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城乡环境 提升城市形象 打造神韵僰都
优化城乡环境 提升城市形象 打造神韵僰都
珙县政府副县长唐克先
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珙县要进一步优化城乡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打造神韵僰都。除了继承和发扬过去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更需要立足县情,科学研判当前发展形势,理清发展思路,准确把握机遇和挑战。当前正值全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时期,如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挖掘文化,展现特色,力促城乡环境大改善,城市形象大提升,扩大影响力,增强凝聚力,是我们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珙县按照“以人为本,工业强县,特色富民,提升城市形象,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良好人居环境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新路子,不断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逐步提升,对促进全县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一)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坚持科学规划,超前性与可行性相结合。本着加快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原则,完成了巡场主要街道改造项目、巡场商住小区、巡场过境路和巡场城区绿化植物配植等规划方案。二是坚持合理布局,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统一。本着美观、便民、利民、实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交通标志,增设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停车场(点)或划定停车线;增设公厕和果皮箱;拓展现有农贸市场空间,增大容量,疏导“马路菜市”,实现规范经营。三是坚持有效管理,自觉性与强制性相促进。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执行情况监管工作,督促项目自觉遵守城市规划。同时,对违反城市规划建设项目,责令相关单位进行整改,直到符合城市建设规划。
(二)城市整体功能明显增强。近几年来,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近3亿元,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0万平方米,县城城区面积达6.8平方公里,甘泉水厂、巡场河拦河闸相继投入使用,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顺利,即将开工建设。县城人均公共绿地大大增加,新建成双三公园、僰文化广场;自来水、天然气普及率达98%以上。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快,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不断壮大,县域产业结构得到提升和优化。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县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三)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一是坚持实施“城乡洁美行动”,改善城乡环境。自2008年实施“城乡洁美行动”以来,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治理了“牛皮癣”、不规范广告;改善了城区绿化、亮化、美化以及其他市政公共设施。二是实施交通综合整治,规范城市交通秩序。按照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取缔县城城区范围内电瓶燃油三轮车非法从事道路客运的通告》,加大对车辆无牌无证、乱停乱放、无证驾驶、逆向行驶、摩托车超员、不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的纠正和查处力度。目前,巡场城区交通秩序进一步好转,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滨河两路交通秩序混乱的局面明显改善。三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抓好乡村规划,建好农村集中居住区,全面提升农村住宅建设水平。坚持抓好“四清”、“四改”工程,建“垃圾池”、“焚烧灶”,积极推广生活垃圾分户填埋或焚烧处理,搞好庭园绿化保持村容村貌整洁卫生。
(四)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创建“市级园林县城”、“市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卫生城市”为目标,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巡场城区保洁工作市场化,“门前三包”和城市“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基本建立,以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全县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优化城乡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现实差距
近年来,我县的城乡环境和城市形象取得明显改善,特别是在大力推进巡场河综合整治、旧城改造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城区市容管理、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整治,城市形象得到了较大提升,但客观地讲,制约我县城乡环境改善,城市形象提升的因素仍较多。总的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规划建设缺乏特色。因县城是从珙泉搬迁过来,各部门、单位在整个建设中,显得偏急、偏快,缺乏科学规划和地方特色。如城市车站、农贸市场、亮化等公共资源分布不合理;县城过境公路瓶颈制约城市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四大出口制约珙县整体形象的提升。
(二)城市管理不够到位。如城区乱停乱放仍然存在,城市保洁难度大,广告标牌的设置随意,缺乏统一规范。特别是“城中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乡镇、农村“三乱”现象严重,基本没有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极大影响和制约了城市形象的提升。
