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省威海市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时间:2019-05-13 12:2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山东省威海市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山东省威海市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第一篇:2013年山东省威海市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山东省威海市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威海市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狠抓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市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3.47亿元,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15582元,增长11.6%。

一、2013年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村经济总量持续较快增加。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99.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101.5亿元,增长0.9%;林业产值0.92亿元,增长6.1%;牧业产值75.69亿元,增长6.5%;渔业产值208.11亿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99亿元,增长10.9%。

(二)粮食生产稳定。据全面调查显示,2013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59.42万亩,下降0.8%;实现粮食总产量101.78万吨,下降1.6%;单产392.3公斤/亩,下降0.8%。其中,夏粮总产量为44.68万吨,增长0.3%;秋粮总产量为57.1万吨,同比下降3%。秋粮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二是气候因素影响秋收作物生长。

(三)经济作物协调发展。2013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0.06万亩,同比增长1.1%;总产量94.95万吨,增长0.1%。花生种植面积99.37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产量24.72万吨,下降3.4%。年末果园面积50.51万亩,水果总产量达到93.96万吨,增长6.7%,其中苹果83.8万吨,增长8%。

(四)畜牧业生产逐渐向好。2013年,全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调整优化养殖品种,强化畜禽防疫工作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畜牧业生产基本保持稳定。据统计,2013年全市肉产量18.47万吨,增长11.4%,蛋产量14.27万吨,下降4.6%,奶产量17.48万吨,下降8.7%。

1.生猪生产总体盈亏平衡,存出栏稳定增长。2013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效益亏损,农民养殖积极性下降;下半年随着价格的回升,生猪生产快速恢复增长。截止2013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01.64万头,增长2.6%。全年累计出栏143.91万头,增长4.1%。

2.家禽生产呈恢复性增长,养殖规模比较稳定。2013年冬末春初,由于受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全市家禽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明显下降。但全年在乳山

市的“福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超大规模养殖场的强力拉动下,全市家禽出栏还是得以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家禽存栏2127.77万只,增长1.1%,出栏5410万只,增长27.9%。

(五)海洋渔业发展态势良好。2013年,全市渔业系统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渔业这一总体目标,努力克服渔业资源衰退、成本上升、浒苔侵袭、气候异常等不利因素,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促进了渔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013年,全市新建远洋渔船128艘,专业远洋渔船数量达283艘;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37.91万吨,增长3.7%。水产养殖面积7.44万公顷,增长5.7%,养殖产量156.23万吨,增长6.3%。远洋渔业实现产量6.4万吨,增长53.8%。

(六)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13年,全市上下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工就业、创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582元,增长11.6%;其中,工资性收入8071元,增长13.5%;家庭经营收入为6089元,增长7.7%;财产性收入358,增长27.7%;转移性收入1064元,增长16.3%。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消费质量得到不断改善。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493元,增长12.5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种子、农药、化肥、饲料、服务、人工等农业生产成本逐年增高,给种植、养殖业生产带来较大压力,由于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及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动植物病虫害等影响,导致农民收益成本不断提高。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偏弱,普遍缺乏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并且,龙头企业带动面较窄,与生产基地的产业关联度不够紧密,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较为乏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是很高,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

(三)畜禽养殖风险不断加大。畜牧业生产近年来持续发展,所占农村经济的比重逐年增加,早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畜禽养殖风险不断加大,特别是受2013年3月份发生在国内的H7N9禽流感疫情,对我市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控力度。强化对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保护,坚持政府对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必要干预,避免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管,尤其加强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认真执行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

(二)努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大力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形成农业科技支撑新体系。积极推广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的农业新品种以及高效立体种养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产出率。强化质量意识,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品牌开发上延长产业链,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做大做强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加大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要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民发展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增强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出台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力的政策,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质量,促进粮食生产与畜牧业的同步发展,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

第二篇:2014年1季度山东省威海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山东省威海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山东省威海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一季度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15.43亿元,增长10.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11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8.61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7.71亿元。全市经济能够实现较好增长,主要得益于三次产业的协同拉动。一产增长4.0%,排全省第3位。工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61.3%,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05%,排全省第4位。三产增长9.7%,排全省第6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35.4%,拉动经济增长3.6个百分点。三产占GDP的比重达38.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9个百分点。

(二)投资拉动作用明显

随着全市“市域一体化、全域城市化”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加快发展,六大区域建设全面铺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4.32亿元,增长20.0%。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位次比上年同期前移8位。全市新开工项目587个, 比上年同期增加40个,新开工项目占总项目个数的比重达到90%。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08.32亿元,增长41.3%,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1.3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4.2%。

(三)流通经济运行平稳

全市商贸流通行业紧紧抓住机会,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促进了商品市场的繁荣稳定。一季度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38亿元,增长12.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位次比上年同期前移4位。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8.58亿元,增长13.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

232.25亿元,增长13.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55亿元,增长10.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00亿元,增长3.7%。

(四)财税收入保持良好

一季度,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3亿元,增长14.0%,其中税收收入增幅达19.8%,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9.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8个百分点。全市两个税务部门完成全部收入77.75亿元,增长12.2%。其中,国税收入34.31亿元,增长4.9%,地税税收收入41.34亿元,增长18.9%。

(五)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86.09亿元,比年初增加106.83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2408.83亿元,比年初增加91.1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05.48亿元,比年初增加68.8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47.50亿元,比年初增加82.52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576.39亿元,比年初增加64.26亿元。

