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破解城市建设难题之浅见专题
破解城市建设难题之浅见
城市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化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而必然进行城市改造和建设的体现,城市建设要本着“丰满形象、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多建精品”的理念来建设,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经营、开发城市。综合各地在城市建设当中碰到的难题表现为拆迁难、征地难、融资难、城市规范化管理难等,作为城市建设者一员经过几年的参与建设谈几点体会,供领导和建设者决策时参考。
一、完善城市功能,化解拆迁难度,达到双赢目的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原来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居民居住环境等已经不适应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必须要进一步丰满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住环境,具体模式表现为旧村改造、城中村改造、拓展新城开发新区等,这样就必然涉及拆迁问题,引发拆迁与被拆迁的利益矛盾,如何能解决好这对矛盾,是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的前提,建议:
1、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公共配套、房地产开发等项目进行规范分类,研究制定相应的拆迁补偿标准和安置模式。
2、实施城市改造建设时(特别是旧城拆迁改造),可以将房地产 开发项目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公共配套项目捆绑在一起,运用代建制模式进行实施,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认真调研、核算,结合规划调整合理的容积率、土地性质等经济指标后进行开发建设。
3、政府要以保持平衡为原则,可以通过市场运作经营、BOT、BT、旧城住宅区居住户自愿组合成联合体等多种模式来进行项目建设,在制-1-
订拆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让拆迁户利益,如拆迁补偿费可参照周边市场交易价格,安置住宅面积可适当放宽比例系数,使他们感到通过城市改造是有受益、有保障,这样政府既化解了城市拆迁矛盾,又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居住环境,起到双赢目的。
二、提升城市品位,考虑民生问题,解决征地困难
县委、县政府历来将民生问题当作政府议事日程工作来抓,土地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随着城市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张,政府征用土地用与城市建设和开发是必然的,规划区内新老城失土农民逐渐增多,如何解决规划区内失土农民日后生活保障问题,是政府在征用土地前必须要考虑的民生问题,涉及农民养老保险、经济收入、生活出路、土地价格、城中村改造、医疗保险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新城建设当中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征地价格和旧村改造两大民生问题,一直制约和困扰着新城建设进度,是否将着两者结合起来同时推进,建议:
1、在制订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两大民生问题,政府将城市改造范围内城中村改造规划列出计划,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好旧村或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规划方案要结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与新城周边住宅小区相协调。
2、规划用地面积指标:依据人口增长率,结合新农村建设标准来计算确定在一定年限内(20年)的用地规模。
3、规划模式要充分考虑日后城市管理,要充分考虑以提升城市品位和改善居住环境为目的,要以行政村为实施主体,街道等部门参与指导进行规划、建设,不要拆了旧村,自行建造各种低层次的居住建筑,最
终由于各家经济条件不等建成一个破城,起不到城市改造和建设的目的。
4、规划方案:一个大的行政村改造成一个小区,或几个自然村组合为一个小区,一次规划,分地块或自然村按计划逐步实施,根据规划和实际功能需要,可以将一至三层考虑商业等经营性用房,上部设计村民居住用房,结构布局可以为复式、越层、排屋、多层、高层等不同形式相结合,总体布置有集中绿地、公共活动场地、集体办公和活动中心等相应小区配套项目,充分整合空余土地,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将旧城拆迁和新城城中村改造成高档精品住宅小区。
5、旧城改造和新城城中村实施主体由村两委,行政村如建设成高档的多层或高层公寓居住小区,按照核定的规划用地指标,节约下来的土地,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出让,出台相关政策出让金按一定比例返给给村集体,作为集体经济收入,用于集体扩大再生产,建设福利事业,基础设施维修等集体公益项目。