(三)市民素质亟待提高。市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公德意识却“原地踏步”甚至走“下坡路”,在大街小巷,随地吐痰、乱涂乱贴小广告、乱倒垃圾、损坏公共设施等现象屡见不鲜;在一些商业繁荣地带,噪音扰民、油烟扰民等问题比较突出。
(四)城市文化建设缺乏活力。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不足。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深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等。
三、优化城乡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对策
(一)实施城乡洁美行动,提升城乡环境形象。一是实施城镇环境卫生和容貌整治工程。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环境治理“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着力整治卫生死角,不断规范户外广告、牌匾、霓虹灯设置,治理广告乱贴乱画顽症。进一步完善交通标识、标线等交通管理设施,抓好城镇
摊点摆设和车辆停放的规范;抓好道路保畅通、保安全管理,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规范物业管理,大力治理“城中村”问题;有效解决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噪声扰民和运输抛撒等问题;要规范废旧回收市场管理,加大巡场河源头垃圾治理和县城四大出口的环境治理力度。二是实施村庄洁美行动。着力控制农村环境污染源,培养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抓好新农村建设的环境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和帮助群众实施“四改五建”,建“垃圾池”、“焚烧灶”,积极推广生活垃圾分户填埋或焚烧处理。广泛开展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和庭园环境整治,搞好庭园绿化保持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大力整治主要公路、河流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污染物。要重点做好乡镇市政环卫设施的完善,搞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建公共厕所,建集贸市场,搞好建成区绿化和亮化工作。
(二)加快城市基础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形象。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发展。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规划是实现靓丽美好神韵僰都的龙头。要立足珙县实际,客观分析优势,准确定位,科学规划。要把发掘潜力、发挥优势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着力解决经济发展经济欠发达、建设基础差等影响城市发展的难题。要立足客观条件,着眼未来发展,按照建设“新型工业城市、商贸中心城市、宜居生态城市”战略目标,以“建设新区、组团发展,优化布局、完善功能”为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全力提升城市建筑品味。二是坚持加快推进组团开发。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两翼同步,实施县城“北拓”、“西进”工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启动金沙河口组团开发,加快新区骨干网络建设。青少年宫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体育中心,打造中坝组团为全县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加快商业步行街二期、文鑫街管网改造、迎宾广场等工程进度,争取县城污水处理厂年内主体工程竣工,启动地标广场、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加快调水入城前期工作,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县城缺水问题。搞好城镇规划编制,加速珙泉片区开发建设步伐,大力支持孝儿、上罗、洛表、底洞等
小城镇加快建设,努力构建城镇集群。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巡场城区和场镇环卫基础设施为重点,提高公共卫生管理能力。注重长短远近结合,加快推进巡场污水处理厂、巡场垃圾处理场建设,显著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率。在巡场城区和场镇规范和建设垃圾箱、垃圾收集点和公共厕所,加快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搞好扬尘、噪音等污染治理,加强上下班时段、节假日和夜市的秩序监管。逐步增加巡场城区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切实加强对拉法基、双
三、申宇木业、华电珙县电厂等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的环境监管,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防止各类环境事故的发生。
(三)秉承历史,展现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一是要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味。珙县是川南僰文化的中心,现存许多有价值的、先进性的文化资源,如“僰人悬棺”、“石碑珙县龙”、“苗族手键”“隘口牌坊”等等。我们要围绕打造僰人故里这一品牌,保护和开发好“僰人悬棺”、“石碑珙县龙”等历史古迹,与蜀南竹海、兴文石林形成旅游环线,向人们生动诠释僰人“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精神。二是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一方面要围绕珙县的资源特色和优势,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书画、体育、苗族活动等大型表演,辅之以大力度、高密度的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和管理,整合文化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和创新机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网络、健康体育等文化健康产业,对城市进行系统的传播和营销,塑造城市形象。