(六)利用外资开局良好

一季度,全市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增长50.3%,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位次比上年同期前移2位。

(七)物价形势较为稳定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4%。1-3月,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5%。

二、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我市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国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效应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经济增长保持在一定合理区间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必然趋势。过去的两年来,全国 GDP增速持续稳定在7.6%到8.1%之间,今年国家将经济目标定为7.5%左右,一季度全国GDP增长7.4%,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工业方面:工业是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我市缺乏大企业的引领带动,后续发展乏力。

服务业方面:房地产业形势不佳,一季度全市房地产投资仅增长4%,低于投资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仍相对低迷。

外贸方面:进出口持续下滑。一季度,全市出口25.4亿美元,增长4.8%。出口克服不利因素实现了正增长,但从了解情况看,纺织服装、水海产品、机械设备出口增长前景不乐观。

三、对策建议

尽管今年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经济运行困难问题较多,加上去年对比基数较大,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有质量的快速发展压力较大。

一是各级各部门协同努力,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当前工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仍然起主导作用,要保持经济较快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快速增长的支撑。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力促实体企业数量增长,一方面促进企业加快转型,促进实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刺激服务业快速发展。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促进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大优惠扶持政策的引导作用,切实落实好“个转企”、“营改增”等政策性利好,加大力度培育企业上规模,提高经济发展支撑力。

三是切实提高投资质量,力促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没有单位,缺少载体,经济发展的活力便无从谈起。要强化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投资环境,争取有意向的项目早落实,已有的项目早开工,推动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切实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加快转化为新的规模企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四是扩大内外需求,筑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需求决定了经济的增长能力,需求和产出的相互匹配是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动力保障。深入挖掘居民消费潜力,全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是扩大内需的首要任务。积极扩大外需。推动流通型外贸企业延伸价值链,向供应链企业发展,增加出口环节的附加值,调整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高新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外贸竞争力。

第三篇:2014年1-6月山东省威海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6月山东省威海市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全市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这一主线,紧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契机,积极实施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战略,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生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产业协调发展。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45.69亿元,同比增长9.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1.2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69.79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4.64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比重为3.5:60.2:36.3,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快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0.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3%。

农业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增加。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7.87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生产相对平稳,实现产值23.92亿元,增长3.3%;林业实现较快的发展,产值达到0.41亿元,增长10.7%;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实现牧业产值22.99亿元,增长6.9%。畜牧业从产量上看,肉类受家禽养殖大户规模扩大的拉动实现了较快增长,总产量9.07万吨,同比增长36.7%;蛋产量

6.68万吨,增长0.8%;奶产量8.19万吨,下降15.5%。远洋捕捞快速发展,海洋渔业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渔业产值47.52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水产品产量77.7万吨,同比增长15.1%。其中,近海捕捞24.4万吨,下降3.8%;海水养殖40万吨,增长5.9%;远洋捕捞12.2万吨,增长2.67倍。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1%。在全市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 33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18个行业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长较好的行业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9.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6.0%,医药制造业增长14.4%。从企业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是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上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92.36亿元,增长13.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生产要好于轻工业。其中重工业同比增长13.8%,轻工业增长10.4%。初步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5.51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利税312.56亿元,增长11.8%;实现利润224.41亿元,增长12.4%。工业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达到98.1%,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6%,高于工业生产增速3.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37.34%,比年初提高0.73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货运量和货物运输周转量分别为3709.90万吨和166.68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4.5%和8.2%;完成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1957.70万人和17.61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6.1%和8.2%。金融业稳健运行。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602.53亿元,比年初增加223.28亿元,增长9.4%。人民币存款余额2497.48亿元,比年初增加181.84亿元,增长7.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89.23亿元,比年初增加124.25亿元,增长7.9%。人民币贷款余额1610.29亿元,比年初增加99.64亿元,增长6.6%。

(二)三大需求稳步增长,投资拉动较强。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0.24亿元,同比增长18.6%。工业企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实现技改投资258.99亿元,同比增长25.7%,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5%。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对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生积极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37.38亿元,同比增长39.5%,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20.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增势较快,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106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82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647.97亿元,同比增长35.1%。

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22亿元,同比增长12.9%。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2.23亿元,同比增长8.2%;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76.06亿元,增长14.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9.31亿元,增长12.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1.62亿元,增长5.6%。从商品看,刚性需求增势平稳,热点商品销售走强。一是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平稳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87.62亿元,同比增长21.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32.98亿元,增长22.1%;二是家居类商品增势较快。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同比增长20.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增长32.7%;三是通讯器材类商品保持旺销。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延续近年来高速增长态势,实现零售额1.76亿元,同比增长30.8%;四是汽车类商品销售回暖。今年以来全市汽车类商品销售回暖,实现零售额37.40亿元,同比增长15.4%。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1.05亿美元,同比下降

6.3%。降幅逐月收窄,下滑态势放缓。其中,出口实现了小幅增长,完成52.95亿美元,同比增长5.3%;进口28.10亿美元,下降22.3%。利用外资状况良好。上半年,全市新批准外资项目61个,合同外资5.80亿美元,同比增长25.7%;实际到账外资5.19亿美元,增长24.8%。第一、二、三产业到账外资分别为0.63亿美元、2.46亿美元、2.10亿美元,占全市到账外资的比重分别为12.2%、47.4%、40.4%。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比上年同期上升14个百分点。

