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内容摘要:2008年,中国经济能够在将核心CPI指数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以下的同时实现接近10%的实际GDP增长速度。然而,中国经济景气从2008年起转折下行,已经进入本次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在长期中性的需求管理原则指导下,建立以促进国内投资需求为核心的政策体系,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启发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以及消费需求与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全面拉动作用,在中国经济景气进入收缩阶段后防止萧条形态。
中国经济具有投资驱动的内生增长性质,从而其潜在国民收入增长容纳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的滞后效应。由于2004-2007年间中国实际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已经通过滞后效应大幅度提升潜在国民收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过度减缓可能产生明显的负向国民收入缺口。同时,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需求驱动力量已经从1982-1993年间的内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转变为1994-2007年间的外部净出口需求,必然通过国际贸易途径而耦合美国经济波动,严重其经济周期的内在收缩倾向。中国通货膨胀机制完成从高核心通货膨胀率向低核心通货膨胀率的历史性转变。由于重型化的产业结构、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与完善的国有产权制度,难以避免资源性产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不过,在竞争性市场体系支持下的技术进步,能够沿产业链方向逐级吸收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基本消除中国通货膨胀的资源成本推动因素。中国经济已经并且将继续呈现从PPI指数到GDP平减指数到CPI指数递减的通货膨胀动态结构,保持较为温和的CPI指数核心通货膨胀率。
面临高储蓄倾向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设计应该遵循凯恩斯主义路线,实现高储蓄向高投资的有效转化,以充分积累的资本存量与相对短缺的劳动力互补而支持未来老龄社会。在弥合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可能通货膨胀缺口时,中国需求管理不仅存在硬着陆与软着陆的政策选择,而且存在正向软着陆与反向软着陆的政策选择。中国需求管理应该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目标的政策指导线,并且面临持续扩展而实时未知的潜在总供给能力,应该采取微撞的操作模式,通过间歇性增加总需求而跟踪潜在总供给前沿。
2008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09年预测
2008年,为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转折之年,国民经济增幅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 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对宏观经济政策做了微调,调控目标由“两防”转为“一保一控”。2009年,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严峻,经济增幅将会继续向下调整。美国经济继续恶化,我国出口增长压力较大,消费增长趋于缓慢, 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中期调整期, 明年价格水平将有望继续回落,通胀压力将明显减轻。建议2009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应对去年以来的“偏紧型”政策进行调整,采取“中性偏松”的政策,即在“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下进行结构性松动。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及全年增长预测
(一)经济增长由繁荣期转为调整期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逐季回落的态势。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1-9月同比增长9.9%,回落2.3个百分点。从季度看,二季度GDP增长10.1%,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同比大幅回落2.5个百分点;一季度增长10.6%,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逐季惯性下滑趋势非常明显。经济运行呈现出“四落两升”特点。“四落”即GDP、工业、净出口、投资(实际投资增长率)增幅均明显回落;“两升”即消费增幅上升和物价明显攀升。四大因素影响导致经济增长出现“拐点”性变化。一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直接影响我国外部需求减弱,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降低。二是持续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现,为抑制“三过”
问题,国家近两年调整了外贸政策,采取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的作用今年开始明显显现。三是内生需求增长放慢,主要是房价长期过快增长及能源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的明显上升抑制了需求增长,投资增长的拐点显现。四是重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对经济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从今年开始,我国经济由繁荣期开始进入调整期,估计这种态势将持续2-3年时间。
尽管当前经济下滑态势十分明显,但从目前状态看,这种调整是适度的,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区间。首先,全年GDP增速仍将达到10%,且每季均在9%以上,属于大家普遍认可的9%-10%的潜在增长水平内。其次,三大需求中,内需增长仍然较为强劲。1-8月份累计,投资需求名义增长达到27.4%,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名义增长达到20%以上,实际增长超过13%,这是自1998年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方针以来消费增长最快的时期。今年经济增长放慢的主因,是实际出口增长的明显放慢和顺差的减少,预计因净出口增长放慢而导致GDP增长放慢1.8个百分点左右。本轮增长周期以来经济增长由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开始向主要依靠内需拉动(从长期看主要是消费内需)转变,符合我国宏观调控方向和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其三,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前7个月已完成全年新增就业目标任务的76%;截至6月末,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与2007年持平。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中小企业受出口减少、生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多重因素,导致部分工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二是成本压力增加和需求减弱,将导致企业利润明显下降,从而降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也对就业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形成较大的压力;三是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的风险日趋加大,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安全以及整个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以上三方面问题已构成未来宏观经济进一步向下调整的压力。对此,宏观调控应加大政策的微调力度,突出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确保今后经济增长回落不至过猛。
(二)对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
1、增速明显回落,但通胀率创出新高
初步预计,2008年我国GDP比上年实际增长10%左右,增速放慢1.8个百分点。全年CPI增长将创新高,达6.3%左右,但月度下降趋势明显,CPI涨幅已连续4个月回落,未来几个月将继续小幅回落,其中食品价格回落是主因。
2、大需求增长“两落一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明显回落
1-8月,累计城镇固定资产名义投资同比增长27.4%,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全年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名稳实降”,初步预计,全社会名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实际投资增长15%左右。实际出口增长明显回落,且顺差减少。预计全年出口1.4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进口1.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全年贸易顺差2520亿美元,比去年下降3.9%。消费增长创新高。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以上。初步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20.7%左右,实际增长13.3%。
3、工业增速明显回落,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受国内多重自然灾害和出口放缓以及奥运期间个别施工企业停工等因素影响,工业增长呈明显回落趋势。1-8月,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比去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奥运后工业增速有望反弹,但在总需求可能继续有所收缩的情况下,工业整体回落趋势不会改变,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效益在成本上升和需求下滑的双重压力下,可能继续大幅下滑。
