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园林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
创建园林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广大市民对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有了更高的期望。创建园林城市对加快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和谐龙泉具有重要实意。它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既是政府的目标,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对我市来讲,创建园林城市有三方面重要意义:
一、创建园林城市可提高城市品味
创建园林城市是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城市特色的创造就是城市品位的提升和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在塑造园林城市特色中,把龙泉的剑瓷文化融入园林绿化,提高园林绿化品位,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市的品位和档次。
一、创建园林城市可促进经济的发展
创建园林城市可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极大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利于聚集人才,聚集资金,聚集技术,聚集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要素,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创建园林城市,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吸引众多的中外客商来龙泉设厂、兴业;二是创建园林城市,可以打造优美的旅游环境,吸引众多的国内外宾客来龙泉观光旅游;二是创建园林城市,可改善空气质量,净化我市生活环境,使广大市民生活的更安逸,在鲜花绿草中得到身心健康,缓解一天的疲劳,以更饱满的干劲与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二、创建园林城市可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随着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愈来愈高,崇尚自然、崇尚绿色,追求工作、生活环境的高品质。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在非常时期园林绿地还是躲避空袭与战争的掩体,还是避震的最佳场所。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第二篇: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创建文明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
贺安杰
《 人民日报 》(2014年11月12日版)
株洲市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吸引群众参与,着力提高市民素养,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已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创业型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荣誉,目前正全力以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宣传教育,增进认知认同,凝聚创建力量。我们在创建过程中,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分类施教,深入学习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普及核心价值观。一是大范围开展主题宣讲。组织全市1900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分批接受轮训,全体市委常委一人一课,带头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带头宣讲中国梦;广泛开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百姓微宣讲活动,组织小分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村组宣讲500余场,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用身边事启迪身边人;组织各级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邀请知名专家解读《决定》。二是全覆盖布局社会宣传。在城乡公共场所,设置公益广告3200多处、道德守礼提示牌5600多块,印发《文明市民手册》《公民道德建设手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手册》等130多万册,核心价值观融入创建中的进社区入家庭和网络化点对点,大大提高市民文明创建知晓率和支持率。三是大声势营造舆论氛围。积极宣传核心价值观,普及创建知识,开设“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劳动美”“为民务实清廉”“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创建文明城市”等专题专栏,刊发各类稿件5000余篇,开办市民文明素质教育电视学校《神农讲坛》,每周制作播出一期,努力营造创建工作良好环境。四是大力度弘扬先进典型。发现培育先进典型,宣传推介最美人物,用典型力量培育和彰显核心价值观,先后推出了“最美护士”何遥、“姜汤大姐”韩无盐、“无声警察”陈国营、“回乡种文化”教授夏昭炎、“疯狂义工”唐先华、“美德少年”何建林等一系列重大典型,先进典型由“盆景”成风景,成为群星灿烂的最美群体,传扬了见贤思齐的新风,彰显了向上向善的正气,扮靓了最美株洲。
二、繁荣文化活动,广建道德阵地,丰富创建内涵。我们紧紧贴近株洲发展实际和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注重结合融入,广泛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平台。一是坚持以文化人。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成1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96家农家书屋,神农城、湘江风光带、华强文化产业基地、职教城四大精品文化工程基本建成,神农大剧院、神农艺术中心等文化民生工程即将竣工;基层文化活动风生水起,连续两届的“欢乐潇湘·欢乐株洲”文艺汇演,参演人数均在2万人以上;读书月、周末剧场、国学大讲堂等系列文化活动的品牌效应不断放大;文化志愿服务蓬勃开展,受众达50万人次,知行讲习会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联动。二是注重以德润人。在城乡广建道德讲堂,打造德细胞工程,177个道德讲堂定期开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孝敬教育和礼仪教育生动活泼。积极选树道德典型,先后开展了“感动株洲人物”“道德模范”“十大孝星”“最美人物”等评选表彰,推介了一批典型人物,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引导人们向身边典型看齐,从基本道德规范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落实核心价值观要求。三是倡导知行合一。在全市范围评点十大文明行为和十大不文明行为,让群众当裁判,在点评中引导市民养成文明习惯;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文明餐桌行动、爱心送考、湘江徒步毅行、文明旅游等主题实践活动,保护山川河流、扶贫帮弱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面广,影响力大。
