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堂评选优质课的教学反思
一堂评选优质课的教学反思
义德希望小学:肖爱霞 上周3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英语优质课的评选活动,我是参赛选手,第一个讲课的人,题目是五年级下册第三模块She had eggs and sausages.为了这堂课我做了大量的精心的准备,对于这堂课我做了深刻的研究,但是在讲完之后也做了深刻反思。
首先在讲这堂课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先是了解文本,思考主题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从而确定本节课的思路,从热身到组织课堂再到文本处理,拓展处理到做了精心的设计。我以一首chant来复习跟本课有关的食物,接着通过一幅电子邮件的图片引入文本,再进行听力熟悉文本,在文本中学习单词,处理句型,设计跟本文有关的巩固练习,设计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拓展练习,从而达到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运用。最后以一个总结本课重点的chant结束文本,同时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结束。
接着对于教学辅助工具的准备。由于本节课围绕英国食物展开。所以我准备了三明治,香肠,薯条的图片,及相对应的单词卡片,来进行学习。为了区别中国和英国食物,我准备了两个国家的代表食物作为
小奖品,在讲课中给予鼓励。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练习是一个小记者的采访,我准备了小记者证,进行分组练习,达到语言情境的真实性。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我都是围着现代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时间设计不合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在讲完这堂课之后,我觉得这堂课很失败,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时间合理分配,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能成就一堂成功的小学英语课。
第二篇:一堂省级优质课的反思
一堂省级优质课的反思
要反思的教学课很多,选定这一篇是因为它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从备课到讲课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2005年有幸参加湖北省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我选了《月迹》这篇课文,它具备了我喜欢的文本气质:优美、平淡、寓涵深刻。因为是本区唯一的名额,学校很重视,我也不愿辜负众人期望,所以备课时心理包袱重,加上对大奖赛的规则不熟悉,我在准备过程中过多参阅同题教案,过多听取各种指导意见,弄得最后面对这篇课文时都有点不知所措了。我失去了自己对课文的解读,没有展现自己的风格;听命于指导组和专家的意见(我心里还是很感谢他们的),迎合大赛的课堂效果。这样的结果当然不甚理想(只获二等奖)。哪怕我的课件再精美,语言再流畅,现场回答再镇定、机智,我心里明白,这堂课有三种角色失去了灵魂:教师、学生、文本。我难以把握我解读之外的教学,自己和教学过程身心分离;文本变成枯槁文字,失去生命血色;学生也站在文字之外,在流畅的回答背后其实是不知所云。回校后,心里对这次讲课很厌倦,好久都不愿回顾。
2008年,我又得在新的一届学生面前讲这篇课文。这一次,心里没有得奖杂念,又加上想突破原来教案的强烈心愿,我沉下心仔细品读文本、研究学生、把握课堂,效果终于比上次好了很多。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立。之前在史绍典老师(省教研室主任)的指点下,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锁定为“净化心灵,美品美读”。应该说,史教授对《月迹》的理解是独到的,他注意到如今的学生失去了可亲的月亮,相伴的是明灯;也失去了伙伴,相伴的是作业,就更谈不上“寻月、捧月、掬月、喝月”了。因此,这篇文章的存在意义在于“帮学生找回当窗明月,净化受累拘束的心灵”。他的发言打动了我,文本的解读目的应该通向读者的心灵,而不是囿于对文本字词句篇的梳理和主旨大意的概括。