(三)运行质量逐步提高,民生进一步改善。

财税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5.46亿元,同比增长13.6%,比上年同期回落了0.7个百分点。收入质量不断提高,全市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3个百分点,四税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5.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完成两税税收收入171.6亿元,同比增长11%,比上年同期回落了8.3个百分点。两税服务业收入合计88.42亿元,同比增长12.4%,高出两税税收收入1.4个百分点。

民生投入进一步加大。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35.80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交通运输支出5.11亿元,同比增长43.3%;住房保障支出

2.71亿元,增长30.39%;农林水事务支出15.68亿元,增长26.9%;医疗卫生支出8.03亿元,增长23.0%;教育支出30.88亿元,增长22.9%。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0元,同比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716元,同比增长12.5%。工资性收入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收入来源。城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187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67.4%;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571元,占人均现金收入的52.4%。

物价温和上涨。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7%。从各月走势看,全市上半年CPI呈震荡上行走势。从分类商品价格走势看,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价格同比呈现七升一降。除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下降1.1%外,其余七大类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5%,是拉动CPI上涨的主动因。受需求拉动影响,加上用工成本、运输费用增加的推动,食品类中的鲜瓜果类、在外用餐、蛋类和粮食类价格上涨较快。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当前全市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全市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压力加大。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走低了2个百分点,主要还是受工业用电量低速增长制约影响。1-4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下降0.1%,排全省15位。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虽有所回升,增长2.1%,排全省第13位,但仍比较落后。另外,固定资产投资、两税税收收入以及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比一季度有所回落。

(二)企业效益情况不乐观。经调研,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效益状况欠佳。生产形势较好的企业也有部分由于前期研发经费、设备厂房投入较多及用工成本、销售费用增加等增支减利因素影响,企业利润受到挤压,效益增长不够快。从两个工业品的价格仍处于倒挂状态就可以判断工业企业生产利润受到挤压。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9%,工业品购进价格上涨0.5%。工业生产增速高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而利润总额增速低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未来形势不明朗。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一季度回落

8.8个百分点。受房贷收紧、政策预期不明确等因素影响,房地产销售市场增速呈下行态势。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8.3个百分点,较今年一季度回落29.5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无论是从供给、需求层面,还是增长质量和效益层面,都显示出全市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平稳健康运行状态。但同时,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下一阶段,全市要继续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培育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努力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势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抓投资促投产。抓好对投资项目的服务管理,力促早竣工早投产。加快项目报批,减少企业费用。优化竣工验收程序,加快验收速度,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见效。确保水、电、气、热及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到位,为项目投产运营提供保障。通过提高投资效益,力促实体企业数量增长。

(二)抓产业促转型。当前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仍然起主导作用,要保持经济较快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快速增长的支撑。工业着重抓好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传统行业改造提升。服务业抓好四大载体建设,积极申请国家服务业示范区、集聚区。要在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型业态,推动服务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消费产业、生活服务业。

(三)抓政策促落实。把扶持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针对今年新出台的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扶持科技孵化器发展、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等政策,抓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的落实工作,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进一步激发企业家激情创业、转型发展的积极性。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确保银行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通过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支持实体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进行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研究,落实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扩大对外开放规模。

第四篇: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估价

入春以来,农区各苏木乡镇和涉农部门紧紧围绕“科学管理、分类指导、为养而种、企业带动、夯实基础、突出服务、增加收入、地区稳定”的发展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特别是面对严重的旱灾、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全旗上下能够团结一致,沉着应对,扎实工作,确保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业生产发展态势良好

今年,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立足“三个早”,早行动、早安排、早部署,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两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富民政策落实到位。去冬今春,旗委、政府通过召开调研座谈会、农村工作暨春耕生产动员会等多种形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区、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了“一免三补”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减免了全部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共减免384.42万元。落实了粮食直补款384万元,受益农民97186人。实施了玉米良种补贴项目,投资100万元,补贴面积10万亩,涉及灌区5乡镇33个村12742户农户。落实了农机具购置补贴12万元,对购买1万元以下小型农机具的农户给予补贴。

2、春耕生产服务到位。春播一开始,农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就深入农村一线进行现场指导,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金融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满足了春耕备耕的资金需求,共发放支农贷款4733万元,其中发放生资贷款4613万元;供销部门组织销售了各种化肥17000多吨,地膜300吨。农牧业、工商、种子管理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在春耕春播的关键时期对全旗种子、农药等生资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整顿农资市场秩序,保护了农民利益;气象部门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及时发布了气象信息,实施了人工增雨;农牧机服务中心争取到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广泛联系组织小麦联收跨区作业工作。

3、突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今年我旗本着“为养而种、为卖而种、为加工而种”的原则,按照“稳粮、减经、扩饲草”的种植方针,进一步把种植业布局调优、效益调高。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66万亩,粮经饲种植比例调整为30:25:45。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作物播种保持在19.9万亩,其中小麦16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增6.7;玉米3万亩、杂粮0.9万亩。二是减少经济作物种植。全旗经济作物面积16.2万亩,其中油葵2.2万亩,花葵4.7万亩,“两葵”面积较上年减少0.7万亩,减7.8;马铃薯2.5万亩,药材0.5万亩,籽瓜3.9万亩,瓜类等1万亩。三是加快饲草业发展。饲草面积达29.9万亩,较上年增加5.8万亩,增52.8,其中优质牧草13.1万亩,饲用玉米16.8万亩。经联评测产,小麦单产达到346.6公斤,较上年减产37.5公斤,总产达5788.22万公斤。但由于面积增加1万亩,总产比上年增加了26.57万公斤。玉米单产达550公斤(包括套种),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1.5亿公斤。

