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时间:2019-05-13 12:2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第一篇: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4-05-05 08:51:13 来源:商务部综合司

2013年,世界经济延续弱势复苏态势,增速在2012年的低水平上进一步回落,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形势严峻复杂。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创新,及时出台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信心,有力推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份额提升、结构优化。2013年,世界经济延续弱势复苏态势,增速在2012年的低水平上进一步回落,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形势严峻复杂。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创新,及时出台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信心,有力推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份额提升、结构优化。

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4.16万亿美元,增长7.6%,一举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也是首个货物贸易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的国家,创造了世界贸易发展史的奇迹。其中,出口2.21万亿美元,增长7.9%,占全球比重为11.8%,比2012年提高0.7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进口1.95万亿美元,增长7.3%,占全球比重为10.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居全球第二;贸易顺差2597.5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8%,仍然处于合理区间。中国外贸发展不仅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全球贸易增长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上半年进出口增速波动较大,下半年稳步回升

分季度看,2013年中国进出口可谓跌宕起伏。一季度,受套利贸易等因素影响,进出口快速增长,增速达13.5%。二季度,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家加强贸易监管,进出口增速下滑至4.3%。下半年,随着国家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逐步见效,加上外需有所好转,进出口企业信心增强、经营状况改善,进出口增速趋于回升。

三、四季度,进出口增速逐步回升至6%和7.3%,其中出口增速从二季度的3.8%回升至3.9%和7.4%;进口增速从4.9%回升至8.5%和7.1%。

(二)主要商品出口平稳增长,机械设备增长较快

面对需求偏紧、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进出口企业主动调整转型,在技术研发、品牌培育、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为各大类商品出口的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618亿美元,增长10.3%,高出整体出口增速2.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12655亿美元,增长7.3%,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3%。从机电产品内部结构看,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出口有所下降,家电出口低速增长,部分机械设备出口增长较快,成为机电产品出口新增长点。其中,飞机出口额增长76.1%,机械提升搬运装卸设备及零件出口额增长13.5%,纺织机械及零部件出口额增长12.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603亿美元,增长9.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9.9%,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强劲增长,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加快

新一届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大量行政审批事项,激发了广大民营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活力。201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49万亿美元,增长22.3%,高出外贸总体增速14.7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额的35.9%,较上年提高

4.3个百分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有企业进出口0.75万亿美元,下降0.6%;外资企业进出口1.92万亿美元,仅增长1.3%。

2013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2万亿美元,增长9.3%,占进出口总额的52.8%,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1.36万亿美元,仅增长1.1%,占进出口总额的32.6%,较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国家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取得积极成效,中西部地区在加工贸易中占比达到11.9%,比2012年提高2.1个百分点,比5年前提高8.9个百分点。其他贸易进出口0.61万亿美元,增长18.3%,占进出口总额的14.5%。

(四)对发达国家贸易增长偏低,对新兴经济体贸易出现分化

在发达国家经济缓慢复苏、进口需求疲弱的情况下,中国对发达国家进出口总体仍呈低速增长态势。2013年,中国对美欧日进出口13926亿美元,增长2.1%。其中,对美国与欧盟进出口分别为5591亿和5210亿美元,分别增长2.1%和7.5%;对日本进出口3126亿美元,下降5.1%。三大经济体合计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3.5%,比2012年下降1.7个百分点。中国对新兴经济体进出口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但8、9月份后,受部分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减速影响,中国对一些新兴经济体出口有所下滑。全年来看,对东盟、南非进出口分别增长10.9%、8.6%,对巴西、俄罗斯进出口分别增长5.3%和1.1%,对印度进出口下降1.5%。

(五)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东部地区呈回升迹象

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增强产业配套,进出口能力显著提升。2013年,中西部地区进出口5626亿美元,增长14.3%,高于全国增速6.7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3.5%,较2012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7.1%,高于整体出口增速9.2个百分点。云南、宁夏、贵州、甘肃、重庆和河南出口增速均超过20%,其中云南、宁夏增速高达59.3%和55.5%。东部地区进出口35977亿美元,增长6.6%,其中出口增长6.9%。

(六)机电产品进口增长提速,大宗商品进口增长平稳

2013年,中国进口机电产品8401亿美元,增长7.3%,增速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分类来看,金属加工机床、起重机械等机械设备进口下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影响,也反映出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汽车、摩托车进口额保持增长势头,表明中国对此类商品的消费需求依然较旺。大宗商品进口总体平稳增长,大豆、铁矿砂、原油进口量分别增长8.6%、10.4%和4%,有力地保障了国内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需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5582亿美元,增长10.1%。