二、2009年经济增长走势分析及预测
(一)经济增长走势分析与预测
2009年,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加趋紧,尤其是内部经济内生性变化带来的周期性调整压力可能会明显大于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周期性变化和国内周期性因素相叠加,增大了明年经济进一步向
下调整的压力。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条件没有改变,宏观经济政策有可能转为中性偏松,明年经济继续向下调整的幅度可能会小于今年。初步预测,2009年,我国GDP将突破30万亿元大关,达33.94万亿元,有望实现不低于9%的增长。如果政策干预力度较小,则不排除仅增长的可能。
1、继续恶化,对出口增长的压力较大
美国次贷危机仍在继续向纵深发展,其对美国以及世界经济的拖累效应仍在不断扩散。美联储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仅0.3%-1.2%,失业率将达到5.5%-5.7%。近期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有三大投行接连宣布破产,尤其是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股市暴跌,表明次贷危机的影响远没有结束,有可能持续到2009年甚至更长时间。受次贷危机拖累,日本第二季GDP比去年同期减少2.4%,创下7年来最大降幅;欧元区GDP下降0.2%,折合成年率为0.8%。这是自1992年以来欧元区15国整体GDP首次出现萎缩,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经济都在走低。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低了对2008年和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分别由7月份的4.1%和3.9%下调为3.9%。和3.7%。对美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保持在1.3%,但对明年的预测从0.8%调低为0.7%;对欧元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分别从1.7%和1.2%调低为1.4%和0.9%。尽管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继续放慢,且面临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大,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继续偏紧,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强。但是,也应看到,随着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一揽子救市方案的出台及效应的逐步显现,预测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增长放慢的趋势将有所缓和,对我国出口增长将形成一定的稳定作用。
2、消费增长趋于缓慢
今年前8个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这一速度已经达到本轮增长周期以来的顶峰,明年将可能呈温和回落态势。从历史上看,一般当投资和经济增长出现减速情形时,意味着消费增长也将达到顶点,经济开始进入收缩期,之后,消费增长将随之回落(消费比投资和经济增长大约滞后1年左右时间,上世纪80年代两次周期和90年代上半期的一次周期都是如此)。我国经济和投资增长分别持续回落已近一年时间,由此可以判断,明年消费增长将呈回落趋势。但相对于投资和净出口,其贡献会有所提高,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会有所好转。
3、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中期调整期,且有可能持续3年以上
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将会明显放缓,进而将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波动加剧,随着奥运结束,2009年房地产市场调整将会加深,预计房地产调整有可能延续到2010甚至2011年才可结束。今年以来出现的特大城市房价下跌与成交量萎缩并不是一种短期现象,预示着过去10年曾经高度繁荣的房地产市场转入中期调整期。一方面,房价从每平方米几千元迅速上涨到近两万元,除了市场供求因素外,不排除投机炒作带来的泡沫成分,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自我调节来消化。另一方面,在预期房价下跌已经形成和成交量继续萎缩的情况下,房地产调整将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目前,房地产投资已连续3个月回落,预测明年房地产投资将可能出现大幅下滑,房地产业调整将拉动钢铁、水泥等相关重化工业调整,进而对建材以及家电等制造业下游产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4、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明显减弱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9.4%,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其中,主要是受需求减弱及成本因素影响(原材料、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资金趋紧、融资困难等),这对于长期依靠低成本竞争的我国制造业无疑会带来较大的挑战。尤其是中小企业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虽然近期宏观政策在向偏松的方向调整,但在外需趋弱、经济景气面临周期性收缩以及高成本的三重压力下,未来一段时期,企业盈利能力将会受到进一步的影响,这必然会造成整个社会投融资萎缩以及带来就业和消费需求的缩减,进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出现内生性收缩。
尽管内外环境变化对经济增长构成了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是,支持经济较快增长的长期因素依然在起作用。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处于长期性加速期,将会继续推动投资较快增长;我国资金和劳动力供给十分充裕,技术进步明显加快,装备工业、电子通信、机电产品等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有待释放等。这使我国经济仍能保持8%以上的增速,如果宏观政策把握得当,本轮经济完全可以避免深幅调整。
(二)三大需求增长分析与预测
投资增长面临的调整压力比今年明显增大,预计明年投资增速将明显放缓。一是外需进一步萎缩,将带动相关的投资需求萎缩。二是房地产业在面临预期房价下跌、销售困难而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可能出现大幅度下滑,从而导致整个投资增速明显放慢。三是企业因效益滑坡和市场需求萎缩,投资能力和投资信心明显不足,实体经济投资需求将会减弱。四是反映投资者意愿的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1-8月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2.5%,其中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以上的东部地区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负增长。但是,投资增长适度放慢是合理的、正常的,短期内不易出现过度调整。尽管房地产的中期性明显调整将带动投资持续放慢,但一些新的投资需求有待释放,对总投资增长将形成一定的支撑。如灾后重建仍需要国家大量的投入,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潜力仍然很大,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预测明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可能回落至18%左右,实际增长13%左右。如果政策放松较明显,名义增长率可望达到200。
消费需求增长将逐步放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收入增长明显放慢,将导致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增长减速。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比去年同期回落了7.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回落了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将影响未来居民购买力水平。二是随着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明年就业将更加困难,居民即期收入和预期收入更加不乐观。三是股指大幅下降和房价回落将形成较明显的财富负效应,耐用消费品消费增长可能明显减速。初步预测,200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将为17.5%左右,实际增长12.4%,比今年增速有所回落。
出口增速将继续放慢,但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好于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将对明年我国出口继续构成较大压力。目前,我国除对美国出口大量减少外,欧盟、日本经济放慢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也开始显现。我国对欧洲的出口增速已经从年初30%-40%回落至8月份的22%,对日本的出口增长也在明显放慢。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这一下滑趋势还将会继续下去。外需减少对明年就业将会造成巨大压力,但对整个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要小于今年。原因主要是今年外贸顺差降势较猛,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由于明年内需放缓,进口也将会相应放缓。因此,预计明年外贸顺差可能保持小幅增加,进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会好于今年。初步预测,2009年出口增长16%,进口增长19%,贸易顺差2567.6亿美元,增长1.9%。
(三)物价增长走势分析与预测
随着全球和我国经济增长均出现周期性放慢,物价上涨的“拐点”正在显现,明年价格水平将有望继续回落,通胀压力将明显减轻。