三、保障社会民生,建设宜居家园,共享文明成果。始终坚持创建惠民,集中力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方面,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切实解决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利益问题。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完成121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市中心医院、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1个卫生健康服务室建成投入使用;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152所、社区少年宫103所、乡村学校少年宫101所,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312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安居房和改造农村危房工作力度,解决9.1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另一方面,切实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按照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要求,大力整治乱摆摊点、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乱搭乱建、农贸市场经营秩序和社区卫生状况,完成从空气污染城市向国家卫生城市的蝶变;规范交通秩序,累计投入54个亿建设城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城区主干道机动车守法率达99.17%,行人守法率达99.17%;加快两型示范建设,开展“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关停污染企业162家,拆除烟囱452根,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7座,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0%,空气质量良好率达97.7%;建成全国示范性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放自行车2万余辆,低碳绿色出行成为市民新时尚。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不断落细、落小、落实,切实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努力把株洲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
(作者为湖南省株洲市委书记、文明委主任)
第三篇:创建园林城市建设秀美家园
创建园林城市建设秀美家园
——致全体师生家长的倡议书
尊敬的全校师生、家长: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作为阶段性任务,我市年内将迎接“省级园林城市”专家组验收,为此要高标准实施城区绿化,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植绿,立体造绿等,提出了三年内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0%以上的目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建设“绿色安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改善生态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为促进创园工作顺利开展,特倡议如下:
一、做创建园林城市,共建生态秀美家园的宣传者。牢固树立“城市是我家,创建靠大家”的意识,形成“我以植绿护绿为荣,我为绿色文明尽责”的良好风尚,人人参与美化家园。全校师生要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广泛宣传创建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园林城市”活动,以师生影响带动家人、身边人投入到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做创建园林城市,共建绿色家园的实践者。请广大家长、教师积极行动起来,教育孩子,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珍爱树木花草,不刻画、攀折、砍伐树木,不践踏花草,不采摘公共花枝,不在绿化设施上挂晒衣物;清洁绿色家园,不侵占绿地,不乱栽乱种,不挖草取土,经常到花圃、绿地捡拾垃圾杂物。用自已的双
手去创造洁净优美的环境,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引导身边更多的人爱惜花草树木,让我们的家园变得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三、做创建园林城市,共建绿色家园的志愿者。希望大家用行动去争创“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单位庭院”,自觉抵制破坏花草树木的不良行为,为建设文明、和谐、生态、绿色的校园奉献一份力量!
积木成林,积水成流。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实际行动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一份新绿,描绘一笔华彩,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建设生态秀美家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汉滨区西关小学二〇一一年九月
第四篇: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区位于枣庄市最南部,地处苏鲁交界,南接徐州、西邻微山湖,是山东的“南大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1938年春中日台儿庄大战的发生地,台儿庄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全区总面积538平方公里,28万人。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已达到10万人。规划到2010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0万人。近年来,台儿庄区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水平和档次。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已初步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城镇建成了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气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城市。近日,在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上,介绍了我们的经验。一是在“水”字上作文章,坚持以水兴城。山以水秀,树以水青,景以水名,水是生态城市建设之源。台儿庄区地势低洼,城区海拔仅有24米,比微山湖底还低7米。境内水网密布,河流纵横,大小坑塘星罗棋布,京杭运河横穿全境40公里,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我们充分利用水的优势,大作水的文章,创造出了水乡特色。依托穿城而过的古运河故道--月河,开发了沿河风景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上广场。坚持城市扩大到哪里就把水引到哪里,突出大水面、大空间,借助国家投巨资治理京杭运河的机遇,开挖了20公里长的环城河。目前城区水面已达到100多万平方米,占城区面积的12%,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区河流网络。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在城郊大力发展以无公害水稻、水田藕、水产养殖为主的三水农业,形成了10万亩水稻、1万亩水田藕、2万亩水面养殖基地,对生态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城区水域污染治理力度。先后投资2500万元,对5家水污染企业进行了综合治理,使其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投资400万元治理了污染严重的小季河;城区污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投资7000万元建成了热电厂,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取缔了一大批燃煤锅炉,使城区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加强了城区供水设施建设,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目前,我们正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开挖西二环城河,实施涝洼地的治理,进一步改善城区生态环境。二是在“绿”字上下功夫,坚持以绿美城。绿色是一个城市生命活力的象征。可以说,造绿就是造福。我们围绕“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和“三面荷花处处柳,河流绿带绕城走”的目标,在城区大力实施了植树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程,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区绿化体系,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8平方米。坚持建设一条路、绿化一条街,实现了一街一树、一路一景、一河两带(50米宽绿化带)。我们把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使城市绿化随着城市框架的延伸不断发展。在旧城改造中,拆房建园、腾地造绿;在新城建设中,留足空间、广造绿地。在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受益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形成了全民搞绿化、筹资多元化的格局。