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9-05-12 22:5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之后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了一个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在。分析现状、制定对策,显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跨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还将积极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外投资的扩大,必将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技术创新和金融改革将为外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产业转移的加快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获得外部技术和提高研发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后发优势”,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金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

2.2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挑战

能源资源安全问题凸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我国能源供应受国际制约较大,经常因价格变动遭受巨额损失。我国海外能源保障还存在较大的地缘政治安全风险和运输安全风险。

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亟需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上说,我国外贸仍然没有改变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与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差距。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层次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商品所占的比重不高。其次,服务贸易出口发展严重滞后。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0%,明显低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而且逆差规模总体呈不断扩大的态势。第三,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缺乏科技创新意识,我国企业长期满足于引进和模仿,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虽然成为世界彩电、计算机、手机和DVD等第一生产大国,但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仅仅是世界的“加工车间”,无法分享到更多利润。这种粗放型增长如果得不到根本性改变,我们将付出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也难以为继。

贸易摩擦持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在很多领域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中外贸易摩擦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的原因在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自身在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容易诱发贸易摩擦。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

加深,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此,既要以“平常心”看待,又要采取有效的办法积极应对。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1.政府层面。为了使外贸企业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应继续在信贷融资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促使各金融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底下,加大对规范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规范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改善外贸企业的授信以及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进行有选择性地扩大授信转授权的品种范围,采用灵活的承兑、贴现、授信开征等多种融资形式,支持外贸企业的发展。

2.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外贸企业技术的创新。金融危机主要是对低端产品产生影响,而对于中高档的影响相对来说就比较小,因此,外贸企业应把低端的产品结构往中高档方向调整,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加大自身技术改革创新的投入与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将产业链向着设计、研发、品牌、服务、营销等环节延伸,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空间,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尽量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

3.有效化解贸易摩擦。次贷危机恶化成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壁垒会增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地使用,中国的外贸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我们应该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加大对外经贸的交涉力度,有效化解中外可能出现的贸易纠纷。大力推进出口多元化战略,在继续巩固和深化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合作。

4.适度降低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近年来,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在逐年上升,2008年,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高达60%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22%和日本的27.7%。

过高的贸易依存度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风险很大,一旦国际市场环境恶化,本国经济将会受到剧烈冲击。韩国的外贸依存度略高于中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韩国的进出口下降幅度已经达到惊人的两位数。为了减少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我们需要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

5.扩大内需且转出口为内销。扩大内需是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核心策略。在第104届广交会上,很多参展商已经深切感受到大宗外销订单比往届大幅减少。在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出口企业开始采取“出口转内销”的策略,期望能借国内市场渡过难关。而企业能否迅速调整生产方向,由出口转向内销将是企业应对贸易保护的重要出路。

由于消费层次和习惯有别,中国的出口和内销商品长期以来在性能、特点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不过,随着近年来中国消费能力的增强,这些差异正在逐渐抹平。拥有绝对实力,尤其是技术实力的出口型企业转战内需并不困难,但并不是所有出口企业的转型都如此顺畅。一方面外销产品需要根据市场要求转型,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某些行业的不规范和竞争的惨烈,也使他们顾虑重重。从前100%的外销企业,从事内销存在很多困难,一是品牌,二是渠道。同时对国内市场的运营模式很不熟悉,收账款是很大的问题。“出口转内销”对企业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外贸企业转向内需市场,还需多方政策和措施配合。

第二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消退,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但是在国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以及国际上美元贬值,贸易壁垒的增强,出口需求的萎缩等国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而自改革开放加入WTO以来,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离贸易强国还有不少差距。在走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近期我国对外贸易现状,提出一些积极因素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贸易壁垒现状对策分析

1、近期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2011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从国际看,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缓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削弱经济增长潜力,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较多,加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态势不会明显改观。

2.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考验

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下行风险增大。从目前情况看,2013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历时三年,其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露,旧疾未愈,又添新伤,更加凸显了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世界经济增速可能长期低位徘徊,面临下行的严重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4.5%下调至4.0%。2013年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有:

一是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欧洲问题国家债务规模史无前例,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在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领域向银行体系扩散,市场信心极其脆弱,引发金融市场持续大幅震荡。各成员国债务链相互交织、经济联系紧密,危机加深并拖累银行系统和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上升。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陆续进入偿还高峰期,如果不能及时出台有效的救助措施,一旦欧洲银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必将对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产生新的重大冲击。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从目前情况看,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有所恢复,但总体呈现政策支撑效应减弱、传统增长动力仍较疲弱、新增长动力尚未形成的格局。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投资需求疲弱,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尚未形成。财政金融政策空间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债务问题而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会削弱经济增长动力,“流动性陷阱”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制约。新兴经济体则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

三是全球性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相继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全球性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今年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价格“高烧不退”,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持续整体走高。9月越南、印度、巴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22.4%、9.7%、7.3%;美国、英国分别上升3.9%和5.2%,欧元区连续十个月超过欧洲央行设定的2%调控目标。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宽松货币政策。如美国,英国。未来一段时期,国际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风险增大,大宗商品市场可能频繁大幅震荡,全球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四是非经济因素干扰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不散可能进一步影响相关国家社会稳定,一些国家通胀、失业、社保等问题和两极分化加剧相互叠加,可能导致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各种风险触发点增多,都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去年以来,英国、德国、希腊、法国、泰国等多个国家爆发大规模群众抗议示威或骚乱。此外,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仍在持续,直接影响全球石油稳定供应。

五是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仍可能持续动荡。近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经济,可能引发各国货币汇率频繁大幅波动,国际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冲击全球金融稳定。美国、俄罗斯等粮食主产地遭受重大干旱,导致全球小麦、玉米减产,中东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极易冲击石油供应,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投机资本涌入商品市场炒作牟利,农产品和能源价格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六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世贸组织监测,2012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且限制措施应对危机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国产业复兴的一面上升,影响更为深远。一些国家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

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和下行风险增加,势必对中国外贸稳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如国际市场需求不振。融资难度增大加剧外需萎缩风险。经贸摩擦形势更加严峻。非经济因素可能对中国外贸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冲击。我国对外贸易应采取的对策

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

(1)政府方面。①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臵化。②制定优惠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扶持“绿色”企业发展,同时淘汰一批规模小、档次低、管理水平低、环保意识差的企业。③实施标准化战略,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④政府有关部门要服务和帮助企业开拓其他市场,规避贸易风险。企业还可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输出、境外投资等多种方式,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让“销售地”变“产地”,避开贸易壁垒。

(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强化标准化意识,采用合理适用的国际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并将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使企业

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②企业要注重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对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冲破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③企业应投入研究开发费用,生产符合外国技术标准特别是苛刻要求的先进产品,还要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绿色产品”,预防和避免贸易争端的发生。

2对外贸易摩擦方面

(1)政府方面。①我国政府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与外国的交涉。政府应充分援引WTO反倾销协议中的条款,对其他国家对我国提出的反倾销措施和调查程序进行严格的调查,并提出异议,通过双边、多边谈判,记载反倾销应诉中所作的实践,进一步澄清相关问题,据理力争,督促相关国家修订对华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定标准,最终取消岐视性的对华反倾销政策措施。②建立和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完善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网络。③加强对出口竞争秩序的规范,设臵合理,有效的出口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并执行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的出口制度,是减少对华反倾销诉销的有效措施。

(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调整战略,实行国际化经营。②要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产量,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和以价取胜的战略转变。③企业在反倾销的过程中,应当熟悉国际惯例,依法应对反倾销,使自己由被动化为主动。

3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方面

①改进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商品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使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因为低价格,而是因为质量需求,一定程度上减少外贸风

险,减少外贸的依附性。②提高外贸增长的效率、质量,以及可持续性。完善对外贸易制度建设;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自主技术创新,实现外贸增长的可持续性。

5、小结

综上所述,后危机时代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过去我国外贸是大而不强,虽然进出口规模大,但整体利益比较少。因此,我们要认清外贸的形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利用我国比较优势,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巩固贸易大国地位;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正视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更加强调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出口质量和附加价值。坚持可持续方针,促进外贸与能源、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在继续支持具有优势的产品出口,保持外需市场份额同时,也要积极增加不具有优势的产品进口,更好地满足内需,促进内需增长,努力解决影响外贸发展的中长期结构性问题,推进贸易强国进程。

参考文献: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

第三篇: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从宏观层面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中国的对外进出口从1978年206.4亿美元增长

