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若干思考

时间:2019-05-13 11:1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若干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若干思考》。

第一篇: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若干思考

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若干思考

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密集度高,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的作用与功能越来越重要,城市一旦受灾,很容易出现连锁灾害或次生灾害.将涉及千百万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灾害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但在城市地区发生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最严重,同时城市变得越来越脆弱,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如交通运输事故、建设工程、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安全事故、传染病疫情、食物和职业中毒等。各种灾害威胁着我国大多数城市,包括洪水、地震、地质、海洋等传统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暴雨、冰冻、恐怖袭击、城市拥挤、温室效应、环境污染、传染病等非传统灾害。2005年哈尔滨市的水污染事件,2006年重庆的高温干旱,2007年大雨造成不少城市的人员伤亡,2008年南方雪灾使不少现代化城市瘫痪等事例表明,我国城市脆弱,难以安全、有效地应对各种严重灾害的袭击,急需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防灾的有效办法

首先,应急避难所形式多样。应急避难场所是国际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也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地震、火灾、爆炸、洪水、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分为临时应急避难场所和长期应急避难场所两种。临时应急避难场所主要指发生灾害时受影响建筑物附近的小面积空地,包括小花园、小型文化体育广场、小绿地以及抗震能力非常强的人防设施,要求步行10分钟左右到达,这些用地和设施需要配备自来水管、地下电线等基本设施,一般只能够用于短时期内的临时避难。而长期应急避难场所又叫做功能应急避难场所。它一般指容量较大的公园绿地、各类体育场、中小学操场等,要求步行1小时内到达,这类场所除了水电管线外,还需要配备公用电话、消防器材、厕所等设施,同时还要预留救灾指挥部门、卫生急救站及食品等物资储备库等用地,它们平时是休闲娱乐场所,灾害发生时就可以为人们提供长期的生存保障。

其次,我国应急避难所的建设逐步得到重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省会城市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按照有关规划和标准,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目前,北京、上海及大部分省会城市已经建立并完善了应急避难场所。如北京城八区有千余处小面积空地作为临时应急避难场所。可改建为长期应急避难场所的开阔地带面积有5300多公顷。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应急避难场所是第一个经过系统规划建造的应急避难场所,也是全国第一个悬挂指示牌的应急避难场所,它属于长期应急避难场所。从2003年起至今,北京已经建立或改造成了28个长期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八区内均衡铺开,这些场所包括朝阳区的朝阳公园、东城区的皇城根遗址公园、崇文区的明城墙遗址公园、海淀的海淀公园、东北旺中心小学、东单体育场等,以备在发生地震、火灾、爆炸等灾难时供人们避难使用。2007年,天津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全市确定了第一批25个应急避难场所。2008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26个首批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的修建,说明政府管理中科学、透明的灾害处理方式和城市危机管理的意识正在形成。

最后,应急避难所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往往滞后于城市规划,致使城市绿地建设总是被动地去适应城市规划所形成的空间布局,造成城市绿地的分布不均衡、老城区绿地严重不足、新建绿地多数分布在城市的周围或局部地段的状况,城市绿地与

城市人口分布规律背道而驰,不利于形成有效的防灾绿地系统,难以起到全方位防御灾害的作用。很多城市绿地还远未达标,这就使得城市特别是中心区人均避灾绿地面积严重不足。同时对城市绿地避灾功能的研究基本上仅限于介绍日本的防灾绿地规划经验和措施,现行的避灾绿地体系由一级避灾据点、二级避灾据点、避灾通道和救灾通道组成,但对各要素的选址、规模、规划设计和设备配置要求均无准确依据和定量要求,造成避灾规划成果比较粗略。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地需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慎重、稳妥地进行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平灾结合、均衡布局、安全快速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

专业救援设备与队伍

是城市防灾救灾的必需力量

首先,城市需要有足够专业救援设备。城市是科技进步的诞生地,也是科技转化的试验场。汶川地震时储备的帐篷不足,更没有大运力的直升机,没有具有技术含量的搜救设备,更没有高技术搜救设备,而这些都是突发事件中可能挽回损失的关键物资。在城市抗震救灾中,由于倒塌的楼房预制板、钢筋都扭在一块,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条件下很难扒挖,因此配备和携带有效的救灾工具非常重要。救灾工具既包括吊车等起重设备,气割机、凿岩机、挖土机、混凝土切割设备等大型器械,也包括锨镐、撬棍、千斤顶、锤子、钢钎、绳子等小型工具。因为一些地方大型机械无法施工,而救人到达最后关头,则要小心翼翼,全凭救援人员用双手来完成。另外,一些大型设备要靠柴油、汽油才能启动,必须保证充足的油料供应。地震灾区往往断电,与外界联系中断,救灾要携带照明及通信设备。现有救火式的应急储备不能满足要求,需要从公共安全的高度认识城市应急储备的重要性。

