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城建设
广州教育城建设见闻
广州教育城选址位于,广汕公路或说是324国道旁增城朱村街道。作者从广河天河体育中心出发,从地铁三号线,到天河客运站,然后坐上往增城的城际班车。坐到增城朱村燕岗桥站下车。在车站对面就是新设的广州教育城建设指挥部了。
作者下车环视四周,这里风景秀丽,靠公路两旁地势平坦。以前散落着一些村民,如今他们为了配合广州教育城的建设,他们暂时迁到了其它的地方去了。
建设指挥部,原为大鼎手袋厂旧址。在指挥部后面即为广州职业技术学院选址,今日虽然未开工,但可看到工地上停放着很多的大型施工机械,工地上也开挖好了一个很大的地基。工地采取了一般工地常见的围挡,记者目测了一下,广州职业技术学院总占地面积近150亩。
沿着324国道前进,左边原是一个叫做庄水村的地方,原先这里主要居住着曾姓居民,民众较多,房屋一幢挨一幢,热闹非凡,但现在房屋已被推为平地,这里也将建成美丽的校园。再往前走就要到了鸦埔村了,然后来到增城农场。
如果从燕岗桥算起,到增城农场,接近有3公里远,几年后公路两边将建起一座座学校,无数的学儿将在这里学习知识,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
第二篇:云南城建设管理条例
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
《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06年11月30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城市供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城市建设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建设管理,包括城市建设专业规划、市政公用事业、城市园林绿化、市容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运营安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以及城市建设监察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 城市建设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节约资源、因地制宜、公众参与、建管并重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众对城市建设管理依法享有知情、参与、建议、批评和监督的权利。
第五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建设管理的领导,将城市建设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证城市建设管理经费,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第六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州(市)、县(市、区)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等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城建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监管、交通、水利、林业、公安、工商、卫生、旅游、邮政、通信、电力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城市建设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 城市建设专业规划管理
第七条 城市人民政府城建及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城市道路、供水、供气、供热、供电、节水、排水及污水处理、公共客运、消防、邮政、通信、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和关系公共安全的各类专业规划。
编制城市建设专业规划,应当从城市风格、风貌,道路、建筑、景观、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突出当地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编制城市建设专业规划应当向社会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经城建和有关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后,由城建和有关主管部门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州(市)所在地的城市建设专业规划自批准之日起15日内,由负责报批的部门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省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城市建设专业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在30日内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
经批准的城市建设专业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依法按审批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九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经批准的专业规划,按照城市建设专业规划的要求建设城市道路、桥梁、广场、供水、供气、供电、供热、绿地、停车场、公共客运、应急场所、节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
城建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建设单位应当加强社区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金融、市政公用、办公场所等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十条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需依附或者穿越城市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城市建设专业规划,经城建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统一建设。
第十一条 单位和个人自行建设的专用道路、管线等,与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连接时,应当符合城市建设专业规划并经城建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章 市政公用事业
第十二条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由城建主管部门按照权限组织有关部门审批,其中使用国家级、省级财政资金建设的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由省建设、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城建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道路的管理,严格控制城市道路的挖掘和占用,保证城市道路设施完好和交通畅通、安全。
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5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3年内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确需挖掘的,应当经上一级城建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限期完工,恢复原状。
