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
“小县大城”战略是欠发达地区政府立足山区实际,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提高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从
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的富裕之路,更是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从
@@县基本社会经济情况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下一步对策和思路。
一、@@县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地处浙西南,全县面积9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75公顷,辖13个乡镇,总人口10.9万人。近几年来,@@紧紧围绕致富奔小康目标,大力实施。
一、认清形势,立足县情,在决策过程中始终坚持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原则
在决策过程中,能否坚持顺应宏观环境变化与把握本地实际相结合,理清发展思路,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脱贫后,县委、县政府重新审视宏观环境变化与县情的结合点,认识到城市化滞后,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的总根源,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县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1、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是我县克服自然条件限制的必然选择。我县最大的特点是山多地少,村多人少。10.9万人分布在170个行政村、800多个自然村,平均每个自然村只有90多人,100人以下的自然村占了50%左右,最小的自然村只有1户。要想把数以百计的贫困山村建成“小
康村”,80%以上的农户住上钢筋砖木结构房,其难度之大,困难之多,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改变以村为单位就地奔小康的传统思维,发挥县
城盆地大的优势,实施“小县大城”战略,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引导地处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农民向中心村、集镇、县
城集聚,这是我县克服自然条件限制、加快奔小康步伐的必然选择。
2、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是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载体。依据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我县202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五年
GDp年均增长必须达到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0%以上;城市化水平要从现在的30.8%提高到45%,提高14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城市化和工业化双重艰巨任务。欠发达地区推进城市化,可以避免走“先分散、后集聚”的工业发展老路,提高生产
要素配置效率;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从事二、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可以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提高接受发达地区产
业转移的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因此,城市化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有效的载体。
3、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是我县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体现。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我们决策的最高价值标准,也是决策中敢于和善于一
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动力。@@摘掉贫困县帽子后,路子怎么走,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查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山区农
民渴望改变生存环境的愿望和致富思进的激情,进城当居民和在县城求发展是他们由来已久的愿望。从我县实际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
题的关键是要减少农民,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是要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小县大城”的思路,具体到农村经济发展上,就是在抓好效益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鼓励农民顺应城市化步伐向县城集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跳出农业抓增收。“小县大
城”发展战略的提出,基础是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认同、支持和响应。
二、把握重点,落实措施,稳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
推进城市化,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推进城市化,不能急于求成,急躁冒进;也不能面面俱到,处处开花,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重点是抓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城市功能培育等工作。
1、加快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是推进城市化的基础和原动力。加快产业发展,特别是加快工业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根本抓手。木制玩具是@@的传
统产业,也是非常有潜力的特色工业,历届县委、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九十年代初建立了木制玩具工业小区,99年又申报省级特色工业园
区,近两年来,我县以特色工业园区为抓手,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努力推进木制玩具产业的集聚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园区面积从
积极筹建金属加工园区,加快轴承、pTC陶瓷元件等优势产业发展,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着力打好生态旅游
牌。2000年与杭州宋城集团签订了协议,宋城集团将投资2.5个亿整体开发@@湖,目前已进入开发建设阶段。
2、加快人口集聚。就欠发达地区而言,城市化的实质是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城市文明。根据@@实际和广大群
众的要求,主要采取三条措施,一是降低“门槛”。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和用工制度,只要有固定住所和收入,就可以在居住地登记户口,在就
业、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二是制定优惠政策。进城农民可以保留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承包权。三是规划建设“农民新
3500余名农民进城落户。经过努力,县城规划区人口从1998年的3万来人增加到4万多人,已占全县人口的37%。
3、培育城市功能。城市化进程的快慢是由其功能来决定的,要把县城建成具有较强吸纳和辐射功能的中心镇,必须加快培育和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高起点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把规划区面积从原来的8.75平方公里扩大到16.5平方公里;将同处@@盆地的沙溪乡建制撤消,并入@@镇,拓展
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的硬环境。三是加强市场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重点是抓好农贸市场、香
菇市场的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信息、社会服务业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加快“小县大城”建设的步伐
