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做法和体会

时间:2019-05-13 12:4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做法和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做法和体会》。

第一篇: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做法和体会

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做法和体会

永泰十七中陈家昶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其效果并不明显,有本末倒置之嫌。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夯实基础,学会思考。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中考改革已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市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尚未分开,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为了正确评价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中考数学命题时,必须有足够的分值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从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看,整卷用于评价学生毕业水准的基础分值,均在120分左右,约占总分(150分)的80%;如果再计入部分中档题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则占分比例更大。因此,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每个中等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因此,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思考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的,教师能教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4、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出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再如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再如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近几年中考情况看,最后的“压轴题”往往与此有关,不少同学解这类问题时,要么只注意到代数知识,要么只注意到几何知识,不会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建议复习时应着重分析几个题目,让学生悉心体会数形结合问题在题目中是如何呈现的和如何转换的。

二.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中考复习的第二阶段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1、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

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

复习效益。2.要把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两个层次。一个阶段是以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老三大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为特点的阶段。这些能力要求对应于传统的数学教材及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对应于修订后的试验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在“老三大能力”的基础上又强化了“新三大能力”,即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建立在新老三大能力基础上的作为数学核心能力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把数学作为文化和培养“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时,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毅力、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就必然使中考数学试题对能力的考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么,在复习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数学能力呢?(1).变更命题的表达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2)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训练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3).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引导学生把课中的例习题多层次变换,既加强了知识之间联系,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4).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这样的训练可以克服学生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3.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应用题量普遍增加,而应用题也不仅限于“列方程解应用题”,除布列方程解应用题外,“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等都成为中考的热点。同时,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在其它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已经常出现,而且难度较大,其中探索性应用题在平时较少涉及,总复习中教师要把近几年其它省、市中考试题中有关此内容的题目集中研究一下,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种类型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4.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经过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对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了,但在复习过程中和学生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要抓紧时间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5.战前练兵,模拟中考。在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后,要做些模拟试题检查复习效果,让学生调整心态,振作精神,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加强这方面练习。数学知识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时要学生学会镇定,回想学过的各种方法,从条件入手,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或从结论入手寻找解题途径,从而争取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三、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总复习工作要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即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效率。1.要面向差生,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1)低起点。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以数、式的运算为起点,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上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复习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教学。(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3)快反馈。学习困难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形成知识障碍,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排除障碍。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及时反馈,可以提高补缺的效果,使学生及时获得帮助,受到激励,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问题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产生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态度存在反复,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和肯定,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相适应,教与学相促进,教与学相统一。

2、其次,要注重中等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落四。因此,对他们要求要严格,解题要严密、细心,使其不因此而造成常规题失分太多。

3、再次,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

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切切实实提高复习实效是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任课教师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认真探讨和研究有效的复习方法,应因地制宜地拟订好复习计划。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不断研究和改进复习方法,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使我校教学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初三数学总复习教案

初三数学总复习教案-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结构

等式与方程等式性质若ab,则acbc

若ab,则acbc(acbc(c0))

方程的定义方程

方程的解

解方程

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目标要求

1. 了解等式和方程的相关概念,掌握等式性质,会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2. 灵活运用等式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典型例析】

例1(2000 湖北十堰)解方程

2x1x13

106

1时,去分母后正确的结果是().A. 4x+1-10x+1=1B.4x+2-10x-1 =1 C.4x+2―10x―1=6D.4x+2-10x+1=6

【特色】此题设计旨在考查学生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去括号等步骤的理解.【解答】去分母是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乘以6.去分母,得

62x1310x116

6

2(2x+1)-(10x+1)=6.去括号,得4x+2―10x―1=6.选 C

【拓展】用去分母解方程时 , 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这一步不要省略.例2(2001年泰州)解方程:(0.1x-0.2)/0.02-(x+1)/0.5=3 分析:利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方法和步骤完成本题。解:(0.1x-0.2)/0.02-(x+1)/0.5=3

去分母,得5x-10-2(x+1)=3,去括号得 5x-10-2x-2=3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15 系数化为1,得x=5

例3(2002年宁夏)某乡中学现有学生500人,计划一年后女生在校生增加3%,男生在校生增加4%,这样,在校学生将增加3.6%,那么该学校现有女生和男生人数分别是()(A)200和300(B)300和200(C)320和180(D)180和320 分析:可列一元一次方程或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法一:设该校有女生x人,则男生有(500-x)人,依题意有:x(1+3%)+(500-x)(1+4%)=500(1+3.6%)

