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1:2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四川大学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城镇化推进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学院商学院专业工程管理学生姓名黄文龙学号1143013015年级 11级

教务处制表

二Ο一三年8月26日

关于城镇化推进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黄文龙

第一次进行社会实践报告,目标是针对现在城乡化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现在我们政府在积极农村推进城乡化建设,而建设将面对许许多多的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要解决好也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当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的重大决定。

但是在城镇化推进过程当中,就出现了大量的新的和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要解决起来也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按照中央确定的“三农”工作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而且党从十六大以来,提出了许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充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进行推进农村向城镇化发展,而城镇化的原因有很多(1)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2)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或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4)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所以推进农村向城镇化发展是有必要和有原因的,而且城镇化是不可逆的 但是城镇化必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以下是城镇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部分问题

一 ,是建设大城市还是建设小城市?大城市与小城市各有各的好处,比如说大城市有容易发展第三产业,容易吸收人才,还有可以节约大量土地成本,而且还有非常强大周边的带动辐射的能力。而发展小城市或小城镇的理由主要有,小

(注)*黄文龙,四川大学商学院,学号1143013015,任课老师羊绍武教授,课序号46,地点一教D座D503,联系电话***,邮箱342773826@qq.com

城市建设较简单,比较容易让农民进行转移,而且小城市不容易像大城市一样有很多的污染,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好处来建设小城市。应该说,这两种主张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有各自的片面性。我们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不能够简单的只是建大城市或者小城市,而是应该在科学发展观下有机的结合大城市和小城市的优点,这样来进行综合的发展。

就说现在比较热门的pm 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μm 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对身体特别有害,而现在许多大城市的pm2.5 污染都十分的严重,说的远一点,就是我们的首都北京,长时间的处于雾霾当中,空气污染十分严重,而就是成都近年来空气污染也十分的严重,就在今年年初开学的时候,空气最高污染度是远超空气污染度表上的上限。根据我的记忆当时最高的时候有850的空气污染度值,100为轻度污染,200为重度污染并且建议携带口罩,500为空气污染度表格上限,而当时成都的污染已经达到不适合居住的程度,可见大城市污染是多么的可怕。还有就是成都周围水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现在很多小河沟都已经被污染的不成样子了,而且也有许多中等大小的河沟是处于重度污染当中,而且现在要习惯一下暴雨就会停水这一个残酷的事实。虽然成都的经济是位于内陆大城市前列,但是这是以不合理的环境为代价来交换。所以必须要在发展之前控制好自己的环境等因素,以免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二,要怎么处理好历史遗迹和现代发展的关系?每一个城市都有其自己独特的历史,而如何保护好这座城市的历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能够为了发展就抛弃一座城市的历史而选择发展。城镇化就是一个不断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精神和素质文化水平的过程,而发展之后会对文化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却常常出现有历史文化遭到破坏的现象。虽然在城镇化过程中会存在拆迁,但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不能仅从办事速度和经济简单的方面出发。历史文化的遗物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文化上的重要性,一旦拆毁如果要复原将会付出更加大的代价。城市发展还要有长远眼光,规划好后再来进行建设,不要进行浪费的重复建设,现在能够保留下来的古城,就是因为当时的建筑质量高,城市规划较好,并不是盲目的进行修建,所以现在能够成为较好古迹,并且为一方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比如说现在的黄龙溪古镇,街子古镇,洛带古镇等)。而这些古镇发展很好的原因就在于既很好地保留了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又与自然相协调,让人居住其中可以感受到当地的民风,历史,文化和一系列的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

成都以前也是一座古城,也有自己的城墙,在三国时期是刘备的首都,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一座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名城。像所有的古都一样,成都也有自己的高大巍峨的城墙,但是这座老城墙却在新中国成立后以某一些原因被拆掉了,这个对于成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在那段时期,成都失去的不光是自己的城墙,还有自己的许多的古建筑。虽然现在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有一定的增加,但是近年来历史文物被破坏的现象还是存在,比如说最近的广州金陵台被拆除,再一次轰动中国,从此可见现在很多利益相关人在处理历史和金钱方面还是主要偏向于金钱,但是同时轰动全国也反映出现代人的文物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还有许多地方上的GDP增长,来自于对公共设施的重复建设,比如许多城市的路,修了挖挖了修,地下水管道,每隔几年就会重新更换为更大的,如此重复建设虽然

会使GDP得到较高的增长,但不是一个可以良性循环的方法,最后用这个方法的政府会债台高筑。这样反而对可持续性发展不好,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

三,农村城镇化后人民的安置问题。现在大多数城镇化就是对一个地方的居民房进行拆迁,并且给予农民高价的补偿款安置费或者房子,来安置失地农民,让失地农民集中到一个小镇或者其他地方,来达到推进城镇化的建设。但是这一过程是简单地把农民的农村户口转移成城镇户口,简单地让农民居住在高楼中,但是城镇化并不是如此肤浅的的东西,推进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要让进城的农民享受到城市文明,让他们真正的融入城市,并且能够在城市中获得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另一方面,我国的最大国情就是人口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多。即使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较高水平也意味着未来还有很多人生活在农村。因此,推进城镇化的同时,也要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镇化,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拆迁,要将原地居住的居民或者占地的农民迁出,并且给予其一定的补偿,而补偿款的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说现在让各地发展房地产业头痛的钉子户,比如说部分钉子户为的是通过拆迁可以得到大量的补偿款,而且有一些钉子户完全就是开出特别夸张的价格来逼迫开发商给出足够的补偿款。对于计算房价有一个公式:房价等于房子的一年租金除以银行定期利率。按照这个公式可以得出房价的多少,同时开发商应该在房价上再加上一定的补偿金,这样来进行赔付。当然开发商看待这些钉子户就像是看待一些人在对自己进行合法的勒索。面对这样的人,开发商当然希望能够很好的在法律范围内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有些时候也会使用一些不好的手段,比如说通过一些不良的势力,最后酿成大错。就算拿到了如此巨大的赔偿款,对于拿到这个钱的人来说,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获得如此大量的钱,开始时会开始挥霍,并且可能会辞去自己的工作或者放弃其他的东西,把钱用到一定程度时,开始考虑钱不够了该怎么办,但是大多数人会开始投资,但是投资又是盲目的,所以会出现投资失败。同时一些农民很难真正的融入城市,而且在失去土地后也失去了自己的谋生手段,医疗和养老。所以推进城镇化建设不应该只是建设而是应该注重如何让城镇化的居民享受到真正的城镇化的生活,让他们真正的融入城镇化的生活。