确需临时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经城建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因特殊情况需占用城市道路时间超过半年的,由上一级城建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经批准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占用或者挖掘前10日向社会公告。
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建设地下公共管沟等设施,尚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统筹规划、逐步实施。已建成公共管沟等设施的,相应管线应当进入公共管沟。
第十四条 城市实行统一供水,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城建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市用水、节水计划和相关行业综合用水定额、单项用水定额。
城市供水应当安装分户计量水表。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严格控制取用地下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内因供水不能满足需要,确需取用地下水补给的,应当听取城建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下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同期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
(一)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综合性服务楼、高层住宅;
(二)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
(三)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
(四)可回收水量在150立方米/日以上的建设项目;
(五)其他应当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的项目。
再生水利用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所需资金应当纳入主体工程投资总概算;未纳入同期建设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一)至
(五)项规定条件已投入使用但未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建设工程,城建主管部门应当督促业主单位建设配套再生水利用设施。
第十六条 业主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再生水利用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水质达到再生水回用规定的标准。
第十七条 市政工程质量的监督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州(市)、县(市、区)城建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的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体实施;无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可以委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体实施。
市政工程质量的检测应当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定的市政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承担。
第十八条 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他设施排水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县级城建主管部门领取城市排水许可证。
第十九条 城市燃气设施不得擅自改动。确需改动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县级以上城建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应当采用国家推广的节水、节能等工艺、设备、器具。
进入市场营销的城市燃气燃烧器具,应当经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并加贴合格标志后,方可销售。
省建设行政等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节水、节能设备、产品的目录和本省限期淘汰的耗气、耗水、耗能高的设备、产品目录。
第二十一条 城建主管部门应当配套完善公共客运设施,加强对城市公共客运的管理。城市公共客运的运营时间、线路、站点的确定和变更应当公示,征求市民意见,由州(市)、县(市、区)城建主管部门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确定。
第二十二条 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单位方可承担市政公用设施的检测、养护、维修。
第二十三条 城市规划区内禁止下列危害市政公用设施的行为:
(一)擅自连接、改装、拆除供水、供气、排水等公用管线、公共管沟、亮化照明电源;
(二)擅自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安装抽水水泵;
(三)擅自将自建的供水、供气、排水、再生水利用等设施与城市相应的设施连接;
(四)擅自停止运行再生水利用设施;
(五)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或者倾倒有毒、易燃、易爆和未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以及废弃物;
(六)擅自在已实施雨水、污水分流的区域将雨水、污水系统混接;
(七)损坏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气、排水、公共管沟、城市公共客运等市政公用设施、设备;
(八)损坏、偷盗窨井盖;
(九)擅自占用城市道路、桥梁、广场、绿地、应急场所和压占地下管线。
第二十四条 鼓励社会投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社会投资建设的市政公用设施,可以实行有偿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由财政、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五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建设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市政工程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招标要求的,应当依法实行招标。
第四章 城市园林绿化
第二十六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城建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绿化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单位和个人应当爱护城市的绿化,保护城市园林绿化设施。
第二十七条 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风景林地和干道绿化带等绿化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应当经当地城建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实施。其中,政府投资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项目,其绿化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应当报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因条件限制绿化面积达不到规定指标的城市市区建设项目,经有审查权的城建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建设单位应当实施异地绿化。