第二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从总体上和长远看,加入世贸组 织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加速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在更深、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广泛分享国际经济交流产生的比较利益,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现代化创造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同 时亦毋庸赘言,由于世贸组织的大多数“游戏”规则是基于发达国家较完善市场经济 运行机制制定的,加之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所做的一系列“市场准入承诺”使 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度“骤然”增大,使得国际国内对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大相径庭,形形色色的忧虑和期待油然而生。换言之,我国对外贸 易的发展态势和前景,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2002年,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强劲增长。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6207 .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出口3255.7亿美元,增长22.3% ;进口2952.0亿美元,增长21.2%。累计实现贸易顺差303.6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34.6%。

2002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3 %上升到5.1%,在世界的排位由第6位升为第5位。货物贸易进口额仍居世界第 6位,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则由2001年的3.8%上升到4.4%。货物贸 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2001年的4%上升到了4.7%,成为 全球第五大贸易国。

2002年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货物贸易增长强劲,增速显著加快

全年各月出口增速分别为29.1%、0.8%、3.5%、17.2%、18 .3%、17.8%、28.0%、25.0%、33.0%、31.4%、30. 0%和30.2%。其中,受季节性因素和我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时所引发的种种不确 定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出口发展起伏较大。

二、三季度出口增速分别达17.8%和 28.7%。7、8、9月份出口规模连创新高,其中9月份首次突破300亿美元 大关,达319.01亿美元。四季度的出口增幅更高达30%以上。进口也呈增长 态势,特别是从三季度起进口增幅大大提高,其后6个月的进口增幅分别达28.8 %、22.7%、36.3%、33.3%、37.8%和28.4%。

(2)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的贸易增 长点。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3126.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7%。其中,出 口1570.8亿美元,增长32.3%,高于全国出口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其 出口增量占全国出口增量的64.5%。进口1555.9亿美元,增长29.1% ;其中,仪器仪表、电器及电子产品、机械及设备的进口增长速度分别高达37.9 %、31.1%和28.7%。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78.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6.1%,其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至20.8%。进口828.5亿美元,增长29.2%;特别是生物技术 和电子技术产品的进口增速远远高于进口总量增幅,分别达63.8%和51.8%。应强调指出的是,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进口 结构不断优化的趋势。

(3)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基本同步增长,进口增幅不一

加工贸易出口1799.4亿美元,增长22.0%;进口1222.2亿美元,增长30.0%。一般贸易出口1362.0亿美元,增长21.7%;进口12 91.2亿美元,增长13.8%。在加工贸易出口中,机电产品和计算机与通信技 术产品增长较快,其在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有所提高。特别要指出的是,加工贸易进口增长扭转了上年的颓势,表明其出口在今后一段时期中仍有较大的出口 潜力。

(4)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2002年,我国吸引外资发展势头迅猛,对出口增长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全年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699.4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其占我国出口总额的 比重升至52.2%。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幅分别高达32.6%和159.5%,其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升至10.0%,表明其日益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的重要 动力要素之一。国有企业出口1228.6亿美元,增速平缓,仅增长8.5%,其 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降为37.7%。

(5)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出现新的增长

2002年,我国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出口增幅分别达28.9%和28.7%,使北美地区成为我国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对香港地区和台湾省的出口增幅分别 为25.6%和31.7%,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增长28.3%。由于日本经济自二 季度起又呈增长乏力状况,对日本出口仅增长7.8%。对拉美和非洲等新开拓市场 地区的出口增幅也达到了15%以上。对欧盟出口表现良好势头,增幅为17.9%。对俄罗斯的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增幅高达29.9%。

从进口地理方向看,我国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加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东 盟各国和台湾省,增幅分别为25.0%、34.4%和39.2%。

(6)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沿海地区优势进一步凸显

江苏、福建、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省份的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力地 带动了全国出口总量的扩张。从全国范围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三大 经济带(包括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等省 市)的进出口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高达90%以上。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省份 也表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如新疆的出口增长了95.8%,四川省出口增长了71 .4%,为全国省市中出口增长最快的两个地区。

