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上网利弊》研究论文
《中学生上网利弊》研究论文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Internet的出现及飞速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和学会利用网络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趋势。
中学生上网是一件很普遍的事(经我们调察我的班内上网的人数占30%),在上网的同时对我们的影响有利与弊。所以我们要发其利,避其弊,使学生健康、活泼、快速的成长,使网络之花在校园鲜艳的开放。
中学生上网有利方面:
一、可以开阔视野。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得各种最新知识的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
二、可以对外交流。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可以彻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并且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网络为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仅教师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各类教育网站获取学习资讯。
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的发展。消除心理障碍,可以无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心事,减轻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一来可以锻炼文笔,二来觉得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的业余爱好水平。开一个计论区,和大家交流,把掌握电脑软件的运用的同时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有利于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可以促进“学业”。
五、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
中学生上网弊的方面:
当我们通过网络开阔视野,了解世界的同时,但也发现了学生上网的诸多弊端,而且有时显得非常突出。
一、上瘾问题。大多中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聊天和玩游戏(据我们调察,上述情况在全班21个上网的人有15个是如此)。漫无目的的聊天在时间上很难控制,游戏的兴趣持久性,再加上青少年们爱玩的天性,自制力又很差,因此很容易造成上网成瘾性。
二、不健康网站问题。互联网上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的内容网站,还有一些政治反动的网站,这些都对中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会对一个人的性格的扭曲和人格的分裂,严重的还会使人精神变态。
三、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健康问题。
四、思维能力问题。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学校、老师加强监管。
二、家长合理监督。
三、社会加强管理。
最后,中学生们要端正上网的动机,千万不要雾里看花,愿用他们的一双慧眼,把网络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网络本身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它给我们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归根结底在于如何利用它,掌握它发展它。相信,在国家利用它,掌握它发展它。相信,在国家对网络的严格管理和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下,完全可以将网络的不利影响消灭于无形,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对自己成长有利的知识和消息,让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在校园,在学生中间健康发展。
七年(1)班林 铭 昭2 0 1 0.1 0.1 8
第二篇:中学生上网利弊研究报告
中学生上网利弊调研报告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网上对25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查得上网人数为1257人,其中高一学生471人;高二学生786人。上网地点:距离学校500m—1500的公共网吧(86%),还有少数同学在家里上网(14%),说明公共网吧是中学生的主要上网场所。并且有些公共网吧在一些偏僻小巷里,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发现,还有一些网吧开设在二、三楼,甚至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所以很多学生上网家长并不一定很清楚。科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上网心理有八种:
一、从众心理,二、好奇心理,三、自卑心理,四、求异心理,五、逆反心理,六、放松心理,七、求知心理,八、迷恋心理。
上网目的:
中学生上网吧,大部分是纯粹的玩游戏(占60%),有一部分是聊天(25%),也有一部分学生是查资料(15%)。现在,中学生上网的人数仍在与日俱增,很多学生赶时间,只要有新的游戏下载,马上
去申请帐号,并很快沉迷其中。例如很多学生进网吧,只想把自己的帐号升级,夺得好的战备。
上网的弊端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中学生这一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学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盗、抢劫、强奸、杀人的犯罪道路。如我们在人民网上找到《狼群出没的互联网》文章,里面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2000年以来我国以及别的国家由于青少年上互联网而发生的犯罪事件。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导致丧失道德规范。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部分中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说谎是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等,使得中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
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Q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中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是,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形式的交往。这种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而且,网络上的青年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同辈交往,中学生与家长、亲戚朋友、老师等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20.4%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还是聊天。
当然上网也有好处
一、开阔视野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
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调研结论: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
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三篇:中学生上网利弊调查报告
中学生上网利弊调研报告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1.时间:2012年7月-2012年8月
2.地点:学校周边及网络
3.方式:统计和网上问卷调查
4.报告人:** 网上对25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查得上网人数为1257人,其中高一学生471人;高二学生786人。上网地点:距离学校500m—1500的公共网吧(86%),还有少数同学在家里上网(14%),说明公共网吧是中学生的主要上网场所。并且有些公共网吧在一些偏僻小巷里,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发现,还有一些网吧开设在二、三楼,甚至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所以很多学生上网家长并不一定很清楚。
科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上网心理有八种:
一、从众心理,二、好奇心理,三、自卑心理,四、求异心理,五、逆反心理,六、放松心理,七、求知心理,八、迷恋心理。
上网目的:
中学生上网吧,大部分是纯粹的玩游戏(占60%),有一部分是聊天(25%),也有一部分学生是查资料(15%)。现在,中学生上网的人数仍在与日俱增,很多学生赶时间,只要有新的游戏下载,马上去申请帐号,并很快沉迷其中。例如很多学生进网吧,只想把自己的帐号升级,夺得好的战备。
上网的弊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中学生这一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学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盗、抢劫、强奸、杀人的犯罪道路。如我们在人民网上找到《狼群出没的互联网》文章,里面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2000年以来我国以及别的国家由于青少年上互联网而发生的犯罪事件。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导致丧失道德规范。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部分中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说谎是 1
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等,使得中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Q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中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是,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形式的交往。这种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而且,网络上的青年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同辈交往,中学生与家长、亲戚朋友、老师等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20.4%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还是聊天。
当然上网也有好处
一、开阔视野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调研结论: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四篇:中学生上网的利弊及对策
中学生上网的利弊及对策
课题名称:中学生上网的利弊及对策
课题组组长:张露铭
课题组成员:
课题指导师:朱金潮
一、课题的来源与确定: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中学生对上网聊天、玩游戏、发帖、写微博越来越感兴趣。我们经常听到、看到,尽管学校老师一再批评教育、尽管家长严加防范,有不少的中学生,一有机会就上网,千方百计去泡网吧。为什么网络对我们中学生有这么大的魔力呢?上网真的能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吗?上网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带者这些问题,我们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决定将《中学生上网的利弊及对策》作为研究课题。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永泰县城区四所中学(城关中学、青云中学、永泰一中、私立云山学校)学生的上网情况展开研究。
三、研究目的和思路:
(一)研究目的1、了解中学生上网现状,及家长、教师对中学生上网的看法。
2、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向同学们提供经验教训,帮助同学们增进对网络的了解。
3、通过分析总结网络对中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建议,供学校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二)研究思路
1.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
2.通过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小组成员自身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个性特长。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网络搜索资料了解各地中学生上网情况及网络对中学生成长影响情况。
2、问卷调查法: 在老师的协助下,通过对本县城区四所中学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城区中学生上网情况及对学习的影响情况。
3、座谈研讨法:在老师的协助下,通过对走访本校部分学生,与部分家长和老师进行座谈研讨,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五、研究时间及各阶段有关活动
2011年9月30日——2012年5月30日
研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时间:2011年10月-11月)
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并形成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时间:2011年12月-2012年3月)
1.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分工,理解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开展针对性研究工作。
2.查阅相关网络资料、文献资料,进行资料的分析、整理、归纳工作。
3.编印调查问卷,开展调查工作。
调查过程:我们对永泰县城区四所中学各抽取一个班级,共210名学生进行了上网情况的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175份(其中,初中学生120份,高中学生55份。)。调查内容包括10道选择题和3道问答题。
4.采用人工统计法,课题组成员对回收的175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
(三)总结阶段(时间:2012年4月——5月)
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考查询到的相关文献资料,在对统计的数据作认真彻底的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结果
(一)正确使用网络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1、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调查中,37%的同学选择利用网络查寻学习资料,9%的同学经常在网络上发帖、写微博、发表文章。
2、网络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从前学生们很难搜集到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等,现在在网络上可以轻易得到。网络给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业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3、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中学生在网络上与网友交谈时,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很方便地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想说而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
(二)如果上网不当,可能将对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1、上网不当,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耽误学业
据问卷调查,有27%的中学生做作业时依赖网络,不是自己独立完成作业,而是通过上网“百度”作业答案、抄袭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有71.6%的同学选择了上网聊天和玩网络游戏作为主要的网上活动。38%的同学放学不按时回家而上网吧,有时玩通宵,甚至旷课、逃学,不但影响了当天的听课,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恶性循环。
2、上网不当,将影响学生家庭关系的和谐,导致疏远亲情。
父母都会给孩子零花钱,虽然许多中学生觉得父母给的零花钱太少,但是算算大家花在网上的钱也不是一个小数字。10%的同学单是上网费用每月达到300至500元,而将近7%的同学每个月上网的花销甚至超过了500元。后者对于绝大多数最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这份钱有可能是家长一周的劳动所得!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有的同学就是用了父母的血汗钱无度地去上网玩游戏和聊天。这实在是一种不知感恩的行为。
