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看待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
正确看待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
一、新课程教材的理念
(一)新基础观和新教材观
(二)新教材设计上的特点
(一)新基础观和新教材观
1.新基础观
2.新教材观
1.用与时俱进的新基础观来看数学基础
不同的时期会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基础要求。
①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小学数学基础的核心一直是熟练的计算能力。
②九十年代后上海进行了面向新世纪的课改,然而至今仍有很多人把机械计算作为小学数学的核心,不少学校追求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完100道计算题。
③现在已进入21世纪,社会已逐步进入信息社会,进入了国际贸易的新时代。它要求工作人员智力上成熟,能随时接受新观念,适应新变化,发现新模式,解决新问题。
为此我们必须建立新的基础观
新的基础观:
基础不仅是知识,还包括过程与方法,包括情感与价值观,创新也是基础。
小学数学基础决不能光停留在“熟练的计算能力上”。我们应该有新的与时俱进的数学基础解释,那就是
让孩子们清楚地看到数学是丰富多彩的,用它可以探讨自己生活与经验中熟悉的、有趣的片断,因而喜欢数学
让孩子们通过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建构数学概念,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
这里探究是学生必备的素养,探究本身就是基础。只有在儿童时代就养成了探究、创新习惯,将来才会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创造才会成为民族的核心。
对于计算,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地计算并具有推理计算能力,强调算法思维的多样化。
2.用与时俱进的新教材观来设计教材
旧教材观
设计思路
新教材观
设计思路
旧教材观是“教材是定论、共识、概念、原理、公理。排除有争议的东西,排除可操作的余地。”
老的设计思路是“将解释的十分清楚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将卓有成效的方法直接手把手地交付给学生”。
要求教材能够从儿童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阐述得不那么清楚的情况下通过努力自己发现问题,用数学语言来阐述问题
并通过模仿与探究自己确定或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将答案回到实际环境中去检验,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具有数学化的能力。
(二)新教材设计上的特点
新教材设计遵循教育部素质教育的精神“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思维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1.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心理、个性塑造一组学生(小丁丁、小胖、小亚、小巧),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努力展示不同类型孩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学得有趣、容易接受。
2.教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发展为本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中:
(1)引导学生将这些单个的、不同的经验知识连接起来并系统地扩充。
(2)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认识到借助于数学的概念、法则的帮助,可以描述和探讨出自于他们生活与经验世界的片断,这些片断是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熟悉的、有趣味的、有挑战性的。
(3)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数学可以以丰富多彩的方式与其他学科和学习领域相结合并对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4)让学生在一系列设置适宜的问题中体验到数学思维的乐趣,并在对数学问题的独立分析与建模中促进创造性思维。
第二篇:正确看待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
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正确看待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
一、新课程教材的理念 *(一)新基础观和新教材观 *(二)新教材设计上的特点(一)新基础观和新教材观 1.新基础观 2.新教材观
1.用与时俱进的新基础观来看数学基础 * 不同的时期会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基础要求
* ①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小学数学基础的核心一直是熟练的计算能力
* ②九十年代后上海进行了面向新世纪的课改
然而至今仍有很多人把机械计算作为小学数学的核心 不少学校追求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完100道计算题
* ③现在已进入21世纪 社会已逐步进入信息社会 进入了国际贸易的新时代 它要求工作人员智力上成熟 能随时接受新观念 适应新变化 发现新模式 解决新问题
为此我们必须建立新的基础观 新的基础观:
基础不仅是知识 还包括过程与方法 包括情感与价值观 创新也是基础
* 小学数学基础决不能光停留在“熟练的计算能力上” 我们应该有新的与时俱进的数学基础解释 那就是
让孩子们清楚地看到数学是丰富多彩的
用它可以探讨自己生活与经验中熟悉的、有趣的片断 因而喜欢数学
让孩子们通过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建构数学概念 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
这里探究是学生必备的素养 探究本身就是基础
只有在儿童时代就养成了探究、创新习惯 将来才会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 创造才会成为民族的核心
对于计算
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地计算并具有推理计算能力 强调算法思维的多样化
2.用与时俱进的新教材观来设计教材 * 旧教材观
设计思路 * 新教材观
设计思路
* 旧教材观是“教材是定论、共识、概念、原理、公理 排除有争议的东西 排除可操作的余地 ”
老的设计思路是“将解释的十分清楚的问题呈现给学生 将卓有成效的方法直接手把手地交付给学生”
要求教材能够从儿童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 让学生在阐述得不那么清楚的情况下通过努力自己发现问题 用数学语言来阐述问题
并通过模仿与探究自己确定或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将答案回到实际环境中去检验 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具有数学化的能力
(二)新教材设计上的特点
* 新教材设计遵循教育部素质教育的精神“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 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思维的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 1.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心理、个性塑造一组学生(小丁丁、小胖、小亚、小巧)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
努力展示不同类型孩子的思维过程 使学生学得有趣、容易接受
* 2.教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发展为本的学习空间 在这个空间中:
*(1)引导学生将这些单个的、不同的经验知识连接起来并系统地扩充
*(2)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认识到借助于数学的概念、法则的帮助 可以描述和探讨出自于他们生活与经验世界的片断
这些片断是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熟悉的、有趣味的、有挑战性的*(3)使学生清楚地看到
数学可以以丰富多彩的方式与其他学科和学习领域相结合并对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是必不可少的*(4)让学生在一系列设置适宜的问题中体验到数学思维的乐趣 并在对数学问题的独立分析与建模中促进创造性思维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知识结构
一年级数学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注重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例如“统计”单元的教学安排了两个例题,先让学生收集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再调查本班学生各喜欢什么颜色,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基础。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展示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提示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3.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数概念的建立,对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对空间方位概念的体验和理解,对所学图形特征及其图形间关系的感知,逐步发展让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图形之间的关系与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教材还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设计了大量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即那些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如布置房间,用长方形纸做圆筒,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等,丰富学生对空间方位与图形关系的感性认识,逐
