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条件下的备课与教案创新

时间:2019-05-13 12:3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条件下的备课与教案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条件下的备课与教案创新》。

第一篇:新课程条件下的备课与教案创新

新课程条件下的备课与教案创新

一、正确理解新课程条件下的备课

课程改革之前,教师的备课写教案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应付学校教学管理的检查,大多数教师奉行“拿来主义”抄写现成的教案;二是在每学期开学前,为赶任务,先集中写出部分教案(许多学校也这样要求教师);三是有的学校年级组之间分任务,每位教师负责几课并写出教案,然后把几位教师教案统一成一套该年级学科备课组共同使用的教案,实现备课“资源”的集体共享。我们倡导多年的备课首先要备学生的备课理念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落实。教师的备课完全是从教者的角度并没有或很少考虑学生的男女智力差异和年龄差异(特点),不分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甚至从备课内容看,有许多东西是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会遇到哪些问题?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谁去解决?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应该起什么作用? 充当什么角色?等等,许多教师都是盲目的,心中无数的。

全国政协委员,北师大的庞丽娟教授在她主持的一项调查中发现,75%的教师存在教育能力的不足和欠缺,包括教育内容的残缺。如不知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学生,教学内容难度的把握,年龄特性,教育教学方法、策略的适应性,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教育时机的把握,管与放的度,怎样调动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怎样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帮助者,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学习和交往能力的提高等。教师教育能力的不足在备课上的表现也很突出:教案中没有知识内容,没有学习方法的设计,备“教”不备“学”;教学目标机械罗列,没有“三维目标”如何和谐统一、自然渗透的设计;没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个案预设、课后反思。这种下载教参上资料的所谓“备”课是准备在课堂上将现成的知识装载给学生,这样的备课是平面的。教师拿着这样的教案去上,不可能有宽度和厚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有关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由学生走向知识。前者表现为在细致地“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将单位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作为头等大事,即“教教材”;后者表现为在仔细分析学生状况的基出上,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最终拥有者,即“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的教师具备研究型的教师素质。在新课程条件下,研究型教师应进行“研究型备课”,即在熟悉教材、课标、学生、学校和教具的同时,把这些作为资源,作为研究的对象,对题目作出各种程度的独立解释,形成自己的体验、感悟和理性思考。研究型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科知识,而且应跨学科了解一些知识,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从整体上和多角度把握学科知识体系,要能够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将“书本是学生的世界”变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将生活知识看作是书本知识的起源。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备课,其教学思想应实现三个转变:

1.变只懂书本知识、只会解题的单一教学目标为重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综合素质教育目标。

2.变只重知识积累、只重学习结果的质量体系为反映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效果评价。

3.变陈旧、落后、传统的教学手段为先进、快捷、激趣式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教师的教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体现出有效的师生双边互动,生生多向互动,教师充满激情,学生能学得主动;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到胸有成竹,整体把握,游刃有余;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目标能自然铺就、水到渠成,教学方法自由发散,教师能巧用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新课程条件下备课的基本要求

(一)心中有新课程标准1

新课程标准是各学科教师备课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练习、考核成绩提供了基本依据。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心中有新课程的学科“课程标准”,要吃准、吃透课程标准,严格按课程标准备课,准备教案。

(二)头脑里有教材内容

对教材的熟悉(了解内容,把握内在联系)是教师施教的前提。所以拿到新教材后,教师应在较短时间内通读完教材内容,并在认真思考分析新教材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入备课程序。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微之处,吃透教材各章节内容。既要把握教材知识点、知识结构,又要弄清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各章节之间、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与教材知识相关联的学科知识进行基本的了解,力求知识的科学性、整体性、结构性、全面性。

(三)眼睛里有学生

教师的备课内容要与实际相联系,特别是要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日常生活相结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历程,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备课的内容、选择使用的教法与学法都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活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使用要能激励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能动的学习主体。

(四)手中有丰富的材料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生动有趣,便于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前,应该注意收集、整理和研究与教学相关的社会、自然科学知识,语言逻辑知识等。特别要关注社会上的、身边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信手拈来,灵活运用并为学生所接受。备课时,要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善于取舍,要特别选用有典型意义的材料。选用材料不在多,在精妙与恰当。

