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前复习技巧与秘诀(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2:5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资格证考前复习技巧与秘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资格证考前复习技巧与秘诀》。

第一篇:教师资格证考前复习技巧与秘诀

搞好考前复习,是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考前复习实质上就是重新学习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从而巩固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将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无异于炒“冷饭”,掌握一些复习的策略和技巧是大有必要的。

一、克服心理疲劳

在考前复习阶段,常有一些考生朋友反映:自己想复习,也有时间学习,只是一拿起书本就犯困,并伴有厌倦、烦躁的情绪。这是复习迎考过程中产生心理疲劳的具体表现。心理疲劳不像生理疲劳那样可以通过补充能量和休息恢复正常,它的消除主要靠心理调节来实现。为此,考生朋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就像从河里抽水,动力越足,水流量越大。动力来源于目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许多考生朋友的经验教训表明,学习目的明确与否,学习的动力有多大,对心理疲劳的影响极其巨大。

其次,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的形成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相联系,并有伴有愉快、喜悦的积极情绪体验。而心理疲劳的产生正是大脑皮层抑制的消极情绪引起的。因此,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克服心理疲劳的关键所在。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心理处于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

第三,要注意学习的多样化书本学习本身就是枯燥单调的,如果多次重复学习某门课程或章节内容,易使在脑皮层产生抑制,出现心理饱和,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考生朋友不妨将各门课程交替起来进行复习。

另外,如果交替学习各门课程仍不能消除心理疲劳,就应该考虑暂时停止学习。因为此时学习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加重了心理疲劳。这些时候,考生朋友不妨停止复习,或听听音乐、打打羽毛球,这样对于消除心理疲劳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掌握复习艺术

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否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紧扣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抓住考点,强化热点,是考生朋友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1、形成知识结构考前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设新的知识结构来帮助自己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复习时应使知识连点成线,联线成网。看书时也不必面面俱到,而是先写出一章或一个单元的知识纲要,然后自己在认真思考、填写各层次的知识点,进行一定范围的联系和比较,然后再看书核对、小结或者选几个典型的实例,让自己充分展开思维,最后收拢知识点。

2、难点简明某些章节内容在最近学习中没有完全攻克或隐含的难点,随着复习时相关信息量的增大,难点暴露得更为突出。考前复习中若不着力解决,就会给未来的考试留下隐患,这期间的难点再不能精读细列,而应把难点具体化简明化、实用化。

3、疑点拓展深化随着考前复习的深入,自己接触到的练习题多了,遇到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疑难点的问题也多了,复习中如何消除这些疑点也就显得很重要了。疑点的消除,一是拓宽知识面,消除知识间的“隔阂”,二是要深化知识点,澄清知识间的“是非”。疑点出自于对知识的片面理解和一知半解,若将相关知识进一步拓宽深化,则疑点自破。

4、重点内容联系具体事例考前复习中,对重点再不能够“空对空”,而应立足于整个教材,将一些凌乱的基本事实置于某一重点内容的指导之下。多侧面进行联想,有利于加深对本质和原因的认识,一举两得。

5、分析考点自学考试考查点的设置虽无一定的规律性,但考前复习中仍可以通过分析历年来的考查点,总结出这些考查知识的形式、角度、能力层次和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等方面的规律,并且总结出解决这一考查点问题的规律性的方法。应当指出的是,分析考查点不是消极地应付自考,而应以知识点的原理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据,对考查点解题方法的应用也应是引导自己运用原理形成思路,理解性掌握解题技巧,千万不能死记硬背套题。

6、热点变形自学考试所考查的基础知识,解题思路变化并不大,只是在题目的设计上略加改变,或因果倒置等,因此,考前复习要注意充分领会所学知识会为与适用条件和范围,特别应注意运用自己所掌握知识在新情景下解决问题。为了强化热点,适应考题变化,考前复习应认真分析热点题的演变,利用现有习题通过“改头换面„,一题多变,进行定点练习。还可以围绕热点,进行了试题变形练习,以深化和扩大知识面,提高应变能力,培养发展思维能力。

三、战胜高原现象

复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复习到一定时期时,往往停滞不前,不仅复习不见进步,反面有退步的现象。在高原期内,并非学习毫无进步,而是某几部分进步,另外一些部分退步,两者相抵,致使复习成效末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因而使人灰心失望。高原现象常常发生较低层次的复习进入高层次的复习的过渡时期;或发生在临考复习的中、后期。

当考生朋友在复习迎考过程中遭遇高原期时,切忌急躁或丧失信心,应找出自己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原因,向成功者请教,树立起成功的信念。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几乎每一位考生朋友都要经过高原现象阶段,有些考生朋友甚至可能会遭遇数次,这就需要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在科学用脑,提高复习效率上多下功夫。

四、重视复习“错误”

错误往往是很难避免的;同时也是很有价值的,错误对我们的价值就在于“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在复习中不善于从错误中走出来,缺陷和漏洞就会越来越多,任其下去,最终就会蚁穴溃堤。在备考期间,要想降低错误率,除了及时订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出原因,不断复习“错误”。即定期翻阅错题,回想错误的原因,并对各种错题及错误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对其中那些反复错误的问题还可考虑再做一遍,以绝“后患”。错误原因大致有:概念理解上的问题、粗心大意带来的问题,以及书写潦草凌乱给自

己带来的错觉问题等。如果在应考复习中注意复习“错误”,就能有效地避免在考试时再犯相同类型的错误。

五、联系资质特点

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气质、性格,心理稳定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考前复习。这是由于我们的学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基础上展开的,心理发展水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学习与发展。因而,考生朋友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来制订复习迎考计划,根据自己的心态来调整复习的进度,选择与运用最好的复习方式方法,使自己的考前复习达到与预期的最佳效果。

从气质的角度来看

属于粘液质的考生朋友应克服自己适应环境速度慢、能力差的缺点,绝不要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影响到自己的复习效果;同时,要注意改变思考问题表现出的固执呆板、钻“牛角尖”等现象,主动地与学友们一起讨论,扬长避短,切不要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天地里冥思苦想。属于多血质、胆汁质的考生朋友要克服自己过分情绪化的现象,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已经没有什么兴趣的问题,要重视锻炼自己的毅力,避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从性格角度来看

外向型的考生朋友要注意培养自己严谨治学的精神;同时还要注意复习中的盲目化倾向与情绪化倾向,制订好复习计划,按部就班、扎扎实实地进行迎考复习。内向型的考生朋友则应避免以往遭遇问题后自己苦苦深思,白白浪费时间的现象,多向他人请教,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从心理稳定的角度来看

那些心理不稳定,有明显过度焦虑情绪的考生应看破考试的本质,把它看作平时学习的累积,把它看作是人生发展中的一次重要机会而非惟一机会,以平常心对待,把对考试的紧

张恐惧意识化解在平时自学、复习当中;同时,要学会自我安慰,相信自己能考好,有把握考出好成绩,排除各种异常心理的干扰;还可以通过自我放松的办法,最终胸有成竹地走上考场,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早日圆自己的成才梦。

摘要学习法:在自学过程中,边学习边摘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在做同步练习题和自测题时,对平时的摘要进行校对和更正非常重要,它有助于知识的深化。

逻辑分类法: 复习阶段,可适当地打破教材章节的限制,按照全书的逻辑结构,编制一个比较简明的逻辑关系图表,这对于知识系统化是一个很好的复习途径,尤其是对论述、案例分析题目有帮助。

做题拓展法:很多复习参考书的单选题数量比较多,覆盖面也很广。因此,在做单选题时,要全面考虑题目所包含的知识点、相互关系和可能出现的变型题,这将有助于快速完成复习,也可以了解更多的题型。

争论提问法:真理的火花,会在碰撞中更加闪亮;适当的争论,会在记忆中更加深化。不妨在同学之间,多争论和提问。

重复学习法:当感到知识已经掌握得差不多的时候,再重复学一次。这一次也许会获得更深的印象和更多的体会。

换位思考法:在自学中,不要老是把你自己当成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要不断的把自己摆放到“先生”的位置上,采取主动,产生不同的想法来。

角色转换法:在自学某个专业时,比如会计,不要仅仅把自己当成考生练习题目,而要把自己设想成一个资深的人员。这样,就会学以致用,有益于考试。

重点把握法:好的自考生从不胡乱的猜题。但是,考前重点把握考点是可行的。就在考试前三五天,集中把学科的重点、难点弄懂,如果内容多、记不住,可以选择“重中之重”,强记下来,必有收获。

1、一定要看书,因为有些理论性的东西比较难懂,尤其是心理学;

2、一定要多看书,因为填空选择题考的范围挺大,角落里我们并不认为是重点的也会考到;

3、考前多背。我是最后一周每天八小时以上背诵的,虽然这是一个笨方法,但是不背是不行的。当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最好按原话背,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原话。如果按自己理解的意思背,一个是可能因为语句不严谨,被扣分;另外会被糊涂老师当作错题判分。

4、要多做些模拟题和历年真题,一个是检测一下自己,一个是看自己哪些地方没复习到的,因为只按照自己的模式自己的想法来复习,恐怕会有遗漏。我这次就吃了这方面的亏,嘿嘿,主要是太相信自己了!

5、教育学比较简单,基本都是书上的。心理学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背不理解,变换题型考就有可能慌乱;

6、教育学的论述题,基本上课本上有答案,而且极有可能是课后复习题中的某一题。多背就好了。心理学的论述比较难,但也不会脱离课本上的原理,多看重点章节,尤其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学习分类,学习规律,心理发展阶段和规律等。尤其是奥苏贝尔的相关章节;

7、关于考试中的经验,仔细啊,不空卷啊等,就不说了。毕竟,我们考了N年试了。来源:考试大

祝愿刚考完的朋友和准备要考的朋友,都能有个好成绩!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双学考试复习技巧

教师资格证双学考试复习技巧

文章来源:103网校

对于即将参加考试的我们,最重要的莫过于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否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紧扣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抓住考点,强化热点,是考生朋友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然而考生朋友们又如何提高教师资格双学考试的复习效率呢?关键时刻,把总结的6条双学考试复习技巧分享给大家。

1、形成知识结构 考前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设新的知识结构来帮助自己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复习时应使知识连点成线,联线成网。看书时也不必面面俱到,而是先写出一章或一个单元的知识纲要,然后自己在认真思考、填写各层次的知识点,进行一定范围的联系和比较,然后再看书核对、小结或者选几个典型的实例,让自己充分展开思维,最后收拢知识点。

2、重点内容联系具体事例 考前复习中,对重点再不能够“空对空”,而应立足于整个教材,将一些凌乱的基本事实置于某一重点内容的指导之下。多侧面进行联想,有利于加深对本质和原因的认识,一举两得。

3、难点简明 某些章节内容在最近学习中没有完全攻克或隐含的难点,随着复习时相关信息量的增大,难点暴露得更为突出。考前复习中若不着力解决,就会给未来的考试留下隐患,这期间的难点再不能精读细列,而应把难点具体化简明化、实用化。

第三篇: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

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试讲(说课)指导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说课,即是所谓的试讲环节,不是对课文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而是要你在讲台上说出你怎么给学生讲课。

说课,是先在指定教室候考,到时间老师带去抽文章,然后在专门的备考教室准备50分钟,之后到说课教室说课10-15分钟。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从说课的内容和性质来看,它同备课、上课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特色。这里择其主要特点作一介绍。

说理性:

备课,可以从教案看出“怎样教”;上课,可以从课堂教学看出“怎样教”。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说课区别于备课、上课,形成独有特征的主要方面。

