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弊研究

时间:2019-05-13 12:0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弊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弊研究》。

第一篇:关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弊研究

关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弊研究

一:概念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所谓“乘数效应”,即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其经济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目前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应对空前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了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就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建项目,不仅提高了就业,增加了民众收入,还为后期美国经济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为了应对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及国内诸多因素造成的经济下滑的巨大风险,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四万亿”经济刺激预计每年拉动经济增长约1个百分点,其中近一半资金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和城乡电网建设,这不仅可以使中国加快摆脱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作用,还可以扩大内需,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增长。配合中央政府的计划,全国各省市政府纷纷以基础建设项目为重点,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008年全社会总投资将超过16万亿元。在这种形势下,广东省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着力增强金融保障能力,多渠道筹集资本金,引导和鼓励民间资金投入。

未来两年,4万亿元投资中将有2.3万亿元投向公路港航、铁路基建、灾后重建和廉租房建设四个方面。

(1)公路港航建设:交通部预计今明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年均1万亿元的规模,因此未来两年这方面的新增支出约为4000亿元。单位投资额的水泥需求1.5万吨/亿元,估算港航投资的水泥需求为6000万吨。高速公路每公里建设需水泥4000吨至1.2万吨,平均9000吨。在建的1.2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需求水泥消费1.18亿吨。民航基建2年投资4500亿元。2009年计划新开工成都、西安、广州等枢纽和干线机场工程,及延安、吕梁、淮安等40多个支线机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为2000亿元。据测算,2009年预计水泥需求2500万吨。2010年,计划新开工上海浦东、成都、武汉、南京等枢纽和干线机场及蹈城亚丁20多个支线机场建设,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2)铁路新项目建设:预计2009、2010年发改委对铁路新项目的批复规模投资额将达到9000亿元。桥隧工程量的增加将使客运专线的单位投资水泥需求量较以前普通铁路增加一倍以上。按1.4万吨/亿元的水泥需求量计算,9000亿元的铁路投入将带动1.26亿吨的水泥需求

(3)灾后重建:灾区在3年重建期内将投入1万亿元。按未来两年70%的建设进度计算,期间的投资规模为7000亿元,按1.2万吨/亿元的概算指标计算,未来两年灾后复建的水泥需求为8400万吨。

(4)保障性住房:3年投资9000亿元,一定程度弥补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带来的水泥需求减少的影响,2009年在基础设施、交通建设、民航建设和灾后重建这四个方面,预计需要水泥合计为10亿吨,占总需求量的65%,比2008年净增约1.4亿吨。

三: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及其重要性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是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重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若把国民经济视作人体看待,基础设施犹

如人体的生理系统,交通则是人体的脉络系统,邮电是人的神经系统,给排水是消化和泌尿系统,电力是血液循环系统,要维持人体正常运转,这些系统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面失灵,都将导致人体失衡。

(2)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基础设施是生产力要素的一种体现,它反映了一个现代化社会的物质生活丰富程度。列宁曾把苏维埃政权和电气化看作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两大支柱,说明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电气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3)基础设施是经济布局合理化的前提:在当前“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为全民的共识,这也是解决贫困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

(4)基础设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基础设施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大,劳动密集型的部门。

(5)基础设施是国防建设的组成部分:基础设施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半军事性质,要直接为军事服务。一旦战争发生,这些战备公路、军用机场和港口、军事通讯、军用物资运送、军事基地和军事工程设施都需要基础设施为其服务,成为国防实力的组成部分。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飞跃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得重要物质基础,要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现状,就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1)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十五”以来,国家切实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大型灌溉区节水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全面展开,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增加。

(2)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设施明显改善。近年来,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大幅增加,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浙江省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龙头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十五”以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城乡公共服务建设的支持力度,着力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新建和改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高,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发展的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有数据统计显示,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农业建设的基本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关系,增加农村基础建设支出可以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换言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是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

四: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虽然近年来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多,投资不足和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仍然突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对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建设任务将更加繁重,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由于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对推进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及产业化经营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一些地方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政企不分,权利、义务、责任界定不清,效率低下,加之污水处理费征收不足或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造成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不能正常发挥效益,有的停停开开,有的甚至长时间闲置。

2、县城供水能力不足,供水安全保障率亟待提高

2003年以来,国家开始安排国债资金支持各地缺水县城的供水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了一些县城的居民“吃水难”问题。但由于县一级财政困难,长期缺少投入,县城供水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较为普遍。此外,由于多数县城只有一座净水厂,运行年限普遍较长,工艺简