1.03x+500×1.04-1.04x=500×1.036

-0.01x=-2

x=200

则500-x=500-200=300

因此女生有200人,男生有300人,∴选(A)

解法二:设该校有女生x人,男生有y人依题意有x=200 解之有y=300

∴该校有女生200人,男生有300人,故选(A)课堂练习:

1、若3x5与12x互为相反数,求x。

2、若a2xa1

36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a2

1a的值。

3、求方程3x2y11在自然数范围内的解。

11x4、1

b3

4

axb

xa

2 ab

5、(03海淀)某同学在A、B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单价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是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单价的4倍少8元。(1)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单价各是多少元?

(2)某一天该同学上街,恰好赶上商家促销,超市A所有商品打八折销售,超市B全场购物满100元返购物券30元销售(不足100元不返券,购物券全场通用),但他只带了400元钱,如果他只在一家超市购买看中的这两样物品,你能说明他可以选择哪一家购买吗?若两家都可以选择,在哪一家购买更省钱?

第三篇:初中物理总复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初中物理总复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近几年,我市中考试题有下列显著特点:依据大纲,紧扣教材,重视双基;内容全面,覆盖面广,重点突出;题型稳定,试题灵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我针对物理课的学科特点和中考命题的特点,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以五本书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紧抓双基复习,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

现行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排的。初中物理知识可分为测量和常见的物理现象、力的初步知识、电和磁的初步知识、学生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使用等四大部分。到了总复习阶段,应该从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去考虑,把各章节的知识重新归纳、整理,并形成知识网络,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整理成有机关联、正确完整的知识体系,摆脱原有的段落和章节顺序的约束,从而把380页的课本念薄,使学生对每一部分内容的理解更提高一步。

例如:在复习力和运动时,教师边提问边把知识点联系起来。物体受力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所受合力为零,运动状态也不改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些力叫平衡力(初中只掌握最简单的二力平衡);二是所受合力不为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总结并列出表格如下: 受力情况不受力受力

平衡力不平衡力

运动状态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改变

学生本来感到这一章知识复杂难学,经过这样复习后,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复习中,除了知道概念、规律的结论外,还要知道概念的形成过程和规律的发现过程;对于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要注意知识的拓宽,在知识的广度上做文章,但要防止在某些知识点上挖掘过深,浪费时间和精力,比如新大纲取消了“掌握”层次的知识点(7个),降低了教学要求,这意味着中考考查这些知识点的题目综合性不会很强、计算要求不会很高,因此对这些知识点复习不要过深过难。要把复习的重点移到知识的横向联系上,例如:热学部分的内容要突出“与温度有关”,温度变化时,有热量这个物理量的出现,然后联系:热传递过程总要吸收或放出热量;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物态变化过程要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的传递使内能变化。这样,把知识系统化地归纳,学生就容易记忆,从而知道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的层次。

二、紧扣“五本书”,巧抓解题的训练

解题是物理学习过程及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只看书不解题是学不好物理的,但当前应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认为做题越多见识越广,越能应付中考,从而导致“题海泛滥”,这是很错误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却不利于夯实基础,更不利于学生树立自信与培养能力。

我们认为,在平时的学习中,每位同学都已经做了大量的习题,复习阶段不是重复再做多少道题,重点应放在利用“五本书”上有限的题目,引导学生多分析、多比较、多思考。

从近几年的天津市中考试题可以清楚地看出,基础题一般都是教材中的原题;中档题目,一部分是原题、另一部分是经过改造的题目;即使是较难题,有的也是出自五本书的原题。可见复习中紧紧抓住“五本书”,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多快好省地取得中考好成绩的法宝。下面重点谈谈我对“五本书”上习题的一些处理方法。

1.有针对性地选择习题

习题的选择科学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习题功能的认识是否正确,取决于习题本身在内容、题型、难度、对学生有无针对性及习题的量等方面是否得当。在每次复习课后,我都是从五本书上筛选一些科学的、必需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他们练习,且布置习题的量要适中,在完成的时间、数量上不搞“一刀切”,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发展。

2.勤于对相关题目进行归类总结

(1)不同题型,但涉及的是同一知识点,我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处理,并引导学生分析:它们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考查同一知识点的。例如,在《总复习》中,仅“光的反射”一节就有11道题,从不同角度考查“平面镜”知识;在“杠杆”一节中,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有16道习题之多。可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这样可以克服学生单纯为做题而做题的毛病。

