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北宋古文的发展

时间:2019-05-13 12:2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述北宋古文的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述北宋古文的发展》。

第一篇:简述北宋古文的发展

简述北宋古文的发展

宋初文人多数是从五代十国入宋,如李昉、陶谷、徐铉等,他们入宋以后的散文与五代时相同,仍多为骈体,风格浮艳。

然而北宋作为一个新兴的权力高度集中的王朝,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建设便显得必不可少。这种需要反应于文字,就首先在最具有实用性的散文领域表现出来。因此北宋初期出现了古文运动的复兴。其中存在两种两种略有分歧的派别,一是以柳开、穆修为代表,另一派以王禹偁为代表。

柳开、穆修等是纯粹把复兴古文作为复兴儒道的手段。柳开提出了把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的观点,推重韩愈柳宗元,对后来的古文家有深刻的影响;他还把文看作是明道的工具,因此反对文体华艳,这种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的主张容易使文学成为道统的附庸,加上柳开为人狂诞,文字艰涩,因此响应者很少,没有对文坛产生实际影响。之后的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以继承韩柳文道合一的古文传统为己任。穆修刊刻了韩、柳文集来与当时西昆派骈体的风行对抗;而姚铉则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柳开、穆修都曾尖锐批判晚唐五代以来流行的骈文,但他们所引导的方向却是另一个严重地束缚文学生机的极端。他们崇道、尊韩的主张完全限制在宣扬封建政治与道德准则的范围,所写的议论说理之文只是些枯燥的说教。因此他们的主张当时并不受欢迎。但穆修成功地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如尹洙、苏瞬钦等人后来都成了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而王禹偁的情况有所不同,他也强调文与道的关系,但他并不把道当作纯粹是外在的教条理念,而是与自己内在的追求、个人的性情联系在一起,这样文的应用范围就比柳开等所主张的广泛。他不满于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在散文写作上做了有益尝试,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又有意吸收了骈文整齐而具声韵之美的优点,形成了既自由流畅又有一定音乐节奏的新风格。王禹偁的文章既重视表现理念又具有抒情性的特点,后来的散文主要是沿着他的方向发展的,他的文字风格再欧阳修、苏轼等散文家那里都得到了继承。

另外,宋初西昆派的文学有相当的缺陷,采用骈体,且在反应现实上过于狭窄。而曾任国子监直讲的石介要在整个文学领域中建立“道”的统治,便将西昆派提出来做靶子,将他们从世道人心的意义上彻底打倒,以维护“道统”的神圣性。他的观念是要以道代文,甚至废弃诗文的艺术形式,使文章成为儒家经典、封建伦理的衍生物。

到了北宋中期,在宋代文学总体上处于衰退的情况下,欧阳修开始提倡诗文革新。对于宋初西昆体,欧阳修提出了较为公正的批评,认为西昆体反应的现实比较狭窄,但也有一些好评。对于骈体文,其持论也较公允,认为“其为功亦不易也”,而其缺点是在形式的严格限制下造成说理和叙述的不清晰、不畅通。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他也反对石介的“太学体”,因为“太学体”对西昆体矫枉过正,文学修养不高,写古文走到极端,走上了险怪艰涩的道路。在对待文与道的关系上,他一方面承认道对文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也反对过分偏激的主张。首先他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其次他文道并重,且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他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又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因此而大大提高了文学的地位。柳开等主要着眼于韩愈的道统,而欧阳修却重于继承韩愈的文学传统。在对待韩柳古文上,欧阳修写古文也以他们为学习典范,但他也并不盲目崇古,他主要着眼于发扬韩愈的文学主张,所取法的是韩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从而抵制了尊崇和效仿韩愈走向辟怪险涩的文学风气。这样,欧阳修在理论

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为宋代古文开辟了广阔前景。

而欧阳修本人的诗文创作在当时也具有典范意义。他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而且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有很大贡献,其作品体裁多样,除古文外,还擅长辞赋和四六。他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改造创造了文赋,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常用散体单行的古文笔法,且不求对偶工切,给该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另外他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这种文风更容易为读者接受,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开创了一代文风。