(四)强化素质教育,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一是要抓好舆论引导。通过在珙县电视台、《神韵僰都报》等媒体开设专栏、印发文字资料;在各大重要场所设置大型公益广告牌;适时举办知识竞赛、评选文明标兵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明市民守则》和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文明服
务的基本要求,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人人心。二是要以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当前,我们正在争创市级文明县城、市级园林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要做好宣传和动员,让市民在共建文明城市中共享文明成果,在共享文明成果中共建文明城市,产生对城市的认同感、责任感、归宿感和自豪感。三是要加强监督管理。县城管、规建、交警等职能部门要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突出治理“五乱”和“三乱”,切实加强对城市卫生、摊点、交通秩序的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领导,确保人员、经费和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要强化督查,严格问责追究。新闻媒体设立曝光台、监督岗,对不文明、不道德、不和谐行为进行集中曝光,促其整改;督查组落实“一周一查”制度,认真检查,公正评比,逗硬通报、警告制;目标办、效能办对检查情况实行双通报,将督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并实行黄牌、黄旗警告制,让反面典型变成正面典型,让坏事变成好事。
第二篇:打造生态景观 提升城市形象
打造生态景观 提升城市形象
迎宾大道成我市第一景观
来源:鹤岗日报 发布时间:2012-09-21 作者:陈艳春 纪伟 编辑:市政府办信息科 您是本文第位浏览者脏水沟变成了清水池,小草房变成大高楼„„眼前的一景一幕,就是“昔日煤泥沟,今朝景观带”的改建成果。
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建设迎宾大道景观带列为我市实施城市“五大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提出“打造生态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口号,总体建设目标是: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施工,做到有林、有景、有园、有水,景观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实际。自3月19日康体休闲区项目开工打响“第一枪”后,我市举全市之力,各单位兄弟同心,通力协作,历时180天,将昔日百姓嗤之以鼻、闻之侧目的“龙须沟”,打造成了鹤岗第一景观——迎宾大道。
兴安区扼守我市门户,不仅是鹤岗的南出口,更是外地人透过“台地”看鹤岗的第一窗口。昔日的兴安,棚户破旧,黄土裸露;小鹤立河沿岸,沟渠无形,河水腥臭;泥草房、小砖房“繁星点点”„„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加快我市转型跨跃发展的步伐,市委、市政府布局谋篇,高瞻远瞩,吹响迎宾大道景观带建设“集结号”。
迎宾大道,大道迎宾。迎宾大道,既是一项提升城市形象的重点工程,更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事关鹤岗今后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各部门、各单位紧跟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干的鹤岗城市精神,抢先规划设计,主动协调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全力推进迎宾大道景观带建设。迎宾大道景观带建设启动以来,我市六区、市直有关部门、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宝泉岭农垦管理局等20余家单位通力合作,累计投资16642万元,千余人奋战在绿化、美化、亮化和基础工程建设一线,拆除花池子、公交站点、车库,屋面防水、外墙粉刷、铺设彩钢,厂房“穿衣戴帽”,彩墙红瓦旧貌换新颜。铺设矸石,道路硬化,休闲广场初见雏形。截至目前,迎宾大道一期工程共栽植柳树、杨树、云杉、丁香等品种树木52万棵。如今的迎宾大道景观带,树木高低错落有致、品种搭配合理,形成了乔木浓郁成荫、灌木整齐有序、丁香盛开的美丽景色。
如今,12.2公里长的迎宾大道,一路贯穿南北,旧貌换新颜,一幅美丽的“画廊”正展现在市民眼前:小鹤立河雕栏玉砌,“金龙”卧饮,玉带缠绕,河水欢快流淌;北桥、南桥、翔鹤、峻德,四桥飞架东西;城因水而秀美,水因城而灵动;丁香盛开,柳树迎风;道路绿了,城区绿了;行驶在迎宾大道上,“接天莲叶无穷碧”,夕阳西下,“映日荷花别样红”。正所谓,鹤岗待客不用酒,捧出绿色也醉人。迎宾大道正成为我市迎接四海宾朋的“星光大道”。
第三篇:完善城市功能 开发城市新区 倾力打造美好神韵新僰都
完善城市功能 开发城市新区 倾力打造美好神韵新僰都
珙县政府副县长 罗国书
近年来,珙县县委、县政府按照“以人为本,工业强县、特色富民,提升城市形象,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大城市建设投入,狠抓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旧城主要街道的硬化(黑化)拓宽及道路两旁的房屋建设、绿化、亮化等改造使县城面貌焕然一新。但是,约3平方公里的旧城区容纳了10万余常住人口,居住密度相当大。旧城已愈来愈不能满足众多人口需求及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城市空间也不能进一步拓展。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一个最佳人居环境,发挥县城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商贸等中心城市的作用,县委、县政府已明确了要在工业强县战略的推动下,加快旧城改造和开发建设新区步伐,将县城打造成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商贸中心城市、宜居生态城市。如何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建设美好神韵新僰都必然成为今后乃至较长时间全县上下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加快旧城改造步伐,着力完善城市功能