4、注重实效,推广实用科技。一是实施“种子工程”。2005年我旗进行了一次“种子革命”,良种率达到了96%。重点引导农民推广种植了油葵、花葵杂交品种和巴单3号、四单

19、杂单7号等玉米新品种。二是推广实用技术。突出实际、实用、实效,重点推广了优质专用春小麦标准化栽培、饲用农作物综合配套栽培、向日葵提质增效综合栽培、瓜菜开沟高畦覆膜综合配套、轮作倒茬、深松深翻等技术,提高了种植效益。三是强化科技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田间指导、召开现场会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385期,普训农牧民37150人,培训农牧民技术骨干7861人。同时,在3月份开通了“96048”服务热线,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疑难问题。四是加强田间管理。认真做好了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和防治工作,印发农作物病虫害情报35期,防治病虫害面积7.4万亩。五是合理安排种植。引导农民按照统种分管,品种搭配,集中连片,长渠高地单品种种植的原则,实施了渠域化、区域化种植,加快了浇灌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小麦播种坚持了“六不种”,即不平地缩块不种、不是良种不种、不施足底肥不种、不倒茬不种、进入4月不种、不集中连片不种。

5、抓住关键,强化水利措施。一是清挖渠道。在去年清淤丰济渠的基础上,今年灌区各乡镇组织开展了水利春修大会战,清挖了各级渠道,清淤土方50.23万方,新建和维修各类桥涵口闸134座,新建了金喜城扬水站1处,保证了水到渠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抓好夏灌工作。今年我们坚持早开灌、早引水,争取主动。夏灌期间,旗委、政府分管领导、水务局和各乡镇的领导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检查督促夏灌工作。水管站、乡镇的领导干部驻闸蹲点,协调水

量,灌区的小麦全部浇灌四水。我旗近十年来小麦没有浇过四水,今年开创了夏灌工作的新局面。

6、精心组织,抓好“三夏”生产。一是抓好夏收。从7月25日开始,各乡镇集中人力物力突击抢收小麦,组织300多台联合收割机大面积抢收丰收小麦,加快小麦收获进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二是搞好夏种。旗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麦后复种工作的通知》,要求灌区各乡镇积极组织发动农民做好麦后复种工作,努力扩大复种面积,既为山旱牧区提供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又可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灌区

落实了6万亩的麦后复种任务,复种的农作物主要为蔓菁、饲用甜菜等饲用作物。三是促进夏管。估计可能发生的农作物各种病虫害,切实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农业部门加大测报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广大农民宣讲各种防治手段,并做好相应的物资准备,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二)农区畜牧业发展迅猛

农区饲养羊总量达130万只,出栏羊32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8.1,存栏89.09万只,具体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优质肉羊工程建设。今年在灌区建成5个百户联片肉羊专业村,新建495户模式化养羊户;在农区每个村委新建30户规模化养羊户,共新建1382户。农区模式化和规模化养羊户达到4845户,优质肉羊总量达到32万只,占羊饲养总量的25.6,有效带动农区养羊规模的整体扩张。

2、肉羊良繁体系建设。灌区每个乡镇在每个村委新建1户巴彦淖尔肉羊育种户,共新增41户,育种户共达111户,基础母羊达到7852只。

3、肉羊改良体系建设。农区订购国外德美种公羊50只,购进牧科院德美种公羊53只,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14。旗内育种户生产的德美种公羊销往外地和相邻旗县951只,内部调剂669只;新建人工配种站7处,共计达到11处。每处配种器械配置齐全,配种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年内计划人工配种母羊2.8万只,到目前已配种母羊1.54万只。

4、牲畜“营养工程”建设。下大力抓好以玉米青贮为主的青贮养畜工作。今年旗委、政府把青贮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作为近期的头等大事来抓,与开展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抓。8月5日召开了青贮窖池建设专题会议,8月12日演示了玉米饲草联合收割机械,又召开了近年规模最大的青贮窖池建设进度通报暨青贮动员大会。给灌区五乡镇下达了建设永久性青贮窖池1232座的任务,实际落实1658座,每个新建永久性青贮窖池容积都在15立方米以上。新建永久性窖池建成后一次可提高普及率12,在过去已建成50的永久性窖池基础上达到60以上,土窖和临时性窖池达10以上,灌区共建成的窖池普及率达70以上。从8月20日开始,各乡镇已组织农民集中青贮籽瓜皮、葫芦皮。从9月2日到30日,要集中进行全株玉米青贮,主要在百户连片肉羊养殖专业村、规模化养殖户、肉羊育种户、奶牛养殖村中进行,青贮普及率达到90以上。从10月1日到20日,普遍进行秸秆青贮、黄贮,青贮普及率达到70以上。