二、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02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快速增长,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但逆差 扩大的速度有所放缓。2002年,服务贸易出口397.44亿美元,增长19. 2%;进口465.28亿美元,增长18.5%。服务项下逆差达到67.84亿 美元,同比扩大14.4%。从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构成看,运输和旅游依然是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以上两项收支规模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量的63.9%,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主要逆差项目为运输、保险、专有权使用和特许以及咨 询服务,主要顺差项目包括旅游、其它商业服务和建筑服务。与2001年相比,通 讯、建筑、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长速度较快;计算机和信息、电影音像、政府服务、咨询、广告宣传等项目进口发展较快,增速均超过50%。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升级和服 务领域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2003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 势。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短期内难于完全 到位。因此,预计2003年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仍将继续扩大,但逆差增幅将有所 回落。

第三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2008-10-13 10:30:12|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国际经济形势。美国经济结束了长达10年的增长,进入了调整期;日本经济连续多年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受美、日经济拖累,欧盟经济微弱增长。“9.11”事件更使已经疲弱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全球经济进入全局性调整和景气低迷状况。国际贸易增速急剧下降,中国周边的许多亚洲国家出口出现了负增长。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压力。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200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逆势而上,出口和进口贸易实现了均衡、稳定增长。进出口总值突破5000亿美元,达到5097.7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2661.5亿美元,增长6.8%;

进口2436.1亿美元,增长8.2%;贸易顺差225.4亿美元,下降6.5%。

同2000年进出口增长31.5%、出口增长27.8%的高增长速度相比,2001年进出口尽管增速明显放缓,但全年发展情况比年初预计的要好。一是2001年进出口贸易达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外贸年均增长7.5%的速度,并略高于当年国民经济7.3%的增长速度,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二是中国进出口远高于当年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更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增速,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三是贸易顺差继续

保持较高水平,为国家外汇储备突破2000亿美元提供了坚实保障。

2001年中国货物贸易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对外贸易前高后低,年终出现增势。全年出口和进口月度增长情况是:出口呈U字型或马鞍型走势,发展速度不平衡。前4个月每月出口均达到10%以上的较高增长(1、2月份消除节日因素影响合并计算月均增长13.4%),从5月份开始转入低速增长,其中6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11月、12月则连续大幅回升,分别达到8.4%、11.5%的增长速度。进口增长速度则从2月份开始逐步回落,10月和11月还出现

了负增长,12月份则实现了4.6%的增长。全年进口和出口基本上保持了均衡发展。

2.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改善,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64.6亿美元,进口641.2亿美元,分别增长25.4%和22.1%;占进出口总值的21.7%,比2000年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1187.9亿美元,进口1205.2亿美元,分别增长12.8%和17.2%;占进出口总值的46.9%,上升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上述两类商品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不仅拉动了全国对外贸易的增长,而且使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传统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尽管绝对值仍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乏力,服装、鞋出口分别仅增长1.5%、2.5%,玩具出口则下降7.4%。进口方面,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短缺原材料进口保持较快增长。成品油进口2145万吨,增长18.9%;原木进口1686万立方米,增长23.9%;铁矿砂进口9231万吨,增长31.9%。受国际市场价格走低的影响,成品油、木材、粮食、钢材等进口数量增加较多,但进口金额增幅相对较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641亿美元,增长22.1%。长线商品、敏感商品和机电产品进口规模得到初步控制,进

口增速过快的压力有所缓解。原油进口明显减少,进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14.2%和21.5%。

3.对俄罗斯、非洲及拉美出口增幅显著,对美国和香港地区出口增幅较低,市场多元化取得进展。受各贸易伙伴进口需求变化的影响,我国出口市场结构有所调整。美国经济滑坡对我出口的影响最为明显,全年对美出口542.8亿美元,对香港地区出口465.5亿美元,分别仅增长4.2%和4.6%,均低于平均增速,在总出口中的比重分别下降0.5和0.4个百分点。但是,对俄罗斯、非洲、拉美出口增幅显著,分别增长

21.4%、19.1%和14.6%,出口比重分别上升0.1、0.3和0.2个百分点。另外,对韩国、日本和欧盟出口

保持了平稳增长,分别增长10.9%、7.9%、7.1%。

4.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同步增长,进口增幅高低不一。一般贸易出口1119.2亿美元,增长6.4%;加工贸易出口1474.5亿美元,增长7.1%,两者增幅差别不大;占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2.1%、55.4%。一般贸易进口1134.7亿美元,增长13.4%;加工贸易进口939.8亿美元,仅增长1.5%。由于进口关税调整