单,多年来虽然陆续投入资金进行改造,但净水工艺仍然落后,再加上供水管网大都存在老化和腐蚀问题,容易引起供水二次污染,供水安全受到威胁。

3、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集聚的人口也快速膨胀,一些特大城市的常规公共交通方式难已满足客运需求,市内交通日趋紧张,加之近年来私家车的迅速增加,城区车流不畅、交通堵塞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如何缓解大城市尤其是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的日趋严重的交通紧张状况,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是资金投入不足,来源渠道单一。近年来,虽然各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均有所增加,但相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还有差距。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投入和农民集资,中央财政对于农村基础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少。同时农村由于点多、线长、面广,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比如农村通水、通电、通路的“三通”工程筹集主体主要为上级和本级财政,政府承担很大的资金压力,而相当一部分村组几乎都为空壳村,无集体经济,村民无力承担建设资金,从而导致相当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受到一定影响。

2、是布局不合理,缺乏规划,建设的随意性大。由于受资金的影响,一方面农村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都没有经过有资质单位的规划和设计,在建设的同时又缺乏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至使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布局不合理,缺乏规划,建设的随意性大的问题。很容易造成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等不良情况。另一方面农村民房建设存在乱搭乱建、违法建房现象。

3、是农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缺乏相应的管理维护。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缺乏管理维护的问题。以中梁山以西几个镇为例,经调查,80%的农业水利设施建设需维修,比如陶家镇现有山坪塘80口,需要维修的就有69口;70%的村社级公路无专人定期养护,大多都是每年底镇出资维护一次,同时还存在缺乏垃圾处理设施、体育文化设施、卫生医疗等基础性设施,有的群众反映电压不稳、山坪塘关不起水、道路坑坑洼洼、垃圾没地方倒等现象。

4、是群众依赖思想严重,基层干部素质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着重突出于经济发展,放松了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农民群众的自由思想泛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漠。部分群众表现出严重的依赖思想,盼望国家更多、更大的支持,缺乏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意识,目前很多公益项目难以实施,其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种等、靠思想作怪。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社级干部普遍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主要因素是村社级干部报酬过低,导致纪律松散、作风飘浮、工作懈怠的问题。

五:以高铁建设为例研究

高速铁路是一个集各项最先进的铁路技术、先进的运营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和资金筹措在内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高效率的运营体系,它包含了基础设施建设、机车车辆配置、站车运营规则等多方面的技术与管理。本文从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出发,总结了高速铁路定义和主要类型,分析了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现状与趋势,以供同行参考。高速铁路定义和主要类型

高速铁路一般是指运行速度达200公里/小时以上的铁路,是由适合于高速运行的基础设施、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完善且科学的安全保障系统和运输组织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高速铁路按列车的支承和推进原理可分为轮轨式和磁浮式;按建造和运营方式,轮轨式可分为新建客运专线、新建客货共线和既有线改造提速三种类型;轮轨高速列车按动力分布和驱动设备的设置可分为动力分散式和动力集中式,按转

向架布置和车辆间连接方式可分为独立式和铰链式。以上各种类型又有单层和双层列车之分。磁悬浮列车按悬浮机理可分为电磁式和电动式,按材料可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1964年10月1日,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建成通车,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210公里。东京到大阪的运行时间从过去的6小时30分钟缩短为3个小时。后经改造,目前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270公里。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法、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但是自20世纪以来,随着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浪潮的冲击。我国自1876年出现第一条铁路以来已经120多年了。遗憾的是百余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无论从横向上还是从纵向上来讲,都是远远落后的。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铁路在运营里程、运输效率、技术水准、装备质量等方面相差极远,令人堪忧。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的骨干地位。但我国铁路的现状是路网不发达,技术装备较落后,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主要干线的能力利用程度已经趋于饱和,铁路负荷水平居世界首位。兴建高速铁路的动议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为我国的有识之士所提出,十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高速铁路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分析和论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论争,各方面的意见已经大致趋同:高速铁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效益良好、国力能够承受,因此应该建,而且应该及早建。1998年3月,全国人代会在“十五”计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建设高速铁路。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带来的变化

(1)推动都市圈

中国人口多,密度大,国土广大等特点都非常适合发展高速铁路,高铁让城市之间的距离消失,越来越多的距离500公里以上的两个城市因高铁的建成而同城化,人们的交流和旅游因高速铁路而变得快捷方便和舒适。高铁沿线,将串联成一个贯穿东部与中部的城市带,据预测,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等均为高铁沿线城市,“四横四纵”高铁沿线城市人口占中国城市总人口近半。也就是说,预计到2030年,将有几亿人次会乘坐高铁出行。庞大客运量将极大推动“高铁 沿线都市圈”的早日成形。