为了抓好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了旗乡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领导干部共同抓、科技人员承包抓的领导体系,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实行了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旗直单位和乡镇领导包村、干部包组包户的责任制。全旗13名副处级以上领导、31个旗直单位承包灌区5乡镇的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工作,承包单位个个有指标,承包人员人人有任务。旗领导一人一个点,点上的青贮普及率要达到90以上。二是强化科技服务。在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大会战中,农牧业、农机、科技等涉农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承包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的技术指导任务。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广泛培训群众,让群众真正掌握窖池建设和青贮技术要领;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今年,旗委、政府要拿出183.98万元扶持发展农区畜牧业。在青贮窖池建设上,给每座新建永久性窖池无偿提供水泥1吨,共计补贴资金43.1万元。为了解决好“三秋”矛盾,实现青贮机械化,从北京市彼得益农业机械研究所订购7台玉米饲草联合收割机械,目前已到位1台,其余在9月初到位。旗财政补贴18万元购置玉米饲草联合收获机,建立青贮加工专业户,组建青贮专业队。同时把争取到12万元的购置农机具补贴款,用于补贴购买中小型草粉机。旗直各包扶单位出资出力帮助青贮户建设窖池、购买青贮薄膜等,共投入无偿包扶资金20.9万元;四是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旗委、政府要把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工作作为年终领导实绩考核重要内容。旗委、政府成立了青贮督查工作组,在每一个乡镇下派一名督查员,从8月13日开始蹲点督查。旗委、政府两办督查室和农区畜牧业专项推进办公室不定期深入各乡镇督查,并将督查情况通报全旗。从8月16日开始,实行窖池建设日报制,即每一乡镇每天给政府办报一次窖池建设进度。8月30日—31日,由旗委、政府两办、下派督查员和各乡镇的分管领导组成两个青贮窖池建设验收组,逐村逐户清点新建及原有窖池。今天上午,又组织召开了农村经济表贮工作会,重点安排青贮工作,要求各乡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力打好青贮攻坚战。从9月1日开始,灌区各乡镇要解决好“三秋”矛盾,迅速掀起青贮大会战,集中人力物力搞好青贮,并实行青贮进度日报制。到9月底,旗委、政府两办督查室、考核办、农区畜牧业专项推进办公室要对各乡镇的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工作进行评比验收,对工作突出的乡镇要进行表彰奖励。

(三)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是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扩建现有企业规模。和兴面粉加工厂投资200万元,对原有厂房和设备进行了扩建和改造,生产能力由原来的1万吨扩大到4万吨。乌加河三华面粉加工厂、宏丰面粉加工厂、索仑肉食品加工厂等企业也都对厂房和设备进行了扩建和技改,扩大了生产规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天津市中敖肉食品有限公司在乌加河镇所在地建一个年加工100万只肉羊的现代化肉食品加工企业,企业名称为“乌拉特中敖肉食品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000多万元,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屠宰、分割、剔骨、包装等技术,是全市最大的一家肉食品加工企业。新建龙头企业在8月13日举行了奠基仪式,9月1日动工建设,计划明年7月投产。引进大连市客商在德岭山投资400万元建成年加工能力4.5万吨的葵仁加工厂。引资100万元在石兰计建成日加工小麦30吨面粉加工厂。

二是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各乡镇围绕龙头企业发展了一批专业村、专业小区,加快了10万亩优质小麦、5万亩葵花、30万只肉羊、100万只绒山羊、5万亩马铃薯、2万亩脱水蔬菜、25万亩玉米和石哈河镇荞麦、莜麦等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同时,龙头企业抓订单、建基地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高涨,订单农业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小麦、葵花、脱水蔬菜等各类农作物订单种植面积达31万亩,比上年增10万亩,占到总播面积的50以上。乌加河镇引进华泰集团花葵HK306订单种植1.5万亩,德岭山大圣村引进制种玉米订单种植2500亩,石兰计引进脱水菜订单种植800亩。

(四)组织化体系建设明显提高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各乡镇建立了不少专业协会,统一指导、协调和组织行业营销,有效缓减了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全旗建立肉羊协会14个,奶牛养殖协会6个,肉牛协会3个,各类中介组织21个,组建德美肉羊育种联合体1个,吸纳经纪人45人。专业协会统一指导协调和组织行业营销,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如乌加河镇新办的农畜产品专业营销合作社,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干部服务转型,发展壮大了经纪人队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宏丰乡建立肉羊交易市场,引导群众直接走进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利益最大化;德岭山肉羊协会、用水协会、奶牛协会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2005年,我旗确定为“林业生态质量推进年”。围绕这一主题,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春季植树造林活动。完成义务植树50万株,四旁植树30万株,建绿色通道20公里,容器育苗50万袋。二是实施了林业重点工程。按照退耕还林技术操作规程,完成退耕还林2.4万亩,完成5.4万亩补植任务。完成天保封山育林5万亩。完成三北四期防护林8000亩。三是实施植树种草、以草定畜。为了巩固提高造林成果,切实解决好石哈河人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今年,我旗提出了实施植树种草、以草定畜、舍饲精养的新思路,出台了《关于在退耕地林带内间种优质牧草的决定》,落实了7万亩的种草任务。由于旱情严重,退耕地林带内示范种植了3000亩沙打旺优质牧草,深翻整地4.4万亩,为明年种植打好了基础。同时下发《关于做好植树种草、以草定畜工作的通知》,石哈河镇以各村的草场、耕地、退耕地的面积为基数,清点核定养羊数量,超载部分限时出售,目前境内羊饲养总量限制在20万只以内。四是抓好了林权发证工作。完成了2000—2002年的4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林权发证工作;2003—2004年退耕还林及全旗公益林的定权发证外业调查工作已结束,内业整理正在进行,预计年底完成。