《泷冈阡表》与《先君墓表》的主要不同

《泷冈阡表》是欧阳修依据《先君墓表》加以修订而改写成的。经过改写,文章在文字上有所增减改变。既有大段的增减,也有小处的改动。

先看几处较大的删改。

首先,由于《泷冈阡表》写于1070年,而《先君墓表》写于1053年,因此在《泷冈阡表》中必然增添了从1053年到1070年之间所发生的事的记载。如《先君墓表》是在欧阳修之母去世后一年写的,因此在写自己的身世时只写到“太夫人以疾卒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而《泷冈阡表》在这之后又增添了一段自己的事迹以及先人受封赏的情况,从“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到“太夫人进号魏国”。这些事件都是在写《先君墓表》时没有发生的,因此在写《泷冈阡表》时要有所增加。

第二就是“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到“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一段的增加。由于欧阳修写《泷冈阡表》时已到了晚年,是他去世前的两年。与他写《先君墓表》时他还颍州任较低官职不同,这个时候,欧阳修已算是功成名就,并且使其先人受到封赏,因此他可以发出对善有善报的感叹,并且对自己的一生有所感慨。这是由于所处境况不同,而且因年龄和经历上的差距,因此会有这样一段增添内容。

第三处就是两篇文章的结尾有所增减。在《先君墓表》最后有一段“修窃自念:为人子而不能识其父,幸而得闻吾母之言”被删去了,这可能是因为在写《先君墓表》时正是其母去世后欧阳修护母丧南归之时,因此文章最后提到了母亲,表现出他对母亲的怀念,而《泷冈阡表》是为了刻在父亲墓上的,因此最后这几句会与主题有所偏离。另外作为墓表的格式,文章最后作者的官衔和具名也更加详细且有所不同,这也是必然的。

以上这些不同主要是由于时隔十几年,世事有所变化的缘故。

然后就是文章一些较小的改动。

首先,有些改动是出于表现人物的目的。比如“太夫人告之曰”一段中,《泷冈阡表》增加了这样一段:“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这一段话增添上去之后,就更能体现出欧阳修父亲的品德高尚,因而能更好地表现出父亲的形象。而后面还有一处写自己被贬夷陵之后母亲说话的增加。《先君墓表》中母亲只说了一句“汝家固贫贱也”,然后是作者对母亲安然处之之志的揣摩,而在《泷冈阡表》中改为由母亲说:“汝家固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从而更加直接的表现了母亲的襟怀与品格。除这两处外,还有一些为了更好地

表现人物而做的改动,就不一一举例了。

其次,就是对一些不必要的句子作了删节或简化。比如《先君墓表》中“间居而御酒食”便改为了“间御酒食”,还有《先》中“其施于外事,接于宾客,或有矜饰,吾不能知”,后来就把其中的“接于宾客,或有矜饰”删去了,这都是删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陈述,因此使文章更加简洁清晰。

第三,在文章的感情上也有所增强,如在母亲讲述父亲为人时,比《先君墓表》加了“呜呼”这一语气词,可见《泷冈阡表》的感情更加强烈。另外,文章还有一些细小处的如连接词、虚词,以及一些词序的改动,都使文章能更加流畅清晰。

以上这些较小的改动都是处于文学上的目的,使文章表现的人物更加生动,语句更加舒畅,也更有利于体现文章的主题。

第二篇:北宋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北宋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总体情况:我镇根据土壤肥力条件及土壤盐碱化程度,可以大体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南部为店南路以南包括黄河滩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适合种植蔬菜,西瓜,及粮食作物;中部为滨港路店南路以北,滨港路以南,土壤肥力中等,盐碱化程度较轻,适合种植棉花,芦笋,园艺花卉等作物;北部为滨港路以北的区域,土壤肥力较差,盐碱化程度较重,适应棉花生长,适合发展,食用菌,畜牧养殖等

