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上半年湖南省农产品出口情况调查
2012年上半年湖南省农产品出口情况调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看,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起点,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农业与人民、国家的关系上看,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以及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虽然比较落后,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但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物种丰富,农产品在国际贸易领域还是比较活跃的。鉴于农业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将此次的实习调查的方向放在2012年上半年湖南省的农产品出口情况上。目的是为了了解湖南省农产品的出口现状,以及湖南省农产品出口方面的优劣势和原因所在,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次实习调查,不仅可以提高我对湖南省农产品进出口情况的了解程度,更是让我学会运用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发现、调查、分析、解决,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我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的状况,提高我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调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调查时间:7月15号—7月30号
调查地点:湖南省
调查对象:湖南省农产品出口
调查方式:访问及网络资料搜集 一 出口的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湖南省农产品外贸额1.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同比,下同)增长22.8%,其中出口1.39亿美元,增长25.7%;进口4468万美元,增长14.7%。上半年农产品外贸主要特点有:
一、一般贸易占8成,加工贸易增长略快于一般贸易。今年上半年,湖南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农产品1.49亿美元,增长22.5%,占农产品外贸总额的80.9%,其中出口1.16亿美元,增长28%。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农产品3499万美元,增长24.2%,占19%,其中出口2268万美元,增长15个百分点。
二、私营企业占据农产品外贸半壁江山,且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今年上半年,湖南省私营企业进出口农产品9625万美元,增长41.5%,占农产品外贸总额的52.3%,其中出口8119万美元,增长45.1%。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756万美元,下降4.5%,占31.3%,其中出口3008万美元,下降18.6%。国有企业进出口2459万美元,增长24%,占13.4%,其中出口2245万美元,增长38.4%。
三、中国香港、美国、荷兰是湖南省最大的农产品外贸伙伴和出口市场。今
年1季度,与上述三大市场农产品贸易额分别为4762万美元、2254万美元和1998万美元,分别增长18.1%、1.3%和21.6%,合计占同期农产品外贸总额的49%。出口市场多达76个,其中对上述三大市场出口额分别为4762万美元、1407万美元和1269万美元,分别增长18.1%、5.3%和27.3%,合计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3.4%。另外,对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分别出口农产品866.3万美元、670万美元和645.6万美元,分别增长19.3%、23.4%和1.8倍。农产品来源地较出口地少得多,仅23个,其中自美国、荷兰、印度、新西兰、法国进口额超过500万美元。
四、出口主要农产品为猪肉、柑橘罐头、盐渍猪肠衣、茶叶、蔬菜罐头、卷烟等。今年1季度,湖南省出口猪肉6714吨,增长21.6%,价值2647万美元,增长34.4%;出口茶叶8974吨,增长7.7%,价值1867万美元,增长33.2%;出口柑橘罐头1.3万吨,增长38%,价值1373万美元,增长67.8%;出口盐渍猪肠衣871吨,增长52.3%,价值1294万美元,增长29.4%;出口药材1555吨,增长67.3%,价值985.6万美元,增长1.2倍;出口蔬菜罐头661.3万美元,增长39.6%;出口卷烟3.4亿支,增长17.7%,价值600万美元,增长50.1%;出口活猪2.5万头,增长21.9%,价值554.4万美元,增长75.9%。上述商品合计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1.7%。
湖南省农产品外贸规模偏小,与农业大省地位不符。今年上半年,湖南省农产品外贸额、出口额在全国31个省市中分别排名第22位和第21位,在中部地区均列第4位,贸易额占全国农产品外贸额的比重仅为0.55%,出口额所占比重也仅为1%;
二 对上半年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
第二篇:贵州现阶段农产品出口现状调查 3
贵州现阶段农产品出口现状调查
国际经济与贸易 34班 杨光雄
引言: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产品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贵州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农产品生产省份,贵州农产品的出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而逐渐呈上升,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带动作用,但是农产品出口额占贵州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贵州出口的农产品种类较少,并且有些农产品出口比较不稳定,贵州的出口农业比起外省,必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产业间的整合优势,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合理运用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努力提高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打造出属于贵州自已的品牌绿色有机农产品,发挥自已的资源优势,合理利用贵州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缩小贵州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农产品生产水平,加强与东部发达省份的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努力推动贵州的农产品走出贵州、走出中国、走向国际市场。
调查内容及详细分析: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有力的推动了三农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农产品的销售不畅以及价格的不稳定一直是限制农民致富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些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目前,全国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直销中心在江苏、浙江、山东、湖南、陕西等省份,在政府的支持下以不同的规模相续开业。开业后受到消费者热烈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解决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稳定了民心。
通过直销中心减少了流通环节,农民提高了收人,老百姓也买到了优质廉价的农产品,最终使得食品安全、农民增收、老百姓放心。
贵州省农民投资有限公司在学习各兄弟省开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直销中心的基础上,结合本省的农业的特点,也积极的筹建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直销中心”。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贵州省农合投资有限公司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把我们贵州的农产品打向了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还在山东省农产品直销中心的帮助下,把贵州的农产品销到了朝鲜、韩国、以及日本。在广东省老大哥省开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贵州省的一些优质农产品也销到了东南亚的一些比如泰国、新加班等国家。
贵州农合投资有限公司(贵州省农产品直销中心)源于对农事业的不懈追求的动力、依托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市场的区位优势,贵州农合投资有限公司的三大重要工作:
一、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已的销售平台;
二、打造支农、惠农的金融服务平台;
三、打造提升农民文化、科技及管理水平的教育管理平台,不仅要努力把贵州的农产品打向全国市场,还要把贵州的农产品销向海外各国,让贵州的农产品真正的走向海外国家,让海外各国只要一看见贵州出口的农产品,就能马上辨别出,这就是中国贵州出口的新鲜绿色有机农产品。
