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教学心得——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功在课前,效在课上
(一)抓住备课,满盘皆活
1、备课质量影响课堂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向45分钟要质量。而上好课,首要是备好课,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正所谓抓住备课,满盘皆活。所以应在备课、优化课堂设计上下苦功,课前勤一点,课上“懒”一点,总体上会用较少的劳动投入取得较大的教学效果。
2、备课是专业成长之桥
备课中,教学设计能力既是一种综合教学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备课是一种学习、提升和修炼的过程,是一种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抒发情感的过程,它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
3、优化备课是最现实的校本研修
备课、说课、听课、上公开课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也是教研的精华。尤其是备课,它无须加重我们的负担,它是教研,也是工作。使我们做中研,研中做,相得益彰。
(二)备课做到“二备”
1、研读教材
备课除按常规要求之外,在备知识时,要抓住四点,即新知识点,新旧知识连接点、兴奋点、创新点。这四“点”,在备课时要有预见、有对策。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验证、修改、总结和积累。长此以往,备课就会越来越细、越来越精,心中越有数,上课时就能做到轻车熟路。研读教材不可简单地泛泛而读,应边读、边想、边画、边问、边记,把读、想、画、问结合起来。钻研揭示语和旁注,它既是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教材、突出重点、发散难点的教法指导,又是启发学生分析思考掌握知识要领的学法指导。
2、超越文本
使用好教参:课程标准、教材、教参是教学中的三件法宝,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借鉴好报刊:各具特色的教学报刊很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资料的可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很强,是我们备课和业务进修的“活水”。活用好经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大都是来自于教学一线,不仅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更主要是这些经验针对性强、操作性强。
(三)教学设计
当前,许多教师的教学仍然是“涛声依旧”,与其说课堂没有突破,不如说没有教学设计上的突破,教学设计是教师练功的平台,是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之桥。教学设计应体现:
1、规划性。课堂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做一个规划。如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
2、前瞻性。在做教学总体设计时,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的行为可能引起学生的反应,依据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借助于想象拟出操作蓝图。
3、创造性。教学设计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去设计独特的具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优化教学目标与内容
备课第一位的是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果说教学内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那么教学目标则决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仅仅知道教学内容,而不清楚教学目标,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千重要,万重要,理解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理解教材就没法。要搞好教学首先要注重吃透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教什么?”“选什么?”“教什么最好?”“主题是什么?”“教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方法?”、教材离学生越近发挥作用越好。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关键的是要能把课堂激活;怎样才能把课堂教学激活,重要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在备课中对课程资源的巧妙开发和利用。所以要备好课除了要研读教材外,还要根据教材去找素材。当然,素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准备了很多内容,不能一下子都塞给学生,素材需要进行梳理取舍加工整合。只有素材根据自己的语言或者教学风格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扬弃,整合才有效。在讲课时力求把握特点,突出重点,克服弱点,让学生获得真知。对教材的把握应明确四度:“宽度、深度、难度、温度”。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巧妙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简与繁、易与难、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决定一节课的成与败。当前我们在备课中的教学设计是不容乐观的,甚至是令人堪忧的。我们普遍不重视教学设计,即使有些教师重视教学设计,也不得法。
我们普遍缺少六种备课能力:(1)研读教材的能力;(2)围绕主题搜集素材的能力(激活教材);(3)了解学生的能力;(5)组织处理教材的能力;(5)教学设计能力;
(6)个性化编写教案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正确对待传统教学方法好的经验:(1)注意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2)要系统化传授知识,精心处理重难点;(3)运用边讲边问启发学生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4)精心组织练习,小步快进,当堂反馈校正,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存在问题:(1)习惯从概念出发,而不是从问题出发,注意结论和识忆,而忽视对知识发生过程和思维方法的探究;(2)过分强调教师主宰作用,基本上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缺乏对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的尊重与关怀;(3)未注意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动手实验与学生已有的认识经验紧密联系。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态度就是要扬其长、避其短,这是选择教学方法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改进教学策略东方不亮西方亮。当运用一种教学方法难以奏效时,是否想过改变一下思路,换一种教学方式。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也许会让你的教学活动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而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这样能出奇制胜,常教常新。
(四)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管理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上课只是布置学习内容及要求,然后严格督促,严格检查,严格验收,及时反馈并提出改正要求,不让一个学生蒙混过关,其结果是,这种简单枯燥的、并不受看好的方式,一学期下来,教学成绩竟比其他教学班高出很多,所学的知识量也比其他班多出好很多。这里且不说这种方法是不是科学,要不要推广,但是其结果是发人深省的。
尽管这些做法并非完全符合现代教学观,但这紧紧抓住“严格管理”是有其科学性的。
作为一所学校,作为一个教师,严格管理是什么时候都不应该丢弃的。
(五)优化教师的专业素养
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教师可分为三类:1)责任心很强,业务水平高,受教于他的门下,学生负担轻,学习质量高;2)责任心较强,但业务水平一般,受教于他的门下,学生负担重,效果一般;3)没有责任心也没有业务水平,受教于他的门下,学生没负担,自然也没有学习质量。既,教师的质量就是学生的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根本出路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没有一流的教研,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成果。在教研上让人不如意的教师其表现为: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研究;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研究;装点门面,流于形式,不真研究;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研究;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研究。既,教研的质量就是教学的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根本出路在于提高教研的深度、广度。