四 如何改变消费观念。在现代城镇化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改变城镇化的经济结构,现在我国产业结构上的第三产业的量特别的少,而且我国的消费所占的GDP的总量特别的少,这个是第三产业不发达所造成的,而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也不像国外一样的强,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淡薄,而且是有很强的节俭和储蓄观念。虽然这样对于个人来说是比较好的,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并不是很好的。而且较多的第二产业会要求大量的环境资本的投入,这个也是许多国外的发达国家将重工业迁出国内的原因。

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国家要推进城镇化所必须面对的,而且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来讲,比如说解决的好教育,养老,医疗等问题的话,就会使国民敢于去消费,当一个地方的人愿意去消费了,当地的经济就会繁荣,而且繁荣后当地的税收就会增加,这样的话当地的福利就会进一步的提高,这个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时候要解决城镇新居民的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一些问题,才能真正的改变现代中国人的消费观念,这样才能使经济得到较好的增长。

通过对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知道了我们国家要发展的道路仍然还是很长的,我们必须以发展民生为主,解决好“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问题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以上的问题要着重解决,特别是对于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城市新居民将要面对的一系列与自身相关的问题,比如说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就是要解决好的问题,还有就是要提高公务员的办事效率,提高人民的满意度,实行让老百姓满意的政策,让老百姓能够不折腾的办完所有要办的事。同时在城市规划上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眼光短浅的办,做到真正的多快好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建设。对待历史文物要特别的保护,不能简简单单的就将其毁坏,而且对破坏文物的行为要严加惩罚。在发展上特别要注意的就是保护环境,环境成本在发展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且如果不保护好环境,在以后的治理上将会有巨大的投入,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虽然只有这一小篇文章,但是我查询和调查了大量资料,了解到很多知识,这对我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有作用的。社会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片广阔的新天地,是我们未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现在所学到的和所接触到的,在以后都将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第二篇:果园乡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果园乡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社区、村转社区

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果园乡地处肃州区城北郊,辖6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015户13750人,耕地面积29778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88元。近年来,乡党委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思路和措施,有力地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深化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

我乡地处城郊,伴随着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各种利益调整引发的矛盾日益凸现,居民群体的复杂化、就业的多样化、利益的多元化尤为突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维护稳定和谐局面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富裕后的农民追求健康文明的幸福生活,对农村的文化卫生、居住环境和社会服务条件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如何转变管理和工作方式,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质量,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提高农村新型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乡党委坚持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以高闸沟村为村转社区试点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努力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做法

1、形式上向社区化转移。按照“集中居住、资源共享、改善环境、服务产业发展”的原则,根据村居的区位条件、产业特点、基础设施现状等因素,充分利用我乡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2010年乡村两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按照

“四议两公开”程序,确定在北大河畔原河西实业公司废弃砖厂的空地兴建高闸沟农民集中住宅小区,按照规划集中住宅小区可容纳1000多户农户,并有效融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发展理念,确保水电路、供暖、绿化亮化、养殖园区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基本可以实现城市社区化服务

2、服务向社区化方向发展。乡村两级多方筹资170多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集党员群众议事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科技培训中心、远程教育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五中心”一体的社区服务办公楼,确保满足居民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公共卫生、综合治理等社区服务功能的发展要求,为农民提供与城市社区一样的服务。

3、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服务引领作用。注重发挥广大党员素质高,在村里有威望的优势,把不断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作为增强推进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探索实施先锋带富工程,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党员干部、村民代表、青年妇女等骨干,带头开展各种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有计划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既密切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又增强了群众对社区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

4、通过各种培训提高居民素质。围绕提升居民素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一是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从就业、生活、观念等方面不断进步,努力成为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居民。二是将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作为提高群众素质的重要方面,组织群众参加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适用技术培训,使农民转居民后的生活来源有保障。三是不断增强群众参与社区管理、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激发群众渴望过上与城市居民一样

生活的愿望,提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为顺利开展社区建设打好舆论和群众基础。

三、农村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1、基层干部群众的观念与农村社区建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有的干部群众认为社区就是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医疗卫生、养老失业等各种社会保障待遇;有的认为社区与村差不多,只是名称不一样。对社区的概念和主要功能比较模糊;有的认为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就是农村党支部的简单的翻牌,没有本质区别。

2、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与社区建设的新形式不适应。一是群众自主意识增强与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弱化的矛盾。有的干部仍然沿用过去那种传统的、简单的工作方法,容易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二是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群众集体观念普遍淡化之间形成的矛盾。个别农民群众存在实用主义、自由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思想倾向,“无事不理你、有事就找你、处理不满意就告你”,这对建成后的农村社区、村转社区党组织做好新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3、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与社区建设的新形式不适应。广大农村党员有一定的经济、服务意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比较融洽。但是社区建成后将逐步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点。面对比较繁杂的社区事务,如果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组织受工作力量、业务素质的限制很难履行好这些职责。

4、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缺乏持久有效的经济保障。目前,社区的建设资金和党建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上级扶持和村集体收入两个渠道,资金数额相对较小,且不固定,经济基础薄弱,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自身不具备造血功能,使得社区硬件设施不足,一些工

作因受资金不足等客观因素影响,难以推进展开。

四、加强村转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议

1、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党的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解决社区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的迫切要求。通过培训,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白社区建设的意义、社区建设的方式办法,激发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使他们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2、科学定位党组织的功能。要从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社区稳定和推进农村社区健康发展等角度,明确农村社区党组织是农村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着领导功能,管理着社区内各项组织。

3、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努力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水平。一要创新社区服务载体,突显党员作用。积极健全社区服务网络,鼓励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 并建立党员便民联心卡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社区党建当中的先锋作用,为社区服务增添活力。二要拓宽服务范围,满足居民多方需求。要大力实施富民、安民、乐民、便民 “四民”工程,提高居民文明程度和社区建设水平。

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党务干部队伍。搞好社区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是关键。要通过“选”、“派”、“招”等渠道,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活力。

第三篇: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法治社会的不断完善,作为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消防监督工作,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将依法行政贯穿于消防执法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将消防行政执法纳入法制化轨道,是公安消防机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有的消防执法制度,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是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人抛砖引玉,结合自己在消防行政执法岗位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看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供大家参考。