贵州作为中国的农产品重点生产省份,为中国的农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应对工作更艰巨。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解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确保农产品稳步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贵州现阶段农产品出口走得更快更稳。
贵州能源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农业劳动力丰富并且价格低廉,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贵州农产品生产系列中,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水稻、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生姜、蔬菜、茶叶、中药材为主。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省份是山东、广东、浙江、辽宁、吉林和福建等,其中山东是农产品出口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据有关资料及数据收集,山东自2000年超过广东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省。总体来说,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国农产品出口前十位省(市)中有8个属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16.6%,其中只有吉林省出口超过10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五,黑龙江出口超过5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九;目前西部十省农产品出口较少,2003年西部十省出口农产品13.74亿美元,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5%。比起东部农产品出口省份,贵州还差距很大,贵州要想把出口农业做好,就必须充分利用贵州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贵州的农产品出口,才能慢慢的赶上东部发达的农产品出口省份,另外,比起东部发达的农产品出口省份,贵州的农产品机械化水平的利用还较低,主要的原因是贵州是中国的西部,地势以山区为主,地势崎岖不平,大型机械不容易生产,然而,比起东部发达的农产品出口省份,贵州的土地价格低廉并且较多,劳动力更是丰富便宜,贵州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贵州的农产品必定会胜过东部发达地区的农产品出口省份的。
据数据收集,近年来,贵州农产品总产量从总体上看是增加的,不过,贵州的农、林、木、鱼业的总产值和农业产值在全国的相对比重却呈下降趋势,虽然贵州的农产品出口额在不断上升,但在全国的农产品出口中的份额却不到1%,地位相当低,在全国的排名中第二十七位,仅高于山西、西藏、宁夏、和青海四省,并且只比山西高0.01个百分点。
贵州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水平还很低,和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贵州农产品贸易出口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机遇,据推测,每一万美元的外贸出口可以直接的创造28个就业岗位,如果能有效的提高贵州农产品外贸依存度水平,缩小与其他省份和地区平均水平的差距,农产品出口就能增加就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带动贵州经济全面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
贵州的农产品出口现状表明,贵州农产品出口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贵州的农产品继续保持比较优势、出口潜力较大的同时,目前还存在一些影响贵州农产品出口的突出问题。
首先,就是贵州的地形崎岖不平,这样很难进行大型的机械化生产,不能进行大型的机械化生产,就很难达到规模效应,很难达到标准化生产,出口产量更是很难到达出口标准,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贵州的出口农业发展。
其次,国际竞争力总体不强,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部分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国际竞争力,如园艺、畜禽类产品、水产品等。但从出口额来看,除了蔬菜略有增加,其他农产品出口不进反退。表面上看,这是由于其他国家在家禽和动物进口方面设置的种种非关税壁垒,成为中国相关农产品出口的障碍。但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在于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未得到根本提高。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面临着双重压力:在生产方式上,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高。据统计,我国近年的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占到35%~53%,使得原本具有价格优势的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相当,出口竞争力下降。而发达国家农产品人工费用则不到10%。在产品质量上,我国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作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的贵州,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是差距较大,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更不具备竞争能力了。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演愈烈,成为目前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新特征,严重影响中国扩大农产品出口。从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针对农产品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体现在检验检疫壁垒和身份认证壁垒。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完整的保障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既规范了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同时也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例如日本对入境的农产品及食品实行近乎苛刻的检疫、防疫制度,在植物检疫方面,凡属日本国内没有的病虫害,对于来自或经过发生该病虫害国家的寄生植物均严禁进口。农产品还需要接受卫生防疫部门的食品卫生检查,对于强制性检查食品,要逐批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对中国蔬菜
等农产品来讲,今后进入日本市场将更趋困难。贵州纵然是资源丰富,劳动力低廉,也不能避免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阻扰,使贵州的农产品更是很难走向国际市场。
再次,一些发达国家制订较高的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大多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作为中国的贵州,一个落后的省份,贵州所生产的农产品质量更是很难达到海外国家的标准,入世后,我国一些农产品就因为农药、化肥残留较高而被一些国家禁止进口,有的农产品则因为难以得到进口国的质量认证及其包装标签认可而不能出口。在这方面受阻最重的当属畜产品,其主要原因:一是检验检疫标准提高,检验指标范围扩大。如欧盟从2002年初,因在我国出口的兔肉、鸡肉和冻虾等产品中检测出含量为200mg/kg的氯霉素而停止从我国进口该产品,而上述氯霉素含量在国内则无法测出。“绿色壁垒”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贵州作为中国的一个落后农业生产省份,农产品的出口更是逃不出海外“绿色壁垒”的控制和阻扰。
最后,据相关资料以及数据统计,从1979年中国出口的糖精钠在欧盟被反倾销起,截止2005年已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起诉500余起反倾销调查,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中国出口产品贸易额超过150多亿,中国农产品出口也遭遇反倾销调查。例如,2003年12月3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启动对来自中国、巴西、印度、泰国、越南等国家的冻虾进行反倾销调查,要求对中国的虾产品征收119%—267%的反倾销税。显然,中国虾产品在美国市场将受到沉重的打击。需要高度重视的是,随着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和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农产品面对的反倾销争端将日趋频繁和激烈,有可能成为今后不能回避的出口障碍。面对高额的反倾销税,贫穷落后的贵州更是不可能有多余的资金交给进口国,这样,贵州的农产品的出口就更是不可能在海外市场平稳健康的发展,贵州的出口农业将受到海外市场的更大阻碍和限制,这些种种原因都将限制贵州的出口农业在海外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调查结果及论证总结:
贵州农产品出口面临国内市场的激励竞争和国际市场上的严峻形势,只有结合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从源头上攻关,进一步完善促进农产品的政策措施,着力提高出口竞争力,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才能使贵州农产品持续发展,并力争上一个新台阶。