语文课堂的至高点在于读者与作者的灵魂共鸣,在于人文价值的开掘与审美的体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课文学习的流程自然是:寻月迹,理思路――品月趣,察童心――赏月美,析文句――悟月意,达主旨。教学的流程预设是清晰明了的。但是,在实践教学中,问题很大,学生在“理思路”环节完成非常好,一到了“品月趣”就出现两种表情:肉麻兮兮和掩嘴失笑;“析文句”环节倒是能答出个子丑寅卯,但总感觉是生吞活剥、强人所难;在“悟月意”片段课堂就僵硬尴尬,难以驾驭,我和学生虽全情投入,但心灵已各自回家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解读是单向的,只强调了“读者――文本”这一对关系,忽略了“作者――文本”以及“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场三维对话,是作者、文本、读者三者沟通、相互建构的结果。这篇《月迹》是贾平凹写的,叙述的是一群山里小孩在中秋夜寻月的故事:最初觉得气闷的孩子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月亮,最后在沙滩上甜甜的睡着了。作者想要表达山里的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月亮也是山里孩子的一次自觉审美,一次心灵苏醒,他们在气闷的生活中第一次有了对美的察觉,第一次亲近了“一轮圆月”。如果读不到这一点,课堂纯粹在复制山里孩子的单纯寻月乐趣与情节,怎不叫人觉得幼稚可笑呢!在设计“喝月”情景时,有的学生都笑出了声,一堂蕴含深刻的课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以“笑场”结束,真的很遗憾。通过反思,我将教学目标定为“品读文本,沟通心灵,品美寻趣,悟文悟理”,教学内容饱满,课堂有了张力,学生在课堂上也感到有作为、有收获,思维和情感上得到了满足,效果自然不错。
其次是对学生的理解。记得在襄樊上完课后,有人在容纳八百多人的礼堂里向我提问:你面对一群已具备理性的初二学生,设计如此充满童趣和感性的“捧月”、“喝月”环节,合适吗?此君意在诘问课堂的单薄与幼稚。我当时以强者姿态回答他:“冰心老人在耄耋之年还充满感性的回忆童年趣事,你觉得她不理性吗?童趣是永存的,她随时都以形象鲜明、情感新鲜的模样出现在我们面前,从不打算理会我们的年龄。”回答获得满堂掌声。但是这位老师的发问一直被我牢记,催我反省。的确,“品月趣”的几个情景设计与师生互动,更适宜小学生课堂,而且十分钟就足够了,我偏偏要用半个小时去完成,课堂节奏拖沓不说,线条平直且内容浅显,这个毛病显而易见。初二的学生已有些阅读经验,乐于思维活动,喜欢发掘课文理趣,在第二次的备课中我用了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一、孩子们寻月,月亮模样在变,他们的心理也在变化,你能找出并思考心理变化的原因吗?
二、印在孩子们天上的是一轮满月、美月,圆满纯净亮堂,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月亮都这么美,这么圆满而毫无缺憾吗?学生们静静地沉思起来,课堂是无声的然而又是饱满充满力量的,再没有比能引起学生安静思索、仔细体悟更好的课堂设计了。我们的竞赛课、公开课这几年追求讨论、追求合作,课堂上爱好热闹的效果,学生们畅所欲言、争论不断是老师们欣慰的画面。可是,有的课表面繁花似锦,本质上是空洞无效。只有满足了学生实际需要的课堂才是好的设计,而且,我还要强调“充分满足”。
再次是关于“预设与生成”的理解。竞赛课人人重视,大家出力,一份教案往往是群策群力的结果。教案一旦形成就不再更改,执教的老师必须忠实执行,不折不扣完成确立的目标、程序、方法及组织形式,像施工者完成建筑师的设计蓝图一样。当然,更为苛刻的是每个环节、步骤所需要的时间与设计的时间要完全一致,否则,就视为失败。甚至,我被要求背诵整个教案,管他是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班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在不同的班级把这份教案背了八遍,最后,坚强的我崩溃了,强烈要求改教案,否则就不去。可是坚强的我被更为坚强的组织打败了,我必须照计划进行。“预设”到这样强硬,将执教者教学行为及机智退化为记忆力和表演才华的考验,我一方面感谢指导老师的良苦用心,一方面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本应是动态生成、智慧碰撞的课堂完全成了演员与看客的场所,可怜那些聪明的襄樊四中的学生,他们全神贯注地用心揣摩我的用意,琢磨我要的答案,尽力恰到好处的回答问题。我真觉得对不起他们。由于我要执行的是集体的意志,要呈现的是集体的智慧成果,其直接后果就是:一开课问“你们听过妈妈讲月亮的故事吗?”设计的是“听过”,武汉的学生都听过,哪知襄樊的学生们愣住了。我心里疾呼“这个可以有”,可学生们真心真意的回答:这个真没有!结局使我愣住了。此后,还有诸多细节都在预设的范围之外,我仓促应战,脑海一片空白!