第二十八条 城市绿化工程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招标要求的,应当依法实行招标。
第二十九条 从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的企业,应当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证书,并接受复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担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的省外企业,应当到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县级城建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实施园林绿化的企业和单位选用《云南省城市绿化树种名录》中具有地方特色、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树种,并按规定的乡土树种用苗比例进行城市绿化。
城市古树名木应当统一挂牌,依法保护。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养绿地、树木。
第三十一条 禁止侵占城市公园、风景林地、水体、公共绿地或者改变其使用性质。
禁止毁损城市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
禁止擅自砍伐或者更换城市树木。确需砍伐或者更换的,应当经县级城建主管部门批准,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章 市容和环境卫生
第三十二条 城市建成区内实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具体责任区和责任人由县级城建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共同确定。
第三十三条 鼓励社会减少垃圾产生量,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应当日产日清,逐步做到分类收集,在规定的时间内封闭运输到垃圾处理场,由环卫机构或者经营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
城市主要街道、广场、公共水域和公共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垃圾、粪便,由环卫机构或者经营单位负责收集、清运、处理;其他场所的垃圾、粪便等,由业主单位或者个人负责清运,也可以委托环卫机构或者经营单位清运、处理,实行有偿服务。
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任意堆放、倾倒、处置。
第三十四条 运载砂石、渣土和粉尘物等的车辆应当严密封闭,防止运输物品沿途抛撒,并按城建主管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路线和地点进行运输和处置。
第三十五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在公共区域或者空间设置户外广告牌、标语牌、宣传栏、招牌、指示牌、实物造型等;
(二)擅自在建筑物外侧、绿化树木和市政公用设施等上面钉、挂、贴、刻、写、画等;
(三)擅自在公共场所散发、张贴广告;
(四)在公共区域乱倒垃圾、污水,任意堆放杂物,随地大小便,放任宠物便溺;
(五)在城市干道两侧和景观区域内以及临街建筑物的阳台外、门窗外、屋顶外或者其他公共场所、公共设施上吊挂、晾晒和堆放影响市容的物品;
(六)运输车辆沿途泼洒渣土、粉尘、垃圾等;
(七)擅自拆除、移动、封闭、挪用或者损坏环境卫生设施;
(八)擅自占道经营。
第六章 市政公用设施运营安全
第三十六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等工程应当同时配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安全设施,经建设单位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十七条 城市供水、供气、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单位的水质、燃气质量、管网压力等应当符合有关标准,并由城建主管部门核准的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定期检测,确保安全。
城建主管部门应当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后予以公布。
第三十八条 市政公用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运营设施管理和维护计划,保证资金投入,及时对运营设施、设备进行安全维护、检修。
市政公用运营等城市建设行业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业务培训考核合格,由城建主管部门颁发合格证件,持证上岗。
第三十九条 市政公用运营单位应当保证生产设施的持续、稳定、安全运行,因施工、设备维修等确需停止生产设施运行的,应当经城建主管部门同意,并于24小时前通知用户。因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并报告城建主管部门。
城市公共客运、公园因市政工程建设、大型公益活动需要临时变更客运线路、站点、开放时间的,运营单位应当于10日前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
第四十条 从事供气、供水的经营企业,应当取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开展经营。
第四十一条 在市政公用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施工作业的单位,施工前应当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征得运营单位同意,报县级城建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作业。
运营单位对城市供水、供气、垃圾处理设施进行扩建、改建和改造的,应当将安全防护方案报县级城建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二条 城建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市政公用事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送上一级城建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市政公用事业企业应当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报当地城建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篇:文化博览城建设
建设文化博览城与提高市民素质
建设文化博览城与提高市民素质
近两千五百年的发展历史,使扬州积淀了厚重的城市传统,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为传承扬州的文化传统、优美扬州的城市形象、提升扬州的城市品位、强大扬州的城市竞争力,《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在‚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的十几年中,要把我市建设成文化博览城,为全市人民描绘了一幅文化扬州的美景。文化博览城建设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做的工作繁多,提高市民素质就是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素质与文化
素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素质:(1)指人与生俱来的生理上的特点;(2)或事物本来的性质;(3)或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广义的素质,按社会学、教育学等的解释,意指人以遗传为基础,在环境的影响下,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人的素质主要包括人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技能素质等。