第二篇: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所使用新标准英语目标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后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比如“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而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老师转变英语教育理念。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的“灌输式”教学,而应当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为了适应新英语标准的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行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注重课堂教学设计,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新英语标准注重听说读写能力,在初一英语中,通过“听说课”教学是常用到的教学方式。学习语言,首先要听得懂,才能说出来,我上过新教材已有一年多,现在就我在教学中所用到的听说课教学所取得的一些经验或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情感教学。教师带给学生的感觉是一视同仁,是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会感觉到心理有落差,这对于提高学习兴趣打下基础。而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身认识的判断。教师只有了情感教学,学生才能大胆地发挥他们店小二学习潜力,才能在用英语说话时不再拘束。因此,学地就会很主动,很轻松。
其次,语言的练习方法。语言是通过不断的练习,不断听到,不断地说才能掌握得好。因此有目的的开展活动,让学生练习语言是有必要的。在活动时,我们采取(1)全班活动,可以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增强班集体意识,不至于一开始就在其他学生面前表现出不足。(2)个人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听到老师所讲的内容,以便重复说出。(3)小组活动,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寻找新的伙伴来开展活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4)通过做游戏、唱歌、讲故事以及分角色来扮演的方式。可以是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有成就感和荣誉感。
再次,教学评价。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价,如,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以充分肯定,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鼓励。
总之,教师的努力教学,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使知识的道路越走越宽。
第三篇:改进后教学设计
《从现在开始》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材简析:
《从现在开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课文,文中的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大家反对,而小猴子却让大家按照自己习惯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戴。由此,得出相互尊重是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这一点在教学中需渗透进去。
《语文课程标准》中(1——2年级)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扫除字词障碍,然后自由读文初步感知其内容。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聪明活泼,想象力丰富、学习积极性较高。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他们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并且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较好地展示自己,但是大多数孩子是家里独生子女,他们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难以考虑尊重别人,为别人的感受着想。因此,教学本课时,我结合本班实际设计这样的拓展题“说说班里的小干部哪些地方做得好?如果你当了小干部,你将怎样做?”对孩子们教育有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识字: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学会欣赏汉字,在写字中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2、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生活情趣和道理;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初步培养语感。
3.明理: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别人,与人和睦相处,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拥护;对童话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词,能读出各角色的不同语气,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能为文中“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等处补上相应的动物语言,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教学准备:课件,动物贴图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读准字音。
2.会写:(1)学写生字,重点写好“现”和“轮”;(2)初步学会欣赏,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会读:(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重点段能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2)能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3)能根据文本,恰当地演读,边阅读边体验。
4.读懂:(1)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2)关心童话中的“人物”,能与他们“对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受到启迪。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活动”:课件演示厦门英才学校的美丽画面,并适时引导对话。
一、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认读生字,注意翘舌音及后鼻韵母的字。(出示生字卡片)
2.逐段试读课文。(1)正音;(2)注意长句子的朗读。
3.提问:有哪些动物参加了竞选?最后谁当上“万兽之王”?(生发言,师贴动物图片。)
4.提出学习目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适当地演读。
(点评:根据学情,以检查预习、复习巩固、认读为主,并恰当提出本节的学习要求。)
二、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试读。在评读中品词。
(1)学习“神气极了”一句。
①比较:“神气”和“神气极了”。
②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改造为动态课件)
③观察、想象、说话:你从哪里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如:拍动的双翅、瞪大和转动的双眼、昂首挺胸等)
④指导学生练读“立刻下令”一句,从读中体会“神气极了”。
⑤指名上台演读。
(2)学习“议论纷纷”一句。
①创设情境:听了猫头鹰的命令,你们同意吗?有什么意见,快跟周围的伙伴说说。
②引导:刚才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心中的愤怒或意见,这就叫做──议论纷纷。
(3)学习“叫苦连天”一句。
①想象、体验: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真是吃尽了苦头。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动物,你会怎样叫苦?
