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领导考察我市
第22期
(总第151期)
鹰潭市农村“卫生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6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 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市农村卫生清洁工程
6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冒着大雨在省委书记苏荣,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鹿心社,鹰潭市委书记杨宪萍,市长钟志生,市委副书记杜德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郭清,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 -1-
中华等陪同下,考察了我市上清镇西源村卫生清洁和村民理事会建设。贾庆林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农村卫生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彭中华关于我市开展以治理农村垃圾为重点的卫生清洁工程和村民理事会建设,探索并推行了一套适应农村、农民欢迎的‚2+5‛垃圾治理模式的汇报。随后,贾庆林来到该村的垃圾处理工场,详细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分类处理、焚烧炉的设计与使用情况、沤肥窖的作用等。接着,贾庆林来到村民李建平的家中,看了垃圾分类处理,与李建平夫妇亲切交谈,看到屋场、庭院、厨房洁净,贾主席称赞说:‚不错,很干净。‛
在西源村村民议事中心,贾庆林召开了座谈会,邀请了6名基层干部、村民事务理事长等参加座谈。在认真听取了大家关于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村民事务理事会建设的发言后,贾主席说:‚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到处涌现,第一次看到、第一次了解到,一个普通的自然村实现垃圾分类。(鹰潭市)创造了‘2+5’处理模式,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今天实地看了、了解了,‘2+5’处理模式实践效果确实不错,我觉得值得学习、值得提倡、值得推广这件新
生事物,因为它体现了农民观念的转变、农民素质的提高,体现着社会的进步。往大的方面说,这是政治文明的生动体现,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村民自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关系到我们政治文明的建设,关系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关系到我们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
贾庆林说:‚鹰潭的村民事务理事会就是加强社会管理的一个最基层的组织形式。一个小小的村民事务理事会,管了很多事,做了很多工作。我看不光是管垃圾的问题,还有纠纷调处、抗洪抢险等。你们所从事的事业意义很大,关系很大,所以我要对你们这件事给予高度的赞赏!赞赏你们观念的转变。一个普通农民知道什么是有机垃圾、什么是无机垃圾,怎么处理,为什么要处理,不处理好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处理好的可以变废为宝,赞赏你们的做法符合中央的精神。现在都讲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什么叫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你们这里做到了。‛
贾庆林说:‚垃圾分类是世界性的难题,你们做到这样很不容易,希望你们坚持下去。希望市委、县委、乡镇、村级在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创造更多的新鲜事物。‛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原环境保护部部长解振华在听取情况介绍和汇报后说:‚真不简单,目前全国还没有哪个农村能这样做。‛
电话:0701-6218102邮箱:ytsqjb@163.com地址:市卫生局六楼 本期发:市四套班子领导、市法院、市检察院;
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共印170份
第二篇:中央领导发言稿
中央领导发言稿
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一定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
关于从严治党,党中央的态度很鲜明,就是要采取一切措施,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深入地而不是表皮地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xx、xx主席xx近日在云南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紧奋斗。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元月的云南大地,阳光明媚,山川展绿,生机盎然。1月19日至21日,xx在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代省长陈豪陪同下,来到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鲁甸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深入企业、工地、乡村考察,就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XX年8月3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级地震,对群众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损失。地震发生后,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5个多月过去了,灾区群众生活过得怎么样?恢复重建工作进展得如何?灾区群众还有哪些要求和期盼?总书记十分关心和牵挂。19日一大早,xx从北京乘坐飞机直接前往昭通,一下飞机,就转乘汽车一路颠簸前往鲁甸县。
在震中的鲁甸县龙头山镇,xx踏上废墟察看灾情。在受损严重变形的龙头山镇镇政府大门废墟前,xx听取了当地干部关于灾区恢复重建的情况介绍。他强调,灾区恢复重建一定要搞好规划,生活恢复和生产恢复一起抓,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一起抓,重建家园步伐要加快。要把住房质量放在首位,提高抗震水平,建设抗震民居,确保灾区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是安排好群众生活,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在甘家寨受灾群众异地过渡安置点,xx察看了临时党支部、警务室、消防室,接连走进5个帐篷看望群众,嘘寒问暖,详细了解群众生活保障情况。总书记走进邹体富老两口和孙子住的帐篷,吃饭、补助、收入等问得十分仔细。总书记摸了摸棉被,问“暖和不暖和”,邹体富老两口回答“暖和”。儿童活动室里,孩子们玩游戏、唱儿歌,脸上荡漾着笑容。xx走到孩子们中间,牵着孩子们的手,驻足观看他们的蜡笔画,祝他们健康成长。住在这里的受灾群众听说总书记来了,纷纷跑出帐篷,簇拥到总书记身边,xx热情同他们握手。他对大家表示,党中央始终关心着大家。天灾无情人有情。老天爷把大家的家园毁了,党和政府一定要帮助大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我们13亿多人民就是一个大家庭,全国各族人民就是一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大家一条心,有党和政府支持,有全国人民支援,再大的坎都能迈过去。大家要增强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不怕灾害,不怕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
总书记的到来,给当地干部群众极大鼓舞。一位当地干部激动地说,明天是大寒,总书记大寒节气之前来看望灾区群众,大伙写了一首诗送给总书记:“大寒节令送大爱,龙头喜降丰年雪。千家万户彤彤日,十万乌蒙尽开颜”。
昭通市位于乌蒙山区,全市11个区县中有10个属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总书记对这里的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19日下午,在地震灾区板房学校,xx听取了当地扶贫开发工作汇报。他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云南是拥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xx对民族地区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十分关心。20日上午,他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古生村位于洱海边,是一个典型的白族传统村落,已有1000多年历史。总书记步行穿过村中街巷。街巷道路整洁,溪水环流,绿树成荫,洋溢着浓浓的民族气息。xx同当地干部边走边聊,向他们了解村民增收和古村落保护情况。他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在洱海边,xx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他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离开洱海边,xx来到村民李德昌家。小院宽敞明亮,红花朵朵,绿意盎然,体现了坊、阁、照壁相结合和青瓦白墙的白族传统建筑风格。xx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聊民情、谈生产、问生计,村民们争先恐后向总书记讲述农村的变化。xx听后十分高兴。他强调,党和政府还会不断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支持农村建设发展,支持农民增收致富,大家的日子一定会更好。总书记离开时,村道两旁聚集了很多村民,纷纷向总书记问好,xx同围拢过来的村民握手,向远处的村民挥手致意。
