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陕西社区考试辅导教材提纲增删对比
2014|2012|2013年陕西社区考试辅导教材提纲增删对比
(标注仅纲呈现同并等于教材内容增删)更多资料分享请关注大成公考微信号sxdcjy、陕西省情省貌
(二)陕西历史与文化
3.现代文化(增加)
(三)建设富裕谐美丽新陕西
1.建设三陕西战略构想(增加)
2.2013经济社发展主要(增加)
3.2014主要工作任务(增加)
3.陕西精神(删除)
(三)建设西部强省努力实现富裕谐美丽陕西奋斗目标(删除)
1.五发展(删除)
2.三强富美西部强省目标(删除)
二、政治基础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基本厚理
2.马克思主义哲概念本质特征(增加)
(四)党十八精神(删除)
1.党十八历史位重意义(删除)
2.党十八确定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奋斗目标(删除)
3.实现华民族伟复兴梦(删除)
三、律基础知识
()概述
l.本质与特征(增加)
2.与其社现象间关系(增加)
3.制定与实施(增加)
4.社主义制(增加)
(二)宪
3.我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增加)
(三)民事律
(四)社主义核价值观(增加)
l.道德含义(增加)
2.社主义道德内客(增加)
3.建设社主义核价值体系(增加)
4.社主义核价值观(增加)
四、社工作基础知识
(三)社工作者主要角色(增加)
1.社工作者概念(增加)
2.社工作者能力要求(增加)
(五)社工作直接(增加)
1.案工作(增加)
2.组工作(增加)
3.社区工作(增加)
(四)社工作(删除)
1.直接(删除)
2.间接(删除)
六、社区概论
()社区概念基本特征
3.社区与社社区社组织、行政区划单位关系(增加)
(三)社区发展(删除)
1.社区发展含义原则(删除)
2.社区发展程序(删除)
七、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意义主要内容
2.社区建设主要内容(增加)
(三)社区建设发展历程
1.街居制社区制——我城市社区转型社背景历史脉络(增加)
2.社区制确立与特点及其与街居制比较(增加)
(五)社区治理(增加)
1.社区治理基本内容(增加)
2.推进社区治理体制创新重要性紧迫性(增加)
3.各创新社区治理初步探索(增加)
4.外社区治理益经验(增加)
5.社区治理重点工作(增加)
八、社区居民自治
()社区居民自治基本概念要素
4.社区自治职能(增加)
(二)社区居民自治主要规范意义(增加)
l.社区居民自治主要规范(增加)
1.社区居民自治基本原则(删除)
(四)促进我社区民主自治途径(增加)
1.采用种形式调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积极性(增加)
2.力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增加)
3.提高社区内单位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积极性(增加)
4.加强政府社区建设、社区自治推作用(增加)
九、社区组织
()社区党组织
l.社区党组织位作用(增加)
1.党基层组织(删除)
(二)社区居民委员
5.加强改进社区居民委员建设重要意义、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删除)
十、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实务
()社区管理概述(增加)
l.社区管理概念(增加)
2.社区管理重要意义(增加)
3.社区管理原则(增加)
4.社区管理特征(增加)
5.社区管理模式(增加)
6.社区应急管理(增加)
7.社区宣传管理(增加)
(二)社区服务概述(增加)
l.社区服务含义(增加)
2.社区服务特征(增加)
3.社区服务功能(增加)
4.社区服务主要内容(增加)
(三)社区服务工作
6.社区矫工作(增加)
(四)社区工作步骤
l.社区工作步骤(增加)
(五)社区工作员素质要求(增加)
1.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基本素质(增加)
2.社区工作者职业道德(增加)
3.社区工作者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增加)
十、社区工作律规政府文件选编(删除)西安大成公考!
第二篇:陕西社区考试模拟题全集
社区居委会工作:
一、填空题
1、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3、社区组织机构由(社区党支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组成,任期均为(三)年。
4、社区居民委员会根据日常工作需要可下设(民政事务)、(治安调解)、(服务保障)、(计生妇女)、(经济发展)等工作委员会。
5、社区成员代表包括(社区居民代表)、(社区单位代表)、(驻社区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6、根据《西安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参加选举方式)、(户代表选举方式)和(居民自愿登记选举方式)。
7、“社区义工制”是指在规定范围内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公民,根据自身特长和专业,在(不索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区服务),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愿每完成定量社会义务服务的工作制度。
8、社区“31365工作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我区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具体措施。其中社区“31365工作法”中的第一个“3”指“三位一体”,即(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服务站)。
9、社区工作“三必查”指:(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社区民情民意)、(政府公共服务)
10、社区服务“六必访”指:(流动党员)、(生病住院)、(红白喜事)、(邻里纠纷)、(刑满释放)、(家庭困难);
11、社区走访“五必问”指:(孤寡老人)、(下岗失业)、(失学儿童)、(流动人口)、(残疾人员);
12、社区事物“五必记”指:(居民意见)、(新L访接待)、(安全防范)、(重大事项)、(好人好事);
13、社区“三有一化”,是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措施,其内涵是: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做到(有人管事);加强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建设,做到(有钱办事);加强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做到(有场所议事);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14、2010年我区深入实施“一网一话一册”社区便民工程。其中的“一网”指的是(碑林社区网);“一话”指的是(碑林区便民服务热线、党员服务热线 88890100);“一册”指的是(碑林区便民服务手册)。15、2010年碑林区在全区开展“星级社区”创建和考评活动。其目标任务是:力争到2015年全区(40)% 的社区达到“五星级”,(60)% 的社区达到“四星级”,(80)% 的社区达到“三星级”标准。
16、所谓“双拥”工作,就是地方党委、政府的(拥军优属)和军队的(拥政爱民)两项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简称。
17、民政优抚工作是指(优待)、(褒扬)、(抚恤工作)的统称。
18、现役军人死亡一次性抚恤金的标准是:烈士(40)个月工资,牺牲军人(20)个月工资,病故军人(10)个月工资。
19、民政工作中提出的“三无对象”指的是(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或抚养人)。
20、《老年法》是在(1996)年8月29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21、《老年法》规定的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包括老年人合法收养的(养子女)和有抚养教育关系的(继子女)等。
22、“六个老有”的具体内容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3、老年人持西安市老年优待证,可享受优待条件。其中65岁至69岁老年人可(半价)游览省、市旅游景点和公园;70岁以上老年人可(免费)游览省、市公园和旅游景点,就医免缴(挂号费)。
24、西安市90周岁以上老年人保健补贴的标准为90—99岁老年人每人每月(80)元,10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210)元。
25、碑林区“夕阳关爱工程”作为政府的“十件好事”,每年为 200户(“鳏寡孤独病残”)的高龄贫困老人提供家政扶助服务。
26、目前西安市城六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标准为每人每月(230)元。
2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资格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救济。
28、办理城市低保的时限是:民政部门自接到申请人提出书面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结束。
29、临时救济是指本区常住人口的低收入家庭因(重大疾病)、(突发性事件)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难,政府为其提供的临时救助措施。
30、医疗救助分为(大病(住院))救助和慢性病(门诊)救助两种。
二、判断题
1、社区建设是前提,社区自治是主题,社区服务是目的。(∨)
2、推进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
3、异地入伍的义务兵不予优待(∨)
4、大灾、特大灾害由区政府直接负责救灾工作。(×)
5、最低生活保障线是指能够维持城市居民在正常条件下的最基本生活需要的平均支出水平,它表现为人们只购买绝对必需的生活资料。(∨)
6、无特殊原因,不按期领取保障金超过三次的保障对象,视为自动放弃保障资格,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7、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到指定的部门办理老年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办理优待证。(∨)
8、我区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经调整为260元。(×)
9、救灾工作的原则是实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分部门负责。(∨)
10、赡养人对老年人应当履行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藉等主要义务。(∨)
11、对于在最低生活保障核查收入过程中遇到的如存款数量无法明确,隐性收入无法核定,有高档消费品的家庭,尽管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生活保障标准,但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不应予保障。(∨)
12、我区低保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实行“民主评议、阳光管理、文明服务”,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出即出”。(∨)
13、居民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至二次。(∨)
14、居民自治的内容由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及其任务所决定。(∨)
15、社区建设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民间活动,而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
三、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优抚工作制度是(A)
A、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 B、政府、单位、群众三结合;C、企业、政府、个人三结合。
2、什么是在乡老复员军人(A)
A、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的,复员后国家未安置过工作的; B、1949年10月1日前入伍的,复员后国家未安置过工作的; C、1945年8月8日前入伍的,复员后国家未安置过工作的。
3、根据《城市居委会组织法》,政府及其派出机关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关系是:(B)A、管理与监督; B、指导与被指导; C、领导与被领导; D、监督与被监督。
4、社区居委会的设立、撤销和规模调整,可由哪个部门决定:(B)A、民政部门; B、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 C、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机关; D、上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5、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D)
A、地方性自治组织; B、社区居民的管理、服务和教育组织; C、社区居民的群众性非正式的自治组织;