其次,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渐受重视。2001年唐山大地震25年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组建一支由地震技术专家、急救医疗专家和警犬搜索专家等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建立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除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之外,还有28个省建立了32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这些专业的救援队伍可以在大的地震发生后发挥专业救援队伍的攻坚作用,在现代化的建筑物倒塌后造成被埋压人员很难施救的情况下,发挥攻坚作用。在2008年都江堰灾区现场,有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员参与救灾,他们配备了先进的救灾、救人装备和仪器。消防特警官兵是另一支专业队伍,他们有着丰富的城市抢险救灾经验,有他们参与,可大大提高抗震救灾效率。通行的城市搜索与救援队伍所采取的救援手段是,确定埋压人员的位置是通过搜索犬、生命探测仪等专业设备和技术手段来实施,开展打通被埋压人员位置的工作,是采用一系列的顶升、破拆等专业救援装备来完成,最后是用紧急医疗装备来解决被救出幸存者的紧急救护的问题。

再其次,救灾队伍专业化水平仍需提高。美国有国土安全部操作的专业救灾队伍,但我国安全科技在中国尚未成为生产力,缺少防灾储备技术与资金,无论在人为灾害,还是自然灾害防御上,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救灾技术落后,人员专业基本素质差,人多却效率低下,救灾基础装备缺乏,各专业救援队伍的装备整体水平比较落后等。汶川地震发生时,远地调动了14万毫无救灾经验及相关专业救灾设备的解放军战士,玉树地震时虽没有大量军队朝玉树调动拥挤,但专业队伍贮备建设问题仍非常突出。抗灾救灾,不是临时性,而是永恒性,必须建立抗灾救灾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具备一定编制的规模、全面专业的技能,能够在灾难发生第一时间迅速启动,并保证抗灾机制完整、快速运转,甚至可以在灾难现场快速培训别人如何参与专业救援,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再英明的决策也无法快速、全面、完美

地执行,损失也当然无法减免。

最后,加强平战结合的应急队伍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公安、武警、预备役民兵以及解放军的骨干作用,骨干队伍要沟通和协调,加强磨合,共同完成好各项应急任务,二是抓好专业队伍建设,按照一队多用和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好人力资源的统筹规则,加强队伍的培养和训练。以公安消防、煤矿、安全等骨干队伍为主体,逐步整合现有各类专业救援力量,形成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三是推进矿山、危险化学品、水运、电力和电信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建设,按有关标准和规范配备专业及兼职救援人员和应急技术装备,提高现场先期快速处置能力。四是开展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工作,建立相应数据库,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进一步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五是根据行业特性和区域特点,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人员招募、培训和演练,确保他们在应急处置中真正发挥作用。

统一迅速应急救灾

是减少灾害损失的有力保证

首先,逐步完善的应急机制在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场大的灾难面前,救灾不仅仅是一个系统或一个部门的事情。面对灾害,城市政府必须有超前意识,提前谋划、早作准备,完善可以随时启动的、有效的应急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将国家机器和社会各界快速动员起来,政府资源和社会力量优势互补、协同配合的抗灾救灾格局,具有突出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同时,法律赋予了各级政府在应急处置工作中采取必要强制性措施的权力,增强了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自我保护、自救与互救的能力,确保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有序、及时。比较完善的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已经建立,在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中经受了实践检验,救援体系设置清晰,协调统一,救援效率大大提高。

其次,志愿者队伍是专业救灾力量的补充。与官方的专业救援队相比,志愿者队伍在数量、行动时间及对环境的熟悉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由于熟悉当地情况且具备一定的自救互救知识,在危急时刻,志愿者常常成为震区紧急救援的骨干、生力军。他们能组织群众迅速开展有限的救援活动,挽救生命、减少财产损失、组织人员紧急疏散、维护震区社会秩序、防止灾害扩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减灾救灾能力。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了国家鼓励、引导志愿者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目前,陕西省、湖北省、成都市已经成立了应急志愿者服务队,定期进行灾害救援业务知识培训和演练。这些应急志愿者将参与各类灾难救援中的现场援救,包括伤员转运、现场调度、医疗辅助等,并将参与特大交通事故、集体中毒、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

