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提振了企业信心,对外贸走势趋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进出口增速低位趋稳,“稳外贸”措施初见成效。前三季度,出口14953.9亿美元,增长7.4%,比上年同期回落15.3个百分点; 9月份反弹,出口增速从8月的2.7%回升至9.9%,(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稳步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8548.3亿美元,增长8.3%,占出口比提高至57.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240.6亿美元,增长6.4%,劳动密集行业增速放缓,纺织服装、家具、鞋帽箱包、玩具等增长7%,(三)对新兴市场出口总体增长较快。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对东盟、俄罗斯和南非出口额分别为1447亿美元、325.8亿美元和107.2亿美元,增长16.6%、14.5%和10.8%。
(四)民营企业进出口势头良好,一般贸易增速持续快于加工贸易。前三季度,民营企
业出口5515.2亿美元,增长19.2%;进口3264.6亿美元,增长18%,(五)中西部地区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东部地区出口增速放缓。前三季度,中、西部地
区出口分别增长21.5%和43.4%,(六)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机电产品进口增速回落
前三季度,粮食和油料作物进口增长较快,其中谷物及谷物粉、大豆、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分别增长2.3倍、17.7%和18.3%。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制约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应当看到,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外贸可能难以再现前些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应继续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
一方面,立足当前,密切跟踪形势变化,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困难,努力将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全力以赴稳定外贸增长。
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例如像alibaba这样的国际贸易平台),增强外贸长远发展后劲。
同时,完善税收的杠杆政策,要靠财政政策。对于企业经营困难,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减税,特别是中小企业,要解决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快的方式就是减税,立刻见效。对实体企业的减税政策将是未来几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从总体上和长远看,加入世贸组 织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加速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在更深、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广泛分享国际经济交流产生的比较利益,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现代化创造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同 时亦毋庸赘言,由于世贸组织的大多数“游戏”规则是基于发达国家较完善市场经济 运行机制制定的,加之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所做的一系列“市场准入承诺”使 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度“骤然”增大,使得国际国内对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大相径庭,形形色色的忧虑和期待油然而生。换言之,我国对外贸 易的发展态势和前景,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2002年,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强劲增长。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6207 .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出口3255.7亿美元,增长22.3% ;进口2952.0亿美元,增长21.2%。累计实现贸易顺差303.6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34.6%。
2002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3 %上升到5.1%,在世界的排位由第6位升为第5位。货物贸易进口额仍居世界第 6位,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则由2001年的3.8%上升到4.4%。货物贸 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2001年的4%上升到了4.7%,成为 全球第五大贸易国。
2002年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货物贸易增长强劲,增速显著加快
全年各月出口增速分别为29.1%、0.8%、3.5%、17.2%、18 .3%、17.8%、28.0%、25.0%、33.0%、31.4%、30. 0%和30.2%。其中,受季节性因素和我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时所引发的种种不确 定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出口发展起伏较大。
二、三季度出口增速分别达17.8%和 28.7%。7、8、9月份出口规模连创新高,其中9月份首次突破300亿美元 大关,达319.01亿美元。四季度的出口增幅更高达30%以上。进口也呈增长 态势,特别是从三季度起进口增幅大大提高,其后6个月的进口增幅分别达28.8 %、22.7%、36.3%、33.3%、37.8%和28.4%。
(2)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的贸易增 长点。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3126.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7%。其中,出 口1570.8亿美元,增长32.3%,高于全国出口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其 出口增量占全国出口增量的64.5%。进口1555.9亿美元,增长29.1% ;其中,仪器仪表、电器及电子产品、机械及设备的进口增长速度分别高达37.9 %、31.1%和28.7%。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78.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6.1%,其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至20.8%。进口828.5亿美元,增长29.2%;特别是生物技术 和电子技术产品的进口增速远远高于进口总量增幅,分别达63.8%和51.8%。应强调指出的是,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进口 结构不断优化的趋势。
(3)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基本同步增长,进口增幅不一
加工贸易出口1799.4亿美元,增长22.0%;进口1222.2亿美元,增长30.0%。一般贸易出口1362.0亿美元,增长21.7%;进口12 91.2亿美元,增长13.8%。在加工贸易出口中,机电产品和计算机与通信技 术产品增长较快,其在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有所提高。特别要指出的是,加工贸易进口增长扭转了上年的颓势,表明其出口在今后一段时期中仍有较大的出口 潜力。