D、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6、社区建设的核心是(A)
A、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管理; B、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我服务; C、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 D、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我监督。
7、社区建设重点解决好(A)的关系和衔接问题。
A、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民主自治; B、驻街企业与居民群众; C、物业公司与业户; D、居民自我服务与自我监督。
8、对(B)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优待证。
A、60; B、70; C、80; D、90。
9、救灾法律制度属于行政管理法律制度的范畴,在民政工作中属于(A)A、社会保障类; B、救灾救济类; C、最低生活保障类。
10、我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A)。
A、230元; B、240元; C、250元; D、260元。
11、办理城市低保,须在申请人提出之日起(C)日内办结审批手续。A、10; B、20; C、30; D、40。
12、我国管理民间组织的基本方针是(A)
A、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督管理; B、严格审批,严格管理;C、自然发展,宏观管理。
13、社区民间组织应当履行哪些程序(B)
A、提出申请、准备资料、民政登记B、提出申请、民政备案 C、提出申请、准备资料、事业单位登记局登记
14、属于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注册资金为(D)A、1万元 B、2万元 C、3万元 D、5000元
15、在申请婚姻登记时,当事人应当提供的材料有(D)
A、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照片、单位证明 B、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照片、居委会证明 C、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照片、派出所证明 D、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照片 16、2009年我区光荣地获得(A)的荣誉称号。A、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陕西省民政工作先进区 B、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陕西省民政工作先进区
C、全国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区、陕西省民政工作先进区 D、全国双拥工作模范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
四、多项选择题
1、优抚对象包括以下哪几种人(A、B、C、D)A、现役军人及家属; B、革命伤残军人;
C、复员退伍军人; D、革命烈士和牺牲病故军人家属。
2、“三属”享受定期抚恤金的条件(A、B、C)
A、父、母、抚养人、夫、妻无劳动力和生活收入的或虽有一定生活收入,但不足以维持当地一般群众生活水平的;B、子女未满18周岁或虽满18周岁因读书或伤残而无生活来源; C、弟、妹未满18周岁且必须是依靠军人生前供养的;D、子女身体健康且已成婚但收入过低。
3、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A、B、C、D)
A、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B、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C、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D、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E、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F、方便群众、服务生活。
4、进过10年的社区建设工作,当前我区社区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有:(A、B、C、D)A、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家庭、优抚对象的社会福利服务;B、面向下岗失业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C、面向社区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 D、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E、面向社区群众的群众文化体育服务; F、面向社区单位的后勤社会化服务。
5、社区建设中理顺(A、B、C、D)个关系
A、理顺政府依法行政,政府指导社区依法自治的关系; B、理顺街道办事处依法指导和社区居民自治的关系;
C、处理好社区组织内部关系,社区居委会和党支部、驻地单位、社区居民的关系; D、处理好社区政府公共服务和居民自我服务的关系。
6、社区建设的“四自”功能包括(A、B、C、D)
A自我管理; B自我教育; C自我服务; D自我监督。
7、自然灾害分为(A、B、C)。
A、中小灾; B、大灾; C、特大自然灾害; D、旱灾。
8、城市居民低保申报审批程序为(A、B、C、D、E)。
A、户主申请; B、入户调查; C、张榜公布; D、审查复核; E、审核批准。
9、保障对象家庭收入确定范围为(A、B、D、E)。
A、各类工资、奖金、退休金、基本生活费; B、股息、利息、租金等其他财产性收入C、各类保险金、救济金、赡养费、抚(扶)养费;D、自谋职业收入;E、大、中专院校、技校读书或学徒的其奖学金、生活津贴等收入;F、对领不到最低工资、最低离、退休费和生活费的在岗职工、离岗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和退休人员按照当地政府公布的有关标准计算其“应得收入”。
10、“三无对象”的内容为(A、B、D)
A、无生活来源; B、无劳动能力; C、身边无子女的老年人;D、无法定赡养或抚(扶)养人。
11、民间组织管理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B、C、D)A、坚持依法管理; B、坚持统一登记管理;
C、坚持双重负责、分散管理; D、坚持稳步发展,提高内在质量和素质。
12、以下属于社区工作服务站工作范围的项目有哪些?(A、C、D、F、H)
A、社区人口统计 B、社区义工服务 C、社区居民医保 D、育龄妇女“三查”E、社区“闲事长” F、社区劳动保障 G、发展社区便民网点 H、残疾人救助I、社区家长学校 J、文明市民学校 K、妇女庇护室
四、简答题
1、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我国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同时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其作用是:(1)居民委员会是发展基层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2)居民委员会是国家基层政权的依靠力量;
(3)居民委员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4)居民委员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2、西安市城市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1)推选社区成员代表,组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2)推选产生社区选举委员会;(3)制定社区换届选举办法;(4)选民登记;(5)提名推荐确定候选人;(6)竞选演说;(7)正式召开大会进行选举。
3、什么是社区“31365”工作法?
社区“31365”工作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我区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措施。“3”---即理顺社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街道和社区的指导,促进社区工作服务站规范运作,在全区形成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社区工作服务站“三位一体、并驾齐驱”的社区工作新机制。
“1”---即深入实施社区“一居一品”服务计划。找准适合本社区发展模式,对照“星级社区”创建标准,按照“一居一品牌”、“一居一特色”的要求,激发社区的创新意识,将特色做足做强。
“365”---即在社区内全面推行“三必查、六必访、五必问、五必记”工作法,形成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社区民情民意、政府公共服务“三必查”;流动党员、生病住院、红白喜事、邻里纠纷、刑满释放、家庭困难“六必访”;确保孤寡老人、下岗失业、失学儿童、流动人口、残疾人员“五必问”和居民意见、信访接待、安全防范、重大事项、好人好事“五必记”。
4、《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中主要任务有哪些?
(1)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主要任务是推进社区就业服务;推进社区社会保障服务;推进社区救助服务;推进社区卫生和计生服务;推进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推进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推进社区安全服务。
(2)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主要是支持社区居委会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提供社区公共服务;支持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成员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指导社区居委会为发展社区服务提供便利条件。
(3)培育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4)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主要任务是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业务。5、2009年民政部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1)进一步健全以基层群众自治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2)进一步完善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3)进一步繁荣以增强社区凝聚力为宗旨的城乡社区文化,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4)进一步加强以城乡统筹为重点的社区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5)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扩大农村社区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6、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方式有哪些?
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方式有:政府购买服务;设立社区便民服务热线;建设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开展老人日托或全托服务;公寓式服务;邻里互助、老年互助服务;时间储蓄。
7、城市生活困难居民如何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对象认定方法)?
(1)由街道办事处低保经办机构直接受理低保申请。或者受街道办事处低保经办机构委托,受理低保申请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将申请人提交的所有材料及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全部上交街道办事处,不得自行作出不予受理或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决定。
(2)入户调查存录原始资料。入户调查和邻里走访应由两人以上同行,并记录祥细、真实申请人家庭生活情况,以备街道和区级民政部门审核、审批时查验。
(3)民主评议、公示应规范。民主评议参加人员总人数不得少于7人,并定期轮换当场公布结果。评议结果无论同意与否,都应上报街道办事处。一般情况下,张榜公示的范围应限于低保申请人所居住的社区居委会。
(4)区民政局接到街道上报申请材料后,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予以审批。获得批准的返回街道进行公布无异议的,通过街道办事处发给保障对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8、城市低保其他各项救助都有哪些?
对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对象均可申请以下四个方面的救助:(1)医疗救助;(2)教育资助;(3)临时性救助;(4)廉租房补助。
9、核实家庭收入可采取哪几种办法?
(1)个人申报法;(2)入户调查法;(3)单位、邻里走访法;(4)行业评估法;(5)低保议评小组评议。同时也可采用信函索证法、部门协同法和跟踪消费法。
10、什么是社区“一院一图、一户一档”社区管理模式?