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化是一次非常好的机遇。但机遇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变可能性为现实性,一方面取决于本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各种现实条件,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主观努力,关键是解决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充分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
1、转变观念。欠发达是“后进”的同义词,也是“落后”的代名词。“后进”与“落后”,从形式上看是发展的差距,本质上看是观念、思维
方式的差距。象@@这样的山区小县,要不要把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班子中一些人认为为时尚早,缺乏紧迫感;干部中一部分
人担心农民大量进城,城镇基础设施、就业难以承受;就是老百姓也还有相当部分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束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稻草屋
”。针对这些思想,我们结合“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大家充分认识欠发达地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
意义,克服小农意识和自然经济观念的束缚,排除干扰,振奋精神,形成了齐心协力推进“小县大城”的浓厚氛围。
2、勇于创新。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谁先走一步,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把握发展的先机。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资金问题,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单靠财政投入肯定是不行的,等、靠、要也是没有出路的。实际上,城市自身是最大的资源、最大的财富,关键是看能否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地发掘利用。所以,我县立足于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土地收
储中心和城市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土地资源和城市无形资产,积累城市建设资金,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公司运作、以地生财、以城市经
营城市的路子。近三年来,投入市政基础设施的资金超过2个亿,有力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3、发挥优势。一个地区不论它的发展水平处于何种阶段,都存在自身优势。@@虽然是欠发达地区,但生态环境资源、木制玩具、名特优果品和
城市发展空间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优势。特别是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这是发达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也是欠发达地区的潜力所在和后发优势。充分把握和发挥好自身的优势,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小县大城”战略的实施,也就是把@@现实的、潜在的各种优势合理、科
学、优化组合,使其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比较优势要靠特色来体现,特色经济的培育和发展过程,就是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和确立的过程,特色
经济形成一定的规模,就能占领市场,并在市场经济中确立自身的地位。近几年来,@@除了木制玩具名列全国第一外,生态旅游开发、水干果
发展等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二篇:“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小县大城”战略是欠发达地区政府立足山区实际,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提高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的富裕之路,更是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本文从@@县基本社会经济情况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下一步对策和思路。
一、@@县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地处浙西南,全县面积9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75公顷,辖13个乡镇,总人口10.9万人。近几年来,@@紧紧围绕致富奔小康目标,大力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城市化综合效益初步显现,国民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好势头。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1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财政总收入1.11亿元,比上年增长63%,农民人均收入2651元,比上年增长14.38%。实践证明,“小县大城”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认清形势,立足县情,在决策过程中始终坚持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原则在决策过程中,能否坚持顺应宏观环境变化与把握本地实际相结合,理清发展思路,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脱贫后,县委、县政府重新审视宏观环境变化与县情的结合点,认识到城市化滞后,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的总根源,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县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1、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是我县克服自然条件限制的必然选择。我县最大的特点是山多地少,村多人少。10.9万人分布在170个行政村、800多个自然村,平均每个自然村只有90多人,100人以下的自然村占了50%左右,最小的自然村只有1户。要想把数以百计的贫困山村建成“小康村”,80%以上的农户住上钢筋砖木结构房,其难度之大,困难之多,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改变以村为单位就地奔小康的传统思维,发挥县城盆地大的优势,实施“小县大城”战略,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引导地处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农民向中心村、集镇、县城集聚,这是我县克服自然条件限制、加快奔小康步伐的必然选择。
2、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是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载体。依据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我县202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五年GDp年均增长必须达到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0%以上;城市化水平要从现在的30.8%提高到45%,提高14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城市化和工业化双重艰巨任务。欠发达地区推进城市化,可以避免走“先分散、后集聚”的工业发展老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从事二、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可以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提高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因此,城市化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有效的载体。