最后,完备的城市综合减灾管理体系尚待建立。我国目前基本上实行的是分灾类、分部门、分地区单一减灾管理模式。因综合协调不利而导致政策不

一、步调不齐,甚至出现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或重复撞车的现象。同时,在信息和减灾成果共享与行为配合等方面存在缺陷,造成整体资源配置缺乏系统的计划、科学的研究总结。调控手段单

一、低效运行,导致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资源整合的低效运行,如利益关系不畅,缺乏动力机制。城市的应急管理体系是由机构官方及民间应急管理机构、设施应急管理的基础设施、技术支撑、物资设备和组织

协调、预警、演练、培训等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为此,必须建立统一的指挥控制中心、建立严格的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公开预警的标准等级、建立城市安全防灾文化教育及演练制度等。

增强生命线系统防灾能力

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环节

首先,城市生命线系统十分脆弱。城市生命线系统是维系城市功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是公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气等系统工程。它由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管路等组成,还包括容易引起次生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放射性或有毒的工程设施等。完善的城市生命线系统是城市安全的标志。平时,它必须满足城市气、热、水、电、信息、交通的充足供给;灾时,它应成为保障城市防灾减灾及恢复的备用系统。城市生命线系统一般在草坪下,但更多的是穿越楼宇、桥梁、地铁等设施,城市生命线以网络的方式构成,是城市灾害重要的承载体之一,具有灾时破坏严重、波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次生灾害严重等特点。基础设施功能在任何环节上滞后或失效,都可能导致城市遭受巨大灾难。一旦城市生命线在大规模的灾害袭击下遭到破坏,将导致城市瘫痪。国内外城市诸多事故与灾害表明,城市生命线系统现状总是脆弱的。

其次,城市基础设施是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城市基础设施由于资金有限,城市政府通常采取重地上、轻地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连通性差、设施陈旧、质量低下、缺乏维护,其能力普遍处于满负荷的临界点,甚至长期超负荷运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极低。目前,有的城市人口密度已高达每平方公里十几万人,如此密集的生存环境、如此大规模的经济需求,给供水、排水、供电、供油、供气、救护等造成了巨大压力;此外,由于历史欠账、资金缺口大,城市设施大大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其中暴露出诸多矛盾,使得城市在正常情况下的运行都面临困难,更别提突发事件下的应对能力了。再好的预案,再恰当的防灾规划,由于缺少了安全储备容量,各个系统及环节都是饱和的,在灾害来临时,这些只能给城市招致更大的损失。

最后,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安全需要科学规划与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分为六大系统:城市能源动力系统、城市水资源及供水排水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城市邮电通信系统、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和城市防灾系统等。各系统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如地下管道的维修会对地面交通的运行带来影响。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显化的生命线,在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交通运转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有交通运输事故、恐怖袭击等。交通应急规划体系的目的和作用是在城市遭遇较大灾害的情况,确保城市生命线的畅通。因此,在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要充分考虑灾后应急的需要,特别是要加强机场、城市出入口、医院、立交桥等重点地区的抗震系数。隐藏的生命线包括水电气热等地下或管道系统,其中,城市燃气管道缺乏足够的维护,不仅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易燃易爆的燃气从老化失修的管道泄露出来,还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城市垃圾如果无法及时清理,堆积起来可能引发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功能不仅体现在具备抵御突发灾害的能力,而且在全寿命周期内,具有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需求,保障城市系统正常运转和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能力。城市防灾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城市抗震防震设施、城市防洪排涝等防汛设施、城市消防设施、城市人防战备设施和城市救灾生命线工程等,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大系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