即以社区固定建筑和房屋为载体,按照居民的居住状况、家庭成员构成,全面收集和掌握人口信息,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和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的一种新型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模式。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社区基本情况“图档结合、一目了然”;二是人口基本信息能够全面掌握;三是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针对性强;四是各类工作台帐清晰、相互联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11、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团结和带领社区群众共同建设社区的能力; 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和推动社区工作的能力; 正确分析复杂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以人为本、锐意创新,持续发展的能力; 运用现代技术提供社区综合服务的能力。
12、“居务公开”制度包括哪些内容?(1)本季度居委会的工作情况。
(2)居委会财务收支的底数以及本季度居委会财务收支的具体情况。(3)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4)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张榜公布的内容。
(5)救灾、救济群众筹款筹物及发放情况。(6)定期救济享受人员详细情况。(7)居民代表会议决议事项。
(8)其他居民群众利益有关的事项。
13、现行市、区政府对社区“两委会”成员补贴标准、工作经费标准如何规定?
2010年市、区党委、政府再次提高了社区“两委会”成员的生活补贴标准,我区执行的标准为:书记、主任“一肩挑”的1500元/月;书记、主任分设的1300元/月;副书记、副主任1200元/月;委员1100元/月。同时,将社区办公经费提高至2万元/年,经过社区工作服务站改革,区级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费随事转”,再向社区拨付部分办公经费。
14、当前,市、区党委、政府对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的规定有哪些?
每个社区的办公和活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不低于1000平方米。各社区的内部基本设置应当包括“四室三站一场”,即:“四室”社区党支部办公室、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社区警务室、社区图书室;“三站”社区低保和劳动保障工作站、社区计生和卫生服务站、社区文化体育辅导站;“一场”室外健身活动场所。
2009年10月,我区全面推行“社区工作服务站”体制改革,完成了人员和资源整合,将政府公共服务的10大项工作统一纳入社区工作服务站,大力推行“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社区工作服务站原则上应不少于50平方米。
15、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由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召集,一般每半年举行一次。根据需要或者1/3以上代表提议,应及时召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会议。召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时,应有社区居民代表的过半数参加,所作决定应经到会代表的过半数通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1)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在本社区的遵守和执行;
2)听取和审议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报告、决定本社区发展规划、计划和本社区内各方面自治工作、公益事务的重大事项;
3)制定和修改本社区自治章程、社规民约等规章制度;
4)推选人员成立社区选举委员会,及时张榜公布并报指导机关备案,通过《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
5)审议筹集社区建设资金和使用办法; 6)改变或撤销社区居委会不适当的决定;
7)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认为应当由其决定的其他事项。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社区居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16、社区工作服务站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1)社区综合管理事务: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方针、政策;及时通知和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处理各种违法行为;协助开展社区统计工作,采集社区人口、单位、设施等各种信息并按规定上报;
(2)社区民政和社会事务管理:负责民政法律、法规宣传;负责调查了解本社区最低生活保障、优抚、医疗救助等各类民政对象的生产生活和政策落实情况;负责民政对象稳定和社情民意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及时查灾核灾,报告本级灾情,定期汇报基层救助程序、救助政策落实情况;协助开展双拥、老龄、殡葬管理等工作;
(3)社区社会保障事务管理:协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劳动保障工作,采集相关信息,为居民提供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咨询,协助处理劳动保障信访;
(4)社区人口和计生事务:大力倡导社区新型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为社区居民提供计划生育方面的服务;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经常性管理,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5)社区卫生健康事务:协助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普及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开展社区健康服务、卫生防疫、疾病普查普治、社区医疗救助等工作;
(6)社区残疾人服务:发展社区残疾人事业,开展残疾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残疾人学习和就业培训,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不断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精神生活,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7)社区法制事务: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咨询和法律进社区、法律援助等活动;协助开展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等;
(8)社区安全事务:协助管理社区内出租屋和流动人口;协助开展社区消防及安全生产工作;协助社区民警维护社区治安,配合落实维稳及综治工作进社区;
(9)社区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事务:负责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和社区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负责与有关单位、门店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保护社区市容环境;协助做好犬类管理工作;协助环境保护部门对社区内环保事务进行监督管理和协调等;(10)承办区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
17、西安市对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站的总体要求有哪些?
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站硬件设施不低于100平方米,满足“就餐、娱乐、休憩、应急救护”四项服务功能,建立社区老年人台帐,为老服务项目不少于5项。
18、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服务站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19、社区工作人员目标考核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社区工作者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履行职责、完成目标任务情况和民主评议结果为主要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德:考核社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具体内容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指示决议;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秉公办事;服务群众、爱岗敬业;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等。
能:考核社区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具体内容是: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和凝聚社区群众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等。
勤:考核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具体内容是:组织纪律性、出勤率、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敬业奉献精神等情况。
绩:考核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具体内容是:社区工作者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情况,取得的成效,上级表彰奖励情况。
廉:考核社区工作者廉洁自律情况。具体内容是:自觉遵守职业社区工作者行为规范,廉洁自律、奉公守法情况。
第三篇:陕西社区考试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社区一般是指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2、社区居委会具有基本工作职责和(协助管理)职责。
3、社区党组织换届年限为(3)年。
4、我国的根本法是(宪法),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率。
5、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7、党十七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将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问题。
8、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
9、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10、“三无”人员指: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
11、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领导层。
12、单位招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录用标准。
1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14、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实行现居住地和户籍地互相配合,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原则。
15、收养子女时,被收养人年龄条件是不满(14)周岁。
16、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17、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内从事(专业性)和职业性工作的社会工作人员。
18、今年召开的全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到(2010)年,我省50%以上的城市社区要达到和谐社区标准。
19、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20、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六)周年。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V”错的打“X”,每题1分,共10分)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低保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制。对
2、夫妻双方离婚必须到一方户籍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错
3、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对
4、党员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对
5、选举人不可以委托他人代写选票。错
6、《继承法》规定法定继承优先于遗嘱继承。错
7、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岁以上居民提议,应当召开居民会议。错
8、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坚持流浪人员求助自愿的原则。对
9、申请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房,其家庭成员必须都是当地非农业常住户口。错
10、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对
三、单选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10分)