一、消防行政执法的现状

(一)消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防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容置疑的,仅以立法而论,自1957年11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消防法规——《消防监督条例》后,国务院相继制定了37个消防法律法规,地方性消防法规和规章80余部,国家强制性消防工程技术规范、国家和行业消防技术标准230余部,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基础,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标准相配套,以地方性消防法规和政府规章为补充的消防法规体系。为我国消防法制建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强消防执法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二)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日趋规范

随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公安部消防局对所有消防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先后取消了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证书审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和维修保养资格许可证审批发证等10项消防审批项目,根据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又对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的消防安全检查的行政许可予以取消,同时重新修定了《消防监督检查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范》、《火灾调查规范》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等消防配套法规,进一步规范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变以前的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指挥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提高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进一步理顺了消防行政执法的职责权限。

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以及笔者在消防行政执法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来看,我国的消防法制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缺陷。消防行政执法办案工作仍然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消防行政执法难的问题仍很突出。

二、消防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执法软环境举步维艰

1、消防执法任务日益增加,执法力量严重不足。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监督检查任务日益繁重,同时,在原有各种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包括新《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还在不断出台,这都要求具备大量的消防执法人员和完善的执法机构和足够的物资技术条件和财力的支持。但现状却十分差强人意,以金沙县的现状为例,全县辖区面积2528平方公里,人口62万,辖26个乡镇,全县的个体工商户13596家,非重点单位142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22个,2008执法,金沙消防大队共检查单位1062余家,而我县消防大队大队机关仅有5名干部,其中3名大队领导、内勤参谋1名、防火参谋1名,平日还有大队干部必须参加的各种学习会议,及上级组织的各项考核、检查、评比,防火监督干部还得参加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安排的一些临时性的工作,都大量的挤占消防监督员的精力和工作时间,使消防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在德国、美国等欧美等发达国家消防员和当地居民的比例一般是1:1000,而我县的比例是1:20666,全国的比例是1:10000,我国全国的消防员和人口比例的平均水平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而我县的比例更是不足欧美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同时,因为我国地广人多,城镇化水平低下,乡镇距县城距离过大,仅以金沙县为例,我县相对人口和土地面积在全区还不算大,各县城到各乡镇的道路在全区来说还算是最好的,基本上都是柏油公路,但如果要到距最远的乡镇检查一个加油站,一个来回,加上中午休息的时间都要整整的一个白天,单就以上数据和事实已经充分暴露目前我国消防监督和执法工作所面临的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已严重影响消防执法工作的正常有序的开展。

2、地方行政干预导致执法不公。公安消防是一支现役部队,由公安部垂直领导。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又规定消防工作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同时因为消防部队办公业务经费、营房建设、消防装备建设、社会化消防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依赖地方常委政府的支持,而地方政府或部门的个别领导,因为个人对消防工作的认识问题,或是因单位、个人的原因,或多或少会对消防执法进行干预和影响,从而导致消防部门对某些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不能关停、责令限改等,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消防部门开了“绿灯”,将直接致使消防执法不公现象的出现,“绿灯”如果不开有时又会影响消防部门和地方党委和政府不和谐的情况出现,影响工作的开展,所以地方行政干预将直接导致,消防执法冲不破人情网、跳不出地方保护主义的怪圈,破坏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原则。

3、执法手段匮乏,强制性行政措施难于实施。现行法律关于消防行政处罚执法权力的规定不够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规定的“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物品扣留”等强制措施,执法主体均为公安机构或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当事人拒不执行,公安消防机构也因没有强制执行权而处于尴尬境地,这就致使了一些火灾隐患长期无法根治,也使公安消防机构的执法权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所幸,随着5月1日新消防法的正式实施,这一现状得到了有效解决。

4、社会消防意识淡薄,执法环境不容乐观。目前社会消防安全意识虽然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一些单位领导对消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对职工进行消防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不少群众消防法制观念淡薄,对消防执法的认识不够到位,对消防行政处罚不认同,使消防执法的软环境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不置可否,近年来随着全国消防环境的不断改善社会消防安全意识已普遍提高,但要从根本上转变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还有待时日,本人在毕节市工作期间对一个已办理消防行政许可的酒楼进行检查时,提问单位员工火灾报警电话号码是多少,此员工略加思考回答:“好像是823好多好多”,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个别现象,但细经思索,社会化消防、全民消防工作的目标任重道远,现在全国探索的农村、社区、街道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和各地的试点工作有多少实效,还值得我们慢慢思考和检验。

(二)现行消防行政处罚程序烦琐,效率低下

我国现行的消防行政处罚程序是:对违法消防管理相对人经调查取证后进入处罚程序——从告知听证权利、组织听证会到作出处罚决定。若管理相对人对处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机关要求复议,再不服,还可以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维持原判后,如被处罚人仍不履行处罚决定,公安消防部门还需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样烦琐的执法处罚程序耗费了大量的警力和时间,这些规定在实践中束缚了执法人员的手脚,使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大大降低了行政处罚的效率。所幸的是,新《消防法》的颁布,对一些须设有前置条件进入处罚程序的条款作了修改,将会使这一现状有所改善。

(三)消防行政执法不规范

1、法律条文、相应的技术规范应用不准确

执法人员在法律法规运用上把握不准确,执法随意性大,消防法律文书中指出的违法行为与引用的法律条款不相符,甚至不引用法律条款的行为时有发生。例如,有的执法者在应用法律条文中,只会应用《消防法》)和《消防条例》,而不应用其它相应的消防技术规范,使得法律条文运用不完整,对于一些违反消防技术规范的行为不能够按照规范定性,从而使得消防工作不到位。还有的执法者在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中应用《消防法》法律责任中的条款,而在下发《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却应用《消防法》火灾预防中的条款,有些《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内明明应该填写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条款的,而老是简单地打一条违反消防法的条款进去,更有胜者,有些在基层执法工作一线的执法人员,基本上每次出去检查都会发现被检查单位的灭火器不足的情况,但执法者本人连竟然不知道有一个规范叫《建筑灭火器设计规范》,连规范内规定的严重危险、中危危险、轻危险的场所的规定都不得不知道,就一句“灭火器数量不足”完事;对商场进行审核不知道有一个《商店建筑设计规范》,所以,由于执法者文化素质较低、不学习、不研究、不善于思考,对法律法规理解不透,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条文,从而出现了对一些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应该运用何种条文把握不准确,对违法行为定性不准确的现象。致使消防行政执法不规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2、法律文书的运用、填写不规范