(2)形成交通圈

今后几年,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将进入全面收获时期。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将连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株潭、成渝以及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关中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并将在区域内建设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由此,快速客运网建成后,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而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缩短了区域及城市之间地理空间上的时间距离,将对我国的产业地理格局及大城市圈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

(3)促进旅游业发展

高铁开通后,沿线旅游业将出现“井喷”式发展。京津城铁链接两大直辖市,也连通了商务、会展、旅游业协同发展。从2010年2月6日开行至7月,已运营半年的郑西高速铁路,成为推动陕西、河南两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高铁旅游“蛋糕”越做越大,直接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半年,陕西省接待境内外游客7 299.06万人,旅游总收入445.8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2%和30.3%。福厦铁路及温福铁路的开通,盘活了闽南和闽东的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使福建省内形成了一个“周末城际铁路旅行圈”,福建和浙江东南等1 000公里以内的景区都将受益。

.(4)带动房地产商机

沪宁高铁开通为“长三角”房地产带来商机,万科、龙湖等中国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与沪宁高铁管委会接洽频繁,表明沪宁高铁开通后,品牌开发商认为高铁站点所在区域的未来价值将有大的提升。京沪高速铁路济南段济南西客站2010年投入使用,京沪高铁及济南站的建设对济南市西部的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战略性影响,同时也将成为带动西部房地产业发展、提升项目规模档次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也意味着未来的济南西部地产将有巨大的升值空间。济南西部的房价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原来西部的房价2 000多块钱,现在新世界阳光花园均价6 000元以上。

(5)驶出国外市场

当全世界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数年后,国内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而引发了全球高铁热潮。与此同时,中国高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开了一系列角逐,从沙特Haramain高铁二期,到美国佛罗里达的Tampa-Orlando高铁项目,处处可见南车、中铁建、北京铁路局、北车等中国企业投标的身影。打开出口市场对中国高铁企业自身的意义自不待言,从国家整体而言,集装备制造与工程承包于一体的高铁出口更可望为中国货物、服务和资本输出带来巨大发展动力。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趋势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希望铁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清使命,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开拓进取,为加快我国铁路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多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不能适应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高速铁路速度快、运量大、能耗少、污染小、安全、舒适、占地少,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铁路专家就提出,中国修建高速铁路势在必行。

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大陆性国家,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联系和交往跨度大,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最显著的特点是运载量大、运行成本低、能耗少,既在大宗、大流量的中长以上距离的客货运输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又在大流量、高密度的城际中短途旅客运输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是最适合我国经济地理特征和人们收入水平的骨干运输方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铁路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从根本上解决铁路供需矛盾,国家制定了铁路中长期规划以及“十一五”铁路建设发展规划。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铁路网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

六: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制订规划,加强管理。一是牢固树立规划意识;二是制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与思路,提出重点建设项目;三是加强规划的管理和实施,切实维护规划的统一性、权威性。

2.拓宽思路,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是争取政府适时逐步扩大投资,重点用于城市道路与环境建设。二是探索通过城市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区域整体开发与经营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租赁等形式筹资的路子,积极鼓励和引导个人、集体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把交通建设的“四自”办法推广到城市道路建设。三是加快利用外资的步伐。四是充分利用股票、债券等方法,扩大直接从市场融资的份额。

3.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

4.深化改革,加快产业化发展。供水、燃气、公交三个行业在不断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同时,已发展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增速相当高。除供水行业效益还比较好外,燃气的煤气(液化气保本)、公交亏损严重。要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进行改革、改组。

5、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要改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先行资本”,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和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务求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6、集中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抓好重点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对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布局具有导向性作用。鉴于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实际,当前,有必要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现有状况和未来发展项目进行全面的勘查和适度超前的总体规划,并制定量力而行、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建设方案。由于资金等方面因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因此,要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村基础设施入手,突出重点,择优扶持一批关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诸如水、电、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3、充分发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作用。借城乡统筹发展的东风,充分发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城乡联动单位之间的帮扶力度,同时组织企业帮扶村社,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加大财政性建设资金对村社的投入,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

4、充分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国家财政要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鼓励,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农村各项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篇:河南邮政大规模建设

河南邮政大规模建设“万亩示范田”

新华网河南频道4月21日电(记者林嵬 李鹏)2010年以来,河南省邮政公司依托网络品牌优势,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开创“整合支农资源+优质农资配送+全程农技服务”新模式,在55个县(市)建起60块邮政万亩示范田。并承诺:在农民投入不增的前提下,当年实现高产区亩增产5%,中低产区增产10%。专家指出,这一举措不仅开创了企业支粮惠农新组织、运营模式,还创新了盈利模式。