从影响明年价格上涨的因素来看,第一,食品价格将会继续回落。食品价格上涨是影响本轮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目前,食品价格已呈明显回落趋势,月环比涨幅自3月份以来持续下降。今年夏粮丰收,预计秋粮也将增产,全年粮食有望实现第5个丰收年。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将会有效抑制食品价格上涨,进而将影响CPI涨幅继续走低。第二,PPI增速有望回落,且传导机制的变化使得PPI向CPI传导的可能性不大。一是根据对新一轮增长周期以来物价变动规律的研究表明,PPI与CPI之间大约存在2-3个月的滞后期,即CPI的拐点先于PPI。目前,CPI已持续回落4个月,预计9月份PPI也将开始回落、由此本轮物价上涨将发生“拐点”性变化。明年随着全球和我国经济增长均出现周期性放慢,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将会明显减少,价格涨幅将会明显回落。二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动力明显不足。最近,国际油价已跌破每桶90美元,钢材、铁矿石、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也出现了较明显的下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加深,明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甚至衰退。这将带来需求增长明显减少,初级产品价格有望继续大幅回落。但也不排除因投机炒作、地缘政治等原因再次出现波动的可能。三是由于传导机制的变化,PPI向CPI传导的可能性非常小,产能过剩压力有可能显现。新一轮增长周期以来两波物价上涨的情况表明,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势迅猛,对下游生活资料产品价格拉动作用很小,其原因主要是价格传导
受阻。我国供给约束型经济早已转为需求约束型经济,而技术进步带来的供给潜力增长非常快,最终消费品多属竞争性行业产品,涨价受到市场竞争的限制,如手机、家电、汽车等就是这种情况,技术进步新产品不断出现使得价格不断下调。在内外需均出现萎缩的情况下,明年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第三,资源要素价格从长期来看上涨压力较大,但在短期内在经济面临收缩的情况下,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有限。总之,明年物价将继续呈回落趋势,通胀压力大为缓解,初步预测,CPI将上涨3%-4%。
三、2009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及建议
针对明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比较严峻的局面,为了防止本轮经济出现过度调整,建议2009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应对去年以来的“偏紧型”政策进行调整,采取“中性偏松”的政策,即在“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下进行结构性松动。“双稳健”政策其重点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从战略上实现短期增长目标与长期稳定发展相结合,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增长。
主张“双稳健”,即中性的宏观调控政策,而不是扩张性政策,主要因为当前我国经济所面临的环境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好得多。一是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目标是“保8%”,而目前我国经济仍保持在10%的较快增长区间,其政策目标应该是“防”止过度下滑或是“保鲆o”,不需要采取扩张性政策。二是1997年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有效需求不足,面临通货紧缩的局面,不仅出口增长大幅度放缓,而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目前,我国内需增长依然强劲,即使明年投资和消费增速均有所回落,也不大可能出现大幅下滑。更为重要的是,短期内全球以及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宜采取扩张性政策。三是尽管目前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依然较好,但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及经济增长放缓,其影响、深度、持续时间可能要远超过亚洲金融危机。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而中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应对危机,便于政策的上下微调,灵活把握调控力度,有利于引导社会预期,同时,不至造成全面放松后的“一哄而上”的局面。
第一,财政政策在稳健的前提下采取有针对性的结构性松动措施。如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及社区医疗等薄弱环节及弱势群体的支出,尤其要加大对灾后重建以及中西部县域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加对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保以及就业的支出。要加大税收政策调控力度,增值税转型政策应尽快向全国推广;要通过财政贴息和税收减免加大对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支持力度;对创新型企业和一些小企业采取税收减免政策;为了扩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和保持财政税收平稳增长,在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同时,提高税率水平,以缓解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第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基础上适度扩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保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适度平稳增长。今年我国信贷规模预计增长14.5%,明年应保持在14%以上。要取消按季控制信贷规模,根据经济增长变化需要适时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必要时可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两高一资”行业则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第三,针对内需增长面临的压力,明年要重点保持消费需求的平稳增长。要采取适当措施稳定住房和汽车消费,避免这两大消费热点出现过度下滑。要努力扩大居民的服务性消费,引导社会投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尤其是旅游消费成本,如降低旅游景点门票费,降低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收费水平,如可考虑实施对经济型轿车的过路过桥费减半的措施。
第四,加快资源要素价格等领域的改革。要利用明年国际国内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我国财税、金融、收入分配及资源要素价格等领域的改革,只有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才能提高宏观调控效率,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尤其是明年国际油价可能进一步下调,应抓住这一时机,加快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第二篇:2013—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2013—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4年将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不仅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应有之意,更是推动体制改革、为之营造一个宽松宏观环境的迫切要求。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需求衰退周期逐渐转换为供给调整周期,并正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伴随着这种增速转换,2013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特征十分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经济增长速度略有降低,但企业赢利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与上年基本持平,但是,伴随中国经济长达三年的持续调整,大部分企业在生产和投资方面的调整也已经比较充分,赢利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企业自身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能力在逐渐提高。
工业增速继续下探,但服务业发展动能逐渐增强。2013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比上年同期下跌了0.3个百分点,但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提高,与伴随着结构转型服务业进入了较快发展阶段有关。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公共服务的日益完善和工业服务专业化的趋势等,将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能,从而有利于推动服务业率先步入复苏之路。
制造业投资陷入全面深度调整,但是消费触底后开始稳步回升。2013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只有18.5%,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5个百分点。尽管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也比上年降低了1.2个百分点,但自2月份以来,增速逐月稳步回升。由于投资关联效应和收入放缓效应,更多上游行业及消费品行业的投资受到了影响,是导致制造业全面深度调整的主要原因。汽车消费、网络消费以及与住宅成交量相关的居住类消费等都有明显增加,则是促使消费持续回暖的根本动力。
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结构性通胀并未被有效遏制。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维持了2012年下半年以来温和上涨的态势。但是,食品价格涨幅依旧较大,其中粮食、肉禽和蛋类等涨幅甚至超过了上年同期;居住类项目价格涨幅也超过了上年同期。结构性因素的存在,使得这种价格上升具有一定的趋势性。第一产业人均增加值仍然偏低,只能通过农产品价格上涨获得必要的利润。住房价格的上涨和交通区位便利住房的日益紧缺,则推高了房租。
一般贸易恢复弱势增长,加工贸易趋势性衰落特征更加突出。2013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速由上年的4.2%提高到9.3%,特别是进口额增速由上年的1.4%提高到8.6%,同时,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速却由上年的8.1%下滑到