(2)物理题的类型较多,各种类型的解法各有特点,要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类型题的解法,积累经验,掌握解题规律。如“压强”的解题思路:对于固体压强,先找出压力,判断受力面积,然后求压强;对液体压强,先找出液体的密度,然后判断深度,求出压强,最后求压力。

再如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中考新题型,《总复习》P12页11题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P58页质量与体积图、P181页计算题的图象、P11页图表题、P56页 例3图表题、P263页图表题、P37页信息题等,学生解答这类问题感到困难,我把解答信息给予题的方法归纳为:

第一步信息处理,包括丢弃跟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使之跟物理知识发生联系;第二步是把题目中的日常生活、生产、社会热点或现代科技等背景抽去,使之纯化成物理过程;第三步为确定解题方法或建立解题模型;第四步处理信息,解答问题。

其中第一、第二两步是解信息题特有的,也是解信息题成败的关键,完成了这两步即实现了把信息题转化为“传统题”,也就走上了“熟路”。

(3)有不少习题,无论是解题思想、解题方法还是解题技巧、解答结果,会有相似之处。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知识点相同、数据不同的习题中,而且存在于不同的知识点之间。要有意识地将它们放在一起共同分析,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拓宽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

题1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设甲的密度为ρ1,乙的密度为ρ2,混合后密度为ρ,则ρ=。

题2一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前一半路程速度为ν1,后一半路程速度为ν2,则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题3两个用电器并联起来,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上,它们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然后串联接在同一电源上,则它们的总功率应是。

通过这样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3.善于将典型题目发散变化

对于五本书上的例题、练习题要深入研究,对于重点习题要深入讨论,适当扩展延伸,学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达到“做一题,会一片”的效果,提高题目的利用率和解题效益。

(1)一题多解,在解物理习题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教师对一题多解应全部列出,这样的训练,对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良好的作用。

例如:初中物理中有关串联电路的典型题目有:“有一只电铃,其正常工作电流是0.3安,电阻是20欧。现有电源电压是9伏,要把电铃接在这个电源上,需要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串联的特点,先求总电阻,再求分电阻或先求分电压,后求分电阻二种方法来解题,体验电学题灵活多样,开阔思路。

(2)一题多问是在教师引导下使问题逐渐加深,引导思维逐渐深化,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1)求总功、(2)求有用功、(3)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又如:一个标有“220V 40W”灯泡,在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强度是多大?这时灯丝的电阻是多大?(附加)(a)如果此灯接在180V的电压上,电灯的实际功率是多少?(b)可否将此灯接在380V的电压上?为什么?(c)若将此灯与“220V 100W”的电灯串联在220V的电源上,哪盏灯更亮?为什么?(d)如果将灯接在220V的电源上,每天开灯2小时,一个月(30)消耗多少电能?合多少度电?

通过一题多问,带领学生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则可发展学生的思维广阔性,从而真正理解了基本知识。

(3)一题多变,主要包括题型变换、条件变换二种形式。例如:填空题与选择题的互换,已知与未知的互换等。

尽管摆在我们面前的物理习题浩如烟海,模型花样翻新,可谓五花八门,但其设计方法,大都采用变式,即依据提出的模型交替变更提供材料的形式,设计新的模型,以显示其物理本质。

学生在练习中遇到新题时感到陌生棘手,其思维障碍在于不善于把貌离神合的新模型与典型进行比较,去认识和把握新、旧模型物理本质上的共性,从而望题兴叹,无处下手。对此,教师应当通过组织有效的习题教学,帮助学生在形态各异的模型分析和对比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共同的物理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

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

再如对于《总复习》第275页上这道题:一只标有“220V110V40W”的电烙铁,其尾部的接线端及和它对应的电热丝连线如图所示,其中B为电热丝AC的中点抽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AC连220V电源,电烙铁功率为40W

B.将AB连110V电源,电烙铁功率为40W

C.将AC先连接起来作为一个接线端,然后AB接110V电源,电烙铁的功率为40W

D.将AC连入110V电源,电烙铁功率为10W

解完后将此题又变成如下两题:

题1 有一只规格为“220V1000W”的电炉,其发热体是电炉丝,现想把它稍作改造(不增加其他材料或元件),使它接在110V电源上工作时仍保持1000W的功率,请画出原理图并说明理由。