——新组织模式:企业牵头,依靠网络优势整合支农资源

新郑市龙王乡是河南邮政第一个“万亩示范田”所在地,从去年初建立,第一季玉米已喜获丰收。邮政农艺师乔义卿说,今年虽遇大旱,但技术措施到位,示范田苗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邮政创建万亩示范田为我搭建了平台,让我发挥了更多的作用。

铁李村支书李育民说:“去年玉米增产一成,今年苗情好,功应记给邮政;实施‘五统一’,农民种地省心、省钱,增产增收。”村民李凤民说:过去,种子自己买,现在用的是邮政直供良种;原先施肥“一炮轰”,现在“配方肥”统一分段施用;以前庄稼有病才治,现在统一提前防治;连技术管理规程、收割都统一了。

河南省邮政公司三分之二的网点、职工在农村,邮路总长10万公里,拥有1881个农村支局和3万多个村邮站和村级“三农”服务网点,已建起“省-市-县-乡-村”逐级辐射的连锁配送网。早在1999年,就在全国邮政系统率先开创种子配送服务,随后又将范围扩大到化肥、农药等,并与国内一些农业科研机构、大型农资企业进行了全面合作,逐步形成从厂家到田间地头的直通物流体系。

2010年初,为了在打造“三农”综合服务新平台中发展壮大,河南省邮政公司依靠整合农业农技和农资企业、耕地资源,在全省组建邮政示范田。首批建设省级邮政万亩示范田1块,市级千亩示范田18块,县级百亩示范田110块。

河南省邮政公司总经理杨海福说,邮政示范田以邮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网络优势为依托,最大限度服务“三农”。据统计,2010年9月,首批邮政示范田玉米收获,全省亩均增产69公斤。今年大旱之年,全省邮政企业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出动邮政员工3000余人次抗旱浇麦,有效减轻了旱情影响。

这一“央企支农”新模式引起河南决策层高度重视,决定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邮政和农业部门共建的机制,在全省大范围推广。2010年麦播时,共建邮政示范田65万多亩,其中“万亩方”达60个。今年麦收后,规划建立万亩玉米示范田100块。

据了解,邮政示范田选址侧重中低产田,对于中低产田占比较大的河南省更具有示范意义。

——新运营模式:输送“农技物流”,推动集约管理

如何将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粗放型生产向统一科学管理的集约型生产转变,河南邮政率先打出农资服务牌。

河南省邮政物流局副局长刘锁成说,示范田所需农资均由合作生产企业通过邮政分销网,直送田间地头。既确保质量,又节省了运费,再加上规模采购,有效降低农资成本。与普通的多级分销方式相比,同等质量的化肥,邮政每吨最少为农民节省成本150多元。

河南邮政还积极开展良种培育合作,在部分邮政万亩示范田内打造良种生产基地,由种子部门定向回购,提高了农民的收益。

河南封丘县铁坡村姚铁胜加入邮政示范田后,算了一笔账:“化肥肥力好,每亩节省20多元,更大的节约在时间,以前怕买到假种子、假化肥,光挑选、对比就需七八天。”

实施全程技术服务,把“农技物流”送到田间地头,是河南邮政吸引农民参与的王牌。过去,农民用肥是“大路货”,如今,邮政部门联手农业部门先测土配方,然后要求合作企业“量身定做”专用复合肥,提高了用肥效率。一些农民说,参与示范田建设以来,学到了成套科学种田技术。目前,全省邮政企业共聘请农艺师301人,技术入户率达98%以上。

由于实现了“技物结合”,邮政万亩示范田已成为粮食生产运营模式创新的一个平台。南乐、濮阳县气象局在示范田建设“四要素气象观测服务站”和“水分自动测试仪”,不仅可以监测气象、发布灾害预报,还能测苗情、测病虫。临颖县由19名种田大户负责邮政万亩示范田的种植,探索集约化管理新模式。

专家指出,近年来河南化肥、农药等施用量年均增长6%以上,均高于粮食增产幅度,邮政集约化生产模式,有助于提升农民增产增收空间。——新盈利模式:抢先开拓市场,推动“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记者采访发现,企业支粮惠农往往存在趋利性成本约束,邮政万亩示范田建设之所以能迅速推广,得益于创建了农户、农资企业和邮政的新盈利模式:农民投入不增加即可实现增产增收;农资企业通过邮政分销网扩大了销量、降低了市场开拓费用;而示范田的推广使邮政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就像邮政的“活广告”,推动了邮政业务的发展。

