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宁波、绍兴、杭州三市考察学习报告
赴宁波、绍兴、杭州三市考察学习报告
为了进一步借鉴和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11月中旬,我们第二调研组赴宁波、绍兴和杭州三市就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关方面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参观考察,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很受启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塑造精品项目,促进城市品质的提升
宁波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近年来,主动接轨大上海,着力发展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大力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相继建成了天一广场、月湖公园、会展中心、万达广场、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宁波书城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提升了宁波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参观考察中深深感受到了宁波的大开放和大发展,充分领略了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气魄和风采。参观考察的天一广场作为宁波市最大的城市中心商业广场,是宁波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广场总占地面积19.6公顷,主体建筑有22座欧陆风情浓郁的现代建筑群组成,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围合式建筑群中央为3.5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和6000平方米的景观水域。广场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被誉为宁波的商业航母。景致通透的广场建筑、一池碧水、一片城市绿地,使天一广场充满了现代的商业气息,也给市民提
供了一个开放的、参与性较强的城市客厅。
城市各类建设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项目的品质的好坏对于建设项目周边区域的发展以及城市的整体发展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应。高品质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对塑造现代城市景观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拉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加速器。因此,我们要树立建设精品城市的理念,坚持“请名家高手、出名作品”的思路,着力打造“精品建筑”和“精品街区”,以此带动城市空间的整体发展。如对城市重点区域和标志性地段进行重点城市设计,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师进行规划设计指导或直接进行整体设计,制订操作性和实施性强的设计导则,对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环境小品等提出引导性要求,为建设精品城市提供规划指导。
二、强化文化整合,打造城市独特魅力
绍兴是个具有浓郁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俊贤人杰代出。作为首批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众多的文物古迹水乡风貌串联起来,形成具有浓郁江南古城特色,彰显着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参观考察中深深感受到绍兴以名人故居保护、开发为切入点,突出打造独特的名士文化,彰显了城市特色。参观考察的鲁迅故里,是在原来鲁迅祖居的基础上,将周姓后裔搬迁,整合出一片鲁迅故里特色文化街区。整个文化街区的打造坚持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开发,深入挖掘鲁迅故里的精神文化价值,成为立体解读鲁迅精神的文化场所,成为绍兴地域形象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特色的打造需要整合好文化资源,选准文化资源整合的切入点来打造城市特色,才能张扬城市个性,只有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才是有魅力的城市。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我们应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营造城市的文化环境,以文化塑造景观,以景观展现文化,努力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景观。在工作中应突出三个层次的文化挖掘。一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延伸历史传承。二是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三是精心创造现代文化,着力打造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融合、协调的城市街区。
三、保护与开发共生,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杭州的由衷赞美。参观考察中深深感受到杭州的特色人文、自然景观与现代城市景观有机融合,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参观考察的西湖景区及周边区域是以一种保护、协调、发展的思路,在历史和自然环境中对城市进行的可持续开发建设。重点片区的开发以文化为推动力,以城市经营为手段,借助西湖山水的大背景,通过区域景观环境的再营造,带动地块的开发建设,达到了保护遗址、彰显文化、商业开发、推动旅游的契合,给城市风貌增添了新的亮点,形成了一个相互融合,统一协调的整体,提升了城市的建设品位。如河坊街是目前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也是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修复和改造,重在突出文化价值,营造
以商业、药业、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保持其历史的真实性、文化的延续性和风貌的整体性,再现了杭城历史文脉。
如何从自然和人文的品质根源上继承和发展城市的特点,把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美学特性传承下来,让它活在今天现代城市建设中,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统一的规划理念来规划建设城市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因此,我们要善于把握人文与现代城市建设的结合点,将人性化、人文化的设计思想渗透到城市规划的每个细节,将历史、文化和美学渗透到城市建设中的每个细节,让人有阅读城市的兴致,让城市充满活力。