3、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是我县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体现。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我们决策的最高价值标准,也是决策中敢于和善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动力。@@摘掉贫困县帽子后,路子怎么走,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查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山区农民渴望改变生存环境的愿望和致富思进的激情,进城当居民和在县城求发展是他们由来已久的愿望。从我县实际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要减少农民,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是要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小县大城”的思路,具体到农村经济发展上,就是在抓好效益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鼓励农民顺应城市化步伐向县城集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跳出农业抓增收。“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提出,基础是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认同、支持和响应。
二、把握重点,落实措施,稳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化,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推进城市化,不能急于求成,急躁冒进;也不能面面俱到,处处开花,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重点是抓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城市功能培育等工作。
1、加快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是推进城市化的基础和原动力。加快产业发展,特别是加快工业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根本抓手。木制玩具是@@的传统产业,也是非常有潜力的特色工业,历届县委、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九十年代初建立了木制玩具工业小区,99年又申报省级特色工业园区,近两年来,我县以特色工业园区为抓手,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努力推进木制玩具产业的集聚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园区面积从原来17万平方米,扩大到40多万平方米,入园企业从原来67家扩大到124家,可新增产值3.5个亿,并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多人。同时,积极筹建金属加工园区,加快轴承、pTC陶瓷元件等优势产业发展,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着力打好生态旅游牌。2000年与杭州宋城集团签订了协议,宋城集团将投资2.5个亿整体开发@@湖,目前已进入开发建设阶段。
2、加快人口集聚。就欠发达地区而言,城市化的实质是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城市文明。根据@@实际和广大群众的要求,主要采取三条措施,一是降低“门槛”。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和用工制度,只要有固定住所和收入,就可以在居住地登记户口,在就业、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二是制定优惠政策。进城农民可以保留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承包权。三是规划建设“农民新村”。计划在十年内引导1-1.5万农民进“农民新村”入户,分三期实施。首期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4万平方米的“农民新村”吸引了3500余名农民进城落户。经过努力,县城规划区人口从1998年的3万来人增加到4万多人,已占全县人口的37%。3
第三篇:“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
“小县大城”战略是欠发达地区政府立足山区实际,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提高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从
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的富裕之路,更是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本文从
@@县基本社会经济情况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下一步对策和思路。
一、@@县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地处浙西南,全县面积9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75公顷,辖13个乡镇,总人口10.9万人。近几年来,@@紧紧围绕致富奔小康目标,大力实施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城市化综合效益初步显现,国民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好势头。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1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财政总收入1.11亿元,比上年增长63%,农民人均收入2651元,比上年增长14.38%。实践证明,“小县大城”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认清形势,立足县情,在决策过程中始终坚持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原则
在决策过程中,能否坚持顺应宏观环境变化与把握本地实际相结合,理清发展思路,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脱贫后,县委、县政府重新审视宏观环境变化与县情的结合点,认识到城市化滞后,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的总根源,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县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1、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是我县克服自然条件限制的必然选择。我县最大的特点是山多地少,村多人少。10.9万人分布在170个行政村、800多个自然村,平均每个自然村只有90多人,100人以下的自然村占了50%左右,最小的自然村只有1户。要想把数以百计的贫困山村建成“小
康村”,80%以上的农户住上钢筋砖木结构房,其难度之大,困难之多,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改变以村为单位就地奔小康的传统思维,发挥县
城盆地大的优势,实施“小县大城”战略,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引导地处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农民向中心村、集镇、县
城集聚,这是我县克服自然条件限制、加快奔小康步伐的必然选择。
2、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是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载体。依据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我县202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五年
GDp年均增长必须达到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0%以上;城市化水平要从现在的30.8%提高到45%,提高14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城市化和工业化双重艰巨任务。欠发达地区推进城市化,可以避免走“先分散、后集聚”的工业发展老路,提高生产
要素配置效率;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从事二、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可以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提高接受发达地区产
业转移的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因此,城市化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有效的载体。
3、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是我县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体现。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我们决策的最高价值标准,也是决策中敢于和善于一