说课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且特别强调说出每一部分内容的“为什么”,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去阐明道理。关于说课准备: 首先,考试的教材是高二的与你要考的科目相应的教材,比如考语文考试就用高二的语文教材。其次是可以选上下册,即可以选上册,可以选下册,不指定。然后评审老师在你选定教材里选一篇给你去准备。第三,在备考教室备考时主要时写教案。关于教案可以在考试前几天准备的时候各种文体(语文为例)的教案都试着写一下,到时不会生疏不会摸不着头。第四,资料的准备,可以到网上下,可以找相应的教师参考用书。这很重要。说课注意环节:

注意教案的编写;

注意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表述;注意是说课,时时提到怎么样给学生讲,这样给学生讲的原因和意义,时时注意是说怎么样讲这堂课,而不是直接在实践讲这堂课;注意声音洪亮,表情大方,动作得体;注意板书设计.以我说的这首词为例,我仅仅在黑板中间偏上的地方把词牌和题目以及作者写出来,没有多余的板书,因为很简单,如果字写的不是怎么好看就尽量避免过多的板书,设计重点框架就是,但要注意要抓住重点;

注意说课时不要照着教案死念,要说明,要讲解,眼睛要能大方的看下面的评审老师。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作个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把握豪放词的风格。2.让学生理解掌握文本。3.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这首词很适合朗诵)

二、教学设计:

1课时,讲述法,同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把这首词的朗诵版本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欣赏高水平的朗诵的同时更准确的把握文本以及豪放词的风格。

三、教材分析:

1.创作背景介绍。苏轼被贬黄州所写,苏轼的抱负及经历简介,背景事物:长江,赤壁古战场。作者咏史、怀古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2.上下半片的不同和联系:⑴上片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的地理位置;称颂英雄人物。⑵下片先塑造周瑜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事件,最后抒发感慨。⑶上片对下片有烘托作用,下片过渡升级,抒发感慨。

3.作者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作者仕途屡遭打击,但对生活始终充满信心。

4.烘托和映衬的艺术手法:⑴烘托: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英雄形象-作者抒发感慨,这是逐步烘托升级的。⑵映衬:A:赤壁险要的实景和火烧曹营的虚景映衬。B:周瑜“雄姿英发”和作者“早生华发”映衬。

讲课过程评价标准:教学内容 把握准确、全面(5分)

1.无常识性、科学性错误。

2.明确该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地位和作用。

3.教学内容能围绕目标、反映目标,为目标达成服务。

4.教学内容选择和处理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科特点。5.课堂教学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

重点、难点清楚5分

1.重点、难点、关键点定位准确。

2.精、略讲恰到好处。

3.提出的核心问题能够统领整个教学内容,有探究意义。

4.教学容量合理,材料补充恰当,延伸拓展适度。

5.活动、练习分层次有梯度。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前复习策略和技巧

搞好考前复习,是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考前复习实质上就是重新学习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从而巩固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将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无异于炒“冷饭”,掌握一些复习的策略和技巧是大有必要的。

一、克服心理疲劳

在考前复习阶段,常有一些参加考试的学员反映:自己想复习,也有时间学习,只是一拿起书本就犯困,并伴有厌倦、烦躁的情绪。这是复习迎考过程中产生心理疲劳的具体表现。心理疲劳不像生理疲劳那样可以通过补充能量和休息恢复正常,它的消除主要靠心理调节来实现。为此,学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学习就像从河里抽水,动力越足,水流量越大。动力来源于目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许多学员的经验教训表明,学习目的明确与否,学习的动力有多大,对心理疲劳的影响极其巨大。其次,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形成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相联系,并有伴有愉快、喜悦的积极情绪体验。而心理疲劳的产生正是大脑皮层抑制的消极情绪引起的。因此,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克服心理疲劳的关键所在。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心理处于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

第三,要注意学习的多样化 书本学习本身就是枯燥单调的,如果多次重复学习某门课程或章节内容,易使在脑皮层产生抑制,出现心理饱和,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学员不妨将各门课程交替起来进行复习。另外,如果交替学习各门课程仍不能消除心理疲劳,就应该考虑暂时停止学习。因为此时学习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加重了心理疲劳。这些时候,学员不妨停止复习,或听听音乐、做有氧运动,对心理进行调节,这样对于消除心理疲劳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掌握复习艺术

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否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紧扣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抓住考点,强化热点,是各位学员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1.形成知识结构 考前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设新的知识结构来帮助自己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复习时应使知识连点成线,联线成网。看书时也不必面面俱到,而是先写出一章或一个单元的知识纲要,然后自己在认真思考、填写各层次的知识点,进行一定范围的联系和比较,然后再看书核对、小结或者选几个典型的实例,让自己充分展开思维,最后收拢知识点。

2.难点简明 某些章节内容在最近学习中没有完全攻克或隐含的难点,随着复习时相关信息量的增大,难点暴露得更为突出。考前复习中若不着力解决,就会给未来的考试留下隐患,这期间的难点再不能精读细列,而应把难点具体化简明化、实用化。

3.疑点拓展深化 随着考前复习的深入,自己接触到的练习题多了,遇到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疑难点的问题也多了,复习中如何消除这些疑点也就显得很重要了。疑点的消除,一是拓宽知识面,消除知识间的“隔阂”,二是要深化知识点,澄清知识间的“是非”。疑点出自于对知识的片面理解和一知半解,若将相关知识进一步拓宽深化,则疑点自破。

4.重点内容联系具体事例 考前复习中,对重点再不能够“空对空”,而应立足于整个教材,将一些凌乱的基本事实置于某一重点内容的指导之下。多侧面进行联想,有利于加深对本质和原因的认识,一举两得。

5.分析考点 教师资格考试考查点的设置虽无一定的规律性,但考前复习中仍可以通过分析历年来的考查点,总结出这些考查知识的形式、角度、能力层次和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等方面的规律,并且总结出解决这一考查点问题的规律性的方法。应当指出的是,分析考查点不是消极地应付自考,而应以知识点的原理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据,对考查点解题方法的应用也应是引导自己运用原理形成思路,理解性掌握解题技巧,不能光靠死记硬背套题。

6.热点变形 教师资格考试所考查的基础知识,解题思路变化并不大,只是在题目的设计上略加改变,或因果倒置等,因此,考前复习要注意充分领会所学知识会为与适用条件和范围,特别应注意运用自己所掌握知识在新情景下解决问题。为了强化热点,适应考题变化,考前复习应认真分析热点题的演变,利用现有习题通过“改头换面”,一题多变,进行定点练习。还可以围绕热点,进行了试题变形练习,以深化和扩大知识面,提高应变能力,培养发展思维能力。

三、战胜高原现象

复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复习到一定时期时,往往停滞不前,不仅复习不见进步,反面有退步的现象。在高原期内,并非学习毫无进步,而是某几部分进步,另外一些部分退步,两者相抵,致使复习成效末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因而使人灰心失望。高原现象常常发生较低层次的复习进入高层次的复习的过渡时期;或发生在临考复习的中、后期。

当考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遭遇高原期时,切忌急躁或丧失信心,应找出自己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原因,向成功者请教,树立起成功的信念。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几乎每一位考生朋友都要经过高原现象阶段,有些考生朋友甚至可能会遭遇数次,这就需要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在科学用脑,提高复习效率上多下功夫。

四、重视复习“错误”

错误往往是很难避免的;同时也是很有价值的,错误对我们的价值就在于“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在复习中不善于从错误中走出来,缺陷和漏洞就会越来越多,任其下去,最终就会蚁穴溃堤。在备考期间,要想降低错误率,除了及时订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出原因,不断复习“错误”。即定期翻阅错题,回想错误的原因,并对各种错题及错误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对其中那些反复错误的问题还可考虑再做一遍,以绝“后患”。错误原因大致有:概念理解上的问题、粗心大意带来的问题,以及书写潦草凌乱给自己带来的错觉问题等。如果在应考复习中注意复习“错误”,就能有效地避免在考试时再犯相同类型的错误。

五、联系资质特点

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气质、性格,心理稳定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考前复习。这是由于我们的学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基础上展开的,心理发展水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学习与发展。因而,考生朋友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来制订复习迎考计划,根据自己的心态来调整复习的进度,选择与运用最好的复习方式方法,使自己的考前复习达到与预期的最佳效果。

从气质的角度来看 属于粘液质的考生朋友应克服自己适应环境速度慢、能力差的缺点,绝不要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影响到自己的复习效果;同时,要注意改变思考问题表现出的固执呆板、钻“牛角尖”等现象,主动地与学友们一起讨论,扬长避短,切不要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天地里冥思苦想。属于多血质、胆汁质的考生朋友要克服自己过分情绪化的现象,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已经没有什么兴趣的问题,要重视锻炼自己的毅力,避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

从性格角度来看 外向型的考生朋友要注意培养自己严谨治学的精神;同时还要注意复习中的盲目化倾向与情绪化倾向,制订好复习计划,按部就班、扎扎实实地进行迎考复习。内向型的考生朋友则应避免以往遭遇问题后自己苦苦深思,白白浪费时间的现象,多向他人请教,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从心理稳定的角度来看 那些心理不稳定,有明显过度焦虑情绪的考生应看破考试的本质,把它看作平时学习的累积,把它看作是人生发展中的一次重要机会而非惟一机会,以平常心对待,把对考试的紧张恐惧意识化解在平时自学、复习当中;同时,要学会自我安慰,相信自己能考好,有把握考出好成绩,排除各种异常心理的干扰;还可以通过自我放松的办法,最终胸有成竹地走上考场,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早日圆自己的成才梦。

2013年教师资格面试技巧:试讲常见易错点

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其中的试讲部分易错点是非常多的,如何能够进行一次成功的试讲,需要我们注意试讲的以下易错点并加以规避。第一处易错点是缺乏教学语言或教态不当。由于考生中有很多人并无教学经验,因此在试讲部分,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教师身份的语言;或者是需要使用教学语言时却使用其他词语。有时考生的举动和一些细节不像是一位老师,这些问题无疑会让考官觉得“该生不够专业”,对于考生的整体评估也会降一个档次。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多加注意,在平时积累一些教学用语,并对自己的仪态仪表进行规整,使之符合教师的身份,这是提高面试印象分的一个关键点。

第二处易错点是忽略学段特性。由于教资面试考试是分学段进行的,所以一定要注意学段的特点。例如考取小学教师资格证的面试和中学教师资格证的面试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不同学段的学生年龄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针对学段采取适当的内容编排和讲解方式,对于小学生,讲解不宜过快过难;对于中学生,讲解不宜太过细致。这个问题在高学历考生中出现的非常多,有的考生甚至在中学教师资格证面试中讲出了大学的知识。对于此问题,需要考生对学段有一个大致的分析,在进行试讲的时候按照学段进行讲授。由于教学方法内容的适当与否在面试评分表中提出明确的考查要求,而且这一点很容易显露在外影响考官的评判,所以务必注意。第三处易错点是试讲容量过大。对于很多专业知识扎实尤其是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这些考生往往肚子里很有东西,但是一谈起来就滔滔不绝。一个是容易对一个知识点说起来没完。另外一个就是试图在有限的试讲过程中遍地开花,却不知贪多嚼不烂。在试讲的过程中,主要是要让考官感受到考生作为一名教师的总体素质,而不是要将东西说的又全又深。试图将试讲内容讲的过全,一是会导致时间不足,试讲部分过久甚至无法完成规定环节。二是容易失去重点,让考官搞不清楚考生试讲的重点为何物。这对我们试讲的整体节奏都是一个破坏,所以一定要注意。在准备教案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选择和压缩意识,不要看到什么都想讲。内容选取适当,容量也适当,节奏自然就可以掌控好。