(1)在对重点单位和一般单位的检查中,一些没有违反 《消防法》和《贵州省消防条例》的行为应采用消防监督检查记录,对于一些存在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应该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到期进行复查,未按要求整改的按照规定实施处罚。而某些消防部门则二者颠倒,该处罚的不处罚,不该处罚的处罚。

(2)《行政处罚法》中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如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有些单位由于疏忽大意,在下发《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时没有告之被处罚单位。更有甚者,还有就是我区各大队在行政处罚中普遍存在的对个体工商户和企业进行处罚时经常出现的本应对个人实施的行政处罚按照单位的进行处罚。

(3)一些单位在法律文书的填写上不规范,应该两个承办人一起签名的往往只有一人签名,尤其是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比如《监督检查记录》、《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和《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这些平常经常运用的法律文书。在《行政处罚法》中明确规定:在消防执法过程中,应该是两人执法。如果这些消防部门在下发法律文书时只有一人签名,即代表该执法行为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

以上列举的只是在日常工作中较为容易出现的法律文书的运用和填写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起眼,却能够直接影响到消防部队执法水平的整体提高,甚至会因为一时的不慎引起消防行政执法败诉。

3、执法程序混乱

(1)执法程序错误。主要表现在:先处理后取证,先处罚后裁决,先裁决后审批;有的单位为图省事,发现违法行为先实施处罚,然后再补《立案审批表》、《告知权利通知书》、《公安行政处罚审批表》、《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相关的手续。或者干脆就不问材料,不下发相关的法律文书。还有的执法者对当场处罚和一般处罚运用不准确,对不应当场处罚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当场处罚。《行政处罚法》中明确规定:对于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于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的实施当场处罚。某些执法人员对于这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不知道,竟然为了图方便而将一般处罚变为当场处罚。

(2)不依法履行告知义务。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听证程序组织听证。而有些单位为了图方便不按照规定提前告之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或者是将《告知笔录》和《行政处罚决定书》这二种法律文书同时下发。

(3)是执法程序中断。对消防违法行为,该整改的不责令整改,整改到期又不进行复查,整改不彻底或是不整改的,不要求整改并依法实施处罚,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程序的要求一追到底,直至结束。

4、执法随意性大,自由裁量权没有明确规定

消防行政执法缺乏力度,执法随意性大。以罚代停,以罚代改,以罚代拘等违法现象仍然存在;当事人不符合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情节的却减轻了处罚,而从轻及从重处罚条件,完全依靠消防执法人员的主观判断,行政处罚中“喊高罚低”,或告知后不处罚等现象屡见不鲜,相关消防法规又没有一个明确和具体的规定,虽然近年来为规范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各级消防部门都制定了一套系列的规定和制度,但从近年各级消防部门检查、督查、执法质量考核和各种执法投诉、举报的消防行政案件来看,消防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缺监督,执法随意性大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上文所列举的四种现象,虽然只是程序上一些不合法现象,但是很容易引起复议,一旦引起复议,败诉的将是消防执法部门。因此,消防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程序合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执法的合法、公正。

(四)执法者素质参差不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在消防部队执法班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不愿学习、还想学习的秒良现象,喊了好多年的打造学习型干部的口号一直停留在口号上,消防部队的年龄大一点的班干部业余时间大部分用来喝酒打麻将,年轻一点的班干部用来上网聊天玩游戏,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的执法人员被调整到其他岗位,从而导致许多新进入执法领域的执法人员法律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强,到了单位后只能“抬头看电线,低头看烟头”,到单位检查只能发现灭火器过期了、电线零乱了、应急灯损坏了等等一些面上的火灾隐患,检查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找不出问题,导致执法不够规范、到位、严谨,随意性大。再加上一些执法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低,执法的目的不明确,执法不公,办人情案、办关系案、办金钱案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整个消防部队执法队伍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第四篇: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法治社会的不断完善,作为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消防监督工作,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将依法行政贯穿于消防执法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将消防行政执法纳入法制化轨道,是公安消防机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有的消防执法制度,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是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人抛砖引玉,结合自己在消防行政执法岗位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和看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供大家参考。

一、消防行政执法的现状(一)消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防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容置疑的,仅以立法而论,自1957年11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消防法规——《消防监督条例》后,国务院相继制定了37个消防法律法规,地方性消防法规和规章80余部,国家强制性消防工程技术规范、国家和行业消防技术标准230余部,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基础,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标准相配套,以地方性消防法规和政府规章为补充的消防法规体系。为我国消防法制建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强消防执法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二)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日趋规范

随着xx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公安部消防局对所有消防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先后取消了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证书审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和维修保养资格许可证审批发证等10项消防审批项目,根据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又对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的消防安全检查的行政许可予以取消,同时重新修定了《消防监督检查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范》、《火灾调查规范》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等消防配套法规,进一步规范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变以前的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指挥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提高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进一步理顺了消防行政执法的职责权限。

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以及笔者在消防行政执法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来看,我国的消防法制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缺陷。消防行政执法办案工作仍然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消防行政执法难的问题仍很突出。

二、消防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执法软环境举步维艰

1、消防执法任务日益增加,执法力量严重不足。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监督检查任务日益繁重,同时,在原有各种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包括新《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还在不断出台,这都要求具备大量的消防执法人员和完善的执法机构和足够的物资技术条件和财力的支持。但现状却十分差强人意,以XX县的现状为例,全县辖区面积2528平方公里,人口62万,辖26个乡镇,全县的个体工商户13596家,非重点单位142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22个,xx执法,金沙消防大队共检查单位1062余家,而我县消防大队大队机关仅有5名干部,其中3名大队领导、内勤参谋1名、防火参谋1名,平日还有大队干部必须参加的各种学习会议,及上级组织的各项考核、检查、评比,防火监督干部还得参加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安排的一些临时性的工作,都大量的挤占消防监督员的精力和工作时间,使消防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在德国、美国等欧美等发达国家消防员和当地居民的比例一般是1:1000,而我县的比例是1:20666,全国的比例是1:10000,我国全国的消防员和人口比例的平均水平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而我县的比例更是不足欧美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同时,因为我国地广人多,城镇化水平低下,乡镇距县城距离过大,仅以XX县为例,我县相对人口和土地面积在全区还不算大,各县城到各乡镇的道路在全区来说还算是最好的,基本上都是柏油公路,但如果要到距最远的乡镇检查一个加油站,一个来回,加上中午休息的时间都要整整的一个白天,单就以上数据和事实已经充分暴露目前我国消防监督和执法工作所面临的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已严重影响消防执法工作的正常有序的开展。