第二篇:关于赴宁波专题考察的报告(模版)
关于赴宁波、绍兴、重庆、成都开展统筹城乡发展专题考察的报告
龙岩市政协“统筹城乡发展”课题组
(2008年5月12日)
为了学习和借鉴外地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4月13日至20日,由市政协李占开副主席带领“统筹城乡发展”课题组,赴浙江省宁波市、绍兴市,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地进行了为期8天的学习考察活动。考察期间,课题组认真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情况介绍,并与当地政府、政协及有关部门、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还实地察看了宁波市溪口镇、绍兴市兰亭镇、重庆市九龙坡区巴国城、白市驿国家级花卉苗木示范园区和贝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等。通过学习考察,为下一阶段开展统筹城乡发展专题调研拓宽了思路。现将有关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宁波、绍兴、重庆、成都等地的主要做法
宁波、绍兴、重庆、成都等地的党政对统筹城乡发展高度重视,把它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摆上重要位置。一是强化了组织保障。宁波、绍兴市相应成立城乡统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对城乡统筹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成都市成立了直属市委的统筹改革委员会,由市委副秘书长担任主任。重庆市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统筹改革领导小组,强化对统筹改革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统筹办公室,主要职能是做好“综合协调、政策把关、培训学习、指导服务”工作;二是健全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政策体系。制定和出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规划纲要》,及时出台了一些扶持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三是强化了目标管理。制定了与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相适应的统计制度和目标管理办法,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各项工作量化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四是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四市都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探索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地政协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宁波市政协在调研的基础上,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建议将宁波市列入沿海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区》的提案;绍兴市政协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组织政协各专门委员会、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开展调查研究,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将研究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后报送市委、市政府;重庆市政协专门成立了由提案委、农业委、城环委、经济委组成的4个调研小组,对“一圈两翼”建设、土地流转、农民工保障和政府职能转变等问题进行调研,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意见,引起了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成都市政协专门组织课题组前往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考察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做法和经验,随后确定了8个协商专题,组织政协8个专门委员会与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协有关界别委员及县(市、区)政协联合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推进城乡统筹,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新突破”专题协商意见建议报告》和《成都市政协关于“推进城乡统筹,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新突破”专题协商发言材料汇编》报市委、市政府,得到党政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为了帮助党委、政府向中央争取政策支持,重庆、成都近期邀请由郑万通副主席率领的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到重庆、成都视察,随后贾庆林主席前往成都参加统筹城乡发展专题研讨会,通过全国政协将有关建议、意见向中央反映。
宁波、绍兴、重庆、成都等地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他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有:
宁波市:先后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稳步推进了行政区划调整及撤县建区、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全市乡镇由149个减少到91个,街道从16个增加到57个,行政村从近5000个减少到3187个,城镇布局和规模更趋合理,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化