20日上午,xx来到大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走进技术中心,了解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扩大出口等情况,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制造水平,扩大产品出口,优化市场服务,牢牢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
20日下午,xx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昆明火车南站,考察“八出省、四出境”铁路通道重要枢纽建设情况。在工程项目部,他详细了解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听取云南省发展滇中新区规划建设情况和加强互联互通、建设面向西南开放大通道情况介绍,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
20日傍晚,xx在驻地亲切会见了独龙族群众代表。XX年元旦前夕,云南省贡山县干部群众致信xx,报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喜讯,xx复信祝贺。一年过去了,总书记惦记着乡亲们。xx同独龙族群众代表一起观看反映当地生产生活变迁的视频短片,同他们亲切交谈,勉励他们立足自身优势,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实现新的发展。
考察期间,xx听取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肯定。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xx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国际地位。一定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
xx指出,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xx强调,关于从严治党,党中央的态度很鲜明,就是要采取一切措施,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深入地而不是表皮地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在从严治党上进一步做起来、实起来。无论哪一层级、哪一领域的党组织,都应该严肃认真对待党赋予的职责,按要求进行严格的组织管理。党组织要管理党员、干部,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管理,也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规矩。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根本在于严格管理标准、延伸管理链条、落实管理责任,使每个党员、干部都及时纳入组织管理,使党组织对每个党员、干部都做到情况明、问题清、措施实。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管党责任,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管党机制。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王沪宁、栗战书、王正伟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考察活动。
以上是中央领导发言稿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文章来源:
第三篇:12位中央领导视察
亲切关怀巨大鼓舞
国家领导人视察
东联控股集团旗下的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自建成以来,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视察,高度评价了旅游景区的建设,送来党和国家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
1、2007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
2、2008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视察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
3、2009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
4、2005年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
5、2009年8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
6、2005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视察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
7、200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视察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
8、2004年 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视察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
9、200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视察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10、11、12、2006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罗干视察成吉思汗2004年7月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200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视察成吉思汗陵旅陵旅游景区。席王兆国视察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游景区。/ 1
第四篇:我市组团赴山东职业教育考察
赴山东青岛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根据泉州市教育局的部署安排,今年为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年”,为更好地推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水平,有效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在专业建设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市教育局组织我市部分职业学校校长,实训主任到山东青岛进行专业建设的参观学习和有关教育考察活动。考察团一行参观考察了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青岛市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青岛市平度职业教育中心、青岛市电子学校等单位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状况、专业建设情况及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形式,对青岛市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现就考察团的考察情况提出如下报告:
一、政府加强宏观统筹,确保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青岛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宏观统筹的领导。在我们的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清楚的了解到他们在职业教育工作中,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统筹工作:
1、统筹教育结构,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合理的教育结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职业教育的投资大、成本高,而且目前社会上依然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合理的教育结构,保持各类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协调发展,政府就必须加强统筹,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为此,青岛市提出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三个不动摇”,即: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不动摇:以初中后分流为重点不动摇:高中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保持大致相当不动摇。“三个不动摇”从根本上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十五”期间,青岛市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始终保持1:1左右。