2、地方行政干预导致执法不公。公安消防是一支现役部队,由公安部垂直领导。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又规定消防工作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同时因为消防部队办公业务经费、营房建设、消防装备建设、社会化消防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依赖地方常委政府的支持,而地方政府或部门的个别领导,因为个人对消防工作的认识问题,或是因单位、个人的原因,或多或少会对消防执法进行干预和影响,从而导致消防部门对某些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不能关停、责令限改等,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消防部门开了“绿灯”,将直接致使消防执法不公现象的出现,“绿灯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法治社会的不断完善,作为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消防监督工作,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将依法行政贯穿于消防执法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将消防行政执法纳入法制化轨道,是公安消防机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有的消防执法制度,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是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人抛砖引玉,结合自己在消防行政执法岗位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和看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供大家参考。

一、消防行政执法的现状(一)消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防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容置疑的,仅以立法而论,自1957年11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消防法规——《消防监督条例》后,国务院相继制定了37个消防法律法规,地方性消防法规和规章80余部,国家强制性消防工程技术规范、国家和行业消防技术标准230余部,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基础,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标准相配套,以地方性消防法规和政府规章为补充的消防法规体系。为我国消防法制建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强消防执法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二)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日趋规范

随着xx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公安部消防局对所有消防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先后取消了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证书审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和维修保养资格许可证审批发证等10项消防审批项目,根据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又对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的消防安全检查的行政许可予以取消,同时重新修定了《消防监督检查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范》、《火灾调查规范》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等消防配套法规,进一步规范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变以前的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指挥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提高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进一步理顺了消防行政执法的职责权限。

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以及笔者在消防行政执法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来看,我国的消防法制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缺陷。消防行政执法办案工作仍然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消防行政执法难的问题仍很突出。

二、消防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执法软环境举步维艰

1、消防执法任务日益增加,执法力量严重不足。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监督检查任务日益繁重,同时,在原有各种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包括新《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还在不断出台,这都要求具备大量的消防执法人员和完善的执法机构和足够的物资技术条件和财力的支持。但现状却十分差强人意,以XX县的现状为例,全县辖区面积2528平方公里,人口62万,辖26个乡镇,全县的个体工商户13596家,非重点单位142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22个,xx执法,金沙消防大队共检查单位1062余家,而我县消防大队大队机关仅有5名干部,其中3名大队领导、内勤参谋1名、防火参谋1名,平日还有大队干部必须参加的各种学习会议,及上级组织的各项考核、检查、评比,防火监督干部还得参加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安排的一些临时性的工作,都大量的挤占消防监督员的精力和工作时间,使消防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在德国、美国等欧美等发达国家消防员和当地居民的比例一般是1:1000,而我县的比例是1:20666,全国的比例是1:10000,我国全国的消防员和人口比例的平均水平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而我县的比例更是不足欧美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同时,因为我国地广人多,城镇化水平低下,乡镇距县城距离过大,仅以XX县为例,我县相对人口和土地面积在全区还不算大,各县城到各乡镇的道路在全区来说还算是最好的,基本上都是柏油公路,但如果要到距最远的乡镇检查一个加油站,一个来回,加上中午休息的时间都要整整的一个白天,单就以上数据和事实已经充分暴露目前我国消防监督和执法工作所面临的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已严重影响消防执法工作的正常有序的开展。

2、地方行政干预导致执法不公。公安消防是一支现役部队,由公安部垂直领导。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又规定消防工作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同时因为消防部队办公业务经费、营房建设、消防装备建设、社会化消防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依赖地方常委政府的支持,而地方政府或部门的个别领导,因为个人对消防工作的认识问题,或是因单位、个人的原因,或多或少会对消防执法进行干预和影响,从而导致消防部门对某些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不能关停、责令限改等,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消防部门开了“绿灯”,将直接致使消防执法不公现象的出现,“绿灯

”如果不开有时又会影响消防部门和地方党委和政府不和谐的情况出现,影响工作的开展,所以地方行政干预将直接导致,消防执法冲不破人情网、跳不出地方保护主义的怪圈,破坏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原则。

3、执法手段匮乏,强制性行政措施难于实施。现行法律关于消防行政处罚执法权力的规定不够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规定的“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物品扣留”等强制措施,执法主体均为公安机构或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当事人拒不执行,公安消防机构也因没有强制执行权而处于尴尬境地,这就致使了一些火灾隐患长期无法根治,也使公安消防机构的执法权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所幸,随着5月1日新消防法的正式实施,这一现状得到了有效解决。

4、社会消防意识淡薄,执法环境不容乐观。目前社会消防安全意识虽然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一些单位领导对消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对职工进行消防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不少群众消防法制观念淡薄,对消防执法的认识不够到位,对消防行政处罚不认同,使消防执法的软环境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不置可否,近年来随着全国消防环境的不断改善社会消防安全意识已普遍提高,但要从根本上转变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还有待时日,本人在XX市工作期间对一个已办理消防行政许可的酒楼进行检查时,提问单位员工火灾报警电话号码是多少,此员工略加思考回答:“好像是823好多好多”,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个别现象,但细经思索,社会化消防、全民消防工作的目标任重道远,现在全国探索的农村、社区、街道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和各地的试点工作有多少实效,还值得我们慢慢思考和检验。

(二)现行消防行政处罚程序烦琐,效率低下

我国现行的消防行政处罚程序是:对违法消防管理相对人经调查取证后进入处罚程序——从告知听证权利、组织听证会到作出处罚决定。若管理相对人对处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机关要求复议,再不服,还可以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维持原判后,如被处罚人仍不履行处罚决定,公安消防部门还需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样烦琐的执法处罚程序耗费了大量的警力和时间,这些规定在实践中束缚了执法人员的手脚,使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大大降低了行政处罚的效率。所幸的是,新《消防法》的颁布,对一些须设有前置条件进入处罚程序的条款作了修改,将会使这一现状有所改善。