在试讲环节,考生可能还会暴露出许多其他的问题,但是综合来看以上三点是非常普遍的。作为考生一定要警惕这些误区,将这几个问题解决,考官对考生的整体印象分一定会大为提升。

第四篇: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材料

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能力、气质、性格的区分: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3、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

4、意识是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活动,就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

5、唯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

6、经验论代表人物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简答)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多)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27、教师的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简答)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

(1)要由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28、师爱的特征: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广博性

29、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大学生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提高。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任务越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45、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积极迁移)是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叫语词逻辑记忆或逻辑记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

情绪记忆是以个体经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也叫动作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瞬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直接记忆,大约为7±2个组快;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简答)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大学期间是人生记忆力达到成熟和最旺盛的时期。

(3)掌握各种有效地记忆方法

56、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

(多选)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视觉编码、语音听觉编码、语义编码、语言中介编码 语音编码或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系统的主要编码方式。

(论述)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 操作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简答)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

(6)情绪和动机状态

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简答)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3)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7)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创造性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真创造和类创造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相同的。

创造性不是少数天才的私物,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作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他坚决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主张“白板说”。

7、科学心理学诞生: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8、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赛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9、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交叉学科,独立学科,并不是心理学在教育学简单运用,是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0、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11、教育心理的核心问题是学会僧的学生学习活动问题。

1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1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调查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粮,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14、良好的角色意识是角色行为有效的前提。

15、(简答、多选)教师角色:

(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16、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是最理想的。

17、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18、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19、(多)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20、(多)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

(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21、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22、(简答)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23、内部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

24、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师反思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地验证。教学反思的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学日记、详细描述

25、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

敏感性是衡量教师教学监控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26、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30、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正强化:给予奖励 负强化:撤销惩罚

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无论是阳性强化还是阴性强化,都能增强以后发生反应的概率。

3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发现学习,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说

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32、奥苏伯尔德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现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3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简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34、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5、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情境中的学习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认知驱力、自我提高的驱力、交往内驱力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而且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36、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关系:

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时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学习需要在学习动力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37、(简答)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有四大类;报答性和副属性学习动机;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大学生的直接性学习动机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弱;间接性学习动机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加强。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38、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的唯一条件。

39、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个体的成就动机刻意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时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40、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41、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人的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

42、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业的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43、学习的需要和培养(论述)(1)人类原始学习需要的形成(2)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3)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

44、(简答、论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中。

普遍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46、经验整合说

整合是一个过程,是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三种基本途径来实现的。

同化指已有经验结构吸收新的经验成分或把新的经验成分纳入已有的经验结构之中去的过程。顺应指已有经验结构不能把新的经验成分吸收和纳入自身之中时,个体调整原有经验结构,从而形成包含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变化的过程。

重组也称结构重组,是指习得的经验组成成分在新的组合中仅仅在结合关系上(如程序或位置)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而经验的构成成分不变。

47、(简答)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凡是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可能起阻碍作用。

48、(论述)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49、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

(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50、思维

思维是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间接地反映,是智力的核心因素。

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

(多选)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1)言语前思维阶段(2岁前)(2)直觉行动思维阶段(3岁前)(3)具体形象思维阶段(7岁前)

(4)形式逻辑思维阶段 形式逻辑是初中生的典型思维。形式逻辑亦称经验型抽象逻辑

(5)辩证逻辑思维阶段 辩证逻辑思维是大学生的典型思维,亦称论理型的抽象逻辑

51、就直观的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

实物即实际实物,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实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实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实物本身。

言语直观指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的一种直观形式。

52、(简答、论述)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实现有效地观察。强度律:作为知识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在讲授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

差异律: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效果。

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组合律: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3、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概括形式。

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地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54、(多选)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

在教育中,学生主要运用的是联想式综合。

55、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情境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人们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

(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4)组快化编码

(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6)觉醒状态(7)识记的信心

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指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须特殊努力,不用专门方法,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识记。

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巩固过程,也就是信息的存储过程。(多选)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空间组织、系列组织、联想组织、网络组织、更替组织 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前摄抑制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一个学习材料两端的项目学习快,记忆得牢一些,而中间部分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一些。(论述)如何合理复习,防止遗忘(1)复习时机要得当(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3)复习次数要适宜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总账。

一般综合复习效果最好。如果材料是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采用部分复习法。如果材料是彼此具有联系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安排;材料比较简短,可以采用整体复习法;材料比较复杂、冗长,则宜采取综合复习法。

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并不等同于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中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

四种认知策略:寻找深层意义的策略;承认局部目标的策略;灵活探索策略;将部分综合成整体的策略

元认知包括两个基本成分:元认知知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和元认知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和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区别于习惯行为,是一种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注意策略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在阅读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策略,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

编码和组织策略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精细加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活动,即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做笔记是复杂知识精细加工的例子。

复述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

划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是复述策略。(简答)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

(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2)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

(3)在积极主动地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多选)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简答)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心智技能的培养,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像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心智技能是借助于于内部语言而实现的(多选)问题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目标、障碍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问题解决由两种类型:常规性问题解决;创作性问题解决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尝试——错误模型

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尝试错误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多选)创作性解决问题四个阶段:准备期、孕育期、明朗期、验证期

问题解决过程可分为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

思维流畅性:单位时间数量多少 思维灵活性:单位时间里类别多少

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它有三种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独特性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辐合思维遵循单一的模式归一地求取答案,思维过程就是要明确地指向这个正确的答案。

发散思维是假定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思维的方向往外发散,寻找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想像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具有更多的创作成分,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最主动、积极的因素。(简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想像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像比再造想像具有更多的创造成分,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最主动、积极的因素。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我”可以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

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

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中最主要的方面。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从自我观念上看,可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也不一定是一致的。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的三个阶段: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

青年中期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矛盾突出的时期,也是趋向统一和转化的关键时期。大学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简答)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1)自我意识的分化

(2)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3)自我意识的统一(4)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简答)大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1)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

(2)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3)自我概念的变化

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随年级的上升而提高。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变化有以下特点:自我概念的丰富性;自我概念的完整性;自我概念的概括性;自我概念的稳定性

(论述)如何进行大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表现。

(1)全面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认知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 是否悦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

(3)努力完善自我 树立正确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有三个基本特征:

(1)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反应准备状态,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与能力不同

(3)态度是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形成的,态度不是天生的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道德行为是判断道德品质的客观依据。

如果没有形成道德观念,即使个体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也不能称之为(非)道德行为。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道德行为时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态度和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6岁以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6——10岁期间处于他律道德阶段。他们往往是从行为的后果而不是行为动机来判断行为的责任。10岁以后的儿童进入自律道德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负强化不同于惩罚。

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榜样与示范。(多选)榜样行为的示范方式主要有五种:行为示范、言语示范、象征性示范、抽象示范、参与性示范。

(多选)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遵从、认同、内化

遵从包含两种情况:从众和服从。从众是指人们在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权威意志而做出的行为。

遵从态度和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工具性和情境性。

认同实质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出发点是主体企图与榜样一致。

认同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道德品质的转化,要经历醒悟、转变以及巩固和稳定三个阶段。

群体也称团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用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人群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2)群体是组织化得人群

(3)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于影响。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在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群体背景起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工作任务的性质的复杂程度。(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简答)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2)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3)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4)求职技巧指导

教学测量的目标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测量目标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而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测量表的科学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必要前提。教学测量的功能:反馈——调节功能;激励——动机功能

测验的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测验的信度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高信度是使测验有效地一个必要条件。测验难度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占应试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一般在0.3——0.7之间为宜。

区分度又称鉴别力,指试题对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的识别程度,也就是项目的效度。

常模参照测验以学生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

教育学

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七艺: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会服务的办学思想。

范•海斯提出“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莫里尔法案》作用:打破了美国高校封闭的体制;在学术性科目之外确立了应用科学研究;开创了联邦政府资助高等学校的先例

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直接为社会服务包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

(多选)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

教育目的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必须受教学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具有主观性,它是存在于人头脑中的一种观念形式,属于相对抽象的范畴。

教育目的又具有客观性,在本质上,教育目的受社会发展制约,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都要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个明显特征:主要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简答)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15%时,其高等教育属于英才教育;当该比例达到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50%以上则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实际上不同阶段的选择都是由特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因此它具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内涵。

(简答、多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生就业机制;

(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

(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4)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高校教师职务

所谓职务是与教师的工作任务、职责范围相对应的工作岗位。教师职务设置的总体原则是按需设岗、因事设岗。

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

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系统原则、整体效应原则、最低岗位数量原则、动态性原则(就是岗位的设置还要从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如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进行调整)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一般由所属部门的组织设立

高校将定期对教师包括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

(简答)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方向:

(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

(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冒险转移”是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

群体中的从众与服从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做出的行为。

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

模仿产生的影响因素:年龄与阅历;榜样行为的社会称许性;相似性。班集体具有以下特征:

有健全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有共同的活动目标和共同的行为规范、纪律制度;有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和公正有效地行为调节机制;集体意志可促使成员为共同的任务而努力,并对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集体规范是指用以约束集体成员的行为和价值的一个统一的标准,使集体成员的认识趋同,最终将认识模式化、固定化的过程。

集体规范只有真正地被成员内化,才能发挥稳定的约束作用。

(简答)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多选)班集体的非正式群体特点:心理相容、凝聚力强、会产生非正式领导(简答)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人际关系深度的标志,就是交往双方自我暴露的水平。

人际关系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简答)人际交往的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自尊心的高低是以自我价值感来衡量的。(简答)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心理卫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简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自我意识明显分化,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矛盾;(2)情绪控制能力较低;(3)缺乏人际沟通能力;(4)缺乏学习动机的兴趣;(5)社会适应能力差;(6)家庭问题的影响;(7)缺少心理卫生知识

(简答)如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2)传播心理卫生知识;

(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

(多选)大学生面临的变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活环境的变化;人际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及方式的变化;角色地位的变化

(简答)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

(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4)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简答)如何进行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掌握有效地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5)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多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追求平等;情感性强;富于理想

(简答)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2)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3)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简答)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

(1)以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性能量;

总体上说,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

天文、音乐

由于自认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在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国际上出现了“中后等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简答、论述)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简答)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简答)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简答)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简答)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简答)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首先,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

其次,经济的发展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此外,一定时期经济的发展现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简答)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舒尔茨的人力基本理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的核心问题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应以市场的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阿什比认为,人类教育史上曾经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次革命是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称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革命是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等。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高等教育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母机。

(论述)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文化队高等教育的影响 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2)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简答)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首先,文化是社会精神生产的产物,而高等教育是社会上从事精神生产的重要部门之一

其次,高等教育是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最主要领域,通过相互交流,高等教育可以发挥其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

再次,高校通过文化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现实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以推动文化的更新。文化在高教中的现状

在当前功利化教育背景下,在高等教育中逐渐退隐,文化处于边缘文化、荒漠化状态,因此,高等教育急需文化的回归和嵌入

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包括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等。

当大学刚出现时,它不过是知识职业的行会 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

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 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

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科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

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略。由于高等教育内部有着不同的层次、学科、类型,我国行业、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程度

从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的关系看,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高等教育目的是对所有接受高等教育者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围绕高等教育目的展开的,针对特定对象的具体、明确的规定。

(简答、多选)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德与才德关系、身与心的关系、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动力和方向,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德育:高校德育是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等学校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简答)高等教育智育的主要任务:

(1)通过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开阔的视野

(2)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专精的现代化的专门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

(3)在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各种基本技能和各种专业技能(4)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5)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多选)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

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社会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

社会本位价值观在西方可以追溯于柏拉图的哲学家教育和军人教育

纽曼针对大学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提出了他的人文教育思想,即大学教育的宗旨在于训练心智、培养个人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20世纪初永恒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赫钦斯再次弘扬自由教育的理念。