(五)既备教更备学

教学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备课既要认真思考教法,怎样引入教学,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设置教学情境,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同时也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学法设计,如怎样组织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引导学生开展问题争鸣,学生该怎样有效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等。就一般情形而言,实际的教学活动还往往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去调整教学的方向。所以只有灵活选用教法、学法,才能使学生学习有兴趣、有主动性,才能高效率地达成教学目标,课堂结构也才会真正趋于合理,教学整体效果也才会更趋于优化。

三、教师要带着问题备课

一次去听一位心理学老师上课,课题是《早恋:苦涩的青苹》,在讲了两个活生生的事例之后,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为么早开的花不结果?没红的苹果为什么是苦涩的?早恋对青少年生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危害?但讨论中令老师意想不到的情形发生了:一男生举手发言,说在他上初三年级时,班里两位同学谈恋爱,他们相互鼓励、帮助,结果双双考上了同一所省重点中学,“现在他还在恋着呢”。所以,“我不同意老师的观点,难道早开的花都不结果了吗?水果店里的青苹果都是苦涩的吗?”这位男生的发言赢得不少掌声和哄堂大笑,上课的老师不知如何是好,楞了一会儿只说:“你说的情况是个例外,不具有普遍性。”由于老师没有抓住学生所举的相反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指出那两位同学是怎样正确地处理好了情感与理智、交往与学习等关系的,结果导致学生不满意,对接下来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还有一次,一位老师上《蝙蝠和雷达》一课,在讲到蝙蝠是嘴和耳朵探路寻物时,一名学生忽然举手提问:“老师,蝙蝠的眼有什么作用?”讲兴正浓的教师楞了一下,脸上露出一片茫然,为了使课堂不被这“节外生枝”的一问所打断,上课老师旋即说道:“别开小差,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蝙蝠的嘴和耳朵,老师要求不要走神”。学生提问,却被老师批评了一通,心里很不舒服,后半堂课就没有了兴致,索性趴在桌上睡觉。“蝙蝠的眼睛有什么作用”的提

问,看来是该老师始料未及的,所以就以压制的办法来对付学生,老师害怕深究起来不好收场,影响自己的形象,影响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

两堂课,两名学生分别提出了令上课教师“难堪的、甚至下不了台”的问题,由于教师备课时无充分准备,所以就临时以不同理由将学生思维的头颅给硬挡了回去。其实,并非学生为难教师,更不是学生在“开小差”,不管老师怎么想,怎么看,两位学生的学习行为都是应该肯定的。孩子们在积极地思考而非单纯被动地充当听的接受器,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所以他们想得更多、更深更透,如果老师善于因势利导,他们会学得有所乐、有所趣,更所识,得他人之所未得。

两堂课上两名学生和两位教师的表现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的问题:教师应当怎么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即怎样备课?

教师应当带着问题备课。因为,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发现,就有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更谈不上创造了。所以,问题是认识知识的开始。教师备课也是如此!带着问题备课,以探索和研究的状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索,就会在备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好办法,就会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开阔自己的视野,开拓对未知世界和新事物产生敏锐的触觉。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备课?首先,教师应带着未知的知识性问题备课。这里指的知识并不是指教学内容本身的,而是与教材内容有联系但却是课本之外的知识。弄清课本知识仍然是备课的主要任务,但决不是唯一的任务。备课,教师决不能唯书唯教材是尊。我们经常教育学生不做书本的奴隶,而要通过书本去思索发现,那么教师又怎么能够只在书本里打转呢?教师的学科知识和相关的知识越丰富,教学就越是得心应手,效果也就越好。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也才能树立起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吸引力才会越大。带着未知的知识性问题备课,能扩大教师上课的知识储备和问题储备,同样,教师上课时就会少出现窘态,不会因一时卡壳而手忙脚乱。如备《蝙蝠和雷达》这课的教师,如果在备课中想到一般的动物都是靠眼睛识路的,那么,“蝙蝠的眼睛有什么作用”就应该成为教师想向的问题,课前就应该带着这一问题去查阅有关资料,把它搞清楚。如此下去,教师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会得到满足。