5.7%,连续3年明显下滑。要素成本变化对加工贸易产生持续不利冲击。例如,2013年前三季度,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比2005年同期上涨了3倍多,年均递增约19.0%,2013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比2005年汇改前累计升值了26.3%。
央行基本维持了偏松的货币投放力度,但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2013年总体上货币政策稳中偏松,尽管货币供应量M 2已超百万亿,但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率,已由2001年的5.69快速下降到2013年的2.53,M 1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率也由2.15下降到约0.77。同时,中国经济连续三年调整减少了企业的利润额和现金流,加之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迅速,致使人民币资金需求日益增加,利率趋于上升,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展望2014年,中国经济将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对经济的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威胁。尽管如此,经济复苏的力量仍然正在逐渐积聚,并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微观企业效益的改善上,而不是体现在经济增速的明显提高上,从而经济运行的内在稳定性也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产能过剩、政策效应递减、结构性通货膨胀和潜在金融风险等,是影响2014年经济运行的主要不利因素。首先,产能过剩将降低经济运行中的投资乘数效应,致使终端需求的增加只能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却不能有效引致新的投资;其次,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将弱化投资促进政策的作用,因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三个行业,是政府投资促进政策的重要着力点,2013年其投资增速已达22.9%,很难进一步提升;第三,食品类、劳务类和居住类项目价格仍然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并驱使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方面更加趋于紧缩,进而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影响;最后,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威胁着经济的平稳运行,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妥善管理,但从短期来看,这些举措却可能造成房地产投资及地方政府投资的下降。
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制造业投资调整充分、投资消费结构转换和微观企业效益改善等,则是促进经济复苏的主要积极因素。首先,全球经济复苏力度逐渐增强,将为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一般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一般贸易的发展将比加工贸易产生更大的增长效应;其次,制造业投资的调整较为充分,只有饮料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投资增速高于30%,其他行业已经全部降低到30%以下,制造业投资增速难以再有回落;第三,投资消费结构正在悄然发生转换,2000年以来连年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高储蓄下银行对企业信贷的过度扩张以及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较高通货膨胀率等因素,促成了中国抑制消费、刺激投资的发展模式的形成,但随着全球化、城镇化和重工业化“三化叠一”时代旺盛的需求出现趋势性回落,中国储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将逐渐变成一种趋势;最后,微观企业效益有所改善,除了部分行业企业因产能过剩严重而资产负债表继续恶化外,大多数企业资产负债表状况正在趋于良好,借贷能力和投资信心也相应得到提高。
我们认为2014年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7.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约为13.5%,进出口额增速约为8.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约为3.0%。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认为2014年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的同时,也更加强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因此,为了应对经济运行中各种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2014年宏观调控就需要更加重视前瞻性、及时性和针对性,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经济稳定的目的,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更加宽松的宏观环境。具体来说:财政政策方面,需适度提高赤字率,稳定政府主导投资,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避免投资的再度下滑;税收政策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营改增”,同时,通过现有税种的调整、新税种的开征和企业效益的提升,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和降低流转税的比重,以减轻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货币政策方面,应适度增加货币供给的力度,并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系建设,优化资金特别是增量资金的配置结构;城镇化政策方面,宜将促进中小城镇发展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以中小城镇为主体来统筹城乡发展,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扩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
第三篇: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
*年,我市工业经济全面和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地为“*”划上句号,主要经济指标比“九五”实现了翻番和突破。为了使“*”开局之年的工业经济再创佳绩,为了更好地捕捉信息、抢抓机遇、正确应对,我这里结合省经贸工作会议精神,首先就宏观经济形势及有关政策走向作个发言。
一、正确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是“两个不变,六个隐忧”。“两个不变”:一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不会出现大的减弱。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有望保持增长。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的趋势没有改变,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包括服务业和研发环节的转移继续加快。“六个隐忧”:一是发展不平衡加剧,二是石油价格仍在高位波动,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更加强化,四是国际投资资金频繁冲击金融、商品市场,五是局部地区动荡不安,六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及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蔓延等。
国内环境是“五个有利,五个深层次问题”。“五个有利”:一是我国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内在动力较强,有利于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二是今年是“*”起步之年,中央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将全面启动实施,有利于引导各方面的发展积极性;三是供求总量关系进一步改善,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四是各方面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五是我省将加大扶持苏北的力度,南北产业转移将进一步扩大。“五个深层次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竞争日益显露;二是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四是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制环境不健全;五是经济运行中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容忽视,社会发展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较多。
二、准确把握具体政策走向
1、关于宏观调控
今年国家将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加注重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
一是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总规模比去年减少,将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优先安排续建项目,适当开工建设事关“*”规划顺利实施的重大项目。将认真做好重大项目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加强重大项目稽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货币政策方面,将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将继续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发展直接融资,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等贷款难问题。
