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镇化进程政策法律问题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02:5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城镇化进程政策法律问题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城镇化进程政策法律问题调研报告》。

第一篇:推进城镇化进程政策法律问题调研报告

最近随市政协“推进城镇化进程”课题组视察走访了几个县(市)区,对我市推进城镇化进程几个有关政策法律的问题,进行调研探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几个有关政策法律问题的分析

1、行政区划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目前行政区划缺乏整合力度,本市两区规模偏小,行政体制各自独立,矛盾错综复杂,行政区划规划与城镇规划不相协调,造成“一城多府”、“城中有村”、“乡中有城”,迟迟未被纳入城镇管理范畴。如三元区的城东乡下辖村分列四个街道,梅列区的徐碧乡下辖村分列三个街道。这主要是缺乏区域协调机制,相邻地区各自为政、盲目竞争、事权、财权不够明晰,区政府又职能不全,没有土地、规划、权责不配套,造成办事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

2.土地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容量存在矛盾。一是不同法律之间、政策与法律之间存在矛盾,如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与现行的土地法规有不相容之处,操作起来遇到法律规定的障碍。又如我国的宪法、土地法都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其土地使用权当然由国家进行支配。而宪法、民法也规定了公民的私有财产、集体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或毁坏。两者的权益保护效力均等。列东老街拆迁改造在列东村集体土地未征为国有就直接开发,违反了重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不得破坏土地的附着物”的规定,就是极典型的有关政策法律问题。二是土地征用补偿费问题。国家规定农村集体土地标准较低,与城镇国有土地的补偿费用及实际价值存在较大差距。农民的利益在现值上得不到弥补,在征地使用权流转和置换上存在一些障碍。

3、土地利用与城镇发展的矛盾。一是城镇发展面临用地紧缺与耕地保护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使农村土地转为城市用地,在政策上急待解决。二是现行的用地政策限制了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现行的用地政策,实行的是一整套严格的现反,要求在行政区域内实行耕地的动态占补平衡,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往往制约了城镇发展的空间。三是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不相协调。两个规划分属两个部门,由于职能各有侧重,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难以衔接,土地利用规划不能对城市土地市场用地活动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四是城镇土地收益未真正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不是再生资源,国家政策规定城镇土地收益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实上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城镇土地收益没有真正用于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

4、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困难重重,进展缓慢,已成为影响我市政治、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并且严重阻碍了推进城镇化进程。梅列区正在开发的列东老街、龙岗小区、明辉花园等6片,三元区正在开发的下洋花园和龙船巷两片等都进展缓慢、等待观望。其中,列东老街应拆迁104尸,63户不同意拆迁;下洋花园应96户拆迁、6家单位拆迁,目前未拆83户、单位4家;龙船巷应拆迁77户,未拆迁1户。主要反映:一是政府在旧城拆迁改造中,没有正式批文,常以会议纪要代替行文,应规范并正式形成批文;二是市里缺乏强制拆迁手段,遇到钉子户,委托的市拆迁公司力量较弱、力度不够大;三是部分拆迁户要价过高,异地安置的地块无法满足;四是拆迁难,难在手续不全,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办法难变通。被拆迁户则反映:补偿安置方案不合理,补偿费太低;计委超越权限批准立项,集体土地未征用为国有即进行商品房开发;拆迁许可证不合法;原老街一期开发安置的房屋质量差,采光、结构不好。由于开发商未向政府交清土地出让金,到今安置户有的房产证、土地证尚未拿到;开发商自恃特殊,对政府的依赖思想严重,不主动与拆迁户协商,不积极采取措施化解矛盾。

究其原因,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内不少规定已经明显不适应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需要。条款上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痕迹,内容上存在着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混淆了国家土地征用开发与商业土地开发的两种性质,导致了《条例》中规定的条款模糊性,出现两种性质均可通用的条款,形成政企不分的弊端。

②政府参与商业土地的拆迁工作,赋予了国家的强制力作后盾,服从于国家的需要,就会使人感到有“强拆强迁”之嫌。特别是在拆迁过程中,拆近单位或个人常打着政府代理人的旗号进行拆迁活动,因为利益之间的关系,请求当地政府和法院、公安等部门参与拆迁活动。一旦发生拆迁纠纷,就把解决问题的责任推给政府,而被拆迁当事人也觉得由政府解决问题更有办法,政府不可能不管。拆迁矛盾转化为政府与被拆迁人之间的关系。把政府、法院等部门变成了拆迁单位的一个前期工作部门,影响了人民政府的形象。另一方面使政府作出的房屋拆迁行政裁决的居间地位受到动摇,裁决的公正性无法令人信服。

③对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的补偿标准过低,房屋所有人的积极性不高,对拆迁房屋产生抵触情绪。

④安置方式单一,对房屋使用人仅规定了实物安置—种方式,导致了被安置房屋地点等的条件不满。迟迟不搬迁,影响拆迁进度。

⑤将户口因素作为确定安置面积的标准。在买践中被一些人所利用,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⑥对拆迁单位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运用缺乏有效的监管。有的拆迁人取得拆迁许可证后抽逃资金,导致安置房不能及时建设、补偿安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的合理流动。体制上城乡分立的二元结构和严格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是制约人口合理流动的根本症结。过分强调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过多限制农民进城的“门槛”。进城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缺乏保障。教育、医疗等相关政策也不配套,造成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平等。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政策,农民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房租收益和生育上的“一胎半”优惠,有的甚至出现回迁现象。导致农民进城的推力不足。

二、为此,提出对策如下:

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法制建设和政策调整问题确实很多,其原因除了立法滞后之外,还田于我国历文和现实的特点所决定的,不能奇希望一朝一夕就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立法进程加快了,国家许多政策都在相适应进行调整,已经从根本上改变无法可依的局面。针对上述分析,建议采取对策如下:

(一)提高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意识和法制意识;适时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应把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总体战略摆上突出位置,进行超前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发展方案和相关政策。对原有一些制约城城镇化进程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加以调整,对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要适时完善,对已经出台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要认真落实到位。从我市具体情况出发,突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矛盾,加快制度创新。

(二)要妥善处理好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全局与局部利益的矛盾。一是城镇化必须进行必要的行政区划的调整,这必然会涉及各方面利益的重新分配,就应处理好行政区域之间的全局利益和部门之间的局部利益,理顺辖区群众利益。二是城镇化进程涉及诸多部门的工作,既需要在政策上作较大调整,兼顾政策的协调性和配套完善,也需要加大本部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工作力度。