题2 某农村学校食堂一个电热箱的电热丝烧断了,观察铭牌标有“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1000W”字样,在电子器材商店只发现规格为“220V 500W” “220V 2000W”两种电热丝,物理课外活动小组为此设计了一些修复方案:小琼提出将“220V 500W”的电热丝截取一半替换烧断的电热丝;小东认为可将两根“220V 2000W”串联替换烧断的电热丝;其他同学则认为……

⑴通过计算发现,小琼与小东设计的电热丝,都符合电热箱额定功率要求,但这两种方案都能使电热箱正常工作吗?请你从可行性上作出评价。

⑵请你利用上述两种规格的电热丝,再设计一种合理的修复方案。

又如,还可将《总复习》第244页的36题,变为查找短路故障的实验设计题,并进一步延伸为查找漏电处的题目。

我感到,单一的题目或题型限制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对已有习题进行改造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立足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培养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综观近年的中考题,加大了实验题所占的比例,注重了实验能力的考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抓基础,又训练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复习的效果?

(一)狠抓基础,人人懂得基本工具的使用,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步骤。

初中共安排了19个学生实验,主要内容可划分为:①掌握九种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分别是:刻度尺、秒表、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或量杯)、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②掌握十一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步骤,分别是:长度L、平均速度v、温度t、质量m、体积V、密度ρ、力F、电流强度I、电压U、电阻R、电功率P。在平时认真教学、严格训练的基础上,总复习阶段让学生围绕课本自己看书,做印发的实验基础知识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作重点辅导,务求人人达到复习的要求。

(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透彻掌握重点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1、由实验原理引出实验器材,初中的重点实验有测物质的密度、测导体的电阻、测小灯泡电功率等。如测

物质的密度,由公式ρ=m/v知,必须先知道m、v,而m的测定所需器材是天平,v的测定则需量筒或量杯,按此思路,学生很快弄懂实验器材的选择原则,不再用死记硬背了。

2、由实验原理弄清实验步骤,从上述分析知,要测物质的密度,首先要测出质量,这实际上是第一个步骤;还要测体积,这是第二步,最后把数据代入公式,求ρ,这是第三步。再把每大步细分成若干个步骤,如测质量可细分成①调平衡,②称量质量,③读数。只要按原理理清了思路,再配合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重做一遍实验,很容易记住实验步骤,又熟练了操作技能,常规题目学生都能应付自如。

3、由实验原理引出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有些提醒学生注意的事项,学生往往重犯,究其原因,是学生未真正理解。由原理入手,讲清道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不遵守有什么不良后果,正反对比,加深了印象,比直接灌输收效要大。

(三)、围绕重点实验,适当变式,发展求异思维

1、适当增减器材。如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时,若把电流表换成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0,由R=U/I知,U可由电压表测出,但无电流表,怎样测出I呢?给出的R0有何用呢?引导学生思考R0与R应如何连接才能间接知道I。同理,若不给电压表,只有电流表和R0,又该如何连接呢?学生兴趣大,思维活跃,效果良好。

2、在测量原理上变通。如测物质的密度,ρ=m/v,常规方法用到天平、量筒等器材,若给弹簧秤、足量的水,如何测石块的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弹簧秤可测出石块的重,计算出石块的质量,但怎样测石块的体积呢,给出的水有什么用?使学生明白要借助阿基米德定律F=ρgV来求石块的体积,拓展了解题的思路。

3、配合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变通。例如,伏安法测电阻、测小灯泡电功率这两个常规实验学生能熟练操作。在实验前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中当移动变阻器滑片时,发现灯泡变亮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减小,灯泡变暗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增大(器材是完好的),为什么?让学生在实验中带着问题去做,并用实验验证。

四、挖掘教材内容,整合物理知识

物理学的课程内容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就是说:凡是生活中常见的或是社会需要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因此,在复习过程