其次,教师应带着对教材知识的疑问备课。尤其是知识内容,教材之于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太难、太偏、太陈旧等问题,甚至不可避免会有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带着疑问备课,即备教材知识时认真思考,这个概念这样表述科学吗?这个例题的展示过程是否太繁琐了?教材上的这个事例是不是己经太“古老”“太滞后了”,并及时查问最新的相关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有位老师在备《汇畔独步寻花》时,发现“自在娇鸳恰恰啼”中的“恰恰”一词教师解释不准确,于是,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认为应解释为“频繁”“重”“繁忙”„„。后来,他把自己的见解撰写成文章发表,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同。

最后,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带着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备课。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备课,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备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了解自己的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思考所要教学的内容,其备课才会有针对性,上课时才不会出现学生提问导致教师因答不上来而难堪的课堂情景。备课时,教师应该考虑一下:在这个知识点上,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学生出的问题是可以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的,那么我该如何设计学生活动?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材的这部分知识没有直接关系该如何回答?怎样引导?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我始料未及的,是我掌握的知识所难以正确回答的,我该怎么办?等等,只有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教师的备课才会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也才具活力,更有实效。《早恋:苦涩的青苹果》一课的教学还提醒我们:只有深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去,才能了解学生之间的交往情况,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考,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备课也才具有针对性。

四、集体备课应解决的问题

集体备课是目前中小学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集中同学科同年级教师的力量,整合信息资源,相互取长补短,掘自身智慧潜能,使教学设计更科学、完整和符合实际。但集体备课之前,应该先有教师的个人备课,在此基础上,年级该学科老师再坐下来

讨论研究,展示各自的教案,听取其它教师的意见,充实和修改自己的教案设计。集体备课应弄清和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教材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其一是所教学的内容,老师是否已把握,有没有理解错误,如果有,应通过集体备课给以解决;其二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知识,老师是否清楚,是否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如果不清楚、不了解,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弥补,必要时,还可向其他学科老师了解或个别请教。

2.对所教学生的认识。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应对学生情况十分认真分析。其一,从生理心理方面去研究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接受程度,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可能之所想,与学生共同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惑;其二,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的课堂活动,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提问、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研讨如何根据课堂上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如学习状态、偶发事件、纪律、学生提出老师预先没想到的问题等等),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3.对发挥集体作用与体现个体特征之间关系的辩证理解。集体备课中,老师们可以资源共享,也可以产生思维碰撞。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教法与学法的把握与指导,拓展教学思路。但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提高认识、资源共享,不是让他们失去自我,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每位老师的教学特色。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年轻老师思维活跃,信息储备多,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小,易于沟通;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工作作风严谨,教学方法成熟系统。新老教师都各有特点,又都可以相互学习。但集体备课之后,每位执教者都应根据自己特长和所教班级学生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去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集体备课的收获。

4.对集体备课是否需要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的认识。教学过程是师生的生命历程,而生命活动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教学作为一个人与人交流知识、情感、方法、价值观的活动,有着十分复杂的情况。一个好的设想、一个教学资源,并不是每个人照搬就能产生同样的效果。集体备课不排斥教师个人的创造性劳动,不扼制教师的教学个性。因此,那种要求集体备课必须统一重难点、统一教学过程、统一教学方法、甚至统一作业、统一教具(如多媒体)等的所谓“五个统一”或“六个统一”的做法,是幼稚可笑的,它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误解了集体备课的本意,使教案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模子”,甚至变成了束缚教师的工具。

第二篇:新课程下教师应如何备课

新课程下教师应如何备课

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诸多质的不同,从理论到结构都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它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课时的安排,只提出原则性的教学和评价意见。它不仅为我们提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要求,还在教师使用教材、指导学生学法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新颖的、实用的建议。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改变传统的、陈旧的备课观念、方式和方法。

一、备课应是教学的改造与创新。

在备课中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创新、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师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转向“对话”。设计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标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材出现的内容不一定全讲;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讨论或小课题研究。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而且许多都是首次出现,每一节课的形式都迥然不同。备课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校因人制宜,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案。我们还应积极倡导构建创新的备课评价机制。在教师的相互评价中,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备课注重规范,以锤炼青年教师备课的基本功;对中老年教师,应要求备课有创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优秀教师,则要求他们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念。在互评中,还要注重实用性,淡化应检性,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备课格式。如提纲式、随笔式、表格式和框图式等,以体现个性化教学的风格,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

二、备课应是师生双边互动式的合作。

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自己向家庭、亲友、社会人士作社会调查,自己制作有关学具,自己设计学习方法等。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123下一页

本篇文章来源于 好淘金文章网 原文链接:http:///haotaojin/HTML/2/158/

第三篇: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呢?