②学生发言,体会“叫苦连天”。
(4)小结。朗读全段。
(点评:抓住重点词语,采用不同策略进行教学:(1)借助课件,引导观察、说话,在感知“神气极了”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演读,加深体会。(2)展开想象,在角色体验中理解“叫苦连天”。词句教学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形成一个教学亮点。)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试读。生评议。
(2)生练读袋鼠的话,体会“激动”。
(3)课件演示。(依课文插图改造的动态课件:动物们跳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4)引导想象、说话:动物们跳得怎样?(气喘吁吁、喘着粗气、满头大汗,等等。)
(点评:本段“以读代讲”,并借助课件让学生展开想象,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丰富学生词汇。)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
(2)生质疑问难,师相机归纳、梳理:动物们“担心”什么?他们为什么会“非常担心”?为什么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大伙儿就“立刻欢呼起来”?
(3)生讨论、合作解疑。
(4)朗读训练。
(生试读、评议──师范读──生练读、体会。)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改造为动态课件,并配乐)。
(3)引导对话:这时,你想对小猴子、猫头鹰、袋鼠说些什么?
三、学写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1.课件:出示生字“现”“轮”,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撇的不同写法及字的部件处理(伸展与互让)。
3.课件:字的比较、调整。
4.范写。师边写边讲解。
5.生练写;投影展示,评议、欣赏。
附板书设计:
总评
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色是“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体验情感。教学设计中以重点词句为“抓手”,以朗读训练为“桥梁”,借助课件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练读、演读、悟读,进而体会童话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神气极了”的精彩演读、“议论纷纷”的情境创设、“叫苦连天”的角色体验、“跳得怎样”的词汇积累与运用等,都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重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的特点。
2.引导对话,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关心童话中的人物,鼓励他们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与小猴子、猫头鹰、袋鼠的对话中,既是对文本所蕴含价值观的感悟和认同,也是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
其次,本课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方面颇见功力。一是教师依学情变化,调整教学方案,体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的思想;二是对精读与略读处理恰当。精读段落──浓墨重彩,细腻而活泼;略读段落──惜墨如金,简洁而明快。三是讲究变化。如第四自然段,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默读中静心思考,从书中找疑,在合作中解疑,质疑、解难与朗读训练有机结合。
(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吕云萍老师执教的《从现在开始》一课获得一等奖。)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狮子大王要选一位动物来接任他做万兽之王。第一星期的猫头鹰让动物们白天休息,夜里做事,第二星期的袋鼠让动物们跳着走路,动物们叫苦连天;而第三星期的猴子让动物们照着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得到了动物们的一致认可,最后狮子宣布猴子就是万兽之王了。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根据课文的特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情境引入,在狮子图片的出现下让学生认读“万兽之王”这个词语,从而引出课文中狮子大王所讲的一句话,进入课题;第二环节是初读课文,解决生字的认读和课文内容的大致了解,我通过摘苹果这个游戏方式让孩子正确认读,孩子们兴趣浓厚,读得也很棒;第三环节是再次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角色。我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参加竞选的一个动物,通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结合图片,用朗读去体验这个大王下达命令 时的“神气”、“激动”,在朗读文本,体验角色的过程中,理解“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等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认读“习惯”、“方式”等词语;第四个环节 是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再一次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情感得到升华,体会到做事不 能只想着自己,还要尊重别人;最后一个环节是学写“令”和“直”两个生字。
上完这堂课后,我自己觉得这堂课的预期目标只达成了一部分,随文认读词语、理解词语这一环节是做得比较好的,学生通过角色的体验既正确认读了词语,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整个教学中第三环节是重点,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通过角色的体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但是从孩子的朗读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没有让孩子的自主性体现出来,始终是老师牵着孩子在学习,所以整个环节的学习氛围比较平淡。
首先自己在课上的应变能力不够,当看到孩子的朗读没有到位的时候,老师应该马上结合多媒体的图片资源和文中的提示语去引导孩子,或者可以让孩子结合平时自己“神气”和“激动”的样子来体验文中“猫头鹰”和“袋鼠”当上大王的那种神态、动作和语气,再进行朗读,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体验文中的角色,读出猫头鹰的神奇样儿和袋鼠的激动了。