第二篇: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建设 提高社区综合应对能力

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建设

提高社区综合应对能力

中南路街静安社区位于武昌紫阳东路与静安路的交汇处,主要由四个小区组成,辖区面积0.6平方公里,有居民2240户,6879人,居民房屋多建于90年代初,是一个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老旧社区。近年来,在区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积极开展减灾工作制度建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预案制定和演练以及减灾设施和避难场所建设,社区居民减灾意识,避灾自救能力不断提高。近三年来,没有发生因各种灾害造成的较大事故,为创建幸福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搭建队伍,健全减灾工作机制。一是成立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书记、主任担任,成员由物业公司负责人、管段民警、安保队长、楼栋门栋长及社区班子成员等组成。社区分管民政委员具体抓。社区领导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主持召开减灾工作例会,听取制定工作规划和工作制度,要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确保做到发生灾情能及时动员和处置。

二是建立以社区工作者、安保队员、物业公司、门栋长为骨干的应急救援队和组织网格。组建招募减灾信息员,志

——中南路街静安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愿者,做好灾情排查信息上报,协助灾害发生时居民的紧急救援和转移。

三是对社区独居老人、残疾人、病患者等弱势群体建档,落实对口帮扶救助人员和具体措施。

二、广泛宣传、教育培训,增强居民自救能力。

一是,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泛宣传防灾减灾常识,设有四块固定宣传栏,累计出刊3期12块,悬挂横幅6条,建立防灾减灾示范楼道一个,在示范楼道走廊安装十余块合金铝宣传框,做到家喻户晓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自救防范能力。

二是在楼道醒目处粘贴安全出口标识牌。使居民在灾情发生时,能安全及时疏散到指定避难场所。

三是用社区市民学校,组织社区居民、青少年学生开展防灾减灾培训活动。针对用电,用气容易引起的火灾事故,邀请武警消防总队专业人士到社区举办消防知识讲座,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讲解煤气中毒、心脏病突发、外伤处置等救护知识。增强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受课人数达240余人次。

四是建立社区QQ群。通过现代化通讯手段及时发布防灾减灾信息。

三、排查隐患,实战结合,完善减灾应急预案。

一是在夏、秋和“两节”期间,组织开展防火安全大排

查,对隐患部位,易发区域登记在册,限时整改。对独居老人上门宣传叮嘱,使其安全使用电、气。组织物业公司及时疏通下水管网,预防渍水发生。

二是每年两次组织社区安保队员、物业公司进行防火,灭火演练,增强实战能力,防患于未然。

三是绘制灾害避难逃生图,安装在社区宣传栏,中心地段等醒目处。

四是制定突发时间工作对策。形成社区、单元楼栋,居民家庭三级应急组织网格和流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四、加大投入、注重实效,完善减灾设施建设。

一是建立防灾减灾设备室。备有灭火器、消防水带、消防柱、扳手、应急救生灯、喊话筒、安全帽、消防斧、手电筒、铁锹、榔头等,保证灾害发生时能够应急和开展救助使用。

二是在社区两个广场一个地下车库设立为避难场所,设固定指示牌,在楼栋外墙醒目处粘帖安全出口标识牌,每年对避难场所进行必要维修,增设座椅板凳,使老人、儿童得到妥善安置。

静安社区居委会

第三篇: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论文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081006330徐珍

Abstruct<摘要>:城市公共安全一直都是城市全体民众和管理者十分关心的重要课题。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类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保障城市的安全,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公共事务。本文重点阐述了有关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提高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等方面问题。

Key<关键词>:城市 防灾减灾 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对策

当前,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在种类繁多的灾害、事故和事件的威胁面前,如何改变传统的应急响应型的公共安全管理的被动状况,改变原来就安全论安全、就灾害论灾害的局面,如何探讨威胁城市安全的各种深层原因,从整个社会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战略,是当前城市政府加强公共安全管理重大课题和紧迫的战略任务,它对于构建安全保障型城市,追求城市的安全、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城市综合减灾的主要灾害源,是地震、火灾、水灾、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工业生产事故、公共活动安全、大型工程安全问题等;从减灾对象而言,主要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防灾与减灾,特别是能源、通讯、交通、供水、供气等维系现代城市功能与区域经济功能的生命线工程系统。因为生命线工程破坏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将会导致城市乃至区域的经济功能瘫痪。1997年,建设部颁布了《城市建设综合防灾技术政策》,为城市建设综合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政策指导。2004年,建设部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和工作准备”的指示,组织编制了城市供水系统、城市供气系统、城市地铁和城市桥梁等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理顺了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了工作原则和部门分工,对于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可能危及城市生命线工程重大事故,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和保障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将起到重大作用。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这些应急预案重点要由城市政府去组织实施。无论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乃至