6、临街或大型空间一至三层考虑商业等经营性用房,可以作为村集体和村民共有财产来经营或出租,村民可以按股份比例每年分红收入,还可以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问题(保安、保洁、商店职员),政府通过城中村改造来引导,用政策来弥补损失,使老百姓感到不委屈,征地价格活契问题又可以得到解决,这样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破解了征地困难,政府不用投入大量资金来拆迁和旧村改造旧村,能起到提升城市品位目的。
三、搭建融资平台,筹措资金,为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可靠的资金作后盾,很难进行
城市改造和建设,要多渠道来筹措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1、依照规划实施情况和可操作性,根据现状土地存量,做好可持续发展计划,合理安排每年土地出让方案,按照政策出让金返回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用政府项目包装来进行融资,主动加强与各大金融系统联系,按照金融系统可融资的项目进行包装申请贷款。
3、公共设施项目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通过对公共设施项目的准确核算,捆绑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内进行代建。
4、将公共设施和市政实施项目包装推向市场,进行BOT、BT等招标代建中介公司,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合格以后交付给政府使用,政府通过土地出让或其他融资平台取得建设资金,再支付给中介公司本金和投资利息。
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综合执法能力
随着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的迅速推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有序和规范管理城市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一项工作指标,也是城市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工作职责。城市的面貌在于管理,城市管理是综合性的工作,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具体表现为城市卫生保洁、治安保卫、广告审批、园林绿化、市政维修、违法占地和违纪建房查处等一系列工作,要达到有序管理,就必须要有一个综合的职能部门来统一管理城市,新城和其他指挥部建设项目的建成,在城市管理上没有职能能及时跟上,脏、乱、差问题相当突出,特别是违
法占地和违纪建房,广大群众反映相当强烈,不能谁建谁来管理,这样没有职能权力的管理分散,不但起不到城市管理的目的,遇到问题又出现相互扯皮、工作推诿等局面,使政府处于尴尬状态,建议:
1、政府可以组建一支具有城市保洁卫生、治安保卫、广告审批、园林绿化、市政维修、违法占地和违纪建房查处等管理职能的综合部门来全面管理城市运行,城市建设到哪里,管理跟到哪里,不留一点盲区。
2、建设单位与管理部门分开,建设单位将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交付城市综合管理职能部门来管理。
3、管理费用和管理人员问题要有保障,由政府财政统筹来解决,建议可以在出让金收入部分按一定比例列为城市管理费用开支,政府在年初核定预算时综合考虑管理费用;或由政府统筹运作安排,在城市管理区域范围内相关单位和部门拼盘合作,共同支付。
4、城市管理成立专门的执法职能部门,有利于权力集中,执法标准相同,便于管理,建设单位建成一块,城市管理执法职能部门参与验收,验收合格后,交付城市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能理顺城市管理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使城市管理走上健康、正规的轨道,逐步提升城市品位。
克难攻坚、破解难题的根本是要充分发挥属地街道、职能部门、村两委的支持和配合力度,政府要大力向村民宣传城市意识观念,关键是如何选择好的试点村和实施主体的确定,如何从规划上来引导村民转变观念,主动要求进行城市改造和建设。相信经过几年努力,通过整体改造,能提升城市品位,将行政村改成居委会,村民逐渐转变成市民,逐
步提高农民素质,能逐渐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传统观念,建设和谐新城。
第二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破解拉链马路难题
材料一:
前年挖煤气管道,去年建人行道,今年修电力线缆„„A市金山大道常被破路,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这种现象并非孤例,还有福寿巷三个月被挖开4次、树汤路刚完工又开挖、后县路四个月反复“开膛破肚”„„老百姓形象比喻说,这样的街道路面像“拉链”,今天你想“拉开”就“拉开”,明天他想“拉开”就“拉开”。如此“拉”来“拉”去,导致“拉链马路”成了城市的“顽疾”。
《A市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五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挖掘。相关部门的做法已经大大背道而驰。