放松才有好境界,讲课尤其如此。不轻视预先设计和准备的作用,但不能由此捆绑教师和学生,弄得目中无人、眼中唯案,失去了灵性和智慧。要实现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学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课堂上会呈现的“可能”现象,将意外事件或信息视为教学资源,采取欢迎的态度。在预先设计时还要准备有弹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涌现更多的火花来。所以说,预设应该是多元的、开放的、纲要的,应该是充满空间感的,这样,才有生成的可能。第二次执教《月迹》,我极为放松地站在讲台上,用心听取不同的声音,又将不同的解读结果抛向学生,让他们大胆质疑,坦言回应,课堂气氛不错。
[作者通联:武汉市钢城十一中]
第三篇:如何打造一堂优质课
如何打造一堂优质课
河口小学 郭丽
要上好一堂课,上一堂好课,犹如打磨钻石,需要老师花费心思和精力去打磨、去设计。我将从五个方面谈一下感受:
一、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
优质课包括上课的课题和内容。在确定课题和授课内容后我们应该立即着手准备,对教学设计、课件进行精雕细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认真研究教材、课标和考纲
当我们多教了几年书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在看到本节课要上的课题时就知道本课的知识点有那些,哪些是要考的,哪些是重点好像都很清楚,于是立即动手设计教学思路。其实这时我们就忽略了一个问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所教的教材每年都有一些小的变化,每年的中考考纲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备课前认真看看最新版本的教材、课标,看看今年的中考说明,找些最新的中考复习资料看看关于授课内容的最新的命题趋势和新题。做到心里有数。
2、广泛阅读别人的教学设计
当我们对教材、考纲等有了深入的研究后,可以在网上寻找关于参赛课题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多找一些,包括我们自己手上的纸质材料(如鼎尖教案)和同事们写的教案,认真看看这些教学设计,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哪些题选得好,哪些情景给人眼前一亮等,这些都是设计我们自己的教案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3、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等我们做好了上面的两项工作后,对这节课该怎么上就有了一个大体的思路了,这时可以静下心来,好好雕琢上课的教案。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设计要“新”。要用别具一格的导入为切入点,用富有新意的问题设疑,用出人意料的方式得出结论,用创造性的方式总结归纳,用新颖而又贴近学生实际的题目巩固,用恰当而又不流于形式的方法小结等。
4、耐心制作课件
拿出了教案初稿,我们就要着手制做上课用的课件了,我一向不赞成在网上随便找一个课件拿来修改一下就使用的方式。别人做的课件是根据他自己的教学思路去设计的,我们再怎么修改都还有别人的东西在,用起来就是没有得心应手的感觉,所以,课件还是自己做的好。做课件时,我们可以自己设计模板,在网上找到或自己用专业软件设出本课需用到的素材,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再根据我们设计的教案去制作课件。关于课件,我在后面还会讲到,这里就一带而过。
5、细心设计其它教辅工具
课件是一个得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但我们不能事事依赖它,在讲授一些特定的问题时,往往还要实物辅助效果更明显。有很多老师习惯使用学案,学案也是教学辅助工具,我们在课前也要认真准备好。
6、反复试教
设计好了教案,做好了课件,准备好了教具,我们就要着手上课了。在试教时要尽可能地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试讲,看看自己的设计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有什么不同的效果,一般地,我们要让优生在百分百能听懂、会做、收获的前提下能配合我们上课,让中等生能扫除百分之八十的知识障碍,让后进生对你这堂课感兴趣,能投入到课堂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在试教时,一定要多找些有经验的同学科老师来听,并诚恳地请他们给予指导。在反复试教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反复修改。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
二、精湛的内功是成功的基础
有了充分的准备作前提,我们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基础,哪就是自身精湛的内功。我认为,我们只有在平时练就扎实的上课基本功,才能从容应对各种事前不能预料的突发性问题。
首先,我们的语言要简洁;要力争做到不讲一句费话,这一点我在平时是做得很不够的,我总是有一种心理,生怕学生听不懂,所以对重要的知识点总是重复罗嗦,在学生做题时,看到他们有障碍了就想着要点拨。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好,学生在思考时我们要尽可能地给他们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便于他们思考。在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我们再多的点拨,他们也不一定能听得进。我的团队指出了我的这个问题后,我就干脆把自己在每一个环节要说什么全写了出来,记在上课用的教案上,这个笨方法帮了我大忙。
其次,我们的表达要准确;对重要的概念、定理,在表述时要做到准确、一字不差。
再次,我们的书写要工整;都说,一节课不写一个字全靠课件来辅助的数学课是失败的数学课,这话很有道理。教师的板演,学生的调板,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的书写,是必要的,我们在板书时要尽可能地工整书写,不能达到书法家写的字的美,但也要达到小学生写的字的正,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四、合适的课件是成功的辅助