1、社区居委会的基本属性是(B)。A、社会性;B、自治性;C、基层性;D、民主性。
2、居民提议提出的决定,应当由出席人数的(A)。通过才能有效。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一;D、五分之一。
3、社区服务的“四个面向”不包括(D)。A、面向失业、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服务;B、面向弱势群体和困难居民提供救助服务;C、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D、面向政府部门提供无偿服务。
4、党章规定,党组织发挥(C)作用。A、政治核心;B、经济核心;C、领导核心;D、组织核心。
5、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D)。A、6个月;B、8个月;C、10个月;D、12个月。
6、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编入居民小组,社区居委会应当对他进行(A)。A、监督和教育;B、监视居住;C、强制参加劳动;D、定期召集学习。
7、社区建设的龙头是(C)。A、社区文化;B、社区治安;C、社区服务;D、社区卫生。
8、“五个老有“不包括(B)。A、老有所养;B、老有所依;C、老有所为;D、老有所乐。
9、目前我国法定结婚年龄为(B)。A、男20岁,女18岁;B、男22岁,女20岁;C、男24岁,女22岁;D、男25岁,女23岁。
10、民政部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要从(B)抓起。A、示范楼院;B、示范社区;C、示范街道;D、示范城区。
四、多选题(每题2-4个答案,选对1个得0.5分,全部选对得2分,选错、多选均不得分,共20分)
1、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ABCD)。A、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人群;B、有从事活动的地域;C、有一套服务设施;D、有一套管理机构;E有一批志愿者;
2、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包括(ABCD)。A、个人为社区服务;B、人际相互服务;C、社区为居民服务;D、政府(民政部门)为民政对象服务;E、社区为政府服务。
3、社区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ABC)。A、党建制度;B、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C、居务公开制度;D、劳动保障制度;E、低保制度。
4、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ACDE)。A、以人为本、服务居民;B、民主管理、民主监督;C、资源共享、共驻共建;D、责权统一、管理有序;E、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5、作为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应具有的基本素质(ACD)A、政治素质;B职业素质;C、能力素质;D、道德素质;E、管理素质。
6、社区居委会实行的是(BCDE)。A、民主自治;B、民主选举;C、民主决策;D、民主管理;F、民主监督。
7、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是(ABCD)。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E、科学发展观。
8、我国目前今法定节假日包括(ABCE)。A、春节;B、国庆节;C、清明节;D、元宵节;E、元旦。
9、下列属于工伤的情形是(ABDE)。A、工作时间、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B、工作时间、场所,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C、因私事在工作时间和地点与同事斗殴受伤;D、患职业病;E、上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
10、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包括(ABC)A、社区;B、家庭;C、居民;D、企事业单位;E、农村居民。
五、工作实务题(共40分)
1、请你撰写你社区2008年工作总结,列出提纲。(3分)。
参考答案:
1、社区基本情况;
2、社区一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
3、存在的问题;
4、明年工作安排。
2、你辖区居民来社区反映,怀疑某住宅小区内某单元楼有非法传销活动。社区安排你去处理这件事情,你怎样解决?提纲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对此事调查核实(以不惊动传销者为宜);
2、如情况基本属实,马上报告工商、公安部门依法取缔;
3、通过此事,加强社区参与者和广大居民传销危害宣传教育。
3、你辖区居民来社区反映,一建筑工地深夜施工扰民,影响附近居民正常休息。社区派你去处理,你怎样解决?提纲回答。(4分)。
参考答案:
1、进行调查核实;
2、如情况属实,可会同居民代表与施工方协商;
3、如不能解决,向环保、执法等部门反映,由执法机关对施工方进行处罚,责令停止夜间施工;
4、对施工方进行跟踪监督。
4、社区安排你主持召开居民会议,会议议题是开展居民帮扶本辖区特困残疾人活动,你准备分几个层次去讲?请写出主持会议提纲。(5分)
参考答案:
1、向参会人员介绍会议议题;
2、简要介绍本辖区特困残疾人情况;
3、阐明这次帮扶活动的重要意义;4落实帮扶措施;
5、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帮扶活动。
5、你包片的小区属平房区,居民环境意识差,木柈、杂物到处乱放,易引发火灾。门外巷道杂物堆得连车也不能通过。你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治理?提纲回答。(5分)
参考答案:
1、对平房区居民进行消防知识宣传教育;
2、邀请消防人员为居民开展防火安全知识讲座,提高认识;
3、对居民进行环境清理整顿动员;
4、对清理整顿活动进行检查验收,派治安员加强巡查;
5、如效果不明显或居民不响应,协调消防部门进行检查治理。
6、你主抓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最近发现辖区世纪小学的一些学生,课余时间偷偷往阳光网吧里跑,有的还偷偷吸烟。你打算怎么利用各种社区和社会资源,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提纲回答。(6分)
参考答案:
1、与阳光网吧沟通,不得接纳未成年人;
6、与文化市场管理部门沟通,加强网吧管理;
3、与学校沟通,对学生加强教育;
4、与家长沟通,加强对孩子教育;
5、发挥社区内“关工委”、“五老十大员”等对青少年教育作用;
6、加强宣传,组织青少年观看沉迷网吧带来的危害图片展或专题片等;经常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社区活动。;
7、今年开展的黑河市每名社区工作者联系100户居民活动中,社区工作者小张的《民情日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情况:“30多岁的小李,夫妻双双下岗,孩子李刚上小学3年级,本不富裕的家庭又突遭火灾,生活用品悉数烧毁,夫妻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如果小李是你的联系户,请你设计一套救助服务方案,列出提纲。(7分)
参考答案:
1、帮助小李夫妻树立生活信心;
2、动员居民捐款捐物或利用“慈善爱心超市”,帮助解决燃眉之急;
3、为他们申请办理最低生活保障;
4、帮助夫妻联系就业岗位,实现再就业;
5、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帮助申请小额贷款,结合自身特点,选择自谋职业;
6、和李刚学校沟通,为他减免相关费用;
7、动员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帮扶活动。
8、张大娘,75岁,退休干部,老伴去世后独立生活,她不愿意到外地和子女共同生活,平时经常在小区活动。最近邻居来社区反映: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很少走出家门,邻居们很担心。请你设计一份帮扶张大娘的社区服务计划提纲。(7分)
参考答案:
1、到张大娘家走访,进一步了解老人实际状况;
2、与老人或子女沟通,动员老人尽量与子女一起居住;
3、动员老人到老年公寓居住,集体照顾;
4、开展社区有偿关坏,建议张大娘请保姆照顾自己;
5、根据张大娘身体状况,动员社区老年组织到家或开展方便老人参加的活动;
6、联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老年人检查身体或提供有关服务;
7、发挥志愿者作用,经常为老年人提供关怀。
1.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性质是什么?
社区成员大会是社区自治的最高权力机构。为方便自治,社区可成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代行社区成员大会的职能。
2.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由哪些人组成?
社区成员大会由社区全体18周岁以上有选举权的居民和社区单位(指驻在社区的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代表组成。
3.社区成员代表如何产生?任期多久?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由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推选产生,每届任期3年。
4.社区成员代表应尽哪些义务?
(1)宣传、贯彻、落实社区成员大会及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的各项决定决议;(2)密切联系选区成员,征求意见,并及时向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反映,维护社区成员正当利益;
(3)积极与驻社区各单位沟通协调,取得共建方面的支持;(4)自觉响应社区组织的号召,动员和带动社区成员认真完成社区委员会布置的工作任务,在社区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5.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一般包括哪几项程序?
(1)推选大会主席主持会议;(2)确认、清点并报告代表出席会议;(3)宣布开会;(4)宣布本次大会的主要议程;(5)依次进行大会的各项议程;(6)对大会有关议题进行分组讨论和审议;(7)由各组代表将讨论、审议情况向大会报告;(8)对需要通过的会议事项进行表决;(9)宣布大会闭幕。
6.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主要议事范围有哪些?
(1)听取并审议社区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2)听取并审议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的报告;(3)讨论决定本社区的社区建设规划和涉及全体社区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4)制定或修改社区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5)变更或撤销社区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6)对社区委员会成员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7)补选或罢免社区委员会成员;(8)讨论和答复社区代表提案。
7.什么情况下才能举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什么情况下通过会议决定?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有半数以上的代表参加才能举行,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会议的代表半数以上通过。
8.什么情况下形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议案?议案如何提交社区委员会?
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或10名以上社区代表联名,可以形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议案。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议案,必须于会议召开前7天提交社区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对社区代表大会的议案,必须列入会议议程。
9.如何公布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和有关事项?
社区委员会应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和有关事项,在社区公示板或社区显著位置张榜公布,同时报所在街道办事处备案。
10.如何复议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
有五分之一以上的社区居民或户代表提议,可以召开社区成员大会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议或决定进行复议。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定为最终决定。1.社区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
是社区成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社区委员会实行自治的原则是什么?
社区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原则。3.社区委员会一般设立哪些工作岗位?
一般可设立法律咨询、保障服务、治安调节、环境卫生、文化教育、计划生育和妇女等工作岗位。
4.社区委员会设置哪些职位?一般如何配备社区干部?
一般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9人组成。具体人数由区县市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确定。
5.目前我市杜区委员会专职成员的配备比例是如何确定?
一般每200-300户配备一人,多民族的社区,应当有适当的少数民族成员组成。
6.社区委员会选举的原则是什么?
社区委员会选举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7.社区选举委员会如何产生?其条件是什么?
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从办事认真,有群众威望,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社区成员中推选产生,其中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委员会成员不得超过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8.社区选举委员会具有哪些职责?