据介绍,自2010年邮政示范田创建以来,农资物流所占河南邮政物流的比例已跃升至第一。2005年全年化肥配送3万吨,2010年达到27万吨,种子销售也增加至3000吨。

河南邮政还利用村邮站、连锁超市等乡村服务网点探索城乡服务均等化,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各类邮政服务,还让质优价廉的农资和城市一样的优质商品进了村。在新郑市霹雳店村的村邮站,负责人王伟告诉记者,由于乡亲们信任邮政,每季的农资销售量比较大,再加上邮政物流配送的120余种优质专供商品比较受村民的欢迎,他的店收入相当可观。

封丘县邮政局局长聂乃坤介绍,邮政通过建设邮政万亩示范田和村邮站打造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使邮政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在农民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高,带来了邮政业务的快速发展。2009年,该邮局分销收入为150万,2010年翻了一番;邮政储蓄的业务增长最为明显,2009年新增存款余额1.3亿元,2010年新增2亿元,函件、报刊等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按邮政示范田直销运营发展规划,河南邮政在把优质、低价农资和商品运到农村的同时,还将农村的特色农产品通过邮政网络,直销到城市高端消费群体。

目前,河南邮政正在全力推进“村邮站”,明年底将覆盖3万个行政村,最终把“村邮站”建成集“邮件转接、农资生活消费品销售、代收代付、农技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服务”的“三农”综合服务平台。专家指出,河南邮政示范田实践,不仅开辟了央企、国企支农新路,还证明中国邮政大网参与农技推广和粮食安全保障的可行性。

第三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农村区域发展规划论文

目: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2015年12月12日

摘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钮带,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更是农民增收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对农村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区域规划可以促进农村的良好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因此,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这个重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提供,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经济发展。

一、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飞跃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得重要物质基础,要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现状,就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定位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所必须的公共品和准公共品,大致包括以下三类:(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田水利设施、部分农业生产工具设备、农业生产技术服务设施等。(2)农民生活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村交通、通信设施,饮水、排水设备等。(3)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等。其中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基础设施一起构成农村经济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高,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发展的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有数据统计显示,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农业建设的基本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关系,增加农村基础建设支出可以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换言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是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

二、xxx村基本概况

xxx村位于xxx县珉谷镇北面,距离县城2公里,是全县重要的产粮基地。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14个居民点,916户,3619人,村党总支现有党员50名;村“两委”班子共有10人。全村行政面积5.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亩,水田3566亩,主要居住着汉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村里有一个小学。全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粮食,水果和蔬菜,以及外出务工。

人口总数:3619人 农业人口:3610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5.5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36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所辖村:辖有14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1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粮食,水果和蔬菜

办公所在地:xxx

三、现状

近年来,我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农村公路方面:截止2015年12月我村通有二级公路8公里左右,我村与其他村子都有柏油路;村级水泥路达50公里,显示了村里有人居住的地方都通有水泥路。我村有80%的公路都是在山间修建的,大多数公路都是早期修的,在此基础上进行翻新。虽然村里通有柏油路和水泥路,但村里的道路没有路灯,夜间出行不便,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困扰。设施路灯是道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减少夜间事故的发生。60%村里的道路交叉路口没有加宽路面,80%村里道路没有停车位,导致车辆没有停让的位置。我村的道路两旁基本上没有护栏和交通标识。我村30公里的道路两侧没有排水沟,以至于道路经常被雨水冲刷,道路被冲刷严重,水土一起流到道路上,阻碍交通。

移动宽带方面:我村仅有2个组通有移动宽带,用户不到50户。移动宽带的覆盖率仅为5.4%,网络资源极为缺乏。

水利方面:我村有10组通有自来水,摆脱了用水难的问题。但还有4个组没有通自来水,其中有两个组不间断停水,另外两个组的人用饮水还需要用人挑,人们的生活在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牲畜方面的饮水都得到极大的改善,不存在饮水难的问题。我村有水田3566亩,近3年,我村兴修农田灌溉水利工程投资200万元,修建了近20公里的农田灌溉混泥土水渠,极大的改善了我村的农田灌溉问题。虽然兴修的农田灌溉水渠改善了我村农田缺水性问题,但存在许多的问题。一些水利工程经常性堵塞、破损。水渠管理投入力度不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灌溉和人畜饮水设施,因缺少资金维修和更新设备,已严重老化,无法满足用水需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缺乏。