(论述)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

(1)从不用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

(2)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简答)

社会本位观肯定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对于教育走出“隔世”状态,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也会给教育带来一些问题: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没有分清适应社会的哪些方面,容易导致一种误解,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只要是社会都适应;没有区别社会的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容易助长高等教育的短视,而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容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个体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不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为后世的教育指明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变革新路,但是也会导致某些社会弊端: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得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容易把个体需要强调到不适当位置,并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3)在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者从解放个性出发,推崇自由教育,他们主张对受教育者进行心智的训练和性格的陶冶,以增强他们对社会上层生活的广泛适应性。

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历史上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这两种最基本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政治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各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不同历史条件下,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具有三个特征:传授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具有三有很不平衡,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职能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多选)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

世界银行把教育效率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内部效率是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量;外部效率是指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即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就业后能否运用。

资源的有限性要求高等教育的资源要适当集中以保证这种高投入的活动能顺利、高效地进行;资源的有限性决定着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标准、方式和途径;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根据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实现效率目标。

(简答)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间的关系(1)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

首先,高等教育的资源要适当集中以保证这种高投入的活动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 其次,对谁受高等教育要有所选择。

再次,高等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实现效率目标。(2)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统一的范畴

首先,人们所追求的效率以质量为核心,而质量同时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

第二,平等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简答)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的政策取向 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平等”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是指当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作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效率,首先,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允许社会团体、私人办学;其次,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再次,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学制是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时什么,实际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多选)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

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学制的建立要适应被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学制特征:

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意大利 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国

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中国

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美国、日本 高等学校分三个层次: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世界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特征:

(1)高校的入学条件限制一般比较宽松,特别是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

(2)在一些国家同一层次的高校由于办学水平上存在差异,入学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体现了大众化教育中依然清晰可见的精英教育特征(3)各国高校学生就读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4)办学策略和学生的修业年限由一定的差异(5)各国在各个层次间既考虑到合理的分流,也注意建立相互衔接和贯通的机制,以满足不同能力程度和有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入学要求 现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洪堡根据人文主义思想创办了柏林大学,他主张大学要广泛开展世俗的科学教育和发展民族文化,提倡学术自由、实行教学和科研的统一。

我国授予学位的高度学校和科研机构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公布。

学位授予名单机构为各授予学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教育部就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出了“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24字方针,指出了我国学位制度今后改革的基本方向

当今时代,围绕着高等教育公平和学术优秀的价值观念,各国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带有本国特色的、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各种招生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由高等学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

(论述)我国高校学术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1)进一步完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

源配置

(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聘任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地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职业、权限的划分等。

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法国、意大利和瑞典

权利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社会的广泛参与性 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德国、日本、英国

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利。

欧洲大陆模式——以学术权利为主,高校内部权利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 德国为代表

美国模式——即一种行政权力相对强大,强调规范,实行相对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对上级负责的高校管理模式。

英国模式——即一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利相对平衡,两者相互制约的高校管理模式。

1984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基本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

(简答)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趋势

目前我国高校改革重点是,在强调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的同时,应适当地注重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分离,要从体制上进一步提高目前高校中学术委员会机构的地位,加强其学术决策职能。目的在于建立由高校党委、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简答、多选)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趋势

首先,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利机构,适当实行权利中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 第二,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

第三,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

第四,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高校教育结构

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

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

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反之,也 不存在没有功能的结构。

(多选)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经济因素;文化、传统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教育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要素。

文化传统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的总体水平,由历史传统形成的民族文化特点及观念等。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条件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多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模式大致有以下的典型特征;

第一,多样化模式的目标是为学习能力、动机等方面各不相同的学生提供与之相应的教育环境,它重视的是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而不是设法消除差异。第二,在一个多样化的系统中,不同结构在声誉、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等级或差别。

第三,在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英才教育部门与其他教育部门在管理上有区别。

第四,各种高等教育结构和课程项目不仅存在纵向上的等级差别,而且在性质、目标、课程内容方面存在横向的区别。

(多选)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学术的因素、体制的因素、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

(论述)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首先,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在层次结构上,适当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满足高科技发展需要

在科类结构上,根据社会产业机构发展和调整对人才的需要,合理规划

在形式结构上,扩大全日制高等学校规模,加大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力度,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适当扩大私立高等教育规模

在能级结构上,国家重点支持少数大学的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具有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的大学,同时应鼓励其他学校探索自我发展的途径和办学形式

其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

逐步形成国立、公立、民办和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

(多选、简答)高校教师的任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多选)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劳动的复杂性;劳动的创造性;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多选)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简答)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 第一,完善教师聘任制

第二,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

第三,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现象

(多选)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也是整个高校内部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

(多选)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变现形式: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心理学以上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 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

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主要包括高校师生间的认知关系、高校师生间的情感关系等。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是指教育过程中双方都应履行自己道德义务的关系。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的专业教育。

(多选)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简答)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

第一,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

第二,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扶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

第三,符合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简答)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

(1)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

(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如按专业大类培养学生

(3)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任何历史阶段、任何形式的社会都是如此。

(多选)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观念的竞争要求未来人才具有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法律意识和国际意识

(多选)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 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培养目标和规格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培养要求应与个人的发展相一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性

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其静态结构,由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

动态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学过程特殊属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系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多选)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时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多选)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独立性的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习的探索性增强(多选)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

首先,制定教学原则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 其次,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教学工作的任务要求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也决定了教学原则的制定还必须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再次,教学原则的确立必须与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相联系,必须符合高的学校的教学特点。

大学教学原则

(简答)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反应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是指教师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应做到:

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简答、论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知识积累与能力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能力是

在对一定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的,丰富的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知识“养料”为开展创造性思维提供必要的条件。

教师应注意:

班级授课制最早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第一,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我国,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地状态

课制。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兴学堂,班第二,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级授课制逐渐在我国各级学校中普遍推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趋势:

第三,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间隔上的短学程化;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

和多样化

第四,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由课堂教学、实验课的教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学、实习、科研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几个环节生自学、动手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组成。

(简答)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后总结则

和布置作业等。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简答)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的保证,学生的自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其次,教师要注意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最后,教师要在了解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地组织

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其次,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多选)毕业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要求:

第三,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文献资料的收集与阅读阶段;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段;设计制图和实验研究阶段;撰写设计说明书(简答)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或论文阶段;毕业设计的检查阶段;毕业设计的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答辩

际的发展水平,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与方法:

求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则要求充分考虑到大选择课题,确定题目;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全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坚持大纲的要面思考,拟定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定稿;论文求进行教学。

答辩,评审质量

第一,在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让(简答、多选)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应遵循的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学科和专业方向原则:

等方面给个体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

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第二,坚决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学分制是指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通常为一门课水平进行教学

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方法。也就第三,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针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分量的一种方法、手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有段或尺度。

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

(简答、多选)学分制的特点:

第四,利用选修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 允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业的不同主攻方向第五,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 上得到发展;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简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出选修课,较快反应新的科研成果;跨系、跨专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清实践是人们获得真理的业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并有利重要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促使他们善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 于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的最大优点在于灵活性地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强,但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散乱及出现教学第一,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秩序混乱、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实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验等教学环节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动的传递

第二,注意把各种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活动与理论(2)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成分随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称谓运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用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径和有效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讨论法: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辨明是(论述)教学原则体系的优化

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教学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展开的,教学质量的发思维,各抒己见以获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提高有赖于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过程中每一环见解的教学方法。节的改进,也有赖于参与教学的每一位成员的努(简答)自学指导法

力,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和参考资在体系上必须充分考虑教学过程的全面任务、全料,以及进行实验并通过思考和研究而获得知部成员和全过程。上述五条原则贯穿于同一过程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中,彼此相互补充,要妥善安排、灵活运用,才自学指导法的适用范围:

能取得最有效果。

从教学内容上看,自学指导法主要适用于学习专教书与育人相一致,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一致业课程教学中的专门问题;

两原则是为全面实现教学过程三个紧密联系的从教学对象上看,自学指导法更适合于具有强烈基本任务而提出的原则,忽视其中任何一条原则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学生;

就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人才的质从教师素质看,应能够支持、鼓励并有效地指导量。教师引导学生和学生探索相结合、面向群体学生的独立学习;

与注重个体相结合两原则是为了充分调动参与从教学环境看,自学指导法一般不受场地的限教学过程全部成员的积极性而提出来的,这两条制,但要有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料和灵活多样的学原则不仅要求教师有教的积极性,而且学生要求习方式

学的主动性;不仅要求有特殊学生的积极性,而自学指导法德要求:

且要求有一般学生的积极性。掌握一般理论与注在学生确定题目、问题前,教师应介绍一些有关重实际应用的原则则是贯穿于学习认识活动始的背景知识和参考文献;

终的原则,理论知识要运用于实践,实际知识要帮助学生确定独立学习要达到的目标,选择正确上升到理论,经过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的的学习方法或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认知逐渐深化。这五条原则贯穿于同一过程中,随时为学生提供指导

彼此相互补充,只有全面考虑、妥善安排,灵活(简答)各国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共同趋势: 应用,才能取得最优效果。(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

课程分类

(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学科并变

列课程和核心课程。

(3)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近代直观性教育技术包括看图、演示模型、标本、课程和选修课程。参观等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学校的组织方式、人机关系等社会学、文化人类教育技术:就是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的态度与价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完整的值观的形成,具有强有力的、持续的影响。隐性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课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学生从学校的各个方面,与人的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组织和制度的特征中习得规范和生活态度,学校(多选)教育技术的领域主要包括:学习者、学在无形中亦完成了社会化训练、阶级机构的维持习资源、教育开发职能、教育管理职能 等功能。而且学校设有代表各种观念的课程,有(多选)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股东的社会结构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其他对教育决策的影响;对教学模式的影响;对高等社会化机构所设有的典礼、仪式、校规和象征,教育、高等教学发展的影响

这一切都构成了所谓的“校园文化”。

传统教学媒体一般按照其物理原理作用分为:光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学媒体;音响媒体,声像媒体;综合媒体

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教学计划包括教学中运用教学媒体遵循的原则:目的性原则;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

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智能教学系统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形分配。

成的新的综合教育技术。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计算机为媒介,利用计算机模拟教学专家的思维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过程,形成的开放式人机交互系统。

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多媒体在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简答、多选)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传播和提取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第一,教材是从一般书籍中分化出来为教学服务共享性好,知识组织形式更佳,利于知识同化等的专用书籍,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也要为学特点。服务,要便于他们独立钻研。

第二,教材应当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不但要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要反映知识获得的过教学测量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

程。

形成性评价是诊断教育方案计划、教学过程中所第三,教材能够反映与学科有关的,从生产与社存在的问题。

会中提炼出来的实际问题,并能有创见性、针对按评价对象来分,可将教学评价分为学校的办学性和科学性。

水平、专业水平、课程评价以及学生学业评价和第四,具体、生动、图文并茂,配以精选精制的教师评价四个层面。

插图、照片、图表,便于学生学习

学生学业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学业发展和行为变第五,统筹安排,综合平等。编写者应从全局出化的评价。

发,积极配合,以提高教材的总体质量。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准则包括:教学素质、教学(多选)课程建设的意义在于以下四方面: 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以及教学的实际效果。其他工作的相互联系;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转(简答、论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1)教学与科研结合时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准

求;

(多选)课程建设内容:

(2)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课程教学设施(包(3)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括实验设施)的建设;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段;

究与装备;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4)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5)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互动的诸要素如何组织和表(多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现出来,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

术领域的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

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

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

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

(简)高等学校科研与专门研究性结构的科研相比不足之处:

(1)由于历史原因,高等学校科研事业费一直缺乏

(2)高等学校科研力量缺乏强有力的凝聚力(3)高等学校擅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但缺乏一支专门从事把科研结果向商品转化的队伍,以及支持这种开发的资金和政策

(多选)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1)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2)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的关系;

(3)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

(5)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多选)大学研究成果推广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其所取得的应用性成果推广到国民经济的有关部门、有关行业,使之在建设中发挥作用。其二是将所有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理论成果推广于本学科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教材更新;有的可写成专著,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多选)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理论的层次性;加强综合研究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

(简答、多选)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

(1)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

(2)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3)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4)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多选)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关系: 目的一致性;活动的主体有差别;所获知识的层次不同;知识获得的环境有差别

(多选)社会实践活动与科研活动的关系: 两者的目的有结果的总体一致性;两者的活动对象有差别;两者的活动方式有差别;两者的活动环境有差别

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由学校教务处组织

教学外社会实践一般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等社团发起、组织

(多选)几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军事训练;专业实习;生产劳动;社会调查;智力扶贫;参观考察

(多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 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

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 系统化、分层进行的原则; 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

(多选)正确处理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 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

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 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 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

(简答)如何处理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1)社会实践活动需要自主和主动的精神,学生自主性、自动性的发挥程度影响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深度;

(2)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即促进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外在价值观念逐渐内化的过程,若没有活动主体的积极参与与自主参与,这个转变过程是难以实现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群众性;很强的实践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性问题。

(多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规律:(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活动、思想发展的规律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形成,是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和个人努力三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归根到底是通过受教育者的思想矛盾运动实现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多选)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 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教育; 劳动态度和纪律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时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

(多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精神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艰巨性

教师职业道德

1、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2、(多选)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3、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4、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5、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

6、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7、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时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8、(多选)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

军人才。

9、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10、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

11、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12、到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

13、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

14、道德

道德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的灭亡而灭亡,道德具有人类性。

15、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社会经济决定了人们必然产生一定的道德关系、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道德深深地根植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土壤中,经济关系改变了,道德也会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6、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在阶级社会中,一个人的行为究竟是善还是恶,主要以自己所属阶级的阶级利益为判断标准。

善恶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越阶级的、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

17、道德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关系以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精神力量,不以权力强制为自己开路,其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

传统道德习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和道德风尚。

道德具有稳定性、群众性和持久性等特点。内省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的道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精神力量。

18、道德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9、(简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把这些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并成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行为准则的过程。20、(多选)道德的功能: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21、(多选)道德认识功能是指道德能够通过道德判断、道德标准和道德理想等特殊形式,反映个人同他人、集体、社会的利益关系,而使人们在其与现实世界的价值关系中,明确行为方向,掌握进行道德选择的知识。

22、(多选)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道德教育能使人们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增强道德信念、强化道德意志、能够培养高尚的道德理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全的道德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3、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一种通过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来影响和制约个体的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与他人或社会利益相联系的行为。

24、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25、(多选)职业道德的特征: 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26、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

27、(多选)教师职业道德从总体上说,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感等因素构成的。

28、(多选、简答)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感;独特的示范性、严格的标准性,教师道德的社会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影响更广泛、更深远。

29、(多选)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 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30、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成员也具有教育价值。

31、(多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增进学生的健康、挖掘学生的潜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发展学生的个性

32、认真学习和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起码要求。

33、(简答)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 一般来说,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1)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2)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3)它贯穿于教育劳动始终(4)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5)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本质属性(6)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7)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34、(简答)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区别于其他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

(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明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

(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道德理论和实践的概括总结

(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社会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

35、职业道德鲜明地表达了本职业的服务宗旨。

36、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标准。

37、各国社会阶级绝没有相同或相似的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38、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39、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40、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简答)新形势下,在我国如何理解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1)是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2)是教师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

(3)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41、(简答)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

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关系

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原则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心,它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道德规范则是比较具体的道德原则,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人们立身处世和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范畴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意识和情感中,是反映人们道德关系和行为调节方向的一些基本概念。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都是由教师事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来的(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补充和具体化。

4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属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形成教师道德信念的必然条件。

43、(简答)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1)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

(2)必须符合一把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4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有机整体。

45、(多选、简答)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的作用: 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教师注重礼仪的作用;

(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3)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注重礼仪的要求:

(1)努力学习礼仪知识和理论

(2)正确处理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3)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 72、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具体包括人与人相处的公德、人与社会相处的公德、人与自然相处的公德。教师遵守公德的意义:

(1)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2)有助于树立教师威信

(3)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素质一般包括品格、才能、知识和感情。教师应做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增强主体自律意识(2)加强宣传舆论,深化社会公德教育(3)严格要求自己,立足从我做起 73、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指建立在目标、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思想、观念和行动的统一以及感情上的和谐。(简答)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2)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3)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

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教育学生形成道德品质的催化剂和推动力。79、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们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产生的一种情感,它不仅可以引导道德认知,诱发道德动机,还为道德行为提供事前的实践动力和事后的反思动力。因此,道德情感的养成对于人们的道德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多选)道德情感的功能:能够强化人们的认识动机;促使从道德认识发展到道德行为的源泉;可以激发人们追求道德真理的热情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但并非有了道德认识,就一定会有相应的道德情感。

教师的道德情感,是指教师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产生的好恶等情绪态度。

道德情感比道德认识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动力性作用。

教师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首先发展良好的道德情感。

(简答)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具有的重大意义(1)一方面,通过培养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感,可以使得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教书与家长等其他人的关系更加融洽。

(2)另一方面,通过培养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感,(1)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2)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3)体现了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关系的反映,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制约。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基础。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道德规范都是调节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从个体道德的心理机制来说,教师职业道德范畴高于其他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向教师道德意识形式转化、形成教师职业道德信念的必要条件。87、教师义务

义务是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负的一种责任,是对他人或社会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做与自己职责、使命、任务相宜的事情。

义务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基于一定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人确定的任务、活动方式及其必要性所作的某种有意识的表达。(简答)教师义务的内容

(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3)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

教师的道德情感主要包括正义感、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等。

教师道德意志是教师要履行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时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的精神。

教师道德意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教师道德意志的自觉性;教师道德意志的坚持性;教师道德意志的果断性;教师道德意志的自制性(简答)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2)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与行相结合(3)用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9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简答)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念:(1)社会主义的教师的职业道德准则、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据和标准

(2)现代评价技术手段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科学性的有效保证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多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

影响的深刻性;空间的广泛性;时间的持久性(简答)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1)对教师的道德全面考察、判断和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2)可以使教师了解自己道德的实际情况,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3)让学校对自己学校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面

46、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阶级道德基本原则的具体化。

47、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区别于其他类型教师道德体系的根本标志。

48、忠诚于人们教育事业是人民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心理基础。

49、职业实践显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50、每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是围绕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而展开的,是这一原则在各个方面道德关系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则是从属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又是对它们的一种补充。因此,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占据着提纲挈领的统帅作用。

51、自律是教师职业道德最有效的形式和最高境界,是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得以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5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对于教师的道德行为具有最高的裁决作用。

53、(多选)新时期,人民教师职业的总目标、总任务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速培养高素质的各类人才。

54、(简答)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3)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

(4)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55、理想是人们对未来事物的希望和想象,与幻想的区别在于其具有合理性、根据性。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有可能实现的想象。

理想具有客观必然性、社会性和阶级性。

理想决定事业方向、推动事业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事业是实现理想必不可少的桥梁。

56、教师的信念是教育场景中应该坚守的基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

57、(多选)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58、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排除各种障碍,克服各种苦难的毅力和能力。

59、境界是指事物达到的层次或表现的程度。教师职业道德境界是指教师从教过程中道德品质状况和自我修养的程度。

60、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依据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调整教育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标准。61、(多选、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62、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道德规范。它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

(简答)新形势下依法执教的必要性(1)依法执教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2)依法执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3)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4)依法执教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简答)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

(2)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63、(简答)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最后,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4、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65、爱国主义是全国人民和青少年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

66、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身心的巨大感染力,常常直接源于对学生的热爱和关心。

67、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68、(多选)广义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69、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自身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70、公德是社会公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风尚好坏、一个阶级兴衰的重要标志。

71、礼仪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伴随着人类一起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礼仪是人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和气质等内在因素的外部表现,是每个人道德示范、交往的枢纽和文明的标志。

(多选)教师注重个人礼仪,主要指教师要注重个人的仪容、举止、表情、服装和配饰等。公共礼仪是教师置身于公共场所时,所应遵守的礼仪规范。

(多选)教师礼仪的特点:

(4)有利于增强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

同行相尊,取长补短;主动交往,相互勉励;有好合作,公平竞争 74、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

(简答)教师热爱学生的意义:

(1)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2)热爱学生为教师的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3)热爱学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

(4)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5)热爱学生有利于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简答)教师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1)要深入了解学生(2)要充分尊重学生(3)要始终信任学生(4)要严格要求学生(5)要平等对待学生

(多选)教师的学生的“严”有特定的道德特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75、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教书育人既是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又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简答)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最终体现。(1)教书育人是教师必须坚守的职责

(2)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3)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简答)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新时期教师如何做到教书育人):(1)明确教书的内容(2)把握育人的方向

(3)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

把握育人的方向,必须首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简答)教书育人的途径有哪些(1)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2)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3)要勤于学习,用于实践

(4)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教学中 76、严谨治学

(1)严谨治学是教

师必备的素质(简答)严谨治学的重要意义(2)严谨治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3)严谨治学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简答)在新时期如何做到严谨治学(1)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2)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3)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4)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 77、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的一种起码要求,是教师所必备的道德品质

所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是教师要思想进步、品行端正、秉公办事、言行一致、谦逊诚实、平易近人,要在思想上、品德上、工作上、学习和生活上都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利于教师劳动的圆满完成。

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人,不需要他时时刻刻给学生讲大道理,关键在于他对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表现出高度的道德水平。所以说,教师所担当的育人职责决定了他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简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1)对学生认知的启迪作用(2)对学生情感的导向作用(3)对学生意志的培育作用

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学生中所激起的积极情感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意志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现实的心理活动。

锻炼意志是培育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作为学生关注和模仿的对象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

教育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发达的重要推动力。国家的富强、社会的额进步,取决于全民族受教育的程度。

(简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要求(1)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2)拥有健全的人格(3)要身体力行 78、道德情操

(多选)情操包括人的情感和操守,是人们思想观念、情趣爱好、品德操行的总称。

可以更加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会生的热爱。

(3)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做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

(多选)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为:公正无私、有教无类、不求回报、远离功利。80、教师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1)教师要有开朗的性格、平静的心境和健康的情绪

(2)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

(3)教师要有高雅的生活品味 81、教师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通常也称为品德或德行,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是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总体特征。道德品质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是道德意志的凝结。

(简答)教师的道德品质特征:

(1)教师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对教师道德要求和教师个体独特个性表现的结合(2)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个人意志的凝结。(3)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师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4)教师道德品质具有动态的稳定性。

(简答)新时期下,教师如何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1)培养高尚的节操 所谓节操,就是指个人的行为能在任何条件和处境下,都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完全保持住某种认为纯洁高尚的道德品质(2)要有客观、公正、平等、民主的道德意识(3)教师要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82、教师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

(多选)人格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简答)教师健全人格表现在:(1)教师要有健康的人格身体(2)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心理(3)教师要有对高层次人格的追求 83、教师教育创新

(简答)为什么说创新是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1)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持续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2)创新是受教育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3)创新是教师职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新的时代,人们要求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能够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等创新品质去引导、感染、带动、启发学生。