首先要走出备课的几大误区。误区一:备课变成教案的“克隆”

有的老师把备课想象得很简单。备课时,找来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事,就这样,年年教,年年抄,除了写了一些细节和过程,整体基本没有变化。这样,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

误区二:备课走上了“形式主义”

有的老师为了在备课检查中能体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将“教案”改称“学案”,并没有教后反思、二次备课等备课要求,如把以往的教学过程分解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等。实际内容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如此改革,备课成了一种形式。误区三: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网上的一则报道让人忍俊不禁:某学校开展对外公开课,五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节课,听课人听到的都是同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目;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子。大家感到纳闷,询问后才知,这是之前集体备课的“成果”。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课堂,照本宣科。这般“偷工减料”,这般“投机取巧”,备课“大船”岂不会“搁浅”? 误区四: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有些教师网上备课很轻松,从网上下载与自己备课内容相关的教案,不加取舍地变成自己的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需要。这种“拿来”的东西,没有参与的成分,注定会造成教学的失败。

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科学处理教材。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习。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1)博览群书。从各种书籍、报刊中吸取与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做好读书笔记。(2)常听课。通过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领导意见和同行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倾听学生及家长的呼声,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开阔思路,不断创新。

(3)勤写。边实践边总结,把自己积累的信息、资料、体会、办法记录下来,整理成文。

(4)走向社会。有选择地交流,了解社会的变化与要求,使教学与社会息息相通。

第四篇:新课程下如何写教案(本站推荐)

新课程下如何写教案

一、新课程下备课的基本要求:

1、心中有新课程标准。

2、头脑有教材内容。

3、眼睛里有学生。教师的备课要与实际相联系,特别是要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日常生活相结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活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要激励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能动的主体。

4、手中有丰富的材料。

5、既备教更备学。

教师备课既要认真思考教法,如怎样引入教学,怎样设置教学情境,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还要指导学生学法。

二、教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1、课题名称(说明本课名称及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

2、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确定三维目标 —— 把握重点、难点、关键 分解学习目标——层次分明、递进自然 围绕三维目标——遴选素材、整合资源 描述三维目标——要求具体、便于检验)

3、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4、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及其解决办法等)

5、课时安排(说明属第几课时)

6、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7、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8、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9、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主板书内容)

10、课后反思(课堂亮点、意外及处理,教学内容、方法与结构思考,教学中的败笔,教学理念的课堂呈现、课堂上的生成问题等)

三、写教案时,应遵循的原则:

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组成,这就决定了它是独特的且是永远变化的。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有效的教学预设——突出前瞻性。备课要三知、三思、四设计。即三知: 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备课三思:教什么?——教学目标(遴选内容); 怎么教?——教学方法和策略;怎么教好?——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四设计: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预设要关注几个关键点: 易错易混点,能力方法点,衔接过渡点,拓展延伸点,毕业班要关注热点、焦点、考点。

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但教法是活的,教师要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现在要提倡个性化的教案。

4、艺术性 ——教案的艺术就是能让学生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欣赏和快乐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教师说,谈,问,讲等要字斟句酌,恰如其分,春风化雨,引人入胜。

5、可操作性——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 —— 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要因势利导。

四、以下着重谈三方面的内容:教学目标如何确立,教学过程如何设置,教学反思如何撰写。

(一)三维目标的确立

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解决学生学会的问题;过程与方法是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解决学生乐学的问题。“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如何确立某一个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具体目标维度如下确立:

1、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 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表演等。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

2、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有人把三维目标理解成是三块,把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去完成三大目标,如:在备课中,说这一题是为了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那个活动是为了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等,这是对三维目标的错误理解。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情感。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并渗透于师生活动中,只不过它有时并没有成为一些教师清醒的自觉的行动而已。在新课程中,越是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越不是通过讲授来达到的。它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和氛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