率达到57%,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副中心城、中心镇为主体的城镇梯度发展格局;城乡产业协调发展,通过中心城市发达的临港产业、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向农村的延伸辐射,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辖的五县(市)均已成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城市的繁荣起到积极的作用,已初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进一步完善了公路、水、电、通信等网络体系,全市基本实现了市域1小时交通圈,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共汽车、通等级公路;启动实施了农村社区化建设,有408个村完成了村庄整治,40个村成为省、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逐步完善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建设;推进了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的改革,建立了“片区综合价”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一批城郊村完成集体经济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造,农村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绍兴市: “十大网络”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在构筑城镇布局网方面,通过加强城镇体系规划,所辖5个县(市)已经全部完成村庄规划调整,同时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推进了城郊的城中村、开发区的园中村改造。在构筑城乡交通网方面,加快了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累计建设里程达1161.4公里,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6.6%;全市新通客车的行政村203个,目前全市己通客车的行政村3717个,通达率为90.2%。在构筑城乡信息网方面,“村村通广播”、“户户有电视”、“村村通宽带”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在构筑城乡现代超市网方面,实现了全市乡镇的全覆盖,已在所有行政村建立了放心店。在构筑城乡教育网方面,深入实施农村教育帮困助学、中小学教宿改造、培训农村教师等工程,扎实推进了教育现代化。在构筑城乡金融网方面,将银行网点向农村延伸,全市农村金融机构推出“助康乐”、“商家乐”等多种信贷业务品种,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扩大了农户联保贷款范围。在构筑城乡健康保障网方面,积极推进“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已基本解决农民群众的饮水问题;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2家、服务站近600家;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运行机制,行政村的污水集中整治试点工作也已展开。在构筑城乡社会保障网方面,全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到40.52万人,其中按月享受养老保障金待遇10.5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行政村覆盖面已达到100%,全市318.5万人参加合作医疗,占应参加人口的91.64%。在构筑城乡平安网方面,所有乡镇已基本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治安防控网络;通过警力下沉,全市派出所警力已占总警力的39.36%;开展了针对农村的法制教育轮训活动,增强了农民法制意识。
重庆市:着重对户籍、土地、公共财政、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改革进行探索,逐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为了使改革能取得实质进展,选择九龙坡区作为改革的先行示范区,率先启动改革,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一是将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合一编制,较好地解决了各专项规划的衔接问题;二是从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安居扶持、社保解忧、服务均衡、转户进城等六个关键环节入手建立“农民变市民”的新机制;三是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宅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四是依托国家级九龙园区、西彭工业园区,吸引大项目,发展大产业,着力培育经济规模上百亿元的企业航母和一批上十亿元的骨干企业群。建设了巴国城等大型现代商贸、物流、房地产业,在白市驿创建了国家级花卉苗木示范园区,打造农科城和花卉城,壮大花卉、蔬菜、果树等特色农业,通过贝迪园等项目的开发,加快一三产业融合,加快发展了休闲旅游和节会经济。
成都市:按“全域成都”的理念,提出了“六句话”、“三个集中”、“三大重点工程”的总体思路。“六句话”就是坚持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建立健全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为关键,以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为保证,以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转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三个集中”就是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聚集的优势,提高工业发展水平。推进农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以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让农民享受到城镇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文明,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三大重点工程”就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和农村扶贫开发建设。为了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已在市郊的锦江区三圣乡全面推开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该乡离市区7公里,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人口1.8万人,在试点规划的指导下,采取不搬迁、不征地、不拆房的改造办法,政府投入1.15亿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用于道路、路灯、污水处理和居民房屋装饰等方面。根据区域内传统种植习惯,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在5个行政村内打造了占地共12平方公里的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个特色景色带,所形成的“三圣花香”景区已被国家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二、考察的主要收获。
