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处分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处分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处分决定是对违反党政纪的人员作出的处理决定或意见,处分决定能否执行到位,直接决定着违纪党员干部能否真正受到处理,其他干部能否受到教育,只有处分决定执行到位才能维护党政纪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才能体现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权威和效果,才能维护好纪检监察机关的良好声誉和形象。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办案、审理工作实践,当前处分决定执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一、处分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单位存在着处分决定不及时执行的问题。由于好人主义思想作祟,一些单位领导不及时召会,研究处分决定的执行,不安排人员做好处分决定执行有关工作,致使处分决定一直拖着,少则半年,多则长达两三年,不能及时处理到位。
2、一些单位处分决定执行中存在着不到位的问题。表现在处分决定执行过程中,只影响当年考核、评先进、十三个月奖励工资,对工资、职务等方面没有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进行处理。
3、一些单位处分决定执行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范围进行宣布,处分决定没有及时送达,处分决定没有让受处分人进行签字等。
4、一些单位处分决定执行中存在着畸轻畸重的问题。表现在同一案子对一般干部处理重,对领导干部处理轻,有些案子处理没有严格按照党政纪处理条规对照处理,有些案子人为的进行了减轻或从轻处理,但不具备从轻或减轻处理的依据和情节。
5、处分决定执行后不能及时报告上级部门进行备案。
二、解决处分决定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处分不执行等于打白条。处分决定不能有效执行,损害了党政纪的严肃性,造成了违法违纪者不能得到应有的处理,也导致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发生,对涉案单位和办案部门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和危害。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加强纪检监察业务培训。各单位、各部门要确定专人从事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要对有关人员开展纪检监察业务培训,组织外出学习审理业务知识和经验,使其尽快熟悉案件处理的程序和要求,掌握案件审理工作技能,不断提高案件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处分决定执行打好基础。
二是加强处分决定执行监督检查。各镇、各部门纪委纪检组对本单位受处分人员处分决定执行情况要认真进行自查,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县纪委要会同组织人事等部门对全县党政纪处分决定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予以解决,使处分决定执行不留空白,不留隐患。
三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一些部门不严格执行处分决定的问题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单位在年终考评中不能评为优秀单位。
四是要建章立制,不断规范处分决定执行,要建立健全处分决定宣布、送达、执行报告等制度。对处分决定执行后不及时报告的单位,要督促及时报告,对处分决定执行报告有关资料不健全的,要督促补齐有关资料,县纪委、各镇、各部门要确定专人抓好处分决定执行报告工作,使处分决定执行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发挥处分决定执行的真正作用和效果,要创新建立处分决定执行公示制度,对涉及单位的处分决定执行情况要在有关单位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反映不及时处理的,要责成有关单位进行处理。要落实处分决定执行宣布、送达、执行签字制度,确保处分决定执行各环节、各程序全面到位。对个别不重视处分决定执行的单位主要领导要建立约谈制度,由县纪委领导定期约谈,明确认识,夯实责任,督促其认真抓好所在单位的处分决定执行工作。
五是开展案件质量评查活动。每两年对全县各镇、各部门所办案件进行一次检查,发现案卷中处分决定执行不到位的,要坚决进行整改,责成有关单位将处分决定执行到位。
第二篇:当前执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3