和进一步规范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口增长持续低迷,这可能将影响加工贸易的出口后劲。

5.各类企业出口发展不平衡,民营企业增势强劲,国有企业出口下降。国有企业出口进一步萎缩,全年出口1132.3亿美元,下降2.8%;占出口总值的42.5%,同比减少4.2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332.4亿美元,增长11.6%,占出口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民营等其他企业出口持续强劲增长,全年出口196.9亿美元,增长47.8%,占出口总值的7.4%,上升了

2个百分点。

6.沿海主要地区出口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浙江、山东两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8.2%和16.7%,比全国增幅分别高11.4、9.9个百分点。江苏、天津、上海和福建出口增幅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出口大省广东经过积极努力,下半年出口形势出现好转,从8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保持回

升势头,全年出口增速达到3.8%,为扭转全国出口增速下滑的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中西部地区出口发展差异较大,其中青海、山西两省在全国增长最快,分别增长33.1%、18.7%;而

新疆、内蒙在全国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44.5%和35.4%。

7.贸易顺差保持较高水平,国别地区构成略有调整。2001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仅为80.1亿美元,但因进口调控和出口反弹,下半年实现顺差145.3亿美元,比上半年增长81.4%。全年顺差225.4亿美元,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维持了较高水平。

与主要国别地区贸易平衡的基本格局未发生大的变化。香港地区和美国仍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贸易逆差主要来自台湾省和韩国。与上年相比,顺差增加的主要国别地区有香港地区、英国、日本等,对美国的顺差有所减少;逆差加大的主要有台湾省、俄罗斯、德国等,对韩国的逆差有所减少。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01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发展,但依然呈现逆差局面。其中,对外服务贸易出口额333.4亿美元,进口额392.7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6%和9.0%,服务项下逆差达到59.3亿美元,同比增加6%。从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构成看,运输和旅游仍然是我国涉外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其合计规模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量的65%,与上年持平。此外,从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具体情况看,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咨询、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比增速均超

过了20%,高于其它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预计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但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近期我国服务贸易项目进口增长速度仍将快于出口的增长,服务贸易项目逆差将呈扩大趋势,逆差局面在短期内将不会改变。(《经济参考

报》)

第四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总结

近三年,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的说法很流行,这确实体现了西方世界的话语权,遗憾的是许多中国人也跟着这样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经济学家说,原因都是因为美国人超高消费,中国和东亚出口太多造成的,现在美国人不应像过去那样消费了,中国也不应该像过去搞那么多的出口了,世界经济需要“再平衡”。从现象上观察,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这是站在西方的、特别是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说的话,现在都成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不符合中国人民的国家利益,我们不能按照他们的意图去建立世界经济平衡。根据世界银行报告,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13%,劳动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只能靠商品出口流动,中国出口只占世界总出口的8.9%,而德国人口只占世界的1.26%,出口占

9.6%;美国人口只占世界的4.6%,出口占8.4%;日本人口只占世界的1.96%,出口占世界的5.2%;欧元区15国人口只占世界的5.3%,出口却占到世界的34.8%。从贸易顺差规模来看,当年贸易顺差额最大的是德国,为2680亿美元,其次才是中国,2622亿美元。中国的出口在这么低的水平上都要遭到限制,说穿了就是要限制中国经济的崛起。世界经济确实不平衡,2007年美国GDP达13.7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5.4%,中国不过6.4%,中国只有加速增长,更多出口才能使世界经济达到平衡。从理论上说,中国出口贸易占到世界总出口20%至25%的时候,才谈得上转变世界增长模式问题。现在,更需要从国际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调整的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而不是限制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

从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来看,建设方针的提法似应提内外需并重。这个道理很明了,我国自然资源禀赋,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我国人口规模和就业压力决定了我国充当“世界工厂”的角色,所以,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国内贸易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2007年,世界经济贸易仍处于扩张周期,国内经济将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和节能降耗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外贸易发展的总体环境仍然较为有利,全年有望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加快,投资增速高位回落,物价水平基本平稳,工业增加值、货运量增长、企业景气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指标与近几年同期相比都处在较高水平。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预计2007年国民经济将继续在平稳、快速的轨道上运行。

