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社会主义概念来源及其发展

时间:2019-05-12 03:4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述社会主义概念来源及其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述社会主义概念来源及其发展》。

第一篇:简述社会主义概念来源及其发展

简述社会主义概念来源及其发展

摘要:社会主义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贪婪掠夺、唯我的个人主义而提出的,是一种对个人与社会正当关系的肯定,是对和谐、理性、平等社会制度的向往。所以 ,它取意于同伙的、同志的、同伴的,或是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它的具体内容如此不确定,对未来社会的描绘又成为一种时尚和流行的话题,其结果是,不仅空想社会主义自诩为社会主义,而且又出现了众多的社会主义流派 ,如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封建贵族社会主义,以及魏特林的平均主义社会主义、克利盖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等等。

关键词:社会主义起源社会主义者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可是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是怎么起源的呢?早在16世纪的欧洲,当资本主义国家处在原始积累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贫困和灾难。一些志士仁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望能建立一个可以使劳动人民得到解脱的新的社会制度,并对此作了种种的设想和描绘。1 5 1 6 年 ,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出版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即我们通常简称之《乌托邦》一书。书中明确指出:“假使私有制度存在,假使金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我以为国事的进行就不可能公正顺利。”、“如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的公平分配就不可能,人类就不可能获得幸福。”莫尔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便构想出一个铲除私有制的社会蓝图:乌托邦。尽管他认为乌托邦将由英明的、创造历史的天才“乌托普王 来建立但他毕竟为人民描绘了一块公有制的圣土。

这种思潮因现实生活的严酷而传播开来。莫尔的乌托邦在希腊语中是实际不存在的地方。那么写于1 6 0 1年出版于1 62 3年的意大利人托马斯·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则指出是光明的地方、阳光照耀的地方了。而1 6 1 9 年德国人约翰·凡勒丁·安德里亚出版的《 基督城》,则把家庭、科技、人才放在 了更重要的位置 ,并且着重讲述了宗教信仰的必要性。《乌托邦》、《太阳城 》、《 基督城 》 被人们称之为正面乌托邦三部曲。这里提出的一个共性的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7 世纪英国人杰拉德 ·温斯坦莱于1 6 5 1 年著成《自由法 》一书。这本书的全名是《以纲领形式叙述的自由法 ,或恢复了的真正管理制度》。他宣称:“无论哪里的人民,只要他们被生活资料的公有制联合起来,哪里就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因为他们将会像一个人一样保卫自己的遗产。”土地、劳动产品都实行共有共享,人人都要劳动,人人管理社会显然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描绘深刻到了关注上层建筑的内容及实现形式了。

那么对这样一种理想的新的社会制度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1 9 世纪法国人克劳德·昂利·圣西门于18 2 1 年出版的《论实业体系》,把未来的社会称之为“实业制度”。另一位法国人沙利·傅立叶在他的《全世界和谐》(1 8 0 3 年)中称未来社会为“和谐制度”。英国人罗伯特·欧文则称之为“理性社会”。1 8 4 0 年出版的法国人埃蒂耶纳·卡贝的《 伊加利亚旅行记 》,则把未来社会叫做“平等社会制度”,就是说,从 1 9 世纪以前出版的众多的对未来社会做出这样或那样描述的著作中,我们通常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品中,却找不出“社会主义”这个词语。这些著作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就是试图提供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 9 世纪初一个名词被人提出来并且获得了公认和传播,这个词语就是“社会主义”(英文Socialiam ,法文 Socialisme,德文Sozialismus)。说来有趣 ,依据现在查找到的资料 ,“社会主义者”一词的出现早于“社会主义”一词。据欧洲研究者的考证,早在1 7 5 3 年,德国的一位本笃派(又译为本及迪克派)教士安塞尔姆 ·德辛曾在与人论战中使用了“社会主义者”一词,所指是注重人的社会性的人,因此这个词与后来出现的“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者”并不相干。同样的情形还有 ,例如,18 0 3 年意大利传教士贾科莫 ·朱利安尼出版了《 驳斥反社会主义》一书,他在书中不仅使用了“社会主义者”,还使用了“社会主义”的词语。可是 ,他把社会主义解释为上帝安排好的传统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者也正是维