到2002年6207.7亿美元,2003年进出口总值更达到8512.1亿美元,再创新高。

2.经贸格局发生了变化,但实质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以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加上香港的转口贸易,对美贸易占到中国总贸易的25%以上)为例。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2年中国对美出口排在前五项的商品分别是杂项制品(18.44%)、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1.7%)、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10.74%)、鞋靴(8.7%)、电力机械器具(8.09%)。单从数据来看,中国对美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的格局已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信类产品出口份额在上升。但是结合中国商务部的统计可以看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仍然是加工贸易类。仍然是以劳动

密集型

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

3.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我国的贸易伙伴仍相对集中在欧亚和美洲,特别是有限的几个世界主要国家,如排前3位的分别为日、美和欧盟,对这三者的贸易额占到总额的近一半。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近来由于这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不景气纷纷采取保守的贸易政策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到2003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为255.4亿美元,同

比减少了16.1%。

4.传统的优势产业受到国际市场比较大的影响。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近几年这些产业商品的国际市场有萎缩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新兴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如墨西哥对我国纺织业的冲击;(2)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限制进口,如美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内产业限制进口,欧盟为了新加入的国家的利益限制进口等;(3)随着中国经济能力的增强,外国取消对中国的优惠政策。如欧盟决定取消对我国乳、蛋制品等六类产品的普惠制。这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欧美等国家不断对我国多种商品提出倾销的控诉,使我国的出口受到了

很大影响,一些优势产业因此出现下滑的迹象。

从微观层面分析,我国外贸企业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方面的人才缺乏使企业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有专家预测过,中国入世后外贸及金融方面的人才缺口大概在20万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取得进出口许可权,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将会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总会有一些企业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人才,并因此要承担两方面的额外风险:(1)由于不熟悉wto规则所需要承担的风险;(2)由于金融知识的匮乏所要承担的风险。如果不能规避这两方面

风险,企业就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

2.信息不对称导致无序竞争。出口企业很难预测自己将要进军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容量、有多少竞争对手。但对立一方则不同,它基本上可以搞清楚目标进口地的该种商品的产能,举例来说,中国的一家企业想对美国出口家具,它是不清楚全世界会有多少家具制造商将向美国提供家具的,但美方则不同,如果它想从

中国进口家具完全可以通过—些正常的信息渠道调查清楚中国家具产业的产能。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行业的无序竞争:看到去年某种商品出口旺盛,今年大家就会都来生产,结果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竞相降价,让进口方得了利,更严重的可能给人以倾销的口实,从而导致这种产品在各国引起连

锁的反倾销效应,完全丧失国际市场。

3.研发能力不足阻碍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在10年前打过一场漂亮的家电保卫战,众多的国内家电企业凭借价格优势取得了国内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可惜后来国内家电业在同行业竞争中总是把价格战当作最后致胜的法宝,忽视产品的创新,结果当洋家电以更高的性能重新杀入我国市场后马上夺取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类推到其他行业。中国的外贸企业由于技术达不到要求被拒之门外的事屡见不鲜。而且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我国的产品很难挤入高档次系列。研发能力的不足也使我国企业

产品附加值不高。

若干对策建议

1.完善中央、省、市-分级化管理的纵向体系

其实中央、省、市-分级化管理体系是业已存在的事实,完善这一体系将对完成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性

调整起到关键性作用,完善体系一个重要内容是明确确定对这一体系各级管理的控制目标或任务。中央一级外贸部门的任务应包含以下几项:(1)参与wto规则及双边协议的制定及修改。加入wto虽然总体上来看对我国有利,但有些wto的规则的确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以中美签订wto协议有关农业条款和金融条款为例,这份协议规定如某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美国政府可以采取特别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具体来说,任何一项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突然增长20%-30%,美国就可采取禁止进口等断然措施,而不需提供国内产业受伤害的证据。这个条款与反倾销法案相比要更为苛刻。此类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条款还有很多,中央一级外贸部门显然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此类协议的修订,为我国的外贸企业争取利益,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争取。(2)分析全国性商品进出口结构,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商务部可以通过对进出口结构的分析,找出竞争优势、劣势产业,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产业,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抑制过剩,发展不足。