文化,其拉丁文原意是耕作土地,后引申为培养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等。在汉语中,文化是‚人文教化‛的简称,意指人修习并体验、实践社会规范、政治规范和道德伦理规范等,以达到内外一致、知行合一。近现代社会学等学科对文化的解释五花八门,其中最直白、最广泛意义上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一件事物,只要它被打上了人类印记,就不可避免地有了文化色彩。当然,人们更多地是在狭义上使用文化一词,认为文化是人类创造和积累的精神财富,如文学、历史、哲学、科学、宗教、艺术、经济、政治等。有人将文化分为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和行为的四个层次。从承载和表达媒介来看,文化,可以物质或人作为存储和表达介质。
素质和文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个体身上,高素质,肯定意味着良好的文化修养;文化学习、文化教育是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西人培根讲: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就一个社区或一座城市来看,良好的街风市俗,肯定和健康向上的社区或城市文化相连;而教化、管理是营造良好街风市俗的必由之路。所以,先贤董仲舒讲:教化立而奸邪止,教化废而奸邪并出。
二、建设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博览城
这里的富有生命力,至少包含意联义合的两点:第一、扬州的文化,不能只是橱窗里的古董;第二、把扬州建设成文化博览城,不能只建城,不育人。
把扬州建设成文化博览城,顾名思义,就是在城市建设中,积极地、有机统
1-6
建设文化博览城与提高市民素质
一地发掘、整理、保护那些见证扬州历史的文化遗址和遗迹,或完善或恢复或重建、新建各种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展览馆、名人故居、名店老字号等,以多方面和多角度地展示扬州的历史文化。
但文化博览城之文化,不能只有博物馆和纪念馆等文化建筑和陈列于其橱窗中的古董,更应该是动态的、流淌着的、充满生息的文化。这种文化应根植于市民的内心,表现于市民的言谈举止,流淌于我们的街市,是活的文化。文化博览城之城,也不能只是积聚大量装盛文化古董的建筑物之城,还应该是市民素质高尚、街风市俗美好之城。因此,文化博览城的建设,不仅要建设文化景观和文化设施等,还要大力提高市民素质、整肃和美化绿杨城郭的街风市俗,使之成为可观可赏之景。只有当美好的街风市俗充盈城市的大街小巷时,文化博览城才会实至名归。比如,我们说一户人家是书香门第,肯定不只是说这户人家家藏大量图书,更重要的是这户人家的成员大多读书多、书卷气息浓郁。说一个城市是文化博览城,与此同理。文化博览城,不只关乎文化景观和文化设施,更关乎市民素养和街风市俗,因此,提升市民素质并酿造美好的街风市俗对建设文化博览城至关重要。
三、市民素质的提升与文化博览城建设的关系
市民素质内容丰富多彩,往往通过其市民的言谈举止和城市的街风市俗表现于外。市民素质的提升是文化博览城建设的应有之物。
首先,提高市民素质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文化一词的本义。人的素质是根基,文化博览城建设归根到底也是人的建设。社会的主体是人,城市的主体也是人。市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诠释并活化城市文化。文化气息浓郁、形象优美、品位高雅的城市,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完善的城市设施、优美的生活环境,还要有思想文化素质高尚、精神风貌健康、行为遵章守序的市民。脏言恶语满街飞、垃圾废物随处堆、横穿道路目无规等,显示了市民的素质差,与文化博览城建设的目标背道而驰。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应该成为文化博览城建设的核心内容。
其次,市民素质的高低决定文化博览城建设成效。
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文化博览城的建设目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的参与。扬州的历史文化遗存能否得到积极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扬州文化博览城能否实现并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都离不开全体扬州市民的同心同德地、不懈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双东历史文化街区在今年‚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正式推出,扬州古老街巷的古朴风貌和市井风情,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人前来观光;古运河风光带的建成开放,不仅为市民提供了驻足休闲的好去处,也为外地游客展示了一幅令他们流连忘返的美景。然而,如果市民们随意地丢垃圾、摆摊设点等等,则会大煞风景。因此,建设文化博览城,向世人展示扬州的历史文化,不
2-6
建设文化博览城与提高市民素质
仅要建设或修缮一批高文化含量的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还要着力提高市民素质。没有市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没有良好的秩序,文化繁荣和文化博览城就无从谈起。
再次,文化博览城建设可以促进市民素质的提高。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之同义。文化博览城能为市民创造更好的生活、休闲和工作、学习环境;也会对存有不良行为的市民产生无声的教育和触动,能帮助他们摒弃不良行为习惯,代之以和文化博览城城市环境相适应的言谈举止。相反,糟糕的环境中人发生不良行为的几率高。这好比往垃圾堆上吐痰,人们觉得心安理得,而往漂亮的地毯上吐痰,则会有罪错感一样。文化博览城建设也会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成才机遇和更广的发展空间,市民们可以在各行各业展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文化博览城添色增彩。
四、关于提高市民素质途径的思考
提高市民素质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综合性工程,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事情。
(一)对全市人民进行扬州历史文化宣传教育,使全市人民充分认识自己城市的历史文化并形成历史文化自豪感。
扬州是历史古城,自春秋吴王夫差筑城以来的2500年的中,扬州在经济发展、建筑造园、文学艺术、学术研究、文物积累、工艺制作、雕版印刷、修志、藏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清人汪中(1744~1794,清代学者、骈文家)认为,2000多年的城市历史中,扬州在许多方面为民族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曾在历史转折关头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牺牲,是一座无愧于天下的历史名城。当然,清末明初,由于南北交通线他移和战火的光顾等原因,扬州城日益边缘化,扬州文化中也逐渐有了朱自清先生等所说的“小气和虚气”(小,是眼光如豆;虚,是虚张声势),或“懒惰、浪漫、颓废的不景气”。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自省和摒弃的。
市民对自己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来源于对它们的了解和熟悉,因此,可以而且应该经由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广大市民大张旗鼓的宣传扬州的历史和文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开阔市民眼界,博大市民胸怀,为使扬州的文化能博采众长、生生不息,还应该向市民宣传普及一切优秀的文化。
(二)提高市民素质要从青少年儿童抓起。