2、统筹经费,为职业教育发展做物质保障
3、统筹重点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建设,实施品牌发展点战略
4、统筹城乡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三农”
5、统筹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促进办学模式转变
二、围绕产业办专业,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青岛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不断进行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了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拥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钢铁控股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玛集团、颐中烟草(集团)、双星集团、青岛广源发集团、利群集团、青岛港(集团)、青岛建设集团、山东绮丽集团等。青岛啤酒已经拥有百年的生产历史;海尔集团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企业,2005年实现全球营业额达1039亿元人民币;海信集团、双星集团、澳柯玛集团等均已成为中国的名牌企业。其中青岛啤酒、海尔电器、海信电器、双星集团、澳柯玛这五大知名品牌,号称青岛支柱产业的五朵金花。
基于对当地的产业发展特点及劳动者素质不高、人才短缺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的认识,青岛市始终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不动摇,坚持普职协调发展的方针不动摇,将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特点来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及时增设和调整专业设置。近年来,针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拓展新专业,同时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将“计算机应用”专业这一模糊综合专业细分为“网络管理及运用、软件及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网站建设开发”等某一领域实践技能更加突出的专业;将原“农学”专业改为“农牧技术工程”,在“果林”专业增加了果酒酿造、果品加工等内容。目前,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一百多个,基本覆盖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骨干专业建设方面,积极搞好专业服务产业的功能,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大幅度增加了二产专业,特别对数控技术等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机电电子等工科类专业和外资、民营企业需求的工种、职位给予了更大的重视支持,使各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专业服务产业,青岛市从强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示范辐射功能和社会化服务功能入手,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三、大力推广实施“双元制”办学模式,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功能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措施:“车间即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即教师”,在青岛市山东轻工工程学校,我们见到的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半天学理论,半天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勤工俭学,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有一些经济补助,为农村困难家庭子女铺设成才之路。学校建有金工、钳工、数控、汽修、焊接、生产车床等一系列的生产实践实训基地,推行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项目教学法,根据学习项目专业分开归类上,实行“车间上课——实践实习——技能操作——讨论反馈”的项目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来讲授职业基础知识,以技能实践反求专业理论。学校和青岛青机机电公司合作企业联姻,学校出场地,企业建厂房,投设备,共建生产实习基地。青岛青机机电公司是经营机床设备的专业公司,学校与公司合作,投资创办了青岛市第一家专业数控加工培训学校——青岛青工数控加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机电公司投入300万元,政府投入500万建有2500平方米的实习培训车间,投建数控设备20台,生产性机床25台,40台的数控编程微机可供学生进行生产性的实习实训。培训中心主要面向校内外,面向社会,为山东省培养机械加工,模具制造行业急需的数控操作、维修、编程的一线技术人员。学校还与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借助学校的实训基地,把它作为工人招培基地,学校在设备场地、师资力量、学生能力储备能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公司则为学校无偿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优秀的指导技师和大量实训耗材,并且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工人招培基地建成以后,中集集团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重点培训学校数控技术、焊接、机械制造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学生,并且在集团下属的各级各类企业中实现人力资源共享。招培基地的落成,一方面会极大地促进该集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将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实现校企双赢。
四、强化专业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
近5年来,青岛市平均每年向重点职业学校的骨干专业投入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从2005年开始,青岛在胶州湾东海岸和西海岸将各建一处规模大、面向现代制造业的实训基地。目前东海岸的实训基地已见雏形,西海岸的实训基地正在筹办中。这两处基地建成后,每年将为数万名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为了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青岛在23个职业学校、17个农村成人教育中心建立了转移劳动力培训基地。两年来,全市利用职业成人教育资源开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成为城乡劳动力转换的催化剂,成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领头羊。
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推进专业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青岛市的职业教育十分重视专业建设的市场指导作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根据,在完成布局结构调整、整合配置教育资源、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保持职教与普高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基础上,青岛市把职业教育工作重点转向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专业实训的装备水平上来。围绕师资、设备、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重点专业建设,大力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做强中等职业教育。