在检查教案中,发现有些教师,备课太笼统,一个单元5--6节课,整体只写一个三维目标,2页教案,课时不分或不明显,前面标5个课时。这种教案是不符合要求的,即使这一个单元讲的是一方面的大问题。但具体到每一节,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一定是各有侧重。还要一节一节地明确具体的三维目标,标明第几课时等。三维目标不能“一杆子插到底儿”,而上课是围绕目标进行的,不能是天黑住店。

(二)、教学过程的设置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不易过长。

(2)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

(3)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2、讲授新课

(重点、难点、关键点确定以后,要抓住关键点,精心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3、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安排学生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4、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让学生讨论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需强调是课堂小结与课后反思不同。不能相互替代。

5、作业安排

(1)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分层次。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在检查教案中,发现有些青年教师,教案过于简单,如:例1是第几页例几。没有原题,没有解题过程。3-5行就是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这是不允许的。作为青年教师,教案要尽量写得完整一些,即要求写详案。还要考虑学生有可能出什么样的错误,还会有什么多种做法,还要考虑做一些变式训练。因为,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学生随时可能会提一些问题,在备课时要尽可能考虑到、预设到。

(三)、教学反思的撰写

有效课后反思----突出诊断性、反思教学细节。诊断教学预设的科学性;诊断教学实施的实效性;诊断动态生成的灵活性;诊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活的反省与自我观察。教学反思是教师自己与自己的心灵的对

话。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方面如手:

(1)反思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如教材中有的生活场景的选择,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引起学生共鸣,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因此,我们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反思中加以记录。

(2)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如小组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内容。针对问题找到了哪些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策略和教学的新方案。(3)学生的独到见解。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特别是对课堂上的预设生成和非预设生成的东西,一定要记录。

(4)学生的学习是否与教案设计相统一。写课后反思追求“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见奇;“快”——快捷及时。

第五篇:新课程下如何写教案

新课程下如何写教案

一、传统的备课和教案格式

1.传统的教案格式:教学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小结共七部分

2.备课主要是备整体框架、备教学计划、备课时教学过程:重点掌握、难点突破、备学生活动、备课堂反馈。教学内容要熟悉,要真的背下来,教学知识点之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之间的结合是教学的过渡,往往用设问来体现,所以,备设问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锻炼过程。

3.传统备课中要坚持的原则是:启发式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优点:学科知识基础扎实、学科能力深厚、教师具有绝对权威、学生学习规范。缺点:知识陈旧、学法固定、师生关系分明(恩师)、缺少创新性、批判性和发展性。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与教案

(一)新的教学理念:

教案是什么?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关于这个解释,有三个方面的修饰: ◇在上课前就已着手准备的; ◇是针对教学设计的; ◇是一种方案。

教案,绝不是简单的教学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的罗列,也不仅仅是教师授课知识的备忘录;而是教师在授课前针对教与学的情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实施而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

教案是为教学活动而设计的,新课程下的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为主体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活动。它有四个要义: 1)新课程下,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多边的活动过程; 2)它是一种学习活动(当然活动主体是学生),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 3)教师起组织,指导作用;

4)教师的组织活动有多种手段,包括讲解、指导、辅导、演示、评价等。

第一,教案既要有教师教的方面,又要有学生学的方面。也就是说,既要设计教,同时又要设计学。

第二,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所以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组织,要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教的设计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开展学。所以,那种只设计教(教师活动)的教案是不行的。

第三,由于教学是在教师组织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因此,教案的设计必须遵照特定的教学规律来进行设计;

第四,教师组织活动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案的设计也要针对各种教学手段安排活动内容。既然教案是一种方案,也要搞清方案的意义。所谓方案,就是工作计划。即工作或行动前预先拟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因此,教案就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任务规定教学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等内容。从教与学两个角度讲,就是说要规划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什么时候做”等。综合上述,新课程下的教案写些什么?首先,应深刻认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重点应该在于教材内容的分析、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教材内容的分析应该突出教学内容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目标要求和重点难点等,确定这些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情况分析就是根据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所必须的前提知识与技能等掌握情况,这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而教学过程的设计,关键在于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这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育教学规律,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第一、如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

第二、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三、新课教学中,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是学生有效地参与;

第四、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第五、.设计哪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案格式: 标准的教案形式如下: 第一页: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第二页: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教学步骤 设问、讲、板书、听讲、思维或感觉器官活动 规律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案撰写