二是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加强行业规划、产业政策与土地、信贷、环保、安全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严格控制过度扩张行业的信贷投放,继续落实已出台的调控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给,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
三是将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做好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等增加居民收入的工作。开拓农村市场,继续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大对农村商业网点连锁经营、农资物流配送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扩大消费热点,完善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发展文化、健身和旅游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规范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加强市场监管,着力解决教育和医疗乱收费、电信服务价格高等问题,开展教育、医药价格收费专项检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
四是将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继续坚持月度分析和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针对突出矛盾,提出对策建议,加强预调和微调。
2、关于能源供应和运输。将促进煤电油运供需衔接。认真落实电力发展规划,加快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建设,完善电网结构,促进电力建设有序发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稳定煤炭生产和供应。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整顿油气开发秩序。继续加强煤运通道、下水港口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煤电油运价格监管。加强协调调度,高度重视,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供气、供电、供暖和供油等实际问题。
国家将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理顺价格关系,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机制,发挥价格的“倒逼”作用。这意味着煤电油气运面临逐步涨价。具体为:一是要完善石油价格机制,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格。改进天然气价格管理,适当提高价格水平。二是深化电价改革,实施新的输配电价格管理办法,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继续实施煤电价格联动。三是推进煤炭价格市场化,取消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由煤、电双方自主确定交易价格。在安全成本增加、资源成本增加、劳动力成本增加的情况下,煤炭价格必将呈现上涨走势。四是加大水价改革力度,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适当提高征收标准,合理调整水利工程和城市供水价格,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强化供水价格约束机制。五是推动土地价格改革,推动建立规范的基准地价确定、公布制度和协议出让最低价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六是全面实施污水和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未开征的要开征,已开征的收费标准调整到保本微利水平。七是加快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收费政策,建立环境治理、生态恢复责任制和费用补偿机制,完善排污收费政策。八是在能源和资源涨价的作用下,运输价格也将呈现出上涨趋势。所有这些价格改革措施,都将对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加大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3、关于结构调整。今年国家结构调整的力度很大,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同时公布了鼓励、限制和淘汰产业指导目录,将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把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将完善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对已出台的钢铁、电解铝、煤炭、汽车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将强化落实,加强检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尚未出台的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将抓紧制定和完善,尽快出台。原则上不批准新上钢厂。提高进入煤炭生产领域的井型标准,明确回采率。淘汰落后产能。在主要依靠市场优胜劣汰的同时,依法关闭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冶金、纺织、电力、汽车、水泥和小化工等行业。
冶金行业:今年将推进钢铁企业强强联合,形成5个超级企业,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和5500万吨落后炼钢生产能力,原则上不批准建设新厂,暂停核准钢产量500万吨以下企业的所有冶炼项目,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不予贷款,坚决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不含铁合金高炉)、20吨以下转炉和电炉。在国家列出的落后生产能力表中,*省的数量还不少,炼铁高炉41座,20吨以下的炼钢转炉3座,20吨以下的炼钢电炉95座。炼钢电炉的淘汰数量占全国的1/4,是最多的省份。
纺织行业:全国棉纺能力从2000年的3400万锭增加到*年的7500万锭,其中约60%属于70年代以前生产的应淘汰的落后设备。国家将对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纺织设备和工艺产品,严格按规定期限淘汰;加强二手设备的市场准入管理,控制落后旧设备向中西部转移;严格按照产业政策规定执行对聚酯等化纤项目的核准,防止化纤能力的过快增长。
电力行业: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有较大改善,华东明显缓解,主要是季节性、时段性缺电,总体是“前紧后松”状态。针对电站无序建设遗留问题较多,国家将尽快出台“违规电站项目处理办法”,使违规企业对违规行为付出应有的成本和代价;推进火电机组“上大压小、上煤压油”工程;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实行竞价上网等措施。国家列出的我省违规建设电站项目未经规划的22个,装机1080万千瓦,数量、装机均占全国的12.5%。
汽车行业: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的产能扩张,支持企业大力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国家将补充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的投资规定,适当提高投资准入门槛。
水泥行业:主要是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五年内淘汰2.5亿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平均规模由现在的20万吨提高到40万吨,企业户数减少到3500家。国家要求各省上报备案水泥发展规划,并作为各省核准依据。
小化工行业:省政府已经明确,将用关闭小煤矿的力度,整治关闭小化工。
总之,今年国家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上,将采取前所未有的力度,这些行业日常生产经营、今后发展方向将因此而发生新的、深刻的变化。
4、关于产业与企业集中度。将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兼并重组。加大对纺织行业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研发、服装自主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型钢铁集团的重大技改和新产品项目,按照市场原则,以资产、资源为纽带,鼓励钢铁、水泥、煤炭、化工等行业的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
一是企业做强做大。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全国1000家大企业中,我省有101家,但前50家中我省没有,我省最大的制造企业是沙钢,*年也只是突破400亿元。今年,省里已经提出了一个扶持发展的政策意见初稿,将集全国各省扶持政策之大成,目前《意见》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将尽快形成定稿上报省政府。今后几年抓工业,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强做大,将配置各种资源,包括经贸系统已有的资源将集中投放,科学配置。
二是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这是工业经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要求,也有利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省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省里集中支持了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建成了2600多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今年将在推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上,继续加大力度,争取新突破,打造百亿、千亿级产业集聚区。