再次课文中描写三个动物参加竞选的过程大致相似,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先教学其中一种小动物参加竞选的场面,然后其他的两个场面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学,去体验,孩子的主动性就能得到发挥,学习的兴趣也会更足,教学的效果就会不一样。总之这堂课的教学自己说的话过多,放得不够开,没有让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来,这方面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改进的,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也是自己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加强的。
第四篇: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从内容、方法、手段、活动等方面展开总体规划,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预设性。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并不一定会保证课上的好,但不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肯定取得不了好的教学效果。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更是作用重大。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与感悟学习内容,主动的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共识。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方面作一些陈述,以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将数学抽象的内容依附于现实的背景之中。
一、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境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一位教师心动,想把这样的情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达不到同样的效果。为什么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有的教师常常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或其他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于是采用的策略往往是“拿来主义”,然后围绕着课件中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情境创设怎么能为教学服务呢?情境创设没有明确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课堂上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老土”。于是每一堂课都以生活情境导入,把复习铺垫,以旧引新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抛到了九霄云外,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学习气氛热热闹闹,教学却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创设情境时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仅仅是为了课堂上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显然是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
(三)情境创设内容不符实际。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牵强地运用他人的教学情境或只是简单的再现教材主题图往往使教学情境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们的年龄在长大,知识结构在发生变化,生活经验在不断丰富,一二年级的学生会对书上小朋友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兴趣,而到了中高年级教师一味的用这样的情境,学生就会觉得很假、很不真实。
二、改进数学情境创设的若干策略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教学方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常常在自己的课堂上出现或在别人的课堂上感受到上述问题。几年来,我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不断进行反思如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教学更有实效性,我觉得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信息。以往我们备教材总是注重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站在教师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但很少考虑教学的知识离我们学生的距离有多远,教材中的一道例题、一个知识点蕴含着许多的生活信息却被忽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让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来呈现教学内容,会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现实性,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三年级教材有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容积单位升与毫升,重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认为这一知识点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极为抽象,不易理解,于是放到期中考试之前教,使学生能在期中考试中得到一个满意的成绩,而实际上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之后又很快地被遗忘,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不尽人意的。在教学研究时我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不仅仅是应用题,我们必须抓住教材中的点点滴滴,尽可能的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于是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课前,带着任务逛超市,以饮料为例,做一份调查报告:超市与大卖场到底谁更便宜;课堂上呈现学生的调查情况,很快学生就提出饮料是否便宜,不仅要看价钱,还要看容量。于是问题的焦点便是如何衡量饮料的多少,同学们对学习投入了极高的热情,认识容量单位升与毫升,重量单位千克与克的难题就不难解决了;课后,教师没有把对单位的学习停留在单位之间的换算等机械的操作上而是让学生回到生活中,观察家中或超市中的饮料或其它物体,它是以什么为计量单位的,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并把你的购物经验告诉给大家。