(三)要摆正土地管理与城镇建设的关系。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之一。强化上地管理又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同时我国已形成了比较配套的城镇建设和土地管理法规体系,但随形势的变化,也暴露出许多矛盾,所以应注意摆正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发展规划协调的问题。如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有些在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区内的,甚至在近期建设用地范围的,就应协调好;二是土地管理与建设规划管理步调要一致;三是城镇土地收益要真正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城镇土地市场化运作要逐步规范,搞活土地资本运营。要认真执行不久前刚颁布的《福建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管理办法》。

(四)规范房屋拆迁管理程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新修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于XX年11月1日起施行。主要有四个方面新的规定:一是取消了拆迁方式中的统一拆迁。目的是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把政府管理与市场主体剥离开,政府要依法行政,管好政府该管的事情,建设单位要依法从事建设活动;二是体现了政府对拆迁中属于民事关系的行为,原则上不干预的原则。对于拆迁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行为,应当根据双方的协议,按照《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去规范;三是对于一些涉及拆迁当事人合法权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增加了若干规定,要求户屋拆迁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四是进一步规范了拆迁的行政管理程序。

(五)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因此,必须在抓好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把城市管好。加强公安、工商、城建、卫生、环保、交通等各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依法行政,公正执法;针对城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房地产、规划管理等方面,制定可供操作的规定措施,规范城市管理行为;重点要在加强社区建设上下功夫,把经营的理念引进城市管理中;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政策,建立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集聚机制,如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积极的人口迁移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聚居等。

第二篇:推进城镇化进程政策法律问题调研报告

最近随市政协“推进城镇化进程”课题组视察走访了几个县(市)区,对我市推进城镇化进程几个有关政策法律的问题,进行调研探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几个有关政策法律问题的分析

1、行政区划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目前行政区划缺乏整合力度,本市两区规模偏小,行政体制各自独立,矛盾错综复杂,行政区划规划与城镇规划不

相协调,造成“一城多府”、“城中有村”、“乡中有城”,迟迟未被纳入城镇管理范畴。如三元区的城东乡下辖村分列四个街道,梅列区的徐碧乡下辖村分列三个街道。这主要是缺乏区域协调机制,相邻地区各自为政、盲目竞争、事权、财权不够明晰,区政府又职能不全,没有土地、规划、权责不配套,造成办事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

2.土地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容量存在矛盾。一是不同法律之间、政策与法律之间存在矛盾,如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与现行的土地法规有不相容之处,操作起来遇到法律规定的障碍。又如我国的宪法、土地法都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其土地使用权当然由国家进行支配。而宪法、民法也规定了公民的私有财产、集体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或毁坏。两者的权益保护效力均等。列东老街拆迁改造在列东村集体土地未征为国有就直接开发,违反了重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不得破坏土地的附着物”的规定,就是极典型的有关政策法律问题。二是土地征用补偿费问题。国家规定农村集体土地标准较低,与城镇国有土地的补偿费用及实际价值存在较大差距。农民的利益在现值上得不到弥补,在征地使用权流转和置换上存在一些障碍。

3、土地利用与城镇发展的矛盾。一是城镇发展面临用地紧缺与耕地保护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使农村土地转为城市用地,在政策上急待解决。二是现行的用地政策限制了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现行的用地政策,实行的是一整套严格的现反,要求在行政区域内实行耕地的动态占补平衡,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往往制约了城镇发展的空间。三是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不相协调。两个规划分属两个部门,由于职能各有侧重,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难以衔接,土地利用规划不能对城市土地市场用地活动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四是城镇土地收益未真正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不是再生资源,国家政策规定城镇土地收益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实上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城镇土地收益没有真正用于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

4、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困难重重,进展缓慢,已成为影响我市政治、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并且严重阻碍了推进城镇化进程。梅列区正在开发的列东老街、龙岗小区、明辉花园等6片,三元区正在开发的下洋花园和龙船巷两片等都进展缓慢、等待观望。其中,列东老街应拆迁104尸,63户不同意拆迁;下洋花园应96户拆迁、6家单位拆迁,目前未拆83户、单位4家;龙船巷应拆迁77户,未拆迁1户。主要反映:一是政府在旧城拆迁改造中,没有正式批文,常以会议纪要代替行文,应规范并正式形成批文;二是市里缺乏强制拆迁手段,遇到钉子户,委托的市拆迁公司力量较弱、力度不够大;三是部分拆迁户要价过高,异地安置的地块无法满足;四是拆迁难,难在手续不全,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办法难变通。被拆迁户则反映:补偿安置方案不合理,补偿费太低;计委超越权限批准立项,集体土地未征用为国有即进行商品房开发;拆迁许可证不合法;原老街一期开发安置的房屋质量差,采光、结构不好。由于开发商未向政府交清土地出让金,到今安置户有的房产证、土地证尚未拿到;开发商自恃特殊,对政府的依赖思想严重,不主动与拆迁户协商,不积极采取措施化解矛盾。

究其原因,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内不少规定已经明显不适应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需要。条款上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痕迹,内容上存在着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混淆了国家土地征用开发与商业土地开发的两种性质,导致了《条例》中规定的条款模糊性,出现两种性质均可通用的条款,形成政企不分的弊端。

②政府参与商业土地的拆迁工作,赋予了国家的强制力作后盾,服从于国家的需要,就会使人感到有“强拆强迁”之嫌。特别是在拆迁过程中,拆近单位或个人常打着政府代理人的旗号进行拆迁活动,因为利益之间的关系,请求当地政府和法院、公安等部门参与拆迁活动。一旦发生拆迁纠纷,就把解决问题的责任推给政府,而被拆迁当事人也觉得由政府解决问题更有办法,政府不可能不管。拆迁矛盾转化为政府与被拆迁人之间的关系。把政府、法院等部门变成了拆迁单位的一个前期工作部门,影响了人民政府的形象。另一方面使政府作出的房屋拆迁行政裁决的居间地位受到动摇,裁决的公正性无法令人信服。