5、关于节能降耗。国家导向性、预期性和约束性三大类指标中,刚性的是约束性指标,将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政绩考核,并分解落实到各地,包括三大指标:耕地保有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此,国家将建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公报制度,今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4%左右,我省今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也不能低于降4%左右水平,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在节能方面,将组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1000家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推行强制性产品能效标准、标识管理,扩大节能产品认证范围。对高耗能行业继续实施差别电价。在节水方面,将研究建立节水标准体系,推动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推广力度。在节地方面,将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推动第二批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在节材方面,将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促进木材节约代用,研究实施节约包装材料的政策措施。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将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工业“三废”的综合开发利用,组织编制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将研究制定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财税、价格政策。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认真实施国家第—批循环经济试点,提出重大技术和项目,加快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将抓紧起草《循环经济法》,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将研究制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计划。三是搞好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将加快淮河流域工业废水治理工作和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6、关于技术创新。一是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将抓紧出台鼓励自主创新的指导性文件。加大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力度,对选用国产首台、首套装备给予政策扶持。实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工程,建设—批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一批重大科学工程。建立开放型自主创新体系,鼓励外资企业研发活动本地化,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到境外建立研发中心。
二是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加强组织协调。依托重点工程,积极推进燃气轮机、百万千瓦核电机、超高速列车、大型化工成套设备、机械制造流水线成套设备等16个重点领域的重大装备国产化,带动关键基础产品和零部件发展。
三是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将抓紧制定《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配套文件,研究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基础性核心产业,培育数字化音视频、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增长性战略产业,实施集成电路、先进计算等重大工程。建设软件、微电子、光电子等产业基地。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四大领域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新支线飞机工程。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四是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将其列为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新兴主导产业,将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具体目标是:培育3000家左右现代生物中小企业,10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0亿的生物大企业,5个产值上1000亿的生物产业基地,一批销售过10亿的生物产品,到2010年生物产业增加值5000亿元,占GDp3%。
五是加快自主知名品牌建设。将适当提高设备的折旧率,将自主品牌发展情况纳入统计指标体系,及一系列的财税优惠政策。我省是科教大省,应该也有可能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走在全国的前列。
7、关于提升服务业比重。将尽快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选择若干城市开展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试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等新兴生活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商贸、餐饮、邮政、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
8、关于民营经济。将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抓紧出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推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制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专项资金和信用担保等管理办法,完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统计监测系统。通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期间初步形成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布局结构相对合理、管理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持续增强、吸收就业能力不断扩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群体。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力度。将推动东中西部(*省南北部)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安排好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融资担保、创业辅导、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和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的发展。将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9、关于对外开放。国家将努力缓解贸易不平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着力调整出口结构。将完善出口退税政策,鼓励扩大一般贸易特别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修订禁止加工贸易目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健全重要商品出口预警和贸易摩擦协调应对机制。增加国内短缺的重要商品和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将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工作。编制并组织实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专项规划,全面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的外资项目进入。将制定并落实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完善鼓励境外投资的配套措施、项目核准制度和国内协调机制,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
三、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宏观经济形势和具体政策走向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积极应对并加以有效利用的地方。各地经贸部门和广大工商业企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政策,顺时应势,积极寻求促进发展有效之策。
一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要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正确理解当前的国际环境中的“两个不变,六个隐忧”和国内环境的“五个有利”和“五个深层次问题”,既不盲目乐观,又不悲观失望。对具体的九个方面的政策导向,也要一分为二,既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应该说有利形势更多一点。
二要顺应时势,把握机遇。虽然现在各种困难和矛盾较多,但总体上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保持增长基本不会改变,我国仍处在较快增长经济周期基本不会改变,我省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不会改变,省委、省政府扶持苏北发展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我们要积极捕捉发展机遇,找准了机遇就能发展壮大,探索出应对困难的办法,也能发展自己。
三要积极应对,加快发展。“*”是我市工商业发展承前启后、极为关键的时期,做好开局之年的工作更加重要。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宏观形势和具体政策中的各种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圆满完成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要以项目为抓手,我们为积极策应“工业项目推进年”的开展,春节后将策划一系列的活动,重点推进,强化督查,跟踪服务,努力使工业投入再上新台阶;要以大招商、招大商为主,突出比较优势,注重产业招商,努力使招商引资再上新水平;要以新增长点为重点,突出要素协调,努力使运行监控再显新成效;要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方向,延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努力使做大做强再创新亮点;要努力突破循环经济,尽快走出一条工业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又快又好的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当前要精心组织节日前后的生产,确保首月“开门红”。我们元月份工业增加值的预期目标是确保增长40%以上。关于全年经贸工作,丁书记还要作重要部署,我们将认真抓好落实。