(1)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民主的学习气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探索数学,并会主动地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
(2)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图形的拼组,安排了例
2、例3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探索、发现、感受所学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设计,首先,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资源。其次,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第三,创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教材还注意安排了少量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初步体会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以寻求多个解答的方法和答案,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结构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
一、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可以划分为四个领域: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一)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符号的认识,数位的初步感知。
1、数的认识——分四个阶段:1-5的认识,6-10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100以内各数的认识。
通过数的认识这部分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1)培养学生的数感。
(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3)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符号的认识——穿插在数的认识过程中,可以划分为用来表示数量间关系的关系符号,和运算符号。
通过符号的认识这部分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1)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运算的意义。
3、数位的认识,一年级只要求认识到个位,十位,百位。
通过数位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初步认识数位,说出100以内的数位的名称,识别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二)数的运算部分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
通过数的运算这部分知识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不限制孩子思维的发展。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三)常见的量内容是认识时间。
这部分内容,是在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的数学。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探索和研究
——谢家碧教学讲座稿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一)从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看
国际上都曾出现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相类似的学习方式和课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活动,课程开发也体现这种理念。我国课程改革也逐步重视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完善,经历了从课外活动至活动课程的逐步演变。从1955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小学课外活动的规定”的通知》,引导和促进了小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到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第一次把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共同纳入课程体系;再到2000年颁布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则明确要求“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潮流,强调数学应用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国际上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二)从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不是数学课程单独一个学科的考虑,而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中结构性变革在数学课程中的体现。虽然实践活动在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在小学数学领域的研究中,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我们使用的苏教版国标本教材过程中,对于这一领域的教学研究也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教不考甚至不教;不重视活动课程的评价;不重视活动课程的开发和资源的利用等等。目前,各教育部门正在对“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在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过程中,有必要对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层次地开发和研究。
(三)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来看
2000年新修定的《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这既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又符合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新增“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内容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以独立的内容领域进入小学数学课堂,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标准》中目标结构体系的一个特色。虽然,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每册中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但更多考虑的是怎样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更没有具体实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给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具体实践中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不是在其他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整体性。我们认为,“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指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是指应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解决实际问题或探索数学规律。我们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为载体,着重研究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进一步探索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实践与综合应用”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如何针对其安排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讨的问题。本课题拟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的:
1、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载体,探索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2、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3、初步构建具有特色的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提高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上讲。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实践既是认识的动力又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