当前执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执行是司法公正的最终体现,又是法院工作的一个难点,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每个执行案件是否正确处理,依法执行,直接影响到法院的形象及各界对法院的评价,为此,院党组高度重视执行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和规范了执行工作管理,有力推进了执行工作整体提升。法院加强执行联动机制,加大执行力度,案件执结率大幅提高,执行到位率稳步提升。执行质效明显提升,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一、当前执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评查情况看,当前执行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依然存在,甚至相当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执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立案环节法律文书未送达执行义务人;执行环节错误执行案外人财产问题;错误适用司法拘留措施问题;执行不作为问题;法院无正当理由不给付执行款问题;执行超审限问题。
这些问题在这次执行案件专项评查活动中依然是全市法院执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执行中的不作为。主要表现为怠予执行、拖延执行等。
(二)执行中的乱作为
(三)执行工作流程落实不力通过抽查执行卷宗,发现从立案到归档存在诸多问题,卷宗合格率及其低下,竟不足3%。
1、立案环节存在的问题:一是对申请人的身份审查不严,尤其是代理人的身份确定存在严重漏洞。这些案件主要发生在损害赔偿等受益人为多人的情况下,由于对申请人和代理人的审核把关不严,导致当事人信访。二是立案信息填写不完整。有的卷宗中地址确认书和送达回证中当事人和案由都是空白的。这次共评查114件中,存在这种情况的18件,占15.8%。三是对执行依据缺乏必要的审查。有些案件没有办案法官生效证明,如有的案件判决尚未生效,即执行完毕;有的案件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限没有到期,就立案执行。
更有甚者,申请执行的文书根本不存在。
2、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一是重大事项未进行合议。就评查的法院执行卷宗看,共评查30件,未进行合议的17件,占评查的 56.7%;二是送达不严谨。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拘留、罚款决定书,查封、扣押、冻结裁定未向当事人送达。就这次评查的三个法院执行卷共计114件,存在以上问题的18件,占评查总数的15.8% ;三是违规开展对外的委托评估拍卖工作。经中院司法辅助室对基层法院的对外委托评估拍卖案件进行评查,违规操作20件,其中多起引发信访,四是对执行款物的管理不到位。有的法院执行款没有纳入统一管理,存在私设账号现象,执行回来的款物不能及时给付申请人,有的卷宗缺少执行款来往单据,有的缺少执行款物支取审批表。有的法院对执行回来的款物既不返还当事人也不上交标的户,长期在个人手中,确有贪污挪用的嫌疑。
3、结案环节存在的问题:一是扎口管理不统一。有的基层法院的结案审查不在审管办,由各庭室各自负责。因此,对实际结案数缺
2少监督,导致虚报结案数、结案审查流于形式。上半年我们检查的执行结案情况,已报结案的188件中,竟然虚假报结80件,将近一半。正因为存在虚假报结,所以存在重复立案情况,上报结,下一只能重新立案。二是“四查一告知”落实不力。对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没有落实四查一告知的要求 便退出执行程序结案。
4、归档环节存在的问题:
(1)、不按要求收集、装订卷宗,卷宗材料繁简不分,重复装订,如裁判文书重复装订多份;主要材料缺失,如结案报告或结案审批表。
(2)、结案不归档。不按规定的三个月时间内及时归档,有的甚至几年的卷宗都没有归档,审管办开展超过三个月未归档案件检查发现,多数法院存在执行案件归档不及时。评查中有的卷宗根本不能及时调取,有的法院多数卷宗仍然在个人手中保管,甚至执行员退休,其手中到底有多少卷谁也不清楚。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宗旨观念淡薄。政法委通报的这些案件均是没有坚持群众路线、群众立场和群众工作方法所致,面对群众的求助、诉求总是有万般推辞的理由,为人民司法、为人民服务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二)专业水平低下。部分执行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甚至欠缺基本的法律知识,在具体的执行实务中,不知如何审阅案件、如何展开执行调查、如何实施执行措施,不懂执行的基本程序,甚至连裁定书都不会写。造成对案件的处理马虎应付,不按程序办案,不按要求工作,随心所欲,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上半年调度一个案件,我们的一个老
3执行员居然说出:人家提异议了,就不能执行了,也不能答复。这种状况怎能不让人担忧?
(三)监督管理缺失
1、个别主管领导还没有负起对执行工作的管理之责。有些基层法院主管执行的领导居然不知道这些年执行案件的底数,案子上有多少存在问题不清楚,基本底数不清楚,有多少案子结了,多少没结,标的物执行了多少,标的户管理的怎么样,卷宗归档了没有都不清楚,官僚主义严重。面对上述问题,有些可以说是低级的错误,我们自己却发现不了,一把手失察,分管领导失职!
2、审判管理部门作用发挥不大。从我们专项评查的效果看,审管部门没有在案件质量的把关上、流程管理的监控上发挥作用。中院要求每案必评,但再次抽查时发现问题多多,比如案件的合格率、超审限案件、长期结案不归档、卷宗质量差等问题,长期发现不了,造成误差的积累,主管审判管理的领导也难辞其咎!