一个项目的规划设计都涉及到安全问题。在规划设计的初期阶段就要把安全问题纳入其中,把它作为应该达到的目标和保证条件。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的管理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城市生命线受到严重威胁 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的水、电出现了严重短缺。用电量猛增与近两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居民用电市场被激活直接相关,持续的拉闸限电让城市生活压力剧增。城市供水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有不少城市对地下水已是“采集过度”,在许多“造城”地区,都出现了“一开发就缺水”的严峻局面,加上各种污水的乱排放,严重污染城市饮用水源,对城市居民的饮水更是雪上加霜。瓶装煤气价格暴涨是国际油价飘升的结果,是市场规律使然,谁也没法左右。另外,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道路设施容量的增长的现象,将会对城市交通将对城市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第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第三,犯罪分子的不法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层出不穷,给城市建设带来了众多压力,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增多更是对城市公共安全产生了影响。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也是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原因。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剩余人口涌入城市,其中一些人不愿从事的脏、累、重活,采取不法手段获取钱财,团伙作案、流窜作案日益增多。第四,目前尚没有权威、统一的应急中心。公众的报警知识也相对缺乏。日常受理公众报警求助的应急中心有公安、消防、交管、医疗急救、三防、森林防火、供电、供水、燃气等好多个。这些中心大多按政府的职能部门或行业划分,无论是在管理主体上、执行主体上还是在服务内容上,都彼此独立。由于不统一,在公众心目中便无权威可言。

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因素很多,我们要以当前城市公共安全的最新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从城市实际出发,寻找适合城市本身的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1)建立社会公共应急管理机制,社会公共应急管理机制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应急处理能力,是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国家、社会财产在突发事件中所受损失的重要社会制度。建立完备的社会应急管理机制,既可以把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也可以以极小的代价平息突发的社会灾害,以求稳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确立全社

会安全管理总体目标,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及法律、经济、教育等手段,全面提高城市的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二是从城市社区抓起,建立多层次的城市安全管理和救援体系,制定科学的应对各种极端事件的紧急预案。三是强化城市紧急事件的管理,在关注以往发生过的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恐怖袭击、经济恐慌等新灾害源的同时,重点放在综合公共安全的防治上。四是政府必须建立对付突发事件的应急中心和协调机构,组建抢险救灾的专业队伍。应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要有各种相应的预案,并建立相应的救援体系,平时要有一定的训练和演习,做好必要的物资准备。五是要对国民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普及救灾和自救知识,增强抗灾救灾的意识,一旦碰到突发事件,做到听从指挥,临危不乱。对一些特大突发事件,经群众举报到应急指挥中心,由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各部门各司其职。(2)扩大公共安全信息的范围,加强公共安全信息的披露和管理,在重大危机出现时,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给千家万户,发布正确的舆论宣传来引导社会、引导群众。(3)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首先,应当制定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其次,应当严格遵照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紧密依靠居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杜绝流动人口失控现象。再次,可以在流动人口聚居区或者其原籍为同一地区的流动人口设立自治、自律组织,争取流动人口对管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最后,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服务意识,解决流动人口存在的实际困难,关心流动人口的疾苦,在就业、子女人学方面不得对流动人口实行限制和歧视政策。对城市流动人口犯罪坚决打击,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4)强化供给对需求的调节作用,实施交通需求管理,交通需求管理的原则应是,利用设施供应、交通管理、价格杠杆等多种手段,对城市基本出行进行引导,削弱非必需出行,从而达到交通设施的有利供应和高效使用相协调、交通系统整体运行基本均衡的状态。设施供应和交通需求的相互关系是城市交通系统均衡运行与否的根本原因。一般说,处于交通需求与设施服务能力相平衡的交通系统,其整体运行效能就高,相反则低。(5)建立统一的报警机制 政府建立权威、统一的应急中心,即变“公安”为“政府”,这是解决报警效率不高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出路。

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必须加强应急联动体系建设。严密的公共危机

管理体系与应急机制,是国家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国家对危机事件的预警和快速联动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给社会秩序造成巨大破坏,是政府一项重大任务。高新技术、尤其是电子技术在城市减灾和应急联动体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总之,一个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机制,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整体文明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作为城市的管理者要把营造良好的公共安全局面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列入施政的重要内容。努力加强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和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1)《大众科技报》