(4)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2002年,我国吸引外资发展势头迅猛,对出口增长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全年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699.4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其占我国出口总额的 比重升至52.2%。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幅分别高达32.6%和159.5%,其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升至10.0%,表明其日益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的重要 动力要素之一。国有企业出口1228.6亿美元,增速平缓,仅增长8.5%,其 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降为37.7%。
(5)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出现新的增长
2002年,我国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出口增幅分别达28.9%和28.7%,使北美地区成为我国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对香港地区和台湾省的出口增幅分别 为25.6%和31.7%,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增长28.3%。由于日本经济自二 季度起又呈增长乏力状况,对日本出口仅增长7.8%。对拉美和非洲等新开拓市场 地区的出口增幅也达到了15%以上。对欧盟出口表现良好势头,增幅为17.9%。对俄罗斯的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增幅高达29.9%。
从进口地理方向看,我国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加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东 盟各国和台湾省,增幅分别为25.0%、34.4%和39.2%。
(6)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沿海地区优势进一步凸显
江苏、福建、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省份的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力地 带动了全国出口总量的扩张。从全国范围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三大 经济带(包括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等省 市)的进出口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高达90%以上。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省份 也表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如新疆的出口增长了95.8%,四川省出口增长了71 .4%,为全国省市中出口增长最快的两个地区。
二、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02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快速增长,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但逆差 扩大的速度有所放缓。2002年,服务贸易出口397.44亿美元,增长19. 2%;进口465.28亿美元,增长18.5%。服务项下逆差达到67.84亿 美元,同比扩大14.4%。从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构成看,运输和旅游依然是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以上两项收支规模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量的63.9%,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主要逆差项目为运输、保险、专有权使用和特许以及咨 询服务,主要顺差项目包括旅游、其它商业服务和建筑服务。与2001年相比,通 讯、建筑、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长速度较快;计算机和信息、电影音像、政府服务、咨询、广告宣传等项目进口发展较快,增速均超过50%。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升级和服 务领域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2003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 势。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短期内难于完全 到位。因此,预计2003年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仍将继续扩大,但逆差增幅将有所 回落。
第三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2008-10-13 10:30:12|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国际经济形势。美国经济结束了长达10年的增长,进入了调整期;日本经济连续多年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受美、日经济拖累,欧盟经济微弱增长。“9.11”事件更使已经疲弱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全球经济进入全局性调整和景气低迷状况。国际贸易增速急剧下降,中国周边的许多亚洲国家出口出现了负增长。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压力。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200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逆势而上,出口和进口贸易实现了均衡、稳定增长。进出口总值突破5000亿美元,达到5097.7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2661.5亿美元,增长6.8%;
进口2436.1亿美元,增长8.2%;贸易顺差225.4亿美元,下降6.5%。
同2000年进出口增长31.5%、出口增长27.8%的高增长速度相比,2001年进出口尽管增速明显放缓,但全年发展情况比年初预计的要好。一是2001年进出口贸易达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外贸年均增长7.5%的速度,并略高于当年国民经济7.3%的增长速度,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二是中国进出口远高于当年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更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增速,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三是贸易顺差继续
保持较高水平,为国家外汇储备突破2000亿美元提供了坚实保障。
2001年中国货物贸易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对外贸易前高后低,年终出现增势。全年出口和进口月度增长情况是:出口呈U字型或马鞍型走势,发展速度不平衡。前4个月每月出口均达到10%以上的较高增长(1、2月份消除节日因素影响合并计算月均增长13.4%),从5月份开始转入低速增长,其中6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11月、12月则连续大幅回升,分别达到8.4%、11.5%的增长速度。进口增长速度则从2月份开始逐步回落,10月和11月还出现
了负增长,12月份则实现了4.6%的增长。全年进口和出口基本上保持了均衡发展。
2.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改善,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64.6亿美元,进口641.2亿美元,分别增长25.4%和22.1%;占进出口总值的21.7%,比2000年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1187.9亿美元,进口1205.2亿美元,分别增长12.8%和17.2%;占进出口总值的46.9%,上升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上述两类商品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不仅拉动了全国对外贸易的增长,而且使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传统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尽管绝对值仍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乏力,服装、鞋出口分别仅增长1.5%、2.5%,玩具出口则下降7.4%。进口方面,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短缺原材料进口保持较快增长。成品油进口2145万吨,增长18.9%;原木进口1686万立方米,增长23.9%;铁矿砂进口9231万吨,增长31.9%。受国际市场价格走低的影响,成品油、木材、粮食、钢材等进口数量增加较多,但进口金额增幅相对较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641亿美元,增长22.1%。长线商品、敏感商品和机电产品进口规模得到初步控制,进