作为宜宾市最年轻的县级城市,珙县县城所在地自2001年由珙泉搬迁至巡场,由于基础薄弱、规划滞后、财力有限,城市建设缺乏相应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区道路、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滞后于房屋开发建设,整个城区公共市政设施布局不合理,城市功能不完善,不仅影响了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的提升,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应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规划修编,加大旧城改造力度,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城市公共设施配套,着力打造宜居环境。
一是加快编制城市近期修建性详细规划。结合贯彻执行新的《城乡规划法》和县城未来发展实际,在对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进一步修编完善的基础上,加快编制金河组团、巡场——珙泉城市重要地段和重要地方的近期修建性详细规划,为旧城改造和开发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二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城市道路、邮电通讯、供水排水、管网下地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快县城过境公路三期建设,年内实现初通车;高标准打造商业步行街二期,实施滨河路五十米大道至邮政宾馆道路“黑化”工程;打通金龙街北段、兴达街至宜宾矿山急救医院、大水井至过境公路的市政道路,形成畅通的城市道路网络。在道路建设的同时,同步实施水、电、气、通讯、环卫、绿化等设施,使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三是推进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与广大市民关系密切的就医、入学、购物、出行、污水垃圾处理等热点问题着手,切实抓好城区市政维修改造、污水处理、公共交通、学校、医院、农贸市场、文体设施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今年,要全力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年内竣工投入试运行,启动垃圾处理厂和川南农产品综合市场建设,开工建设珙县体育中心和芙蓉广场,促进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为市民提供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良好生活空间。
四是加快“城中村”改造。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城中村”环境,整体提升城市形象,应进一步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首先,将建成区内“城中村”土地国有化,通过公开拍卖土地,引进房地产开发业主,按照政府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要求,实行“集中改造、成片建设”,使“城中村”的建筑风格、绿化率、容积率和公共设施符合城市规划建设标准,完成城中村物质形态的城市化。其次,加大建设投入,对“城中村”基础配套设施进行集中整治改造,硬化道路、安装路灯、设立垃圾中转站、铺设排污管道等,有效改善“城中村”的环境。
二、科学规划城市新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近年来,由于我县的城市建设都是在老城区进行的改造和功能完善,始终没有突破基础设施滞后、空间范围狭隘等的制约,城市空间不能进一步拓展,影响了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的提升,更制约了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因此,围绕建设“新兴工业城市、商贸中心城市、宜居生态城市”的目标,按照“跳出老区建新区、建设新区带老区”的思路,实施县城“北拓”工程,启动金河组团开发,打造县城新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承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因地制宜、创新理念,准确定位新区开发
金河组团即我县城市规划中的天堂河-天池组团,位于县城的北大门,是巡场城市片区三大组团之一,面积约2000亩(1.33平方公里)。该片区毗邻金筠铁路、宜珙公路、巡高公路,交通便利;背靠芙蓉山脉系的桃花山,清澈的天堂河贯穿全境,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由于该片区地理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且在城市建设上是一块“净地”,具有拓展城市空间、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形象的优越条件。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经营城市”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宜居”的目标,以居住、物流、交通为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着力把它打造成为功能完善、宜居宜商、环境优美的生态新区。
(二)科学规划、整体设计,凸显新区城市风格
一是科学规划设计。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过去我县的城市建设是在没有统一设计建设方案、明确城市总体风格的情况下,搞的一些局部规划设计和零星开发建设,造成了城市建设始终上不了水平,城市品位始终上不了档次,城市的整体形象也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因此,为将金河组团打造成为一个具有整体风格、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区,必须坚持“科学合理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突出城市亮点”的要求,引进设计理念先进、具有高水平设计能力的设计单位,对该组团的开发建设编制修建性详细方案,用于指导新区的建设。
二是严肃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是从全局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的,批准的城市规划必须县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权威性,不得擅自改变。因此,金河组团新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一经批准便具有法律效力,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必须符合上述规划,服从管理,任何个人或任何组织无权擅自改变。