诚然,制造“拉链马路”或因更换线路,或因更换管道,但如此频繁地更换,不难看出市政建设部门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存在严重缺失,也折射出有关职能部门责任意识的缺位。试想,如果在规划建设道路上考虑得全面一点、周到一点、超前一点,多想想未来,留有余地,新建道路随后会被“开膛剖肚”吗?正由于规划不科学,缺乏前瞻性,眼光短视,加之监管不到位,以致新建道路被“开膛破肚”成了家常便饭。
其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既然是“民心工程”,政府部门的行为就应该暖民心,方便民众、尊重民意。否则,动辄给道路“开膛破肚”,出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不和谐音”,不仅是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问题,更是影响城市形象、失信于民的大问题。
<@@>
“现在很多城市都有地下通道了,但海南还没有一条,我建议海南交通应该往立体的方向发展,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些滞后了。”近日,来自南京的游客陈先生致电人民网海南视窗,建议海南应该适当的发展立体交通,以缓解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问题。
游客陈先生说,自己前一段时间游览了海口、琼海和三亚等几个城市,发现海南的景色确实非常漂亮,但同时也发现,在基础设施方面,这些城市还做得不太够。“三亚没有一座过街天桥,海口没有一个底下人行通道,这都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的表现。”陈先生说,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这类设施在内地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一些商业中心等人流和车流量比较大的地段,但海南却很少见到。“我们的车走在海口的龙昆南路上时,不断的遇到红灯,虽然红灯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很影响车行驶的速度。”陈先生说,像这样的一条主干道上,没有一座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是比较遗憾的事情。陈先生说,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海南应该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和建设,让居民和游客都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还有市民认为,地下通道多出现于城市的十字路段和商业区。在有地铁的城市,它还是地铁站的出入口和通往商厦百货的入口。地下通道宽敞明亮,有专人管理,有厕所提供给需要方便的人;更重要的是,地下通道的墙壁上有很多平面广告。通过出租广告位的方式,还能够获得很高的回报。它连通大型超市,购物广场的地下一层出入口,方便人员分流,减少拥挤。它甚至在战争空袭的时候可以充当防空洞的功能。“其实,海口的解放西路、大同路、龙华路口、乐普生、明珠广场等,都可以修这样的地下通道。”但也有市民对修建天桥和地下通道提出自己的看法,市民刘先生说,他认为修建过街天桥有碍观瞻,“像龙昆南路这样的景观大道,突然来一个天桥会显得比较突兀。”同时,他表示在海南修建地下通道一定要考虑防水的问题,“一场大雨连街道都淹了,如果地下通道进水就更麻烦了。”
而市民李女士考虑到的则是施工和投入的问题,她说,地下通道的资金投入较多,而施工难度也比较大,“海秀东路那段排污管道改造到现在还没弄好呢,听说就是因为地下管线太多了,要是修地下通道的话,遇到的地下管线不得更多?”。市民闵小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有,海口的南大桥下,如果设置一条包括自行车和电动车行驶的地下通道,那该多好啊。不仅不会再马路上形成拥堵,还可以分流一些电动车、自行车,南大桥底下的交通自然好多了。可惜海口那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这样做。”
据了解,早在2007年时,海口万绿园与玉沙路口曾有望修建海南第一条地下人行通道,但由于需要投入较大金额的资金,政府最终选择了投资较小的带有电动扶梯的天桥来解决该路段的行人过街问题。
“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海南省政协委员代某曾就行人过街问题数次提交过提案,她认为,目前海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滞后,海南应该在对路网交通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并用法律加以保护的前提下,发展立体交通,向空间要发展,来综合解决海南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
代某说,在海南建设过街天桥并不是行人过街的首选,因为海南地处热带,阳光比较强了,海口的绝大部分天桥都没有遮阳措施,这让本来就已经处在“有树无荫”情况下的海口市民,在过天桥时又增加了一份痛苦,而且,过街天桥对于城市来说,属于“临时建筑”,并不能从长远的角度来解决行人过街的问题,且修建过多的天气有碍城市景观。