课件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课件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性工具,而不能事事依赖课件去解决,课件用得好是很好,但用得不好只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我认为,课件是否合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教学策略的适合程度,即是否体现出主讲教师的教学思路、方法和策略,只有经过充分备课、巧妙设计、良好制作的课件才是对学生学习最有利的课件。再好的动画或程序都不能构成课件优劣的第一因素。设计和制作课件的目的终究是要为教学而服务的。
(二)是否能够充分、及时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丰富的教学信息,可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正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获取知识的推动力。
(三)是否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如运用动态演示,缩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呈现过程;或将抽象过程具体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是否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借助多媒体课件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五、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做好了前面的四个大点的工作,还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是成功的关键。其实,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如果能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一切,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篇:一堂公开课教学反思
随着一阵急促的铃声,我快步走上讲台,一堂校内公开课正式开始了。可能是由于对多媒体的陌生,也可能是后面多了几位同事,看着下面一双双充满稚气的眼睛,一张张由于激动、紧张而涨红的脸,我的心怦怦直跳,早已想好的极为精彩的词句却无影无踪,说出口的竟然是一些语无伦次的话语。孩子们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想极力消除我的紧张,他们一个个高举小手,一个个回答漂亮,在孩子们的鼓励下,我顺利地结束了这堂课。
课后评课时,我首先向同事们细说了这堂课的失误,他们也对这堂课进行了点评,我知道了这堂课的问题所在,并下决心要取长补短。但我还不满足,我想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因为这堂课我毕竟是为孩子们上的。我走进教室问孩子们:“刚才那堂课我们上得怎么样?”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好。”他们的回答竟然出乎我的所料,我以为他们肯定回说好,因为他们平时常常讨好我。我疑惑地问:“哪里不好?”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班长张丹洋站起来说:“您太紧张了,我们也很紧张,想好的话站起来又给忘了……”小机灵鬼周钰迫不及待站起来说:“老师,这节课我们都听懂了,用多媒体上课真好……”一向不爱说话的张新玲唰地站起来说:“好是好,就是课件制作太辛苦了……”善解人意的张晓霜站起来说:“要是我们都不紧张,咱们这堂课一定会很精彩……”……
听着孩子们的真诚表白,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谁说孩子不懂事?他们那童真的话语使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渴求,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走进我们的学生”,师生的沟通,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今天显得比任何时候更有必要。朋友们,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内需力,只有师生共同去实现这样的愿望和目标,我们的教育才真正有效
第五篇:怎样上好一堂优质课
浅谈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人们常说:“谁拥有未来的教育,谁就拥有未来”。21世纪的主人,今天就坐在我们中小学的课堂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为他们的今后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让他们成功地跨入21世纪。
素质教育的意义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怎样上好每一堂课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早在五十年代,北京四中的著名物理教师张子锷先生就提出: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一、优质课应当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课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教师的修养时,提出三条基本的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他认为教师的创造性活动应该同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结合起来,才可能真正掌握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首先应该肯定教学是一门科学,因为教学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教学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同时,教学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不能囿于一个程式。教学效果的好坏,还与教师的语言、机智、热情等素质有关,要做到“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愈矩’,这的确也是一种艺术”。