青少年儿童,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未来,他们或者会在这个城市生息繁衍而成为我们城市文化和历史的继承者、发展者;或者会因求学、工作等原因迈向他乡而成为我们城市文化的载体、传播者。因此,必须重视对他们进行城市历史和文化的教育以及其它一切先进文化的教育,以从根本上提高我们城市未来人口的素
3-6
建设文化博览城与提高市民素质
质。是否可以考虑在小学和初中开设宣传扬州历史和文化的课程,以帮助他们系统地研习扬州文化?因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不敢妄作建议。
有种现象,可能许多人都已经观察到,就是中小学上学和散学时校门口的交通秩序很差,这在小学表现得尤为明显,以上学时为甚。我经常在我上下班经过的一两个小学门口看到交通秩序混乱的景象,深感痛心:那些不顾行路规则的孩子或接送孩子的家长,一定熟知基本的行路规则,一定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这其中存在知与行的矛盾。所谓的素质,有很多表现,其中之一就是遵守秩序。不守交通秩序是国人的一大毛病,希望有关部门、学校以及大家一起努力,从小学校门口开始,在新一代身上杜绝这一毛病。
扬州高校的大学生,既有扬州本土的,也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在我们这个城市生活三年四年甚至更长时间,较之于本土居民,他们的流动性更强,更能起到宣传扬州历史和文化的作用。我有个在扬州大学读博士的同事曾对我说起过这样一件事情:她的课题组的一个来自北方的硕士,毕业时千方百计地要留在扬州,理由只有一个:扬州的社会治安好。我想,这个硕士感受到了扬州纯朴的民风和良好的治安文化。相反,如果大学生们毕业离扬时只知道扬州哪个商店的手机便宜、哪个卖场的衣服时尚、哪个酒楼的饭菜可口,而对扬州的历史和文化一无所知(我相信这种情况普遍存在),我想这既是他们没有践履‚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意,也是我们这个城市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我们既然能够花大钱费大力地走出去宣传我们的城市,为什么不能也立足扬州向这些已进入我们城市的‚外人‛宣传我们的城市呢?是否可以考虑在各驻扬高校建立学习、研究和宣传扬州历史和文化的社团?因这需要大量的经费资助,所以,也不敢妄作建议。
另外,顺带说一说,在文化博览城建设中,在对青少年儿童宣传扬州历史和文化、提高他们素质的同时,应当努力把幼儿园和各级各类学校建成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文化单位、文化景点。
(三)提高市民素质的重点是抓市民文明行为的养成和街风市俗的美化。素质说起来抽象,但一个人的素质往往可以从其举手投足间得以体现。不同社会和时代对市民素质会有不同的要求,就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而言,对市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有良好的言谈举止和健康的心理,也即做一个行为文明的人。文明行为养成需要从一件件的具体的小事情做起,具体可以落实在遵守基本的礼仪和《市民守则》。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表面看,个人礼仪、市民守则仅仅涉及个人穿着打扮、待人接物、走路行车、处理垃圾等无关宏旨的小节小事,但这件件小事显素质,见文化。最近若干年出境旅游的国人渐多,正是在小节方面,一些国人给所到国的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如大声喧哗、目无交规、乱点垃圾、不能合适地使用公共卫生间等。古语云,勿因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恶不断,终会累积成大
4-6
建设文化博览城与提高市民素质
恶;小善常为,则会成就大善。因此,提高市民素质须从号召、鼓励市民禁小恶、为小善,并持之以恒,这终将造就大批行为文明的市民。
当市民的个人素质形于外并产生互动时,其素质就会综合地体现为街风市俗。建设文化博览城,必须在努力提高市民个人素质的同时,大力整肃街风市俗(两者相结合,就有点儿类似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所提出的‚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我们的城市街风市俗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显眼的就是城市的秩序不能令人满意,这个结论大家在街头一站就能得出。城市秩序不良表现多种多样,进行整肃所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我个人以为,可以先从整顿交通秩序和保证街道卫生整洁开始。这两者和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最容易影响来扬州出差、旅游、探亲访友的人对扬州的观感。
(四)提高市民素质要把正面的宣传教育与负面的惩罚相结合。
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的力量无时无处不在。文化博览城建设应该发挥媒体的宣传教育力量。第一,充分宣传文化博览城建设的意义,动员全体市民积极参与文化博览城建设,做城市建设的主人。第二,号召市民从自身做起,养成文明行为。作为一个未来的文化博览城,扬州人应该怎样做人,应该怎样做事,应该有怎样的心态;建设文化博览城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等,通过宣传让全体市民心中有数,能够自觉地身体力行。第三,宣传市民典型。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找出在文化博览城建设中的市民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形成全社会做文明市民的共识。第四,对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并说明处罚规定。曝光不文明行为对行为者是一种施压,对他人也是一种警示。处罚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措施。新加坡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国家,起初国民素质的基础远远不如我们,而他们现在的国民素质高是全球公认的。他们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以严厉的法律法规去规范人的言行,例如随地吐痰可处鞭刑,违反交通规则可获在十字路口‚示众‛等。整肃街头秩序,新加坡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五)提高市民素质需要发挥各行各业、各级社会组织的作用。
服务性行业是城市的窗口,外来游客往往透过这个窗口来直接感受扬州人的素质,服务性行业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文明服务、礼貌待客、为顾客提供高质量产品的教育。政府机关是普通市民效仿的对象,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应该勤政、廉洁、规范行事,为市民做表率。社区是城市基层的组织(需要查一查‚社区‛),其工作对象不仅复杂而且素质差异较大,处理的是家长理短的琐事,但在文化博览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整洁的环境、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城市文化的体现,社区居民的文明行为更是城市形象的展示。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城市的新市民,提高他们的素质不可小视。帮助他们改掉成规陋习,融入城市新秩序,这也需要其居住的社区、就业的企业积极宣传引导、人
5-6
建设文化博览城与提高市民素质
文关怀和对他们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的积极肯定。
(六)城市设施的完善化和人性化——提高市民表现良好行为的几率,降低市民文明行为的成本。