一、贵州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较多,土地价格低廉的省份,在贵州发展农业,可以利用贵州的丰富资料和廉价的土地以及劳动力大力发展农业,降
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使贵州的农产品能够走出贵州、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最终走向国际市场。
二、利用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农产品进出口结构是以优势格局为基础的。贵州的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有限,应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和自然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如猪肉、禽肉、、蔬菜、等,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
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破除国外技术壁垒的根本途径,也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今后,应逐步实施动植物病虫害区域化管理,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切实提高动植物卫生水平;进一步推广“公司+基地”的农产品出口经营模式,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自有种植、养殖基地,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认证,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体系,重点加强和完善出口优势农产品及相关农业投入品的检验检测工作,提高贵州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当前,缺乏品牌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软肋。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已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贵州要冲破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必须走“被市场认可”的品牌之路。因此,专业户特别是基地和企业要树立和增强品牌意识,学会打造品牌,尤其要打造绿色品牌。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优势和品牌整体竞争优势日益显现。贵州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在农产品发展上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开发绿色品牌农畜产品。打出一个只属于贵州的“绿色农产品烙印”,让海外市场资源一进口贵州的农产品,看见贵州的农产品绿色品牌标志,就能马上辨别出,中国贵州生产的本能意识。
调查活动的心得体会:
今后,国际环境将更复杂,而贵州农产品对外贸易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应正视困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缩小与东部发达的农产品生产省份的距离,并加强与东部发达的农产品生产省份的合作,减少摩擦,积极推动贵州农产品出口迈向新的台阶。使贵州的农产品出口能在海外市场上平稳健康的发展下去。我相信,只要贵州各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团结起来,把贵州的农产品做好,打造出属于自已的品牌绿色有机农产品,然后通过像贵州农合投资有限公司这样一个强有力的销售渠道把贵州的农产品销向全国以及海外市场,贵州省的农产品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附件:
贵州农合投资有限公司的发展史以及对外开放平台
贵州省在全国的农产品出口中的所占份额的数据收集
山东自2000年超过广东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省
贵州每一万美元的外贸出口可以直接的创造28个就业岗位
贵州要冲破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必须走“被市场认可”的品牌之路。
邮箱1316529192@qq.com
第三篇: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
2、建设性质
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xxxxxxxxxxxxxxxx公司
法人代表:xxxx 所有制形式:私营
4、建设地点:官渡区龙泉镇金星小庄村
规 模:拟建成年生产能力15000吨农产品生产线。
其厂房、卫生设施、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设计等完全按照欧 盟相关标准建设。
期 限:1年
建设内容:新建生产车间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购进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农产品生产设备,总投资12000万
元人民币。
5、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申报单位:xxxxxxxxxxxxxxxx公司 法 人 代 表:xxxx
6、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总投资1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企业自筹10900万元,贷款1100万元。
7、资金筹措:企业自筹部分由企业自有资金解决,银行贷款1100万元。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建成后将会新增年生产能力15000吨,新增销售收入4亿元,新增出口创汇1300万美元以上。年新增利润5500万元,年新增税收3300万元。该项目投资利润率为45%,投资利税率为73%,内部收益率30%,静态投资回收期2.18年。
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云南是个农业大省,云南省号称“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 和“药材之乡“的美誉,云南是野生菌及农副产品的主产区。2008年生产旺季时用工人数突破3000人,使用安臵了大批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他们迅速脱贫致富。公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和经营,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农副产品积压的问题,带动了省内近2万农户农副产品的种植、采集,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每个农户增收在1000元以上(详见附页政府相关证明)。
公司依托农副产品种植基地,在企业、基地、农户三方合作方面做了一定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野生菌方面,目前国际市场对野生菌的需求,以欧洲的消费量最大,其中又以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和瑞士、荷兰为主,加拿大每年也进口不少。xxxx到欧洲考察,通过与客户 的交流,与消费者接触,发现欧洲人非常喜欢云南的野生菌,每天的早餐中餐都离不开,特别是意大利人,很喜欢用牛干菌烤比萨饼。欧洲当地生产的菌类,由于人工成本太高,其消费竞争力逐渐降低。而云南的产品口味更香浓,价格也更便宜,因而需求量不断增加。采集、销售野生食用菌已成为许多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野生菌鲜货增值带动了加工、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贸易和加工的企业蓬勃发展,全省野生菌年出口创汇逾5000万美元,加上外省转销出口创汇约8000万美元。
在大白芸豆等农副产品的选购中,公司都以适当的形式培育建设基地,与农户建立互惠互利的良好关系,即保证了企业有稳定的、高质量的原料来源、又为广大农户增加了收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1、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若干论述和2009年中央1号文件。
2、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温家宝总理所作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若干问题的精神。
3、为满足国内迅速增长的农产品工业的需求,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4、增加我国农副产品的加工份额,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提高粮食加工业的转化能力。
5、扩大企业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不仅要稳居国内市场前列,而且要更进一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增长出口能力和水平,将中国野生菌品牌推向国际市场。
6、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国家税收。
7、依据云南省经济发展中长期的规划。
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综合评价: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可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本项目的实施将使公司产品标准达到对欧盟及对日出口标准,以满足公司迅速开拓国际市场的需求。因此,项目实施后可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水平和档次,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中国野生菌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实施本项目后可增加大批就业人员,大幅度增加国家税收,加工转化大量的农副产品,极大地带动本省、本地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该项目建设区域所处地理位臵非常优越,处于云南省会昆明,公路、铁路交通发达,周边人民生活、文化水平和素质较高,为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提供极大便利。