(三)消防行政执法不规范

1、法律条文、相应的技术规范应用不准确

执法人员在法律法规运用上把握不准确,执法随意性大,消防法律文书中指出的违法行为与引用的法律条款不相符,甚至不引用法律条款的行为时有发生。例如,有的执法者在应用法律条文中,只会应用《消防法》)和《消防条例》,而不应用其它相应的消防技术规范,使得法律条文运用不完整,对于一些违反消防技术规范的行为不能够按照规范定性,从而使得消防工作不到位。还有的执法者在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中应用《消防法》法律责任中的条款,而在下发《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却应用《消防法》火灾预防中的条款,有些《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内明明应该填写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条款的,而老是简单地打一条违反消防法的条款进去,更有胜者,有些在基层执法工作一线的执法人员,基本上每次出去检查都会发现被检查单位的灭火器不足的情况,但执法者本人连竟然不知道有一个规范叫《建筑灭火器设计规范》,连规范内规定的严重危险、中危危险、轻危险的场所的规定都不得不知道,就一句“灭火器数量不足”完事;对商场进行审核不知道有一个《商店建筑设计规范》,所以,由于执法者文化素质较低、不学习、不研究、不善于思考,对法律法规理解不透,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条文,从而出现了对一些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应该运用何种条文把握不准确,对违法行为定性不准确的现象。致使消防行政执法不规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2、法律文书的运用、填写不规范

(1)在对重点单位和一般单位的检查中,一些没有违反《消防法》和《贵州省消防条例》的行为应采用消防监督检查记录,对于一些存在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应该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到期进行复查,未按要求整改的按照规定实施处罚。而某些消防部门则二者颠倒,该处罚的不处罚,不该处罚的处罚。

(2)《行政处罚法》中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如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有些单位由于疏忽大意,在下发《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时没有告之被处罚单位。更有甚者,还有就是我区各大队在行政处罚中普遍存在的对个体工商户和企业

进行处罚时经常出现的本应对个人实施的行政处罚按照单位的进行处罚。

(3)一些单位在法律文书的填写上不规范,应该两个承办人一起签名的往往只有一人签名,尤其是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比如《监督检查记录》、《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和《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这些平常经常运用的法律文书。在《行政处罚法》中明确规定:在消防执法过程中,应该是两人执法。如果这些消防部门在下发法律文书时只有一人签名,即代表该执法行为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

以上列举的只是在日常工作中较为容易出现的法律文书的运用和填写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起眼,却能够直接影响到消防部队执法水平的整体提高,甚至会因为一时的不慎引起消防行政执法败诉。

3、执法程序混乱

(1)执法程序错误。主要表现在:先处理后取证,先处罚后裁决,先裁决后审批;有的单位为图省事,发现违法行为先实施处罚,然后再补《立案审批表》、《告知权利通知书》、《公安行政处罚审批表》、《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相关的手续。或者干脆就不问材料,不下发相关的法律文书。还有的执法者对当场处罚和一般处罚运用不准确,对不应当场处罚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当场处罚。《行政处罚法》中明确规定:对于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于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的实施当场处罚。某些执法人员对于这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不知道,竟然为了图方便而将一般处罚变为当场处罚。

(2)不依法履行告知义务。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听证程序组织听证。而有些单位为了图方便不按照规定提前告之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或者是将《告知笔录》和《行政处罚决定书》这二种法律文书同时下发。

(3)是执法程序中断。对消防违法行为,该整改的不责令整改,整改到期又不进行复查,整改不彻底或是不整改的,不要求整改并依法实施处罚,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程序的要求一追到底,直至结束。

4、执法随意性大,自由裁量权没有明确规定

消防行政执法缺乏力度,执法随意性大。以罚代停,以罚代改,以罚代拘等违法现象仍然存在;当事人不符合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情节的却减轻了处罚,而从轻及从重处罚条件,完全依靠消防执法人员的主观判断,行政处罚中“喊高罚低”,或告知后不处罚等现象屡见不鲜,相关消防法规又没有一个明确和具体的规定,虽然近年来为规范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各级消防部门都制定了一套系列的规定和制度,但从近年各级消防部门检查、督查、执法质量考核和各种执法投诉、举报的消防行政案件来看,消防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缺监督,执法随意性大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上文所列举的四种现象,虽然只是程序上一些不合法现象,但是很容易引起复议,一旦引起复议,败诉的将是消防执法部门。因此,消防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程序合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执法的合法、公正。

(四)执法者素质参差不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在消防部队执法班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不愿学习、还想学习的秒良现象,喊了好多年的打造学习型干部的口号一直停留在口号上,消防部队的年龄大一点的班干部业余时间大部分用来喝酒打麻将,年轻一点的班干部用来上网聊天玩游戏,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的执法人员被调整到其他岗位,从而导致许多新进入执法领域的执法人员法律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强,到了单位后只能“抬头看电线,低头看烟头”,到单位检查只能发现灭火器过期了、电线零乱了、应急灯损坏了等等一些面上的火灾隐患,检查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找不出问题,导致执法不够规范、到位、严谨,随意性大。再加上一些执法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低,执法的目的不明确,执法不公,办人情案、办关系案、办金钱案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整个消防部队执法队伍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五)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职能未切实履行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监督的重心往往是城市的中心区域,广大的农村消防监督工作的的开展往往要依赖公安派出所实施。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制定和下发了不少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规定、规范和制度,对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职责、任务、工作标准、监督检查的内容范围都有了明确、具体细致的规定,我们贵州省甚至制作了“八本三册”等法律文书的模板,连文书的填写示例注意事项都有具体的示例。近几年,各级消防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和思考推进派出所消防工作的方法,年年都在抓派

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试点,希望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农村派出消防工作的切实开展。但因种种原因,公安派出所消防工作开展的情况往往差强人意。

三、加强和改进消防执法工作的措施和意见

(一)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全面提升消防部门行政执法水平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执法者的素质低下将会影响到整个消防部队的执法形象,因此,要想全面提升消防部队的行政执法水平,必定要从提高执法者个人素质着手。随着消防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能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关键是要看执法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知识水平如何。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政治素质,一名执法者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尝端正的工作动机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态度,是不可能公正公平的进行行政执法的。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定期对消防执法者进行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提到一定高度,进一步提高执法者的思想素质,使消防行政执法有坚实的基矗同时,要不忘抓好消防法律和消防业务培训及业务考核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此,消防机构要建立一套业务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使消防监督人员能熟练掌握常用的现行消防法律和法规;熟练地制作和使用各种法律文书;同时,要及时组织考核,进一步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促使各岗位监督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整个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以全面提升消防部门行政执法水平。