这次考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使我们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目标、基本内容和基本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全面提高农村发展水平,明显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进一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措施,一是要加快经济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加大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投入,解决和克服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是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建设规划体系,努力做到城乡建设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全面推进,协调发展。三是要改革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目标。四是要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在统筹城乡过程中要先进行试点,可从城乡结合部或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先行试点,在条件成熟情况下逐步推开。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在全国各地还处在探索试验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特殊政策。我们要发挥政协的优势,努力探索,认真调研,为推进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第三篇:市政府采购学习考察组赴宁波杭州南京考察报告
赴宁波杭州南京(政府采购)考察报告
xx市政府采购学习考察组
(2006年10月26日)
10月16日—24日,xx市政府采购学习考察组一行10人赴宁波、杭州、南京三市就加强政府采购工作、扩大采购范围、加强采购监管、专家库的管理、信息管理等问题,通过座谈讨论、软件演示、参观政务大厅、评标开标室等方式进行了学习考察。三市政府采购工作生动的实践、超前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和得力的措施使学习考察组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收获颇丰,三市在政府采购工作中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主要做法
(一)采购文本规范,采购程序到位。杭州市制定了规范的政府采购操作程序,从采购项目归集和委托、采购实施、采购合同签订和履行、支付资金等都作出规定,并在每一项都列出注意事项,对公开招标采购等5种采购方式也有规定的程序。对每一项采购都实行采购报告制,要求编写采购报告。有标准规范的采购文本,包括政府采购预算执行书、采购方式调整建议书、采购资金余缺调剂建议书、采购预算调整通知书、采购预算进度表、评审专家需求表、中标公告等20项。就连工作人员在竞争性谈判中对供应商提问的问题都列出了标准的提纲,对供应商一视同仁,防止厚此薄彼,文本齐全,程序规范。
(二)采购范围大,规模增长快。杭州市的政府采购范围涉及工程类、货物类、服务类等80余项,服务类拟将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的租赁和物业管理纳入政府采购,2005年仅市本级采购规模达到7.63亿元,是我市2005年市本级采购规模3.5亿元的2倍多。对教学设备、医疗设备、建筑材料的采购都进行了规范的管理。宁波市2005年政府采购规模为48亿元,是我市采购规模5.3亿元的9倍多,3个县市都已经将工程采购纳入政府采购。今年截止9月底,采购规模已达40.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服务类已经将印刷、汽车保险、物业管理、河道保洁等纳入政府采购。今年1-9月,服务类采购已经达到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南京市发改委与财政局联合下文,将工程类纳入政府采购,其中财政部门负责1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建设部门负责1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发改委负责机电类工程项目,分工合作,监管没留空白。
(三)制度完善,措施得力。三市分别制定了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和办法,包括:《南京市政府采购信息统计报送制度》、《南京市政府采购合同(货物类示范文本)》、《南京市政府采购计划网上申报办法》、《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议政府采购实行定点采购管理的规定》、《杭州市政府采购操作程序》、《宁波市政府采购当事人的行为准则》等等。南京的政府采购工作采用省、市、区县三级联动,即对汽车保险、定点加油、车辆维修、印刷、纸张、空调、住宿会议等项目,省市区三级面向一个市场,一级采购,三级全部享用。货物类采购实行协议供货,三级联动,计算机、数码相机3个月调整1次价格,打印机、pC服务器、投影机、展台、汽车等半年招一次标,复印机、一体机、传真机1年招1次标,这样可以节约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南京地区政府采购专家库有专家1700多人,南京市对专家统一进行了培训、发证,对每次专家的评标结果从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打分,对专家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
(四)监管措施有力,防腐纪律严明。南京市实行政府采购专管员制度,即采购办的工作人员1人分管几个处室分管资金的采购,从采购预算的编制,事前的监管,到事后采购合同的备案等实行有效监督。对采购代理机构每半年考核1次,采用让供应商打分、请采购人座谈等方式,邀请监察局2人、审计局2人一起对采购代理机构的服务态度、廉政情况等进行考核。对供应商的管理采用财政、质检、工商部门联动。杭州市也实行事前审批采购方式,事后要求上报采购结果报表。并根据财政部的18号令,制定了《监督管理工作细则》。由于程序到位,文本规范,纪律严明,把工作人员从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加强监管,聘请审计事务所、监察局对采购的每个环节进行抽查,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杭州市对机动车加油采用1车1卡,通过招标,确定中石化为定点加油供应商,油价比市场价优惠2.4%,年底予以冲减。为防止司机用卡给别的车加油,规定如果不对号加油,加油站可要求司机进行登记,对持加油卡的单位进行处罚,加的油费全部由司机自费,扣司机6个月的奖金,并在网上通报。一旦发现加油站职工违反规定加油,将通知中石化予以开除。
(五)管理软件先进,网络建设超前。杭州市为了解决分散采购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与政府采购实现联网,办公用品的采购实行协议采购,对品种的确认等全部实行网上办理,程序规范,节约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杭州和南京市政府采购专家库软件比较先进、科学,每个使用者抽取的专家是看不见的,电脑与电话直接连接,是语音自动通知专家,全部实现自动化,避免了人为操作产生的不规范行为。南京市采购中心自行开发了《网上远程招标系统》,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自行开发了《协议供货软件》,建立了政府采购网和政府采购中心网,这2个网实现了联网,招标、评标等事项都在网上进行,受到供应商一致好评。并建立了3个库,即专家库、供应商库和商品库,真正实现了方便、快捷。
二、几点建议