(简答)教师在实践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有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保证,具体要求:(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要具备独立获取、处理新信息的能力(3)教师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简答)新时期,教师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平等观念)(2)教师要敢想敢做,不断探索

(3)学校要为教师的教育创新提供条件 84、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多选)网络社会的特点: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

(多选)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网络社会真假难辨、网络社会中善恶难辨、网络社会中美丑难识 85、环境道德

环境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环境道德的建立把道德行为的规范从人与人、人与社会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

(简答)教师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1)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2)加强学生的环保知识教育(3)扩大环保教育内容 86、教育职业道德范畴

道德范畴是反映人们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概念。它包括义务、良心、公正和荣誉感。

范畴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用以把握事物及现象的特征、方面和关系的普遍本质的概念。它反映着人们认识发展的阶段,是人们借以把握事物本质的手段。

道德范畴是概括和反映道德的主要本质,体现一定社会整体的道德要求,并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多选)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须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师义务

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这是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答)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具备三个条件:(1)它必须是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现象的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2)它必须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显示教师认识与掌握职业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3)它必须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教师的内心,并能时时指挥和影响行为(简答、多选)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特点

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以自己的人格去陶冶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是教师义务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教书育人。

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师义务的作用:

(1)有利于减少和协调教师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使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推进

(2)有利于在教育工作中自觉遵守教师道德要求,选择最佳教育行为

(3)有益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任何一位选择了教师职业的人,不管他有什么样的才能,有多么优秀,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教育义务,必须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选择自己的教育行为

88、教师良心

良心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各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良心是人们意识中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良心是多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结合。

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的高度责任感是教师的职业良心。

(多选)教师良心是一个教育工作者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教师职业道德信念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多选)教师良心的特点:公正性、综合性、稳定性、广泛性、内隐性(简答)教师良心的作用

(1)指导作用(2)自我监督作用(3)评价作用

教师良心充分发挥作用主要是在教育行为之后。89、教师公正

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平,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正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

教师公正是一种重要的职业标志。(多选)教师公正的内容: 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奖罚分明(简答)教师公正的作用:

(1)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3)有利于学生形成公正无私的道德品质(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环境 90、教师荣誉

荣誉是指一定社会整体或行为当事人,以某种赞赏性的社会形式或心理形式,对一定义务和相应行为具有的道德价值所表示的肯定性判断和态度。

教师荣誉即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简答)教师荣誉的作用

(1)是教师道德行为的调节器,对教师道德行为、品质的取向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

(2)是激励和推动教师积极进取,更好地履行教师义务,争取个人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推助器。

(3)是促进教师自身道德发展和完善,形成良好师德风尚的重要精神条件。9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简单地说,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简答)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教师是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和推行者。(简答)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说到底就是培养教师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而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是构成教师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道德修养实际就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意志、培养习惯的过程。(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2)陶冶教师道德情感(3)磨练教师道德意志(4)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是提高教师道德认识、陶冶教师道德情操、磨练教师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教师道德行为习惯的四个环节的有机统一的道德实践活动的过程。提高教师道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必要条件,陶冶教师道德情感和磨练教师道德意志是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习惯的重要保障,养成良好的教师道德行为习惯是师德修养的最终结果。

师德认识是指教师对职业道德关系、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师德情感是指教师心理上对师德规范所产生的一种爱憎、好恶、荣辱、美丑等的情感体验。

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简答)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多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多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善恶标准、具体标准

(多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自我评价法、学生评价法、社会评价法

教育法规

绪论

1、广义: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2、意义:它是兴办教育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依据和规范,是国家领导、组织、管理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法律管理手段,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4、教育法规的特点:

1、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表现;

2、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3、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5、目前,教育界普遍主张将教育法规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从行政法中独立出来。

6、教育法规的功能:(多选)

1、指导作用;

2、评价作用;

3、教育作用;保障作用。

7、法律虚无主义者认为,教育法规可有可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完全可以取代教育法规,教育法规多了反而会束缚自己的手脚。这种思想严重妨碍了我国教育法规的完善与发展。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只有通过一定形式变为教育法规,才具有教育行政管理的法律效力。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比较概括、原则,而教育行政管理的内容却极其复杂,政策性又很强,这就需要有具体的教育法规,才能使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所遵循,避免行政管理中的随意性。

8、法律万能主义者认为,法律万能,法律至上,教育法规可以取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这种观点同样是错误的,它轻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放弃教育管理的其他有效手段,并在执行教育法规时惯于采用单纯行政命令和惩办主义的方法,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教育法规建设。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市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因此教育法规不能取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既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制定教育法规,又要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去实施教育法规。

9、1991年制定的教育规章就有二百多项。

10、法律渊源简称法源,指法律的源泉。人们一般都是从形式意义上来使用法律渊源这一概念的,它指的是根据法律效力的来源不同而形成的法律类别。

11、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①宪法;②教育法律;③教育行政法规;④教育行政规章;⑤地方性教育法规。

12、宪法,是制定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宪法》中有关教育事业的规定无疑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证。宪法最高教育法规渊源。

13、教育法律,主要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教育法律史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14、教育行政法规是行政法律的形式之一,它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和办法。

15、教育行政规章,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规章。根据其制定和发布的机关不同,又可以具体分为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规章。

16、部门教育规章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17、地方政府教育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教育规章。

18、地方性教育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专称。只在该行政区内有效。属于执行性或补充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规。地域性、自主性、操作性强。

19、义务教育在一些国家又称“强迫教育”。由于通常是免费的,因此又称免费教育。义务教育法是近代教育立法以来最早出现的教育部门法。其主要趋势是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扩大免费的范围,重视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

20、我国于1986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并于当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并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确定了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制度,保证了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正确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1、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8年8月29日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22、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由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并于次年1月1日开始实施。

23、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它是通过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准则。

24、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25、行为准则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行为规则的基本要求。

26、法律后果是指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法律关系主体做出或没有做出“行为准则”要求的某种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即对违反该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何种处置。

27、教育法的后果又分为肯定式后果、否定式后果。

28、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命令性质,必须作出或者不准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授权性规范,许可、免除、保障的性质,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制度联系最密切的政策。

58、教育体制政策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方向,规定着由谁来办学、谁来管理学校的问题。

59、确定教育政策目标一般考虑四个因素:一是方向正确,要符合国家总的方针政策。二是抓住要害,选准突破口和时机。三是适度,既不能太低,也不能高不可攀,而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四是具体,即有一定的可操作性。60、(多选)我国制定教育政策的机关主要有三个方面: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

61、我国的教育政策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贯彻执行实施,其中主要渠道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62、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联系:

一、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

二、教育政策市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

三、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

四、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63、(多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制定主体不同、执行方式不同、规范效力不同、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第四章 学校

64、学校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年轻一代进行培养和教育的场所。

65、我国《教育法》第31条规定:“学校及其他92、侮辱教师的法律责任:情节较轻的侮辱,由所在单位批评教育或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稍重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侮辱,即公然侮辱教师、侵犯教师人身权利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规定,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按照《刑法》规定的侮辱罪,追究刑事责任。

93、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一般殴打行为,没有造成伤害的,由所在单位批评教育或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造成轻微伤害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规定,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造成损害的,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按照《刑法》规定的侮辱罪,追究刑事责任。

94、教师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应负法律责任;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应负法律责任;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应负法律责任。◆◆◆第六章 受教育者 95、(判断)受教育者,是指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人。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但受教育者却不一定就是学生。

96、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1)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2)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3)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4)享有申诉权;5)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5、(判断)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

6、(判断)教学技能既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

7、(多选)教学技能的特点:示范性、复杂性、发展性、操作性、整体性。

8、(单选)美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微格教学的创始人德瓦特•爱伦。

9、(简答)教学技能分为: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等。

10、(多选)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性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11、常用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主要有:观察法、书目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介入教学法、教育教学实习、微格教学。

12、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13、微格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技能训练针对性强;3)信息反馈及时有效。

14、(判断)微格教学不能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而只是培养和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之一。

15、(判断)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

54、(简答)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1)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2)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3)欣赏学生的独特性;4)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5)倾听后要及时反馈。

55、(判断)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材料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56、(判断)课堂对话不同于漫无目的的闲谈,它是教师和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生成“文本”和创造“意义”的过程。

57、(多选)课堂对话的特点: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

58、(判断)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诉说而是倾听-----无条件地、全身心地、共情地倾听。

59、(多选)课堂对话的类型: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60、(单选)人与自身的对话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对话,相当于“自省”,是指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回味、认识和探究。61、(判断)从本质上看,自我对话就是对自我的反思性理解,对自己过去所积淀的经验、历史、思想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究。62、(简答)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1)营造对话的气氛;2)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3)真诚地倾听学生的言说;4)要及时指导和修正对话。63、(判断)课堂板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配合讲授,把设计好的教学要点书写在黑板上的教学行为。64、(多选)课堂板书的特点:直观形象性、高度概括性、艺术性。有权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31、按照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强制性规范,必须做出或禁止做出一定行为的规范。任意性规范,对权力与义务的内容一般不做具体规定。

32、(判断)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力与义务关系。

33、(判断)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34、教育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简答):一是教育法律关系是依据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二是教育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社会关系;三是某种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或产生总是以现行的教育法律规范存在为前提,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由教育法律规范所决定。

35、教育法律关系的分类: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36、(判断)认识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组成部分。组织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组成部分。

37、(判断)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一般包括物、行为以及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和其他智力成果)等。

38、物包括各种物资、财产、设施、场所、资金等等。

39、行为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实现权利义务的作为与不作为。主要包括:行政的管理行为、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教学行为。

40、精神财富主要包括各种教材、著作在内的精神产品和智力成果。

41、教育法律权利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教育法律规范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①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作出一定的行为,②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

42、教育法律义务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规定必须承担和履行的某种责任,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43、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了权利和义务关系。教育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教育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变更,即主体、客体或内容的变更。教育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客体的消灭,主体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终止。

44、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需要一定条件或根据的。就是通常所说的教育法律事实。

45、(多选)教育法律事实又表现为行为和事件两种形式。

46、法律行为,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能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法律事件,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能导致一定的法律后果,但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的发生。◆◆◆第二章 教育法制

47、教育立法,是指由特定的立法主体按照一定的立法权限和程序所从事的制定教育法的活动。

48、我国的教育立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一,教育法规很不健全、很不完备,远未形成一个体系;第二,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属行政系统制定的单行法规,而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律却很少;第三,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系对教育事业内部的要求,缺乏同经济、社会联系的内容,难以起到协调教育外部关系的作用。

49、(多选)教育立法的原则: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50、(多选)教育执法的原则: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

51、教育守法亦称教育法规的遵守,是教育法规实施的一个基本形式,它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自觉遵守教育法规的规定,按照教育法规的规范要求去行为。无论是依法行为,还是依法不作为,都属于守法的范畴。

52、教育违法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做了教育法规所禁止做的事情,即有教育法规所禁止的行为;二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不做教育法规所明确要求做的事情,即没有做教育法规规定的行为。

53、教育守法,这里的“法”泛指宪法、各部门法和组成各部门法律、条例、规定、规则、实施细则等,而不是狭义的法律。

54、(多选)教育法实施的监督制度: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力量的监督。◆◆◆第三章 教育政策

55、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不同的教育利益关系进行价值选择、调整的过程。

56、(多选)教育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

57、教育体制政策,在教育政策中占有重要位置,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97、(多选)高等学校学生所专有的权利:结社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民法通则》规定的和文体活动权;社会实践权。法人条件一般包括四个方面:(1)依法成立;(2)98、(多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专有权利:免试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入学权;就进入学权;不交学费权。