论证结论: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建设单位将抓紧项目的实施工作,使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农产品自本世纪50年代以冻制浓缩橙汁为标志的农产品开始问世,以后,随着速冻技术和配套设备的不断改进,预制速冻制品的出现,耐热复合塑料薄膜包装袋和高效、高质的快速解冻复原加热设备的研制成功,使农产品业成为国外方便食品和快餐业的支柱行业。60年代初期,随着流化床速冻机和单体农产品的出现,各种农产品逐步进入超级市场。至今,农产品已深入人心,且以方便、快捷、营养、卫生而著称的农产品业已风靡全球。据有关方面报道,发达国家农产品的销售量占到全部产品的一半。
我国的农产品工业真正起步是在90年代初,1994年以后得到迅速发展,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成为90年代发展最快的野生菌及农产品加工业。我国每年还向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国和地区出口农产品百万吨。品种也由最初的速冻饺子、包子发展到速冻野生菌、蔬菜等150多个品种。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农产品的出现,大大节省了时间,其方便、快捷的特点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但云南农产品仍保持了较高的出口增长势头。前三季度,云南各类农产品累计出口创汇达6.2亿美元,同比增长27.4%,整体出口平均价格同比涨幅超过20%;累计出口49.1万吨,同比增长4.5%,继续实现出 口“量值双增”的良好态势。其中,作为云南出口支柱产业的烟草及制品均达到稳健增长,创汇额达1.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7%。
日本已成为云南农产品最大进口国。在此之前,受日本检验检疫标准调整及松茸品质问题等影响,云南出口日本的农产品一度下滑严重。近期云南农产品积极调整对日出口结构,加强农产品品质与安全、环保标准,滇日农产品出口逐步回暖。目前,咖啡、干蔬菜以及鲜切花成为出口日本的大项增长产品。
云南农产品仍主要销往东盟市场,泰国、越南、印尼为云南农产品出口前三位的东盟市场进口国。与此同时,欧盟市场对云南农产品需求表现旺盛,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已成为云南农产品出口的新兴市场。农产品行业要适应入世后的各种挑战,首先要做到“以大对大”而“大”并非专指企业的规模,更重要的是要从各方面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符合国际的操作规范。而大型农产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和人才,并拥有较多的技术储备,树立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而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材料主要是农副产品。近年我国农副产品产量持续大幅度增长,急需进一步的深加工,以提高其转化率和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发展空间。但目前我国的粮食等农产品利用率较之发达国家相比还非常低,多以原料形式消耗,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急需扩大和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加工和野生菌加工能力,提高其档次和水平。
其次,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严峻挑战,成为受冲击最大的产业。多年来,一方面国内粮、蔬加工能力严重不足,水平亟待提高。同时,先进国家依据良好的野生菌加工业水平,大量向我国输入粮食成品,冲击国内相关产业的市场。因此,为了应对入世后农业和野生菌工业发展的需要,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副产品加工的重要途径之一,使中国从农产品资源大国转变为农产品出口大国。但比较国外的野生菌加工和出口标准,我们还有很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强科研和开发能力,尽快达到对盟及对日出口标准,打入国际市场。公司要全力开拓国际市场,依靠出口,推动企业再上新的台阶,必须不断挖掘企业潜力,拓展企业优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由此可知,农产品工业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提高的要求,是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章 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概况
该项目建设区位于昆明市北部,交通方便,地理位臵非常优越。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米。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94%多的面积是山地,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云南气候大致与地形相对应。西北部的高山深谷区为山地立体气候区,从海拔几百米上升至几千米的陡坡上真可谓是“十里不同天”,著名的滇金丝猴就出没于此。而北回归线以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南部等地则属于热带季雨林气候,即全年高温如夏,雨季主要集中在夏秋。东北部的曲靖北部和昭通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冷,雨热同季。全省其他大部分地域属于低纬高原气候,“四季如春”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影响云南的季风来自孟加拉湾,叫做孟湾季风。这是一股带着大量水汽的气流,全国大部分季风气候区的降水也来自于这股季风。(在中国的季风气候区,太平洋季风的主要作用是推动雨带北移,而降雨的水分来自于印度洋季风)。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 老、衍生、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云南省雨量充沛,河流湖泊众多,多年平均产水量2,222亿立方米,加上过境水量1600亿立方米,两项合计人均拥有约1万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拥有量的4倍。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并且成为最大的能源优势。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云南省政府对农业的发展制定了专项支持政策,公司作为农业企业,享受并得到了云南省政府许多优惠政策的支持。
我省的农产品出口在全国和西部地区都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农产品也是云南出口商品的亮点。省委、省政府把搞好农产品出口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不断增强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省商务厅、省财政厅2003年出台了《云南省出口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云财企[2003]173号),对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险和海外险的,国家保费补助比例为15%的前提下,省级保费比例为30%,保费补助总比例达45%,同时,国家在2004年7月1日对西部地区实行对企业投保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补助比例提高到50%,省商务厅、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继续实施保费补助的通知》(云商规[2005]29号)对企业投保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省级保费补助比例由30%提高到50%,使企业投保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补助比例达100%。《云南省进出口目标责任制奖励金考核暂行办法》(云商规[2004]106号),对符合办法规定的各类 出口企业、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奖励;《云南省实施扩大出口贷款贴息的通知》(云外经贸计财[2004]102号),对农副产品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每出口一美元给予0.02元的贴息补助;对技改贷款项目(重点支持农副产品技改贷款)给予贷款利息补助,每个项目最高支持金额不超过30万元。州市商务局(外经贸局)和农产品企业代表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在帮助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全球资信网络,了解外方资信情况,把握贸易机会,灵活结算方式,提高出口竞争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并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全球的追收网络, 帮助出口企业商帐追收等方面的作用。使我省农产品企业更好地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暨融资政策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扩大出口。云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公司的迅速发展也得益于云南优质农副产品的丰富。同时大量的农村闲臵劳动力也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公司依托农副产品种植基地,在企业、基地、农户三方合作方面做了一定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昆明市祺鹏汇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从事国内贸易、物资供应,本公司主要经营杂菌、野生菌、大白芸豆等农副产品,每年加工野生菌5000吨,大白芸豆12000吨左右,每年实行定单生产,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600人,是典型涉农及密集型外贸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产品深加工流通企业。本企业成立以来业务不断扩大,不断发展,拥有龙头街麦地村内土地一块,座落于官渡区龙泉镇宝云社区居委会麦地村,昆国用字(2004)号01426号,使用权面积6692.95㎡,使用权类型出让,用途为工业用地,土地上建有本公司的仓库6600㎡,三层职工住房一幢1500㎡,办公楼一幢500㎡。另外,本公司拥有昆明市官渡区龙泉镇金星小庄村土地一块,土地证号:昆国用字(2005)第00232号,使用面积9948.8㎡,用途为工业用地,使用权类型:出让性质土地一宗。