青岛市积极创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目标是依托国家级、省级重点职校,建设两个先进现代制造业、一个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培训基地,5个国家级、20个省级和47个市级骨干示范专业,4个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18个专业性实训基地,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培养培训能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鼓励学校与企业组建教育集团,将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作为评定重点学校的基本条件,对积极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减免其职工教育统筹费。全市职业学校加挂培训中心牌,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要求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大学本科学历达到95%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占1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其中高级工以上占40%。三年内,专业教师必须到企业轮岗培训一次,通过考证,获取“双师型”资格,众多专业教师获得了专业技师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优先安排主干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相应院校和企业进行培训。
青岛市的职业学校还十分重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场所的建设,实习设备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实习条件。配置最先进的设备,实施完善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实行“车间教室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产品作品合一,教材与机器合一”的技能培养模式,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能根据社会生产实践及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配套建设有专业实习实训车间或生产型企业,学校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建有汽修、服装、果品加工、畜牧养殖、肉类和奶类食品加工等五个产教结合的校办企业,推行“知识教学——车间实训——技能实践——师徒讨论——总结反馈”的连动教学模式。毕业生上岗前不需二次培训,直接可以上岗。
青岛市与泉州市同属沿海开放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青岛市人口和经济总量与泉州市十分接近。几年来,他们职业教育从走出低谷到迅速兴起,得益于经济发展、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以及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和积累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考察交流中,我们还学习到许多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经验和学校发展设想,对于我们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都十分有益。(执笔
晋江安海职校
黄宝郊)
第五篇:我市组团赴山东职业教育考察
赴山东青岛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根据泉州市教育局的部署安排,今年为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年”,为更好地推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水平,有效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在专业建设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市教育局组织我市部分职业学校校长,实训主任到山东青岛进行专业建设的参观学习和有关教育考察活动。考察团一行参观考察了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青岛市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青岛市平度职业教育中心、青岛市电子学校等单位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状况、专业建设情况及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形式,对青岛市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现就考察团的考察情况提出如下报告:
山东省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黄海,环抱胶州湾。全市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102平方公里),人口总数740.9万,2005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2695.5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在落实基础教育战略地位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市的重要措施来抓。“十五”以来,青岛市的职业教育始终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04所,在校学生17.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职普比例达到51:49。职业院校每年为全市培养输送5万多名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一、政府加强宏观统筹,确保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青岛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宏观统筹的领导。在我们的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清楚的了解到他们在职业教育工作中,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统筹工作:
1、统筹教育结构,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合理的教育结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职业教育的投资大、成本高,而且目前社会上依然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合理的教育结构,保持各类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协调发展,政府就必须加强统筹,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为此,青岛市提出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三个不动摇”,即: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不动摇:以初中后分流为重点不动摇:高中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保持大致相当不动摇。“三个不动摇”从根本上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十五”期间,青岛市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始终保持1:1左右。
2、统筹经费,为职业教育发展做物质保障
职业教育需要大量实训设备和专业师资,没有经费投入的保障,培养技能就是一句空话。为了保障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青岛市制定了一系列经费投入政策:从1998年到2004年,青岛市统筹全市企业职工工资的8‰用于职业教育,仅此一项就筹集资金达到2亿元。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青岛市立即落实了“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每年增加经费2000多万元。2004年,又出台“各级财政按照城市每班5000元、农村每班4000元的标准,拨付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经费”的政策。同时,青岛市还重点统筹实训基地和师资建设经费。今年,青岛市政府还计划投入1.3亿元,按照“政府主导,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运作”的思路,在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建设占地174.6亩、涉及6个专业的大型现代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自2003年以来青岛市每年均从市职业教育经费中投入100万元,专门用于专业教师培养和引进。
3、统筹重点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建设,实施品牌发展点战略
青岛市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实施品牌战略,培养了一批各牌企业,同样,他们认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也需要一大批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的支撑。2000年开始,青岛市即实施了职业教育“双名牌”工程(名牌学校、名牌专业),通过加强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使一批职业学校做大做强。当前,全市有44所学校被评为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校22所,省级重点学校14所,市级重点学校8所,72个专业被评为骨干专业;在校学生达3000人以上的职业学校有15所。
4、统筹城乡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三农”