她认为,科学合理的发展地下通道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很多大城市都有着发达的地下交通网络,尤其是在商业中心等地段,地下通道不仅仅发挥着行人过街的作用,更是成为了一个个新的商业中心。”代某说,向北京上海等地,地下通道的旁边就是一些商铺,且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海南发展地下通道,海南起到遮阳避暑的作用。“我们现在的很多商场原本应该是停车场,如果在地下通道发展起商铺的话,现在的一些商场就可以变更为原本的停车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海口车位紧张的问题。”代某说。针对有些人地下通道投资金额巨大的问题,代某表示,这个问题要辩证的来看,如果一次性巨大的投资可以长远的解决问题的话,那么这样的投资是值得的,要考虑到长远的收益,不要仅见看短期的投入。但同时她认为,发展立体交通应该在科学的道路体系规划下进行,“现在海口的路网建设还不完善,不能贸然的就在地下开挖,应该先把路面的问题解决了。”代某说,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还要有法律来进行约束,不能随意的进行变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发展问题。
<@@>
“机动车从300万辆到400万辆,东京用了12年,北京只用了2年多。”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说,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是加剧城市交通拥堵的突出矛盾。
与国际大城市相比,国内很多大城市的机动车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使用强度也高得多。例如,北京小汽车年平均行驶里程为1.5万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多,也就是说北京有1辆车相当于东京有2辆车还多。国外很多大城市市内早晚通勤出行的交通工具基本都是公共交通,私家车只在周末出游时才使用。而在国内,小汽车成为人们上下班主要选择的交通工具,这也是造成早晚高峰拥堵的一个原因。
另外,北京的机动车80%以上集中在六环以内的城区,北京城四区户均拥有小汽车的数量是巴黎同等可比地区的1.8倍,纽约同等可比地区的2.3倍。目前国外大城市小汽车出行比例为“外高内低”,而北京则呈现出“内高外也高”的状况。高增长率、高使用强度、高密度聚集———北京小汽车的“三高”直接造成了城市交通形势的严峻。
郭某说,从2004年开始,北京已经进行了9个阶段的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增加道路密度,改善城市微循环,增加公共交通建设、改善换乘、提高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等综合手段来缓解交通拥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在此期间,机动车连年的大幅度增长,这些效果逐渐被淹没了,只能减缓交通拥堵的加剧。
与小汽车的快速增长相比,各地在设施建设、公共交通、规划管理、文明教育等方面还没有跟上。在治理交通拥堵上,北京市采取了标本兼治,以治标带动治本,为治本赢得时间的方式。例如机动车每周限行一天、小汽车限购等治标的措施在为公共交通的发展成型赢得时间。
“出行是刚性需求,而出行方式则是弹性的,是可以调节的。缓堵从根本上来说是改善出行结构,塑造一个合理的出行方式结构。”教授级高工、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全永燊说,要实现合理的出行结构,就要通过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公交优先只是手段之一,不是目的,不是为了优先而优先,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出行结构。
同时,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发展进程中多重矛盾的集中反映。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方努力,不是就交通论交通能够解决的。比如,调整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合理配置优质的公共资源等,但这需要足够的努力和时间。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取得了出乎意料的速度,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某说。
姚某说,中国在短时间内就成为汽车产量和销量世界第一的国家,这是所有人都没有预计到的。正因为如此,各地在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文明培养等方面都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这就带来了诸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能源消耗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
近年来,由于规划多变、朝令夕改,一些地方出现了“不科学决策”弊端,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损害民生利益,也使政府公信力下降。城市规划该如何克服“多动症”?