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状况看,当前国内煤电油运供应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和利用外资持续增长,主要产品产能和出口供给能力充裕;国内市场秩序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有所加快,对能源、原材料、机械设备的进口需求稳步上升。这些也都为2007年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保证。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0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仍然将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1000亿美元,增长20%左右。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加入WTO以来,中国国内市场开放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进出口经营权全面放开;关税总水平逐年下降,2007年已降至9.8%;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出口形势急剧恶化,迫于日趋严重的外贸出口压力,出口退税政策又一次惯性地成为了推动出口增长的工具。从2008年8月起至今,国家税务总局分别于2008年8月、11月、12月、提高部分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仅仅7个月内,国家税务总局就5次出台了出口商品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如此频繁的出口退税

调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实属罕见。那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看待出口退税调整的政策选择。

据统计,2008年前10个月,中国对外贸易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增长,至11月,情势急转直下,这一态势延续至12月份。2008年年末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为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铺陈了一抹阴霾。

风卷暴雨势未休,怅望前路可堪忧,正从2008年一季度中国外贸的运行情况来看,中国进出口仍处于正常范围。但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趋紧,不确定因素还在进一步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近年来,针对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快速扩大,与贸易伙伴摩擦增多,外贸发展对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国家对进出口税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此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将在2009年同时陷入负增长。新兴经济体成长力道也将大幅减弱。最乐观的估计是在2009年下半年,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何时走出泥沼尚待进一步观察。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形势依旧严峻。首先,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会连带消费持续萎靡,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需求疲弱状况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其对中国出口形成的强约束未能得到舒缓。受其影响,外贸企业订单萎缩,出口难度愈益增大;其次,全球经济低迷,就业压力增大,国际市场收缩,容易引发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可能进一步抬头。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与地区贸易保护主义趋向增强,不排除为保持本区域市场贸易稳定而采取更保守贸易政策的可能。中国未来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将有所恶化。第三,进出口贸易风险进一步增大。当然2009年 我国外贸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出口产品低价销售的问题还很严重,特别是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其中有钢铁制品、金属制品等)和机电设备的出口价格下跌幅度较大;

2、从理论上,加工贸易的增值环节越长给一国带来的比较利益越大,由于政策导向因素,加工贸易企业有减少非食用原料的进口倾向,加大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进口,以减少加工贸易的中间加工增值环节,;

3、2009年11月份以来由于进口数量快速增加,进口产品价格回升过快,有可能把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传导到我国,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

4、外贸顺差规模比上年大幅缩小,但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回升有大幅回升的趋势,而且已经引起较多的双边贸易摩擦。为了保证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宏观调控能力,灵活地运用经济政策调控对外贸易;运用进出口行政管理手段加强对进出口产品价格的监督和调控;加强商会对进出口市场秩序的协调和管理作用。2010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已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将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中国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将继续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2010年预计中国对外贸易恢复增长,进出口增幅逐渐加大,预计年增长率将达到15%-20%。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趋紧,特别是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因此,企业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形势变化,提高应变能力,加强企业管理,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总体上看,中国对外贸易形势近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状况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严峻复杂,对保持进出口发展既要坚定信心,又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把困难估计得更加充分,把各项应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认真落

实好已经出台的、符合WTO规则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为外贸企业应对危机、克服困难提供更加到位的支持和服务。企业要苦练内功,加大营销力度,推进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应对各种贸易摩擦,切实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第五篇: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初稿)

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自 1978 年末改革开放进程启动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了我国在政治走向国际化的强大助力.如今,对外贸易与国内投资,消费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得三大引擎.若将目光观至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我们可以看到,在1950-1978年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由11.35亿元上升至206亿美元,实现了从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到制成品为主的跨越,但是对外贸易的收支差额仍然表现出周期性的态势,且贸易对象单一的问题也使得我们不能全方位的发展我国的技术性,原创性产业.那么改革开放后呢,又是怎样的一种发展态势呢? 数据表明,在1978-1990年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由281.4亿美元上升到了1154.4亿美元;在1990-2000年间,由1154.4亿美元上升至4742.9亿美元;2000-2010年间,从4742.9亿美元上升到了29727.62亿美元.如果从1978-2007年计算,中国改革开放30年,对外贸易增长了104倍,即从206亿增长到21737亿美元,到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已位居全球第二位, 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附图一).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0.4%和9.1%.而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8669.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204.87.8亿美元,增长7.9%,增速比上年回落12.4个百分点;进口18182.0亿美元,增长4.3%,回落20.6个百分点.单看这样一组数据可能会给人误导—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但是对全球的贸易影响还是不容小觑的,的确如此,但是在全球货物贸易额仅增长0.2%的情况下,2012年中国货物贸易额仍居全球第二位,占全球份额进一步提升.其中,出口占全球比重为11.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居全球首位;进口占全球比重为9.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二.由此可见,在金融危机的风暴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中国仍够能以稳定的态势发展,为全球贸易增长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而当我们细化的观察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时,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7--以调动对外贸易部门经营积极性为目标的改革

