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备课活动对物理教学的作用
备课活动对物理教学的作用
备课组作为学校管理的最小组织,但却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基层组织。搞好备课组建设是学校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虽然近些年来许多学校开始重视备课组建设,注重备课组活动的设计,但仍然存在备课组活动重形式轻实质、重制度管理轻氛围塑造等问题。怎样让备课组活动更有实效,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本文围绕课堂对物理备课组活动进行设计与安排,对备课组活动的意义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分析了研究的背景以及研究的意义,明确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组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意义所在,指出当前备课组教研所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本研究开展使用的方法和研究思路。接下来,阐述了进行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然后,本文进入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先从理论上探讨备课组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和策略,以及备课组教研活动开展的方式。然后通过对L区全体物理教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高中物理备课组活动的现状,并从中发现现在备课组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几次针对不同形式课堂的教学设计为主题的备课组活动的实践分析,进而讨论促进课堂教学的备课组活动的内容,并从中明确围绕课堂进行的备课组活动的意义,并对提出了关于备课组建议的建议与反思。最后,论文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通过作者对自己学校备课组活动的感受思考备课组教研,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同时也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周全之处,期待有进一步研究。作者希望本研究对于中学物理备课组活动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对中学物理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物理备课
九年级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初三物理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完成备课组计划的基本情况
1、经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2、、加强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教材、教法,集思广益,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纠正学生中的偏科现象。此目标基本完成,但仍需进一步努力。
2、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每人力争出一堂校、区级公开课,此目标已完成。
3、加强业务理论、政治学习,全面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此目标需进一步努力。
4、进一步缩小中青年教师间的差距。努力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成为教学的骨干,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此目标需进一步努力。
二、主要工作成绩:
1: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期初,我们备课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都制定了适合本组特点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每一次活动的主讲人等。这个计划不仅明确了每位成员的责任,而且也让每位成员行动有目标,有方向。每次活动中,所有成员都能积极参与,提出各自不同的意见,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们初三教师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搞好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为初三明年的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完成这项工作,我们每次的备课活动,都能坐下来深入地研究学生,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改的精神。
3:每位成员力争上游,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工作中青年教师有较高的工作热情,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年轻老师精力充沛,干劲大,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细致的辅导学生,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积极听老教师的课,成长很快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两位老教师在工作中能积极当好参谋,及时地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为每一章节把好关。
4: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我们备课组每周三都定时开展集体备课。每次活动我们都有 2 具体的活动内容,地点,主讲人。每次讨论的重点是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练习题的处理,达标题的设计,课时安排,学生的辅导等。这些工作的开展让所有教师少走了弯路,提高了课堂效率。
5:课堂教学做到了精,实,活,透,明,老。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初三学生,所以课堂教学注意乐趣、实、活、透、明、牢,坚持小步子,勤反馈,快循环。注意了知识的落实,注意了学法的指导,注意了知识的系统化性,规律性,学生反应良好,教学成绩优异。
6:积极配合学校搞好课堂评估工作,出色完成了校级优质课的评选。
本学期,为了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取长补短,我们备课组在十月份,十二月份前后两次安排了每人一堂课活动,每位老师都能精心设计,积极备战,效果良好。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措施
1、教师间的教学成绩不均衡,学生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应进一步加强辅导,突出分层次教学。
3、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提高教育教学成绩。
4、在组内继续开展听课与评课活动,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5、搞好工作辅导,争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出一等奖。初三物理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初三物理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我们会再接再厉,共同努力,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第三篇:初中物理如何备课
初中物理如何备课
——特岗教师培训内容之一
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课前的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教师备课不是为上课服务,而是为了应付检查,这样的备课书写再认真、数量再充足、环节再齐全、格式再统一,也只能称之为低效备课,甚至无效备课。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效益的问题。如何实现从“无效备课”向“有效备课”转化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优化以下几种策略人手。
一、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通过备教材,教师要做到:
1.钻研物理课程标准
教材只是教师讲课时所依托的材料,它是受课程标准制约的。教师的讲课,应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不得脱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正确、合理使用教学参考书
教师应该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参考,设计出一份适合自己、适合自己教的学生的教学设计。
3.钻深钻透教材