三是凸现城市整体风格。金河组团作为县城的重要门户,又是珙县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城市建筑风格的塑造,突出依山傍水、宜居生态的城市特色,从而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因此,该组团在开发建设中,要创新理念,要改以前拍卖建设指标为拍卖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要改建筑平面控制为立面控制。以“土地+拍卖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方式拍卖土地使用权,使规划的各项控制性指标更加具体、更加直观,有利于加强规划建设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统一和塑造城市整体风格。在改组团具体商住小区的建设中,应以多层建筑为主,兼以建设适当数量的高层(电梯公寓)和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高档(别墅)小区,形成既统一于城市整体风格,又高低呼应、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城市住宅区,以满足人们不同的住房需求。
(三)市场运作、灵活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城市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我县财政支出十分紧张,能够投入到城市建设的资金也十分有限。对城市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资金投入资本化,是先进地区经营城市的经验之道。因此,要加快金河组团开发建设,必须坚持经营城市理念,走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之路,大胆运用市场经营机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做活土地文章,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一是采取BT方式。可以以县城规划区内某宗土地收益权作为担保,公开依法招投标引进施工企业承担金河组团新区的骨干道路、桥梁、公园、市场、园林绿化、安置小区等市政公共设施项目的建设任务。同时,政府对该宗土地进行公开拍卖,施工企业也可参与该宗土地的公开拍卖,若取得该宗土地的开发权,政府则以该宗土地出让金补差付给施工企业等同金额的工程款。若未取得该宗土地的开发权,政府则按合同约定金额付给施工企业工程款。二是采取公开拍卖方式。按照规划建设方案,采取大盘和小块相结合的方式,对金河组团的土地进行公开拍卖,由房地产企业进行开发建设,政府获得土地出让收益,从而为新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筹集资金。
三是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将该组团的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和配套基础设施作为一个项目整体对外招商,引进资金雄厚、有势力的大房地产业主,按照政府审定的规划建设方案进行整体开发。
(四)基础先行、优化布局,着力完善新区城市功能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是实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开发金河组团新区,不能再走过去旧城改造的老路,必须按照城市规划建设方案,优化功能布局,管网、道路等基础建设先行,合理协调布局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才能真正打造功能齐全、比较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全力塑造珙县城市的新形象。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城市建设,基础是前提。金河组团的开发,一定要按照规划配套建设,道路先行,水、电、气、通讯等跟上并且入地埋设,不能顾此失彼,出现马路“拉链”现象。一要加快构建骨干道路网络。近期,为带动该组团的开发建设,应尽快启动长2.8公里、宽24米的宜珙路延长线建设,该工程竣工后将成为金河组团最重要的城市主干道。同时,配合天堂河综合整治,加快滨河路和巡高路连接该组团的24米次干道的配套建设。从中、远期规划看,适时启动高架桥和沿山过境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区道路骨干网络,并有效解决新区出口交通瓶颈和城市车辆过境问题。二要配套建设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在建设主要道路、街道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划,坚持“管线下地”,给排水、电力、天然气、通讯、红绿灯信号线等设施必须同步实施,入地埋设。
二是城市公共市政和服务设施必须配套。城市要有吸引力,要适宜居住,必须做到公共设施配套齐备、功能布局协调合理。因此,金河组团的开发,一定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合理协调布局城市公共配套和服务设施,着力抓好学校、医院、公园、广场、影剧院、车站、停车场、公厕、农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垃圾库等配套设施建设,才能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凝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三是园林绿化必须高标准要求。园林绿化是城市的“肺”,通过它进行吐故纳新。旧城已缺乏绿化,新城如再不将绿化率提高,不仅城市设计师们不满意,恐怕人民群众更不满意,毕竟生态环境是以人为本、亲和自然、恩泽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该组团不论是道路绿化,还是公园、广场、小区绿化,都必须严格按照创建园林城市的要求,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确保整个城市新区的绿化率在38%以上,并力争绿化有品位、上档次。
在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里,珙县县城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2.6平方公里(包括珙泉镇和芙蓉四大矿区),常住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2%,县城绿化覆盖率将达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9平方米,珙县这座新兴县城将打造成为宜宾南部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商贸中心城市、宜居生态城市。
第四篇:打造民生工程 提升城市形象
打造民生工程 提升城市形象