护传统社会制度反对个人主义和个人主义者人。显然 ,这都是和我们今天考察的“社会主义”概念搭不上边的。

社会主义是作为与资本主义相对立并用以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提出来的。1 8 2 7 年欧文的合作学说的信徒在《 合作杂志》上发表文章,曾有“公有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话。

《英国社会主义史》一书的作者比尔据此认为“社会主义这一名词必然是在这些辩论中创造出来的”,可是却拿不出实际的凭据。这样,首次使用“社会主义”的这份“殊荣”便落到法国人头上了。在1 8 3 2 年2 月1 3日的《环球》 杂志上 ,法国圣西门派的戎西埃雷在一篇文章中写了这样的话:“我们不愿意为社会主义而牺牲个人 ,也不愿意为个人而牺牲社会主义。”1 8 3 3 年, 国欧文派的刊物《贫民卫报》 上也使用了社会主义这个词 ,毕竟略晚了一步。何况 ,法国圣西门派继戎西埃雷之后,于 1 8 3 4 年比埃尔 ·勒鲁发表了《 论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 的文章,这样就使社会主义较早地流行于法国。英国的欧文派则是在 1 8 3 6 年欧文的《新道德世界书》 中称未来社会为“理性社会制度”的,到了 1 8 4 0 年欧文出版了《 社会主义或理性社会制度》,18 41 年欧文又发表了《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欧文同布林德利的公开论战》,此后,欧文的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一词才流行于英国。

是从法国传人英国?是英法两国几乎同时使用这个词语?还是从英国最先使用的“社会主义者”演变 出“社会主义”又传人法国?英法的研究者曾各执己见。总之 ,1 9 世纪 4 0 年代,“社会主义”一词 ,成为一个新的时髦的名词流行起来了。

社会主义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贪婪掠夺、唯我的个人主义而提出的,是一种对个人与社会正当关系的肯定,是对和谐、理性、平等社会制度的向往。所以 ,它取意于同伙的、同志的、同伴的,或是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它的具体内容如此不确定,对未来社会的描绘又成为一种时尚和流行的话题 ,其结果是 ,不仅空想社会主义自诩为社会主义,而且又出现了众多的社会主义流派 ,如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封建贵族社会主义,以及魏特林的平均主义社会主义、克利盖的真正的社会主义 ,等等。18 7 3 年 1 月,恩格斯在《 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 一文中,使 用了“德国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马克思在《巴枯宁 <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1 8 7 4 一1 8 7 5 年初)也使用 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两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几乎同时把 自己的理论称之为“科学的社会主义” ,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 8 8 0 年恩格斯出版了《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书。于是,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就不一定对社会主义均加上“科学”的界定 ,而只通称社会主义了。这里的社会主义与以前众多的社会主义派别不可等同和混淆。我们说的社会主义,从广义上说就是全部的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主义”是怎样传到中国的呢? 通常我们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就十月革命的巨大历史影响而言。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也涉及到社会主义这个词语)传到 中国,要早于 1 9 1 7 年。“社会主义”是从日本移植过来的。在此之 前,我国译过西方著作,一直是把“社会”(Society)译为“人群”。“社会主义”(Socialiam),也有时直接音译为“索昔阿利司” ,如1 8 7 8 年《西洋杂志 》 黎庶 昌的文章 中采用了上述音译。而 18 9 8 年《 万国公报》 上所载英人领德著、李提摩泰译、蔡尔康纂述的《大同学 》 就把社 会主义译 为“安民新学”、“养 民学”。康有为、梁启超在 1 90 1一1 9 0 2 年也曾把它译为“人群主义”、“人群之说”。