③对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的补偿标准过低,房屋所有人的

第三篇:宽城满族自治县城镇化进程调研报告

宽城满族自治县城镇化进程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3-2

4信息来源:河北省政协门户网站

宽城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东南部,与秦皇岛市、唐山市、辽宁省朝阳市交界。地处燕山山脉东段,长城北侧的滦河流域,地理位置在北纬40度17分至40度45分和东经118度10分至119度10分之间,东北偏高,西南偏低,平均海拔在300至500米之间,属东部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6度,年降水量在550—750毫米之间,森林覆盖率为62%,居河北省第四位。1963年建县,1989年成立满族自治县,总面积1952平方公里,辖7镇11乡和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共有205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总人口24.68万,有满、汉、蒙古等14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15.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64.5%。

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13.2%,第二产业增加值117.3亿元,增加16.8%,第三产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1:37.8:20.1;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5亿元;全部财政收入1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41元;县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连续八年位居承德市第一名,经济综合实力(全省第19)进入全省20强县区行列。

几年来,城市建设工作本着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城市建设项目的思路,紧紧围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让整个城区面貌由点到线再到面发生大的变化”的工作目标,以县城道路和宜居工程建设为重点,大投入,大规模,大手笔,拓展了城市空间,完善了城市功能,塑造了城市形象,切实增强了城市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城市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0.2亿元,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33项,目前完成89项,完成投资28.2亿元,建设155.61万平方米的商住小区,人均住宅由2005年的21.5平方米增加到33.4平方米;新建改建道路17条、桥梁2 座,人均道路面积由2005年的7.8平方米增加到10.5平方米;建设绿地75万平方米,人均绿地由2005年的3.1平方米增加到16.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为建设特色中等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城镇化进程情况

(一)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绘就“一城七镇”的城市发展蓝图

为使城市建设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该县按照科学性、前瞻性的要求以及完善功能、弘扬特色、美化城市、提升品位的思路,2004年重新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12月通过了市政府审批,今年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宽城满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进行深化和完善,同时对规划区范围内9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编制,目前已完成规划审批,控规覆盖率达到100%。确定了“一城七镇”城市总体布局,构建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七个重点建制镇为集聚点,城乡互动、布局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格局。在中心城市规划上,将县城定位为“区域中心之城、山水园林之城、生态环境之城”,确定了“扩、增、全”、“西移、南扩、北拓、旧改”的发展战略,构建了“一城四区”城市发展框架,规划了“六纵八横、十桥一枢”城市交通网络和“一河一区、一寺五园”城市特色景观;在小城镇规划上,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峪耳崖、板城等重点建制镇为依托,提出了“打造7个综合型、旅游型、文化型、工贸型特色名镇、经济强镇,吸纳人口5万人以上”的战略构想,为促进农村产业与人口向小城镇聚集、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奠定了基础。

各项专项规划和重点地段修建性规划全面启动,完成了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2010—2012年)、人防规划(2010—2020年)、消防规划(2007—2020年)、商业网点规划(2008—2020年)、城区地名规划(2008—2018年)、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及重点景区概念性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完成了河西行政新区20公顷、北局子400公顷、陈家曼子、上河西至沟门村缸窑沟路以西84.6公顷等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外贸至五金路12公顷、城中路至城西路16公顷、黄土梁子区域40公顷修建性规划;委托北京青构华筑建筑设计院完成了民族街职教中心至地税局段、北局子迎宾大道两侧民俗风格一条街规划设计,由国内知名的规划师领衔设计,延续满族文脉,逐步打造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彰显宽城满族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委托北京九创观筑模型有限公司,完成了县城规划区总体规划沙盘及城区模型演示动画的制作与安装。

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委托北京核四院编制完成了峪耳崖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县域镇村体系规划、龙城新型材料产业聚集区规划、汤道河镇、桲罗台镇等7个乡镇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进行编制。目前,县域镇村体系规划、龙城新型材料产业聚集区规划已完成规划审批,其余乡镇规划正在编制中;完成了2009—2010亮甲台乡杨树沟村、宽城镇上河西村等23个省市级新民居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2011--2012年新民居初步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征求各乡镇意见;县城周边、城镇周边,人口超过1000人以上的村庄规划正在编制中,目前完成了宽城镇张杖子村,板城镇尖山子、崖门子村,龙须门镇梁前院、骆驼厂村五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健全规划监管机制,不断规范规划审批管理