3、内部相关的工作流程不健全。主管领导对执行工作如何监督、控制,通过什么样的管理流程?审管办作用发挥通过什么样的工作流程、怎么评查、评查结果如何运用,谁来监督这项工作的开展,工作干得怎么样、如何兑现奖惩等都没有一个标准的程序和措施来保证。
三、今后的要求 执行工作与审判工作不同,具有准垂直化领导、准军事化管理的特点。执行工作要以更新理念为先导,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抓住
4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强化执行人员素质提升,抓好规范办案这个关键,促进执行工作规范有序、良性发展。
(一)不断提升执行队伍整体素质。基层法院党组要高度重视执行局班子和执行队伍建设,科学合理调配人员结构,既保证人员数量达标,又确保人员素质过硬,在深化“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达标年”活动基础上,搞好“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学习教育,切实解决理想信念、法治意识、群众观念、廉洁司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定期组织全体执行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培训,特别是学习好已有法律法规,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办案竞赛等活动,着力抓好能力素质建设,切实提高执行案件质量,切实减少涉执信访案件数量。确保实际执结率、实际到位率、自动履行率、和解率、结案均衡度等重要指标的全面提升。
(二)切实加强执行工作规范管理。
中院执行局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出台规范执行流程的具体意见,对立案、采取强制措施、委托评估、拍卖、变卖、听证、执行款物管理、文书规范、结案手续等执行环节进行规范。要通过检查、考评和讲评、通报等手段,加强对下指导,促进基层法院对执行工作有关制度的落实;基层法院要督促执行人员充分发挥集体作用,严格落实好重大事项合议制、执行日志、款物管理、信息录入、卷宗归档等各项制度;要从基础工作和日常工作抓起,防止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发生,通过抓制度的落实来提高执行工作的质效和水平;通过深入查找评查中发现问题的原因,认真制定措施,扎实进行整改,5并按照考核指标要求,适时自行组织进行案件评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各项工作的进一步规范。
(三)加大责任倒查力度。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并针对办案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集中反映的主要问题,采取“一案一整改”、“警示教育”、“专项整顿”等措施进行教育整顿,培养严谨细致、公正高效的工作作风。对当事人反映执行中的不作为、乱作为、拖延执行等问题,及时核查,严肃处理;强化考核,加大责任倒查力度,采取诫勉谈话、离岗培训、给予纪律处分等组织手段,坚决保证执行工作的科学发展。
二0一一年九月七日
第三篇:民主集中制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主集中制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民主集中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两怕”:有的“班长”怕班子成员对敏感议题跑风漏气影响决策,怕充分发扬民主限制自己的权利影响权威,怕反复走程序落下“不敢拍板,不敢负责”的口实;班子成员怕经常发表意见影响“沉稳”形象,怕发表不成熟意见影响能力评价,怕提不同意见落下“不保持一致,闹不团结”的骂名影响进步。
“四变”:一是极个别基层班子主要负责同志独断专行,一人说了算,无视组织原则和程序,班子成员敢怒不敢言,使“班长变家长”。二是个别班子主要负责同志用实用主义态度对待组织原则,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通道变梗阻”。三是个别班子主要负责人对自己关注的甚至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项,以集体决策的面目出现,用形式上的民主集中制,让个人意见合法化,使“民主变味道”。四是一些班子议事质量不高,民主集中制成了“民主加集中”,先民主后集中,班子成员发表的往往是没有实质意义的“没意见”、“同意”等所谓意见,使“乘法变加法”。
二、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几条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奠定坚实思想理论基础。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增强执行中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健全各项制度规定,增强刚性约束。研究制订《地方党委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条例〈试行〉》,对民主集中制的程序、机制、范围、方式作出明确规定,以党内法规形式固定下来,便于操作。
3.坚持程序民主,规范权力运行。一是编制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法定程序和简易程序,并且要有不可逆转、不易变通的刚性要求。二是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问题确定下来,作为必备内容。三是常委会内部监督和全委会监督。
(摘自《党史信息报》2月24日原永胜/文)
第四篇: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递增和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已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通过分析中小型企业在企业管理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展现企业的科学管理存在于我国的重要意义,并就该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分析对策。本文旨在于探析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发展状况,提出相关解决对策,这将为中小企业优化管理结构、摆脱困境、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指导性参考。在今天较为宽松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中, 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善和加强内部管理;要建立基础性管理制度,并且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实现战略管理;此外,还应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塑造一种富有特色的中小企业文化,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关键词 中小企业;管理;问题;对策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国家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递增和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已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缺陷,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有的管理水平已不能适应企业新的发展要求,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规模的发展, 从而导致管理失效, 最终使企业走向死亡。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因此, 有必要从提高企业自身管理能力角度研究来分析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问题, 从而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 使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及问题 1.管理模式粗放、管理观念落后