经过这样的学习,开学初学的知识到期中考试学生并没有忘记,得分率与以往基本一致,而到期末考查中,我们就发现这一知识点的得分率就远远高于前一届,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时时运用着所学的知识。许多家长告诉我们,那些小家伙可有意识了,不光看价格了,更会计算单价来进行比较。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生活经验,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从而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或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我在备“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时,就考虑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碰到或已在运用估算,只是没有合理的归纳总结,不能正确区别什么是近似值与准确值。于是,在设计教案时我就决定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先展示了一份超市的促销海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生活信息,五一节到了,超市有许多促销信息,我们来看一看,估计一下你或你家需要买的物品大概要多少钱?”学生兴趣非常高,踊跃举手,并且很快地说出了估计的数据,我故意很惊讶地说,今天老师要教“估算”,你们都会了?不行,还得考考大家,你们是怎么估计出数值的呢?与以往的计算有何不同?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实际上是把零散的知识统一起来,用精炼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很快得出估算是在求近似的答案,方法是把一个数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整千数。不知不觉中学习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如此的有价值,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且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数学学习是这样的生动、有趣,学会了知识,发展了能力,积累了生活经验。
3.充分创设具有数学内涵的情境。教师通过“备教材”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备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是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前提。而在情境创设时教师应认识到情境创设在教学中不仅仅起到知识的引入作用而应自始至终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成为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
第五篇: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我们有时无法预测的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我通过学习,掌握以下几点:
一、互动性平等的互动,就是说老师对任何孩子都不偏爱,不轻视。有些孩子,他们的知识水平,经验,可能是都是不同的,但是老师能够允许他们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用不同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来达到他们对学习知识的一个共同的认识。老师要民主,营造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多种思想观点共存。不能上课总是提问好学生,或是老是回答问题的那么几个人,不管差生或是学困生,更要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老师多关注他们,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二、提问题 .教学生提问题,教师要先会提问题。
教师提问的方向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学生的提问是深入思考问题中发现的要不太理解的问题。
如果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有一些不同的话,我想主要是不是在下面的说法,就是老师提问的时候,他的目的是什么,他的方向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这时候比如说一堂课,一开始通过教师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数学课堂里头,先让学生入课,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时候,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去思考这些问题,思考关键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然后再课后的时候,让学生有一个概括提升,有很多时候也是 通过 老师的提问而达到的。
从学生的提问来说,学生提问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孩子对他思考的问题,发现有一些东西不理解,或者是说这里头学生觉得有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问出来,我们希望学生有一个提问题的好习惯。.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里头,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1)提问过于频繁。有的老师会在一节课上提问过于的频繁,一堂课,一共才 40 分钟,有的老师提问非常多,也是做过一些统计,有的老师一堂课上能问 100 多个问题。这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那肯定学生他都是回答问题的时候,都是蜻蜓点水,过一下就过去了,学生没有很好的空间,没有很好的机会来思考问题。
(2)问题过于空泛,指向不清晰。提问的这个问题过于的空泛,指向不清晰,就是有时候问的这个问题太空了,孩子他就不明白,很多孩子不会回答,为什么呀?因为他不知道老师问的到底是什么,或者是说他不太容易一下就想起来怎么回答,比如说老师经常问,为什么?有的老师一堂课可能会问很多个为什么,这个地方为什么,那个地方为什么,咱们说关注为什么,关注问题背后的道理是很重要的,可是我们说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用简简单单的为什么直接来提问。
(3)提问只针对少量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有的老师提问的时候只针对少量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有的老师有这种习惯,就是课堂上特别关注那几个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一堂课上总是那几个孩子,很主动的,把手举得很高很高,老师每堂课上基本都让这几个孩子回答问题,然而有的老师是怎么样,他那个结果会非常好,能回答得挺好的,挺完美的,接近完美,接近于标准答案,这时候多数学生冷场,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当然了,有的老师呢非常关注学困生,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