一是健全了规划审批机构。2010年初,成立了规划审批领导小组,负责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的初步审核,形成初审意见报县规划审批委员会审核,切实提高了城乡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二是明确了规划审批前置条件。严格规范了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的出具,规定了用地性质、建筑退线、绿地指标、容积率、配套公建、开发强度等内容。在审批过程中,对建设项目的整体效果、四至延伸、高度、基础水平、给排水和供电、供热系统及绿化、通风遮光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认真核准地块总平面图的经济技术指标、审核建筑施工图,使之符合核准总平面图,做到了用科学的数据实施规划管理。三是规范了规划审批程序。制订了《建设局规划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建设项目规划初审程序》、《规划放验线管理制度》和《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制度》,规范了办事程序,进一步完善了“一书两证”审批核发制度。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大投入、大规模、大手笔的特点,全县共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3项,总投资67500万元。路桥工程,投资14150万元,实施道路、桥梁建设和改造项目17项,完成山后路改造、瀑河桥路拓宽、延伸、宾馆路延伸、安宁路、宽上公路县城段、民族街加宽改造、民族街延伸改造、县城后街路维修、迎宾路西出口拓宽改造、教育园区北路、滨河街整体维修、大小南沟路改造、平铁公路县城段、小巷胡同改造(包括东山胡同、北街胡同、邮局胡同、西街胡同、下花园小区路、中山胡同)、瀑河大桥加宽改造、城西大桥拓宽改造、滨河街人行道铺设,这些项目实施后,使往日坑坑洼洼的街道变得平整如新,尘土飞扬的小巷得到硬化美化,市民出行条件和县城交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县城实现“六纵八横”的城市交通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景观建设工程,投资16255万元,续建和新建景观、绿化项目28项,增加绿地面积75万平方米。完成了平铁公路、宽上公路、迎宾路东出口、安宁路、下花园小区路、民族街道路、瀑河大桥及瀑河桥路等县城主干道绿化、亮化工作;沿河两岸规划了10公里长的绿色生态景观带,完成了A1、B1、B2段,建成 3.27 公里、完成县城东、西出入口景观建设工程;充分挖掘满族文化内涵,完成了民族文化广场二期建设、民族文化广场壁雕;2009年,结合满族自治县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活动,完成了城市总体亮化工程(行政中心、会展中心、世纪大桥、彩虹桥、城西大桥的灯光亮化),督导滨河街临街单位完成了楼体亮化;完成县城内景观花钵、花卉摆设,安装路灯花篮、绿化护栏等设施,使城市品位逐步提升,向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中,瀑河绿色生态景观带A1段被评为样板式街道,民族文化广场被评为省级星级公园。县城集中供热厂建设项目。2008年,对县城内3 家集中供热企业进行整合重组,2009年投资1.35亿元,启动了县城大型集中供热工程,在东城区和西城区建成两处供热厂,一处是上河西原中信公司锅炉房改建成2*100吨大型供热厂;第二处在张杖子沟门交通局工程队院内,建设2*100吨大型供热厂,建成换热站35个,供热承载能力500万平方米,改造供热管网10800 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9900平方米,完成1407户、11.79万平方米既有楼房管网分户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2008年10月4日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总投资1100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80亩,日处理能力2万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投资3600万元,完善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铺设污水管网33.1千米。2009年11月16日进入试运行阶段,2010年9月底,通过承德市环保局组织的“三同时”和在线监测验收,10月份完成了竣工验收。污水处理厂于5月20日完成了与北京标准水务有限公司签订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协议工作,使污水处理运行做到了市场化运作。处理后的污水回用工程正在建设中,计划2011年底竣工,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加大房地产建设力度,市民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十一五”期间,该县大力实施旧城区、城中村拆迁改造战略,促进了房地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工程。投资28亿元,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46个,建筑规模155.61万平方米。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活力的激发,特别是鼓励发展高层住宅,促进了城市商贸、楼宇经济发展,天宝酒店、京城名苑等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城市现代气息更加浓厚。出台“城中村”改造扶持政策,带动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和用地功能置换。截至目前京城花园、金泽花园、祥泰一期、二期、三期、佳利福苑、丰泽园、天宝花园、天宝花园A、B座、育才苑等38个商住小区交付使用,完成投资11亿元。新增住宅面积78.58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增长11.9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相继出台了《宽城满族自治县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公示及退出管理办法》和《宽城满族自治县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编制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计划。十一五期间该县已累计实施住房保障1992户,其中实物配租64户,货币补贴1928户,累计发放租赁住房补贴244.75万元。该县已对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做到了应保尽保。投入资金5749万元,开工建设廉租住房519套,按照省政府要求已启动河北省数字住房保障系统,已将各项廉租住房制度保障户全部录入系统;投入资金5063万元,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645万平方米、502套;累计改造棚户区1.5万平方米,让广大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危房改造。2010年该县危房改造启动,目标任务为1000户,按照上一统计部门人口统计数字已将1000户指标分配给各乡镇,截止目前1000户危房户信息已全部录入到全国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录入率达到100%,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100%,竣工入住达到80%。物业管理。十一五期间该县相继成立了物业服务企业8家,使20余个住宅小区纳入物业管理,新增物业服务面积30余万平方米,极大地的改善了市民的居住条件,提升了城市形象。

(五)大规模、集中连片拆迁改造,突破难点改造城中村和旧城区

坚持拆治并举、拆建结合,科学确定工作时序,做到旧城区、城中村拆迁和拆违并举,强力实施大规模、集中连片拆迁改造,并逐步向建制镇纵深推进。三年大变样拆迁工作。一是依法拆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按照“一村(片)一案”的原则,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县城东西出口、上河西大庄、县社、黄土梁子、陈家墁子和缸窑沟门等区片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规范了拆迁行为,保障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二是阳光拆迁。通过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发布公告等形式,及时向全体被拆迁户公示拆迁政策、补偿安置方案、评估结果、安置楼设计方案等内容,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三是有情拆迁。通过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降低开发成本、由被拆迁户成本价购买回迁安置房等措施,解决了村民“住不进楼”的难题;采取由被拆迁户按成本价购买商业用房,以经营或租赁等方式获取收益等措施,解决了村民“养不起楼”的难题,从而激发了村民“拆房进楼”的积极性,加快了拆迁进程。本着对被拆迁户负责的原则,投资400万元建设了临时安置过渡房400间,可安置被拆迁户180余户,同时及时为拆迁户兑现过渡安置费用,多方协助拆迁户解决临时过渡难题。成功拆除了34.33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2008及201032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公路沿线等重点项目拆迁。涉及拆迁566户,拆除房屋面积9.07万平方米,完成了会展中心民族广场东侧、龙泽苑、盛丰钢铁公司四期及技改项目、平铁公路6.4公里延长线、兆丰钢铁公司扩建、民族街延伸工程、垃圾填埋场、承秦高速公路宽城段房屋及附属物、金山路拓宽工程、平青乐公路大修改造、杨三线公路拆迁工程。

二、城市建设突出问题

一是镇村规划建设管理薄弱,专项规划之间衔接力度不够。

二是旧城改造尚未真正破题,规划区内的城中村中,还有下河西、北河沿等尚未改造。

三是城市建设资金筹措压力进一步凸显,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要求依然很高。

四是一些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多,程序繁琐,影响项目尽快推进。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思路和建议

(一)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生态为基的原则。从城市的规划、设计、施工到管理,都要体现人文关怀,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城市建设的成果。突出城市“四面环山,一条玉带穿中间”的自然条件,把河道、山体保护好、整治好,使城市融入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碧水蓝天、山清水秀的生态氛围中。

二是设施先行、跨越发展的原则。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紧紧抓住事关全局的道路、交通、能源、绿化、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放,有计划、有步骤、大手笔、适度超前地组织规划和建设,迅速提升城市综合载体功能。

三是科学节约、和谐发展的原则。把城市建设纳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良性互动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处理好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品质。按照建设低碳城市的要求,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推广,避免“雷同建设”、“重复建设”,实现设施、资源的共享和最优配置。

四是力求精品、体现内涵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地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使城市个性鲜明、文脉清晰、底蕴深厚、最适宜人居创业。更多地注入文化元素,在提高城市文化含量上下功夫,不仅要件件是精品,更要处处有文化,营造集自然景观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城市形象。

(二)推进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1、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未来发展。