生活垃圾方面:我村一直没有建立有生活垃圾处理点,大量的生活垃圾都是倒入农村房子的周围,或者是倒入公路的两侧,再或者就是倒入公路的下方等等。我村到处存在垃圾随处乱放、乱倒垃圾的现象;6个组的人民生活受到了生活垃圾乱倒乱放的影响,河水受到了极大的污染,生活用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生活污水方面:我村有916户居民,村里没有生活污水处理厂,仅有106户自家修建了沼气池,拥有沼气池的居民仅占了11.5%。25.6%的居民把生活污水排进了自家的化粪池或者沼气池,74.4%的居民将生活污水排入渗坑或者直接排进河道,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致使居民饮水不安 3 全。生活污水在不同程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有的居民把生活污水排在道路上。

卫生医疗方面:我村的卫生医疗保障极不健全,卫生医疗基础设施条件差,技术落后,只能诊断、治疗一些小病。我村仅有一家诊所,诊所的面积才10m2,卫生医疗极不正规,医疗人员诊所里还营业烟酒小吃。医疗人员只一个,而且都超过了60岁,病人的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娱乐休闲方面:我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滞后,我村没有建设有娱乐和休闲的公共场所,没有公共休闲的文化广场,没有运动健身设施,没有公共借阅的图书室。我村的居民都是打牌或打麻将为主要形式,娱乐休闲设施极不完善。

四、分析

改革开发以来,我村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建设,我村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前的毛坯石子路已结束,我村的14个组已全部通有混泥土4米宽的标准道路。虽然交通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有些道路建设得不到位。在公路建设中,部分工程建设不合理,资金投入不到位,监管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我村建设的一些公路质量不高。我村公路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没有公路养护人员,公路破损程度高。

我村仅有4个组处于偏远山区,但网络覆盖率不高,我村仅有两个组通有移动宽带网络。我村的网络覆盖率主要是由于缺少资金和村里不重视网络的建设,致使我村的网络覆盖率低。

近年来,村里注重人用饮水的安全,我村的人用饮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村有百亩甚至千亩良田多处,但农用灌溉水渠设施不够完善,供水 4 跟不上需求。出现水渠堵塞、破损,主要是村里的农用灌溉水利缺乏管理。需要加强对农用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

我村的生活垃圾没有设置集中处理点,主要是由于缺乏资金和村里不重视生活垃圾的处理。才出现了我村的生活垃圾乱倒乱放,公路边、河流边到处都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乱倒乱放甚至影响了我村饮水安全。

我村的居民没有修建沼气池或化粪池主要是由于人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缺乏资金。近年来人们的思想也在随之改变,也在大力的修建化粪池。人们没有环保意识,致使生活污水排入了河道,排在了道路上。我村的医疗条件技术差落后,运营不正规,是因为村里的医疗缺乏管理。娱乐休闲设施落后,是因为人们不注重休闲娱乐设施,受传统的思想影响。我村的休闲娱乐都以打牌、麻将为主,形成了传统,没有进行新的发展。

五、发展对策

公路方面:加强我村的道路建设,在原有的道路条件下加宽道路建设,加宽的道路在两侧建设排水沟,节约资金,二使车辆在道路上可以互让互行。在道路的两侧安装路灯,每隔50米安装一盏路灯,并且在道路的两侧种植观赏树木,每隔5米种植一棵观赏树。在道路交叉路口和拐弯处加宽路面,危险路段安置护栏和交通标识。

移动宽带方面:用两年的时间建设移动网络管理中心,让10个组通有移动宽带。

水利方面:没有通自来水的4个组,在高于聚居地的地方建造储蓄池,利用压力输水,让没有通水的四个组用上自来水。解决人们饮水难的问题。修复原有的水利工程,兴修农用灌溉水利,全力保证农田的需水量。

生活垃圾方面:在全村14个组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点,将可回收的垃圾与不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分类,再将不可回收的垃圾进行挖坑填埋,挖坑填埋的垃圾远离生活居住区。

生活污水方面:在全村鼓励居民兴修沼气池或化粪池,在3年的时间内居民的沼气池或化粪池的数量要占全村总人数的80%以上。村里的居住区的道路两侧修排水沟,严禁生活污水排在道路上。大力争取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大力宣传保护环境,保护水源,严禁居民将污水排河道。

卫生医疗方面:大力完善我村的卫生医疗条件,健全卫生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卫生医疗设施建设,引进新的医疗设备,不再出现商店与诊所并 5 存的现象。引进高层次卫生医疗人员,扩大诊所面积,规划新建诊所面积40m2,病人床位达2个,拥有一些必要简单的医疗设备。3年之内修建完善,全力保证我村的病人得到好的治疗,及时的治疗。