近年来,青岛市把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一是统筹资金支持。2002年以业,青岛市每年从市职教经费中列出300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干部职业教育发展。二是统筹调整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根据青岛市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的需要调整专业,使农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全市经济发展相匹配;2002年以来,先后将设在乡镇的部分职业学校撤并重组,学校由于某种原因40所合并成24所,校均规模由1500人增至2500多人。当前,平均每个县级市(区)至少有1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三是统筹城乡职业成学校培训基地建设,为转移农村劳动力服务。在23个职业学校、17个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建立了转移劳动力培训达5.7万人;通过职业教育每年使4万农村新增劳动力成为技能型人才。
5、统筹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促进办学模式转变
为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独立发展、缺乏联合的职业学校发展模式,青岛市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推进“以名牌职业学校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由企业和学校参与的校企结合、城乡结合起来、校校结合”的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把企业与学校、学校与学校联合起来。青岛市先后建立了两个职业教育集团。一是面向现代服务业,组建以青岛旅游学校为龙头、23家旅游企业和20所相关职业学校参加组建的“旅游服务业教育集团”。形成了市场条件下校企结合、跨区域招生、参与国际劳务输出市场竞争的新办学模式。二是以山东轻工工程学校为龙头,中国集装箱公司、青岛机电公司、意大利老人头发展公司等21家企业和27所学校加盟,建立了“青岛市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了龙头学校的品牌优势和企业的设备、资金优势、实现了校企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紧密结合、共同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青岛市还将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筹建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如即将建立的是电子信息化职业教育集团,计划征地200亩,总投资一个亿人民币。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为全市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困难;为集团成员提供了高效的可利用资源平台,如信息资源平台、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平台、就业沟通联系平台、师资培训平台等。
二、围绕产业办专业,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青岛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不断进行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了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拥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钢铁控股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玛集团、颐中烟草(集团)、双星集团、青岛广源发集团、利群集团、青岛港(集团)、青岛建设集团、山东绮丽集团等。青岛啤酒已经拥有百年的生产历史;海尔集团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企业,2005年实现全球营业额达1039亿元人民币;海信集团、双星集团、澳柯玛集团等均已成为中国的名牌企业。其中青岛啤酒、海尔电器、海信电器、双星集团、澳柯玛这五大知名品牌,号称青岛支柱产业的五朵金花。
基于对当地的产业发展特点及劳动者素质不高、人才短缺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的认识,青岛市始终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不动摇,坚持普职协调发展的方针不动摇,将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特点来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及时增设和调整专业设置。近年来,针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拓展新专业,同时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将“计算机应用”专业这一模糊综合专业细分为“网络管理及运用、软件及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网站建设开发”等某一领域实践技能更加突出的专业;将原“农学”专业改为“农牧技术工程”,在“果林”专业增加了果酒酿造、果品加工等内容。目前,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一百多个,基本覆盖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骨干专业建设方面,积极搞好专业服务产业的功能,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大幅度增加了二产专业,特别对数控技术等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机电电子等工科类专业和外资、民营企业需求的工种、职位给予了更大的重视支持,使各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专业服务产业,青岛市从强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示范辐射功能和社会化服务功能入手,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三、大力推广实施“双元制”办学模式,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功能
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后备劳动力,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根本手段,为解决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低,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矛盾。青岛市从1991年开始积极引进、借鉴实施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所谓“双元”,“一元是学校,一元是企业,双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培训,实践性教学课在培训中占70%以上。”这是一种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技术农民为目标,以实践为核心,以企业为重点的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之一。我们参观了实施“双元制”办学模式最成功的学校——青岛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平度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双元制”办学模式的实施,他们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企业行为来对待,积极提供政策和物质保障,先后成立了经科教结合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双元制”工作协调委员会,建立了推广工作班子,并聘请德国专家任顾问。“双元制”办学模式在平度市得到大力推广,并逐步成为该市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目前,全市实施“双元制”办学的专业已由1991年的3个增加到15个,85%的专业借鉴实施了这一模式,相关专业年招生能力也由288人增加到2500多人。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措施:“车间即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即教师”,在青岛市山东轻工工程学校,我们见到的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半天学理论,半天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勤工俭学,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有一些经济补助,为农村困难家庭子女铺设成才之路。学校建有金工、钳工、数控、汽修、焊接、生产车床等一系列的生产实践实训基地,推行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项目教学法,根据学习项目专业分开归类上,实行“车间上课——实践实习——技能操作——讨论反馈”的项目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来讲授职业基础知识,以技能实践反求专业理论。