一、大田作物:

1、棉花,面积51139.9亩,2010年平均亩产籽棉300斤,平均售价6.2元/斤左右。主要品种有7886、鲁棉研

28、鲁棉研

36、邯郸284、109等,主要特点为抗病、抗虫、大桃、易采摘。

2、小麦,面积34524.8亩,2010年平均亩产850斤,平均售价1.1元/斤。主要品种有济麦

22、鲁麦23,前者丰产性好,属于优质强筋小麦,后者适应性强,对水肥土壤盐分要求不高,属于中筋小麦。

3、玉米,面积42679.4亩,其中春玉米5154.6亩,2010年平均亩产,春玉米1100斤、夏玉米900斤,平均售价1.06元/斤。主要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金海5号。

二、瓜菜:瓜菜总面积15320亩

(一)露地瓜菜总面积14120亩,其中:

1、西瓜面积3500亩,平均亩产7000斤主要集中在五庄村、四图、双河、南宋、张潘马等村,五庄村成立有西瓜专业合作社。

2、大葱面积1900亩,平均亩产9000斤,主要集中在三岔、高家、南宋等村。

3、茄子面积600亩,平均亩产8000斤,主要集中在董王、南单家、丁家等村。其中董王村注册有“大红袍”茄子商标。

4、韭菜500亩,平均亩产8800斤,主要集中在洼张、董王、翟家等村。

5、芦笋面积1000亩,平均亩产1500斤,主要集中在大盖、坡韩、南贾家等村。

6、大白菜1680亩,平均亩产8000斤,白菜的种植比较分散,主要集中在南部区域,北四村及戴家村也比较集中。

7、黄瓜面积700亩,平均亩产15000斤,主要集中在张潘马村、大盖村。

(二)设施蔬菜1220亩,其中:

1、日光温室14个,面积20亩,大盖9个、褚管2个、吴家2个、大王1个。

2、大拱棚270个,面积270亩,五庄198个、张潘马60个、四图10个、戴家1个、鉴刘1个。

3、中小拱棚面积930亩,五庄500亩、双河300亩、张潘马100亩、四图30亩。

三、食用菌:

种植面积30300平方米,其中平菇26400平方米,产量100斤/平方米;双孢菇3000平方米,产量20-25斤/平方米;鸡腿菇900平方米,产量100斤/平方米。主要集中在翟家、张家、洼张、大盖等村。

第三篇:诗词发展简述

1.诗词发展简述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

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诗经》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

《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汉乐府民歌继承《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这是—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情调感伤,言短情长,委婉含蓄,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实五言之冠冕”。

汉末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建安时代。

“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文人诗歌却呈现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局面,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他们的诗作大多反映时代**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此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

魏晋之交,世风变易,“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群体,其中阮籍、嵇康名声最著,成就最高。

阮籍的82 首《咏怀诗》是我国第一部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个人抒情五言组诗,嵇康则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

西晋太康年间,诗坛上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

陆机、张协、潘岳等人的作品追求丽辞缛采,开中国诗歌雕琢堆砌的流风;左思则独树一帜,继承建安文学传统,其《咏史》8首借咏史来抒怀,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有 “左思风力”之称。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陶诗多写田园生活,风格自然冲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谢、鲍照等。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实现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谢受

其影响,正于描写山水,与谢灵运合称为 “大小谢”。鲍照擅用七言古体抒发愤世嫉俗之情,风格俊逸豪放,为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北方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由南入北的庾信,他以刚健之笔写乡关之思,融合南北诗风,成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南北朝乐府民歌足与汉乐府前后辉映。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体完备,流派各异,名家辈出,成就卓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发出清新健康的歌唱,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

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

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

“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烈,风格豪放飘逸。

“诗圣”杜甫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被誉为“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李、杜分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成就而成为泽被百代、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