投资2595万元,启动5类各项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加快编制城市控制性详规、城市设计和专业规划,从微观上合理配置城市资源。重点编制宽城县空间战略发展规划,围绕城市景观风貌、绿地系统、道路交通及供电、供热、抗震、防洪、文化娱乐设施、交通安全管理等重点问题开展专项规划。积极组织县域范围内9个乡镇(大石柱子乡、铧尖乡、大字沟乡、塌山乡、大地乡、孟子岭乡、东川乡、独石沟乡)的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县城重点地段【即上河西旱河以东至钢厂67公顷、宽和新区400公顷、黄土梁子40公顷、外贸至五金路12公顷、城中路至城西路16公顷、下河西(包括前后杨树湾村85公顷)、世纪桥至彩虹桥(东至新兴街,西至瀑河11.37公顷)、山后梁顶至文卫路(东至山脚,西至民族街53.88公顷)、文卫路至南沟路(东至山脚,西至民族街61.27公顷)】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协调推进村庄建设,完成县政府确定的省市级新民居示范村、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确定的25个中心村和57个基层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二是依法加强规划管理,确保各项规划的全面正确实施。要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规划审批机制,在全世界范围内邀请知名规划师、建筑师参与我县的规划设计,确保规划设计出精品;建立健全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城市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公开性;通过规划方案面向市民公示等措施,虚心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市民在规划的参与中感受主人翁的地位,在对规划的认同中增强归属感,在对规划的了解中监督规划的实施。规划设计方案一旦确定,要形象地展示出来,供市民参观,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管百年。对各类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行为,依法坚决查处,维护公众利益。

2、高标准建设,打造城市鲜明特色。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围绕“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造价”的目标,全面提高工程的科技、文化、艺术含量,使每一项工程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品位,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计划投资53亿元,实施道路、桥梁、景观、房产开发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00项。

围绕“六纵八横,内外成环”的交通网络,完善城市道路。投资21亿元,重点实施绕城公路、南环路、建设路、缸窑沟路、教育园区东路、学苑街、教育园区北路及延伸、栗康园路及延伸、东冰窖旧路及延伸、岔沟路、杨树湾路、二小路、盛丰路、大马沟路、上大路、世通路桥、泰丰路桥、山后北路、大前坡峪路、五金路、文卫路及延伸、小东环、城中路、兆丰瑞景花园路、盛丰大桥等24项路桥建设工程;拓宽改造金山街(二期)、新兴街、育才路、城东大桥、教育园区南路延伸、滨河街、民族街路面翻新、安宁路延伸、小巷胡同;坚持“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的发展理念,做足山水文章。投资4.8亿元,续建泽园、建成西山山体公园、东山山体公园、宽和新区公园、文笔峰山体公园、前杨树湾水上公园、小型休闲广场(在外贸至五金路、城中路至城西路建两处小型休闲广场)、现代广场、前杨树湾广场、宽城之门雕塑;按照县城规划新建或改建停车场、农贸市场;加快瀑河两岸及标志性建筑等夜景照明亮化、县城主次干道的绿化工程;完成瀑河生态景观带A0、A3、B0、B3、B4段;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6.3亿元,完善博物馆、规划展览馆、电影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民文体活动中心、社区居民议事中心、居民纠纷调解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19个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规划天燃气储备站一座,铺设管道30千米;同时实行分户热计量改造、完成新建楼房热计量表的安装、设计工作,完善管网的续建工程,在实现房屋建筑节能的标准要求下按计量收费。本着“科技化、园林化、智能化、节能化”的原则,打造住宅小区建设亮点。投资27亿元,加快旧城区及县城村庄整体改造步伐,拆迁下河西大庄、下河西前杨树湾、后杨树湾、老人大胡同到宽城土产门市部区片、北河沿区片、外贸至五金路、五金路至城中路区片、城中路至城西路区片、彩虹桥至西安胡同区片、邮局胡同至福满家园区片、东冰窖汽配城区片40.44万平方米。确保改出一片新居、一片景观、一片产业。不论是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同步配套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投资52.36亿元,启动钓鱼台商住小区、滨河园、龙腾苑、京城名苑、天宝下花园、鑫都三期、中街新村、鑫佳园住宅小区、兆丰润景小区、兆丰生活小区二期、瑞丰家园二期、兆丰润景小区二期、天宝花园三期工程、鸿泰家园、鸿翔花园、兆丰酒店等23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商住用房240余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套数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配建,逐步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以建制镇为重点,按照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发展基础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重点建制镇,大力发展城镇产业,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优化配置区域生产要素,做好现有产业和谋划产业文章,按规划合理布局,壮大镇域特色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狠抓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建制镇城区供电、供水、供热、排水、防洪系统和路桥建设、住宅开发以及文化、教育、卫生设施配套等重点项目,完善小城镇功能,改变小城镇面貌。充分发挥建制镇对产业和人口的聚集效应,千方百计吸引农民进入小城镇,扩大人口和用地规模,实现农村城镇化。逐步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体系。

3、严格审批环节,抓好建设行业管理

在今后的建设项目审批中,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强化规划先导作用。建设项目申报时,规划部门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和规委会审批的方案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空间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式、色彩等严格审查,按程序逐步报批。凡前项手续不完备或未足额缴清各项城建规费的,一律不予核发规划许可证。加大规划监察力度。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规划执法人员在施工放线至竣工验收实行全程监督,切实杜绝擅自改变项目方案、违规调整容积率,改变土地用途、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现象的发生,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严格工程建设程序管理。认真审查工程项目规划、质量监督等手续的办理情况,对不符合开工条件的决不允许发放施工许可证,不符合备案要求的坚决不予备案。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及责任主体严格按规定收取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否则,一律不予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加大对施工现场安全的检查力度,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程项目一律责令停工,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程项目予以停工整改和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企业将依据相关法规予以处罚,必要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对不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一律清除出现场,坚决不留安全隐患死角。完善防止新欠的长效机制。在今后的建设项目管理中,凡建设资金不落实,不能足额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项目一律不批准建设,凡拖欠工程款的单位一律不予审批新项目,凡不进行登记备案的施工单位一律清除出建筑市场。逐步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从物业项目的前期管理入手,严格要求开发建设单位配置物业管理用房,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工程结束后达不到标准的不予验收,房地产业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和房屋所有权属登记。同时加强维修资金的收缴和使用管理,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的不良行为

第四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精神实质,需要更加注重构建城镇化战略布局,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注重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互进机制的形成。

一、我国城镇化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有设市城市655个,其中特大城市122个(人口超过400万的超大城市13个)、大城市118个、中等城市151个、小城市264个;建制镇19234个。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0年的47.5%,年均提高0.9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城市化平均水平,长期存在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开始扭转。

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一是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离土不离乡”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65个百分点,打破了城镇化水平长期徘徊乃至逆向发展的坚冰。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10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依托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吸纳农民工流动就业,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城镇化率年