1979 年到 1987 年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增加对外贸易口岸,下放外贸经营权,广开贸易管道,改革高度集中的贸易体制;

二、改革单一的指令性计划,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向结合;

三、建立和完善外贸宏观管理;

四、探索促进工贸结合的途径;

五、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

在此期间,中国在广东和福建沿海开设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并打开了两省的贸易通道,更是由点及面的在全国逐渐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而到1987 年止,中国大陆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新体系(附图二)。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初步建交建立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体系。

1978 年以后,中国政府开始有效地运用关税政策。一方面为避免因过快地实行贸易自由化而导致的进口激增、贸易赤字和通货债务,一方面也为了可以得到较高的关税收入.而重要的非关税壁垒是对交易权利的严重限制。国有外贸公司控制着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连通。贸易公司往往只能在规定区域从事规定产品的贸易,有时还会被政府限制贸易伙伴的类别。中央政府控制的一些比较大的外贸公司拥有某些敏感商品的垄断贸易权.此时的自由贸易,可以说是建立在一道无形的“安全门”中的贸易.2.启动汇率改革

改革开放之初,人民币被高估,1980 年 1 美元兑换 1.5 元人民币,这一汇率明显对出口不利。此后整个 80 年代,随着经 济发展与一轮又一轮的对外开放,人民币不断贬值。到了 1986 年,1 美元兑换 3.5 元人民 币,扣除通货膨胀影响后,人民币贬值约 60%。在 1988 年到 1993 年之间,中国实际上存

在着两个汇率体系,一个是官方的固定汇率体系,一个是市场决定汇率的外汇互换市场,在这个市场上进口商与出口商以及其他有外汇供给或需求的市场参与者按照市场决定的汇率进行交易,这就是“汇率双轨制”。汇率双轨制推动了人民币的进一步贬值。这也为中国在1997-98年间的东亚金融危机时保持人民币不贬值打下基础.此后,人民币曾于1994年一度贬值至8.6元,但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顺差的不断加大,在此后的几年里不断升值,截止2013年9月28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至1:6.12.3.下放外贸经营权和进口定价

1978 年后,“对外开放”政策成为国家主要的大政方针。相应地,国家放宽外贸公司数目。同意各级工业部门设立外贸公司,原国有垄断外贸公司在各省的分公司变为独立公司,截至 1988 年底,全国有约 5000 家国有外贸企业,约 10000 家制造企业有直接出口权利。

政府也逐渐放开进口价格管制。进口商渐渐能够决定进口价格,并通常是以世界平均价格加进口商的佣金进行定价。

总的来说,在改革的第一阶段,中国的外贸体系是由完全的计划贸易体系转变为以高关税、多非关税壁垒的典型的实行“进口替代”的贸易体系。

自 1985 年起,中国开始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向东亚“四小龙”学习,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出口,并建立了完全独立的出口加工贸易制度,使得出口商得以摆脱原来中央对贸易的垄断。到了 1987 年,中国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独立的贸易体系:改革后成长起来的出口加工贸易和传统的贸易体系。而且前者已经超过后者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 第二阶段:1988-2001--以建立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自负盈亏为中心的改革

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在仍然保持国家垄断外贸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将外贸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来改善外贸部门的经营状况,包括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实行企业自负盈亏两个阶段。而中国在1986年正式申请重新加入 GATT,即所谓的“复关”(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议中的缔约国地位),但一直到 15 年后,2001 年 11 月 11 日中国才成为 WTO 的第 143 个成员,中国融入国际贸易的大家庭也从“复关”变成了“入世”。