1、如何填写表头

(1)授课题目:即本节课的课题

(2)授课时间:按教学进度所规定的时间

(3)课 型:即本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习作指导、讲评等。(4)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与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一节课教学目标。写教学目标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基础知识和技能应达到的程度;二是有关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三是对有关思想的渗透。

(5)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6)学情分析: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分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需要情况。

(7)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授课的方法与手段。

(8)教具、学具的准备:即本节所用的如:卡片、小黑板、投影、投影片、录音机、实物等等。

2、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程序是教师具体施教的步骤,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体现与教学思想的展示过程。写教学过程应写清以下几点:①写出教学全过程的总体结构设计。②写出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及过渡衔接。③写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主动参与(导入):情景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它当然可以起导入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面对一种问题,借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解决问题意识。情景不是幌子,它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创设情景”的方法。如开门见山、复习铺垫、悬念激发、情感交流、生活事迹、趣味故事、游戏活动、直观感知等方法。(2)提供资源,自主探究: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挖掘教材资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观察思考、探究新知。新的教材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要认真挖掘教材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

①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思考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②将静态知识动态化。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学生看到的往往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过程。因此,备课时,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内容处理加工成可操作性强挂图或活动。

(3)组织调控,合作交流(备学习方式的选择):客观分析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碰撞,激起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①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和引导学生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循序渐进。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一般来讲,年级越高,课堂教学也应该越开放。也就是说,在备课中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

②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诱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学习知识。“为迁移而教”应该成为我们备课时处理教材的出发点。③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指导学生学。对于稍难一点的内容,可以适当创设机会。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④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学。“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作为一节课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设计下列问题:

1、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如何点拨?

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备课时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4)反馈评价,巩固应用:是及时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以下问题:①教师在反馈讲评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②设计哪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③教师在设计练习和作业时是否体现基础性、选择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同步发展)。(5)总结:当整个一节课教学过程将要结束时,教师在设计总结时要设计总结语,设计问题或情景让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有关思想的渗透,学生的质疑)。

3、如何设计板书?

板书设计:教案中要单列板书设计,板书要直观精练,体现教学的主要内容内容和知识结构。通过板书,引导学生记笔记的学习习惯。所以,板书要设计,易归纳小结,易引导,纲领性强。

副板书的作用:体现教师强调的重点、难点;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副板书应该写在黑板的左边。随着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教师们用幻灯片代替板书,但是,要注意板书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记笔记,并给学生留出记笔记的时间。不要用幻灯片完全取代了教师的板书,因为,学生的写字能力没有完全形成,需要教师为他们做示范和指导。

4、如何写课后反思?

新的课程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堂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写好课后反思,而怎样写课后反思,写什么等问题是每一个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教学反思中,可以围绕以下具体问题进行。

(1)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如教材中有的生活场景的选择,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因此,我们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反思中加以记录。

(2)教学的不足之处,如小组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况、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内容。针对问题找到了哪些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策略和教学的新方案。

(3)学生的独到见解。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4)学生的学习是否与教案设计相统一。

写课后反思追求“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见奇;“快”——快捷及时。

下载新课程条件下的备课与教案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条件下的备课与教案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备课实务与新技能》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备课实务与新技能》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能够参加2011-2012教师远程培训,由衷的感谢为我们搭建这一学习的平台的领导们,《备课实务与新技能》和《新课程......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备课

    教学论文: 标题:浅谈《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备课》 作者单位:濮阳县五星乡中心小学姓 名:王金花 电 话:*** 科 目:初中数学 单位推荐意见: 单 位 公 章 浅谈新课程理......

    谈新课程改革下应如何备课(推荐)

    谈新课程改革下应如何备课 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为什么有人说:“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其中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应依据“......

    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创新

    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创新 嘉兴市秀城区教研室 王晓红 “新课程动了教师的奶酪了”,“传统型的教师该下岗了”。经过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后,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议论,其中担忧......

    新课程下德育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下德育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仓定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范文合集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刘敬中 新课程指导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一、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

    教师培训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 ——“磨”你千遍不厌倦 略阳县教研室 杨红波 听过一个画家的故事:年轻的画家向老画家请教:“自己一天功夫画的画儿,为什么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卖出去?”老画家......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该如何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该如何备课 摘 要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