捷时,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随着提高。
三、对学生采取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学生都有成就感和荣誉感。当他们的行为得到肯定、表扬时,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进而对所做的事产生兴趣。教师要赏识每一位学生,永远不要对他说“你很笨”、“你不行”,不要挫败他们的自信心。赏识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是成功的翅膀。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特别是对成绩差的学生,批评多了,他就很可能对学习永远没有信心。
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良好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而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兴趣。正因为如此,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自学学习、思考,提高教学质量。
(原创)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它说出了教育的主从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有什么样的教师或者说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育思维、教育风格就有可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里的导不是替代,导就像优秀的导游一样,总是让游客自己去领略无限风光。主导作用就是引导、启迪的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何时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时.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没有积极情感的参与,认知活动就会变得苍白无力。这时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多种形式或创设情境,或游戏活动,或唱歌,或画画,让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学习方法的掌握上,学习方法即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方法,从而形成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上课的时候,可以鼓励同学们寻找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新单词时,先让学生自己来学习,然后说说自己的方法与效率。这样不仅让学生们动了脑筋,许多孩子还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比较。孩子们乐在其中。看似平常,但对于刚刚接受正规课堂英语教育的他们来说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逐步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在活动的反馈和评价上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对学生主体在活动的反馈和评价上。特别是要正确对待学生错误的回答,不能简单地否定,也不能粗暴地批评,以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而要把学生的错误看作一种正常现象,有的老师还把学生的错误看作一种资源和财富,因为错误的回答正暴露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从各个方面耐心启发诱导,给予学生自己改正错误、求得正确答案的机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记得有位教师说过:你给学生一次成功的机会,学生就会有信心追求一百次、一千次的成功。
总之,没有教师的主导,就没有学生的主体。没有教师的激发调动,就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