城市设施不完善和不人性化,提高了市民文明行为的成本,不利于市民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举止。以垃圾管理为例,为什么有些深巷远弄垃圾当道、塑料袋纸片满巷?原因很多,收集垃圾的设施不完善是其中之一。我个人主观地以为,垃圾收集装臵的材质、形状、大小、功能、位臵、密度等值得以科学的态度加以对待。一个连垃圾都管理不好的城市,是低能的城市;一个连垃圾都管理不好的城市,何谈文化博览城?类似的问题,可能也存在于交通设施上。建设文化博览城,必须完善并人性化公共设施。这既是文化博览城建设的要求,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市民提高和表现良好的素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春秋时期的管子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话后来被汉时的司马迁改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今天,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也能解释管子和司马迁的观点。民以食为天,物质生活需要乃人生第一需要。当人贫困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地步时,活命谋衣食成了第一需要,谁还顾得上讲什么颜面荣辱?所以,史上的每一次社会大饥荒,都无一例外地导致了礼崩乐坏。毛泽东在批评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时曾经指出:‚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正谊明道’,我们必须弄饭吃,我们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物质是基础,建设文化博览城也不能例外。我以为,一些市民素质不高,街头秩序不良、风气不正,都有经济方面的根源。所以,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改善民生,使广大市民能安居乐业、安居乐学。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建设文化博览城,不仅要通过名人古迹、历史遗址等,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和体验扬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更要着力提高市民的素质,让世人感悟扬州人的精神风貌,扬州人的文化修养。
把扬州建设成文化博览城,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勤俭自勉,努力把自己造就成文化博览城的一个积极的文化元素。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建设文化博览城的目标而工作。
6-6
第四篇: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溧城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2016.11 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是常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常州市数学化学习试点学校,近年来,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优化配置,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投入优先化,信息化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1630名学生,学校领导重视在信息化硬件建设的不断更新与投入。学校建有100兆校内局域网,100兆交换到桌面。学校建有多媒体网络机房2个,多媒体教室3个,现有计算机218台。学校于2003年10M光纤宽带接入,2009年更换为100M,在2003年11月开通校园网,连年在溧阳市中小学校园网站评比中获一等奖。近年来,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添置电子屏、笔记本电脑、服务器、触控一体机、数码摄像机、相机、复印机、打印机等,更新图书馆管理系统、监控设备、广播系统等,服务于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
学校2003年建设了校园网,100M交换到桌面,当时的三层光纤交换机都已坏更换成不带管理功能的普通交换机,楼层间通过普通光纤猫连接,缺乏一定的稳定性。且因年代长久,有的网线接口经多次插拔,时有不能正常连接的现象。教育局将为学校规范无线全覆盖,不知学校现有的网络状态会不会影响无线网络的正常工作。
学校新建了录播教室,但是因服务器系统的原因,暂时直播点播系统无法正常安装。
学校还非常重视各条线工作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几年来先后建立了教师备课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校园网络监控系统等,为全校工作信息化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5月,学校和全通教育合作,开通了微信企业号,建立了一个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沟通互助的新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把所有家长和老师整合到一个平台中来交流。开通了学校手机端的微网站,比学校原有电脑端的网站的宣传范围、及时性更有优势,在阅读量上遥遥领先。同时,企业号也是学校管理的利器,成为学校办公、公文、通知等管理的好助手。
二、培训应用化,师生信息技术能力不断提高。
信息化建设关键在应用,应用的水平高低关键在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多年来,学校信息技术培训注意了全员性、针对性,培训方式重实践、重应用,培训内容紧跟日益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时俱进,确保各个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提高。
1.全体教师培训重视应用性
作为面对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我们主要追求的是实践应用性。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开展了办公自动化、网络知识、网页制作及网络教学设计、电子白板使用等培训,使得广大教师在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能力上得到不断提高,使得他们在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注重实际应用,各人根据自己实际水平选修课程,确保人人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提升。
2.骨干教师培训重视专业化
作为常州市数学化学习试点学校,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还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来支撑。近年来,我校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我们先后送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市组织的数字化学习专题培训、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培训、校园电视台工作人员培训、网络管理安全员培训,会同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科老师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与设计培训等,让这些老师不断领略到技术前沿的风景。另外,我们还利用菜单式培训方式为骨干老师培训了Photohop、Flash等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软件,极大的提高了老师们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特别是针对近期关注度比较高的微课制作与微课教学进行了多次的专项培训,老师们在各级各类微课比赛中屡获佳绩。