最先使用社会主义这 4 个汉字的是日本人。1 8 6 8 年,日本的加藤弘之出版一本译著集《 真正政府的原理》。在这本书中,他译“socialism ”时,用的是日文片假名。其后旧本才用了“社会主义”的汉字组合。据说,现在查找到的日文第一次使用 社会主义 汉字组合的文章,是 1 8 7 8 年 6 月 6 日的《 东京每日新闻》,上面刊登了福地源一郎的《邪说之危害》。虽然他使用了社会主义这个词语 ,但他并不信仰社会主义,也不是为了宣传社会主义。

到了 1 9 世纪末,日本出版的介绍欧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书刊就比较多了。我国赴日本的留学生对这些书刊不仅热心阅读而且时有评价。如幸德秋水的《 社会主义神髓》,出版于 1 9 0 3 年7 月。我国在1 9 0 3 年 9 月,仅仅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出版了达识译社的中译本。其后 1 90 6 年、1 90 7 年又分别出版了蜀魂译和创生译的两种译本。只是流传不广,数量较少。因此,人们一提到“社会主义”传到中国,通常还是习惯提到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 的“麦喀士、社会主义之鼻祖” ,及“社会主义者 ,近百年来世界之特产物也。概括其最要之义 ,不过土地归公、资本归公、走以劳力为万物价值之源泉”。这是我国知识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时间是在 1 9 0 3 年。其后不久 ,1 9 0 6年,朱执信又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介绍,指出:“自马尔克以来,学说皆变 ,渐趋实行,世称“学社会主义。” “前乎马尔克,言社会主义而攻击资本者亦大有人在。然能言其毒害之所由来 ,与谋所去之之道何自者,盖未有闻也。故空言无所禅。其既也,资本家因汕笑之 ,以为乌托邦固空想 ,未可得薪至也。是亦社会革命家 自为计未审之过也。夫马尔克之为也 ,异于是。”这是最早对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作了界定。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对社会主义更认真,更有兴趣。一些人还试着进行充分一些的研究 ,如马君武的《 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1 9 0 3 年)等。

在李大钊著作中首次提到社会主义是1 9 1 7 年 4 月的《政治的离心力与向心力》一文。该文表明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接受是由于他正建立起社会历史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确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致力于探索人类自身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能动性的途径。可见李大钊的社会主义研究是一个前所未曾达到的高度。所以,1 9 2 1 年蓝公武曾著文《 社会主义与中国》,指出:“社会主义这个名词输人中国将近有二十年了。„„ 但是 中国真正有人研究社会主义 ,却在最近的两年中。”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影响深远,在一定意义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了舆论准备。李大钊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文是真正研究社会主义的代表作。陈独秀首次提到社会主义是年月发表在《 新青年》(当时名《青年杂志》)创刊号上的《 法兰西与近世文明》 一文。随后毛泽东等人都对社会主义有了研究,社会主义一词在逐渐流行发展开来,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大改造,我国终于在1957年建议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呈现了新局面。

从上面的论述来看,社会主义一词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起源阶段,它的词意也经过了多次变化并逐渐固定,但最终从理论发展为现实。

第二篇:简述格式条款的概念

简述格式条款的概念、特征,以及法律对它的规制,并分析其利弊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合同被人们大量使用,一种简便、快捷,使人们交易更为方便的合同类型应运而生——格式合同。格式合同是全部采取格式条款的合同。那么什么是格式条款呢?