近年来相继建成了府前广场、城区植物园、运河沿岸森林公园等30多处街头绿地,在大运河和月河之间形成了50公顷的水上绿岛。加强了城区周围农田林带、公路防护林和经济园林网络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1.5%。早在1986年就成为全国第一批平原绿化先进县,1994年跨入了“山东省卫生城市”行列。三是在“文”字上求突破,坚持以文立城。文化是城市之魂。我们坚持以开发运河文化、弘扬大战精神为重点,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先后对古街、古祠、古居等古建筑进行了普查修缮,挖掘整理和保护了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使台儿庄成为2700公里京杭大运河沿岸明清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增加了城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古运河风景旅游区开发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旅游开发和投资计划,目前正在积极组织实施。1995年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20家世界华侨华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我们还先后建成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文物陈列馆,以及鲁南革命烈士博物馆、体育场、文化广场等文体设施,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容。对城市建筑突出地方特色,赋予民情文化,兴建了亭、廊、桥等造型别致的水体景观。加强景点景区建设,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的大战遗址、田园风景、运河风光三条游览线,先后规划建设了台湾街和3条具有明清风格的商业街,增强了台儿庄对外的吸引力。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成为苏鲁交界和山东南线的重要旅游基地。同时我们还坚持以人为本,利用多种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城市居民素质,已达到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标准。
第五篇: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区位于枣庄市最南部,地处苏鲁交界,南接徐州、西邻微山湖,是山东的“南大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1938年春中日台儿庄大战的发生地,台儿庄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全区总面积538平方公里,28万人。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已达到10万人。规划到2010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0万人。近年来,台儿庄区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水平和档次。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已初步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城镇建成了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气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城市。近日,在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上,介绍了我们的经验。一是在“水”字上作文章,坚持以水兴城。山以水秀,树以水青,景以水名,水是生态城市建设之源。台儿庄区地势低洼,城区海拔仅有24米,比微山湖底还低7米。境内水网密布,河流纵横,大小坑塘星罗棋布,京杭运河横穿全境40公里,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我们充分利用水的优势,大作水的文章,创造出了水乡特色。依托穿城而过的古运河故道--月河,开发了沿河风景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上广场。坚持城市扩大到哪里就把水引到哪里,突出大水面、大空间,借助国家投巨资治理京杭运河的机遇,开挖了20公里长的环城河。目前城区水面已达到100多万平方米,占城区面积的12%,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区河流网络。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在城郊大力发展以无公害水稻、水田藕、水产养殖为主的三水农业,形成了10万亩水稻、1万亩水田藕、2万亩水面养殖基地,对生态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城区水域污染治理力度。先后投资2500万元,对5家水污染企业进行了综合治理,使其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投资400万元治理了污染严重的小季河;城区污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投资7000万元建成了热电厂,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取缔了一大批燃煤锅炉,使城区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加强了城区供水设施建设,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目前,我们正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开挖西二环城河,实施涝洼地的治理,进一步改善城区生态环境。二是在“绿”字上下功夫,坚持以绿美城。绿色是一个城市生命活力的象征。可以说,造绿就是造福。我们围绕“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和“三面荷花处处柳,河流绿带绕城走”的目标,在城区大力实施了植树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程,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区绿化体系,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8平方米。坚持建设一条路、绿化一条街,实现了一街一树、一路一景、一河两带(50米宽绿化带)。我们把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使城市绿化随着城市框架的延伸不断发展。在旧城改造中,拆房建园、腾地造绿;在新城建设中,留足空间、广造绿地。在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受益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形成了全民搞绿化、筹资多元化的格局。近年来相继建成了府前广场、城区植物园、运河沿岸森林公园等30多处街头绿地,在大运河和月河之间形成了50公顷的水上绿岛。加强了城区周围农田林带、公路防护林和经济园林网络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1.5%。早在1986年就成为全国第一批平原绿化先进县,1994年跨入了“山东省卫生城市”行列。三是在“文”字上求突破,坚持以文立城。文化是城市之魂。我们坚持以开发运河文化、弘扬大战精神为重点,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先后对古街、古祠、古居等古建筑进行了普查修缮,挖掘整理和保护了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使台儿庄成为2700公里京杭大运河沿岸明清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增加了城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古运河风景旅游区开发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旅游开发和投资计划,目前正在积极组织实施。1995年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20家世界华侨华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我们还先后建成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文物陈列馆,以及鲁南革命烈士博物馆、体育场、文化广场等文体设施,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容。对城市建筑突出地方特色,赋予民情文化,兴建了亭、廊、桥等造型别致的水体景观。加强景点景区建设,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的大战遗址、田园风景、运河风光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