(2)《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3)《城市建设综合防灾技术政策》

第四篇: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思考

去年以来,**的洪涝、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养殖疫情等农业灾害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以及农民增收造成极大损失。这既有不可抗的天灾因素,也与农业抗灾、减灾、防灾、避灾能力薄弱有关。现就如何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谈一些看法。

一、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现状

1.防洪避洪能力。去年进入汛期以来,我省洪

灾不断。就拿4号台风“碧利斯”来说,我省粤东、粤北的农业遭受重创。据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935万亩,其中成灾面积448万亩,绝收面积105万亩,预计全省减收粮食57万吨,农业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65亿多元。渔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4.24亿元,损失水产品达到16.30万吨,受浸池塘面积达到59.62万亩。潮州、惠州、梅州、韶关、清远等重灾区的蔬菜、水果、早稻、畜牧、水产等农业生产,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我省是每年台风必经的地区之一,按理说农民抗洪应该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了,但以上数字还是让人心悸。可见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仍极其微弱,农民靠天吃饭的困局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

2.防御农业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能力。随着我省汛期的到来,各地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分别出现了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明显的迁入峰。据各监测点监测,虫量比上年多得多,至5月10日止雷州市站灯下累计诱白背飞虱13816头、褐飞虱118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9倍和10.8倍。另据了解,梅州等地早造水稻发生空秕粒灾害,由于2006年5月份遭遇50年来罕见的低温天气,恰逢早造水稻抽穗扬花期,尤其是成熟抽穗期处在5月下旬反常低温的早熟品种,根本无法进行抽穗扬花正常授粉,导致结实率严重降低。当地农业部门统计,梅州兴宁市严重受灾的稻田面积达4.6万亩,预计水稻减产量9000吨;梅州蕉岭受灾面积1.5万亩;河源、江门、韶关、清远等地也有部分早造水稻受害,估计此次全省早稻受灾面积超过10万亩,约有30多万农民受灾。农民防御农业病虫害能力还远远跟不上灾害的剧增。

3.禽畜疫情加重,农民减产减收。去年以来,**省揭东县、潮安县、罗定市和海丰县先后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去年上半年,**畜牧业生产受禽流感疫情的持续影响,出售和自宰肉用家禽约45519.04万只,禽肉产量约523469吨,禽蛋产量约154582万吨,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5.0%、2.9%、3.4%。

4.基础设施没保障。丰顺县黄金镇是典型的半干旱半水涝地区。境内有9.7公里长的防洪大堤,捍卫着1.8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去年4号台风“碧利斯”期间,防洪堤坝滑坡、塌方、裂缝30米左右的就有30多处,水毁管涌40多处。因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而崩溃,全镇经济损失严重:受浸水稻5300多亩(其中淹死4100多亩,埔东村全村水稻颗粒无收,光明、深田、埔头角、扬石、隍洞等5个村水稻80%失收),其它农作物损失3760亩,受黄泥、潮泥冲毁水田1000多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多万元。损坏公路5公里,损失物资150吨,生猪350头,三鸟1.5万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总计3000多万元。修复堤坝、高排水毁工程需资金120万元,对于贫困的黄金镇来说这是天大的难题,而不修复基础设施就预示着下一场洪涝将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灾难。

二.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存在问题。

1.防范意识薄弱。一些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科技文化宣传不到位,农民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能力不强,侥幸心理较重,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之后,留在农业上的较低素质的劳动力对农业防灾避灾知识、技术更不容易接受和实施,他们总认为灾害不会那么巧降临到自己头上,根本谈不上为保护公共种养环境花钱出力。虽然农村分田到户、农民成为独立生产经营者已有二、三十年,但却极缺乏防灾避灾意识。农民在生产活动中很少主动地进行防灾避灾,比如在种植过程中较普遍存在的重种植轻植保、年年洪涝的田块却跟大众盲目选择作物品种而不是选生育期能与汛期错开的品种避灾,在畜牧业中较普遍的存在重发展轻预防的现象,使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灾害不同程度的发生,使某些本可以是轻灾、小灾的变成了重灾、大灾。

2.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不尽合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不能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综合发展。未能针对洪区与旱地特点,实施宜稻则稻、宜牧种草、宜渔则渔、宜林种树的“适应性农业”模式。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节粮型草食动物比重过小,规模化、工厂式的饲养数量还不多。