一些地方“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橡皮擦擦,最后能不能实施,全靠领导一句话”,城市规划缺乏严肃性,城市规划的执法力度亟待加强。
有些地方领导,受不正确的政绩观影响,在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上拍脑袋决策,脱离实际,急功近利,重速度、轻质量,重外表、轻实际,重眼前、轻长远,不是严格执行已有的规划方案,而是随意更改城市规划,无形中将“领导意志”凌驾于规划的法律效力之上。
近日,山西省制定出台了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的十条纪律。其中包括“严禁干预城乡规划管理,未经规定程序擅自变更规划、修改规划控制指标、调整容积率,随意降低处罚标准”。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近日再次审议了《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草案)》,并建议增加相关条款,遏制“领导换规划变”现象。在审议中,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不能随意变更规划,建议从严规定规划修改的条件。
“政绩冲动”要有合理出口,改变考核的导向与方法是关键。从对政绩的科学认定入手,才能更好地引导追求政绩的冲动,用到合理的地方。从中央一系列文件搭建起的考核评价机制,到各地干部上电视述职、群众参与打分等完善考核制度的探索,考核“指挥棒”也正在为政绩冲动找到更多“落点”。
<@@>
昨日,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张雷前往新城区调研国卫复审工作情况,重点对新城区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他强调,提升城市科学化管理水平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
张雷首先来到火车站广场,对广场的路面保洁、车辆停放、公共设施维护等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在三府湾村,张雷查看了城中村的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要求从细节入手将市容环境工作做实。随后,张雷来到胡家庙蔬菜批发市场,查看了市场环境卫生、经营秩序等情况。
在听取新城区和市四城联创办关于迎接国卫复审的情况汇报后,张雷指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体市民的努力,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张雷强调,提升城市科学化管理水平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创建卫生、园林、环保模范、文明城市是彰显现代大都市形象的重要基础,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贵在担当,重在落实。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国卫复审迎检工作作为一项事关改善民生的大事来抓,把国卫复审工作当作一个发现干部、锻炼干部和转变干部作风的平台;要强化城市科学化管理水平,用管理水平的提升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和各项制度完善;要把国卫复审迎检工作与缓堵保畅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为全面提升我市科学化管理水平,建设文明祥和、有章有序的都市新形象作出贡献。
题目:请综合阅读材料信息,以“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破解拉链马路难题”为标题,写一篇文章。(100分)
要求:
1、行文立论准确、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2、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语言表达规范流畅;3、1000字左右。(本题满分:100 分)
第三篇: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新年前后,两则新闻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一是截至2014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甄别结果,1月5日汇总至财政部,数字尚未出炉,已有消息称地方上报数据时倾向做大债务盘子;二是各地纷纷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除了普遍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还有多个城市下调了二套房首付比例,希望借此提振房地产市场。二者看似并无紧密的相关性,其实都指向同一事实:地方政府“不差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不得不过上紧日子。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处于深受诟病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并不匹配的状态,中国地方政府手中的资金却相对充裕。一方面,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基于现有宏观税负水平、税费的顺周期特性和日益严格的征管,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高于经济增速,动辄年增幅达到20%-30%甚至更高;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屡创新高。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也不降反增,而且,可以将增值的土地作为优质抵押资产注入地方融资平台,以获取更充裕的银行贷款。
不过,该来的终归要来。这种高歌猛进的局面已经发生变化,过往支撑地方财政高增长的因素纷纷减弱甚至逆转。首先,最近两年,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转换期,与此相适应,公共财政收入不可避免地告别了超常规增长阶段。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4年前11个月,中国地方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6.4%,低于同期经济增速,这是多年来罕见的;陆续公布的各省2014年财政快报数据显示,公共财政收入的增幅明显放缓,多集中在7%-8%之间,有的省份甚至不足5%,财政收入放缓在资源大省和传统产业集中的省份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次,房地产趋势性放缓已成定局,地方土地出让收入面临拐点。由于人口结构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加之先期政策调控影响,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即使是在降低二套房购买门槛和降息的刺激下,也只是成交量扩大,房价并未出现明显上涨,在不少二三线城市降幅明显。与此一致的是,土地出让收入也出现下滑。德意志银行认为,进入2015年后,房产市场低迷的效应将全面反映在中国财政收入上,并发出警告:中国将面临30余年来最严重的财政危机。这一论点也许过于悲观,但其揭示的问题却值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中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治理势在必行,却客观上暂时加剧了地方财政的困难。2014年下半年以来,债务整顿力度加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文)明确,地方政府对其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随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证登陆续出台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防范企业债风险的一系列政策,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厘清。未来一段时间处于举债机制的转轨过渡期,可以预见,地方政府将面临更大的偿债还款压力,其融资能力势必受到影响。