均提高1.25个百分点,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快、转移农村人口最多的时期。三是自“十二五”规划起的未来20年。这一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将出现新趋势,城市群、城市圈和小城镇将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重要两极。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一些具有区位和产业优势的地区,已逐步形成相对集中的城市群、城市圈,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不足4%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18%的人口,实现了全国40%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些地区以及其他大城市群周边地区,将是今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地区,城镇化水平将有一个量和质的同步提高。另一极是小城镇。目前小城镇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45%以上,小城镇企业创造的税收占全国地方税收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人口、产业和财政聚集效应正在逐步显现,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小城镇将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

上述三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约30年时间,主要是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工业化提供廉价劳动力,工业化带动了城镇化。正在进行中的第三个阶段,约20年时间,则是要通过城镇化解决农村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可以说,前两个阶段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第三个阶段,则是转向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第三阶段是攻坚阶段,涉及的多是体制、机制问题,比前两个阶段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但如果政策对头,效果会更加明显。我国用50多年时间,走过国外需要百年才能完成的城镇化历程,将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彪炳青史的一页。

二、“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超出预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引

擎,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存在。

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一线和中心城市的宜居、生态功能退化。由于人口规模快速膨胀,人口聚集过于集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增长不同步,交通、住房、公共服务不堪重负。有些城市的水、电、气、热、煤等供应常年紧张运行,资源承载能力逼近极限,城市的生态功能弱化。二是城市建设规划稳定性差。一些城市功能定位不清,同构性竞争导致重复建设。一些城市规划修编占地过多,用地扩张和耗费资源过度,集约化程度低。三是公共服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不少农村人口进城后的居住、生活条件较差,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这部分人群基本集中在城乡结合部,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出现缺口,一部分成为城市的边缘群体。四是社会管理滞后。面对庞大的流动人口,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对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十二五”时期的城镇化发展,要认真总结过去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妥善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大城市规模扩张与提高增长质量的关系,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我国的一线城市和中心城市,要坚决遏制城市发展中的“马太效应”,不能再走“摊大饼”式的外延扩张和人口无序增长的发展道路,而要重视内涵式增长,在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提高城市化质量上狠下功夫。大城市发展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要着力提高单位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及集约化水平。二是处理好大城市发展与中小城市、小城镇建设的关系,更加注重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是联结农村和大城市的桥梁纽带,在城镇化

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担负着双重职责。大城市应加快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把高新科技、优质高等教育、先进文化、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等作为发展重点,其他产业则可有步骤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应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科学、均衡布局并聚集产业,构建发展平台。三是处理好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更加注重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互进机制的形成。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的新型城乡关系,使广大人民共享城镇化成果。要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步提升城镇和乡村现代化水平。防止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忽视新农村建设,使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加强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管理,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不以牺牲农业、农村和农民利益为代价推动城镇化。

三、“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要解决好五个问题

一是认识问题。城镇化过程既要遵循规律,顺应发展,又要统筹协调,量力而行,在财力可承受、群众可接受、发展可持续的前提下积极推动。要警惕形式上的“城镇化”,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或县改市、市改区,在产业未发展,农村人口住所、职业、社会保障等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将农民统计为市民,单纯追求所谓的“高城镇化率”,这种不反映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真实水平的城镇化,没有实际意义;要警惕用高负债支撑城镇化,防止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急于求成;要警惕“贪大求洋”式的城镇化,一切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多搞实惠有用、群众欢迎的东西,少搞哗众取宠的东西。

二是规划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应按照城乡统筹、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原则,编制城乡融合、相互衔接、全域覆盖的总体规划,同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规划向农村延伸,改变过去城乡规划各自为政的二元格局。应维护规划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调整,就是对经过中期评估或经济社会状况发生重大变化而确需调整规划的,也必须符合法定程序,维护规划的稳定性。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包括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三是户籍制度问题。城镇化意味着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相应社会管理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进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变化,相应的户籍、住房、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改革就需要跟进。“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目前,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出台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逐步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生活来源)为户口准入条件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籍划分,只是打破二元户籍制度的第一步,关键是要把户籍制度与相关福利制度逐步分离,逐步弱化或取消依附在户籍上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等方面的福利待遇差异。这种分离,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迈的步子可以大一些,在特大城市,由于城市容量等因素制约,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

倾向。

四是小城镇管理体制问题。对于人口多、经济总量大的重点镇,要研究解决其“责大权小”的问题,积极探索“强镇扩权”,理顺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可考虑向重点镇下放行政执法权限,把公安、交管、环保等部门行政执法权及必要的行政许可权下放,提高其社会管理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推进镇级财政体制改革,研究按实际人口规模确定财政分配关系,减轻重点镇在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上的财政压力;根据城镇集中居住的常住人口及财政收入规模,解决其机构设臵、公共服务队伍人员编制等问题。

五是资金问题。推进城镇化进程,不仅需要增加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还要加大对进城人口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的支出,资金需求量大,这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更为突出。“十二五”时期,要认真研究解决中小城市、小城镇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在继续调整公共财政分配格局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化建设。探索市政公用事业投资体制改革,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要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债务负担问题,发展目标要明确,速度要适度,步伐要稳妥,使城镇化走上持续、健康、协调、均衡发展的道路。

第五篇: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

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办公室 南平岭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我市城乡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一个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是以工业经济发展为先导,带动城镇建设,以工业经济发展反哺农业现代化发展。经过认真调研,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一、我市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区域情况:濮阳市辖五县一区及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辖16个建制镇、59个乡,10个办事处,共有2989个村民委员会,56个社区居委会(不含油田)共计222个乡镇。2008年,全市人口363.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56万人,占总人口的17.76%,农业人口298.79万人,占总人口的82.24%,全市常住人口349.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8.19万人,乡村人口231.68万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1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065元。全市总面积41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64.3%,人均1.36亩。