(3)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政策帮助。中国的贸易伙伴相对集中,不利于抗击风险,海外市场的开拓虽然靠的是企业或行业,但政策性的帮助也很重要,这些政策只能由商务部提供,这样才能使国内企业大胆进军新的国际市场。(4)对外贸进出口许可证发放的控制。商务部门可以根据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外贸企业实行末位淘汰,每年取消一部分企业的外贸经营权,保证外贸企业处于良性经营及竞争状态,这样可以减少一

些无序竞争。(5)为企业提供完备的信息服务。

省、市两级外贸部门的任务相对类似,主要有:一是分析本地区进出口产品结构,确定本地区的优势

产业;二是为本地区的进出口产品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2.建立以专业外贸公司为纽带的行业内部的横向战略联盟

中央、省、市-的纵向管理体系虽然可以解决宏观层面的一些问题、但外贸企业遇到的微观难题则应依

赖于同行业间的横向联盟的建立,这种战略性的联盟是以专业的外贸公司为纽带的。

横向联盟不同于传统的行会,它是一种战略联盟,没有硬性规定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点使它与行会区别开来。这种松散的结构形式可以保证成员可以相对比较自由、独立地进行生产经营,但通过专业外贸公司为

纽带,又能在以下方面可以为联盟的成员提供帮助。

(1)人才自由流动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在这种联盟体系下,不需要每个外贸企业都要有自己的外贸专业人才。通过专业外贸公司为媒介,专业人才可以作为流动资源,只有在项目需要的时候他才在这个公司工

作,这种方式还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因为公司不用固定地支付人才费用。

(2)应对冲击,特别是关于倾销的控诉。在国际市场上一旦遇到关于倾销之类的情况,只有全行业统一口径才能在国际谈判中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这时候联盟的结构会变得暂时紧密。而且联盟的建立也有助于减少个别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扰乱出口秩序的情况,因为不规范的行为虽然不会受到直接的制裁(战略联

盟不具备这种功能),却可使不守规则的企业被排除出联盟,降低企业的商誉。

(3)建立行业信息平台,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战略联盟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成员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本行业详细的数据。而且联盟也可以做出行业分析、企业排名,预测下一期的进出口,并通报商务部,为商务部许可证的发放决策提供依据,预防后一期的无序竞争,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举例来说,2002年对美国出口服装300亿美元,考虑到世界经济竞争形势,预期2003年会出口310亿美元,服装行业联盟将此结论通报商务部,商务部因此决定增减许可证发放、从而避免了这样的一种后果:过多的服装企业为美国提供服装导致价格的恶性竞争,造成出口量增加,出口额反而减少,美国还提出了一项反倾销控诉。

有了这种信息平台显然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3.企业自身重视价值工程分析

行业间的横向战略联盟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形式,联盟成员间依然存在自由竞争关系,所以企业自身应该努力,提高产品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运用价值工程来指导产品的研发、生产。企业实行价值分析过程中可以利用外部资源。自身研发能力不足可以借助高校资源,企业和高校间也可以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将高校的人才资源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和高校是一种双赢策略,而且也是一种相对快捷的方式。

以三个方面的对策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互动的。联系它们的纽带是信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平

台,这些对策的相互作用将会促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第四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的描述,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最后就如何改善我国贸易现状提出对策。

关键词:对外贸易现状内部问题外部问题对策

1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从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

在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高消耗、高投入、高依赖、低收益的现状。而且由于美国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一系列冲击,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而临着一些新的突出问题与隐患。而对这些问题和隐患,该如何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维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是一个重要课题。

2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内部问题

2.1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

我国出口产品的整体层次较低,大部分出口产品都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即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情况的出现,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从贸易总额上体现出的贸易利润,其实并没有数据反映的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增加数量来扩大利润,就会导致出口产品价格的下降。在此情况下,产品价格的下降又会导致利润的下降,这样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出现,短期贸易中即使可以获得一定利润,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这种贸易结构还是危险的。这是因为在长期进程中,如果竞争对手有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就会彻底消除我国贸易竞争优势,这会损害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2从产业结构理论与贸易机构来看

近些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与我国贸易结构之间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美国产业机构中,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年为74.6%,1995年则为71.7%, 1990年为69.9.%, 1980年为64.1%,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成递增趋势,而月_明显超过了第一和第二产业。而在我国,第三产业在总产值中的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2000年为39%, 1995年为32.9%,1990年为31.6%,1980年为21.6%,虽然近儿年比重有所增加,但是速度相对较为缓慢。