(二)强化消防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消防行政执法

要从根本上规范消防行政执法行为,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消防执法监督机制,通过监督机制的监督管理,促使执法者进一步规范法律文书的填写和使用,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从而使整个执法行为的到有效规范。监督机制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首先从内部监督着手,不仅要搞好纵向监督,即不但上级对下级有监督权,下级对上级的执法活动,违法行为也有权提出建议;同时要搞好横向监督,即同一业务部门之间,不同业务部门之间要相互监督,保证消防执法活动准确合法。在做好内部监督的同时,要做好外部监督工作,大力推行警务公开制,加大消防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各单位应设立警务公开栏,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执法程序,让群众了解各种手续如何办理,公开自己的电话和单位的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聘请社会消防监督员,采取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定期向社会征求对消防监督工作的意见,及时地发现消防监督员在执法中的不正当行为,包括吃、拿、卡、要等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一些曾经有过吃、拿、卡、要等现象的消防监督员及时地纠正错误,改变工作态度,树立消防部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从而提高消防执法水平。

(三)积极探索消防监督专业化、有偿化的新路子,缓解消防执法人员警力不足现象

消防是一门跨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具有广泛性、多样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特点,加之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消防执法任务日益增加,执法力量严重不足。而消防属现役编制,增加警力根本不现实,要想有效缓解警力不足现象,只有合理依靠外力,逐步尝试借助各类代理和服务性质的中质组织作用,发展社会上诸如法律、会计、建审、特种设备检测等与消防监督工作有关的中介组织。由他们来承担部分消防安全咨询,科技指导等有偿服务项目,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仲裁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快速有效缓解消防部队警力不足的现象。

(四)加强消防宣传“五进”工作,进一步优化消防行政执法软环境 要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始终把消防宣传教育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全民消防素质;进一步落实防火责任制,增强全社会消防法制观念;逐级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把责任层层分解,把消防安全措施落实到实处,逐步营造一个良好的消防执法软环境。

(五)以新《消防法》出台为契机,完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

迅速清理以前消防法律法规制度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相关消防法规和消防执法实施细则和规定,切实增强新《消防法》的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消防法的作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六)推动地方政府将消防工作纳入各乡镇、社区、农村行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绩效考核

各级消防部门应积极向地方政府领导汇报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将消防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将消防工作入乡镇长、村长、社区主任的任免条件,以增强乡镇、农村和社区行政和分管领导主体意识,强化农村、社区的消防工作。

(七)以新《消防法》出台和部局总队以下编制即将出台为契机,推动各级消防部门党委书记进入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党委的工作 还有就是思考一下趁新《消防法》出台和部局总队以下编制即将出台为契机,能不能考虑其他省市和地区的一些成功经验,研究和评判消防部门党委书记进同级公安机关党委的可行性,积

极向地方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协调汇报,偿试消防部门党委书进当地公安机关党委的可能性,以提高消防部门在公安机关的话语权,强化对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

第五篇: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一、无锡城镇化发展态势的总体评估

自上世纪80年代始,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无锡在国内较早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新路子。近10年来,我市着力构建“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发展格局,具体可以概括为“一张图、两置换、三集中、四对接”:“一张图”即全市城乡规划体系全面覆盖,“两置换”即探索开展了以农村住宅置换城镇住房、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工作,“三集中”即大力推进了农业向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四对接”即加快实施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民主法治四个方面的城乡对接、同步建设。

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无锡模式”不仅在省内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引起高层领导的关注,但是与全省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我们同样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在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浪潮中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

(一)突出成绩

1、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到2012年,我市城镇化人口比例达到7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左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89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三位,全国第十五位。与2002年数据相比较,两项指标分别增长了67.2%和66.1%,增速喜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驱动经济、消费、投资的增长,以近三年数据为例,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平均带动GDP增长9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账3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亿元。

2、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连续实施“三年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旧城改造和城市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三集中”成效显著,城市总体框架基本确立。推进道桥、水利、电力、通信、环保、信息化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功能实现跃升。建成城市快速内环,高速公路密度达到世界发达地区水平,镇村公交通达率100%,城乡路网体系日趋完善。沪宁城际、京沪高铁无锡段通车,宁杭高铁宜兴段建成,地铁一、二号线开工建设,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大幅提升。

3、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38元,分别是2002年的3.17倍和2.81倍。10年新增城镇就业12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城乡五大类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均达98%以上,市区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低保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域城乡并轨。市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超过1000万平方米,全市6320个村庄完成环境整治,占到全市村庄总数的70%以上,位居全省第二。

4、生态宜居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达到90,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城市群,被《2013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评为“内地宜居第一城”。累计投入治太资金330多亿元,顺利实现“两个确保”和水质改善目标。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加快工业布局调整,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主要污染物减排和单位GDP能耗降幅全省第一。污水处理厂全面提标改造,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3.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40%。市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4.51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达25.3%,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二)主要经验

1、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以科学的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区域发展。按照建设特大城市、城乡互动发展的要求,全市一盘棋科学编制了城乡融合、相互衔接的全市城镇布局总体规划,“一体两翼、七区一体”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框架基本确立,全市形成以中心城区特大城市为主体,江阴(澄江)、宜兴(宜城)两个大中城市为两翼,江阴华士、宜兴官林、锡山东港、惠山洛社等十二个城镇组团为纽带的“1+2+12”三级城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网络化为基本点,统筹编制了节约集约的土地利用布局规划、“半小时都市圈”交通结构规划、“沿江、沿路、沿湖”产业结构规划和12个新市镇、182个农村新型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城乡规划的全覆盖。

2、产业推动。把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构建产城融合的良好局面。以“城市南进、产业北移”和“城乡统筹”为契机,加快推进产业向县城镇和重点镇园区集中集聚,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县城镇、重点镇和新型社区集中,逐步形成以传统工业强镇江阴新桥、交通枢纽新城锡山安镇、生态旅游强镇惠山阳山、产业转移承接强镇滨湖胡埭为代表的四类重点镇发展模式。产业的集聚转移和更新换代,促进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和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和基础设施向城郊和农村地区延伸覆盖。