(1)宣传、执行并组织社区居民学习有关法律、法规;(2)制定选举实施方案;(3)组织推选候选人,公布候选人名单;(4)提名和培训监票人、计票人;(5)确定选举日期、投票方式和选举结果;(6)组织投票选举,公布选举结果;(7)总结上报选举情况,整理建立选举工作档案。
9.参加社区委员会选举的条件是什么?什么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年满18周岁本社区居民,除依照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社区单位可派代表作为社区成员参加选举。
10.社区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如何产生,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社区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应当从奉公守法、廉洁正派、身体健康、办事公道,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适应本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热心为本社区成员服务的社区居民中推选产生。
二、多项选择:
1、优抚对象包括以下哪几种人(ABCD)
A、现役军人及家属 B、革命伤残军人
C、复员退伍军人 D、革命烈士和牺牲病故军人家属
2、伤残按性质分为(ABC)
A、因战 B、因公 C、因病 D、因伤
3、优抚工作方针(ABCD)
A、思想教育B、扶持生产C、群众优待D、国家抚恤
4、伤残军人乘坐交通工具有何优待(AB)
A、国营火车、轮船、长途汽车优惠票价的50%
B、国内民航优惠20%
C、中巴优惠10% D、出租车优惠10%
5、“三属”享受定期抚恤金的条件(ABC)
A、父、母、抚养人、夫、妻无劳动力和生活收入的或虽有一定生活收入,但不足以维持当地一般群众生活水平的
B、子女未满18周岁或虽满18周岁因读书或伤残而无生活来源
C、弟、妹未满18周岁且必须是依靠军人生前供养的 D、子女身体健康且已成婚但收入过低
6、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A、B、C、D)
A.以人为本、服务居民B.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C.责权统一、管理有序D.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E.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7、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23号文件精神,社区建设的项目一般有那些:(A、B、C、D、E)
A.社区服务 B.社区文化 C.社区卫生 D.社区治安E.社区环境
8、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有:(A、C、D)
A、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求助和福利服务
B、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C、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D、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
9、社区建设中理顺(ABC)个关系
A、理顺政府依法行政,政府指导社区依法自治的关系;B、理顺街道办事处依法办事和居民自治的关系;C、处理好社区组织内部关系,社区居委会和党支部、居民的关系
10、社区建设的“四自”功能包括(ABCD)
A自我管理 B自我教育 C自我服务 D自我监督 E自我完善
11、兴隆台区自然灾害救济预案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B、C、D、E)。
A、总则 B、灾前准备,C、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D、救济,E、救灾紧急救助。
12、五保供养的对象是(A、B、C)。
A、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B、无劳动能力的,C、无生活来源的,D、无家庭财产的。
13、救灾工作实施救济,分为(B、C)。
A、实施救助 B、春夏荒救济 C、冬令救济 D、查核灾情。
14、五保供养的内容是(A、B、C、D、E)。
A、供给粮油和燃料,B、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C、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D、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
E、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15、自然灾害分为(A、B、C)。
A、中小灾 B、大灾 C、特大自然灾害 D、旱灾。
16、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原则为(A、B、C、D、E)。
A、政策保障原则 B、家庭保障原则,C、自我保障原则 D、优惠照顾原则,E、社会化原则
1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报审批程序为(A、B、C、D、E)。
A、户主申请 B、入户调查 C、张榜公布 D、审查复核
E、审核批准。
18、保障对象家庭收入确定范围为(A、B、C、D、E)。
A、各类工资、奖金、退休金、基本生活费
B、各类保险金、救济金、赡养费、抚(扶)养费 C、自谋职业收入,D、大、中专院校、技校读书或学徒的其奖学金、生活津贴等收入。
E、对领不到最低工资、最低离、退休费和生活费的在岗职工、离岗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和退休人员按照当地政府公布的有关标准计算其“应得收入”。
19、不应计入家庭收入的范围为(A、B、C、D、)。
A、优待对象领取的优待抚恤金和城镇居民非农业户口义务兵家属优待金
B、对国家做出特殊贡献,政府给予的一次性奖励,C、教育部门及社会为解决在校学生就学困难给予的困难补助金,D、因工负伤致残的职工及其供养亲属享受的公伤津贴、护理费、一次性抚恤金等。
20、“三无对象”的内容为(A、B、C)
A、无生活来源
B、无劳动能力
C、无法定赡养或抚(扶)养人
D、身边无子女的老年人,E、被父母遗弃的未成年儿童。
21、哪些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AB)。
A、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B、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C、夫妻双方不实行计划生育义务的
2.2、有哪些情形是无效婚姻(ABCD)。
A、重婚的
B、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C、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D、未到法定婚龄的 E、没有婚前健康检查证明的
23、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是(ABCDE)。
A、婚姻自由
B、一夫一妻
C、男女平等
D、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E、计划生育
24、有(ABCDE)情形之一,调节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A、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B、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C、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D、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E、其他导致感情破裂的。
25、有(ABCD)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财产。
A、一方的婚前财产
B、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
C、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妻一方的财产
D、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26、民间组织管理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ABCD)
A、坚持依法管理B、坚持统一登记管理
C、坚持双重负责、分散管理D、坚持稳步发展,提高内在质量和素质
27、(ABC)是非法民间组织
A、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的
B、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 C、被撤销登记后继续以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
28、民间组织应享有的合法权益(ABCDE)
A、财产权 B、名称权和名誉权 C、知识产权
D、减免税权 E、诉讼请求权
第四篇:2018陕西社区考试练习题
2018陕西社区考试练习题
2018年陕西社区考试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为了帮助大家做好备考工作,政通教育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考试练习题,并附专家详细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共基础
1.张某失恋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晚,张某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王某胸部,致王某当场死亡。随后,张某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对于张某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司法机关应当按照张某的要求,判处张某死刑立即执行
B.张某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C.张某具有责任能力,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D.张某具有责任能力,事出有因,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________,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
A.点源污染防治 B.面源污染防治
C.线源污染防治 D.全面污染防治
3.十八大后,我军召开了________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
A.西柏坡 B.瑞金 C.古田 D.兴国
1.【答案】C。政通教育解析:《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规定,本题中张某失恋,按照一般情况下张某应该属于成年人,属于完全刑事责任年龄,应对其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故本题选C。
2.【答案】B。政通教育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故而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3.【答案】C。政 通教育解析:十九大报告强调,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强军兴军开创了新局面,召开了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故本题答案为C。
人文常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民间文学一般为口头形式
B.小提琴曲《梁祝》以民间传说为素材
C.“信天游”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
D.“乐府双璧”指的是《孔雀东南飞》和《长恨歌》
2.“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种评判的态度。新思潮的手段是研究问题和输入学理。……新思潮对旧文化的态度,在积极一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做整理的工夫。新思潮的唯一目的是什么?是再造文明。”下列历史事件中,体现新思潮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下列文化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是()。
A.半坡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周口店遗址
4.下列关于鲁迅小说集《呐喊》的表述,错误的是()。
A.小说集《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
B.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被收录在该小说集中
C.它是继《彷徨》后,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D.它收录的是鲁迅从1918年到1922年所作的十四篇小说,并于1923年出版
5.下列不符合我国古典建筑特点的是:
A.不论是墙还是塔都是越往上越细,顶上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
B.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C.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D.特别注意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1.答案: D
解析: 由于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包括他们的专业艺人或半专业艺人,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一般只能用口头语言,甚至还用地方土语方言去构思﹑表现(包括演出)和传播。《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何占豪与陈钢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所谓“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的合称,汉代古乐府民歌(汉乐府)中最著名的两大代表作。《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 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所以D项错误。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2.答案: D
解析: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是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它探索了救过救民的新出路,它的目的是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选择D。
3.答案: D
解析:人类以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的早期泛称旧石器时代,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周口店人、山顶洞人等基本上都处于这一时期。>故正确答案为D。
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文化有: 大汶口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半坡细石器文化等。
4.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B、D三项均正确。《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而《彷徨》收录的是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小说,于1926年出版,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5.答案: A
解析: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注意此题是选不符合的一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法律常识
1.石羊乡油坪村内有乡办塑料加工企业一家,村办林场一片。村内的耕地,过去由生产队集体耕种,以后生产队改为组,由各组发包给本组的农户。依照法律规定,以上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应如何确定?()
A.乡办企业用地归石羊乡所有,林场土地归油坪村所有,耕地归各组所有
B.林场土地归油坪村所有,其余土地归石羊乡所有
C.乡办企业用地和林场土地归石羊乡所有,耕地归各组所有
D.所有这些土地都归石羊乡所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肖某明知自己的自行车车闸不好使,却自以为技术过硬而飞速行驶,当行至一交叉路口时,将一幼儿当场撞死,肖某的行为属于间接故意犯罪
B.某单位犯行贿罪,应依法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刑
C.吴某被取保候审,在此期间吴某不得行使选举权
D.某公司承诺向灾区捐款,该公司可以在交付捐款前撤销承诺
3.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某省会城市欲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45公顷作为建设用地,依法有权批准的是()。
A..该市人大常委会
B.该省人民政府
C.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
4.关于我国兵役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B.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征集服现役的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四周岁
C.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三年,士官服现役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十年
D.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十八周岁至三十五周岁,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
5.安全生产法规定,在生产经营单位中,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的是()。
A.生产经营单位中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分管负责人
B.所在行政区域地方政府的上级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C.所在行政区地方政府政府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D.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1.答案: A
解析:塑料加工企业属于乡办,所以企业用地归石羊乡所有;林场属于村办,林场用地贵油坪村所有;耕地>由各组发包给本组的农户,所以耕地归各组所有。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相关知识点: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即享有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组织,根据《民法通则》第74条、《土地管理法》第10条的规定,有以下3类:(1)村农民集体,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对土地进行经营、管理;(2)如果村范围内的土地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3)土地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2.答案: B
解析:肖某的行为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因为他主观上对撞死幼儿的行为没有持放任的态度,不属于间接故意,A项错误。公民在取保候审期间可以行使选举权,所以C项错误;对公益、慈善性事业的捐款、捐赠,承诺不能撤销,D项错误。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条规定: 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D
解析:《土地管理法》第45条规定: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选项说法正确:《兵役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B选项说法正确:《兵役法》第12条规定,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周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四周岁。
C选项说法错误:《兵役法》第19条规定,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
D选项说法正确:《兵役法》第24条规定,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十八周岁至三十五周岁,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延长。本题要求找出表述错误的选项,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故正确答案为D。
经济常识
1.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增加对农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C.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D.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增加农民收入
2.人们日常谈论股票市场行情时常提及“牛市”“熊市”等字眼,其中“牛市”指的是()。
A.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短
B.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
C.行情普遍看淡,延续时间较短
D.行情普遍看淡,延续时间较长
3.以下不属于宏观经济指标的是()。
A.CPI
B.PPI
C.CPU
D.GDP
4.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下列选项中,属于纯粹公共产品的是()。
A.自来水
B.环境保护
C.高等教育
D.基础设施
5.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政府应当()。
A.加快产业升级,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B.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缓解就业压力
C.取消或降低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D.放松失业率控制标准
1.答案: C
解析:胡锦涛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简单而言就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B
解析:“牛市”,也称多头市场,指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
“熊市”,也称空头市场,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大跌市。
故本题选B。
3.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宏观经济指标是体现一国或地区经济情况的一种方式,主要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与紧缩,投资、消费、金融、财政等指标。A选项,消费者物价指数(CP1)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B选项,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D选项,国内生产总值(GDP)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C选项,CPU是计算机中央处理器,与宏观经济指标无关。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4.答案: B
解析: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一是非竞争性。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例如国防保护了所有公民,其费用以及每一公民从中获得的好处不会因为多生一个小孩或出国一个人而发生变化。
二是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例如,消除空气中的污染是一项能为人们带来好处的服务,它使所有人能够生活在新鲜的空气中,要让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鲜空气的好处是不可能的。
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A
解析:现阶段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针对这个难题,应该(一)完善区域功能定位,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升级;(二)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三)多管齐下,推进就业与创业工程。故正确答案为A。
政治常识
1.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A.是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B.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C.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对民主社会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①最初的民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②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分支
③民主社会主义否认了社会制度的客观性
④民主社会主义肯定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⑤民主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道德需要、道德抗议,否认其历史必然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表述,更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开放性,体现了它的()的统一。
A.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B.科学性、理论性和革命性
C.理论性、实践性和革命性
D.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是()。
A.是否承认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是否承认质量互变规律
C.是否承认否定之否定规律
D.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
5.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1.答案: B
解析:A选项,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对立统一规律;C选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选项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答案: C
解析: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民主党所宣扬的一种部分类似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社会主义。1951年6月,社会党国际成立时通过的原则宣言《民主社会主义的任务与目标》,明确提出了以“民主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纲领,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内容包括:在理论基础上宣扬多元性,主张放弃统一的世界观,自称既接受人道主义的启示,又发端于宗教原则,也不拒绝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是各种实用主义观点的大杂烩,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 “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分支“表述有误,排除选项A、B、D,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D
解析: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故正确答案为D。
同时,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升华了“实事求是”;率先倡导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升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提出并论证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辨证统一;阐明了思想路线同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关系;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坚持了系统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榜样。
4.答案: D
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为:
1.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发展,而形而上学任务世界是孤立存在的,没有一个联系的整体。
2.唯物辩证法以一个运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的进程,而形而上学则任务世界时静止的。
3.两者是否承认矛盾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这是两者最根本上的对立,也是其他对立问题的根源。因为答案应该选择D项。
5.答案: B
解析: A选项,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对立统一规律;C选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选项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A.是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B.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C.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第五篇:2017教师招聘考试必备辅导教材
第一部分 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
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二部分 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 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