织机构或者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99、受教育者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学校只有同时具备这四个条件,并在设立审批或务;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登记注册时经主管部门确认,才能取得法人资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格。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66、(多选)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办学自主性、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财产独立性、机构公益性。100、学生违法行为:1)逃学、辍学行为;2)67、学校财产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考试舞弊行为;3)扰乱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的行学校资产和举办者、捐赠者的财产想分离;(2)为;4)因故或不慎造成同学伤害的行为。学校不承担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连带责任;(3)学101、家庭保护: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依法校财产的独立性受法律保护。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2)父68、学校机构公益性:(1)学校区别于企业,不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得以营利为目的;(2)学校的活动要符合国家和权利;3)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3)学校还必须接受国家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4)和社会依法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要正确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预防和禁止未成年69、我国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设立、变更和终人的不良行为。

止的管理,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分别实行登记102、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实行教育、感化、注册制度和审批制度。

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70、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第七章 教育法律救济

件:(1)组织机构和章程;(2)合格的教师队伍;103、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3)合乎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4)稳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定的办学资金和经费来源。纠正、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71、学校的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和其他受104、教育法律救济的特点:1)以纠纷存在为基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础;2)以受损为前提;3)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励或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权益为根本目的。

(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7)105、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1)诉讼渠道,即司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8)拒绝任何法救济渠道;2)行政渠道,即行政救济渠道;3)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其他渠道。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06、(判断)教师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72、教育教学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一项基本政申诉制度。活动,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最基本、最主要的107、(多选)学生申诉制度特征:法定性、行政活动。

性、准司法性、准独立性、非诉性。

73、学校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教108、教育行政复议,是指个人或组织认为国家育教学方面的义务;(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他教育法规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所规定的合法权益,依法请求作出该行为的上一务;(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级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对该行为进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行审查,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受理申请的机关依74、(多选)我国学校实行的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法定程序复查并做出决定的法律制度。

有: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109、教育行政复议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带有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司法性质的特殊的行政行为;2)是一种依据申75、民办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1)校长负责制;请的行政行为;3)对象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2)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能是抽象行政行为;4)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76、校长的任职资格: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政管理相对人,被申请人是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5)执行不适用民担任。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调解的原则。

77、学校规章制度的体系结构:制度系统、制度

110、教育行政诉讼,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观念系统、制度执行系统、制度教育系统。认为教育行政机关或教育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78、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要求:整体性原则、重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点突出的原则、适量适度原则。

院起诉,人民法院对教育行政机关或教育法律、79、通过教师为主体得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审查,维护和监督行政职权的依法行使,矫正或80、教代会的职权: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撤销违法侵权的具体行政行为,给予相对人的合审议决定权和对校长等学校领导干部的评议监法权益以保护的法律救济活动。督权。

111、(多选)教育行政诉讼的特点:主管恒定、81、校务公开,就是学校将本校工作的重点、难诉讼专属、被告举证、不得调解。

点、教职工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等方面的112、教育行政赔偿,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内容,从政策上、过程上、结果上向教职工、学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生和社会公开的一种制度。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第五章 教师 依照法律规定,由国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制82、(判断)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度。

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113、教育行政赔偿的特征:1)侵权主体为教育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使命。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2)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83、(判断)只有具备教师的最基本条件,直接职务的过程中;3)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人,才能视为教师。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为;4)教育行政赔偿的主84、(判断)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体是国家;5)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114、教育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损害事实;侵高。权行为主体;执行职务的违法行为;因果关系。85、(判)“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115、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1)违法拘留员”,这种定位既不同于传统的自由职业者,也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有别于国家公务员,而是一种专业人员。

施的行为;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86、教师的基本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3)以殴打等暴力行为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权;5)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伤害或者死亡的违法行为;4)违法使用武器、87、教师的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违法行为;5)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116、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对有故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依法给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形势责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任。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教学技能: 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

1、(判断)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构成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了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起点。17世纪末,教师教水平。

育机构开始萌芽。88、教师资格条件包括:1)必须是中国公民;2)

2、(单选)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基必须热爱教育事业;3)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德;4)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

格考试合格;5)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3、教学技能包括以下三层涵义:1)教学技能是89、教师聘任制度的形式:招聘、续聘、辞聘、一些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解聘。

现;2)教学技能的形式是内外兼修的结果;3)90、教师考核的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作态度、工作成绩。

和发展起来的。91、侮辱的方式一般有:行为侮辱、言词侮辱、4、(判断)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图文侮辱。

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式。

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

16、备课,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楚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17、(多选)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备课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18、(多选)根据备课的时间先后,备课分为:课前备课、课后备课。

19、(多选)备课的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20、(简答)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首先要通览教材,全面理解;其次是要精读教材,深层领会;最后还要对教材进行精细加工,实现教材的再创造,使其适应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

21、(判断)重点,是教材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一般体现在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要公式等方面,具有理论性、基础性、结构性、典型性的特征。

22、(判断)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或者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或混淆的内容。

23、(判断)按照一定的教学时间,可以把教学进度计划分为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和课时教学进度计划(即教案)。

24、(判断)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25、(判断)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

26、(判断)新课程提出了立体“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

27、(判断)知识与技能是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过程与方法是策略。

28、(判断)教学目标的表示必须是外显的而不能是内隐的。

29、(判断)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具有可测性。30、(判断)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一般由标题、说明部分和教学进度三部分构成。

31、(简答)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要通读教材;内容项目要齐全;分析要准确深入;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措施要得力。

32、(简答)教案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

33、教学进程主要包括:导入、讲解、小结等。

34、电子教案是指采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使用与储存的一种多媒体教案。

35、电子教案的特点:形象生动、数字化、便于交互操作、便于改作课件、便于携带与传输、便于提取与管理。

36、(判断)课件是电子教案中的一个独立部分。

37、(判断)课件与电子教案有区别。

38、(判断)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39、(单选)课堂导入的主要作用体现在:集中注意、引发兴趣、进入课题。40、(单选)直接导入是指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的学校内容、目标和要求的导入方法。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41、(单选)问题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

42、(简单)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要有启发性;导入要有趣味性;导入要有艺术性;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43、(判断)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44、(判断)讲述是指教师通过系统的叙述和描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课堂讲授方式。

45、(判断)讲解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论证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讲授方式。

46、(简答)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1)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2)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3)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4)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

47、(多选)提问的信息交流形式不同,可分为:特指式提问、泛指式提问、重复式提问、反诘式提问、自答式提问。

48、(多选)提问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

49、(单选)理解提问是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50、(简答)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合理的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提问目的要明确;提问的语言要准确;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51、(判断)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

52、(多选)课堂倾听的内容:学生的回答与讨论;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53、(多选)课堂倾听的类型:介入型倾听、非介入型倾听。

65、(简答)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1)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2)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3)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4)文字要精当;5)书写要规范;6)时机要恰当。66、(判断)具有启发性的知识,应超前板书,写在推到过程之前;演算、推算等板书要与讲授结合进行,采用并进方式,一边讲一边写;具有结论性的知识,应滞后板书,写在分析理解之后。67、(判断)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的信息往返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68、(多选)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激励、调控、媒介和预测四个方面。69、(简答)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1)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2)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3)反馈必须及时;4)反馈必须准确;5)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70、(判断)根据强化的性质和方向,可以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71、(判断)根据操作手段的不同,教学强化分为语言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四种类型。72、(单选)活动强化是指教师让学生承担任务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73、(简答)教学强化的基本要求:1)强化目标要明确;2)强化态度要诚恳;3)强化时机要恰当;4)强化方式要灵活;5)强化要与反馈有机结合。74、(单选)悬念结课是指教师通过设置疑问、留下悬念以启发学生思考的结课方法。75、(单选)拓展延伸结课是指教师把教学内容作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进行结课的方法。76、(简答)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精心选择; 2)题目要具有启发性;3)形式要灵活;4)难易要适度;5)数量要适当。77、(单选)课堂观察是指教师运用目光,从学生的动作、表情和情绪的变化中获得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变化的教学行为。78、(多选)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学习成绩、光环效应、期望效应、刻板效应。79、(多选)学生作业中主要包含两种信息:一种是显性信息,即学生有意识地注入作业中的信息;另一种是隐性信息。80、(判断)从反应方式看,有操作测验和书面测验;从编制方法看,有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等。81、(多选)按照考试的性质和功能来划分,有选拔性考试、水平考试、和诊断性考试。82、(判断)试卷设计是对试卷作出全局性的安排,主要解决试题内容分布、试题教学目标分布和题型分布三个问题。83、(简答)编制试题一般要求:1)要符合考试大纲;2)要充分反应考试内容;3)在同一试卷中,同类试题的编写格式应规范统一;4)试题必须具有实际意义;5)试题应便于施测、作答,阅卷评分省时省力。84、(多选)试卷定量分析: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试卷题目分析;试卷信度分析;试卷效度分析。85、(单选)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水平学生加以区分的能力。86、(单选)试卷的信度是指卷的可靠性与稳定性。87、(单选)试卷的效度是指试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程度。88、(多选)广义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口语、书面语言、体态语言。89、(多选)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教育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口头性、启发性、可接受性。90、(多选)教学口语的功能:传递信息;调控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谐师生关系;促进语言示范;美育教育。91、(多选)对学生新型学习能力的指导主要包括信息能力的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合作学习指导、探究学习指导。92、(判断)信息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有效地获取、分析、加工、运用和创新信息的能力。93、(多选)学生的信息能力一般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等。94、(判断)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题在学习目标、过程、效果诸方面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的主动建构过程。95、(简答)自主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1)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2)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3)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4)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5)采取多种指导方式。96、(单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97、(判断)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98、(判断)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源于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进行“问题教学法”,并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性教学理论。99、(多选)探究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和实践性四个基本特点。100、(判断)说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将教案转化

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演习。说课就是教师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的重点是“为什么这样做”,要把教学构想、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说清楚。101、(多选)说课的性质:说理性、科研性、工具性、交流性。102、(多选)按照说课的功能,可以把说课分为研究性说课、示范性说课、评比性说课和检查性说课。103、(简答)说课的基本要求:1)语言简明,重点突出;2)关注教学创新,突出自身特点;3)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104、(判断)听课不仅是“听”,更主要的是去“看”和“思”。105、(单选)评课是指听课者对所听的课进行评价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活动。106、(多选)评课的基本要求:评课标准要多元化;要坚持评课之道;评课要有提高性;评课要有激励性。107、(判断)评课的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是要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108、(判断)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109、(判断)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轻松愉快、民主平和的环境是其核心。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教育心理学家乔治•罗扎诺夫提出的。多选

暗示教学法坚持的原则有: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的原则、暗示相互作用的原则。

(七)非指导性教学法

非指导性教学法,又叫促进教学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首倡。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人际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法的核心与关键。按判断准备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促进)教学法是建立在他的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基础上的。

非指导性(促进)教学法充分地注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简单准备(共五条)

当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统一

(三)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

(四)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方法

按单选准备(说课时可以用来做思路)

学习能力有高低变化,有关研究表明,在每个学习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低变化,每天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是上午二、三节课期间,较差的时间是下午第一节课。星期一、二最高,星期三开始下降。

5、防止教学时间遗失

第三章课堂教学方法 多选准备

传统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分为四大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去年考过)

常考题讲授法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

讲授法的主要特点是:向学生单向输入信息。讲授法的优点在于: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多的间接知识;有助于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讲授法的具体方式:

(1)讲解(2)讲述(3)讲读(4)讲演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简答准备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情,这是确保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

(2)讲授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3)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教师的语言要做到:语言准、语言精、语言美(也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都是培养人才的有效、经济的形式,省时高效系统化。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简答

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地位、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多选准备