另外,从劳动力投入来看,2000年美国第三产业的劳动投入占总劳动投入的74%,我国仅占27.5%,这个差距是巨大的,虽然近年来此比重有所增加,但是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

2.3在国际分工中的位次

我国出口的产品中,技术和资本密集产品的出口较少,即使在工业制成品中,也主要是组装和装配而已,而这也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还处在国际分工中比较落后的环节上,在整个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较低。如在我国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75%,非技能劳动密集型产品占53%,而人类资本密集型制成品只占15%,资本密集型产品也只占19%。这也反映出我国所采用仍然是以非技能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技术,在我国未来贸易发展规划中,这是一个值得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3我国对外贸易遇到的外部困境

3.1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中国对欧洲贸易而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欧盟各国在应对债务危机时,为了各国利益,实施紧缩性政策时,将会把增加出口抑制进口看作摆脱危机的主要手段。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是欧盟最主要的市场竞争者,所以在欧债危机的进一步影响下,欧盟将会采取措施,来减少中国产品对本地产业的冲击,贸易保护措施必不可少。

3.2贸易摩擦增多

截至2010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在就业几力加人和欧美经济疲软的背景下,中国低劳动力成本低给我国国家贸易所带来的产品比较优势,将会遭遇更强大的贸易壁垒,中国或将受到更多反倾销调查。

3.3世界性危机的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及不断蔓延,使得欧盟对我国商品需求锐减,我国作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欧盟经济而临严峻挑战时,自身经济也受到影响。美国金融危机致使许多地区和国家对进口商品需求减少,经济萎靡,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较深刻。同时,世界整体贸易形势也不乐观,在此环境下,我国外贸发展受到很大的负而影响。

3.4民营企业表现抢眼,一般贸易比重上升

从经营主体看,尽管内外部环境趋紧、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但中国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转型加快,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外贸策略,企业竟争力、开拓市场及抗风险能力日益增强,进出日增速明显快于其他主体。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出日4627.9亿美元、进日2765.9亿美元,分别增长34.8%和45.8%,高于整体增幅12.1和19.1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出日增长16.3%,进日增长28.40l0。外资企业进出日增速低于总体水平。外资企业进出日13689.1亿美元,增长18.4%,占总体外贸比重为51.1%,同比降低2.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进口占比分别降低2.1和3.2个百分点。在民营企业进出日增速加快的带动下,一般贸易增长也快于加工贸易。1-9月,一般贸易进出日14157.5亿美元,增长31.7%,高于加工贸易16.9个百分点;占进出日比重达到52.9 0lo,比去年底提高2.8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日6740.9亿美元,占出口比重48.4%;加工贸易出日6127.6亿美元,占出日比重44%。一般贸易出日比重近年来首次超过加工贸易。

3.5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

人民币升值,尤其是对传统型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将会造成较大的冲击,甚至使其倒闭。但是,近年来,中国贸易的持续顺差,中国现在持有的外汇储备多,这在提高人民币信誊度、增强国家清偿能力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同时,巨额外汇储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压力一起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4.改善我国贸易现状的对策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而临着一些隐患与突出问题,在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下尤为显著为确保我国对外贸易保持较快的增长,我们在而对这些隐患与问题时,要认真加以研究,采取一起积极可行措施,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扫除障碍。

4.1提高国内消费率,扩大内需

我国消费率一直较低,甚至低于某些新型市场经济体,更低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这是我国特殊国情造成的这使得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外需,过度依赖投资我国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普通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而提高居民消费率。在世界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使消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我国应进一步推进以内需为主的发展方式,使消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保障我国经济正常运行,不受外来环境的过度干扰。

4.2优化产业结构

服务业可以降低一个国家对外贸的依存程度,提高国家贸易竞争力,在扩展GDP的经济规模的同时,优化一国的产业结构。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所致,但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很大,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我国服务业的空间,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的状态,优化我国现有产业结构。.3积极开拓新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