3.品种抗病力较弱。近期农业发展较快,品种也增加不少,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但禽畜、作物品种抗病能力较弱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如水稻的稻瘟病,荔枝、龙眼的霜霉病、炭疽病,禽伤寒等,几乎年年都在我省范围内发生,只不过是受灾程度不同而已;这其中

第五篇: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计划(通用)

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计划(通用5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工作做一个工作计划了,好的工作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计划(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计划1

为全面落实省公司《关于做好2018年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川广网发【2018】6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广电网络安全生产意识,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全系统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现将本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以防震减灾教育为主线,以深化广电网络系统安全宣传工作为重点,集中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防灾减灾安全教育活动,营造良好防抗灾害氛围,保障和促进公司的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全系统参与“安全教育周”活动受教育率达到100%;

2、全系统员工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3、全系统员工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明显提高;

三、活动内容

1、公司机关和各营业部组织上好一节安全教育课。

2、公司举行一次防灾减灾应急演练。

四、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本系统安全生产教育工作,关系到广电网络健康发展和本系统员工的幸福安宁。为此,全体干部员工要充分认识加强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营业部经理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活动要有总体安排,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要把“安全教育”活动搞得既有声势又有实效。所有活动的过程要做好记载,摄好影,以备查。

3、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各部门、各营业部既要明确分工,又要互相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组织指导,认真开展各项活动。

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计划2

为全面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我校学生安全意识,结合学区实际组织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以防震减灾教育为主线,以深化安全宣传工作为重点,集中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中小学生防灾减灾安全教育活动,营造良好防抗灾害氛围,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学生参与“安全教育周”活动受教育率达到100%;

2、学生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3、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明显提高;

三、活动内容

1、各校组织上好一节安全教育课。

2、举行一次防灾减灾应急练。

四、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为此,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

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校相关活动的负责人、组织者和班主任要对活动要有总体安排,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要把“安全教育”活动搞得既有声势又有实效。所有活动的过程要做好记载,摄好影,以备查。

3、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各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各成员既要明确分工,又要互相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组织指导,认真开展各项活动。

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计划3

为切实做好国家5.12“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促进全社会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根据《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安全生产办公室关于做好国家防灾减灾日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文件要求,我部结合我工地实际情况,计划采用宣传及演练的方式对国家“防灾减灾日”进行宣贯,特制定本次2016年5.12防灾减灾周工作计划:

一、活动主题

宣传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增加群众自救意识。

二、活动时间

5月7日-201x年5月13日(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三、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刘四德

副组长:张海雄 赵国春

成员:项目部各分管领导及各部门主管

四、活动计划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工程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摆在工地议事日程上,作为本工程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大力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1)制定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措施、方法等;

(2)5月7日,在工程工作现场悬挂宣传标语,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3)5月7日至13日,利用“班前活动”、防灾减灾”专题教育、黑板等报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3.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5月7日,开展专题安全教育活动《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创建平安工地》;

(2)组织以项目经理牵头的“工地大检查”安全活动,让每个部门都参与;

(3)各班组围绕“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创建平安地”为主题开展班前安全活动,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有关知识;

(4)5月10日15:00时,开展“防坍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工人应对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4.开展工地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5月9日,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对工地的宿舍、钢筋加工厂、施工现场、工人思想工作及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5.做好活动记录及上报工作。

六、活动要求

1.各部门、各班级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使每位工人知晓防灾减灾知识,增强自救自护能力;

2.强化责任,严密组织,确保防灾减灾活动取得实效。

七、活动总结

5月13日,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总结,由项目经理组织各职能部门对活动中的成果及不足进行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相关活动积累经念。

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计划4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学校安全防护工作,提高广大师生防震减灾自我防护能力,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减轻地震灾害。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普及防震减灾知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工作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以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救援知识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上海市防震减灾示范校。

二、重点工作:

1、完善防震减灾普及教育的硬件设施。

(1)重新布置防震减灾专用教室。使防震减灾陈列室在全校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使用效应。

(2)总结历年来的防震减灾工作,制作灯箱宣传画廊。

(3)制作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展板。

(4)继续开辟学校防震减灾宣传窗口。

2、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救护能力。

(1)我校地理教研组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继续探讨有关防震减灾知识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注重积累,完善校本课程。

(2)继续开设防震减灾拓展课;