2、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数学学习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
3、从学习理论上讲。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另外,我们关注到为了使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育价值最终落实到课程中,《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个领域提出了总体目标: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标准》还提出了“实践与综合应用”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来加强体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爱好。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以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研究为主线。将课题研究内容重难点明确:“研究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我们将侧重围绕以下内容进行研究:
1、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以目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编制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内容的实施和应用为抓手,开展对其课型、年段内容、形式、师生行为表现特征、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模式。
2、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开发与运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教学研究的同时,对于教学中生成的及课外延伸中出现一些问题,针对不同学校的情况,注重实践和综合应用活动的校本开发和运用,力图为苏教版教材提供鲜活的感性材料,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供直接经验。
(1)为学生学习理解知识做感性经验准备而开展的操作、实验活动,如形体公式推导过程中的摆一摆、移一移、量一量等。
(2)根据现行教科书相关内容安排的“数学实践课”等设计开发的内容。
(3)模拟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模拟实践是对现实实践的模拟,通过要素组合,再现场景、对象、事务等,让学生从中体验各要素的关系,发现和解决问题。
(4)现实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而参加的一些活动。
3、数学活动环境。数学活动环境,是数学实践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通过开发数学活动环境,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1)活动氛围
活动氛围是在经常性的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活动氛围的形成受到活动外部条件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壁报、专栏、标语等宣传手段和汇报、观摩、展示等交流手段,来渲染活动氛围、烘托活动环境。
(2)活动场景
可以尝试在班级或者学校开设数学学习活动角、读报处等。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助于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法。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新课标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新课标教材
视频学习心得
从3月份开学来,我通过网络视频对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新教材进行了学习,几位专家对教材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且回答分析了一些教师提出的难以教学的知识点的教学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是我对本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新教材在内容上做了一些更改:
1、新教材重视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新教材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意识和方法,给予学生一定的线索,根据他们不同的年龄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整理和复习的能力,如:学会建知识树、知识链等,将所学知识系统地分析出来,而不是将复习课上成单纯的练。在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意识和方法,让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并通过小组和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复习。
2、增加了“数学背景知识”的教学,在教学时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料进行展示,从而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
3、新教材着重强调了数学要注重情境的设置,数学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0以内的加减法” 的主题图进行了更改,更有层次性,也更加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性。在教学时要经历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去表述计算的过程,在表述中理解算法。对于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允许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进行择优。
5、课后练习要有趣味性,练习的形式要多样。
6、在新课标中,关于解决问题增加了两个能力要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教学中,我发现教师非常重视让学生学会记录整理数学信息,并画图理解数学信息,选择合理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经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多角度数学思维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关系,再根据所学知识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新教材的编排还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要过分注重结果的正确性,还应重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在解决问题时,要侧重检验、回顾环节,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维,同时让孩子勇敢的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解决问题能力。
7、教学用书后面的光盘和以前相比质量和内容有了升级。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好光盘进行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网络培训中的问题进行答疑。在网络培训中,几位专家回答了一些老师提出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如何区分?刘家霞专家借助实物来关注形状,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等来认识,重点是区分圆和球。还回答了如何让学生从唱数到正确数数。卢江老师回答了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专家对这些有价值的、关注的比较多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解除了老师的疑惑,为老师更好的使用教材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通过此次培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
1、努力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创新、发现,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奥秘,努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良好品质。
2、加强对学生口算的练习。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一分钟能正确计算8至10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能达到这一标准,但让全体学生都达到这一标准应该还有难度。在教学中,要多进行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在算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己分析问题的时间,让学生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还有很多、很多,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引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尽自己的所能,争取让每个学生能在更爱学习思考方面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