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德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成功的教学是唤起学生兴趣的教学。
1、科学性就是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教学过程,蕴含有很多的规律。第一个是学科知识的规律,各个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内在的规律。第二个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教师上课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各有不同的思想和心理活动。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其特定的规律,一堂高质量的课应当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入手。
2、艺术性就是科学再现求“实”、艺术表现求“活”师生发展求“优”的完美统一。
求“实” 就是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最优化的原则,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
求“活” 就是注意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求“美” 就是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求“趣” 就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求“新” 就是注意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
求“效”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教学效果,二是时间消耗,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一般教师所不能取得的教学效益,可见优质课的最后落脚点是效果与效益。
二、优质课应当具有的几个特点
1、结构严谨
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继承传统教学媒体中的有效成份,使二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控制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可控的过程,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各种信息反馈,可以实现有效地调控,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并随时注意排除各种干扰信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习什么内容;确定教学策略,即为达到预期目标打算如何进行学习?也就是选择要达到预期目标所需要的资源、程序和方法;进行学习评价,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2、思维流畅
思路流畅是指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启承转折应该自如、平滑,师生的思维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犹如滚滚长江,一泻千里。
3、应变自如
教育机智是老师重要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为对突发事件的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和灵活机智巧妙的处理。而这一切都是在沉着、冷静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无论发生什么事,老师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调整原定计划,灵活地处理好一切问题。
4、节奏适中
课堂教学节奏,指教学过程中各种可比成份连续不断的交替,在时间上以一定的秩序、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形式。通过这些可比成份的重复和有规律的交替来表现,传达教育者的情感态度、思想倾向及所要强调的内容。(1)课堂教学节奏的成份 课堂密度: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的教学任务的程度。是有效信息。课堂速度:指对教学量规定的概念。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教学任务的量。包括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巩固。
课堂难度:指教授者和学习者在教学时感到表达、理解、运用等方面的难易程度。它多属技术、方法、理解水平方面的问题。
重点度:指通过比较而确定的相对概念。它是指课堂内重要和主要内容占全部教学内容比例的大小的程度。
强 度:指教师、学生双方在单位时间内,教授或学习一定难度和一定数量的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双方身心疲劳的程度。持久的高强度,可能使教师传输教学信息的能力减弱,也可能使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能力衰减。
激情度:指教师、学生双方共同沉浸在教学美中,融于情景交融的境界中,所激起的双方情感的共鸣,情感振荡的程度。高激情度的出现,常标志着教学高潮阶段的到来。
教学节奏的高低、强弱规律变化,使教学跌宕有致,起伏自然。(2)课堂教学中的节奏特点