一、格式条款的概念

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你去银行开通网银时签的合同就是格式合同。又如,保险合同、航空或旅客运输合同、邮政电信服务合同等。

二、格式条款的特征

格式条款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格式条款总是一方(即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企业)预先拟定的。第二,不与(或未与)合同对方当事人进行磋商。

三、格式合同的利弊

格式合同有其利弊。首先它可以节省时间,有利于事先分配风险,可以简化缔约手续,减少缔约时间,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可以使智力、知识、经验、精力、地位不同的消费者受到同等对待,从而平衡消费心理。但其弊端在于: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方在拟定合同条款时,经常利用其优越的经济地位,制定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由于格式条款提供者处于垄断地位,而对方当事人处于别无选择的境地,因而格式合同提供者一方可以把不公平条款强加于对方当事人,如不合理地扩大自己的免责范围,规定对方必须放弃某些权利等等。

四、格式条款的规制

虽然格式合同有其弊端,但是格式合同目前的使用率比较高,具有普遍的使用价值,因此法律对格式合同不能采取一概否认或一概认同的态度。于是《合同法》第39、40、41条对格式条款做出了明确的限制性规定:

㈠对格式条款订立的规制: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对条款有提示和说明的义务。

㈡对格式条款效力的规制:

①属于《合同法》第52条规定情形的格式条款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②属于《合同法》第53条规定情形的格式条款无效。

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③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格式条款无效。

(三)对格式条款解释的规制:①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也就是说,应当以可能

订约者的平均的、合理的理解对格式条款进行解释。②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时应作出有利于对方的解释。③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时,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这些法律规定有效地保护了弱者,维护了合同的公平和公正。

《经济法概论》

20100727

财务管理 02班

刘 怡

作业3 2011年5月15日

第三篇:简述教育的概念

简述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即由专门教育机构和专职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有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比较: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与杜威的教学理论区别: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代表: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核心,权威和主导地位。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相反;1,强调目的与活动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交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这两种教学理论各有利弊,都不能走向极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应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吸收各自的有优点,摒弃二者的缺点,促使教育向理想化的方向发展。论述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1,教育的起点机会均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入学机会平等,都可以进学校2,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物质资源分配,师资力量分配要均等,强调因材施教,能够按照学生的能力给以适当的教育3,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教育管理民主化,教育立法教育决策教育行政管理体质的民主化,从微观上讲,是指学校管理民主化。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编制课程计划主要原则:1.保证实施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2,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要充分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与技能,科学把握知识的衔接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正确处理好学生的现实与发展之间的关系。3,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体现出知识的基础性和多样性。4,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小学教师应怎样发挥课程计划的实践指导作用:1,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计划,了解小学教学和其他活动的全面安排和要求。2,熟悉任教学科开设的年级,顺序,教学时数,了解自己的任教学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3,正确把握任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衔接关系。4,纵观学校教学工作全局,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相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我国小学课程设计应坚持的原则: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小学课程的设计以及教科书的编写要在建立完备的的传授文化知识体系上,以通俗的,小学生能理解的形式,体现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相统一原则。2,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为目标为最终目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普及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一方面要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设置学科;另一方面,则要将知识,能力,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注重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3,要适应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课程应突出体现社会发展要求,儿童自身身心发展要求与儿童身心发展水平,以及符合教师的水平等客观条件。4,要注意课程的衔接性。小学课程设置要密切结合小学的地位和功能,保持同幼儿园和初中衔接的递进性,紧密性和科学性。5,要保持课程的适时性。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儿童本身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即在不同阶段的同一年龄的儿童,其认知水平也大不相同。因此,课程设置要因地制宜,要有灵活性。教学与智育的联系和区别:智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但教学并不是智育的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的任务之一,但也并非教学全部任务,教学同时承担着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教的活动是属于变革和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的范畴,学生的学习活动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以下方面: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教学的意义:教学担负着传递人类认识的成果,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使命教学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通过教学能较简捷的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人类发展的一般水平。通过教学,可以使人类文化代代继承发展。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直接地,具体的表现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首先,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3,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以教学为主,要求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四篇:机电一体化的来源和概念

一、“ 机电一体化”?它的来源是什么?