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古代长篇歌行名篇,扣人心弦,传诵至今。

与元白诗派追求平易通俗不同,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崇尚险怪,以散文手法作诗。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

中晚唐之交出现的“诗鬼”李贺,其诗冷艳深幽,恢奇诡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晚唐之世,诗风趋于卑弱,感伤色彩较浓,惟杜牧、李商隐成就最高,有“小李杜”之誉。杜牧擅七绝,咏史怀古、抒情写景,无不清新俊逸,风姿绝代。李商隐工七律,风格深情绵邈,绮丽婉曲,尤其是“无题”诗,更是意蕴隽永,兴寄深微,沉博绝丽,独擅胜场。

宋诗总体成就不如唐诗,但别开天地,自有特色。

对比而言,唐诗主情韵,开朗俊健,以境取胜;宋诗主理致,深幽曲折,以意胜。宋初诗人杨亿、钱惟演等学李商隐,号西昆体。王禹俘、梅尧臣、苏舜钦等反对西昆体,反对只讲声律辞藻与缺乏社会内容的流弊,奠定了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恢复关注现实的传统,宋诗注重气骨、长于思理的倾向愈益明显。

北宋诗坛影响最大的是“苏黄”。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其诗说理抒情,自由奔放,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宗主,注重诗歌语言的借鉴和创造,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无一字无来处”,其诗宗尚杜甫,瘦硬生新,属于江西诗派的还有陈师道、陈与义等人。

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杨万里、范成大),他们都出于江西诗派,而终能自成一家。陆游是宋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存诗近万首,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南宋后期出现了“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他们的作品现实感不强,诗格比较浮弱。到宋末,文天祥、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为宋代诗坛添上了最后一抹光彩。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是元好问,其诗内容丰富,“沉挚悲凉,自成声调”(赵翼语)。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乐曲传人中原地区,元代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饲——散曲。与传统诗词相比,它大大扩展了表现范围,形式更自由,语言更活泼,具有浓厚的市民色彩,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套曲)两种形式:小令是单支曲子,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属同一宫调的曲子依次连缀而成。前期代表作家是关汉卿、马致远,其作品通俗平易,诙谐泼辣;

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他们一改前期散曲的本色,趋于雅正典丽。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明初,高启、刘基等人的诗歌较有社会现实内容,但接着兴起以朝廷辅弼大臣为首的“台阁体”诗派,歌功颂德,空廓浮泛。

明中叶以后,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 “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先后发起复古运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他们盲目尊古,一味模拟,受到有识者的批评。

先有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起而矫之,继有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极大地冲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稍后的“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等人,主张与“公安派”相仿,但追求幽深孤峭的诗风。

清初,遗民诗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

钱谦益、吴伟业等在清初诗坛影响很大。王士祯提倡“神韵”说,成为当时诗坛领袖。

清中叶以后,考据学风盛极一时,影响到诗坛,远离现实、重视形式和以学问为诗之风大炽,唯郑燮反映民情之作、袁枚直抒性情之作、黄景仁独写哀怨之作较有特色。道光、咸丰年间,内忧外患日益严重,龚自珍以诗为武器,揭露社会黑暗,抒发报国大志,成为近代诗歌史上开一代风气的第一位大诗人,赢得了“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称誉。

词是配合燕乐演唱的新诗体,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

中唐之后文人填词者渐多,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在作诗之余间或作词。

晚唐温庭筠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人,他确立了词体规范,开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鼻祖”。

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问世。西蜀韦庄名列花间,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以清丽疏朗见长。南唐冯延巳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抒写个人生活感受,“开北宋一代风气”(王国维语)。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以词写自己的人

生际遇和真实性情,写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不事雕饰,缘情而行,语言朴素自然而又流转如珠,王国维评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土大夫之词。”