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 自然、适度。第三部分 新课程理论知识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第四部分 教育心理学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答: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答:(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8、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答: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9、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答:(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11、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12、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答: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13、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14、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15、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6、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答: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17、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答:(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18、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答: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19、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答: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0、简述学习的概念(或学习的心理实质)。答: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1、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答:(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答: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3、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答: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连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加涅后来在八类学习的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作五种学习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4、简述联结学习的有关理论。答:(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5、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答: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26、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答: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27、简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答: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28、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答: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钟。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除信息流程之外,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这两项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9、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答:(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30、简述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答:(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31、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答:
(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2、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答:(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3、试述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答: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4、简述动机及其功能。答: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35、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答: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6、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答:(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7、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答:(1)强化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3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39、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答: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40、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答: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41、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
论对实际教学的作用。答: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2、简述如何培养学习动机。答:(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但是,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因此,指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的先决条件。(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利用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43、简述如何激发学习动机。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
生继续努力。
44、简述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45、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答: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46、简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答: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47、简述迁移的种类。答:(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48、简述迁移的作用。答:(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9、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答:(1)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等。(2)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51、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答:(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2、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提高迁移意识性。
53、简述知识的类型。答:(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2)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54、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答:(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55、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答: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在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
56、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答:(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7、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答:(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58、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习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9、简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答: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60、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61、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答: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62、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答:(1)痕迹衰退说(桑
代克)。(2)干扰说。(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63、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答:(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64、简述如何进行合理的复习。答:(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65、简述技能及其特点。答: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66、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答:(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其特点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
过学生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其特点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67、简述技能的作用。答:(1)技能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2)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68、简述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答:(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69、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答:(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70、简述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答:(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他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他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7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72、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答:(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划和技能构成。
73、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答: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74、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答: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75、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答: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76、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答: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77、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答: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78、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答:(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
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实际教学与研究发现,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解决不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时比较容易,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时比较困难。(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发现,优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经验显著地多于差生。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3)定势与功能固着。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79、简述如何进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答: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80、简述创造性及其基本特征。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81、试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答:(1)环境;(2)智力;(3)个性。
82、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答:(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83、简述创造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答: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84、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答:
(一)创设有利
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85、简述态度的实质及其结构。答:态度是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不同于能力。(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86、简述品德的实质及其结构。答: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它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的自觉行为,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87、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答: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构成。区别:(1)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大。(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88、简述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答:(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道德,自律道德。(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89、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90、试述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此时期,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
91、试述高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92、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答:(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2)认同。(3)内化。
93、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答;(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模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94、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答:(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95、简述心理健康的概念(内涵)。答: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9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答:(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与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97、简述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答: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98、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答:(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99、简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答:(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100、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答: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101、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答:(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102、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
义。答: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103、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104、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答:(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105、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答:(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3)个别化教学。有: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导教学、掌握学习。
106、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答:(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07、简述合作学习及其特征。答: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其特征:(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动;(5)团体经历。
108、简述个别化教学及其环节。答: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其环节:(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109、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答:(1)教师的领
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110、简述群体动力的表现。答: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11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里的群体凝聚力。答:(1)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2)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3)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4)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112、简述群体规范形成的阶段。答: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判断。第二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第三阶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113、简述课堂气氛及其影响因素。答:课堂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114、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答: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115、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答: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分: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分: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116、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答:(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117、简述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答(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则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
间的关系: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与同情心;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像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118、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答:(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119、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第五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意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
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现象: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道德活动现象。
3.职业: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社会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4.道德的起源:(1)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2)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5.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体系最完备的历史时期
我国私人讲学之风发端于春秋战国,盛于两汉与唐宋。
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墨两大学派创立的,儒家私学以孔子最盛,孔子为私学创始人。
6.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7.教师职业理想: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必须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8.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它往往是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章程或职业合同来规定的。
9.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10.教书育人原则: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1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
心地位,统领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应提倡和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全面发展原则。
1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最早由孔子提出。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学生行为的准则,成为可资的行为表率,可效法的榜样。它是社会向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目标和职业活动规范。
13.教师职业义务:就是教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所承担的责任,所应履行的职责。
14.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教师意识中的有机统一。它是教师的社会道德义务经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教师内心准则和教师品德的结果。
15.教师职业荣誉:就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它包括自我意识的荣誉和社会客观评价的荣誉两个方面。
16.教师职业幸福:是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出色的劳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17.教师道德行为: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在其以教师身份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学生、学校、社会及他人的行为。
18.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在面对两个以上的道德行动方案时,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愿自觉的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动方案的过程。
19.教师道德行为评价:与教师职业劳动相关的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教师群体或个别或一系列道德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态度。
20.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
21.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
22.慎独:是指个人在无人监督时,仍能谨身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23.道德规范的特殊性是什么?