2、城镇化现状:根据调研情况看,现已形成综合性城镇、油田工矿型城镇和农产品加工型城镇三种类型。一是综合性城镇:市区已经成为河南省重要的化工工业基地,主要由中原大化、中原乙烯、三强电力、龙丰纸业等重点工业企业,也是全市的流通中心,商贸流通中心;濮阳、南乐、清丰、范县、台前五县城已成为各自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二是油田矿区型城镇:这类城镇是以中原油田矿区所在地为区域,主要有文留镇、柳屯镇、濮城镇、马庄桥镇和瓦屋头镇等。矿区建设带动了一批化工产业、玻璃电光源、机械加工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已经成为濮阳市工业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城镇。三是农产品加工型城镇:这些城镇主要分布在农业地区,产业类型不突出,工业经济发展规模小,主要以当地农产品深加为主,如八公桥镇、徐镇、韩张镇等。沿106国道沿线分布着市区、南乐、清丰、濮阳老城等主要城镇,濮范高速沿线分布着市区、范县、台前县等主要城镇,形成了“十”字型城镇发展轴线。城镇发展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市区和油田开采地区,如文留、柳屯、濮城和马庄桥等矿区镇。

(二)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濮阳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全面发展为目标,创新体制,发挥职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城镇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有较明显的提高。

1、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体系框架基本形成。2008年底,我市的城镇化水平达到33.8%,初步形成市区---范县---台前县由西向东的城镇发展带及濮阳县---市区---清丰---南乐由南向北沿106国道的经济发展带,“十”字型城镇结构体系基本形成。随着我市辖区各产业集聚区的大规模建设,城镇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过去以农业型为主要职能的城镇体系逐渐转变为农业型和工业型并重的城镇职能体系。目前,已经形成濮城、柳屯、文留、马庄桥等几个油田矿区城镇。现濮城的城镇化率已达到了46%,远远高于县域城镇化水平。

2、城镇化扩大了城乡的有效需求,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深入实施“以工兴市”战略,围绕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工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部分支柱产业引领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开始显现。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和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的速度明显加快,全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断加大,以城镇为依托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拉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全市经济发展。

3、城镇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增强。城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功能设施的不断完善,极大地吸引了周边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向城市和重点城镇的集聚,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城镇化建设促进了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我市紧紧抓住“构建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和国家扶持政策的良好机遇,不断加大城市和城镇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效解决了一些城镇普遍存在的供水、交通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陆续建成了一批能够体现城市特色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使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制约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有了明显的缓解。

5、“工业强市”战略成效显著。2006年至今年6月底,重点工业项目共完成总投资393.14亿元。相继建成了中原大化50万吨/年甲醇、龙丰纸业10.5万吨/年杨木化机浆、25万吨/年轻量涂布纸、国电2×200MW发电机组、龙宇化工20万吨/年甲醇、武汉力诺40万台/年太阳能热水器、林氏化工5万吨/年聚异戊二烯乳液等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工业项目在壮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增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在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建制镇工业迅速发展。近年来,油区内的乡镇立足濮阳石油、天然气、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和原有的产业基础,紧紧抓住全国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的交流与合作,制定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营造优良环境,新设计规划的8个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一次性通过省级审批。截止目前,入园企业的数量达160个。其中,建成投产项目51个,在建项目38个,新开工项目71个,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6.5亿元。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强力推进,已成为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工业经济快速发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我市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偏低。我市经济是典型的以能源开发为支撑的工业经济,工业投资布局相对高度集中,强劲的能源经济发展势头与相对滞后的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形成明显的反差,城乡经济结构“一头轻、一头重”,发展严重失衡。2008年底,濮阳市城镇化水平为3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8.1个百分点45.7%,比全省城镇化平均水平也要低出近2.2个百分点(36%)。城镇建设规模偏小,发展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市区和油田开采地区,如文留、柳屯、濮城和马庄桥等矿区镇,农产品加工型城镇则发展水平比较低,工产经济基础薄弱,城镇面貌仍保持在农村形态。另外,滩区面积大,人口众多,有37.5万群众,约占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且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严重制约了城镇化进程。

(二)思想观念保守,缺乏发展和创新意识。我市仍属欠发达地区,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方面不如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在资源、劳动力优势方面不如西部地区;随着中原油田原油和天然气资源萎缩,开采量逐年递减,接替产业跟进较慢;在招商引资方面,受环保容量的制约,在项目审批、企业经营、业主待遇等方面没有创新,没有出台具有濮阳特色的突破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的效果,影响了大项目在濮阳落户;在与央企或其它大型知名企业实施战略联合重组工作才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成果。

(三)发展方式粗放,高新技术企业较少。在我市工业企业中,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整体素质偏低,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生存能力和成长性不高的问题。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特种玻璃和电光源产业中,有60%的企业产品只做到拉管,有30%的灯饰企业也只做到半成品,仅有10%的企业将产品链条拉长到产成品,如太阳能热水器、汽车灯、摩托车灯等;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中,生产面粉企业居多,生产挂面、面点等精细终端产品的企业就很少。另外较为典型的我市4家食用油脂加工企业,无一不为山东“鲁花”、“金龙鱼”提供大量的散装油脂。以上足以说明,我市工业仍处于低层次阶段,科技含量少,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意识,造成工业企业承接国家优惠政策能力低,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扶持资金少。

(四)大型工业项目少,发展后劲不足。一是大型项目少,后续项目储备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推进机制、奖惩机制,近年来,全市工业新项目建设总量一直处于徘徊回落状态。每年新上重点工业项目从2006年的148个,下降到2009年的84个。其中,项目投资超亿元的17个,超5亿元的仅2个,明显缺少大个头工业项目;二是企业规模扩张慢,成长艰难乏力。全市地方工业中,除濮耐公司、宏业化工、恒润化工、蔚林化工、颖泰化工、鹏程化工等少数企业发展较快外,不少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不注重技术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或长期投入不足,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全市工业经济和城镇一体化建设的发展。

(五)支柱产业薄弱,工业化水平不高。产业支撑是城镇发展壮大的前提。濮阳市的工业结构多以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特种玻璃及电光源、林纸林板、冶金建材等为主,目前我市八大产业集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次形成的八大主产业仍存在着融资难、发展难、提升难,化解风险的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等诸多因素,对城镇化建设支撑力度还不够强劲。尤其是石油化工、特种玻璃及电光源等对天然气资源依赖性较强的工业,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八公桥、徐镇等农副产品深加工型城镇,虽有几家粮油加工企业,但企业数目少,规模不大,形不成产业聚集和产业链条,对城镇经济拉动效益不明显。产业优势、辐射带动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六)发展环境不宽松,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主要表现:一是承诺的优惠政策兑现不到位,甚至有意设卡;二是环境容量不足,从长远看土地储备不足;三是服务意识不强,办事程序繁杂,工作效率低下;四是本位主义严重,部门利益当先。没有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工业、支持工业的氛围,没有形成发展上的合力;五是“四乱”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企业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甚至想另谋出路。