词在宋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宋初词家如晏殊、欧阳修等,主要还是沿袭晚唐五代词风,写的多半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范仲淹词中的某些词作开始呈现境界开阔、格调苍凉的风格,给宋初时期的词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期的柳永对宋词进行了第一次革新,创制并写作了大量的慢词,以写相思旅愁见长,多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语言俚俗,富于平民色彩,产生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广泛影响。词至苏轼而又一变,苏轼打破诗词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创了豪放词派,使词摆脱了音律的束缚而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北宋后期词坛主流又复归婉约,代表人物为秦观、贺铸、周邦彦。秦词柔婉清丽,情辞兼胜,被奉为婉约派正宗,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贺词笔调多变,刚柔相济。词至周邦彦再一变,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周邦彦精通音律,善作慢词,以思力取胜,词风典丽精工,对南宋格律派、风雅派词人影响极大。

南北宋之交出现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创言浅意深、本色当行的“易安体”。她善于炼字炼意,擅长白描,令慢均工。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清俊旷逸;后期词抒身世之感、家国之思,苍凉沉郁。

南宋初期词人如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等,多亲历靖康之变,故以词为武器,抒发爱国情怀,上承苏轼,下启辛派。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主承苏轼但取径更广,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度,在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辛词风格多样,或壮怀激烈、豪气逼人,或缠绵哀怨、清新活泼,尤能寓刚柔为一体。在辛弃疾的影响下,陈亮、刘过和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一个阵容强大的辛派爱国词人群体。

在宋金对峙、政局相对稳定的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吴文英、史达祖、张炎、王沂孙等为代表的格律词派。其中突出者要数姜夔、吴文英,他们同是宗法周邦彦,但姜词清空骚雅,吴词工致密丽。

词至元明走向衰落,在清代呈中兴气象。清初,陈维崧效法苏、辛之豪放,开“阳羡词派”;朱彝尊推崇姜、张之清空,开“浙西词派”;纳兰性德善作小令,长于白描,以情取胜,风调酷似后主李煜。清中叶后,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 的“常州词派”纠浙派之偏,论词主比兴寄托,重视词的社会作用,其影响直达近代。

第四篇:北宋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章 北宋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周敦颐

一、周敦颐生平与著作

周敦颐,字茂叔,生于1017年,卒于1073年。道州营道人(今湖南道县)。少而孤,养于其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家。景祐三年(1036年),二十岁,以其舅父郑向“序例应荫子,乃奏补,康定元年(1040年)母丧除服,为洪州分宁县主簿,后长期任州县小吏,善断狱,作风精细严谨。《宋史·道学传》:

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迁国子博士,通判虔州,道经庐山,爱其山水之胜。“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溢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宋史·道学传》)于溪上建濂溪书堂。故学者习称他为濂溪先生,其学称之为濂溪之学或濂学。

《宋史·道学传》称周敦颐: 博学行力,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

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二、濂溪先生之人格风貌与思想地位

(1)寻孔颜乐处

《宋史·道学传》曰:

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故颢之言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通书·颜子第二十三》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夫富贵,人之所爱者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 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亡其小焉尔。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者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言子亚圣。

(2)窗前草不除——生生之德与自然情怀

《宋元学案·卷十二》:

周茂书窗前草不除去,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佛法金汤编》:

佛印住鸾溪,敦颐谒见,相与讲道。问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禅门何谓无心是道?”师曰:“疑则别参。”公曰:“参则不无,毕竟以何为道?”师曰:“满目青山一任看。”公有省,一日忽见窗前草生,乃曰:“与自家意思一般。”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3)思想地位

《宋史·道学传》

文王、周公既没,孔子有德无位,既不能使是道之用渐被斯世,退而与其徒定礼乐,明宪章,删《诗》,修《春秋》,赞《易象》,讨论《坟》、《典》,期使五三圣人之道昭明于无穷。故曰:“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孔子没,曾子独得其传,传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

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朱熹《像赞》曰:

道丧千载,圣远言湮,不有生觉,孰开后人。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二、《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论

(1)《太极图》之渊源

朱震曾说:“濮上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放传穆修,„„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穿程颢、程颐。”(《宋史·儒林传·朱震》)