城西森林公园位于孝感城区西郊,规划面积3000亩,计划投资5亿元,将建设成为集生态屏障、观赏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滕刚一行来到澴河堤上,对城西森林公园选址方案进行实地踏勘,并听取了相关单位的情况汇报。滕刚强调,城西森林公园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孝感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创新探索运营模式,加强协调配合,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奋力打造精品工程,助力孝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交通路作为孝感城区横贯东西的交通主干道,立面改造工程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的提升,关系到群众的切身感受。在实地察看交通路沿线后,滕刚指出,交通路立面改造工程既是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线一点”建设工作部署的要求,也是推进“四城同创”工作、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建设魅力孝感的需要。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满意,让社会各界认可。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全力推进工作进度,把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以崭新形象喜迎建市20周年。
第五篇:打造城市名片 提升城市形象-人居环境汇报材料定
旧
城
换
新
颜
----贺兰县旧城综合整治工作汇报
记忆中的旧城印象
贺兰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辖区县,地处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银川平原腹地。县城距银川市10公里,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物流畅通,包兰铁路、石中高速、109国道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1599平方公里,下辖4镇1乡2个农牧场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林场,总人口17.8万人,有汉、回、满、蒙等11个民族。
现在,生活在贺兰县的每一个人对2002年以前的贺兰县城印象仍然是记忆优新:整个县城“小、旧、乱、差”。“小”: 2002年以前规划区面积6.4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3.5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万,人均住宅不到20平方米。“旧”:虽然说距银川城区10公里,但整个县城没有一点现代城市的气息。县城80%的住宅是平房,城中村平房面积达13万平方米,县城绿地面积不足20万平方米。“乱”:县城规划布局狭小,不适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市场街道狭窄拥挤,县城卫生环境差,尤其在拥挤的平房区,群众的卫生意识差,乱倒乱放,生活垃圾到处都是;违章建筑和私自建房现象十分严重,造成邻里纠纷不断。“差”:城市服务功能差。全县集中供热站1座,管道总长8公里,天然气普及率为零,居住在县城的大部分居民居虽说是城市人,仍旧离不开烧火做饭,拿煤取暖的传统而又古老的生活方式。县城规划区内油面铺设道路不足10公里,亮化率不到10%,漆黑的夜晚几乎无人出行;生态环境差,每逢刮风下雨,人们不是满身灰尘,就 是一身泥泞,全县 26公里的给水管道和23公里排水管道只能满足机关单位和部分营业网点需求,大部分居民仍然生活在上下水不变的困境中。四清沟、银新干沟两条污水沟横穿县城,夏天臭气熏天。破旧的城市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严重制约贺兰县经济社会的发展。2003年被自治区亮了黄牌。改变现状,改变生存环境,成为贺兰县18万人的共同呼声和期望,成为贺兰县委、政府一班人所肩负的巨大责任。
破旧立新旧城换新颜
科学分析准确定位。2002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大银川”战略,作为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卫星城,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何发挥好这一优势,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是新一届县委班子深深思索的问题。2002年,新的一届贺兰县委在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的基础上,坚持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从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出发,郑重提出了“一年要有新变化,三年要上新台阶,五年要有大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城市建设上,按照县城总体规划,确立了大力实施旧城综合整治,将贺兰县城建设成为国家卫生、园林、环保县城,倾力打造宜居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
规划先行层层推进。1985年,经银川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实施第一轮县城总体规划,规划总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1999年,县人民政府委托银川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2年,按照新的一届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南扩西移、改旧建新”的县城建设思路,再次对县城规划进行修编,2003年2月21日,经银川市政府审议通过,修编后的县城总体规划总面积为6.42平方公里,人口为6万人。围绕这个规划,县委、政 府制定了分步实施的方案,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旧城综合整治:在2002年实施道路框架及县城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对县城规划区内城中村进行改造整治;2004年对县城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2005年重点实施县城园林绿化工程;2006年对县城境内109国道两侧环境进行综合整治;2007年重点抓住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旧城综合整治资金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渠道,以社会共担为辅,以招商引资为补充。特别是2002年后,随着城市建设全面展开,资金筹集渠道逐步拓宽,有了资产置换、招商引资等多种筹资形式。旧城综合整治所涉及到的拆迁有的是采取资产置换、有的是单位承担,从而极大地减轻了政府投资压力。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本着立足地方,巧借外力,建精品工程的思路,聘请知名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投标,保证了旧城改造设计方案的高标准。在园林绿化上,确定了立足地方,引入竞争的方法,以地方沙枣树、槐树等适生树种为主,实行工程招标,引进外地设计风格,共同高质量完成工程任务。