课堂45分钟里,学生的脑力不可能保持在一种状态。有振奋、愉悦,也有疲倦、松懈。教师的课堂管理技术要求教师掌握这种在课堂上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随时间推进,其兴奋中心呈曲线变化,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课堂的前15分钟和25—40分钟的前15分钟是学生脑力的最佳状态。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最佳时间,课堂内容的重点应放在这段时间而加以解决。第15—25分钟这段时间是学生课堂疲劳的波谷期,是学生情绪上相对平衡的时段,以处理一般性问题,练习或学生自学为好。
5、启发得当
教学是否具有启发性,要看学生是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去获取知识,这是“启发式”与“注入式”的分界线。孔子的教学是:“循循然善诱人”。
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宜揣摩何处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
良好的提问,在善于揣摩学生难于领会的问题,把握文章的主旨、脉落和作者用心,抓住关键之处,要言不繁,相机诱导,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常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激疑、设疑、释疑、评价,一个好的提问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性:合适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指向性。
6、语言有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不仅是教学信息的载体,也是传导情感的媒体,不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而且是构成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
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引人进入艺术的殿堂。而有的教师虽然经纶满腹,却词难达意,语不传情。教学语言的美是多样的:豪放、细腻、庄重、幽默、绚丽多情、朴实无华等,只要运用得当,都给能人以艺术享受。优秀教师的语言从内容到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节奏都有很高的要求。优秀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语言家的用语准确,数学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宏辩和艺术家的丰富情感的集大成者。
优秀教师的语言艺术具有如下特性:
准确清楚 生动形象 波澜起伏 通俗易读 风趣幽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以传播信息的手段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对于言语行为(口头语言、板书、板画)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经验。相比之下,对体态语言的研究,就薄弱得多。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它包括眼神、表情、手势等。
依据美国体态语言专家保罗·埃起曼和弗里森关于体态语言的分类理论,结合我国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体态语言运用的特点,我们常将教师的体态语言分为五大类,即:象征性体态语言、说明性体态语言、表露性体态语言、适应性体态语言和体调性体态语言。
7、板书精美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既是老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又是老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独具匠心的板书和板图,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启迪学生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
板书的形式和教学的其它活动方式一样,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恰当地运用。板书的种类很多,选择最佳的板书形式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常见的板书形式有如下几种: 提纲式 词语式 表格式 线索式 图示式 总分式 板书的原则是:
书写规范 有示范性 语言准确 有科学性 层次分明
有条理性 重点突出 有鲜明性 合理布局 有计划性 形式多样
有趣味性
人们常说:“谁拥有未来的教育,谁就拥有未来”。21世纪的主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为他们的今后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让他们成功地跨入21世纪。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手段、方法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而如何提高年轻教员制作课件的水平,以及应用课件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做为一名年轻教员在参加此种类型比赛的时候,必须端正态度、精心准备、认真实施才能达到锻炼自己授课能力,提高自己授课水平的目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参加优质课比赛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课程准备阶段
要想上好一堂优质课,必须整体构思、精心准备。准备阶段共分为内容的把握、课件的制作、教案的编写和准备实施四个部分。
(一)内容选材。
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必须综合各方面因素、统筹兼顾,我们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1、时间长短
多媒体优质课比赛的时间一般是30分钟,如何在30分钟内讲清楚我们所要讲的内容就是我们在选材时首先要关注的问题。据此,我们选择的内容含量不应面面俱到。内容应形成一种中心突出、枝节清楚的结构。力争做到有重点的讲清楚一个问题。