2001年 12月 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毫无疑问,中国入世谈判是多边贸易史和世界谈判史上艰难的一次较量。在漫长的谈判中,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过程之所以如此漫长,主要是受到政治经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1989 年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动荡大大加大了中国加入世贸的难度。在谈判进入第三阶段即复关/入世议定书内容的实质性谈判时,中国大大深化在外贸领域方面的改革。主要包括:一是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的可兑换;二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三是取消进出口指令性计划,中国还取消了近千种出口商品的配额和许可证;四是改进和完善出口退税制度;五是加强外贸政策的法制建设;六,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给入世扫清障碍,1992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产品竞争能力的日益提高,中国连续 9 次降低关税。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出口稳步增长,中国事实上已成为世界的一个贸易大国。同时,它所面临的反倾销也越来越多。自 1979 年 8 月,中国首次被欧共体控告倾销后,中国受到越 来越多的反倾销诉讼,中国成为受贸易保护主义伤害大的国家之一。从 1979年 8 月至 2001 年底,共有 30 多个国家对中国提起了反倾销诉讼,累计案件达 480 余起。针对中国的反倾 销案件占世界反倾销案件的比例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为 3.6%,在 2006 年下半年新发起的 103 件反倾销调查中,有 36 件是针对中国的,占全部案件数量的三分之一强,远远超出中国在 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2007 年上半年新提出的 57 项反倾销制裁中,有 22 项针对中国产品,中国是遭遇反倾销调查多的国家。反倾销案例的增加无疑也使得中国的入世之路更是举步维艰。

总之,15年的谈判过程,既是中国不断向市场经济体制迈进、向国际通行规则靠拢的 历程;也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第三阶段:2001-2008

--以 WTO 规则为基础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全面改革

2001年 12月 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外贸体制也进入了 一个以 WTO规则为基础进行全面改革的新阶段。WTO的基本规则是建立在公平竞争和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入世之后,中国至少在三个方面加快了改革。首先,中国在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下,调整、修改了不符合 WTO规定的政策法规;其次,加快外贸主体多元化步伐,尤其是允许私营外贸企业的迅速发展;第三,转变外经贸主管部门的职能,从以行政领导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研究世界贸易发展趋势并向全社会提供相关信息,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来分配外贸资源。

为了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对其成员国的要求,中国在入世谈判中作出了一系列的承诺,主要包括降低贸易壁垒和开放服务业市场两个方面。这些承诺具体体现在中国入世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等法律档中。降低贸易壁垒是指:中国承诺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包括关税的大幅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渐取消,为外国商品和投资进入中国提供更多的机会。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作出的承诺,到 2008年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将由 2000年的 15.6%降至 10 %。其中,工业品的平均税率由 14.7%降低到 11.3%,农产品的平均税率相应地由 21.3%降 低到 15.1%。与 90年代初的 40%左右的关税率相比,中国关税的下降幅度很大,但是仍高 于世贸组织成员国 6%的平均关税。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中国已经并且还将取消许多非关税壁垒,主要包括进口配额、投标资格、贸易经营权、国产化要求、技术转让要求、政府采购等。入世后,民航、医疗器械和 IT产品的所有进口配额立即被取消,汽车等产品的进口配 额也将以每年 15%的速度递增直到全部被取消。自 2002年 1月 1日起,中国已取消了粮食、羊毛、棉花、晴纶、涤纶、聚酯切片、化肥、部分轮胎等产品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开放服务市场是指:入世后,中国的服务业将成为开放幅度大的领域。电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采取渐进式的开放,由管制较严的“试点”或部分禁入,到可预见的逐步准入,到完全开放。(附图三) 第四阶段:2008-现在

--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争夺战

2008年9月美国华尔街爆发的这场由美国房屋价格大跌,贷款和其他与房屋相关资产价值的损失引起的金融风暴,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全球主要股市因此大跌.逐渐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仍然偏于外向,进出口总值超过GDP的60%,在美国国民借钱消费模式终结的情况下,“中国制造”随之受到影响.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蔓延至实体经济领域,我国出口11月开始负增长。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比2008年下降13.9%,其中出口下降16.0%;进口下降11.2%;尽管从2008年11月开始,中国出口开始出现同比下降,但月度贸易顺差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到2009年2月,由于出口的持续下滑,月度贸易顺差开始减少,2009年全年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