班级授课的具体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全班上课,二是班内分组教学,三是班内个别教学。班级授课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了解一下

按判断顺序不能变

完整的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等四个基本环节组成。备课多选准备

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1、钻研教学材料

2、了解学生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思想特点和个性特征。

3、设计教学样式

4、拟定教学计划

上课多选准备

3、指标的可测性与概括性

4、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多选准备5条

(一)、方向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客观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五)、可行性原则

现代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多选准备

主要有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角色把握、学习环境的营造、教育技术的应用等。

(一)、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的角色把握

(五)、学习环境的营造

(六)、教育技术的应用

现代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多选准备

(一)、测试

(二)、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过程性评价方法

第七章教学研究方法单选准备,即用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学现象的解释、预测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并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110、(多选)教学反思的特点:超越性、实践性、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111、(判断)教学反思的作用: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112、(判断)教学反思既要考虑教学行为本身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更要关注隐藏在行为背后的观念和教育教学情感。113、(判断)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灵魂和支点,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114、(多选)教师的教育专业情感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自我三个方面。115、(判断)反思专业自我要从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任务知觉和未来前景五个方面进行。116、(简答)教学反思的途径:1)阅读理论文献,在理论解读中反思;2)撰写教学日志,通过写作进行反思;3)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反思;4)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反馈中反思。117、(多选)教学反思方法:教学日志、教学案例、行动研究、教师成长档案袋。118、(多选)教师成长档案袋:是一种教师成长的历史记录,是一种实质性的文档,是一种学习工具。119、(判断)作为学习,切不可根据档案袋内容硬性地给教师划分出等级,制造不和谐因素。

教学方法:

第一章教学方法概述 教法与教学方式有区别

教学方法是由若干的教学方式构成的,同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方式构成;而同一种教学方式也可以运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之中。单选准备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多选准备 国内四种方法

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发文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

(一)愉快教学法

借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它要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情境教学法

依据:情境教学法提出的根据是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互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或理智活动与情意活动)相互统一等原理。(按多选准备)

(三)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由教师邱学华首创,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按单选准备

(四)成功教学法是后进生转化的方法 成功教学法的基本要素有三个:一是积极的期望;二是成功的机会;三是鼓励性评价。当代国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一)发现法

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

(二)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单选准备

范例教学法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造的。按多选准备

范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①教学与德育相统一②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知识学习相统一③基础知识学习与智能培养相统一④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三)目标教学法单选准备

目标教学法是依据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判断准备

目标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它包括“定标”、“实施”及“评价”三个环节。单选准备

目标教学的流程是双向信息沟通式传递,随时调整教学节奏,达到课堂教学优化控制。

教学流程是以目标为灵魂,师生紧紧围绕目标进行的。

判断或单选准备

布卢姆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掌握学习”。

(四)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B•F•斯金纳倡导的。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按单选准备

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一种操作反应的强化过程,“强化”在他的教学理论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五)“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六)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或启示法,是教师通过各种暗示手段,使其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规划过程。

单选准备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学活动的预先分析与决策,是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程序,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一)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二)关注真实生活

(三)以“研究”超越“经验”

(四)创造性和灵活性 教学设计的依据:

(一)依据现代教学理论

(二)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三)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四)依据学生的特点

(五)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四)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

(一)系统分析模式

(二)目标模式 其特点呈直线型

(三)过程模式

这一模式与目标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设计步骤是非直线型的,它的基本特点是灵活、实用。

教学目标 单选准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设计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按判断准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功能

多选准备(三条要记住)(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标准功能 教学目标的分类 按多选准备

是美国的教育家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等人受到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说课时定目标:分类三个①基础目标即认知;②引导学生积极性,认知品质即情感;③课堂最后产生的目的是技能。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1、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

2、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

3、难度适中

4、便于检测 教学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外显的而不是内隐的 布鲁姆关于行为目标的研究表明,教学的完成是学生行为的改变,这些行为是可观察的,也是可测量的。

教学设计 判断准备

确定教学起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

(二)确定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

(三)进行学习任务分析

单选准备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学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所谓“先行组织者”,实际上就是在正式的学习开始之前以学习者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给学习者的一个引导性或背景性知识材料。即他提倡课前准备 教学内容的设计

简答题教师要着重掌握以下教学内容分析和处理的方法。

(一)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基本要求

(二)通览教材,鸟瞰全局

(三)疏通教材,清除障碍

(四)熟悉教材,重点记忆

(五)分析教材,把握三点

(六)精心设计,妥善安排

(七)阅读资料,吸取营养 设计教学时间的策略 共五条简答

1、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

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

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

4、尽可能增加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周期变化,有关研究表明,在每个学习日里,学生的是面试时的语言要求)

谈话法又是问答法,一问一答,师生对话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把教材内容概括成一系列问题,向学生一一提出,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答问、质疑、反问、补充和讨论,使学生从所得结论中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谈话法是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倡导,《学记》中就要求教师教学要做到“善问”、“善待问”。(单选准备,常与讨论法混一块出题)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读书指导法(单选准备)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并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两种(按多选准备)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多选准备常和实验法混一块选题)演示法的特点,在于直观性强。常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进行。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主要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三种。实验法学生亲自动手,手脑并用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进行独立作业。

实验法的特点,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习法按单选准备

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习法的特点,在于能够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练习法单选准备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任何学科都适用)

练习法的特点在于应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学了会用的目的。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主要包括欣赏法,它适用音乐、美术课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多选准备(只记三类型)

一、主体参与型教学的方法

二、合作学习型教学的方法

三、研究学习型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内容)

(三)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四)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易忽视对象)

(五)教师自身的素养(主体)

(六)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目的)

第四章教学组织的方法 教学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组织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教学组织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多选准备

(一)特殊的师生互动

(二)特殊的时空安排

(三)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教学目标、内容、媒体、方法手段等教学因素在教学中各具独特的作用。

班级授课制判断题

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夸美纽斯为代表;

第二个阶段,赫尔巴特为代表,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第三个阶段,苏联教学论凯洛夫为代表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

贝尔——兰喀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单选准备 这种教学组织形成的特征是:在班级中,教师把教学内容传授给一部分导生,再由导生转授给其他学生。这是英国“双轨制”教育体制的具体体现。

道尔顿制

从20世纪初开始,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提出并实行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发展的特点简答准备共四条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化

(二)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

(四)更加重视课外、校外活动 班级授课制单选

也称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班、课、时三个特点。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简答

要上好课就要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恰当

4、教学组织严密

5、教学效果优异

教学成功与否最终要看教学效果判断准备—任何教学都要看效果 把课分为两类,即单一课和综合课(又称混合课)

课的结构单选准备

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安排顺序和时间分配。

教案的基本结构(1)、课题名称(2)、教学目标(3)、教学内容(4)、重点难点(5)、课的类型(6)、教学方法(7)、教材教具准备(8)、教学时间(9)、教学过程设计(10)、板书设计加上“教学反思”这一项

第五章 多媒体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媒体优越性判断准备 一是扩大了教育传播的范围和规模

二是能传送活动图像,能准确、直观的传达事物运动状态,从而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学媒体有六个共同特征只记条按多选准备

1、固定性

2、扩散性

3、重复性

4、组合性

5、工具性

6、能动性

现代教学媒体运用的基本原则多选准备

1、教育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技术性原则

4、艺术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环境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判断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价的方法 单选准备

教学评价就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在系统收集有关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功能多选准备(第五条改进提高更重要)

(一)、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二)、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

(三)、教学评价的改进提高功能(是特别重要的目的)

(四)、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

1993年(记时间)开始教育部开始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五)、教学评价的研究功能

教学评价的分类多选准备

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分类,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性价三种。

诊断性评价单选

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测定与预测。

形成性评价单选,强调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又称过程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方案执行的情况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

又称终结性评价,是指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

现代教学评价倡导的基本理念

现代教学评价强调三种基本理念多选准备 一是关注学生发展 二是强调教师成长 三是重视以学论教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

(一)、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设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三)、设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策略

(四)、设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注意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多选准备

1、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与重点性

2、指标的独立性与相关性

和控制,探索教学规律的一种认知活动。

教学研究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简答准备

1、促进教学方法改革的动力

2、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依据

3、发展和完善教学理论的重要基础

4、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功能有两个,第一,探讨教育教学规律;第二,改进教育实践判断准备

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按多选准备

按照研究的目的可划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比较研究和预测研究等。按多选准备

教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七个黑标题记下来即可)简答准备

一、选定研究问题

选题一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多选准备

1、价值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创新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二、查阅文献形成理论构思(即形成研究假设)一个好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必须具有科学性、价值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等特点。多选准备

三、制定研究计划(方案)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判断准备

1、课题名称

2、研究的目的与应用

3、研究内容

4、研究方法与设计

5、具体实施步骤

6、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7、成果形成

8、经费概算及所需仪器设备

四、实施研究过程

五、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六、形成研究报告

七、研究成果的评价多选准备

1、评价教学研究成果的作用

2、教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内容

3、教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4、教学研究课题鉴定的程序

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记下6个黑标题,只记方法,按多选准备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直接观察、记录、分析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的主要特点:(1)适用范围较广,研究课题较小;(2)直接、客观、有表面性;(3)有目的、有计划,不能控制条件。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学问题,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的搜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有以下特点:(1)、调查对象的广泛性(2)、调查手段的多样性(3)、调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4)、调查结果的延时性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问卷法

2、访谈法

3、调查表法

三、实验法

四、个案分析法

个案分析法指对一人或事进行个别深入研究的方法。

五、行动研究法(中、小学生用的,不用记)

六、比较法 比较法的作用

1、比较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教育的普遍规律

2、能促使人们正确认识本专区、本单位的教学状况

3、能帮助人们获得新的发现,促进教学研究的发展

4、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五篇:2014教师资格证写作考前终极预测--免费下载

2014教师资格证笔试终极预测——写作:因材施教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兔子是短跑冠军,但是不会游泳。松鼠是爬树冠军,但是也不会游泳。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和松鼠学游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成效也不大。鸭子教练还不明原因的嚷嚷:成功来自90%的汗水,加油!加油!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见中华教师网校!

博恩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为考生提供了终极预测系列题目,希望能够为考生考前最后一周的复习有所帮助,博恩教育祝考生考试成功!

资料来源:博恩教育

博恩教育:中华教师网校: http://官方微信: born_edu

下载教师资格证考前复习技巧与秘诀(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资格证考前复习技巧与秘诀(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河北教师资格证考前指导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http:// 2013年河北教师资格证考前指导一、教师资格证的认知 教师资格证是一个人想要成为教师的第一道门槛,随着教师招聘的广泛开展,考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热门13篇)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1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篇一: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一、如何高效备考?首先我们应该掌握面试流程:抽......

    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技巧

    2013教师资格证在教师面试答辩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教师资格证教师面试答辩作为一种有效的测评手段,是评委与应试者之间的认识性、情绪性等信息交流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在短......

    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及套路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技巧及套路 教师资格面试除去备课20分钟外进考场分为3个环节,分别是:结构化5分钟+试讲10分钟+答辩5分钟。有不少同学在问, 答辩有题库吗?答辩没有题库,但是有......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技巧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技巧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考试之前会给你一个说课范围,一般就是高中的教材,你可以把范围内所有的篇目都准备一下,如果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话,可以查......

    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合集)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 来源:考试大 【相信自己,掌握未来,考试大值得信赖!】 2011年3月2日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 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答题技巧

    改进的化学实验有哪些优点: 1. (一个实验进行改正) ①用该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现象明显,说服力强,XXX的验证无干扰,反应现象直观可信。 ②现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几乎实现了有害气......

    如何高效复习教师资格证考试(定稿)

    文章标题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