娱乐休闲方面:在我村的居民居住中心建设文化娱乐广场,运动场,休闲健身中心。全力完善我村的娱乐休闲设施,健全娱乐休闲管理体制。规划在3年的时间内修建公共村用图书馆,文化体验中心。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极大的改变了我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现状。但我村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存在一些不足,建设的工程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并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政府对农村的投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确保项目建设所需。

切实落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责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村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合理的规划。有了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按照统一规划、明确分工、统筹安排的要求、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积极鼓励、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重点加大对农村公路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教育等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河北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分析》彭超、任春丽、王余丁 《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思考》

第四篇:关于XXX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研究

关于XXX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研究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一个城市物质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物质载体,它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兴衰和变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力度和规模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越来越强调高标准化、大区域化、高度集中化和高科技化。高标准化是要在快速城市化的大潮中巩固大中城市的命脉,大区域化是要在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的发展政策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和行政区限,统筹大型基础设施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高度集中化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集约各项建设资源和能源,扩大生产规模和辐射范围,并充分考虑各环节副产品衔接;高科技化是要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能够做到最大的减少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碳和各类污染物的排出、最好的满面足城市发展需求,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在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采用地方财政投入,有限的地方财力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额投资需求形成矛盾,甚至成为制约城市化进程的瓶颈。城市基础设施“三分建七分管”,建设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同样也是制约城市化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因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资金及建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成为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XXX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管理机制、资金的问题,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及意义出发,结合XXX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及规划、管理、资金现状,阐述了XXX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管理、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其它城市成功的规划、管理、资金经验及XXX的实际现状,提出了解决XXX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管理、资金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为解决XXX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管理、资金问题拓宽了渠道,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五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稳步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赵雨 刘艳丽 张丽娟 赵妍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支撑。2004 年以来的连续六个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均把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0年国家又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重点支持农林水利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显著增加了对农村水、路、气、电、房建设等民生工程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因此,在2010年初,由行政学院几名教师组成调研组,深入白城地区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等县市,对白城地区各县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要求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可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六小工程”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十五”期间,在继续搞好大江大河治理和开展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的同时,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投资始终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努力做到了“一个调整、三个倾斜”。“一个调整”是:不断调整投资结构,努力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三个倾斜”是:一是坚持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项目倾斜。二是坚持向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倾斜。三是坚持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明显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在增加。据吉林省农村基础设施调查综合汇总分析,目前,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一个需求是有关民生改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内道路建设、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垃圾收集处理、改厕、路灯亮化、通公共交通、电网改造、有线电视。这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三)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

我们在调研中深深感到,如果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首先搞好,现代农业建设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对白城地区来说,干旱是制约白城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市是典型的风沙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1999年到2008年十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为315.6毫米,干旱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由原来的“十年九旱”发展成“十年十旱”。全市1200多万亩耕地,半数以上缺乏井灌条件,依赖天然降水维持生产,受干旱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以玉米单产为例,1999年以来,10年间平均单产为715斤/亩,比全省低20.2%。以粮食总产为例,2006年全市粮食产量为48.7亿斤,2007年为36.7亿斤,2008年则达到63亿斤,年季间产量波动幅度超过10亿斤。持续的干旱,还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自然泡塘干涸,过境江河断流,土地碱化、沙化、荒漠化加剧,不但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给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农民增收大部分来自于农业,所以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更为紧迫。同时还必须看到,如果农村的交通、电力、供水等设施不首先改善,就很难有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繁荣兴旺;如果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不首先搞好,就很难有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总量不足