(六)水利设施明显改善

一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旗完成平地缩块17.7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2万亩,完成乌梁素太乡晋太渠口闸和乌加河镇板汉渠口闸修建工程,完成两个移民新村的管灌节水工程。二是实施韩乌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总投资238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8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80万元的4.5公里抢险道路疏通工程,完成投资42万元的临建工程,完成投资75万元的15公里上电工程,完成投资10万元的15公里施工道路修筑工程,完成71.52万元的主坝和一、二号副坝土石方开挖工程。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完成德岭山水泉移民村人畜饮水和大圣移民扩镇供水、巴音杭盖工业园区供水、石哈河镇人畜饮水工程,共投资62万元,解决了1200人、1.4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四是抓好防汛工作。采取了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度汛应急工程、预案准备、抢险队伍物资准备五到位措施,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实行了四级联包制,即旗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实行了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和水库零报告制,牢牢把握了防汛主动权。今年,旗财政十分紧困的情况下,拿出10万元专项治理了乌不浪口、兵房沟、梁台沟等重点山洪沟口,修筑铅丝笼坝和护村沙坝,疏通行洪河道,进一步提高防御洪害能力。

(七)扶贫攻坚有新动作

一是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工程总投资3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0万元。在石哈河镇石哈河村、德岭山镇大圣村、温更镇巴音满都呼嘎查、乌兰苏木努呼日勒嘎查四个嘎查村实施。到目前,工程已完成铺设低压管道8500米,架设高低压线路1.26公里,购进基础母畜90只,种公畜45只,建120平方米标准化棚圈40处,配套高标准节水灌溉饲料地183亩,平整道路16公里,围封草场7.3万亩,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剩余工程在9月底要全部完成。二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工程投资23.4万元,计划举办10期培训班,培训贫困劳动力780人,现已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贫困劳动力170人。三是加强了社会帮扶。我旗共有市、旗、乡三级包扶单位135个,包扶干部1017人,包扶贫困户1534户。目前,各包扶单位共投入无偿扶贫资金30.5万元,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八)农业开发有新进展

一是加快了2004年农业开发项目尾留工程建设,打配机电井8眼,铺设管道10公里,安装网栏5公里,修农田路10公里,种树2万株。二是加强了有偿资金回收力度,完成了上级回收任务,为争取项目奠定了基础。三是全力实施了农业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61万元,其中中央自治区投资417万元、市旗配套25万元、群众自筹219万元。工程在乌加河镇永胜村、乌梁素太乡二大队村、德岭山镇水泉村实施,共改造中低产田15000亩,计划打配机电井12眼,埋设低压输水管道25公里,衬砌渠道8.05公里,开挖疏浚渠道43公里,修筑桥、闸等建筑物150座,修筑农田路46公里,配套高低压线路250米,安装100KVA变压器1台,植造农田防护林900亩。从7月7日开始,乌加河镇永胜村项目区已全面开工,目前已修筑农田路22公里,开挖疏浚渠道15公里,衬砌渠道2公里,完成总工程量的32。

根据农作物种植、农区畜牧业和二三产业发展等实际情况,对今年全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分析测算,具体测算情况如下:

1、灌区:

(1)农民总收入40790.2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8899万元,牧业收入8397.5万元,二、三产业收入3051.6万元,粮食直补和玉米补贴共442.12万元。

(2)总费用17183.28万元,其中农业支出14294.63万元,牧业支出2671.19万元,其它217.46万元。

(3)农民所得=总收入-总费用=23606.94万元。

(4)农民人均收入=农民所得÷总人口54137人=4361元。比去年增长776元,增长21.6。

2、山旱区:

(1)农民总收入6477.3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542万元,牧业收入1686万元,二、三产业收入2220万元,粮食直补29.36万元。

(2)总费用3959万元,其中农业支出2631.94万元,牧业支出891.72万元,其它435.34万元。

(3)农民所得=总收入-总费用=2518.36万元。

(4)农民人均收入=农民所得÷总人口25376人=992元。比去年减少75元,减少7。

3、牧区:

(1)牧民总收入15911.15万元,其中牧业收入14850.26万元,二、三产业收入305.96万元,农业收入742.4万元,粮食直补12.52万元。

(2)总费用7600.52万元,其中牧业支出6597.73万元,农业支出281.9万元,其它720.89万元。

(3)牧民所得=总收入-总费用=8310.63万元。

(4)牧民人均收入=牧民所得÷总人口21519人=3862元。与上年持平。

全旗农牧民总收入63178.73万元,总费用28742.8万元,农牧民所得34435.93万元,农牧民总人口101032人,人均收入

达3408元,比去年3012元增长396元,增长13.1。

回顾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可以说,农业生产经受住了春播低温、干旱、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的考验,农作物苗全苗旺、长势喜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总体发展态势好。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认真研究解决。

1、我旗沿山山洪沟口51条,山洪沟口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沿山灌区五乡镇年年受洪灾,急需立项治理。

2、今年春夏连旱,降雨极少,气候干燥高温,形成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石哈河镇的13万亩耕地无法下种,牧区7.2万头(只)牲畜死亡,山旱牧区受灾农牧户生产生活十分困难。