欧盟作为是中国对外贸易第一人合作伙伴,美国作为中国第二人合作伙伴,当二者经济运行偏离正常轨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负而影响。这从美国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我国外贸受到的影响可以清晰的看出。所以,为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加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扩大我国出口产品的规模,分散贸易风险,摆脱传统市场的限制,同时减少贸易摩擦,我们应该在巩固发达国家市场为主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市场,这也是我国迈向贸易自由化不可缺少的一步。

4.4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我国应该努力增强人民币在区域和国家中的影响力,提高人民币在一些经济合作组织和贸易联盟中的地位,开展亚洲货币之间的合作关系。我国采取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仅包括了美元、英镑、欧元,还包括一些亚洲货币。十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合作货币,我们可以适当提高欧元的权重,减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与欧盟的外贸活动所造成的冲击。

4.5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外贸人才

人才在如今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经济发展、国家竞争甚至是国内地区竞争中尤为明显。在影响竞争的众多软件因素中,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自2004年起,我国接受义务教育人口已达一半以上,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连年递增。在现如今世界格局日益震荡中,我国应该培养人术尤其是具备竞争力的外贸人术充分

发挥人口优势,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整体竟争力。

5.参考文献

【1】胡晓颖.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及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1(14).

【2】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3】工荣.金融危机下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2).

【4】魏浩.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2)

【5】曾杰..我国高外贸依存度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08(09).

第五篇: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起步晚、发展快、问题多。本文在概述了电子政务及其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四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政务地区差距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加快了信息化进程。我国政府将1999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正式把政府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列为政府现代化的主要建设目标之一。

一、电子政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电子政务(E—goverment),通俗的讲,就是政府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它是以计算机技术、INTER-NET技术和系统化办公软件为基础的,通过建立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将大量繁杂的行政管理事务按照拟订好的程序在互联网和局域网上实施的一种高效率的政府工作方式。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相比,电子政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化。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对传统政府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进行纵向压缩和横向拉深,实现政务管理的扁平化,横向拓宽政府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品质。通过建立政府间、部门间、区域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式网络关系,打破传统的层级屏障和制度壁垒,实现政务管理的网络化、整合化和并行化。

第二,数字化模块管理。传统的政府管理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和部门分工基础上的一种物理模块管理。而电子政务则是通过建立GtoG(政府对政府)、GtoB(政府对企业)、GtoC(政府对公民)、GtoE(政府对公务员)四个数字化政务管理模块,明确划分管理对象,合理安排工作流程,科学制定决策方案。因此,电子政务是一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第三,无缝隙、整合化的社会服务理念。电子政务采取的是7x24(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无缝隙政务管理方式。同时,电子政务的实施还将为公众提供跨地域、跨时空、跨部门、全方位的便捷、高效、优质的整合化服务。第四,政务公开,便于接受社会监督。政府网站的建立使得政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能够直观的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使公众知晓政府究竟在做些什么,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从而增加政府的亲和力。同时,电子政务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社会监督平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发展电子政务看成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服务品质,进而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电子政务起步较晚,但总体发展速度惊人。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政府办公自动化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重点是计算机在政府管理中的普及应用。由于当时计算机单机价格过高,政府机关很难实现批量购买和装备,所以只是在个别部门中进行了办公自动化的尝试。此外,当时市场推出的各类办公软件在学习和使用上难度都很大,这也造成了大量政府工作人员难以快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这一时期,政府办公自动化的进程缓慢。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三金工程'的实施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先后推出了“金桥”、“金关”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的实施,加速了中国政府信息化进程,为全面启动电子政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政务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中国政府将1999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标志着“中国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这也使得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目前,国家各部、委、办、局以及地市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网站。特别是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网站,不仅内容齐全、服务全面周到而且信息发布和更新快捷高效。综上所述,中国电子政务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我们用了10余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近40年的电子政务基础建设任务。然而,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加以分析。从宏观上看:首先,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的技术标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势头强劲,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相继建立了4929个政府门户网站。在多数政府网站建设过程中,都各自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使得建立起来的政府网站往往只能适用于本系统和本行政辖区内的各项管理事务,而普遍忽视了与相关政府和部门的数据接口问题,从而造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系统不支持、软件不兼容、数据无法正常传输等技术性问题。这不仅极大的限制了政府网站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将为日后统一规划、技术接轨设臵障碍。因此,及早制定电子政务整体发展规划,统一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其次,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距问题。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暴露出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同中西部欠发达省区之间的差距。东部地区无论就注册域名的数量上还是网站建设的规模以及网站服务种类和信息更新等方面都明显的优于中西部省区;二是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网站建设比较成功的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大连、福州、兰州等省会中心城市。相比较而言,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有限,因此网站建设在质上和量上都同中心城市有着明显差距;三是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发展迟缓。目前,我国尚有相当数量的基层政府没有实现“上网”,甚至部分偏远地区的基层政府尚未实现办公自动化。这种发展差距不仅制约着基层政府的政务管理活动,同时也影响整个政府管理网络和电子政务体系的建设。