学校和青岛青机机电公司合作企业联姻,学校出场地,企业建厂房,投设备,共建生产实习基地。青岛青机机电公司是经营机床设备的专业公司,学校与公司合作,投资创办了青岛市第一家专业数控加工培训学校——青岛青工数控加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机电公司投入300万元,政府投入500万建有2500平方米的实习培训车间,投建数控设备20台,生产性机床25台,40台的数控编程微机可供学生进行生产性的实习实训。培训中心主要面向校内外,面向社会,为山东省培养机械加工,模具制造行业急需的数控操作、维修、编程的一线技术人员。学校还与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借助学校的实训基地,把它作为工人招培基地,学校在设备场地、师资力量、学生能力储备能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公司则为学校无偿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优秀的指导技师和大量实训耗材,并且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工人招培基地建成以后,中集集团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重点培训学校数控技术、焊接、机械制造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学生,并且在集团下属的各级各类企业中实现人力资源共享。招培基地的落成,一方面会极大地促进该集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将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实现校企双赢。
四、强化专业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
近5年来,青岛市平均每年向重点职业学校的骨干专业投入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从2005年开始,青岛在胶州湾东海岸和西海岸将各建一处规模大、面向现代制造业的实训基地。目前东海岸的实训基地已见雏形,西海岸的实训基地正在筹办中。这两处基地建成后,每年将为数万名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为了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青岛在23个职业学校、17个农村成人教育中心建立了转移劳动力培训基地。两年来,全市利用职业成人教育资源开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成为城乡劳动力转换的催化剂,成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领头羊。
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推进专业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青岛市的职业教育十分重视专业建设的市场指导作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根据,在完成布局结构调整、整合配置教育资源、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保持职教与普高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基础上,青岛市把职业教育工作重点转向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专业实训的装备水平上来。围绕师资、设备、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重点专业建设,大力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做强中等职业教育。
青岛市积极创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目标是依托国家级、省级重点职校,建设两个先进现代制造业、一个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培训基地,5个国家级、20个省级和47个市级骨干示范专业,4个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18个专业性实训基地,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培养培训能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鼓励学校与企业组建教育集团,将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作为评定重点学校的基本条件,对积极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减免其职工教育统筹费。全市职业学校加挂培训中心牌,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要求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大学本科学历达到95%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占1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其中高级工以上占40%。三年内,专业教师必须到企业轮岗培训一次,通过考证,获取“双师型”资格,众多专业教师获得了专业技师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优先安排主干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相应院校和企业进行培训。
青岛市的职业学校还十分重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场所的建设,实习设备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实习条件。配置最先进的设备,实施完善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实行“车间教室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产品作品合一,教材与机器合一”的技能培养模式,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能根据社会生产实践及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配套建设有专业实习实训车间或生产型企业,学校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建有汽修、服装、果品加工、畜牧养殖、肉类和奶类食品加工等五个产教结合的校办企业,推行“知识教学——车间实训——技能实践——师徒讨论——总结反馈”的连动教学模式。毕业生上岗前不需二次培训,直接可以上岗。
青岛市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根据产业结构特点,搭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平台,一是重点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及专业人才公共培养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并被青岛市政府纳入2006年市政府重点办理的10件实事之一,整个基地专业设施投资规模达1.3亿元左右,专业在校生平均在1000人以上,年社会培训人数在1500人以上,通过实训基地完成中、高级职业资格培训两万人次。实训基地建设以市场机制进行运作,鼓励企业、行业和科研单位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二是发展集群经济服务的集群专业,为青岛的支柱产业,为“电子之城”、“中国品牌之都”、“中国制造业基地”等集群产业经济培养技能型人才,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全面覆盖青岛市集群产业经济的集群专业。如今,学校已形成了以机械工程、汽车维修、数控技术为主线的专业集群,较好地为青岛的产业发展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三是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主要有实行“订单式”培训,2005年城乡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率在90%以上,与70多家企业、行业签订“订单”,学生毕业后直接选择企业就业;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学校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把企业的先进理念、工艺用到课程教学中。
青岛市与泉州市同属沿海开放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青岛市人口和经济总量与泉州市十分接近。几年来,他们职业教育从走出低谷到迅速兴起,得益于经济发展、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以及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和积累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考察交流中,我们还学习到许多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经验和学校发展设想,对于我们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都十分有益。(执笔晋江安海职校黄宝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