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缺乏企业管理经历,在创业中一边闯市场一边凭感觉和经验对企业进行经营与管理,管理者大多是亲属和旧部,并且存在非专业化管理,粗放管理,经验管理、家庭式管理等不科学的管理模式。导致现阶段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规章制度,大大的削弱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另外很多中小企业对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这是企业缺乏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强调利润最大化忽略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2.企业内部的权责界定不够清晰
企业内部权责的界定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明晰有效的所有权、经营权与监督权能够增进资源配置效益,激发产权主体的积极性。然而在我国,这种权责界定不够清晰的现象在中小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发展早期都认为企业财产是私人财产,不同于国有和集体经济,不存在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的问题,但是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众多中小企业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出现了诸多问题。3.企业内部管理人才缺乏
在我国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大部分都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毕竟在家庭内部成员中优秀人才的数量是有限的,再加上其内部高层管理人员一般也是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使得企业普遍存在现有的内部管理人员不够成熟稳重,管理技能差,管理知识短缺,管理思想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而那些非家族成员中的优秀管理人才无法发挥管理作用,制约了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容易导致人才流失。
4.缺乏正确的管理决策机制
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缺乏管理人才,使得企业在制定很多决策时不做市场调研,更没有做战略规划、编写可行性报告,制定的代理商销售目标也不过是根据自己期望的公司利润倒推出来的。这样的决策机制,再好的产品也不可能迅速占领市场。在这种缺乏科学依据和真实的市场信息的情况下,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只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向来制定,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总之,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还只处于认识市场和适应市场的初级阶段,现代化水平比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创新体系已成为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二、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是培养高素质的管理者。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改善管理者的科学管理、观念,提升管理者素质是工作中的重要层面。高素质的管理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从容面对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经营决策是管理过程的核心。每个正确的管理行为都来源于管理者正确的决策, 如果决策失误, 就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准确把握市场信息, 科学进行经营决策, 从而确保企业平稳发展。
二是建设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想实现中小型企业的长足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团队作为支撑。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生命线。中小企业的老板要往往宁可身兼数职,也不愿增加职位,不愿花心思重用人才。这种观念是很狭隘的。中小企业要从企业内外招募拔尖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中小企业用人的关键就是提供合适的岗位, 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必要时企业要创造条件,在软硬件上给予支持。需注意的是,在人才使用过程中, 企业的决策者应不断地、精心地培育人才。
三是进行适当的权责分配。企业经营管理是非常复杂的工程,为了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做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条件。企业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机构的权限与责任,根据各职能机构的经营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系列确定需要的岗位,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对不同的管理环节要有不同的授权并承担与之相当的责任。
四是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正确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资金正常运转,避免出现资金短缺问题的保护伞。对外做好财务报表,对内改革财务管理系统。保护资产和记录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实物和技术防护措施 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用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以使各项财产安全完整有效。结语
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重视与加强企业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是一项重大课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趋势进行规划,制定企业管理策略,积极提升自身的管理素质,正视并解决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是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参考文献
[1]李镇生;辛颖.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问题对策分析[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8(7)[2]张庭杰.中小企业管理发展与完善[J].科技信息;2010(5)[3]胡锦玉.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东方;2008(10)[4]俞国方.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2)[5]李生峰.民营企业人才观念探析[J].企业经济;2005(5)[6]孙泊.管理哲学视野下企业战略管理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05.[7]温素彬.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策略[J].财务会计,2001.[8]马少妮.王治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中小企业,2000.[9]徐国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10]王蕾.对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7,(06)[11]宋先树.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及其完善[J].现代企业文化,2009,(5)
第五篇:当前农村土地承包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汤原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孟伟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矛盾与纠纷问题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汤原县纪委对当前农村土地承包中出现矛盾和纠纷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农村土地承包矛盾和纠纷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矛盾与纠纷的情况