2、自己对所选内容的熟悉程度
对所选内容的熟悉程度,直接关联到授课的效果。授课效果的好坏,是需要授众来最后评价的。对于熟悉的知识,我们容易整理出容易被授学生接受的知识结构;对于熟悉的知识,我们容易制作符合授众接受习惯的多媒体课件。
3、所选内容的前后关联度
所选内容的前后关联度也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众所周知,教材上的内容都是前后关联性很强的知识连接体。应从整体知识构架上选出一个前后关联性比较小的内容,因为优质课比赛,只是一节30分钟的授课过程,尽量避免选择需要先讲清大量前面知识做为铺垫的知识点做讲课的中心;尽量避免需要过多的概念、公式、定义来解释的内容做为讲课的中心,否则将会花费很多时间用来讲解辅助知识点,而做不到重点突出。
4、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 选择内容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与现实联系比较紧的知识点、更容易引起授众的听课兴趣。更多在内容中引入案例、设置情景会取得良好的反馈。专业性过强、理论推导过多会使授众难于接受。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安排知识结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方法。
5、课件制作的难易程度
内容的选材要结合教员的应用多媒体制作软件熟练程度、制作技巧的掌握程度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更加适合用多媒体的方法来表现,更加方便用我们所熟练掌握的制作软件来制作。
(二)课件制作
一堂多媒体优质课,要求我们制作出紧密贴近授课内容、符合教学实际的课件。课件中必须体现出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制作课件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优势
多媒体课件的形象性、直观性体现在声音、图像、影像等表达手段的运用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定理制作动画、幻灯片来解释。表格、框图的大量应用,会使构架对比清晰、内容容易理解。
2、课件内容、版式、配色安排要合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课件并不是教案,我们不能将将要讲课的内容全部记述在课件上。要有主有次,将那些纲领性、结论式的文字以及需要突出的内容安排在课件上。其次,课件的版式要简洁、明快、一目了然。结构要统一,每张幻灯片要留有同样样式的“天”和“地”、同样的配色、统一的编号规则。第三、课件中背景的颜色同文字的颜色的搭配要对比合理,不要选择比较刺眼的颜色做为背景颜色。
3、课件的动画、图片、声音要符合内容的需要。
课件中的动画、图片、声音将引起授众的更大兴趣,但是如果不能紧紧贴近授课内容,将会使人们不知所云。各种媒体素材的使用要做到恰如其分,使用媒体的方式有多种:引入式、突出式、结论式等,具体使用方法要符合内容的安排、授众的接受习惯。
(三)教案编写
1、教案中的词语
教案内容就是实际授课的内容,在编写过程中对讲授的结构要进行设计,不能全盘照抄教材中的内容,要结合设计讲授内容结构,使用授众容易接受的词语。教案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接词,要完成承上启下的功能,自然过渡。教案的编写要结合制作的课件,尤其是一些介绍性的语言如:“请看幻灯片”、“请看图片。。”,“下面的动画。。”等,这些语句需要在编写课件时仔细斟酌。
2、教案中的旁白
教案中的旁白涉及每段内容的讲授时间、讲授方法。讲授时间可以控制好整体的讲课进度,也方便在后面准备实施阶段进行试讲。讲授方法可采用: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实施这些方法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我们明确的写在教案上。
3、修改教案
由于教案都是自己写出来的,难免其中有些词不达意或不通畅的地方,所以写完后,要将内容给别人看看、或自己大声朗读出来,更正其中不合适的部分。
(四)准备实施 在内容、课件、教案都准备完毕后,将进入准备实施阶段,阶段可分为内容熟悉、运用课件试讲两大部分。内容熟悉要求我们对教案的内容必须做到滚瓜乱熟的地步,因此大量的强制性的记忆是此阶段的必须。所谓熟能生巧,只有对自己的教案非常熟悉,才能控制住语速、把握好教学节奏。一般到此时已经接近优质课比赛的时间了,所以尽量不要再对所讲的内容进行修改。运用课件试讲我们可以按照自己制作的课件,结合教案实施试讲。为了达到试讲的效果,尽量不要中途中断,每一次试讲要严格注意自己的语速、教姿、教态。由其他教员进行听课,然后根据他们提出的意见对自己的讲课进行修正,是一种高效率的好办法。需要注意的是自己准备的越充分,试讲的效果越好。严格屏蔽试讲时,念自己的教案。
二、课程讲授
在实际课堂讲授阶段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好状态。注意自己的语速、讲课时的肢体语言,正确处理好“口误”的情况,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取得好的效果。
(一)情绪
好的情绪能决定好的状态,过度的压力不利于发挥。因此在讲课前,要尽量调整好情绪、给自己释放压力,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去想讲课的细节,只是去回忆、默背自己的授课内容,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状态。
(二)语速与语气
语速要适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要根据实际的内容,注重节奏,适当的停顿给授众们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语气的控制尽力做到抑扬顿挫,重点突出的内容需要语气上的加重。
(三)处理好“口误”
内容再熟悉,口误也不是能够完全避免的。在出现口误时,我们一般是不更改。因为如果马上纠正的话,容易引起过度紧张而出现忘记内容、失态等情况。
(四)教姿、教态
良好的教姿、教态反映给评委的是自信、专业的形象。在讲授的过程中,手的摆放、教鞭的使用要做到自然、正规。身体的转动不能过度频繁。结束语:在准备一堂多媒体优质课过程中,教员的组织知识结构、教学语言运用、课件制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全方面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