(3)下半年争取在小学部部分年级也开设防灾减灾及救护知识拓展课。

(4)继续做好纪念“5.12”和“7·28”宣传活动,兴趣小组成员通过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途径,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向社区和社会辐射。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防震减灾知识竞赛,举办防震减灾夏令营,激发学生探索地震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6)利用午会课及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进行宣传教育,注重“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

(7)继续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征文活动,结合民防知识整合安全紧急疏散演练工作。

3、依托区科委及周围社会资源积极开展联动工作:

(1)利用佘山地震科普馆资源,组织本校兴趣小组学生去佘山参观地震科普馆,实地考察防震知识,了解救护知识,以探究小报的形式橱窗展示进行交流、评奖。

(2)结合区民防教育要求,在学校相关年级对学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积极组织和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区级竞赛。

(3)利用暑期新生培训专题学习防震减灾知识,熟悉我校的防震减灾特色工作。

(4)邀请专家到学校给部分年级学生作专题讲座,进一步拓展学生防震减灾知识与自救互救能力,并把知识带回家庭。

(5)与其他区县同类学校进行联动研讨活动,不断提高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计划5

为贯彻落实国家减灾规划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防范应对灾害能力,有效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普及科学救灾知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各种灾害的影响,使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迈向规划化、制度化、迅速化,促进社区安全稳定和谐发展,根据本社区实际,特制如下订防灾减灾社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统筹考虑各类灾害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各个方面,充分整合各种社区应急资源,发动社区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建立一支防灾队伍,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及工作目标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防范是关键,宣传教育是前提。长城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围绕“防灾减灾宣传、普及减灾知识和争创减灾示范社区”三方面推进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开展。通过组织培训、召开座谈会、播放专题片、文艺表演等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引导社区各界支持参与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制订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的减灾教育计划,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居民减灾教育活动;组织居民观看预防灾害电教影片,参加自救呼救、医疗救护知识培训班等。

同时在社区宣传教育场所,居民楼道等地,居委会经常张贴减灾宣传材料等。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社区居民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及必要的`应对灾害的救灾技术。

三、计划安排

为提高自然灾害紧急救援能力,规范救灾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建立健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自然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如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通过进一步组织领导,把综合减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的重要工作内容,统一规划、全面部署,进一步夯实社区综合减灾的工作基础。

二是完善社区灾害应急预案。把社区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针对社区灾害隐患,制定细化的应急预案,把组织居民开展演练经常化,让每个社区居民都明确灾前、灾中、灾后的各个进程和环节中应该做什么、怎么样做和如何避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生命及财产的损失。

三是努力完善社区减灾志愿者队伍建设。社区志愿者队伍平时参加减灾宣传教育,遇有灾害事件时及时报告,并协助社区做好灾害应急准备、紧急救援和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使其成为社区灾害预警、救助、服务的主力军。

四是继续开展好社区的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围绕社区灾害隐患和社区居民的减灾意识现状,健全减灾宣传工作机制,注重实效,开展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减灾知识普及活动,切实提高社区居民减灾知识素养。

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尽管我们社区在减灾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和居民对我们的要求还差的甚远。我们会加倍努力,做到思想创新、办法创新、与时俱进。掌握主动权把减灾工作搞得更好。

下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若干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若干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大全)

    **县综合防灾减灾筹划(2016-2020 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增强防灾减灾救灾事情的决策摆设,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时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

    1学习气象科普知识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学习气象科普知识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少先队活动 一年段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对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减少灾难事故的发生,提......

    浅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浅谈我国城市防灾规划 谷旭佳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摘要: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是长期以来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

    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Xx社区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为合理、有效、规范使用专项资金,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流程,确保综合防灾减灾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根据国家专项资金管理有关制度及社区相关资......

    如何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如何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城市是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信息的中心。防灾减灾是城市化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根据城市灾害的特点和城市防灾减灾工程现状。制定长期的、系......

    防灾减灾材料

    5.12防灾减灾日知识宣传教育材料 从2009年起,5月12号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了增强全校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我们今天特意安排了“防灾减灾知识专栏”,向大家介绍一下这......

    洛南县防灾减灾气象能力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防灾减灾 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项目 一、 洛南县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建设 1、 主要内容:①建设以X波段小型雷达为主的雷达站;②建设县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③对现有......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县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时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