“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这一名称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为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理论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以智力、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质的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在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诸方面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系统工程技术。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1、五大组成要素:

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请参考机电之家机电一体化频道)

机械本体(结构组成要素)

是系统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机械支持结构,一般包括有机身、框架、支撑、联接等。动力驱动部分(动力组成要素)

依据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使系统正常运行。

测试传感部分(感知组成要素)

对系统的运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检测,并变成可识别的信号,传输给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

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职能组成要素)

将来之测试传感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输入的指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处理后,按照信息处理结果和规定的程序与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运行。执行机构(运动组成要素)

根据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发出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动作和功能。

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其内部及相互之间都必须遵循结构耦合、运动传递、信息控制与能量转换四大原则。

接口耦合:

两个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环节之间,由于信息模式不同(数字量与模拟量,串行码与并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无法直接传递和交换,必须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而两个信号强弱相差悬殊的环节之间,也必须通过接口耦合后,才能匹配。变换放大后的信号要在两个环节之间可靠、快速、准确的交换、传递,必须遵循一致的时序、信号格式和逻辑规范才行,因此接口耦合时就必须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制功能,使信息按规定的模式进行交换与传递。

能量转换:

两个需要进行传输和交换的环节之间,由于模式不同而无法直接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交流,必

须进行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包括执行器,驱动器和他们的不同类型能量的最优转换方法及原理。

信息控制:

在系统中,所谓智能组成要素的系统控制单元,在软、硬件的保证下,完成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分析、运算、判断、决策,以达到信息控制的目的。对于智能化程度高的信息控制系统还包含了知识获得、推理机制以及自学习功能等知识驱动功能。

运动传递:

运动传递使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不同类型运动的变换与传输以及以运动控制为目的的优化。

三、自动化技术:

所谓自动化技术,是指人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来代替人去完成各种测试、分析、判断和控制工作,以现实预期的目标、功能。一个自动化系统通常由多个环节要素组成,以完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转换、信息的处理及信息的执行等功能,最后实现自动运行目标。

第五篇: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

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遵循新的设计理念,改变传统的资源设计思想。因此,扩大资源开发主体,选择恰当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设计面向学习者的“学教并重”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等新型资源设计理念的贯彻,保障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质量,能够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新课程的改革和全面发展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便于直接应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具体表现在入下三方面。

一.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在资源设计过程中,在确定了资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后,选择媒体技术时,要考虑国内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考虑师生获取新媒体的可能性,利用现有的媒体技术能开发的教学资源,不片面追求新技术,尽量选择在大部分中小学比较普及的媒体技术来设计开发教学资源,注意照顾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选择恰当的媒体技术,增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二.提高资源开发人员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资源建设,设计者既要熟悉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知识,还要熟悉各种媒体技术和工具,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当前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接受过专业训练和相关培训的人员还比较少,要开发出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必须提高教学资源开发人员的资源设计能力。

三.扩大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主体。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不仅仅是教育部门、教育公司和学校的事情,各类资源使用者、管理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是资源建设者,各级教学资源中心要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科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社区居民等人员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下载简述社会主义概念来源及其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述社会主义概念来源及其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

    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强调以学为中心、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核心:教学过程设计,重视学习资源的利学习内容。 二、交叉学科专......

    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

    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遵循新的设计理念,改变传......

    美容会议—“梦想”概念简述

    美容会议—“梦想”概念简述 提出主题 美容业会议,可理解为对美容产品推广和营销的多元化活动。市场的需求,决定了活动的“主题”。我们的市场大部分是30-50岁收入中高端的女......

    简述不起诉决定书的概念和作用

    简述不起诉决定书的概念和作用 一、不起诉决定书的概念: 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重要而经常运用的一项诉讼权利,不起诉决定书对保障人民检察院正确发挥不起诉权利起着重要作用。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简述

    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

    诗词发展简述

    1. 诗词发展简述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 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简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 产业相配套, 产业特色鲜明, 空间相对集中, 具有资源集合、 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达......

    简述精细化学品的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精细化学品的概念和特点. 2精细化学品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 1.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2. 表面活性剂的一般作用有哪些? 3. 根据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