要求学生理解、接受的东西,教师必须首先要理解透彻、了然于胸。为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明确了教学目标,就为钻深钻透教材提供了必要保证;(2)要确立兢兢业业的态度,“钻深钻透教材”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也不是一般的通览一遍和按部就班式的解析,而是要一丝不苟,深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只有这样,才可能把握住教材的实质性东西;(3)要善疑善思,要真正做到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教材,就应该善于发现教材中的问题,认真研究分析直到问题得以解决。
4.把握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因此备课时,首先必须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应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只有事先“备好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备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备课时要组合好教学方法:
1.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以传授新知识为主时,要考虑把知识加以概括、归纳,使之系统化,使之重点突出。
2.选用的教学方法要富于变化,这样比较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教师应把程序式课堂教学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
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个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教无定法,教必得法”,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一般来讲,教师要预测的教学程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的。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地引导,教学过程的构建,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四、备问题
备问题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问题备得好,就好像抓住了“牛鼻子”一样,使得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通畅。因此,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不能盲目提问。教师课堂中提的问题,需把握好度,把握好量,把握好质。怎样围绕教学主目标提问?怎样的方式提妥当?怎样的时机提适合?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要深思熟虑的。如果没有想及,提了再说,就是盲目提问。
2.不能提无价值的问题。问题应课堂而孕生,为课堂而服务。在课堂上的问题可分为有价值的提问和无价值的提问,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促成教学有效性。无价值的问题,教师则是不提为妙。
五、备作业
在“备作业”上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教师在“备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上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独创,由典型到变式,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2.注意把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做到通过作业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技能。
3.注意适量。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
4.注意适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要做到难易适度,要体现出梯度,并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
5.注意及时批改和讲评。作业做了就要批改,错了就要及时订正。
六、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也是有效备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成长=经验+反思。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教师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
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这样既可以积累教学经验,避免以后的教学实践少走弯路,又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活水源头。
第四篇:区域活动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有效的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孟彩霞
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在国外也叫活动区或开放教育,它最早出现于英国,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美国。其特征是把活动划分为几个活动区,每个活动区角根据其内容准备充分的活动材料,幼儿凭借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活动方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角活动这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也引起了人们重视。
一、区域活动能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满足活动的需要。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他的《人是教育对象》一书中写到:“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它应首先从各方面了解人。”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3——6岁的幼儿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处于发展较快的时期,这一时期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尤其突出,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学一学,通过亲身尝试获得直接经验。在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受集体活动形式、时间、内容、方法、教具等多方因素的制约,幼儿多种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学习兴趣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抑,而区角活动恰巧符合幼儿的特点。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表现的特别充分。孩子们在玩各种操作游戏等过程中,能用已掌握的知识进一步探索新的奥秘。在学做种类繁多的手工艺品时创造性的去实践,丰富想象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水平,不仅要满足幼儿好奇心,还组织幼儿动手动脑,并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故事、实验、看录像、参观、郊游等各种手段,给幼儿创造体验感受学习的机会,不仅括宽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找到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答案,从而激发起再次发问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我们通过区角活动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活动学习兴趣越来越高,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满足了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幼儿平等意识、创造精神、交往、合作能力及自律习惯等方面有着较大作用,而这些正是幼儿教育主体性的重要表现。
二、区域活动增加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促进了多种能力的发展。
教育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这种集体活动形式为主,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幼儿活动的整个过程,在内容集中、活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使全体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平合适、充分的发挥,是不可能达到的。而区角活动的形式是幼儿凭借自己的兴趣自主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没有教师过多的指导、组织、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师为其准备的各种活动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进行体验、感知、操作进行活动。有的幼儿在正规的教育活动中,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而有的幼儿,则问而不答。从表面上看前一种幼儿聪明、学习能力强,后一种幼儿则学习能力较差。通过开展区角活动我们发现,每一个幼儿可从不同的区域去进行活动,此时幼儿可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进行各种活动。这时你会发现有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较差的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显示出惊人的能力。在区角活动中,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可准备不同的内容和材料,这样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各层次幼儿的能力都能得到促进和发展。