第四篇: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贾康: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http://china.toocle.com 2011年01月17日11:13 南京羊毛市场
生意社01月17日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很高兴又一次能参加这样的一个盛会。我在这个时间段里,想把自己作为研究者对于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方面的基本看法做个汇报,也愿意在这个时间段里和各位有一个讨论互动。我简要地先说说自己的看法。讲2011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需要简要看一下2010年的基本情况,我认为现在虽然还没有得到官方正式宣布的上一龙头指标GDP的增长情况,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推测,应该在10%左右。上个一季度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前瞻性的看法,认为这个总体的宏观运行在增长速度上表现应该是前高后低,一季度曾经摸高到11.9%,1-6月份累计到11.1%,那个时候曾经决策者和有关部门特别注意研讨一下怎么样对外防止欧元区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出现之后的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的负面冲击,以及在国内一系列政策,实际上都体现了适当收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方面的配合,会不会出现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下半年经济由后低转为过低的政策叠加问题。但是1-9月份的数据出来之后,情势已经明朗化,欧元区没有出现非常紧张的担心出现的大事,我们国内处理得比较好。现在看起来无论这个宣布的速度是什么问题都不太大,我们已经处理好和已经开局的2011年的衔接问题。如果前高走得过低,我们经济可能出现一个翘翘板,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担心的是过低以后又不得不再重新发力把它拖
到一定水平,现在看来没有这个必要了。
年底之前,货币政策,我们搞市场经济,宏观层面必须仰仗的两大政策之一,而且更多的是侧重于总量调节的货币政策已经明确回归稳健。在几十天的时间里,我们几次看到,我们的货币政策管理当局不断出手,几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而且也两次提高了利率,调息这样一个政策信号非常地明确和强烈,可以说我们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今后,按照经验判断应该有三年或者三到五年的一个加息周期。已经出台的这两个提高利率的加息举措,就是这个加息周期的第一、第二步,今年显然还会看到这样一个加息周期按照内在逻辑往前延展。在货币政策总量适当收紧同时,当然财政部方面按照官方宣布的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这样一个安排,我们有一个简单的讨论,为什么要做这种搭配?这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政策过去讨论里边已经反复提到的一松一紧的搭配。我们原来扩张性政策的搭配应该是双松,现在货币政策收紧之后,财政部仍然有宽松的特点。按照今年年初财政工作会议上透露的信息,这个松到什么程度?现在大概有一个量值,就是预算赤字还会在9000亿元左右。前面两年已经登堂入室的地方债还要按照2000亿安排,但是制度建设意义很重要,使地方层面更多发展阳光融资的制度。在这样财政政策9000亿赤字安排里,意味着有2000亿是地方赤字,是从上一的做了一定的下调,但是仍然保持扩张性特征的代表性指标。
我们总体公共部门负债现在也有一个判断,几个部门联合发文,有很多的进一步管理具体要求,而其中就包括要让各家银行一个一个项目理清以后,把相关数据报出来,报到银监会汇总的结果,我们知道7.66万亿,去年6月底这样一个数量级的地方债,还有比如融资平台以项目债这样的名义所实际形成的,那个数量级也不会太大,应该是几千亿元。合在一起地方负债的总规模应该在8万亿左右,再加上名义指标的公共部门债务又有整个这样40%几的比重,上边相当于GDP40%多的各级政府负债的比重,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主要就是我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它的金融债,带有准国债性质也应该记进来,合计中国公共部门负债率在50%左右。这样一个
对于整体扩张导向性的公共风险的判断我们比过去更清晰了,显然在安全区之内。安全区是60%,欧元区出危机以后,这条线已经全面失守,但是我们在两年多扩张性调控之后,仍然有充分的把握,把这个风险控制在50%指标的上下。同时我们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注意怎么防范银监会所说23%左右这个比较明显的,带有高风险性质的这样贷款。换句话说77%的部分现在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风险,我们防范风险前所未有的更清晰了,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我们怎么样同时判
断和防范相关的公共风险。
下面要简单说一下为什么财政政策需要做这种带有一定扩张性特征的安排,延续这种积极的扩张性的松的财政政策,我觉得应该至少举出四个方面的例子。
一、前面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段里4万亿政府项目投资都已经安排出去,现在没有官方宣布的和这样一个框架相延续的其他投资,但实际上,4万亿的项目在完成之后,有很多的后续的一些配套资金需要得到筹集和安排。举一个例子,4万亿中间除了15000亿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万亿的灾后重建,还有4700亿的棚户区改造,就是所谓保障房的建设。棚户区改造之后,实际上有一些后续的迫切的资金投入需要。东北的棚户区改造以后,这些原来低收入阶层的矿区的居民进入现在比较带有现代气息的多层建筑物之后,这个社区和这个城市内的集中供热供暖的整个网络系统需要改造,否则不能够很好地给他们供热供暖。这笔整个管网改造的资金投入往往没有着落,就相应的地区解决这个后续投入,钱从哪里来,怎么样筹集的问题。还有这些入住的居民,因为他们收入水平比较低,我们平常有些家庭可能并不太在意的集中供热供暖要交的取暖费在他们那儿都成了问题,需要政府专门安排特别的补助。这些事情我举个小例子,在现在4万亿定项目都已经安排出去以后,应该得到一些政策方面的配套,来解决他们后续资
金投入的问题。这是显然需要提到的第一个理由。
二、要说到我们现在在扩大内需,关注民生这方面,要财政政策更加发挥作用,网络现在大家愿意用的语言也比较形象,要更给力地改进民生。这个资金投入量已经相当大,我们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怎么应对一系列的问题,还有一个各方面都很关心的新医改。新医改基本目标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覆盖全中国城乡所有居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这个里面的任务当然很有挑战性,它的资金量也相当大,财政部曾经做过一个信息的披露,认为新医改所需要的配套资金大概在8500亿元左右新增财政投入这样一个概念上。所以我们在改进民生方面,延续已经启动的新医改等等这些,积极有为的这样一些安排,必须得到可靠的资金支持,而这个资金支持也要求财政政策有一定的宽松度,才可能在千头万绪里争取对民生的支持做得更加可靠。还有一个我认为应该大家进一步重视的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得很好之后,其实我们不断在碰到新的社会生活里的瓶颈制约,就说我们的基础设施,这些年不断听到有人说中国的高速路,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超前了,甚至有人说重复建设的特征出来了。但我不这么看。我们整个的路网带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现在不要光看西部建成了路网之后,开始跑的车不多就是重复建设,不对。要想富先修路,必须要有一个通盘的规划,然后把这样的网状的交通干道争取比较快地先让它到位,西部的路网可以稀疏一些,东部的路网必然要密集一些。我们就说中心区,中国的首善之区北京现在社会生活碰到什么突出的问题?前一段时间是在上一年秋天之后,我们碰到北京公共交通体系的两大突出问题,第一对外,张家口方向原来称为八达岭高速公路,现在称为京藏高速的干道频繁出现拥堵,拥堵局面最严重的是9天,几百公里的干道上就是一个大停车场,这个问题成为全世界的谈资。后来采取种种措施有所缓解。但是我认为现在的缓解举措,加强几个省之间的协调等等,并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真正要缓解这个方向上的交通拥堵,现在看起来我认为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大手笔有一个投入,赶快打通副线。至于是再建一条高速,还是再建一套国道,还是建一条铁路,这是技术专家要赶
快形成可行性研究的一个具体事项。这个可行性研究还要尽快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让它进入施工。我感觉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这是北京这样一个首善之区对外的大动脉,显然需要大
手笔的资金支持生产要素赶快到位。
另外中心区,北京对内出了什么问题?前些天有一个广泛的讨论,就是北京首都变成首堵,这个治堵方案征求各个方面意见以后,北京市的领导部门已经宣布了,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有对以后的机动车购买进行配给,另外中心区停车场要大幅度提高停车费,外地进京车辆实行严格的控制等等。但是我认为也只是能够起到一些治标的缓解作用,怎么样能够在中国首都以后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让公共交通体系可持续有效运行?其实有一个我认为值得指明的治本之策要下决心,要尽快建成像纽约、东京、莫斯科类似的四通八达、密度足够的蛛网状轨道交通系统。北京中心区是平原,中心区的轨道交通网就应该是地铁网,要尽快修到中心区任何一个行人站在任何位置上往任何方向走500、600米之内一定能找到一个地铁出入口。到了这个境界,那时候大多数驾驶机动车的成员会自动选择,特别是上班族会自动选择把机动车停在中心区周边的大型停车场上,政府要尽快把这个纳入它的优化,尽快建成这种停车设施。然后通过地铁轨道交通网,安全、便捷、少污染、少烦恼准时到达它的目的地。那个时候机动车还要不要发展这个问题和这个问题就并行不悖了。同时最主要的上班族,一般到中心区去,自己到达目的地的这样一种代步形式就是选择轨道交通路网。这种事情在北京,我觉得已经看得很清楚,别无选择,需要有公共财政不可回避的支持来加快这样一个治本之策到位的过程。举一反三,其他的城市,北京之外很多中国大城市,中心城市都有类似的问题,要稍微有点远见的话,一定要吸取北京市地铁建设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教训,我们争取以后在其他的城市区域,公共交通体系合理、可持续运行解决得更好一些。诸有此类的事情,就是我认为要缓解瓶颈制约,必须得到财政适当宽松的支持。既然我们前面做到的总体的风险扩张可控,保持