口增速过快的压力有所缓解。原油进口明显减少,进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14.2%和21.5%。
3.对俄罗斯、非洲及拉美出口增幅显著,对美国和香港地区出口增幅较低,市场多元化取得进展。受各贸易伙伴进口需求变化的影响,我国出口市场结构有所调整。美国经济滑坡对我出口的影响最为明显,全年对美出口542.8亿美元,对香港地区出口465.5亿美元,分别仅增长4.2%和4.6%,均低于平均增速,在总出口中的比重分别下降0.5和0.4个百分点。但是,对俄罗斯、非洲、拉美出口增幅显著,分别增长
21.4%、19.1%和14.6%,出口比重分别上升0.1、0.3和0.2个百分点。另外,对韩国、日本和欧盟出口
保持了平稳增长,分别增长10.9%、7.9%、7.1%。
4.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同步增长,进口增幅高低不一。一般贸易出口1119.2亿美元,增长6.4%;加工贸易出口1474.5亿美元,增长7.1%,两者增幅差别不大;占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2.1%、55.4%。一般贸易进口1134.7亿美元,增长13.4%;加工贸易进口939.8亿美元,仅增长1.5%。由于进口关税调整
和进一步规范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口增长持续低迷,这可能将影响加工贸易的出口后劲。
5.各类企业出口发展不平衡,民营企业增势强劲,国有企业出口下降。国有企业出口进一步萎缩,全年出口1132.3亿美元,下降2.8%;占出口总值的42.5%,同比减少4.2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332.4亿美元,增长11.6%,占出口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民营等其他企业出口持续强劲增长,全年出口196.9亿美元,增长47.8%,占出口总值的7.4%,上升了
2个百分点。
6.沿海主要地区出口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浙江、山东两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8.2%和16.7%,比全国增幅分别高11.4、9.9个百分点。江苏、天津、上海和福建出口增幅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出口大省广东经过积极努力,下半年出口形势出现好转,从8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保持回
升势头,全年出口增速达到3.8%,为扭转全国出口增速下滑的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中西部地区出口发展差异较大,其中青海、山西两省在全国增长最快,分别增长33.1%、18.7%;而
新疆、内蒙在全国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44.5%和35.4%。
7.贸易顺差保持较高水平,国别地区构成略有调整。2001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仅为80.1亿美元,但因进口调控和出口反弹,下半年实现顺差145.3亿美元,比上半年增长81.4%。全年顺差225.4亿美元,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维持了较高水平。
与主要国别地区贸易平衡的基本格局未发生大的变化。香港地区和美国仍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贸易逆差主要来自台湾省和韩国。与上年相比,顺差增加的主要国别地区有香港地区、英国、日本等,对美国的顺差有所减少;逆差加大的主要有台湾省、俄罗斯、德国等,对韩国的逆差有所减少。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01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发展,但依然呈现逆差局面。其中,对外服务贸易出口额333.4亿美元,进口额392.7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6%和9.0%,服务项下逆差达到59.3亿美元,同比增加6%。从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构成看,运输和旅游仍然是我国涉外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其合计规模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量的65%,与上年持平。此外,从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具体情况看,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咨询、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比增速均超
过了20%,高于其它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预计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但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近期我国服务贸易项目进口增长速度仍将快于出口的增长,服务贸易项目逆差将呈扩大趋势,逆差局面在短期内将不会改变。(《经济参考
报》)
第四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总结
近三年,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的说法很流行,这确实体现了西方世界的话语权,遗憾的是许多中国人也跟着这样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经济学家说,原因都是因为美国人超高消费,中国和东亚出口太多造成的,现在美国人不应像过去那样消费了,中国也不应该像过去搞那么多的出口了,世界经济需要“再平衡”。从现象上观察,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这是站在西方的、特别是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说的话,现在都成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不符合中国人民的国家利益,我们不能按照他们的意图去建立世界经济平衡。根据世界银行报告,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13%,劳动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只能靠商品出口流动,中国出口只占世界总出口的8.9%,而德国人口只占世界的1.26%,出口占
9.6%;美国人口只占世界的4.6%,出口占8.4%;日本人口只占世界的1.96%,出口占世界的5.2%;欧元区15国人口只占世界的5.3%,出口却占到世界的34.8%。从贸易顺差规模来看,当年贸易顺差额最大的是德国,为2680亿美元,其次才是中国,2622亿美元。中国的出口在这么低的水平上都要遭到限制,说穿了就是要限制中国经济的崛起。世界经济确实不平衡,2007年美国GDP达13.7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5.4%,中国不过6.4%,中国只有加速增长,更多出口才能使世界经济达到平衡。从理论上说,中国出口贸易占到世界总出口20%至25%的时候,才谈得上转变世界增长模式问题。现在,更需要从国际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调整的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而不是限制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