第四篇:初三毕业班数学总复习反思

初三毕业班数学总复习反思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实际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也要学生认真想一想,集中精力把初三代数、几何内容,初二的几何及代数中的分式与根式的化简等重点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其效果并不明显,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可将代数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实数和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夯实基础,学会思考。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中考改革已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从199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各地中考命题的改革实践,可充分佐证其重视程度。目前,我市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尚未分开,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为了正确评价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中考数学命题时,必须有足够的分值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从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看,部分中档题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则占分比例更大。因此,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为了充分体现中考数学考试选拔的公平、公正,在命题时,一定会努力对需要考查的知识和方法创设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力争使每个考生面对的是相同的问题背景和相同起点,特别是一些需要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更是如此,以充分体现试题的公平性。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因此,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思考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的,教师能教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4、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出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再如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再如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近几年中考情况看,最后的“压轴题”往往与此有关,不少同学解这类问题时,要么只注意到代数知识,要么只注意到几何知识,不会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建议复习时应着重分析几个题目,让学生悉心体会数形结合问题在题目中是如何呈现的和如何转换的。

二、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的第二阶段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1、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2.要把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两个层次。一个阶段是以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老三大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为特点的阶段。这些能力要求对应于传统的数学教材及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对应于修订后的试验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在“老三大能力”的基础上又强化了“新三大能力”,即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建立在新老三大能力基础上的作为数学核心能力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把数学作为文化和培养“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时,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毅力、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就必然使中考数学试题对能力的考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么,在复习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数学能力呢?

(1)。变更命题的表达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2)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训练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引导学生把课中的例习题多层次变换,既加强了知识之间联系,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4)。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这样的训练可以克服学生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在2008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应用题量普遍增加,而应用题也不仅限于“列方程解应用题”,除布列方程解应用题外,“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等都成为中考的热点。同时,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在其它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已经常出现,而且难度较大,其中探索性应用题在平时较少涉及,总复习中教师要把近几年其它省、市中考试题中有关此内容的题目集中研究一下,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去,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种类型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4.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经过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对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了,但在复习过程中和学生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要抓紧时间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

5.战前练兵,模拟考试。在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后,要做些模拟试题检查复习效果,让学生调整心态,振作精神,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加强这方面练习。数学知识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时要学生学会镇定,回想学过的各种方法,从条件入手,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或从结论入手寻找解题途径,从而争取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三、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总复习工作要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即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1.要面向差生,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1)低起点。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以数、式的运算为起点,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上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复习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教学。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无理方程”的复习教学中,归纳出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对于换元法归纳出两种常见的题型:A、平方型;B、倒数型。又如在“三线八角”复习教学中,由于图形较于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

(3)快反馈。学习困难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形成知识障碍,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排除障碍。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及时反馈,可以提高补缺的效果,使学生及时获得帮助,受到激励,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问题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产生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态度存在反复,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和肯定,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相适应,教与学相促进,教与学相统一。

2、其次,要注重中档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落四。因此,对他们要求要严格,解题要严密、细心,使其不因此而造成常规题失分太多。

3、再次,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考试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因此,任课教师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认真探讨和研究有效的复习方法,应因地制宜地拟订好复习计划。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不断研究和改进复习方法,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使初中数学教学满园春色、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几点想法与体会

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几点想法与体会

韩圩九年制学校杨阳

【摘要】初三数学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最后阶段,是知识、系统、条理、优化、提高的整合过程,是促进学生数学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熟练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总复习的目的就是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找出那些被学生遗忘的或还没有弄明白的问题,进而解决它们,并使学生达到能灵活运用所学习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总复习整合基础数学思想方法

做好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初三数学总复习应达到以下目的:(1)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利于学生理解;(2)少讲多练,巩固基本技能;(3)抓好方法教学,归纳、总结解题方法;(4)做好综合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此目的,是许多教师长期探究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近两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具体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有自信心,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这自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的信心,即相信自己能够教好,二是对学生的信心,即相信学生在你的引导下能够学好数学,有的教师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认定某班或某个学生不可教,再努力去教也教不出名堂,这非常有害,因为你的看法在言行上自然会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来,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伤害学生对你这个老师的感情,这对教学非常有害,何况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没有不可教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动力。在初三数学复习阶段,虽然学生所遇到的知识都曾经学过,缺少新鲜感,但如果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学以致用,同样也能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所以对差生要多关心,多鼓励。因而我接手初三的第一堂课,便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讲述近几年来本校的学生中,原来基础很差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学好数学,考上高中的例子,以及原来基础较好,因放松学习,而导致中考失败的例子,向学生讲明:“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尽可能激发更多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

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复习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而且我对基础很差的学生也很有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学好数学,我对学生的信心通过上课及课后交流自然地感染学生,使他们树立起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然地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就是我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制订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对指导师生进行系统复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计划如何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初三数学复习计划的制定应注意:

1.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复习重点。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对教材要求“了解”的,让学生知其然即可;要求“理解”的,要领会其实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印象;要求“掌握”的,要巩固加深,对所涉及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能准确的解答;要求“熟练掌握”的,要灵活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⑵.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⑶.熟悉近年来试题型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2.制定复习计划。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一般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系统复习安排和综合复习安排,系统复习初中的每一章节内容,要计划好复习时间、复习重点、基本复习方法;计划好如何挖掘教材,使知识系统化;训练哪些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掌握

哪些数学思想等。综合复习应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完成由厚到薄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如何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训练,使知识系统化、熟练化,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三.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也要学生认真想一想,集中精力把初三代数、几何内容,初二的几何及代数中的分式与根式的化简等重点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2、夯实基础,学会思考。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中考改革已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为了充分体现中考数学考试选拔的公平、公正,在命题时,一定会努力对需要考查的知识和方法创设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力争使每个考生面对的是相同的问题背景和相同起点,特别是一些需要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更是如此,以充分体现试题的公平性。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因此,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思考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的,教师能教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

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4、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

数学学习有很多的思想方法,不同类型的题目也有不同的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更要让学生理解解这种题目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了学习。在一个单元的新课上完以后的复习课中,我们更要给学生归纳、总结这一单元介绍到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例题来详细讲解这种思想方法,力求学习一种,思想方法,就掌握一种思想方法,进而逐步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四.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中考复习的第二阶段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1、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

2.要把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两个层次。一个阶段是以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老三大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为特点的阶段。这些能力要求对应于传统的数学教材及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对应于修订后的试验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在“老三大能力”的基础上又强化了“新三大能力”,即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建立在新老三大能力基础上的作为数学核心能力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把数学作为文化和培养“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时,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毅力、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就必然使中考数学试题对能力的考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而且难度较大,其中探索性应用题在平时

较少涉及,总复习中教师要把近几年其它省、市中考试题中有关此内容的题目集中研究一下,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战前练兵,模拟中考。在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后,要做些模拟试题检查复习效果,让学生调整心态,振作精神,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加强这方面练习。数学知识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时要学生学会镇定,回想学过的各种方法,从条件入手,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或从结论入手寻找解题途径,从而争取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五.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总复习工作要从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即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1.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问题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产生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态度存在反复,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和肯定,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相适应,教与学相促进,教与学相统一。

2、要注重中档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落四。因此,对他们要求要严格,解题要严密、细心,使其不因此而造成常规题失分太多。

3、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初三复习是学生在初中最后冲刺阶段,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以知识应用来培养学生兴趣,以广开“言”路来吸引学生参与,以例题的挖掘引伸来拓宽学生思维,以足够的耐心来提高差生成绩。“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教师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来中考的胜利。

以上是我数学总复习工作的一些粗浅想法法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赐教。

【参考文献】

[1]梅向明《几何》《代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 林崇德著《学习与方法》,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年.[3] 胡炯涛《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4] 李玉琪《数学教育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5]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做法和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做法和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三英语总复习

    如何做好初三英语总复习 面临中考,初三英语总复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做好初三英语总复习呢? 一、 搞好整体设计,优化复习思路 如何使整体设计更趋于合理,是总复习成......

    初三数学总复习研讨会交流发言稿(定稿)

    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文富市镇中学 曾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文富市镇中学初三数学教师曾鹏,今天真的很荣幸有这样一次和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感谢......

    初三数学总复习-统计和概率 教案

    《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和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经历模仿、参考例题到......

    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做法点滴[合集五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做法点滴 陆汝红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早上好!在2011年六年级文化素质检测中,我校的数学平均分达94.88 分,比全县平均分76.57 分高出 18.31 分,遥遥领先于各......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总复习的体会和做法

    高中化学总复习的体会和做法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指导高考复习时,教师若能以教学大纲、 考试 说明为依据,立足课本,认真......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的几点体会(范文大全)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的几点体会数学复习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数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如何组织数学教材,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以提高复习效率是全体教师、教育工作者......

    初三数学总复习计划

    初三数学总复习计划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

    初三总复习做法和体会

    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做法和体会 在教与学的统一体中,教总是起着主导作用,而进入初三总复习阶段,学生的学相对来说要主动些了。这时,老师如何教,教什么,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