第五章 市场分析和销售方案
全球农产品贸易稳步增长。全球农产品贸易在经历了从1997至1999年三年的负增长以来,从2000年开始稳步增长,特别是2003年和2004年均保持着10%以上的增幅。根据WTO统计2000-2004年全球农产品贸易年均增长9%,与全球货物贸易的增长率持平。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的比例逐步增加。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发达国家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比重从不到60%增长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目前所占比重不到30%,这一方面是因为发达国家农业竞争力强,购买力充足,有能力出口和进口更多的农产品,另一方面是因为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的初级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加工制成品比重上升。谷物占食品消费的比例不断下降,水海产品、蔬菜、水果所占比例稳步增长。目前美国消费者每年消费的蔬菜和水果的数量比20年前增长了25%,对有机食品的需求高速增长。可直接消费的最终制品的比例从1980年的不足20%上升至目前的30%以上。国际农业竞争环境依然不公平。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仍然保留了大量农业补贴,并继续使用出口补贴和出口信贷等出口支持政策。巨额补贴极大地扭曲了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一方面提高了发达国家自身的农业竞争力,抵消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业带来冲击,对没有能力补贴农业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损害,不利于中国农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此外,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传统的关税配额以及关税高峰、关税升级、季节性关税,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也普遍存在,成为我农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WTO新一轮农业谈判进展缓慢。由于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谈判难度很大,建立国际农业贸易新规则和新秩序步履维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农产品出口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准入条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不仅农产品关税高峰、关税升级问题严重,而且针对中国农产品的“反倾销”、“特保条款”也有可能不断升级。
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中国跨越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食品需求。中国正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目前已经或正在形成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南粤东柑橘主产区;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中原和东北肉牛优势区;中原、内蒙古、河 北、西北、西南肉羊优势区;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牛奶优势区;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中国大部分地区饲养畜禽、种植蔬菜均具有比较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业部门需要劳动力的合理数量为1.96亿人,但2002年农业部门的就业人口达3.25亿,剩余劳动力1.29亿人,农业部测算到“十五计划”期末,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进一步增加到1.8亿人,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为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上述条件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非常有利。我国的农产品,国内价格比国际市场低,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力。市场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2004年亚洲市场进口的农产品占世界的23%,日、韩、香港、台湾、印尼、泰国等都是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家和地区。由于运距短、运销便捷,我国对亚洲市场出口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2008年,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不佳,外部需求大幅缩减、国内劳动力成本大增等多重因素影响加大,但我省农产品出口依然实现了稳步增长,多品种出口继续实现“量增价涨”,产品特色优势继续彰显。据海关统计,去年我省各类农产品出口57.7万吨,较上年小幅增长2.4%;创汇额7.99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增势平稳。管国际金融危机对尽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但云南农产品出口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云南农产品主要销往东盟市场,泰国、越南、印尼为云南农产品出口前三位的东盟市场进口国。与此 同时,日本、美国、欧盟市场对云南农产品需求表现旺盛,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已成为云南农产品出口的新兴市场。
农产品营销切忌 “嫦娥奔月”,农产品销售的困难很多时候归结在产品的老化,农产品的结构不配套,大多数是政府主管部门喊出的口号,实际上是无力来突破农产品的营销困局面,只是想“嫦娥奔月”,而不做营销与消费市场的研究与突破,抓农民很有手段,但抓销售就迷惑不前,因为前者可以行政手段,而后者是市场手段,由此,在基本盘面上的指导人员,需要强化一体化的专业人才,主管人员要抓生产更要懂市场,而懂市场远远不够,懂市场的所谓农业专家很多,但需要懂营销的就很少,因此,两者或者多者结合,将是关键。
目前我国出口农产品因疫病、农兽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质量安全卫生问题,极易引发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水产品、畜产品、水果和蔬菜等出口优势的发挥。扩大农产品出口,占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不仅要发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更需要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结合技术创新与结构升级,学习、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优良品种、食品加工技术、营销模式、国际经营的先进经验,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声誉。
根据不同的消费目标,制订不同农产品的销售方式,才是农产品现阶段提升的有效办法,采取营销多样化的内销和建立以市场多元化为特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体系。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任务和规模
项目设计:该项目建设经过专家设计,历经1年,首先由企业提出思路,确定功能,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提出要求。
规模:拟建成年生产能力15000吨农产品生产线。其厂房、卫生设施、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设计等完全按照欧盟相关标准建设。
期限:1年
建设内容:新建生产车间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购进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农产品生产设备,总投资12000万元人民币。
二、生产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