在中国改革发展中,地方政府责任重大,其长久处于捉襟见肘窘境并非国民之福。缓解财政拮据,出路无非开源与节流二途。开源不应是变相加税,加重企业和居民负担,亦不应继续绞尽脑汁,通过所谓的“金融创新”“政策创新”,来提升融资能力。有专家担忧当前热议的PPP沦为地方政府新的债务工具,并非杞人之忧。可取的做法是顺应财税改革的大势,逐步提高国有资本上缴比例,真正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强调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在节流方向,除了近年来提及较多的压缩行政开支,特别是“三公经费”,治本之策在于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改变软预算约束,这涉及多项改革。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和融资需求,这与GDP为主的考核体系密切相关。未来,应在官员的经济业绩考核中,加入对于经济增长质量和政府资产平衡表的考量,关注长期债务风险,引入“债务问责”。同时,可考虑在债券市场允许没有系统性风险的城投债违约,使“政府不救助”成为现实,消除投资者的道德风险,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应该承认,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诸多改革中推进力度较大、进展较快的一项,新预算法出台、地方债清理等诸多事项都在朝着世人期待的方向迈进。地方财政拮据再次表明包括财税体制改革在内的诸多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除了当前正在推进的营改增等改革,还应加快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的调整,呼吁多年的“理顺省以下财政关系”也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改革既已起步,地方政府的拮据,切不可成为放慢改革步伐的借口,须知深化改革是闯过难关的根本途径。
第四篇: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陇山教育学区
关于深入开展“转作风、破难题,创先争优在一线”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通渭县教育工作委员会《深入开展“转作风、破难题,创先争优在一线”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精神,在认真调研和广泛征求全学区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区实际,经学区党总支会议研究决定,将消除村级小学党员发展空白学校作为我学区的主要难题,加以破解,不断提高两支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党员的实际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党组织,形成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扩大党员覆盖面,建立健全党组织;配齐配强基层领导班子;党员管理更加规范,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模范作用较好发挥。为全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二、发展现状及确定难题
陇山教育学区辖管九年制中学、中心小学各一所,村级小学9所,教学点5所,教职工总数111人;下设五个党支部,党员总数32人,占所有在职教师人数的28%。其中预备
党员数4 人,退休党员数14人。从党员的分布情况来看,两所村级小学,四所教学点无党员,占所有学校数的37%。四所村级小学无在职党员,占所有学校数的11%。从以上数据来看,党员空白学校和无在职党员学校数占全学区学校数的48%。经过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结合学区实际,经学区深入开展研究决定,将消除村级小学党员发展空白学校作为我学区创先争优活动破解的主要难题。
三、整改措施
1、结合学区党员分布情况,重点在校长、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确保完成县教育局党工委下达的党员纳新任务,分前半年(5月份)、后半年(12月份)各培养8至10名入党积极分子,消除村级小学党员发展空白学校,扩大党员覆盖面,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较好发挥党员模范辐射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更好发展,2、要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建设,结合“三向培养”,努力把先进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基础。要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保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3、规范发展程序,确保党员质量,是做好发展党员工
作的重点。党总支将全面贯彻《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各项要求,全面执行发展党员民主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发展党员的每一个环节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确保工作不走样、要求不降低,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
4、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提高新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和必然要求。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认真制定和实施预备党员教育培训计划。要坚持分类指导、因情制宜,根据不同职称、岗位、地域、年龄、文化的预备党员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培训措施,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他们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真正在思想上入党。
5、认真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全县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三会一课”和“三评”活动正常开展。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鼓励党员带动教师在学习方面“求精、求深”,要坚持天天学习;在工作方面“求真、求新”,要爱岗敬业,务实创新;在师德方面突出“高尚”,要为人师表,真情育人;在专业能力方面要突出“过硬”,要锤炼业务能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立足本职工作,教好书,育好人,在工作学习中体现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推动全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