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第二,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4.职业道德的特点。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和职业
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带有强烈的具体职业特征。第二,在形式方面,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第三,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第四,在功能和效果方面,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
25.教师职业选择应处理好的问题:
1、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相结合2、正确处理里教师职业选择与教育才能的关系。
3、正确看待教师的苦与乐。
26.职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区别:(1)职业责任、职业义务是靠外在的强制力量推动人们的职业行为,而道德义务是在人们内心昔年的驱使下自觉履行的。(2)履行职业责任、义务与德奥某种权力或报酬紧密联系。而履行道德义务不是为了得到权力和报酬。
2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大力提倡各种新型的职业道德,对于社会主义道德本身及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第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建设快速健康
发展。第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会风气是道德文明水平的重要表现。第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第一,提高竞争意识。第二,开拓创新观念。第三,增强平等观念。
29.如何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1),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首先要求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原则、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等基本道德原则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2),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我们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提炼出关于市场经济秩序的新道德规范,作为对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基本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有效补充。(3),要引导人们超越个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个人权利能够得到尊重和保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也是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目的所在,但是个人权利不是个别人的权利,而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拥有的权利。
30.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
(二)教师职业的复杂性
(三)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
(四)教师职业劳动的长周期性
31.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一)道德意识的自觉性
(二)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三)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32.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1)对学生的教育作用(2)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33.简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应遵循的最一般、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包含以下一些内容。首先,尊重人。所谓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价值、人格尊严和权利。其次,关心人。所谓关心人,就是对人要关爱、同情,而不是冷冷清清,麻木不仁。再次,爱护人。所谓爱护人,就是爱护人的生命、财产、人身安全和一切应当享有的权利。
34.为什么说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首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其次,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再次,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献身教育、忠诚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最根本的手段。
3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有哪些:(1)爱岗敬业、依法执教(2)热爱学生、教学相长(3)严谨治学、博学多才(4)关心集体、团结协作(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6.简述教师在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风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风度仪表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首先,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其次,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第三,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第四,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第五,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
37.教师职业义务的特点。第一,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第二,教师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不企求相应的报酬。第三,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38.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第一,教师行为前的选择作
用;第二,教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第三,教师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
39.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教育意义。首先,关系上的特殊性;其次,角色上的差异性;第三,人格上的平等性;第四,情感上的相互影响性。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首先,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可塑性;其次,师生关系影响信息的传递;第三,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心理;第四,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
40.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价值冲突:根据引起冲突的原因不同,教师的价值冲突有以下形式:第一,由于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教师内心的矛盾。第二,由于教师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第三,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赋予其不同的义务。
41.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作用:第一,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中介作用;第二,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教育作用;第三,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裁决作用;第四,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维护作用。
42.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1)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2)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3)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
43.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
(一)理论学习的方法。(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2)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3)学习党和政府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4)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事迹。
(二)实践锻炼的方法。(1)通过实践增强教师道德修养的主动性。(2)通过实践把道德认识变为道德行动。(3)通过实践磨练道德意志。
(三)慎独的方法。
44.为什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教师职业修养,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也是提高教师职业得到素质,实现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它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着深远的意义。(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45.联系实际,谈一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
(一)对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作用。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
生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制约力量,教师可以运用其专长力量使学生敬佩自己、信赖自己运用其吸引力量团结学生等,同时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配合默契,相互支持,为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创造出良好的人际氛围。
(二)对调节教师与教师关系的作用。教师道德要求学校老师之间应团结一致,为此每位老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正确对待不同教育观点的同事。第二,正确对待优秀的教师。第三,正确对待新老教师。第四,所有教师应为教育好学生这一共同目标通力合作,求同存异,相互配合,共同提高。
(三)对调节教师与领导关系的作用。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具有一定领导职权的学校领导者,都应遵循教师道德的要求,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处理好双方的关系,为共同的教育目标服务。教师应自觉地服从、支持领导,体谅领导者的难处;学校领导者应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发扬民主,尊重老师,严于律己等。
46.教师应如何贯彻全面发展原则?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成为教师的一项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应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项职业道德原则,贯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所谓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发展原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劳
动过程中,要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首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在教育劳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二)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落实全面发展原则,一方面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另一方面,要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全面教育的内容是由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来决定的。它主要包括:体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智力教育、情感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六个方面。
(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
(四)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自身必须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学有所长,学有所专;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自己必须在人品上过硬。
47.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首先,全面了解学生。教师要做到:一是了解每一个学生。二是全面地了解学生。三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其次,热爱所有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公平的,不是爱个别或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把爱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贡献给全体学生。再次,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做到一是严而有爱,二是严而有格,三是严而有方。
48.依据动机和效果辨正关系原理,试论如何进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考察与判断。
(一)动机和效果的辨正统一,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1)动机和效果在行为总体上是统一的。首先,动机和效果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其次,动机和效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机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转化为效果,而效果又会强化原来的动机,并产生新的动机,从动机到效果,从效果到动机,就是一个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最后,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2)动机和效果的差异和矛盾。第一,善的动机引出同等程度善的效果,恶的动机引出同等程度恶的效果。第二,善的动机引出恶的效果,恶的动机引出善的效果。第三,善或恶的动机引出大于或小于预想的善或恶的效果。第四,善或恶的动机引出善恶相间的效果。
(二)教师道德行为的考察和判断。(1)注重行为动机的考察,是教师道德评价的特征之一。善良的动机表现在全过程中:第一,善的动机表现在教师对动机的确立和方案的制定上的慎重和认真。第二,善的动机表现在行为进行中的积极态度。第三,善的动机还表现在对待已经发生的坏效果的态度上。(2)效果的善恶是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依据。第一,效果是客观的,其善恶性质相对于动机而言更明确、更直接。第二,动机和效果的辨正关系告诉我们,动机和效果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定的动机引出一定的效果,而一定的效果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第三,马克思主义重视效果在道德评价中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一时一地的效果,而是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考察于行为效果相关的各种因素,把某一行为的效果放在社会的环境中,站在历史的背景上,去分析善恶,进行评价。
(三)实践是检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本依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判断行为善恶的依据。
49.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论的基本原理,结合自己的道德实践,试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一,人性是后天形成的,是由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第二,人性善恶是历史的、具
体的。第三,人性善恶具有可变性。
(二)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做了最充分、最科学的注释。从根本上说,正是因为人性是后天形成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道德修养。第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第二,为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需要进行道德修养。第三,道德品质的后天形成和可变行的特点,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
(三)教师道德修养的可能性。第一,每一个教师都有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力。第二,社会或阶级为教师进行道德修养提供了条件。第三,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第六部分 教育法规基础知识
依法执教——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
1、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2、依法执教具有四个特点:①执教主体的特定性;②执教依据的专门性;③执教性质的特殊性;④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①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只能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②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实施教育的教师的执教活动,必须依照教育法律进行并受教育法律调整和规范;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既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随意放弃,而是集权利处义务为一体,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3、当代教育为什么必须依法执教?(或简述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义务)答:当代教师依法执教是因为:①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②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③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④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⑤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4、简述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哪几部?答: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①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②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④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⑤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⑦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与教育有关法律《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5、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颁布实施至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