三、区域活动能使教学活动得到延伸,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教育内容是广泛的、启蒙的,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安排了教育内容。我们在对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的进一步实践中发现,课堂教学首先时间短,在内容上比较单一,知识面窄,问题的设置有一定范围,其次在方法上受到集体活动这种形式的影响,由于幼儿人数多,在活动中参与操作、体验、感知的机会相对减少,也不可能充分的进行观察,所以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幼儿发展水平的需要,幼儿各方面能力也不能得到均衡发展。在材料上受内容的限制,教具、学具比较少,操作的范围小,功能也较少。而区域活动则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平等参与的特点,首先在时间上幼儿的自主活动不受限制,在内容上更是体现了广泛性、科学性,活动内容丰富、有趣,特点明显,每个区角都可以去看一看、试一试、做一做,获得直接经验。其次,在活动方法上比较有特色,灵活性强,有整体、有目标,也可随机教育,幼儿还可以根据已有经验去想象和创造,玩出更多更好的游戏方法,有时区角间相互运作,活动水平也会明显提高。在材料上更显示出区角的优势,区角多,每个区角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幼儿在材料的使用上可根据原活动内容使用,也可以根据活动需要相互交替使用,使不同材料有不同用途,创造性的发挥了材料的作用。区角活动这种自主性的游戏活动,显示了活动优势,对各层次幼儿都有再次学习提高的机会,它的突出特点是:幼儿感情投入的多、探索体验感知的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多、时间多、内容多、方法多、材料多、兴趣多、操作多、发现多、提出的问题多、观察多、思考多、创造多、学习直接经验的机会多、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多、得到回报也多。因此,把教学活动渗透到区角活动中,不仅教学活动得到延伸,对于区角活动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研究,我们的工作只是刚起步,但我们认为区角活动为幼儿园各科教育研究打开了一条崭新的思路,我们展开此活动并不是毫无目标的对幼儿不管不问,没有指导,我们的活动既有目标,又能与教育教学想结合,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活动,在观察、了解、引导幼儿活动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指导。讲评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既能帮助幼儿明辨是非,又能提高幼儿自我评价的意识。所以区角活动体现了寓教于乐,又充分体现了游戏性、发展性、教育性的有效融合。对于今后区角活动开展,我们将继续去探讨,并使游戏与教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游戏的质量,完成教育目标。使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得到丰富和扩展。当然开展区角活动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科学的课程观,并不断地去研究、探讨新纲要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并总结积累经验,以便区角活动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投放自主选择空间的材料
在活动中,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选择,创造。如:在美工区,我引导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小树叶,引导幼儿用颜料、剪刀、胶水、及时贴进行创作活动,给予孩子自由选择,创造的空间,于是富有个性的作品不断出现,树叶拼贴的小蝴蝶,小鱼、小花、树叶添画的小乌龟、七星瓢虫;树叶拓印的七彩树;树叶装饰的小狐狸、小花猫等等。充分体现了幼儿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如在科学区的“玩色”活动中,我除了为幼儿提供大量的颜料外,还提供了蜡笔、油画棒、粉笔、彩笔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尝试颜色之间的相互变化。提高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和求知能力。
二、提供没有固定玩法的材料
在“超市”这个角色游戏中,我把幼儿收集来得纸盒,饮料瓶,酸奶瓶,废光盘,化装盒,纽扣,旧报纸等等分类摆放在架子上,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结合,做做玩玩。有时玩小超市买卖游戏;有时把纸盒制作成交通工具;有时把光盘制成飞碟。这些区域都是孩子们的创造乐园。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又如:取得家长的帮助与孩子共同收集各种废旧物品与幼儿共同创设环境,共同体验游戏的快乐。
三、根据需要随时更换材料
当材料太简单或孩子已经掌握了材料的用法时,考虑投放新材料,适当加强操作的难度和趣味性,以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如:为了引导幼儿探索关于速度这个问题,我先为幼儿提供了相同的小汽车,不同高度的斜坡,通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幼儿对此失去了兴趣。于是,我又投放了不同材料的斜坡,让幼儿继续进行探索;相同的汽车在不同材料的斜坡上的行驶速度。再过一段时间,又为幼儿投放不同的汽车,让幼儿在相同或不同的斜坡上操作,探索。重新激起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和进一步的探索能力。又如: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先决条件。巧妙地,有效的运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我运用实物、图片等各种材料创设情景,让幼儿置身于这种情景中。尽量给幼儿创作实践的机会,亲自动手的机会,努力构建以幼儿为实践主体的教学策略,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做到“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孩子能想的事就让他自己去想”。如,在球体,圆柱体的认识活动中,为幼儿投放了大量供幼儿操作的材料,让幼儿边玩边学,鼓励他们在积极的玩耍中进行主动探索。还为幼儿投放了彩色玻璃纸,不同形状的陀螺,三棱镜,平面镜等等;在自然角种植大蒜、蚕豆、小麦;饲养小金鱼、小乌龟、小螃蟹等,经常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让幼儿亲临大自然,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能获得丰富的感知。这些材料的投放是由浅到深的,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能力。
四、提供能相互使用的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允许幼儿开放性的使用各种材料,以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扩大创造,表现的空间。如:生活角中制作的泡泡糖,美工角中制作的各种蔬菜,食品、水果等,科学角中实验过的颜料,可以送到美工角备用,前面的作品送到小超市中进行买卖;娃娃家的孩子又从超市买回家,招待客人……这一互动的过程中,材料的使用率大大提高,幼儿的交往、创造、合作能力得到相应的培养,在幼儿的相互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实际需要;主题活动需要进行投放的。只要是为幼儿投放的材料是幼儿便于操作的,丰富多彩,幼儿需求的,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每个幼儿都会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创作中的相互探索;表演中的相互配合,无时无刻都体现出了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只有老师细心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需求,与其投放相应的材料,幼儿的各种能力会的到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物理教学方法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内容提要: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物理学任何一个概念的引入,或新规律的发现与总结都渗透着方法论的思想,而且是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因此,应该把方法论的教学贯彻于教学的始终,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把方法论的教学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与知识的传授结合进行,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结合新知识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结合规律研究,介绍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三)结合介绍物理发展历史及著名物理学家,介绍综合运用物理学方法。