从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来看,建设方针的提法似应提内外需并重。这个道理很明了,我国自然资源禀赋,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我国人口规模和就业压力决定了我国充当“世界工厂”的角色,所以,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国内贸易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2007年,世界经济贸易仍处于扩张周期,国内经济将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和节能降耗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外贸易发展的总体环境仍然较为有利,全年有望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加快,投资增速高位回落,物价水平基本平稳,工业增加值、货运量增长、企业景气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指标与近几年同期相比都处在较高水平。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预计2007年国民经济将继续在平稳、快速的轨道上运行。
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状况看,当前国内煤电油运供应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和利用外资持续增长,主要产品产能和出口供给能力充裕;国内市场秩序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有所加快,对能源、原材料、机械设备的进口需求稳步上升。这些也都为2007年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保证。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0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仍然将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1000亿美元,增长20%左右。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加入WTO以来,中国国内市场开放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进出口经营权全面放开;关税总水平逐年下降,2007年已降至9.8%;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出口形势急剧恶化,迫于日趋严重的外贸出口压力,出口退税政策又一次惯性地成为了推动出口增长的工具。从2008年8月起至今,国家税务总局分别于2008年8月、11月、12月、提高部分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仅仅7个月内,国家税务总局就5次出台了出口商品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如此频繁的出口退税
调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实属罕见。那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看待出口退税调整的政策选择。
据统计,2008年前10个月,中国对外贸易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增长,至11月,情势急转直下,这一态势延续至12月份。2008年年末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为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铺陈了一抹阴霾。
风卷暴雨势未休,怅望前路可堪忧,正从2008年一季度中国外贸的运行情况来看,中国进出口仍处于正常范围。但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趋紧,不确定因素还在进一步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近年来,针对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快速扩大,与贸易伙伴摩擦增多,外贸发展对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国家对进出口税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此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将在2009年同时陷入负增长。新兴经济体成长力道也将大幅减弱。最乐观的估计是在2009年下半年,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何时走出泥沼尚待进一步观察。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形势依旧严峻。首先,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会连带消费持续萎靡,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需求疲弱状况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其对中国出口形成的强约束未能得到舒缓。受其影响,外贸企业订单萎缩,出口难度愈益增大;其次,全球经济低迷,就业压力增大,国际市场收缩,容易引发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可能进一步抬头。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与地区贸易保护主义趋向增强,不排除为保持本区域市场贸易稳定而采取更保守贸易政策的可能。中国未来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将有所恶化。第三,进出口贸易风险进一步增大。当然2009年 我国外贸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出口产品低价销售的问题还很严重,特别是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其中有钢铁制品、金属制品等)和机电设备的出口价格下跌幅度较大;
2、从理论上,加工贸易的增值环节越长给一国带来的比较利益越大,由于政策导向因素,加工贸易企业有减少非食用原料的进口倾向,加大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进口,以减少加工贸易的中间加工增值环节,;
3、2009年11月份以来由于进口数量快速增加,进口产品价格回升过快,有可能把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传导到我国,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
4、外贸顺差规模比上年大幅缩小,但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回升有大幅回升的趋势,而且已经引起较多的双边贸易摩擦。为了保证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宏观调控能力,灵活地运用经济政策调控对外贸易;运用进出口行政管理手段加强对进出口产品价格的监督和调控;加强商会对进出口市场秩序的协调和管理作用。2010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已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将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中国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将继续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2010年预计中国对外贸易恢复增长,进出口增幅逐渐加大,预计年增长率将达到15%-20%。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趋紧,特别是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因此,企业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形势变化,提高应变能力,加强企业管理,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总体上看,中国对外贸易形势近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状况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严峻复杂,对保持进出口发展既要坚定信心,又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把困难估计得更加充分,把各项应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认真落
实好已经出台的、符合WTO规则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为外贸企业应对危机、克服困难提供更加到位的支持和服务。企业要苦练内功,加大营销力度,推进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应对各种贸易摩擦,切实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第五篇: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4-05-05 08:51:13 来源:商务部综合司