该项目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和当前最先进生产技术生产农产品。工艺流程在此就不再一一详解。
三、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009.3——2009.10 完成基本建设工程 2009.11——2010.2 生产线的安装调试 2010.3 接受验收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包括生产用地征购,生产厂房建设,辅助设施建设,生产线的购臵、安装、调试,人员工资及其他管理费用,总投资12000万元。
一、投资估算表编制方法及依据
1、建筑工程(含设备基础费)
新建建筑物根据其结构形式及特点,参考同类工程造价指标和当地造价水平估算。
2、设备购臵费:设备购臵费包括设备原价和设备运杂费。
设备原价:国内设备原价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有各相关专业提供。
设备运杂费:运杂费按原机械工业部颁布的《机械工业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规定的计算办法及费率计算。
设备运杂费=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率 国内设备运杂费率按设备原价的6%。
1、安装工程费:设备安装费按原机械工业部颁布的《机械工业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规定的计算办法及费用计算。
2、其它费用:
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费用的1%计算。
勘察、设计费:根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国家计委、建 设部编,2002年修订本)按工程费用的1.6%计算。
工程监理费:根据(1992年)价费字479号文规定,按工程费用的1.2%计算。
联合试运转费:按设备费的0.6%为培训费用,培训期3个月,每人每月600元计算。
招投标费:按工程费用的0.6计算。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和其他费用的8%计算。
一、投资构成
1、流动资金
按分类详细估算法估算,本项目正常年流动资金1500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1500万元)。
2、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铺底流动资金,经估算为12000万元。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2000万元。其中银行贷款1100万元,企业自筹10900万元。
第八章 财务评价
一、财务评价
本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以及现行有关财税制度编制。
项目计算期16年,建设期1年,生产期15年。投产后第一年达产80%,第二年达产100%。
1、成本费用估算
(1)产品成本中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不含税价),均按现行市场价计算。
(2)工资福利费:本项目劳动定员5000人,年均工资7200元/人,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算。
(3)固定资产折旧:按分类法进行直线折旧,房层建筑物按20年平均折旧,设备按14年平均折旧,残值率均提取5%。
(4)摊销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分别按10年和5年摊销。
(5)修理费:按固定资产原值5%计算。
(6)财务费用:包括还贷期限长期借款利息及生产期流动资金借款利息。
(7)其它费用:包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中扣除折旧、摊入工资福利后的费用。
二、效益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1、出口创汇产品销售收入(以人民币计算)10790万元。
本项目正常年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
2、税金及附加
本项目增值税税率17%,城建维护费及教育附加费分别为增值税的7%及3%。
3、利润
所得税按33%、盈余公积金及公益金按20%计提。
4、清偿能力分析
本项目借款1100万元,除折旧、摊销外,利润100%还款,借款偿还期(含建设期)2.17年。长期借款还清后,税后利润全部分配。流动资金借款于计算期末偿还。
5、财务指标分析
有关财务指标如下: 投资利润率45%; 投资利税率73%; 资本金利润率45%;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45%;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30%; 全部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2.25年; 全部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3.25年。
三、不确定性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的盈亏平衡点为:BEP= 固定成本/(销售收入-税金-可变成本)×100%=52.79%。建议项目实施后要加强管理,挖掘潜力,确保产品质量,控制成本,开拓市场。只要产品销售价格与原材料价格能够稳定,项目就具有抗风险能力。
第九章 环境影响和评价
该新建项目清洗原料、冲洗地坪和职工生活排放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厂总排口进入该区域污水管网并最终汇入城市污水厂集中处理,对环境影响较小。
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制冷机、封口机等各种设备运形式产生的噪声,采用低噪声设备和采取密闭隔音等措施,厂界噪声达标。
综上所述,该新建项目废水、噪声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后均能达标排放。因此,从环保角度上该项目是可行的。
第十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
该项目的实施将新增农产品15000吨/年,通过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出口,在带动农业产业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为农民增加了收入。该项目的实施,将会增强公司的生存能力,极大的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并将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坚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和组织,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其组织机构如下: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管理办公室——销售部、供应部、生产部、质检部、研发部、基地办(基地办——农户)
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
论证结论:综合上述情况分析和论证,认为该项目条件成熟,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重大,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经济效益可观。项目符合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和农业、野生菌工业发展方向,会得到国家有关政策支持,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创汇农业探索了新路子。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应予以尽快实施。
第四篇:出口农产品如何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农产品出口企业如何面对贸易壁垒
兰陵大蒜事件敲响警钟
背景
山东兰陵大蒜出口韩国被退回
2014年11月,韩国政府向我国招标2200吨大蒜。山东兰陵县蒜农投标中标后,根据翻译的标书要求进行备货。随后交收货方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质检,合格后将大蒜发往韩国釜山港口。但货到港口后,韩国农管所却以“重斑点超标”为由,将货物全部退回中国。
由退货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多万元,兰陵县蒜农迫不得已给韩国总统朴槿惠写公开信维权。正当人们关注谁该为此担责时,韩国方面回应:去世贸组织告我们吧。
此次山东大蒜出口韩国遭遇退货,实质上是遭遇了技术性贸易壁垒。
出口保持顺差
风险尚存
春节临近,山东兰陵的蒜商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山东兰陵县2200吨大蒜近日被韩国农管所以质量检测不合格为由退运回国,商务部最终将此次事件定义为商业合同纠纷。这对我国农产品输韩贸易带来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我国贸易商和相关人士表示,应该从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打破韩国贸易保护壁垒,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
技术壁垒森严
做好预期
由于受农业生产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韩国农产品产不足需,而我国农产品则因其生产成本低,价格水平只达到韩国同类产品的20%—30%,并且我国农产品种类与韩国相比差别甚小,这就带来了我国在中韩农产品贸易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产品对韩出口一直保持较大顺差。目前,我国已成韩国第二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但是,随之而来的贸易摩擦也时有发生。