三、应用常态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不断优化。近年来,我校教师利用校园网站、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强大的教学组织功能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了教学的功能,拓展了师生的视野。《海底世界》、《听爷爷说汉字》、《莫高窟》、《飞向月球》等一大批优秀网络教学课例脱颖而出,李科老师在第九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WebQuest主题探究学习例谈——网络环境下〈听爷爷说汉字〉教学与反思》获江苏省一等奖,陈德军、李科等老师的课件在省级获一、三等奖,曹海涛的教学案例《海底世界》获常州市一等奖,陈德军、赵彦老师获常州市信息化教学能手赛课二等奖。张春花、李秀文、曹海涛等老师在信息技术与思品、语文等课程的整合优秀课评比中获常州市、溧阳市一、二、三等奖。曹海涛老师获常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潘晓红、李科等制作编写了以微课学习为基础的教材《微老师教写作》
四、科研深入化,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含量不断提升。
学校承担了中央电教馆组织的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研究期间,学校课题组通过学习理论、探索实践、创新资源开发、反思总结等方法,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课题获国家级优秀课题奖。
依托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学校以工作室为项目组,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德育课程研究》、《小学作文教学中微课设计及运用研究》等四个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项目化研究,以推进数字化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五、有关问题: 1.关于校园网络。
学校2003年建设了校园网,100M交换到桌面,当时的三层光纤交换机都已坏更换成不带管理功能的普通交换机,楼层间通过普通光纤猫连接,缺乏一定的稳定性。且因年代长久,有的网线接口经多次插拔,时有不能正常连接的现象。教育局将为学校规范无线全覆盖,不知学校现有的网络状态会不会影响无线网络的正常工作。
2.关于学校机房。
学校原有机房两个,其中一个是2007年建设,机器老化严重,系统运行速度非常慢,已不能正常进行教学,基本性于淘汰状态。第二个机房是2011年建设,因课程设置仅对三、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有要求,所以一个机房已经可以完成课程要求,但是从学校的学生人数来看,一个机房的机器数量不满足生机比的要求。
第五篇:涪城建设文明城市纪实
涪城建设文明城市纪实
2012-09-04 09:32:15 来源: 绵阳日报 编辑:曾云 【字体:↑大 ↓小】
宣讲文明常识、劝导不文明行为、整治卫生死角、学雷锋服务群众„„
8月30日-9月2日,绵阳接受全国文明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涪城区6000余名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楼栋小区、居民家中,开展志愿服务,文明之花在绵阳主城区绚丽绽放。在入户调查阶段,涪城共有9个社区接受检阅,占全市迎检总数的75%。
在涪城,乡村少年宫描绘着城乡少年儿童五彩缤纷的梦想,中华经典诵读让中华五千年文明恣意流淌,道德讲堂倾情讲述传统美德,“我们的节日”徐徐吹出文明新风尚„„一处处特色、一个个亮点,折射出绵阳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璀璨光芒。
建设文明城市,正成为涪城人的一种追求、一种常态、一种时尚。
志愿服务
文明和谐新景
两年多来,“中华经典诵读”演出活动近300场,38支文艺志愿者小分队将文明创建知识融入到演、唱、说等艺术形式中;6000余人次的“文明劝导员”志愿者到城区7个主要路口开展文明劝导工作,两年先后纠正不文明行为10万余起;30余场各类关爱特色志愿服务,先后服务贫困、残疾孤老、贫困学生2000余人,募集帮贫扶困资金和物质价值30余万元„„
奉献他人,提升自己。涪城区广大志愿者主动投身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之中,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中一道文明和谐的亮丽风景。2010年6月,在绵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该区志愿者服务支队应运而生。全区各乡镇、各街道及区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都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大队,社区及村镇都成立了志愿者服务中队、小分队。目前,全区建立了乡镇、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站82个,成立志愿服务大队84个、中队183个、小队91个,全区网络注册志愿者6万余人。
党员是时代先锋,也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引领者。该区建立了各级党员志愿者服务队93支、近10000人。全区将5个街道和12个乡镇,按照地域划分为25个片区,分别由25名区级领导联系指导辖区志愿者服务工作;58个区级部门分别深入到46个社区和100余个行政村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达到每个社区(村)都有联系部门的党员志愿者;20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志愿者包楼户,深入到街道、乡镇、社区、小区、楼栋,入户与12万余户居民交朋友、为民办实事,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和办实事1100余件(次)。
道德讲堂
净化美化心灵
近日,城北街道“道德讲堂”建设启动仪式暨铁牛街社区“道德讲堂”观摩活动在铁牛街社区川剧演艺中心举行。观摩活动上,台上台下互动演唱了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诵读了经典《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唱一首道德歌曲、看一段道德短片、诵一段中华经典„„从今年5月开始,一场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道德课”在涪城区全面展开,成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把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具体化和实践化的有力举措。
坚持“点上突破、连点成片,整体联动、百花齐放”目标,该区加快打造各级各部门示范讲堂,不断深化“道德讲堂”建设。卫生系统以打造西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讲堂为载体,不断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涌现出了“绵阳最美粉女郎”——市人民医院女护士冯晓红等身边好人先进典型。目前,全区共建示范讲堂20余个。
把“道德讲堂”建设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明城市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是涪城道德讲堂的又一特色。南山街道御营二社区依托“道德讲堂”,大讲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各级党组织好、基层干部好,让居民群众知党信党爱党。工区街道迎宾路社区广泛开展清捡白色垃圾、交通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做到践行道德、服务社会。
乡村少年宫
圆孩子多彩梦
今年暑假,涪城区丰谷、吴家、金峰和新皂四地的数百名留守儿童,在当地的乡村少年宫做游戏、学知识、接受心理辅导„„度过了一个令他们难忘的假期。
近年来,涪城区始终把乡村少年宫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乡村少年宫19所,覆盖了全区每个乡镇。
该区采取 “一师两用”的方式,破解乡村少年宫师资瓶颈。各乡村少年宫充分发挥当地中小学教师的作用,组织和引导有一定特长的中小学教师担任乡村少年宫的辅导员。截至目前,全区已有400余名中小学教师成为乡村少年宫的辅导员。同时,该区还组织爱心人士、民间艺人和有特长的家长,建立起乡村少年宫教师志愿者队伍。