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动力。@@摘掉贫困县帽子后,路子怎么走,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查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山区农
民渴望改变生存环境的愿望和致富思进的激情,进城当居民和在县城求发展是他们由来已久的愿望。从我县实际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
题的关键是要减少农民,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是要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小县大城”的思路,具体到农村经济发展上,就是在抓好效益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鼓励农民顺应城市化步伐向县城集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跳出农业抓增收。“小县大
城”发展战略的提出,基础是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认同、支持和响应。
二、把握重点,落实措施,稳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
推进城市化,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推进城市化,不能急于求成,急躁冒进;也不能面面俱到,处处开花,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重点是抓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城市功能培育等工作。
1、加快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是推进城市化的基础和原动力。加快产业发展,特别是加快工业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根本抓手。木制玩具是@@的传
统产业,也是非常有潜力的特色工业,历届县委、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九十年代初建立了木制玩具工业小区,99年又申报省级特色工业园
区,近两年来,我县以特色工业园区为抓手,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努力推进木制玩具产业的集聚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园区面积从
原来17万平方米,扩大到40多万平方米,入园企业从原来67家扩大到124家,可新增产值3.5个亿,并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多人。同时,积极筹建金属加工园区,加快轴承、pTC陶瓷元件等优势产业发展,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着力打好生态旅游
牌。2000年与杭州宋城集团签订了协议,宋城集团将投资2.5个亿整体开发@@湖,目前已进入开发建设阶段。
2、加快人口集聚。就欠发达地区而言,城市化的实质是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城市文明。根据@@实际和广大群
众的要求,主要采取三条措施,一是降低“门槛”。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和用工制度,只要有固定住所和收入,就可以在居住地登记户口,在就
业、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二是制定优惠政策。进城农民可以保留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承包权。三是规划建设“农民新
村”。计划在十年内引导1-1.5万农民进“农民新村”入户,分三期实施。首期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4万平方米的“农民新村”吸引了
3500余名农民进城落户。经过努力,县城规划区人口从1998年的3万来人增加到4万多人,已占全县人口的37%。
3、培育城市功能。城市化进程的快慢是由其功能来决定的,要把县城建成具有较强吸纳和辐射功能的中心镇,必须加快培育和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高起点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把规划区面积从原来的8.75平方公里扩大到16.5平方公里;将同处@@盆地的沙溪乡建制撤消,并入@@镇,拓展
了城市发展空间。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机遇,筹集资金15.6亿元,确定了20个重点项目,加快
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的硬环境。三是加强市场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重点是抓好农贸市场、香
菇市场的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信息、社会服务业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加快“小县大城”建设的步伐
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化是一次非常好的机遇。但机遇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变可能性为现实性,一方面取决于本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各种现实条件,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主观努力,关键是解决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充分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
1、转变观念。欠发达是“后进”的同义词,也是“落后”的代名词。“后进”与“落后”,从形式上看是发展的差距,本质上看是观念、思维
方式的差距。象@@这样的山区小县,要不要把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班子中一些人认为为时尚早,缺乏紧迫感;干部中一部分
人担心农民大量进城,城镇基础设施、就业难以承受;就是老百姓也还有相当部分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束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稻草屋
”。针对这些思想,我们结合“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大家充分认识欠发达地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
意义,克服小农意识和自然经济观念的束缚,排除干扰,振奋精神,形成了齐心协力推进“小县大城”的浓厚氛围。
2、勇于创新。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谁先走一步,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把握发展的先机。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资金问题,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单靠财政投入肯定是不行的,等、靠、要也是没有出路的。实际上,城市自身是最大的资源、最大的财富,关键是看能否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地发掘利用。所以,我县立足于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土地收
储中心和城市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土地资源和城市无形资产,积累城市建设资金,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公司运作、以地生财、以城市经
营城市的路子。近三年来,投入市政基础设施的资金超过2个亿,有力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3、发挥优势。一个地区不论它的发展水平处于何种阶段,都存在自身优势。@@虽然是欠发达地区,但生态环境资源、木制玩具、名特优果品和
城市发展空间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优势。特别是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这是发达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也是欠发达地区的潜力所在和后发优势。充分把握和发挥好自身的优势,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小县大城”战略的实施,也就是把@@现实的、潜在的各种优势合理、科
学、优化组合,使其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比较优势要靠特色来体现,特色经济的培育和发展过程,就是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和确立的过程,特色
经济形成一定的规模,就能占领市场,并在市场经济中确立自身的地位。近几年来,@@除了木制玩具名列全国第一外,生态旅游开发、水干果
发展等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第四篇:“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