6、“依法执教”和“以法执教”区别:依法执教是指依据法律来进行执教活动,其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以法执教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执教活动,它侧重于法律形式的应用。
教育法律基本知识
1、狭义的教育法,是特指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制订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即教育法律,在我国它专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最高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2、教育法的特点:①教育法是一种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这是从教育法所具有规范性角度来探讨的;②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国家意志性的角度探讨)国家能过法定程序采取制定或认可两种方式确定的行为规范才能成为法。③教育法是统治阶段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鲜明的阶级性角度)④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特殊的强制性角度)⑤教育法是教育客观规律法定化了的行为规范。(遵循的客观规律性的角度)
3、教育法的体现的统治阶段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段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复定的。
4、教育法的基本原则:①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②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③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原则;④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原则;⑤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原则。
5、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体现受教育机会一律平等。教育机会平等表现三个方面:起点上(入学上)的平等、过程上(就学过程)的平等和终点上(学业成就上)。
6、教育法的作用: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③教育作用;④预测作用;⑤强制作用;⑥奖励作用。
7、教育法律规则的结构三要素:假定、处理、法律后果。
8、教育法律规则的类别:三个类别,分别是①按照教育法律规则调整方式的不同划分授权性规则和义务规则。②按照教育法律规则强制性程度的不同划分,强制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③按照教育法律规则内容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划分,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9、判定是不是教育法律关系标准:如师生是,朋友不是。教育法是教育法律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
10、教育法律关系构成要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权利和义务)、客观。
11、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一般必须同时具备法律规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在少数情况下至少也应具备权利能力。
12、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3、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为:①公民;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③国家机关;④利益共同体;⑤国家。
14、权利和义务是教育法律关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构成法律关系的要素。
15、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为:①物;②行为及其后果;③精神产品。
16、教育法律事实是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它主要两种形态:一是教育法律事件,二是教育法律行为。
17、教育法律的本质复定着教育法律的形式。
18、列举或简述我国教育法律形式的类别:①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②教育法律;③教育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教育法律;⑤教育规章;⑥国际教育条例、协议。
19、简述判断和确定教育法律的效力等级通常应遵循原则:①下位法服从上位法;②特殊法优于一般法;③后定法优于前定法;④特定程序法律优于一般程序法律;⑤被授权机关的立法等同于授权机关自己的立法。20、9部教育法颁布7倍,目前《社会教育法》和《教育投入法》未颁布。
教育法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法国外最早产生(或最先)奴隶社会。
2、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令的国家。
3、奠定英国教育发展基础是:1944年的《巴特勒法案》,它确立英国从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一直到继续教育的公共教育体系。
4、法国:1883年《基佐法案》。
5、日本:明治维新。
6、国外现代教育法四个特点:①教育观的法治化;②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义务教育法;③教育法律关系的形成和逐步完善;④教育发达国家竞相进行新的教育立法。7、1982年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8、判断是哪一个国家时间:20世纪80—90①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②1989年法国《教育指导法》;③日本1990年《终生学习振兴法》;④1992年俄罗斯《教育法》;⑤1994年美国《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9、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钦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教育法规,但未实施。1903年清政府颁布《秦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1906年,清政府颁行《强迫教育章程》要求广设幼学所,幼童至7岁须令入学,幼童及7岁不入学者,罪其父母。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强迫教育法令。10、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这是建国后颁布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行政法规。
11、影响教育法产生与发展主要原因:①教育和法律两种社会现象职能的交互作用是推动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前提;②教育权的社会化、国家化是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③科技的发展是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因;④现代教育普及化和大众化,现代国
家法治化等也是影响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教育法与教育政策
1、教育政策具体表现形式:①党的政策文件;②国家的政策文件;③党和国家机关联合制订发布的文件。
2、教育政策的特点:①政策性;②可行性;③原则性;④权威性;⑤移定性。
3、简述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区别:①两者的制定机关和程序不同;②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③两者调整的范围、实施的方式不同;④两者的稳定程度不同。
4、教育法以教育政策为指导。
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
1、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属于“一元多级”。
2、简述立法的程序:①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②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③教育法律案的通地;④教育法律的公布。
3、享有教育法律议案、提案权的主体有: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或30名以上全国人大代表等。
4、在我国,法律案通过的法定多数是全体代表或委员的过半数,宪法的修改则需要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5、教育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具体适用教育法律规范的专门活动。
6、简述教育执法的特点:①从实施方式和活动性质目的地,教育执法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适用教育法律的专门活动。②从执法主体看,教育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适用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③从执法依据和执法后果看,教育执法是使用教育法律规范并产生特定法律后果的活动。④从执法要求看,教育执法是教育行政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依据法定程序 进行的活动。⑤从执法对象看,教育执法是教育行政机关以教育法律规范使用特定对象的活动。
7、教育执法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
8、教育执法的基本原则:①行政合法性原则;②行政合理性原则;③责任行政原则。
9、行政行为有无裁量自为标准:分为羁束性行为和自由裁量性行为。
10、教育执法的形式:①教育行政措施;②教育行政处罚;③教育行政强制执行;④教育行政救济。
11、原国家教委1998年3月6日颁布了《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12、教育司法:在法院内部,专门设立教育司法专门机构有三种:①教育巡回法庭(上海长宁区人民法院);②教育法庭(吉林四平、湖南张家界);③涉教案件领导小组(吉林白山市)。
13、所有国家机关、所有政党、所有组织、所有公民都有遵守教育法的义务,而不能仅仅认为教育守法是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事。
14、构成教育违法行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教育违法行为的客体;②教育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③教育违法行为的主体;④教育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15、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根据违法作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经济法律责任。
16、根据法律解释的主体和效力不同,可分为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
17、依据法律解释的方法和尺度不同,可分为语法解释、逻辑、历史、系统和字面解释、扩充、限制。
18、简述教育法律监督的种类: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②行政机关的监督;③司法机关的监督;④社会监督;⑤党的监督。
19、权务机关的监督居于主导地位。
教师的法律地位
1、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教师是专业人员。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2、教师身份的规定:公务员、雇员、公务员兼雇员三
种类型(日本、法国→公立英、美公立教师兼有公务员和雇员双重身份)
3、简述我国教师基本权利: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4、简述教师应当履行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动,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5、教师资格条件:①必须是中国公民;②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③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④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⑤教师的身体状况也应符合有关规定。
6、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7、教师考核的内容:①政治思想;②业务水平;③工作态度;④工作成绩。
8、教师考核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公正性原则;③准确性原则。
教师与其他主要教育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1、教育行政机关法律地位特征:①相对独立性;②专门性;③地域性。
2、教育行政机关属于哪类法人?机关法人(企业、机关、事业、社团共四种法人,法人是一个社会组织)
3、教师与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关系:①教育行政法律
关系;②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4、学校是指经主管机关批评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容阶段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它包括学制系统内以实施学历性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又包括各种实施非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
5、简述学校法律地位的主要特点:①具备相应的法人资格;②依法自主办学;③享有法人财产权;④具有公益性质。
6、社会组织取得法人资格必须具备:①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7、学校只要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成为法人的四个条件,并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就能取得法人资格,其法人资格也同时得到主管部门的依法确认。
8、简述学校九项权利:①按照章程自主管理;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③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④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⑤对受教
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收;⑥聘任教师及其他员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⑦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⑧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9、简述学校六项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③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④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⑤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⑥依法接受监督。
10、教师与学校的法律关系到底属于什么关系?有二类:①任命制下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②聘任制下的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11、教师聘任制的形式:①招聘;②续聘;③解聘;④辞聘。
12、简述我国现行教育基本法学生权利:①参加教育教学安排的和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③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④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⑤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权利。
13、国家奖学金制度及经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研究复定,自2002年起在全国普遍高校中首次设立的。
14、什么叫学位证书?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受教育者个人,表明其所达到相应的专业学术水平的一种凭证。
15、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这是公民的申诉权和诉讼权在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
16、列举学生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
17、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①在履行教师职务过程
中与学生形成的管理关 系;②在履行教育职务过程中与学生形成的平等关系。
教师常用的教育法律救济制度
1、教育法律救济与“救济”判断。
2、建立和完善教育法律救济制度的意义:①有利于确保和实现宪法的公民的诉权和受救济权;②有利于切实维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③有利于监督和促进依法行政;④有利于加强和完善教育法制建设。
3、教育法律救济的渠道:①诉讼渠道;②行政渠道;③其他渠道。
4、教育申诉制度具有什么特点:①申诉的主体是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当事人;②申诉的受理主体包括人民法院,也包括党的纪检委、监察部门,权力机关以及上一级行政机关等;③申诉的目的旨在使当事人受到损害的合法权益得到补救。
5、诉论意义的申诉三个特点:①行政诉讼申诉;②民事诉讼中的申诉;③刑事诉讼中申诉。
6、教师申诉的管辖:①隶属管辖;②地域管辖;③选
择管辖;④移送管辖;⑤指定管辖。
7、教师申诉程序包括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环节。
8、教师提出申诉必须符合三个条件:①符合法定申诉范围;②有明确的理由和请求;③以法定形式提出。教师申诉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
9、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30日内,做出处理。逾期未做处理或者久拖不复的,若申诉内容涉及人身权、财产权及其他属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申诉人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10、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的申诉人: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的申诉人,主要包括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略者害的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
11、被申诉人:受教育者申诉制度中的被申诉人一般包括受教育者所在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及学校工作人员。
12、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和争议是教育行政建设的前提。
18、教育行政赔偿制度特点:①行政侵权主体恒定;
13、相对人向主管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10日内提出法律、法规中有规定的除处。
14、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做出行政复议复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处。
15、教育行政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
16、教育行政诉讼主管机关只能是人民法院。
17、关于起诉的期限,按照《行政
诉讼法》的规定:对于须经复议的 行政案件,申请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做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应当在知道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起诉。
②行政侵权行为特定;③行政赔偿主体惟一;④行政赔偿程序法定。
19、简答教育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①损害事实存在;②职务行为主体确定;③职务行为违法;④存在必然因果关系。
20、赔偿义务机关经过审查确认行政赔偿申请符合赔偿条件后,应即与请求人进行协商。双方就赔偿问题意见达成统一后,应制作具有法律效力的“赔偿协议书”,对照赔偿方式、金额、履行的期限等做出规定,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依照赔偿协议书之规定给予赔偿。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赔偿或者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自期间届满之日起3个月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