一般认为,《太极图》源于道教系统的《无极图》或《太极先天图》。

(2)《太极图说》的内容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自注: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 至矣。

(3)周敦颐的宇宙发展图示:无极而太极——阴阳——五行——人与万物

“无极”是其宇宙论的出发点,它自身寂然不动,独一无二,但它派生“太极”,“太极”生阴阳,由阴阳而生五行,由五行而生人与万物。

(4)太极动静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首先,太极之运动是阴阳产生的根源。

其次,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互为其根,动静之间对立统一,循环往复。再次,动而不失其静,用而不离乎体也。

(5)主静立人极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所谓“人极“,即道德的极致,即中正仁义。主静:无欲故静。

无欲主静,乃濂溪之学的功夫论。

三、《通书》论诚体

朱熹:“盖先生之学,其妙悬于《太极》一图,《通书》之言,乃其纲领也。《通书》共二十九章。

《诚上·第一章》:

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

这是以《中庸》之“诚”合释《易传》之《乾彖》。

《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之道以诚为体,人之道以诚为本,为工夫。

周敦颐认为,乾道变化及宇宙的变化流行不过是一诚体之流行。

(1)“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

万物的创生,乃诚体之发用,为其开始。

(2)“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

万物成始成终的过程,为诚体之实现。

(3)“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

由“元亨”说诚之通达万物,由“利贞”说诚之成就万物,诚体贯彻始终,无间朗现。

周敦颐以“诚”为本的理论,将“诚”作为“天道”本体,将儒家伦理天道化、本体化,开宋明理学的先河。

第五篇: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简述

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简述

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基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有关。石油炼制起源于19 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带动了汽油生产。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始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

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 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发展为发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基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基本原料,如氯乙烯等。

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技术继续快速发展,1950年开发了腈纶,1953年开发了涤纶,1957年开发了聚丙烯。

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原因是:有大量廉价的原料供应(50-60年代,原油每吨约15美元);有可靠的、有发展潜力的生产技术;产品应用广泛,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原料、技术、应用三个因素的综合,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换,完成了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20世纪70年代以后,原油价格上涨(1996年每吨约170美元),石油化工发展速度下降,新工艺开发趋缓,并向着采用新技术,节能,优化生产操作,综合利用原料,向下游产品延伸等方向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力建立石化工业,使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降。1996年,全世界原油加工能力为38亿吨,生产化工产品用油约占总量的10%。

下载简述北宋古文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述北宋古文的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博弈论发展简述(合集5篇)

    博弈论发展简述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英文名称为Game Theory,是研究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Game一词在英文中的基本意思时游戏、比......

    简述个体发展特征(★)

    简述个体发展特征?一、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从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按次序发展的特性; 二、阶段性:指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发展特征三、不平衡......

    简述陶瓷材料的发展

    简述陶瓷材料的发展 090201 王宇辰 20090536 摘 要 先进陶瓷材料因其具有高熔点、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抗腐蚀和抗氧化等优良特性, 在许多应用领域有着金属等其它材料......

    简述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

    简述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 摘要: 本文根据中国当代小说发展的历程,简述建国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新时期(1976-)三个阶段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状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简述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优点

    一、国外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1、大型企业主导的B2B成为其全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美国B2B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是:以大型企业为主导,以集成供应链管理为起点,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标。......

    中医药文化研究发展简述

    中医药文化研究发展简述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灵魂和根基。中医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发生发展流传演变的过程中无不渗透着......

    简述雪亮工程项目的发展

    简述雪亮工程项目的发展 “雪亮工程”旨在从整体入手,统一规划,构筑一个功能完善、兼容并包、互联互通的音视频共享资源体系,可以充分发挥一体化资源整合优势,合成作战。市......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教育学)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 答: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1、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出现了许多平行性分支学科和交叉性分支学科,构成了以普通教育学为基础,以分支学科为支持的庞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