3、在2003年,我旗组织群众积极打井抗旱,新打井599眼,其中市里给配套了419眼机电井的电力设施,还有180眼机电井未配套,需要立项解决。

4、由于黄河水情严峻,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我旗山前井灌区被迫打深井取水浇地,加之五原、临河、杭后也从井灌区取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为了缓减水源压力,急需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在井灌区实施管灌节水工程。

5、近年来,由于金泉工业园区、500千伏超高压电站、移民工程等项目相继落户德岭山镇,征地矛盾突出,隐藏着很多不安定因素。

6、乌梁素太乡红旗分干沟、兴丰分干沟由于年久失修,建筑物毁坏,严重阻水,而且部分段落淤积严重,虽然上游基本输通,但总体上仍然排水不畅,整个分干沟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需加大投入彻底改造。

7、哈噔高速公路修建工程的砂石原料都是从我旗沿山五乡镇调运,调运原料的车辆严重超载,压坏了我旗境内生产桥梁和输水涵洞,影响了我旗群众生活、生产。需上级有关部门协调新建、维修这些生产桥梁、输水涵洞。据统计,需新建生产桥15座,维修生产桥10座,新建涵洞5座,维修涵洞4座。

8、奶牛销路不畅,给奶牛业发展带来很大冲击。我旗以前买回3-4头奶牛的饲养户几年来繁殖增加到十几头,超出农户的饲养承受能力。目前贷款期限已到,售奶款偿还了贷款。繁殖下的母犊卖不出去,使奶牛饲养资金投入困难。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营养水平达不到要求,造成产奶量下降,收入减少,有的奶牛饲养户甚至出现亏损局面。另外,奶牛饲养户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利息罚款增加,又加大了饲养户的负担,现急需为奶牛饲养户解决周转资金。

9、肉羊养殖专业村的养殖户品种改良投入资金大,缺乏养殖专项贷款,现在发放的小额贷款周期又较短,养殖户资金运转困难,致使农区养殖业发展缓慢。

10、税费改革后,各乡镇财政运转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防雹经费严重不足,给防雹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1、各乡镇工商税收任务较大,完成税收任务困难很大。

12、2003年旗直单位职工干部的部分养殖包扶资金用于购买紫花苜蓿籽种,并补贴到农户。今年包扶资金已到了回收期,需要旗政府到位籽种补贴款,以便尽早归还旗直单位职工干部的包扶资金。

13、我旗的国家重点公益林大多分布在牧区各苏木,涉及到草场变林地这一根本性问题,需要协调解决。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一)大力推进农区畜牧业发展。以发展肉羊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最符合农区实际,农民最宜掌握的一项增收途径。按照年初制定的方案,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肉羊业真正成为农区的主导产业。下一步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青贮工作。现已进入青贮的关键时期,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青贮大会战,青贮普及率达到70以上,消灭有畜青贮空白户。二是加大肉羊育种和改良力度。在加大肉用种羊培育和推广的同时,抓好羊的人工配种和羊胚胎移植,全力加快改良速度。三是加快优质肉羊工程的建设。按照年初制定的百户连片模式化肉羊养殖专业村和规模化养羊户的建设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饲养水平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力。四是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畜牧、农业部门要选派技术人员深入农牧业一线,包片入户进行技术指导,推广普及饲草料青贮、加工调制技术,提高饲养水平,实现舍饲精养。五是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全力抓好秋季动物疫病防治大会战,认真落实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动物疫病防治密度要达到100,确保外疫不传入,内疫不发生,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完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联结机制,积极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提高农民围绕龙头企业调结构、建基地的积极性。农区各苏木乡镇要整合肉羊产业资源,扩张肉羊饲养规模,为乌拉特中敖肉食品有限公司这一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加工原料,延长肉羊产业链条。二是认真组织好龙头企业旺季生产,特别是对葵仁、面粉、油脂、肉类加工等季节性生产的龙头企业要实行跟踪服务,有效地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原料供应、产品运销、资金需求等一系列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三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发展思路,培植和壮大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今年新引进的乌拉特中敖肉食品有限公司从9月1日开始动工建设,我们要加大服务力度,帮助协调关系,加快施工进度,争取早日投产见效。四是继续完善农畜产品流通营销体系。及时为农牧民提供农畜产品供求信息,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农牧民经纪人和农畜产品集贸市场的作用,加快农畜产品流通,确保农牧民增产增收。实行“订单”的地方,要主动与订单企业联系,如期兑现合同,提高订单履约率,保护农企双方利益,规范和引导订单农业的发展。

(三)抓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秋收后,农村劳动力季节性富余增加,此时也正是农村二三产业和城市建筑用工高峰期,要积极配合劳动保障和就业等部门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用工信息收集发布工作,组织好富余劳动力的就地打工和外出务工,积极帮助农民寻找就业机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加非农收入。

(四)抓好秋浇保墒工作。今年晚秋作物多,“三秋”矛盾突出,要组织农民及早开灌。旗水管部门要做好秋浇安排工作,统一调度水量,各乡镇要落实好水量计划,按时足额交清水费,同时要与上级水管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保证高效灌溉。早浇的耕地要掌握好宜耕期,进行磙耙保墒。

(五)巩固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加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禁牧工作。全力做好国家重点公益林的林权发证工作。

(六)抓好已上报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新项目的编制上报工作。实践证明,实施项目带动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抓住国家优先扶持的产业政策,抓紧跟紧项目落实,力争在生态建设、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等方面有新突破。