为抵制国外优质、廉价农产品大量进入其国内市场冲击本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生产,韩国一直以来运用各种技术壁垒,限制进口国外农产品。近年来,韩国运用关税限制农产品进口的范围有所下降,但采用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多、针对性强,并加强了通关壁垒以及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运用。这对有着比较优势与区位优势、出口潜力很大的我国农产品进入韩国市场也形成了较大阻碍,并进而成为影响中韩长期贸易逆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韩国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标准、环境标准及食品安全标准等,限制农产品进口。比如,针对农产品农药污染,《食品公典》总共对264种农药和重金属规定了残留标准。在韩国,进口农产品的农药、重金属、激素残留主要通过进口抽检进行控制,但如抽检不合格率较高,可随时对出口国和对象农产品实施临时精密检验。如从2002年1月7日起,韩国以2001我国部分农产品抽样检验不合格率较高为由,对我国枸杞子、干萝卜丝、当归、生姜、藕等11种产品实施二氧化硫精密检验措施。
事实上,对于重视食品安全和农业保护的韩国而言,农产品进口一直是一个严格管理的敏感地带。而我国农产品认证检测体系、质量检验检疫制度与国际差距较大,是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中韩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及对策》指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农产品质量不过关,生产方式传统、管理标准不严、农民的卫生和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这些因素导致农产品生产缺乏质量规范和安全约束。我国多数农产品生产加工不符合国际标准,这一点成了韩国在进口时挑三拣四的借口。
签订贸易合同
睁大双眼
对韩国政府招标进口农产品,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的招标标准非常严格。常常使得出口商迫于压力不敢参与招标,中标后也往往不敢正常出口。所以,出口商要密切注意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的消息。
专家提出,在此次退运事件中,蒜农应该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在签订合同时看清条款很重要,虽然蒜农不懂外贸细节,看不懂韩文合同,但代理商应该仔细研读、吃透合同,同时需要清楚地了解国外的政策,尤其是食品类的大宗货物需要严格的手续,标书一定要齐全。此次贸易的代理公司翻译韩文原标书时,考虑到之前从未有过韩国农管所质检不合格的先例,去掉了该部分内容,导致蒜农拿到的中文标书内容不完整而引发信息不对称。
对于缺少国际贸易经验的农民,详细理解招标条款和小批量的投标试做是十分必要的。在国际贸易中,很多企业都会采取联合投标,或小批量试做的方法,切实了解对方的质量要求,以便贸易流程及易产生问题的环节及时显现出来,日后进行定向把控。本次蒜农大户在中标之后开始组织出口,因对外贸流程并不熟悉,程序上有失谨慎。
众所周知,每个国家对进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程序都很复杂,因此出口风险很高。我国缺乏出口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并且经验不足,实力薄弱,需要培养,否则遭遇一次大的风险很可能会被搞垮。
应对贸易争端
全位反思
山东大蒜韩国退运事件的发生,再次暴露了我国解决贸易争端机制的不健全。有关专家认为,出口食品企业应当深层反思,并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为了应对国外的技术壁垒,我们需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多出口一些高附加值的大蒜制品,不能局限于出口初级产品,因为初级产品往往与当地同类农产品产生利益冲突,引起对方的反倾销调查。
二是企业的组织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协会作用,不要自相残杀,竞相压价。
总之,这次出口韩国大蒜遭退运给我国出口商敲响警钟。与中韩自贸区的实质性谈判已经结束,但韩国对于农产品贸易并未完全开放,我国农产品出口商需要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应考虑到未来贸易中潜在的风险问题。
第五篇:全省农产品出口工作现场会议情况汇报
全省农产品出口工作现场会议情况汇报
一、会议概况
全省农产品出口工作现场会议于2006年4月3日—4日在庆阳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的精神,认真总结“十五”以来全省农产品出口工作,深入分析我省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发展现状、比较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我省扩大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工作措施。参加会议的各市(州)人民政府、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省乡企局、省国税局、省供销社、人行兰州中心支行、兰州海关、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金融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各市州商务局(委)、有关区、镇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50家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负责人共约280人。我市分管商务工作的副市长朱玉兰同志,市商务局分管外贸工作的副局长景兆明同志,肃州区分管商务工作的常务副区长方学贵同志以及甘肃东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甘肃西域阳光食品有限公司、甘肃巨龙供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敦煌种业有限公司、酒泉康博食品有限公司、酒泉市旺玉商贸有限公司等6户外贸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商务部外贸司刘新华巡视员和农产品出口处的周波同志亲临会场做了指导。为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产品流通,会议组织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庆阳市甘肃庆发绿色食品公司,陇东农副产品集团有限公司,庆阳市宝源果蔬食品公司,庆城县果仁食品公司、庆阳华兴土特产公司、正行德工贸集团公司、西峰彭原乡李家寺“万村千乡”农家点等农产品出口企业和“万村千乡”示范点;在大会上,庆阳市委重点介绍了他们在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促进当地农产品出口快速发展的主要措施和经验;省商务厅副厅长冯毅广做了“努力扩大农产品,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言;省农牧厅副厅长卫孺牛做了“抓特色、育龙头、努力提高我省优势农产品出口的外销能力”的发言;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朱俊敏做了“认真履行检验检疫职责,努力促进甘肃农产品出口”的发言;商务部外贸司刘新华就农产品出口做了国际市场分析与国内农产品现状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主题发言;12家基层镇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现场交流了组织分散农户打通渠道,扩大出口,搞活流通的实际做法;相关部门解答了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市肃州区政府、甘肃东方农业有限公司、甘肃西域阳光食品有限公司、甘肃巨龙集团有限公司四单位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会上副省长孙小系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他进一步强调了扩大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产品流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下一步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整合资源、共同促进农产品出口和流通的具体 措施。孙省长在会议上提了几点要求;一是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产品出口与流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充分认识农产品出口与流通工作的重要性;
(二)主动把握农产品出口与流通工作的有利条件和时机;
(三)清醒地认识农产品出口与流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努力推进农产品出口和流通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抓住关键,落实扩大农产品出口和流通的工作措施;
(一)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活市场、做好品牌;
(二)着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四)大力加强农产品营销促进工作;
(五)优化农产品出口流通环境;
(六)加强组织领导,多方推动扩大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产品流通。
因此,此次会议对促进甘肃省农产品出口意义重大。会议通过组织与会代表实地参观庆阳市规模性农产品出口企业和“万村千乡”示范点,12个基层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现场交流组织分散农户打通渠道、扩大出口、搞活流通的心得,以及政府部门诠释政策并介绍相关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等,为企业和各级政府交流经验,开拓思路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
二、贯彻落实措施