2013年,世界经济延续弱势复苏态势,增速在2012年的低水平上进一步回落,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形势严峻复杂。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创新,及时出台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信心,有力推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份额提升、结构优化。2013年,世界经济延续弱势复苏态势,增速在2012年的低水平上进一步回落,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形势严峻复杂。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创新,及时出台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信心,有力推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份额提升、结构优化。
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4.16万亿美元,增长7.6%,一举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也是首个货物贸易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的国家,创造了世界贸易发展史的奇迹。其中,出口2.21万亿美元,增长7.9%,占全球比重为11.8%,比2012年提高0.7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进口1.95万亿美元,增长7.3%,占全球比重为10.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居全球第二;贸易顺差2597.5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8%,仍然处于合理区间。中国外贸发展不仅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全球贸易增长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上半年进出口增速波动较大,下半年稳步回升
分季度看,2013年中国进出口可谓跌宕起伏。一季度,受套利贸易等因素影响,进出口快速增长,增速达13.5%。二季度,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家加强贸易监管,进出口增速下滑至4.3%。下半年,随着国家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逐步见效,加上外需有所好转,进出口企业信心增强、经营状况改善,进出口增速趋于回升。
三、四季度,进出口增速逐步回升至6%和7.3%,其中出口增速从二季度的3.8%回升至3.9%和7.4%;进口增速从4.9%回升至8.5%和7.1%。
(二)主要商品出口平稳增长,机械设备增长较快
面对需求偏紧、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进出口企业主动调整转型,在技术研发、品牌培育、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为各大类商品出口的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618亿美元,增长10.3%,高出整体出口增速2.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12655亿美元,增长7.3%,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3%。从机电产品内部结构看,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出口有所下降,家电出口低速增长,部分机械设备出口增长较快,成为机电产品出口新增长点。其中,飞机出口额增长76.1%,机械提升搬运装卸设备及零件出口额增长13.5%,纺织机械及零部件出口额增长12.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603亿美元,增长9.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9.9%,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强劲增长,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加快
新一届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大量行政审批事项,激发了广大民营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活力。201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49万亿美元,增长22.3%,高出外贸总体增速14.7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额的35.9%,较上年提高
4.3个百分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有企业进出口0.75万亿美元,下降0.6%;外资企业进出口1.92万亿美元,仅增长1.3%。
2013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2万亿美元,增长9.3%,占进出口总额的52.8%,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1.36万亿美元,仅增长1.1%,占进出口总额的32.6%,较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国家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取得积极成效,中西部地区在加工贸易中占比达到11.9%,比2012年提高2.1个百分点,比5年前提高8.9个百分点。其他贸易进出口0.61万亿美元,增长18.3%,占进出口总额的14.5%。
(四)对发达国家贸易增长偏低,对新兴经济体贸易出现分化
在发达国家经济缓慢复苏、进口需求疲弱的情况下,中国对发达国家进出口总体仍呈低速增长态势。2013年,中国对美欧日进出口13926亿美元,增长2.1%。其中,对美国与欧盟进出口分别为5591亿和5210亿美元,分别增长2.1%和7.5%;对日本进出口3126亿美元,下降5.1%。三大经济体合计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3.5%,比2012年下降1.7个百分点。中国对新兴经济体进出口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但8、9月份后,受部分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减速影响,中国对一些新兴经济体出口有所下滑。全年来看,对东盟、南非进出口分别增长10.9%、8.6%,对巴西、俄罗斯进出口分别增长5.3%和1.1%,对印度进出口下降1.5%。
(五)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东部地区呈回升迹象
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增强产业配套,进出口能力显著提升。2013年,中西部地区进出口5626亿美元,增长14.3%,高于全国增速6.7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3.5%,较2012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7.1%,高于整体出口增速9.2个百分点。云南、宁夏、贵州、甘肃、重庆和河南出口增速均超过20%,其中云南、宁夏增速高达59.3%和55.5%。东部地区进出口35977亿美元,增长6.6%,其中出口增长6.9%。
(六)机电产品进口增长提速,大宗商品进口增长平稳
2013年,中国进口机电产品8401亿美元,增长7.3%,增速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分类来看,金属加工机床、起重机械等机械设备进口下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影响,也反映出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汽车、摩托车进口额保持增长势头,表明中国对此类商品的消费需求依然较旺。大宗商品进口总体平稳增长,大豆、铁矿砂、原油进口量分别增长8.6%、10.4%和4%,有力地保障了国内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需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5582亿美元,增长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