1、发包方提前终止合同,承包方要求继续履行,此类纠纷在村委换届后表现更为突出。
2、在承包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物价上涨,土地使用价值提升等原因,致使原承包费过低,发包方要求提高承包费,双方发生纠纷。
3、承包方因经营不善,没有取得预期效益,或取得效益过低,导致拖欠承包费,从而造成土地纠纷。
4、因妇女离婚、出嫁等原因未能取得或少取得承包地,而引发纠纷。
5、部分村由于1998年第一轮承包未到期,导致二轮承包时间顺延2-3年,使一部分村民该分地的未分到土地,不该分到土地的确分到了土地,出现矛盾与纠纷无法解决。
6、二轮承包时,由于农民负担较重、农作物价格低下、种田比较效益低,一些村民外出打工,放弃土地承包权,或村组织没有给打工村民预留耕地,现在,这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回来要地引起矛盾与纠纷。
7、农户因债务将承包地私自低价流转多年,现生活困难,想收 1
回承包地或提高承包费,经合同双方协调未果而引起上访。
8、由于执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原则,新增人口无地要地的上访问题频繁发生。
9、自然灾害或征用土地造成的少地问题占土地矛盾与纠纷。
10、历史遗留问题,如因拖欠农业税、提留统筹而被收回至今又无地可发包的问题;一部分村民多地、另一部分少地,村组织机动地多年发包而引发的土地矛盾与纠纷;因地界不清或历史原因与部门单位之间的土地纠纷等。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已颁布实施,但是由于实施时间较短,相关配套规定和司法解释较少,往往土地承包案件又非常复杂,涉及到许多民间习惯、村规民约,调解和仲裁工作感到很吃力。
2、农民的文化素质法律意识整体偏低,在发生纠纷时不太懂得怎样进行维权,使部分农村土地承包的矛盾与纠纷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3、合同形式不规范,在对外承包土地时,基本上都能签订书面合同,而在具体经济组织内部都很少签订书面合同。另外,以前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内容不具体,发生纠纷时,双方难以说清。
4、根据法律规定对外承包土地等重要事项需经过民主议定程序,即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公开决定,但实际上部分村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很难召开,更不要说民主议定重要事项了。因此许多土地承包没有经过此程序,有的甚至只是几个主要的村干部决定后,就对外承包。
5、村委的换届选举引起承包合同纠纷普遍存在。现在农村选举
制度在实行中不完善、不健全,竞争中混杂着家族势力等非正常因素。新一届村委上台后,或因承包方是竞选对手的人而进行打击报复,或对前任村委工作不满意,找种种理由,随意解除合同另行发包给他人,造成纠纷。
6、村组干部素质差,工作能力有限。在因人口变动需进行土地调整时,不能正确理解或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分地不均。并且有的村干部无所顾及,用手中的权力钳制农民,以此收受贿赂,索要钱财,或以权谋私搞暗箱操作,给自己的亲友多分地、分好地。
7、歧视妇女,损害妇女的承包权。《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农村在划分责任田、口粮田及批准宅基地工作中,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但有些地方在承包过程中明显歧视妇女,剥夺出嫁、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妇女出嫁后发包方要求收回承包地,妇女离婚、丧偶时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保障。
8、村组织无预留机动地。一部分村在二轮土地承包发包中没有预留机动地,或已预留机动地的,因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将预留机动地长期发包,导致无地或少地的村民暂时不能获得承包地。
三、对策及建议
1、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相配套的地方法规,完善土地承包的具体实施意见、细则,以便为及时妥善解决土地承包纠纷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提高可操作性。
2、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政府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要优先安排缺地或无地农民参加非农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通过输出劳务增加这部分农民的收入。发展乡村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无地农民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3、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政策与法规。对二轮土地承包中,一些户口在,人不在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分得承包地。有地源的地方,应补给这部分农民承包地。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协议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维持原协议不变。对新增人口和劳力,依据“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规定,原则上不给补地。对农户因欠村集体债务,二轮土地承包时没有取得承包地的,有地源的地方要补给承包地。取得承包地被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的,能退回的要退回。农民自愿以抵债并与村签订协议的,应维持原协议不变。
4、发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要加大对村组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理解和执行国家政策的能力。强化对村基层干部行为的监督,对其不经民主议定程序的行为及时介入,给予纠正,对工作能力低下,群众意见大的干部要坚决撤换。
5、加强对农村妇女的保护。彻底消除“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等陈旧思想。对已婚妇女户口土地二轮土地承包前已迁入现居住地,现居住地有地源的,应予补地;在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原居住地不得收回承包地。
6、坚决纠正农村土地承包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对在土地承包中,少数乡(镇)村干部偏亲向友、低价发包、中饱私囊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要严肃处理,并将结果向群众公布。对个别农民和个别职工无理闹事的,要果断依法严肃处理。对少数干部暗中挑起事端或发生冲突时不作为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7、做好土地规范化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建设。要结合本地的实际以县为单位统一土地台帐、土地承包档案、机动地、“四荒”承包和土地流转合同,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村土地承包台账,对每个农户的家庭承包地、机动地、“四荒”资源和流转土
地等农村土地的面积、方位、承包人、发包期限、权利义务等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录入微机,建立数据库,建立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土地承包的相关资料存档备查。二是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与仲裁工作。要探索建立权威稳定的仲裁机构,健全仲裁体系和配套制度,不断研究解决仲裁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摸索并完善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程序、仲裁方法、档案管理、仲裁复议等方面和环节的规章制度,有效解决农民因土地问题的上访,为全面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