2009年第四季度以后,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迹象开始呈现,我国出口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附图四,五,六)在这样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面前,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许多贸易保护政策,而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中国,则是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WTO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反补贴调查14起,其中中国分别遭遇73起和10起,占总数的35%和71%。2009年1至8月,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50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3起,特别保障措施7起,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2009年9月,伦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2008年11月G20 峰会以后,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99项措施中包括损害中国商业利益的内容。已实施的保护主义措施针对的重点目标名单中,中国位居榜首;134项尚未实施的措施中,77项影响中国利益,影响美国和德国的仅分别为19项和30项。对华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最多的国家为俄罗斯(13项)、印度尼西亚(9项)、印度(8项)、德国(8项)和西班牙(7项)、美国(6项)、法国(6项)。

但是在多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下,中国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进行对外贸易的增长.2010年,中国国际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对外贸易总体向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目前欧盟、美国、日本仍为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2010年与中国贸易额分别增长31.8%、29.2%和30.2%。同期,与东盟、印度、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双边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额分别增长37.5%、42.4%、46.5%、47.5%和43.1%。去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8669.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20487.8亿美元,增长7.9%,增速比上年回落12.4个百分点;进口18182.0亿美元,增长4.3%,回落20.6个百分点。(附图七)2012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出了外贸全球份额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较快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定增长,扩进口政策力度加大,顺差处于合理区间,加工贸易增速回落,民营企业表现活跃,国际市场布局优化,中西部地区外贸活力增强的特点.随着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入推进,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其中对东盟、俄罗斯、南非进出口分别增长为10.2%、11.2%和31.8%。对美国进出口增长8.5%,其中出口增长8.4%,美国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对欧盟、日本进出口额分别下降3.7%和3.9%。(附图八,九)2013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一些积极迹象,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加上稳定外贸增长政策措施成效继续显现,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去年底以来的企稳回升态势。突出特点是:

(一)进出口增速有所回升。一季度,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9746.7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升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088.7亿美元,增长18.4%;进口4658亿美元,增长8.4%。

(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两旺。在出口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国内产业优化升级等因素带动下,一季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33.3亿美元,增长28.4%,高出总体出口增速10个百分点;进口1364.8亿美元,增长27.0%,高出总体进口增速18.6个百分点。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活力进一步迸发。广大民营进出口企业抓住国际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营销渠道,深度开拓国际市场,一季度进出口3613.9亿美元,同比增长50.7%,占总体进出口比重为37.1%,比上年同期提高9.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51%,占总体出口的比重达41.5%。国有企业进出口1752.5亿美元,下降4.9%。外资企业进出口4380.3亿美元,增长0.7%。

(五)中西部地区出口强劲增长。中西部地区承接外向型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一季度,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42.8%,高出总体出口增速24.4个百分点.(四)对新兴市场出口明显快于传统市场。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状况普遍好于传统市场,中国对多个新兴市场出口均呈快速增长之势,其中对东盟、俄罗斯、南非出口分别增长28%、19.6%和35.5%,合计拉动整体出口增长3.3个百分点。在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趋稳、零售上升的情况下,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6.8%。随着欧元区金融稳定性增强、经济衰退程度放缓,中国对欧盟出口恢复性增长1.1%。受日本内需疲弱、日元贬值等因素影响,中国对日本出口下降3.6%。对美欧日出口合计占整体出口比重为37.4%,比去年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受过境中转增多、跨国公司向香港转移全球物流配送和分拨中心等因素影响,中国内地对香港出口增长74.2%。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2013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仍然会在大环境不变的条件下保持一个平稳的态势发展.综观改革开放3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在国际上也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这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下,我们在发展的同时遇到的困难也是不可小觑的,入世是一个坎儿,如今的金融危机是机遇也是一个坎儿,只有在风险中稳定的求发展才能获得更大的机遇.

下载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2013年度中国电视剧对外贸易发展报告

    摘要:2012-2013年度中国电视剧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成就斐然。然而从整体来看,相对于美欧与韩日的电视剧产业,我国电视剧产业的文化影响力、主题适应性、运营市场化、题材多样性、......

    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提振了企业信心,对外贸走势趋稳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进出口增速低位趋稳,“稳外贸......

    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模版)

    2014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3年,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 从国际看,在各国宽松政策的刺激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有所加快,发达国家经济有望延续回升向......

    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

    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3年,但制约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从国际看,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发展_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知识产权 学校: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姓名:马金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09国贸9班 学号:200919111369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问题在当今世界......

    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o 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2011年作为我国入世的第十年和“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调结构,促平衡”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外贸发展由高增长转向逐步企稳。2012年,我国......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之后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了一个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并不等......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消退,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但是在国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以及国际上美元贬值,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