一定的宽松度能够更好地提供资金和公共资源来缓解瓶颈制约。
最后一条考虑一下我们现在大家都关心的物价,物价上涨,它现在和中国黄金发展期伴随而来的矛盾凸显期的其他矛盾混合交织在一起,使我们在管理部门看待物价方面紧张度比以前明显上升。改革开放前面,90年代,小平南巡之后,因为迅速出现一轮发展热潮,94年CPI曾经摸高到24%以上。2007年中央提两防的年头,CPI摸高到8%以上。这样一个CPI上涨水平已经造成了全面的紧张,很多行政性手段现在都在采取来控制物价,这有必要,因为现在社会方方面面关注这个事情,很多的矛盾都交织在这个事情,拿物价说事。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需要有这样一些措施。但是从经济手段来说,我们需要注意目前物价上涨的一个结构性特征,在中国已经屡次出现。现在统计部门公布的,比如11月月度同比1.1%里面,有75%的物价上涨因素就是来自食品物价上涨,其他千千万万商品在统计指标处理之后,体现出来的对于物价上升所产生的作用就是8%,连一成都不到。这样一个明显的结构特征带来什么问题呢?财政部跟它配合的时候,可以在总量适当的收紧银根的同时,财政部发力实行重点调控。重点调控做什么?增加有效供给,增加食品、农副产品的供给以及增加市场上可得的和社会上可得的住房的供给。前面一个问题很好调节,因为上一是大丰收之年,虽然夏粮平平,秋粮非常好。作为食品价格方面一个基础因素的粮食供应比较充裕,政府再加上其他措施,对农村的种粮的织补以及政策资金支持的,放出现有库存缓解市场上供求之间矛盾问题的举措。比如前段时间放出国家掌握猪肉库存平抑市场猪肉价格。这样的问题做在一起,我们借着粮食大丰收的势头,处理得好,有望在几个月之内看到食品价格由粮食价格传导出来总体,加上其他政策配合,食
品价格应该回稳。
另外一个,我们正在加快保障房建设,其中主打的是公租房,上一已经作为重点安排的,580万套保障住房里,公租房、长租房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个公租房就是社会上收入夹心层,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有效供给。在几个月、半年之内我们会看到它的成效。中国现在建筑方面的进度我们有充分信心,很快会形成充分供给。再加上现在房地产调控新政,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的其他政策措施和手段,可以预见,我们的收入夹心层在这个之内就能够看到,他们不会像以前那样只有涌入商品房市场去争夺那个商品房低端的供给,而且那个时候很痛苦,他们哪怕争到了也是要做房奴,是一种很不好的状态。这样一些有效供给需要财政政策的发力,来针
对性处理现在物价上涨的问题。
最后做一个简要的展望。如果11年这样一松一紧的政策搭配是一个合理的宏观政策设计,那么再往前看,最大的可能性是什么?比较直率地说,如果不出大的变故,虽然要经历一个相对缓慢的主要经济体的困难、艰苦的复苏过程,但是看起来欧元区的调控框架比原来明朗了,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也没有出现很多人担心的那么严重的负面效应。如果我们不出特别大的意外,在这样几年的发达经济体复苏的过程中,中国会继续引领这样一个趋稳向好的发展势头。我们自己在财政政策方面不能一味继续扩张,在以后有必要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也要回归稳健。但是我认为11年主基调是财政政策继续积极,这个政策的演变也可能会采取淡出的方式。财政政策在改变前面的阶段上,它不对社会做什么正式的宣布,官方不透露这样的信息,但是实际
上已经开始做淡出的操作。
对于我们纺织行业,我缺乏调研,我来了以后听到我们的领导同志说,上一总体的纺织行业发展形势比预料的要好,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值得进一步调研、总结。是不是表明,我们纺织行业在这些年有竞争压力,在升级换代,在扩大国内市场,同时积极争取国外市场等等方面很多举措,见效或者进入收获期。我们能不能够顺应这样一个势头,继续争取扩大战果,特别在这一,国家一方面抽紧了信贷,抽紧了货币政策,抽紧银根的同时,又特别强调要鼓励创新,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纺织行业,包括大量中小企业在银根有一定抽紧的环境下,更加努力地在节能降耗等等方面,在产品升级换代,开发新的有特色产品等等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我们同样可以有望争取得到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以及带有政策性金融特色的一些融资条件的支持。有时候财政和商业银行之间形成一种联动方式,比如贴息等等,支持这些资金进入在技术改造、升级换代等等方面已经使管理部门得到了信心,使他们信服这个企业应该支持,到了这样的状态上,我觉得纺织行业很多企业是有望得到这种顺应着产业升级换代导向和支持的。在竞争的环境里,顺应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争取得到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和必要的一些货币政策的支持,我认为仍然存在着值得重视的空间。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我们业界的所有企业、管理者、员工继续在我们上一很好的基础之上,争取乘势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掌握好最适合我们行业以及各个企业的战略、策略,生产经营的要领。在这方面我没
有更多的发言权,我只介绍这样一些我了解的政策背景供大家参考,
第五篇:2012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解读100
1、陈东琪教授认为,物价变化对政策影响很大。
正确 错误
2、陈东琪教授认为,在2011年,美国总体经济状况要好于欧盟。
正确 错误
3、陈东琪教授预计,2012年美国政府的国债开支和发行政策将会偏紧。
正确 错误
4、陈东琪教授认为,2012年,发达国家总体上会进入到新一轮的减息周期。
正确 错误
5、陈东琪教授认为,自2011年10月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的重点已不在公共投资上。
正确 错误
6、陈东琪教授认为,解决欧债危机的最根本办法是发放货币,而不是约束财政纪律和财政秩序。
正确 错误
7、陈东琪教授认为,转型升级最根本依赖于体制改革,但确实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
正确 错误
8、陈东琪教授判断,2012年,全球的货币政策都将趋紧。
正确 错误
9、陈东琪教授认为,全球需求增长引起的输入性通胀下降,有利于稳定物价、控制通胀。
正确 错误
10、陈东琪教授认为,中国政策的主动性比欧美要差,反应较慢。
正确 错误
11、陈东琪教授指出,欧洲的财政货币政策是不完全同步的。
正确 错误
12、陈东琪教授指出,相比起与美国,我国与欧盟的贸易量更大。
正确 错误
13、陈东琪教授指出,日本政府所发行的国债主要为外债。
正确 错误
14、陈东琪教授指出,目前全球资本市场处在一个痛苦期。
正确 错误
15、陈东琪教授认为,物价上涨是2012年中国经济的主旋律。
正确 错误
16、陈东琪教授认为,全球增长放慢的最根本原因是()
战争因素 替代因素 需求因素 经济因素17、2011年12月8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降至()1.15%1%0.8% 0.5%
18、2011年第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增长了()0.4% 1.3% 2.1% 2.5%
19、陈东琪教授指出,美国的基准利率为()
0至
0.15% 0至0.25% 0至0.35% 0至0.45%
20、目前欧元区共有多少个成员国?
17个 19个 25个 27个21、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增长了()0.4% 1.3% 2.1% 2.5%
22、2011年11月份,美国失业率由上个月的9%降至()8.8% 8.6% 8.3% 8.1%
23、2011年10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20.4% 30.4% 40.4% 50.4%
24、现在欧盟共有多少个成员国?
17个 19个 25个 27个25、2011年11月3日,欧洲央行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由1.5%下调至()1.15%1.25%1.35%1.45%
26、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陈东琪教授指出,目前美国劳动就业市场开始好转。
陈东琪教授指出,目前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短期的止跌迹象。
陈东琪教授指出,目前制造业活动较好,尤其是汽车和军工方面。
陈东琪教授指出,目前美国的月度财政赤字超预期的数额减少。
27、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陈东琪教授指出,目前美国的财政政策是稳中趋松。
紧。
美国目前的基准利率高于欧盟的基准利率。
28、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美国目前的基准利率低于欧盟的基准利率。陈东琪教授指出,目前美国的财政政策是稳中趋
2011年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5.5%。
2011年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6.5%。
2011年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5.5%。
2011年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6.5%。
29、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陈东琪教授指出,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总体进入了新一轮的减息周期。
陈东琪教授指出,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总体进入了新一轮的加息周期。
陈东琪教授指出,我国在税收方面做加法是增加资源税、环境税和其他的包括气侯变化等方面的税。
陈东琪教授指出,我国在税收方面做加法是增加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税。
30、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陈东琪教授指出,201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延续2010年二季度以来的减速惯性。
陈东琪教授指出,201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延续2010年二季度以来的增速惯性。
陈东琪教授预计,2012年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将触底后温和回升。
陈东琪教授预计,2012年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将急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