地区而言,城市化的实质是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城市文明。根据@@实际和广大群
众的要求,主要采取三条措施,一是降低“门槛”。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和用工制度,只要有固定住所和收入,就可以在居住地登记户口,在就
业、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二是制定优惠政策。进城农民可以保留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承包权。三是规划建设“农民新
村”。计划在十年内引导1-1.5万农民进“农民新村”入户,分三期实施。首期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4万平方米的“农民新村”吸引了
3500余名农民进城落户。经过努力,县城规划区人口从1998年的3万来人增加到4万多人,已占全县人口的37%。
3、培育城市功能。城市化进程的快慢是由其功能来决定的,要把县城建成具有较强吸纳和辐射功能的中心镇,必须加快培育和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高起点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把规划区面积从原来的8.75平方公里扩大到16.5平方公里;将同处@@盆地的沙溪乡建制撤消,并入@@镇,拓展
了城市发展空间。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机遇,筹集资金15.6亿元,确定了20个重点项目,加快
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的硬环境。三是加强市场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重点是抓好农贸市尝香
菇市场的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信息、社会服务业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加快“小县大城”建设的步伐
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化是一次非常好的机遇。但机遇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变可能性为现实性,一方面取决于本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各种现实条件,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主观努力,关键是解决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充分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
1、转变观念。欠发达是“后进”的同义词,也是“落后”的代名词。“后进”与“落后”,从形式上看是发展的差距,本质上看是观念、思维
方式的差距。象@@这样的山区小县,要不要把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班子中一些人认为为时尚早,缺乏紧迫感;干部中一部分
人担心农民大量进城,城镇基础设施、就业难以承受;就是老百姓也还有相当部分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束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稻草屋
”。针对这些思想,我们结合“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大家充分认识欠发达地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
意义,克服小农意识和自然经济观念的束缚,排除干扰,振奋精神,形成了齐心协力推进“小县大城”的浓厚氛围。
2、勇于创新。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谁先走一步,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把握发展的先机。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资金问题,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单靠财政投入肯定是不行的,等、靠、要也是没有出路的。实际上,城市自身是最大的资源、最大的财富,关键是看能否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地发掘利用。所以,我县立足于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土地收
储中心和城市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土地资源和城市无形资产,积累城市建设资金,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公司运作、以地生财、以城市经
营城市的路子。近三年来,投入市政基础设施的资金超过2个亿,有力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3、发挥优势。一个地区不论它的发展水平处于何种阶段,都存在自身优势。@@虽然是欠发达地区,但生态环境资源、木制玩具、名特优果品和
城市发展空间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优势。特别是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这是发达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也是欠发达地区的潜力所在和后发优势。充分把握和发挥好自身的优势,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小县大城”战略的实施,也就是把@@现实的、潜在的各种优势合理、科
学、优化组合,使其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比较优势要靠特色来体现,特色经济的培育和发展过程,就是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和确立的过程,特色
经济形成一定的规模,就能占领市场,并在市场经济中确立自身的地位。近几年来,@@除了木制玩具名列全国第一外,生态旅游开发、水干果
发展等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第五篇:实施小县大城战略
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打造天台特色文化旅游城市
天台县位于浙东山区,是台州市西北的门户,总面积1426平方公里,辖7镇5乡3街道,总人口57.6万人,经济薄弱,是浙江省26个欠发达县之一。从地形上看,天台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盆地,“八山半水分半地”很形象地概括了天台的整体地貌。尽管如此,但天台却“家底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如赤城山,石梁、华顶、济公故里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佛教天台宗祖庭有智者大师讲学的足迹,是“佛宗道源”,“心灵瑜伽”。因此,如何有效的整合天台有限的居住区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文化旅游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摆在天台人民面前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
笔者认为,只有在充分认识天台县域现状的基础上,在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小县大城”战略,努力构建空间新秩序,进行形象包装策划,才能真正打造出一座具有天台特色的文化旅游城市。
目前,天台县的综合实力在台州市各县市区排名是末三位,仅领先于三门、仙居。“北部发展,天台为先”是台州市政府给予天台人民的殷切期望。如何实现这一伟大的使命,天台县政府可谓任重而道远。因为天台的现状反映在城市发展上,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核心问题有:
一、功能板块不清晰。天台目前的生活布局是:老城区越来越 拥挤,新城不新。虽说始丰新城已经建成10年了,但是还仅仅吸引1 1
万左右的人口居住,对广大天台市民的吸引力不高。更多的天台市民还是喜欢居住在老城区,居住在赤城街道居多。区域的消费布局也不合理,景点消费为主,分散布局。特色的山水文化成为了沉默的资源。
二、投资导向不清晰。集中体现在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不足,邻居三门有赶超之势。
三、体制机制不清晰。政治体制关系错综复杂,责权利不明确。比如旅游管理体制,不多的经典,却存在着N多个主体。很多问题无法进行快速地协调、沟通,得不到高效率地处理。
四、旅游策划不清晰。主要体现为:
1、方式落后。我县旅游发展现状仍以门票收入为主,观光型旅游 成主导。
2、配套不足。我县旅游在“吃、住、行、游、娱、购”等六方面 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导致很多游客游玩半天马上就走的现象频频发生。
3、宣传太弱。天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但在 知名网站的旅游景点介绍上,竟然看不到天台山的宣传资料!这从一个侧面充分暴露了天台旅游在宣传上的投入力度严重不足!