3、设施先行。大力统筹城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电力设施、路桥通达、公共交通、有线宽带、信息服务、饮水安全、污水处理七大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城乡大贯通、大接轨。“十一五”以来,全市仅农村道路建设就投入超过200亿元,新改建农村道路3000多公里,全市所有乡镇实现车辆15分钟内驶上快速干道,30分钟内驶上高速公路的“1530”发展目标,以市中心为原点,全市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小时生活圈”。

4、政策惠民。我市坚持城乡一体、同城待遇的价值取向,把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作为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化。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市、县(市、区)、镇、村四级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纯农民养老保险,推动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保障、农村住宅置换城镇住房、农民身份转变为市民身份的“两置换一转化”改革,全市共转化84.36万人、置换城镇社会保障52.66万人。同时,积极探索外来人口服务政策创新,率先在国内以立法的形式,规定无锡居住半年以上约185万非户籍人口享受与近470万户籍人口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三)存在问题

主要是后继乏力,产业支撑不强、推进成本高企;发展不均,公共投入不均衡、居民待遇不均衡;理念滞后,发展理念滞后、管理理念滞后。;机制不畅,城市规划编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等缺乏有机衔接,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管理服务跟不上建设发展的步伐。

二、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建议

(一)切实提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从注重形态上的城镇化转向注重质态上的城镇化:

一是要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口城镇化。推进人口城镇化的意义要远大于土地城镇化,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统计增加和城区规模面积扩大,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二是要从粗放城镇化转向精细城镇化。从国际经验来看,50%的城镇化率是城镇化由加速推进转变为减速推进的一个重要拐点,一旦越过这一拐点,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强化城市管理、优化城市服务将成为城镇化的核心。

三是要从模式城镇化转向差异城镇化。如江阴市新桥镇是传统工业强镇,毛纺服装产业领跑全国,全镇农田80%实现规模经营,近90%企业进驻园区;惠山区阳山镇是生态旅游强镇,依托中国水蜜桃之乡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休闲和旅游度假产业;新区江溪街道是商贸商务强镇,2012年完成服务业收入11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

四是要从单个城镇化转向组团城镇化。必须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在区域城市化中的集聚辐射功能,以及新市镇承接上级城市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纽带作用,使城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之间形成链式发展、互动组团的局面。

(二)充分放大新型城镇化的正面效应,缩小城乡二元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上:

一是要放大新型城镇化对于扩大内需的正面效应。新型城镇化意味着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意味着各种生产、生活需求增加,意味着城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新型城镇化还应引导出现个性化、标准化、高端化等多样的消费结构,推动消费水平的升级、需求层次的分化和需求结构的转变。

二是要放大新型城镇化对于优化功能的正面效应。新型城镇化必须在优化城镇功能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切实增强城乡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和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

三是要放大新型城镇化对于保护环境的正面效应。“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要求,“天蓝、水净、地绿、气清”的生态环境是城乡居民的共同期盼,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切实提高规划和建设水平,是实践“人的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四是要放大新型城镇化对于保护耕地的正面效应。快速的城市化使得大量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另外农民的大量进城导致部分农地遭到闲置荒芜,有限的耕地日益紧张。

(三)扎实解决新型城镇化的重点问题

一是规划问题。要突出重点发展。结合行政区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调整现有城镇规划布局,通过乡镇建制的撤并、重组,做大规模,完善功能,重点发展一批城关镇、中心镇,充分发挥其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实现统筹发展。要根据无锡城乡发展实际,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不断深化、落实、完善“1+2+12”的三级城镇发展体系,制定好阶段性目标和工作措施,确保整体落实。

二是就业问题。要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努力实现城乡劳动者就业政策统一、就业服务共享、就业机会公平。首先,以产业带动就业。大力吸引成熟并且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落户到城镇,并与当地服务业相互支撑,实现“建设一个园区,集聚一批企业,支撑一批城镇,带动一批就业”的良性循环。其次,因地制宜地培育农村新型民营企业。积极培育农村新型民营企业,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向这类企业集聚,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开发和集约化发展,使更多的失地农民就地安居乐业。

三是资金问题。要开辟多元融资渠道。要研透用足融资政策,广泛开辟银行贷款、投行基金、地方债券等各类融资通道,对涉及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方面的融资还可以借鉴国际上的金融工具。要改革现行投资管理方式。要做好“民”的文章,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资主体作用。要在“改”上求突破,一改基础设施政府喜好大包大揽的局面,二改社会领域市场准入门槛过于严苛的现状,三改公用事业民间资本参与不足的问题。四是制度问题。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扩权强镇,逐步推进项目审批、城市管理、人事任免等方面的权限下放,在财税分配、资金投入、用地计划等方面优先给予保障。不断健全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教育、卫生、住房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整体设计和有机衔接。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推进外来人员管理服务创新,构建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形成综合治理、社区警务、治安防范、纠纷调处、社区矫正及信息收集等于一体的社区管理新格局。

下载关于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4-7信息来源:武乡县城建网 武乡县住建局局长 张王盛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大全

    一、基本情况、经验与体会自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若干意见》(粤发[XX]8号)和《关于推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意见》(粤发)[XX]10号)出台后,由于区委、......

    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5篇)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法治社会的不断完善,作为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消防监督工作,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将依法行政贯穿于消防执法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将消防行政执法纳入法制化......

    城镇化过程中问题的调查和分析

    城镇化过程中问题的调查和分析 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了一种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模式——城镇化。农村城镇不仅推动了城市的繁荣,也推动了农村的发展。城镇化作为一种......

    城镇化过程中问题的调查和分析

    城镇化过程中问题的调查和分析 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了一种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模式——城镇化。农村城镇不仅推动了城市的繁荣,也推动了农村的发展。城镇化作为一种......

    推进城镇化进程政策法律问题调研报告

    最近随市政协“推进城镇化进程”课题组视察走访了几个县(市)区,对我市推进城镇化进程几个有关政策法律的问题,进行调研探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几个有关政策......

    毕节市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毕节市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毕节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毕节市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报告》的安排,为进一......

    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城镇化建设缺乏规划。大部分乡镇没有编制乡镇总体规划,使各乡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得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周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