结合三市的经验,联系我市的实际,我们对2007年我市的政府采购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在采购程序上力求突破。尽快制作西安市政府采购标准文本,规范采购程序,完善规章制度。
二是在监督检查上力求突破。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与监察局合发文件,规定检查内容、形式、时间等,有必要请中介机构对政府采购项目实施检查。
三是在专家库的管理上力求突破。进一步完善我市政府采购专家库,对政府采购专家进行培训,统一制定政府采购专家使用手册,使专家库的管理更加规范。
四是在采购规模和范围上力求突破。2007年全市争取将服务类公务用车的统一加油、维修,以及统一印刷、机票、车票、会议等纳入政府采购,使采购规模进一步增长,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
五是在管理软件的开发和运用上力求突破。与区县的政府采购实现联网,做到资源共享,引进先进的语音自动抽取专家软件,使政府采购专家的抽取行为更加规范。
第四篇:赴杭州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
赴杭州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
宁夏隆湖扶贫经济开发区 邢东娟
4月20日---26日,本人参加了自治区西部开发办组织的为期7天的浙江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及创新思维与领导力修炼研修班。先后学习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浙江个私民营经济与优势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浙江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等课程,考察观摩了万向集团、传化集团等先进企业及杭州市萧山区航民村、临安市模范新农村、西湖西进工程、钱江新城等。这七天,我们亲眼目睹了杭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潮,亲耳聆听了城乡一体化推进的号角,亲身感受了浙江大地建设新农村的氛围。靓丽的浙江农村真的使居之者忘老,游之者忘归,满眼的绿、满眼的花、满眼的农民别墅不得不让人陶醉,让人迷恋,让人沉思。
下面我结合学习考察情况,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对杭州成功经验的理解
近年来,杭州创造了惊人的发展速度,走出一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创新之路。杭州的成功经验很多,在学习考察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发展意识强。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市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上世纪80年代初,杭州不是经济特区,也不是沿海开放城市,但他们积极寻找机遇,出台优惠政策,创造了不是特区、胜似特区的投资环境,成为跨国公司和台商投资比较密集的地方。
(二)招商引资精。在这次学习考察中了解到,杭州各级领导干部包括一般公务员8小时以内干工作,8小时以外抓招商、办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已不单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了上下结合、相互配合、举全市之力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在办理审批手续时,不拖不推,能快则快,主动为外商提供良好服务。
(三)人才机制活。杭州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管理与引进体系。重点培养与吸纳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建立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形成民主、开放的人才工作机制。
(四)服务环境优。杭州各地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努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品牌。他们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搞行政服务一条龙,建立了一个行政服务中心,将40多个职能部门的60多项审批及服务事项进行“一站式”办理。所有的企业到行政服务中心,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将所有的手续都办妥,着力打造了“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品牌。
(五)新农村建设亮点多。一是生态优。车行千里,一路上我们看到的是“山丘无裸露、地面无垃圾、水体无污染”的绿色浙江农村。二是村庄美。走在杭州市、临安市农村各具特色的居民小区,一条条乡村公路进村入户,池塘清澈,杨柳披拂,花团 2
锦簇,一幢幢漂亮的别墅拔地而起。这都是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大手笔建设带来的新变化。三是产业强。“有钱搞建设”是浙江新农村建设底气足、手笔大的重要原因。在农村,农业产业化水平很高,农村二、三产业很发达,村集体经济收入非常可观。四是保障好。“阅览室、卫生室、健身房、休闲广场、老年公寓”是杭州、临安等市农村社区的新五件,农村基本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
二、借鉴杭州经验,加快隆湖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 一是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由于隆湖开发区是在移民吊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步晚,底子薄,经济发展缓慢。近年来,开发区紧紧抓住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敢于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学习杭州敢闯、敢试的发展理念,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抢机遇、谋发展、争率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通过这次对杭州市、临安市新农村的参观考察,我了解到该市新农村经过40年努力,用农业的原始积累发展工业,用工业的利润反哺农业,把偏僻闭塞的小地方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我们要借鉴该市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大社区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创办村企合作企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杭州利用外资水平逐年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灵活新颖的招商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星海经济区,作为石嘴山市首批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之一。目前,星海经济区总体规划已完成。要做好经济区招商引资工作,必须建立一支专业化招商队伍,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打造良好的投资经营和生活环境。