目前,金融支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本来源,资金支持不力是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以2007年为例,全省各市(州)平均农业贷款额为36.3亿元,而我市仅为28.6亿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1%,其中仅有很少一部分投入到农村基础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期投入资金相比,我市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明显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的不足意味着用于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偏小,并影响到我市部分偏远农村的电网改造、公路建设等项目的开展,也拉大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有时甚至会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等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债务包袱重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设计时往往只考虑到当前的利益,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在存量上与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增量上也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另外,部分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卫生室、乡村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比较差,需要进一步改善。部分农村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建设标准低,严重滞后于城市。还有就是古建文物、特色民居、古树、大树和成片林地也同样缺乏保护。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供需双方沟通不到位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属于程序“自上而下”的上级政府主导型,忽视了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意愿表达,加之农户分散经营利益的多元化趋向和对政府官员考核升迁的利益驱动,导致基层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上出现了重短期轻长期,重新建轻维护,重“硬”基础设施建设“轻”软件投入,重表面轻实效的“四重四轻”现象,农民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不能及时优先实施,不切实际的“花园城镇”、“样板农村”,却花样百出。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制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类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监督制约办法》《农村基础建设公共招标实施办法》等配套的法律法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处于国家“大一统”的混乱模式,各级政府对那些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明确定位,也没有具体的规划,一味依赖上级拨款。加之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和违法考核办法,拨款的“漏损率”过高,使用率不高,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压力。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认真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工作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科学规划,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规划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明确阶段性具体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推进,又要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在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乡党委针对今年春季降水少,抗旱形势严峻的实际,本着早动手、早安排、早行动的原则,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科学规划,迅速掀起了以打农田抗旱井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乡党委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向上争取到40万元的抗旱水源井配套资金,村民自发筹集20万元,乡党委拿出40万元,计划新打抗旱井110眼,增加农田灌溉面积4400亩。德顺蒙古族乡乡党委为确保打井工作的有序进行,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打井一线建立了现场指挥所。以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并安排一名副乡长级领导干部负责监管工作,对打井用的管材、滤料、井沙等各种材料严格把关,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跟踪监测检查,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价格、统一验收,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每一眼井,截至到4月末,所有抗旱水源井建设工作全部结束。正是由于德顺蒙古族乡乡党委把做好抗旱水源井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盼,高瞻远瞩,科学规划,才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所以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时,既要做到尽力而为,努力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去,又要坚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既要突出建设重点,优先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又要始终注意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切实防止把新农村建设变成新村庄建设。

(二)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分类指导

各地新农村建设起点有高低、进程有快慢、特色也不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白城地区是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传统农业区,农村经济发展自身积累能力还比较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放到重要位置,同时协调推进其他各项建设,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确保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被农业部授予“2009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的镇赉县,粮食生产实现“五连增”:产量由2005年的9.9亿斤,增长到2009年的15.3亿斤,平均年递增1亿多斤。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能够年年上新台阶,主要就是缘于镇赉县能够因地制宜,从本县实际出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镇赉县最大的资源是土地和水,然而,滔滔南下的嫩江水,始终未能改变这个县大面积干旱的自然环境,大片土地盐碱化,大量的未利用耕地成了烫手山芋。长期实践证明,若引用江水开发水田,便可一举实现以稻治旱的多赢目的。为此,镇赉县制订了“双百规划”(百万亩水田和百万吨粮食)。2006年,贯穿镇赉县8个乡镇的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引嫩入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给镇赉县实施“双百规划”提供了机遇。到2009年底,万亩示范种植获得理想收成,其中,轻盐碱地块平均亩产510公斤;中盐碱度的平均亩产423公斤;重盐碱度的平均亩产273公斤。137户示范种植户,共收获优质水稻175万公斤。所以,镇赉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分类指导方法,是他能够取得农业大丰收的重要物质保障。

(三)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主力军,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组织和引导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白城地区地域广阔,各县市自然资源状况、地形地貌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优先序、建设标准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广泛听取民意,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要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自愿、民主决策,搞好引导服务,改变过去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层层压任务的做法,把政府支持与农民自觉自愿结合起来,由过去的“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帮扶农村,鼓励和支持他们投资、投劳、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须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也要按照存量适当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快建立新农村建设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吸引更多的银行资金、企业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五)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开展新农村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主力军。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辛勤的劳动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落后面貌,建设和谐农村。一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增加投入,大力发展生产,培育农村新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提高收入水平,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二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突出建设重点和优先序,坚持把国家支持和农民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在坚持群众自愿、民主决策的前提下,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式,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三是要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以明晰产权为核心,鼓励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转让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下载关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弊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弊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监控,通过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方法,不断降低扬尘、减少土地利用,提高节能减排效率,项目重点实施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能源外送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为重点,全面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这为今后五年进一步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08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实施意见的通知日河南省2008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

    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XXXX年是XXX建校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工程持续高潮的一年。基建工程部全体职工满怀创造世界一流大学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拚搏奉献,工作总结范文克服任务重,时......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远景设计研究院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不仅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研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 什么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包括:(1)农田水利建设,如防洪、防涝、引水、灌溉等设施建设;(2)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

    基础设施建设高歌猛进

    基础设施建设高歌猛进 ——“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三 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我县基础设施经过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交通运输、邮电通......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全

    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农村机耕道建设 机耕道建设是农村发展机械化农业的必要条件,是顺利实施土地流转政策的重要保障。没有必要的机耕道,就难以大规模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