(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发展滞后。各县区财力对小城镇投入极其有限,小城镇建设基本走的是自主发展的路子。城镇规模小,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城镇功能脆弱,承载力、吸引力不强,服务功能不全,商业、金融业等形不成规模,难以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等引向城镇集中,社会资源共享程度低,不能形成集聚和辐射效应。如八公桥镇、徐镇、韩张镇等农业镇,道路狭窄,路况差,缺乏排水、通信、绿化等市政设施。造成乡镇级教育、居住、医疗等社会各项事业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要求。

三、我市城镇化进程制约因素

(一)思想制约。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政府和部门对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深,没有正确把握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创新意识欠缺,发展紧迫感不强,有的乡镇在经营城镇拓宽融资渠道方面,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引导农民进城镇创业的方法、措施不多,力度不大。小城镇建设仍然存在用钱靠财政、建设靠政府的思想意识。

(二)政策制约。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到实处,支持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严重滞后。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使城镇建设缺乏空间,招商引资,发展工业项目,因土地问题常常被搁浅。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户籍制度等尚未完善。

(三)机制制约。在全国1887个重点镇中,濮阳市有6个,在全省的重点镇中,濮阳市有10个,但扶持发展重点镇、示范镇的政策倾斜没有到位,没有形成对重点镇、示范镇发展相应的政策措施,城镇发展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和形成。

(四)产业制约。近几年来,依托中原油田矿区型城镇建设的八大产业集聚区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产业集群已具雏形,但对天然气资源依赖性较强,如玻璃及电光源产业是高耗能、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大都也是招商引资企业,对本土经济贡献不大。其他农副产品深加工型城镇企业数目偏少,创名优产品意识差,市场竞争力弱。

(五)规划制约。由于历史遗留因素,规划滞后,无法满足城镇建设的需要。在16个建制镇中,除几个油田矿区型城镇经济实力相对较强一些,基本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了区域规划外,其他城镇现有的规划缺乏科学性、前瞻性和连续性。规划的滞后导致建设的无序进行,大多城镇扩张无序,镇区功能繁杂,个别城镇的部分街道还没有配套相应的排水、排污、路灯等设施,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四、几点建议及思考

(一)突出特色,壮大城镇经济实力。一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以优惠条件引导推动产业关联度高的工业企业有序地向产业集聚转移,形成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簇群化发展的新型工业格局;二是培育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主导产业。根据各城镇的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区域经济品牌。如濮阳县、清丰县和南乐县的部分城镇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加工业,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在镇区集中布局。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支柱”,形成覆盖本地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形成沿濮清南分布的涉农产业带;范县、台前要依据现有的玻璃制造、石油化工、羽绒加工产业,引导企业集中连片发展,规模化经营,形成濮台产业带;三是充分发挥现有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壮大石油化工、煤化工、食品工业、玻璃电光源、林纸林板等支柱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高端产品、最终消费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二)立足产业发展,夯实城镇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是城镇发展的前提,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撑,推进城镇化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推进城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城镇的经济实力,提高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立足于城镇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吸引和推动能源化工企业在产业集聚区内形成集群发展,并通过周边城镇的相关服务职能,促进产业集聚区与城镇的同步发展。对于市区周边城镇而言,应当把加快城镇第二、三产业发展作为城镇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着力点,积极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构建有利于城镇发展与管理的体制机制,以加快城镇化进程。

(三)发展农村公用事业,统筹城乡发展。一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学习李连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带动濮阳市新农村建设,以126个市级小康村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新型农村;二是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培育新型农民。要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在抓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办好高中,抓好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三是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坚持用工业理念、市场观念发展农业,大力培育和壮大一批特色产业,打造一批有竞争优势、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四是在沿黄地区实行移民建镇政策。在沿黄三县堤外分别设置重点镇,使黄河滩区35.8万人有序向城镇转移,实现移民建镇目标。

(四)推进一批示范新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搞好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一体化的土地流转制度、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工业化建设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公用事业,形成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要把城镇周边新农村建设列入城乡一体化规划范围,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制订灵活政策,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城镇项目开发房地产。通过房地产开发,提升城镇品位和规模扩容,带动城镇周边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新农村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着重解决村居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村居排水沟和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重点挖掘村居建设特色,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达到“一村一品”的格局。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四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作为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以较低的居住成本和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化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最佳途径,为让农民尽可能分享多的经济发展成果,建议在小城镇开发规划建设的同时,要规划建设若干舒适、廉价的大型居住区,完善生活、教育、文化、休闲等设施,要出台一系列配套优惠措施,让普通农民能买得起房,安得起家,尽可能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镇住下来,城镇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镇工业发展。

要全面推进城镇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高端产品、最终消费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充分发挥现有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壮石油化工、煤化工业、林纸林板、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展城镇就业渠道。

综上所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全局,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城乡建设,坚持以强化功能特色为重点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坚持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村镇建设步伐,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下载推进城镇化进程政策法律问题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城镇化进程政策法律问题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地农村城镇化进程调研

    当地农村城镇化进程调研 财经学院财政0811沈清妹2008410012中文摘要:诏安县介于厦门、汕头两特区之间,素有“福建南大门”、“漳南第一关”之称。南诏镇素为全县政治、经济、......

    关于加快水城县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水城县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张有德 王力仁 〔内容摘要〕 本文对水城县城镇化建设现状、变化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性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 城镇化 建设 〔......

    岳阳市城镇化进程及发展调研报告(5篇可选)

    岳阳市城镇化进程及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载体。岳阳市把城镇建设作为塑造现代城市新形象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千......

    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组成调查组,先后到**区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乡镇,就社区建设进行了深入调查,共走访了20个社区居委会。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市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全力构造......

    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组成调查组,先后到**区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乡镇,就社区建设进行了深入调查,共走访了20个社区居委会。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市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全力构造......

    (20110517)东阿县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东阿县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本报讯2011年是东阿县城镇建设加速发展之年。年初,东阿县住建局对县委、县政府谋划安排的城市建设项目分解为46项主要工作事项,明确了牵头领导、主要......

    关于推进盘县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关于推进盘县城镇化进程的思考张忠阳〔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盘县城关镇化的现状、特点及加快城镇化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提了推进盘县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关 键 词〕 推进盘县......

    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坡头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打造休闲、宜居、旅游、生态的中心城区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