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区党总支部书记是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第一责任人,加强组织领导,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动员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积极参与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中创先进、争优秀,确保活动不漏环节、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2、统筹兼顾,务求实效。把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作为学区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齐头并进,与学区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创先争优难题破解与各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整体推进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第五篇: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武农党发﹝2011﹞5号签发人:赵小强
武山县农业局关于上报
开展破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的报告
县创优办: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武山县县委办发(2011)104号文件精神《中共武山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转变机关纪律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机关形象,促进各项农业工作顺利完成,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
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的指示精神及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系列部署
要求,紧紧围绕我县“11253”区域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突出为
民服务创先争优,深入查找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全力破解一批
影响农业工作开展的难题,促进我局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总体要求
围绕落实县委确定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及我局重点工作,着
力破解我局职工管理不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三农”部分不到位,农民培训不普及,部分地区效果不明显等方面的难题,找准切实可
行的措施办法,以重点领域重点难题的突破带动我局工作的全面发
展;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健全与各项相对接、相适应、相配
套的工作制度,推进各项工作科学规范运行。
三、破解难题
农业局围绕全局重点工作,立足强化机关建设、作风建设、效
能建设,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把全面破解关乎民生问题的难点要点
问题作为活动突破口,从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强化服务等方面确
定3件需破解难题。
1、职工管理不够,职工下乡不勤,蹲不住,在田间指导工作的时间短与群众交流少,不能及时掌握群众的要求。解决措施:一
是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在开展工作中有据可
循、有据可依。二是落实包乡责任制,进一步靠实责任,落实奖惩
责任,充分调动职工深入基层的积极性。三是结合农业项目的实施,安排干部多下乡,多与群众接触,了解群众进行指导。四是把干部
职工下乡同职称评聘挂钩激励干部下乡开展工作,使得下乡工作在全局形成“赶、比、超”,的工作作风。五是坚持领导带头,靠实
责任,加强领导的监督管理作用。负责人:赵小强。办结时限:2011
年12月底。
2、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三农”部分不到位。专业技术人员知
识不新、知识面不宽,农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各项激励机制不健
全。解决措施:一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使得技术人员的知识得到更新,能跟上农民朋友的需求,解决更多的难题。二是完善激励制度,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真抓实干,同时促进农业科技技术创新,为农民朋友造福。三是充
分发挥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农民技术员,示范户的作用,加强技术
服务达到科技入户的效果。负责人:李书寿。办结时限:2012年6
月。
3、农民培训不普及,部分地区效果不明显。解决措施:一是
要因时,因地制宜,增强培训的时效性、针对性,确实解决农民朋
友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二是充分利用广播、技术光盘,召开座谈
会,培训班,在田间地头实地为群众手把手示范,讲解解决农业生
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依托农业项目,加大对边远山区群众的培训和科技推广力度。负责人:李书寿。办结时限:2012年8月。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加强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
活动的领导,切实解决农业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农业局成立由农业局局长为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的第一责
任人,各站所负责人为站所活动责任人的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党员
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帮助指导破解难题。
(二)广泛动员,营造氛围。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各站所
要积极召开站所会议,传达县委的有关部署及文件精神,广泛动员,充分认识破解难题活动对提升机关形象、增强机关纪律、改善机关
作风的重要意义,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把开展活动同渭河川道区
蔬菜产业高新园区建设,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四大流域蔬菜设施棚
建设,全膜玉米秋覆膜、穴播小麦、马铃薯种植预留地块及大秋作
物的田间管理等农业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工作和活动两促进、两不误。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各站所要坚持领导带头、靠实
责任、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着力提高单位纪律作风,促进各项农
业工作的全面完成。局领导小组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武山县农业局办公室2011年9月21日印
共印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