酒泉市是以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地区,会议对酒泉市的实际针对性很强,兄弟地州市和大型农产品出口企业介绍的经验,对我市农产品出口企业很有借鉴价值。会后,我们召集了酒泉 市参会的政府部门领导和企业经理,并邀请了省厅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回来后把这次会议精神在全市商务系统进行了传达贯彻,印发了孙副省长在会上的讲话材料,向各县(市、区)政府和商务部门通报了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完成情况,商务局党组就如何针对酒泉市农产品出口的实际,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起草了《酒泉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外经贸发展的意见(讨论稿)》,认真分析了我市农产品出口与流通工作情况,提出了措施办法。
1、基本情况:
2005年,全市新增进出口备案登记企业6户,外贸企业总数达到68户,共完成生产销售总额76285.6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21%,完成进出口总额3195万美元,同比增长10.04%,出口2525万美元,同比增长7.81%,(直接出口2000.68万美元,代理出口524.32万美元,),进口670万美元,同比增长19.3%。
今年元至4月全市新增进出口备案登记企业3户,外贸企业总数达到71户,共完成生产销售总额23636.8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88%;完成进出口总额646.28万美元,同比增长20.53%,出口444.08万美元,同比增长30.53%(直接出口436万美元,代理出口8.08万美元),进口202.2万美元,同比增长3.16%。出口产品包括番茄酱、种子、脱水菜等,出口南非、韩国、日本、德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
2、措施办法
1、为适应国际市场,要创新发展机制,走出一条抓龙头、建基地、创品牌的对外经济发展路子。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培育,抓好一批设备精良、管理先进、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出口创汇企业。2006年要重点抓好敦煌种业果蔬制品有限公司、玉门绿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番茄粉出口项目。通过企业带动和联结农户,以大基地拓大市场,以大市场促大流通,以大流通促大发展;以特色建基地,以基地促龙头,以龙头促出口的发展思路,把优势农产品资源开发和扩大外贸出口有机的结合起来,用市场化的手段,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产品基地建设,壮大以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花卉、蔬菜、玉米等种子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番茄、瓜果等农林产品种植、番茄酱、果蔬粉加工出口基地;洋葱、青红椒等农产品种植、脱水菜加工出口基地;甘草、锁阳、苁蓉等医药保健品加工出口基地;酒花、啤酒大麦种植加工出口基地。培育西域阳光牌番茄酱、酒泉牌洋葱两个品牌出口产品。
2、面对加入WTO给我市出口产品带来的种种影响,结合我市实际,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扩大就业、提高产品竞争力三大目标,会同农牧、财政、外汇、税务、商检等单位,积极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大对三农资金投入,认真落实出口退(免)税新政策,建立健全贸检合作机制,一起抓好产品出口的关键环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强化指导、拓宽产、供、销信息服务渠道,控制生产、经营风险。协调铁路、电力等部门加大 对我市农产品出口的运力支持和能源保证,形成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合力。
3、大力推行企业自主管理模式,切实发挥大企业龙头效应,到2010年底,培育5户出口创汇在500万美元以上龙头企业,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培育20户出口创汇规模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同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扩大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产品流通为着力点,形成兴办一户企业,带动一方产业,逐步建立以制种、番茄、洋葱、啤酒原料等5大类农产品出口支柱产业,不断加快小企业向大集团企业转变、小产品向大产业转变、传统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初级产品向附加值及终端产品转变、出口供货向直接出口创汇转变,不断培育我市出口创汇新的增长点。
4、积极争取国家《西部外贸发展促进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农轻纺产品贸易促进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和省上制定出台的《关于扩大我省农产品出口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等各项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资金投入与扶持。按照以工带农、以工促农的发展方向,鼓励农户和企业发展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努力扩大出口。
5、加强农产品出口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从近年农产品出口中反映出的问题是,一些科技上有相对优势的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对国外市场商品准入进行限制。目前,我市洋葱、番茄通过基地备案的企业达到10户,食品卫生注册企业11户。今年将继续加强与检验检疫部门沟通与合作,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产品经营模式,强化农产品原产地标记认定,帮助企业逐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对制种、洋葱、番茄等农产品出口企业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以质量和包装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6、鼓励农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优化贸易结构,加大对重点企业和品牌产品的支持力度,积极贯彻《商务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关于实行出口信用保险专项优惠措施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通知》、《商务部、财政部关于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技术更新改造贷款贴息和研究开发资助项目工作的通知》精神,编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金投向及高新技术出口产品项目,支持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规避市场风险,进一步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夯实自主创新基础,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7、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拓宽融资渠道。组织企业积极与建行、农行、交行、招行等商业银行联系,争取《甘肃省出口发展资金扶持计划》对我市企业的支持,并对全市农产品出口企业进行贴息贷款摸底调查,整理编制项目,争取扶持资金。
8、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省上制定的《大力发展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联动,农户参与的形势,尽快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发展产销合作组织及营销网络,要在全市上下形成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要选择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工作有一定基础、不同产业和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试点,培育典型,以点带面;要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适时有效的信息、技术和权益保护等服务,帮助完善制度,规范管理;要鼓励农产品生产大户、运销大户、出口大户领办出口流通合作组织,加强规范、引导和服务,促其发展壮大,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9、积极鼓励企业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进行绿色认证、品牌认证,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组织市内出口企业和有出口潜力的企业,到国境外进行项目发布、产品推介,不断扩大我市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
10、重视和加强外贸经营队伍建设和外贸人才的培养。在外贸企业中,一要大力引进外贸专业人才,二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外贸队伍的整体素质。要经常性的举办一些外贸业务培训班,组织出口企业、外贸专业人员学习有关外经贸业务知识,特别要认真学习世贸组织规则,研究反倾销、反补贴、突破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我市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 识和从事进出口业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