该区以结对共建为契机,让12个乡镇的22所农村中小学与22个单位结对共建,多方面支持结对乡村少年宫的建设。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全区每年安排4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乡村少年宫基础设施维护和辅导员交通、生活补助等日常运行经费,并按照0.5%的比例逐年增加。
在少年宫学什么?该区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重点打造传统文化、科技活动、心理健康和法制安全4项教育,各乡村少年宫开办了国学班,吟诵《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国学;开设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兴趣活动班,拓宽学生视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组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避险自救知识,提高孩子们知法、守法和自我安全防范知识和意识。
“我们的节日”
传承文化精髓
今年端午节,城北街道建国门社区举办了包粽子、讲故事、知识竞猜等一系列庆祝活动,让社区群众切身感受到浓浓的“端午文化”。
近年来,涪城区紧密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充分挖掘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各部门已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1000余次。
节日期间,该区各地充分结合不同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和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活动。“欢乐闹元宵”民间民俗文艺展演是该区春节期间的一档固定节目,从初一到十五,极具地方特色的采莲船、龙灯、锣鼓、狮灯等民俗节目络绎不绝,让城乡群众大呼过瘾。清明节,除了组织青少年到烈士陵园、墓地献花、培土、清理杂草,开展祭奠活动外,还组织开展网上祭拜,撰写感言体会,表达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邻居节”是近年来该区端午期间的一项重要庆祝活动,节日里,小区中、院落里素未谋面的“楼上楼下”聚在一起包粽子、拉家常,一起感受节日的喜庆。吟诗诵经、猜谜赏月„„去年中秋期间,该区举办了以“团圆”为主体的系列庆祝活动,猜灯谜、诗文朗诵、散文创作,赏月、祭月、吃月饼的民俗竞相开展,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发掘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将传统节日与道德讲堂相结合,是该区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的一大特点。端午节前后,该区举办的“道德讲堂”结合佩香囊、挂艾枝、悬菖蒲、饮雄黄等民俗习惯,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强化爱国意识。中秋节前后,该区将结合饮桂花酒、燃灯、观潮、吃月饼等习俗,使“道德讲堂”成为传达华夏民族特有的“血亲团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夙愿的载体。
道德榜样
树立精神标杆
冯晓红、刘绍英、李玉泉、周建国、曾令菊、吴岱友„„他们本是很普通很平凡的老百姓,但却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以“知荣辱、讲美德、树文明”的高尚品德在现代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实践着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时代精神,他们超常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力量成为了68万涪城人民的骄傲和榜样,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响亮的名称——“道德模范”。
“作为一名护士,捍卫人民的生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得知自己被网友称赞为“绵阳最美女孩”时,市人民医院护士冯晓红显得谦虚而淡定,在她看来,救助那名倒在血泊中的伤者只是尽了自己作为一个护士的本分职责。然而正是因为冯晓红的大义之举,挽救了一个危在旦夕的鲜活生命,这也让她入围了全国“见义勇为好人榜”。
今年8月,家住南河路社区的李玉泉入围了全国“孝老爱亲好人榜”。当有人问起是什么力量支撑他10年来不离不弃地照顾罹患重病的妻子时,李玉泉总是淡淡地一笑说,“我们夫妻嘛,本就应该相互搀扶过一生。”为了践行自己对妻子的承诺,李玉泉一肩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任,大到妻子医疗方案的确定,小到水电费缴纳;远到外省看朋友,近到楼下晒太阳,李玉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泱泱华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期间,该区通过文明家庭打造、“孝老爱亲”模范评选等活动,播撒并践行孝老爱亲的美德,全区上下形成了每一户家庭、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社区都讲文明,都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在今年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该区以评选“道德模范”、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巡演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宣传活动,全区掀起了“争做文明市民、争当道德模范”的文明城市建设热潮。
文明宣传
潜移默化润心田
“文明绵阳人人爱,你我参与更精彩”、“让文明进入家庭,让建设变为行动”„„近日,涪城居民赫然发现,不知何时起,自己已被“文明建设”的词汇包围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走进单位,坐在家里,甚或在缴纳水、电、气的表格上„„文明城市建设的宣传标语、公益广告、宣传单铺天盖地,无处不在。
涪城正以强大的舆论“攻势”,深入宣传,潜移默化,使新一轮文明城市建设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更多的涪城群众明白,三届政府经过16年艰苦努力,捧回“全国文明城市”这项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最具代表性的权威奖项后,建设文明绵阳、和谐涪城的步伐才刚开始。
与此同时,该区各个街道的社区居民欣喜地发现,平日缴纳水、电、气的表格旧貌换新颜,表上的“文明绵阳人人爱,你我参与更精彩”宣传语言让生硬的表格变得温馨起来。走出家门时更是发现,只要店招、广告和各种指示牌一旦有脱落或变旧,就会换上新装。崭新的广告、店招、各种指示牌在绿树鲜花簇拥下,映着白云蓝天,显得格外醒目;新安装的路牌和公交候车亭上,“你让我让,路通车畅”、“不乱扔垃圾,不乱吐痰”等温馨提示配以精美的图案,成为涪城一道道文明风景线,点缀在街道、社区、绿树、青草间。
“我每周都利用休息时间走家入户,宣传文明城市的测评体系等文明城市建设知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发动志愿者走家入户宣传,是涪城文明城市建设中,长期坚持的细致举措。全区深入开展了“千名干部进社区”活动,广大机关、街道和社区干部、志愿者纷纷走街串巷、进社入户,当起文明城市建设的宣传员,把文明城市建设的理念向社区楼栋延伸。
如今,随着新一轮文明城市建设的火热推进,涪城越来越多的市民从创建的“局外
人”,变成宣传创建的积极分子和义务宣讲员。抓文明城市建设实质就是抓发展环境改善、就是抓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抓现代市民培育、就是抓城市核心竞争力塑造,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