四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隆湖开发区的工业基本上都是高耗能、高污染型企业,无论是产业布局,还是发展模式,都是依托石嘴山市的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增长的。随着国家产业宏观政策日益紧缩,资源的逐渐枯竭,开发区的企业已由400多家减少到100多家,经济增长正在逐渐失去动力,工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我们要借鉴杭州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先进经验,充分依托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博物馆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新火车站迁建隆湖开发区的良好机遇,着力打造宁夏水城和石嘴山市星海文化城,逐步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第五篇:关于赴太仓、绍兴学习考察的报告(写写帮整理)
关于赴太仓、绍兴学习考察的报告
为进一步开阔思路,学习先进地区水务工作的经验与做法,近日我局组织系统中层干部赴太仓、绍兴考察,学习了解水利工程管理、供水管理、城市水环境治理等方面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地水务概况
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端,长江口南岸。东濒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总面积为822.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85.9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173.9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112平方公里。拥有长江岸线38.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25公里。现有村级以上河道1594条、2170多公里。太仓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4℃,降水量1200.4毫米。拥有距长江入海口最近的港口太仓港。全市现有灌溉站683座,排涝站13座,灌排结合站45座;闸站110座,其中圩区套闸37座,圩区防洪闸24座。
绍兴市地处浙东沿海,南依天台山,北濒杭州湾,按水系分为曹娥江、浦阳江和北部平原三大块。全市总面积825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1461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62.2亿立方米。年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月的梅雨季和9月的台雨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全市现有水库547座,总库容达12.97亿立方米,其中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2座,小型水库530座;建有水闸245座,其中大型水闸二座,分别为上浦闸和新三江闸;全市耕地面积167.7千公顷,总灌溉面积155.4千公顷,达92.7%;二十年一遇标准堤防178.74公里,五十年一遇标准堤防36.1公里;机电排灌装机145670千瓦;围垦滩涂面积达到27194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77.26千公顷,其中小流域治理74.42千公顷。
二、两地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工程管理方面
1、加大资金投入,工程基础设施完善。
太仓市从1997年至2002年,花5年时间,分3个阶段,投入资金2.6亿元用于沿江防洪工程改建、拆建、除险加固等,建成了长江江堤达标工程,通过了省水利厅的竣工验收。近两年以来,围绕江堤创建工作开展的各类基础建设项目近30个,其中2006年财政专项拨款达1000万元,保障江堤堤顶道路修复、防汛物料及绿化提档等工程的实施,使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截止2007年12月,创建总投入达3800余万元。在工程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加强日常管理,一线管理人员认真对工程设备进行检查、检测和调试,管理处定期组织指导考核,工程面貌完整整洁,工程设备安全可靠。
2、抓好现代化设施建设,工程管理水平高。
从2002年起,为了与高标准工程相适应,太仓市制订 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规划,并按计划开展实施,先后建成长江防洪工程远程监控系统、水闸闸门自动化控制系统、浏河套闸收费系统、汛情水位采集系统等。其中,长江防洪工程远程监控系统以长江防洪管理处主控室为中心,通过内部光缆和租用中国电信光缆,对35个终端实施实时监控,在防汛期间,在主控室可以直观地了解工程的运行情况。这些现代化设施和系统的建成运用,使工程管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3、深入推进体制改革,激发单位内在动力。太仓市完成了长江防洪管理处的改革,定性为准公益类管理单位(行政事业类管理单位),管理着38.4公里长江堤防、浏河水利枢纽工程好沿江9座节制闸的管理和维护,防洪、抗排、挡潮、灌溉、排涝、通航等任务。核定人员编制63名,财政部门将每年的管理与运行养护经费列入预算计划、并在部门预算计划中下达。内部完善管理制度,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关键岗位竞聘上岗。深入推进“管养分离”工作,逐步将内部“管养分离”过渡到市场化运作,部分小型穿堤建筑物和浮桥工段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落实有资质的养护单位,签订养护协议,管理处定期对养护工作实行考核。管养分离工作缓解了管理处人员不足,提高了工程养护水平,节约了成本,基本达到了改革的目标。
4、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涉水项目监管有序。
太仓长江管理处设立水政监察中队,水政监察员与堤防管理员形成三级巡查网络,对管理范围内的违章搭建、阻水生物、建筑物等定期检查摸底,组织清除,每年汛前汛后还进行专项检查。针对沿江涉水企业逐年增多,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规范监管程序,从项目报批、建设、竣工验收到运行投产,都能及时与企业联系沟通,签订防汛责任书与管理协议,通过监管使企业能主动履行保护占用段工程安全的义务。
(二)供水管理方面
1999年太仓市在自来水公司和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组建太仓市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划归太仓市水务局,建立了一套有效、科学的一体化管理、运行模式:
1、理顺镇级供水管理体制,建立各镇区供水管理站。2005年对所有乡镇小水厂进行收编,实施乡镇水利水务一体化管理。撤销了原乡镇水厂(自来水公司),组建各镇区供水管理站,统一并入水处理公司核算、管理。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分流,符合条件的人员划归水处理公司管理,根据各镇(区)供水规模、用户数量等,实行定岗定员。定岗人员从事供水站范围内的收费、维修等业务。到目前为止,太仓市水处理公司资产总额近13亿元,成为太仓市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