(七)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乡镇机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杭后是全市的试点,撤并了50的乡镇。下一步乡镇机构改革要在全市进行。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三农,在服务中实现管理,今后我们要多探讨、多摸索。

(八)认真排查社会矛盾,全力维护地区稳定。冬春农闲季节是农村矛盾多发期。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随时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要做好社会矛盾的大排查,早发现,早预防,早疏导,早解决,变上访为下访,及时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中。做到矛盾不出村、不出乡。

(九)及早谋划明年的工作思路。认真总结今年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对新技术、新增收项目一定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广,避免畏难情绪和退缩思想发生。各地各涉农部门要在抓好今年下半年各项工作的同时,及早研究明年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措施,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围绕加快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科技创新等重点和难点开展调研,及时了解群众愿望,发现各种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策,始终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主动权。

实现今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将以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措施,扎实工作,为全旗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新贡献。

第五篇:上半年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府提出的“一茶、二畜、三油橄榄、四山珍”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产业增收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上半年,农村经济运行正常,总体形势看好。为及时了解和预测今年农村经济运行状况,深入沙洲、木鱼、青溪、房石、关庄、凉水、竹园等乡镇、村组,深入农户、田边地头、集贸市场调查了解综合分析,上半年农村经济运行良好,产业优势突出,农村经济发展增长较快。

一、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产值(现价)实现33778万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农业产值16341万元,增长14.5%;林业产值5237万元,增长2.7%;牧业产值10423万元,增长20.2%;渔业产值1545万元,增长19.6%。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一)小春粮油喜获丰收。小春粮食总产量28041吨,比上年净增2210吨。增长8.6%;油菜籽产量4900吨,增长20.4%,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中央的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及时兑现粮食直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加强对小春粮油生产田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加之去冬今春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三是大力推广小春粮油科技栽培增产技术;四是粮油优质种植面积扩大。

(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骨干产业增长优势明显。一是建成骑马、孔溪、瓦砾等3200亩竹菌种植专业基地,2005年新种植竹菌2000亩;二是茶叶面积新投产增加10000亩,茶叶产量达到600吨,净增200吨;三是新发展天麻种植10万窖,累计达到73万窖;四是新发展袋料香菇125万袋,累计达450万袋;五是新发展以种植长豇豆、海椒等蔬菜基地1400亩;六是8万亩油橄榄基地已有2万亩挂果;七是以柴胡、丹参、金银花等中药材新投产面积1.2万亩。

(三)畜牧业生产步伐加快,增势强劲。上半年生猪出栏93251头,同比增长15.7%;存栏156447头,增长3.8%;肉用牛出栏2116头,肉用羊出栏9000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1%、43.1%;羊存栏50161只,增长15.5%;家禽出栏660125只,增长26.7%;存栏1142170只,增长25.5%;兔毛产量79吨,增长29.5%;长毛兔存栏392349只,增长20.8%;蚕茧产量78000公斤,增长的主要原因:

继续加大专业村、养殖大户扶持力度,走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模式,上半年,新发展生猪养殖大户640户,其中:1000头以上5户,500-1000头35户,100-500头100户,20-100头500户;新发展山羊养殖大户400户,其中:50头以上400户;新发展家禽养殖在200只发上大户800户。

(四)林业生产发展稳定。上半年完成了8万亩油橄榄、10万亩茶叶抚育与管理,造林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速度放慢,但被省列为天然林采伐示点县,木材采伐量增加。主要林产品产量、价格有较大增长,林业生产仍保持稳定发展。

(五)渔业生产发展较快,水产养殖前景看好。上半年继续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引进业主投资开发,扩大天然养殖投放量,新发展网箱300箱,累计达到2700箱,围栏养殖面积达到6000亩,加强产后服务工作力度,养殖户的积极性提高,水产品产量达到2074吨。净增574吨。

&n

;建议:

1、加大乡镇产业发展项目的落实督查督办力度,确保新发展产业项目的落实。

2、充分发挥畜牧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对畜禽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3、建立一支农村互助队,帮助解决农村困难户产业发展项目落实。

4、充分利用农经信息网络,规范集贸市场,拓宽流通渠道,确保农产品增产增值。

5、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确保农产品加工增值,增加农民收入。

6、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清理整顿,加强价格监管和质量打假,维护农资市场秩序。

7、加强大春生产田管,做好蓄水保苗,加强病虫监测和综合防治,预防伏旱,确保大春生产夺取好收成。

下载2013年山东省威海市农村经济运行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山东省威海市农村经济运行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盛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的落实,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调整农业......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在总体上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形势好于预期,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农产品供给......

    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估价入春以来,农区各苏木乡镇和涉农部门紧紧围绕“科学管理、分类指导、为养而种、企业带动、夯实基础、突出服务、增加收入、地区稳定”的......

    2012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2012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的共同努力下,为加速推进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各项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我们牢固树立“和民心、顺民意”......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的落实,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农民收......

    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历史试题

    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年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先后参观了秦......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来,威海市充分利用区位比较优势,向解放思想要出路,坚持把开放作为一切工作的总抓手,以对外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促各项......

    山东省威海市卫生学校2012年招生简章(本站推荐)

    山东省威海市卫生学校2012年招生简章 威海市卫生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教育部命名的国家级重点学校。办学特色 专业性强:开设临床护理(三二连读大专班,中专班)、助产等专业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