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县政府不妨实施“小县大城”战略(“小县”指品质天台城,“大城”指佛宗道源地,心灵瑜伽园),以完善配套功能为重点,努力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城市规划,加快推进城市改造和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打造具有天台特色的文化旅游城市。
一、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区协调发展
县建设规划局组织多方力量进行县城总体规划设计,明确各功能 板块。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快建立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点,特色功能区规划为配套的规划体系,完成规划展示厅的建设,以科学的城市规划推进城市建设。对于老城区,重点抓好保护改造。要充分保护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毕竟我们要打造的是一座文化城市),加快形成分区块保护改造规划,探索自主拆迁模式,有效推进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品位;对于新城,要加快推进配套项目建设,加大城中村拆迁建设力度,丰满城市形象;南区要推进基础项目建设,加快开发步伐,做到旧城、新城、南区三大区块协调发展,形成功能互补、协调推进的城市发展格局。
二、以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根据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加快推进城区道路、停车场、公厕、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天台是一座旅游城市,外来游客人数较多,城市形象至关重要。游客中自驾游、自助游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给外地游客一个流畅的交通、宽广的停车场地,直接关系到天台城市的整体形象。天台目前缺什么? 大型的超市、商场,大型的公园、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建筑、步行街„„所以,围绕群众生活的需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迫在眉睫了。比如在天台高速出口处,建造一个天台公园,营造绿色氛围,体现人文景观,让外地游客一下高速,映入眼帘的就是天台美丽的山水和人文景观,对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品位,具有非常广泛和深远的意义。
我们不妨多多学习借鉴一下国内外其它城市的经验,采取各种不同途径和方式,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提高人民居住的幸福感指数,让天台人更加喜爱自己的城市,更加乐于去宣传自己的城市,让“天台山”这个名字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三、以管理创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坚持保洁、亮化常态化,扩大城市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不断满 足群众生活需求。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加大对市民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卫生保洁意识,努力营造卫生县城。城管局要紧密结合县城总体规划,加强日常城市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人性化执法,不断提升市民的素质和修养,还天台县城一个干净、清洁的美丽环境;电力公司要确保城市亮化工程的畅通,通过各种不同措施,分工到区块,责任到人,加强管理,确保亮化常态化;园林部门要加大绿化建设力度,在城郊结合部或者通往风景旅游区的道路两边,多栽种行道树,打造美丽的风景线;道路部门要加大建设力度,不断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确保路面平坦无障碍;公安交警部门要加强对城区道路的有效监管,依法严肃处理道路违章现象,确保城市交通的流畅。只有各部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不断思考,开拓创新,提高管理城市的水平,才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品位。
四、以理顺管理体制推进旅游发展
天台是一座旅游城市。如何做大、做强天台的旅游产业,是每一 个天台人应思考的问题。但是,天台的旅游跟周边城市比起来,却已经大大落后了。因此,“大城”建设刻不容缓。
(一)、保留原味,恢复古道,打造佛宗道源地
对于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不但不能损坏,还要加以保护和改造。对于在自然景区中的原汁原味的东西,根据历史的记载和文化传承的需要,努力保留原汁原味,恢复古道,让自然的东西得以存活和延续下去,必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天台是佛宗道源地,我们应通过采取举办交流会、旅游推荐会、杜鹃节等各种形式,宣传佛教和道教的文化,真正打响这一文化品牌名片。
(二)养生进山,旅游靠山,建造心灵瑜伽园
天台有着丰富的山林资源,森林绿化覆盖率很高,是一个天然的“氧吧”。神奇的天台山是一个美丽的精神家园。而天台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文化,在于吸引精神层面追求的人。因此,将天台的山山水水进行总体规划,融入养生、悟道等文化元素,对景点进行保护、改造和建设,不断创新旅游的形式,丰富景点的内涵,以鲜明的地方特色、浓厚的文化气息吸引广大游客进入神奇的天台山进行养生、悟道,不失为一种休闲身心的好方法。华顶国家森林公园,石梁景区、琼台仙谷等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总之,作为一座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城市,天台确实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造,着力实施“小县大城”战略,完善配套功能,优化城市规划,加快推进城市改造和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努力打造具有天台特色的文化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