翻天覆地的整治行动。旧城综合整治工程自2002年大规模正式启动。2002年完成了兰山公园、欣兰广场新建和文化广场改建;2003年完成了贺兰回中翻建,2座集中供热站建设,引进天然气工程,建成4座垃圾中转站和26座水冲式厕所;2004年完成星光公园、朝阳广场、贺兰一中翻建;2005年完成润园广场、西区污水泵站建设;2006年完成规划区内违章、临时、过期建筑拆除;2007年完成规划内平房拆迁改造。历时5年,破旧的县城平房不见了,楼多了,路宽了,变绿了,变亮了,干净了,漂亮了,加之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四面八方投资置业、选择居住的焦点。
功能配套服务完善 随着旧城改造建设,贺兰县城的服务功能日益彰显,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2002年至今,以年均增长37.3%的投资力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全县共安排城市建设项目96项,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4.6亿元,目前已有76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顺利实现了“五年经济大发展,五年城市大变化”的目标。五年来,县城规划区面积增加到28.12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由6.42平方公里逐步扩大到11.8平方公里,德胜工业园区16.32平方公里,规划县城总人口为10.5万人。县城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217.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3.4%,绿地率达到3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全县铺设排水主管道29.6公里,安装路灯8009盏。新建欣兰、朝阳、文化、润园四大集休闲、娱乐、集会为一体的多功能广场,占地11.8万平方米。新建兰山、星光两座公园,占地307.86亩,绿化覆盖率达88%。建成11个花园式住宅小区,居住总面积达107.2万平方米,县城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1平方米。拆除各类违法建筑42万平方米,建成县城道路38.7公里,实现了供电、电信、有线电视“三线入地”。县城各交叉路口共设置36盏景观灯,提升了亮化档次。在公园、广场等处安装了186套426件健身器材,为群众创造了良好的健身条件。新建了一批高标准环卫设施,主要街道果皮箱覆盖率均达到100%,县城水冲公厕比例达70%以上,日清理垃圾60吨,做到日产日清。建成中、西、东区三个集中供热站,县城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县城日供水量达2.1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达到75%。完成了银新干沟综合整治工程。全县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5%。
源自于长远发展的思索 五年的旧城综合整治,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县城变化,更为深远的是探索一条指导城市建设、管理、经营的道路。规划是龙头。旧城综合整治工程,是贺兰县城市总体规划中建设的重点工程。为提升规划水平,贺兰县不断借鉴外地先进理念,邀请专家进行评审。建设项目启动前,反复论证编制的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及时梳理调整旧城改造中已批未建和在建工程,对11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项目实施有效控制,以确保高起点规划的有效实施。统筹是关键。贺兰县旧城综合整治工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卫星城、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的奋斗目标,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生态环境的建设有机结合、高度统一起来,妥善处理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建设、整体与局部、眼前与长远利关系,实现环境保护、环境整治和环境建设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是根本。贺兰县旧城综合整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惠及百姓的原则,以提升人居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为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妥善处理拆迁与建设、长远与眼前的关系,因势利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过渡和向市民转化,推进现代生态城市建设进程。同时制定有利失地农民、失企职工重新就业和获得社会保障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先建设农民安置房,安置好拆迁农民,最大限度保护老百姓的利益。资金是基础。重视环境建设已形成共识成为热点,但解决环境建设资金仍是各级政府的难点,贺兰县政府通过先投资环境整治建设,后实施地块开发建设的思路,以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地区环境带动开发地块土地增值,反哺环境治理与建设,成功地实现了环境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
近些年,贺兰县在实施旧城综合整治的同时,实现了环境改善优化和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互动“双赢”的目标。2006年实 现地方生产总值21.3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25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72元。在短短3年内赢得了“自治区生态建设先进县”、“自治区双拥模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残疾人先进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一座崭新、靓丽的银川市卫星城正在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