(4)提问只求标准答案,对学生的想法一时不好处理。有的老师提问的时候,只求标准答案,对学生的想法一时就不好处理了,咱们说他有时候,比如说关于圆的问题,老师到了这个结骨眼上,特别想让孩子说出来什么呀,一中同长,有的孩子他就不想说这个,他也不知道要说这个,他就说什么,他就说圆里头就是什么呀?圆心和半径,其实我们说圆心和半径不就是定点,定长吗?不就是一中同长吗,那么那么多的表述的方法,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所以呢,我们有的老师看到,在课堂里头,就是他的标准答案的孩子特别鼓励他,只要是答案不一样,就是不理了,让他坐下了,然后这时候很多孩子都坐下了,其实我们老师更好的做法可以怎么样?可以鼓励孩子,让孩子的问题更好的对接到标准答案。
(5)跳转问题很快,不能跟随或有效引领学生的思路。有的老师跳转问题很快,老师问的这一个问题,学生在思考呢,思考完了有一个学生回答了,回答之后那么多孩子还没明白呢,这个孩子答得太好了,没明白那些孩子还是不明白呢,这 时候 老师很快把问题转向了下一个步骤,然后很快的转走了,这时候我们说那么多孩子还没明白呢,老师有时候需要一些重复,在老师重复的时候,很多孩子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把孩子有一个很好的引领,问题不要跳转的太快,有的时候跳得太快了,学生站起来回答了,比如说明明是,老师说 1+1=2 的事了,下一个就 2+3=5 了,那孩子可能站起来就回答 2+3=2,为什么呀?就是因为他还停留在对上一个问题的思考。
(6)提问没有精心设计。有的教师的提问没有精心的设计,随便的,很随意的就把一个问题抛出来了,这时候有的孩子他就不太明白了,这个问题答出来之后,学生对关键的问题,他可能就失去的了一个机会,他就没有办法去回答那个关键问题了,能转化,很多学生都能知道它能转化,可是如果我们问题精心设计,不这么快的把这个问题抛出来,而是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去回答问题,我们说这时候孩子他的发展的机会是更大的。
3、教学过程中的提问
数学课堂基本上都是有数学活动的,课堂上首先就是活动之前的提问,然后就会和大家交流活动之中的提问,还会有活动快要结束时候的提问。1> .入课时的提问。(1)为了解学生而问。
(2)将学生的兴致引入课堂。>.数学活动之中的提问。
(1)问题具体些,结合学生的做法走向重要之处。(2)问题具有挑战性,引领学生由具体走向抽象概括(3)问题指向背后的道理 3 >.活动将结束时的提问
活动快要结束时候的提问,给学生概括提升的机会。
4、关注情感目标的提问
而且要注意,课堂上要聚焦问题,老师的提问要适合学生的思考范围,不要突然地跳转问题,说着这事呢,马上就跳到下一个问题了,如果跳的话,也是为了推出下一个问题。前一个问题是大家已经完全解决的问题,不跳转问题,让问题继续去发展,有时候需要做的是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
三、反思
课堂上要提问,有很多很多的策略,我们说包括提问这件事,也需要去进行反思,反思之后会有很多的,你的想法出现,你的提问会更加地有效。
(一)、具体材料很重要,反思要有基础
反思的时候,具体材料很重要。反思是要有基础的,也就是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材料,学生才能反思,然后我们老师有一些具体的材料,老师才能反思。.在比较中反思。有了具体材料之后,我们可以在比较中反思,比如说一位老师反思了,三角形分类,干吗都按角来分类,不按边分啊。然后查了大量资料,做了很多的思考,最后自己认识到,为什么三角形分类,重要的是按角分类,还划了那个圈出来,那个图出来。.延伸性反思
然后在反思的时候还要注意,有一种方法是延伸性反思,也就是干吗呀?向这个课的前和后进行反思。我站在这个地方,我往前走一走,我往后走一走,就比如说加减法的计算,这时候这种延伸性的反思,会给老师带来一个什么效果,把问题看得更通透,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反思的时候,具体材料很重要,也就是说要有一些具体材料,你得做了事了,然后在这么多事里头进行反思,结合着你的事来反思,特别喜欢苹果公司的史帝夫.乔布斯曾经分享过的他的一个故事,就是要把很多东西串联起来。也就是说我们老师有很多很多的教学经验,我教过这个课、那个课,小学六年,六个年级,我恨不得把一到六年级都教过来了,这么多的教学经验,我怎么就不像专家似的,能说的条条是道呢,(二)、立足自身情况进行反思 .通过学生的调研进行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样一节课,可以通过学生的调研进行反思。就是这样一节课,通过前测可以了解到什么呀,一位老师了解到把五元三角改成以元为单位,用小数来表示的时候,学生的正确率是百分之百,把两分米改成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的时候,也就变成了 0.2,这时候正确率只有 69%,那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是因为原来就是学生生活经验里头 5 元 3 角这个事学生非常熟悉,然后两分米这事学生不太熟悉,对这个单位就不太熟悉,这时候进行反思了,通过课前调研的材料进行反思,然后设计自己的教学,通过课前调研反思,这是通过调研学生。.通过他人的启发进行反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以通过他人的启发进行反思。除了学生的启发,还可以有同事的启发,专家的启发,很多其他行业的人的到启发。比如说曾经有一位学教育的专家,和我们一起听了“鸡兔同笼”这么一节课,听课之后,专家说什么呀,这节课为什么上得好啊,它好在哪啊,用这么简单的方式来处理了过去教学里这么困难的问题。专家去看,尤其专家又不是搞数学的,去看的时候,更容易看到我们数学课的特点。.通过阅读受到的启发进行反思。
除了通过那么多具体材料,通过学生的启发,同事的启发,专家的启发,还有的时候,我们是通过阅读受到的启发来进行反思。
反思时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积累碎片,提供反思之目的地,目的物,咱们说不得是有地方使吗,你得有东西,有材料,你有你的课堂教学,然后你要把这个课堂教学努力做好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每一堂课的教学就是一个碎片,然后把碎片积累好,就是多做实事,把碎片积累得很丰富,然后要多读书,多和同事,学生,专家,以及其他行业的人交流,提供反思之导火索,反思之线路,也就是从那么多地方可以受到启发,然后反过来思考自己的碎片,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咱们说重要的是要经常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而且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经常反思,让学生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通过学习总结以上三点在教学中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还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去慢慢掌握教学的技巧,改进自己的不足,学习自己的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