第三,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实施。我国目前拥有540万政府公务员和270万党群机关工作人员。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公务员(含党群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总数的10%,专科以上学历也只占到公务员总数的50%。此外,中央直属机关公务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明显高于地方政府,东部发达省市的公务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明显高于中西部欠发达省区。公务员队伍的素质问题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质量。

第四,重技术改造,轻体制改革。实施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在于政务而非电子,即改善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政府管理绩效,提升政府服务品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价值目标。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都是服务于这一价值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各级政府在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的同时却忽视了自身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从而把发展电子政务单纯理解为对传统政府体制的技术化改造。仅仅靠高科技来武装政府,将无助于政府治理能力的改善。

从微观层次上看:其一,多数政府网站发布信息迟缓、信息更新不及时。各级政府在站点建设过程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也正是中国政府网站建设快速高效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站点的建成,站点管理和日常维护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具体表现在: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更新频率慢。其二,不少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过于单一,缺乏实质性内容,无法体现政府网站的服务性和公共性。有些政府和部门更是把政务网站办成了新闻联播和会议纪要,缺乏真正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和网上办公一体化服务。其

三、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之风。有相当一部分政府机关仅仅把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政府网站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把网站的建成视为个人的政治业绩,从而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大搞形式主义。在相当一部分政府主页中,看似内容丰富,实际却包含了许多无法打开的空页。即便是打开了也只有简短的文字说明,而缺乏实际意义。

三、关于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制定一个规范统一、稳步发展、以点带面、合理布局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中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只有中央统一规划,特别是由中央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包括统一的操作平台、统一的电子办公系统软件、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以及政务网站的基本模式和主题框架等)。此外,我们还必须坚持稳步发展的战略,反对急进、冒进,反对一哄而上。中央应在充分考虑到地区发展差距的同时合理选择试点单位,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其次,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公务员队伍进行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办公软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地点和内容,把培训作为公务员上岗的必备条件之一。二是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除对备考人员的学历资格严格审查外,还应全面考察备考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考试内容上,可以适当增加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的考核。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省市在公务员招考中增加了计算机考试。

第三,加强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法律和法规是确保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西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便是制定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来规范电子政务(包括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信息发布、电子证件、电子公文等),并维护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目前,我国比较系统、详实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电子政务法规尚未出台。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是导致人们难以严肃对待电子政务的主要原因,这也极大的制约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第四,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政府体制改革。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政务管理的目标模式。发展电子政务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政府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改造,同时也包含着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具体的说,就是要构建扁平化的矩阵式、网络式政府组织结构;建立以信息流、工作流为基础的数字化运行机制;塑造参与式管理理念和动态的政府职能调节机制等内容。只有坚持“两手抓",才能把政府体制改革同电子政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政府体制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姚国章编著.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2]焦宝文主编.电子政府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05.[3]张春江、倪健民主编.国家信息安全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05.[4]鲍宗豪主编.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07.

下载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模版)

    浅析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1.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均收入稳步增加,推......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精选5篇)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率分析论文(五篇)

    题目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战略选择摘要:中国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经济的市场经济的竞争,取得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面对着全球经济......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其总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在国民经济和外贸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河南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

    河南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河南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发展状况,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地区发展上经历了沿海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东......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精选]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5090.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61亿美元,进口额为2435.5亿美元;2007年全年进出口......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实际发展中,农村金融面临着信贷资金供给不足、融资成本高、产权资本化程度低等不足。山东省胶州市在农......

    2016年中国老年公寓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最终定稿)

    网址:www.xiexiebang.com 2016年中国老年公寓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 目前,中国各大城市的“住宅产业”早已是“风起云涌”,“商业地产”、“工业地产”、“高教地产”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