(四)在教学中新方法论思想的采用(如系统理论的方法论思想)
(五)介绍从失败到成功是研究物理学的必然。物理教学方法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步伐的加快,知识经济登上了历史舞台。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出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充分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因此,面向新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计划,落脚点就是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生学习的能力。按照新的教学思想,学生必须学习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规律和研究这门学科的基本方法。
而研究方法的价值更远远高于知识、原理及规律。从某种意义讲,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不变的,而方法则是灵活的、活跃的、富有创造性的。恩格斯说:“牛顿由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天文学,由于进行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认识了力学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他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有一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后人不断继承、发扬他的科学方法,创造了更多的科学财富。实践证明,如果仅仅让学生学懂了规律当不了科学家,但是,如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将受益不尽。物理学任何一个概念的引入,或新规律的发现与总结都渗透着方法论的思想,而且是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因此,应该把方法论的教学贯彻于教学的始终,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把方法论的教学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与知识的传授结合进行,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结合新知识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我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及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就涉及建立理想模型问题,诸如质点、理想流体、理想气体、点电荷、完全弹性体、简谐振动等。因此可结合新知识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理想模型!为什么引入理想模型?引入的可能性及其使用件……。
又如,类比是科学地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它是立足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的试探性方法,它往往是探索新知识的先导,是科学假说的前提,培养学生具有这种思维素质是很有好处的。类比也可用于教学上,教学中恰当地类比,可少费口舌,化抽象为具体,使新知识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但又不是重复,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库仑定律时与万有引力定律作类比等。
(二)结合规律研究,介绍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1.物理学研究离不开观察与实验,只有在获得可靠的资料及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再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数学运算、猜测等多种方法才能总结出物理规律。
1600年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到布拉格担任第谷〃布拉赫 的助手,1601年第谷去世后,他继承了第谷的事业,利用第谷毕生积累的观测资料,经过九年艰苦的研究,运用猜测、类比、假设、计算等各种方法,终于在杂乱无章的数字资料中找出了规律,总结出了开普勒三定律,从而为天体的运行“立了法规”,并且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
2.简单性原则是总结物理规律要始终遵循的原则。
回顾物理学发展历史,我们发现科学家都十分注意用最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客观规律。例如,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就是利用简洁的定律把电学、磁学和光学合成一体,完成了物理学一次伟大的综合,并为现代人类文明开辟了道路。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说:“我们在寻求一个能把观察到的事实联结在一起的思想体系,它将具有最大可能的简单性,我们所谓的简单性,……是指这体系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假设或公理最少”。
(三)结合介绍物理发展历史及著名物理学家,介绍综合运用物理学方法。
物理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往往都是各种物理上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例如在讨论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结合教学伽里略的方法论去做。
大家知道,伽里略在物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誉为“近代科学之父”,这不仅与他在科学上的伟大成就有关、而且与他在科学方法上的革命性转变分不开。正是由于他在科学方法上的创新、引导自然科学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伽里略创立的科学实验方法,改变了从直观感觉或臆想出发纯粹逻辑地推演出结论的思辨方法、强调对直观感觉材料要作理性分析,要由实验检验。伽里略还把实际的实验与理论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并用此法导致了惯性定律的发现。这种方法使逻辑推理有了坚实的实验基础,既改变了过去纯粹逻辑推理时的思维方法,又克服了只重经验归纳的片面性。
(四)在教学中新方法论思想的采用(如系统理论的方法论思想)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自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把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这给我们提供了研究问题的有效方法。
(五)介绍从失败到成功是研究物理学的必然。
人们总是希望成功。但实际上,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当人们带着现有的知识去开拓新的处女地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首先遇到的往往是无情的失败。物理学史表明,物理学大厦并不都是成功者创造的,它是成功者与失败者共同创造的。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失败也是成功。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试用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在这里能确定某种材料 5 不适合作灯丝,本身不既是失败也是成功吗?所以爱迪生说:“失败也有我需要的。他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之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戴维说:“我的那些主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后得出的。”因此,能发现错误并做出反应从而获得成功,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物理学家的标志。我们可以把一个理论的探讨或发明的过程归结成:研究的失败──失败的研究──研究的成功。显然,没有对于失败的研究就不会有研究成功。
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已不是单纯的“授业解惑”,要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研究物理学的精神。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论对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