2、建立统一财务核算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
由水处理公司统一对各供水站进行财务核算,并实行“统一票据、全额上交、核定支出”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在不断强化自来水水费回收、降低损耗的基础上,降本节支,提高效益。2007年,全市自来水损耗为16.8%,自来水水费收入15000万元。据了解,近几年来,销售收入基本上保持25%以上的增长水平,产销率平均每年提高25%以上,企业经济效益明显。
3、实施村村通工程,真正实现市、镇、村一体化管理运行模式。
2007年10月底太仓市全面完成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实现了村村通长江水的目标。据了解,该工程投入7537万元,铺设各类供水管道1875公里,使70个村14万农户吃上了洁净卫生的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而且,使全市供水形成“市、镇、村”三位一体,统一供水,全方位管理格局。
(三)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
近年来,绍兴市区通过一治环城河,二拓大环河,三建古运河,四治古城河,五治新区河,重现了蓝天碧水绿地的水城美景,水城特色形象更加鲜明。
1、加强工程建设投入,完善供排水体系。
据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绍兴累计投入50多亿元,加强城乡水环境治理,先后实施了饮用水源开发、内河 水体保护、污水集中处理等系列治水工程。特别是近年来,绍兴在完成日供水100万吨的小舜江饮水工程和全长12公里的环城河整治工程后,完成了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截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使区域内的污水收集能力达到每日100万吨,较完整地构建起中心城市的供排水体系。通过对城市内河整治、集污管网建设,生活污水连片收集,使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70%。
2、开展环城河综合治理,创建滨水人居环境景观。从99年开始,绍兴市开展了环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财政安排、社会捐款、沿河拆迁土地开发出让、定向筹集、向上争取等渠道筹集资金12亿元,搬迁居民3000多户,对沿环城河近64公顷的违章搭建及破旧危房进行拆迁建造绿地。2000年7月,环城河整治工程历经两年完成。建成后的环城河两岸绵延近25公里,沿河修建起了西园、百花苑、稽山园、鉴水苑、治水广场等8大公园景点,建起了30-100米宽的绿化带,绿地总面积达54公顷。
3、注重水环境景观设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景观效果。环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后,沿滨水绿地500米之内,建设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景观。滨河各公园景区都安排大面积的临水铺装广场和临水设施。如“名人广场”景区园内规划了近5000平方米的铺装广场和沿河园路;在若耶东溪滨河公园、古井园等景区、景点内,都把广场延伸到水边,做各 种标高的平台,让游人能与水亲密接触,满足人们对亲水性的要求。
三、几点启示
通过此次考察,我们感到两地的有些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注重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远程监控水平。在长江堤防达标后,太仓市投资230万元,建立了远程监控系统系统,设在长江防洪管理处,在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系统由35个监控点、22个内部显示器端、中央控制室、中心机房、套闸分机房组成,可监视35个监控点的情况并自动保存一个月。远程监控系统的建立为防洪网络体系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制定防汛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
太仓水处理公司制定了《水利水务一体化管理制度》,严格制定了水表抄收、水费回收、漏损率、安装工程、管网维修、材料采购、用户服务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及考核指标,计件考核、严格奖惩、当月兑现,效果不错,特别是对原刚收并的、管理薄弱的镇区供水管理站来说,效果较好。
(三)水环境综合治理要体现城市水文化特色。绍兴市区沿环城河打造了的滨水绿化景观。根据生态水利工程学设计原理,形成自然、生态、原始的湿地景观效果。运用新的工程理念,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自我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利用历史人文景观资源,通过发掘利用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历史人文景观,成为绍兴市区靓丽的风景线。
四、下一步打算
两地水务工作取得的成绩,除得益于自身的区位、经济优势外,关键是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水务发展之路。我们对照先进找差距,结合实际,对今后我区水务工作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初步打算如下:
(一)进一步加快水务基础工程,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考察,我们看到,太仓、绍兴水务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大量工程建设及资金的投入。08年我区重点水务工程计划投入近5.4亿元,较07年的1.1亿元有了大突破。我们将根据重点工程任务重、投入大的情况,及早准备,加大融资力度,保障工程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化水平。
07年我们已投入120万元,开展了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今年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投入170万元,进一步加快信息系统建设,与市水利局防汛指挥系统对接。同时,我们还将投入部分资金对水管单位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添置信息化设备,提升管理水平。
(三)推行管、养分离,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我区于07年12月份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经过改革,我区水管单位确定为4家,其中全额拨款单位3家,差额拨款单位1家,维修养护经费达201万元,改变了以往没有专门维修养护经费的现象。我们将积极推行管、养分离,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并逐步将维修养护转向市场化、社会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