我们还找到《青岛早报》的一篇报道:胶南一位初中生因迷恋上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遭到父亲训斥后他跑到日照市一家网吧连续上网10天,在民警的帮助下父亲才从网吧内发现了走失10天的儿子,看到儿子瘦了一圈,父亲当时就抱着儿子失声痛哭。这位过分迷恋网络游戏,导致亲情的疏远。
3、上网不当,将影响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可能诱发犯罪。
在网上,人们说话似乎格外随便,谎话、粗话或者威胁性的语言张口就来。这使得90%的同学都误认为上网的好处就是随心所欲。只有46%的同学认为上网撒谎是不道德的。
有的中学生迷恋上网但又没钱,就会为了上网成瘾而盗窃,盗窃公物和他人财物;有的中学生敲诈、勒索、抢劫小同学。可见,上网不当,会使得一些中学生为了上网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上网对学生健康的影响:身心发展,埋下隐患
(1)生理健康:健康体魄,受到摧残
问卷调查表明:有将近49%的同学在网吧上网,也有34%的家中已经装上了宽带。他们上网的时间普遍不短,普遍一周达到24小时以上,其中2%的同学一周达到100小时以上,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可以说他们是把课堂以外能利用的时间都用来上网了,甚至包括睡觉时间,有的同学几乎每到周末都至少通宵上网一次。
长时间的上网,对中学生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一方面,上网时间过长对视力伤害很严重,另一方面,网吧内人员密度大,空气混浊,同学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有的同学为了玩游戏,甚至不能按时吃饭,调查中,13%的同学在玩游戏
和吃午饭之间选择了空腹作战,丰盛的午餐变成了在网吧凑合了事。
上网也抢占了同学们的户外运动时间。在我们采访的同学当中,当你问他们课余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是什么时,他们的回答几乎无一例外——去上网,而这种休闲方式使得青少年的户外运动减少,把更多的时间消耗在电脑上。
(2)心理健康:污染心灵,威胁安全
有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致使不少的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网站应运而生,严重侵蚀青少年的心灵。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与人沟通等性格,现实中往往是不能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调查中,上网上瘾的学生有95.3%都是在玩网络游戏,游戏代替了现实,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侵扰。尤其是一些心灵单纯的女同学,如果交到还网友,很容易上当受骗。
七、应对措施
禁止中学生上网不可取也不可能,关键在于怎样进行正确引导。网络本身无错,关键在于怎样引导中学生去使用它。
(一)学校方面
1、建议学校和老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加强自律。
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学习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课堂学习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更深入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但决不能将网络作为玩游戏、聊天的代名词,2、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我们希望学校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学校的电脑室应定时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查查资料,交流体会;另外,还应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尽量把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少受网吧的引诱,促进身心健康。
(二)家庭方面
1、家长应掌握网络技术,正确对待孩子上网
在调查当中,我们发现有71%的家长不了解网络。16%的家长认为该关闭网吧;62%的家长认为要加强网吧管理,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79%的家长坚决反对孩子上网吧。我们认为:作为家长,对互联网不应是拒绝而是了解,应从提高自身水平入手。家长要熟悉网络,可以与孩子一起上网,一起探讨网络问题,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又可以消除与孩子的代沟,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2、监督、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和时间
因为学生的鉴别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为了防止中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而
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应与学生建立安全上网规则。
(三)社会方面
1、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力度
有关部门对网站内容,上网时间和身份证等方面要认真检查,严格管理,保护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中学生创造优良的网络环境。并且要把电子游戏作为一项文化产业,组织开发主题健康、情节生动、青少年喜欢的游戏产品。
2、多建立中学生喜爱的网站。
中学生上喜爱的网站,能够寓教于乐。那些正规导向健康的论坛,能够让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倾诉苦恼,发表看法和建议,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八、研究收获与小结
1.通过这次的研究学习,真正让我们学会与人更好地沟通与相处,进一步了解了社会。
为做好中学生上网情况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少问题与困难,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研究学习中,我们组的每一个成员在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2.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认真,在困难面前我们全组同学学会了坚持与忍耐,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无论做什么,都会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这次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特殊而有意义的经历,我们克服了胆怯,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和成熟。
第五篇: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我们中学生,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
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敖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表少年的青睐。
但又有许多人认为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的确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内部充满各种信息,像反动、暴力、黄色,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中学生自主能力有限,实在难以抵御网络惊人的吸引力。}
但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的确中学生的自制力和网络的吸引力,可以说两者根本是无法匹敌的。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而中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不如网络的吸引力。它好象刚出生的婴儿,终究是需要细心的扶持的,在正确的教育、指导下,长大成人,建设国家、作出贡献。但偌是像现在这样,抑制了学生上网,不就好象将这婴儿杀死在摇篮里吗?中学生上网的人数很多,部分人受到不良影响,这正说明了是否受到不良影响取决于自身的素质与意志。俗话说得好:“人正不怕影子歪。”只要我们有不靠近这种沉溺人思想的网络传播的意志,自然也就不会受到其影响了。}
利弊的区别在于你如何运用它,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如果是用于成天打电子游戏,不分昼夜,肯定是弊。如果用于学习:利大于弊。如果用于聊天、游戏:弊大于利。}
网络代表着文明的进步。网络是一个奇妙的东西。那里有浩翰的知识海洋任你遨游,有瑰丽的艺术之葩争奇斗艳;足不出户可知晓天下大事,鼠标轻击即购来中意之物;享受与世界各地的友人“聚会”聊天的乐趣,体会发张“贴子”可得到八方援助的喜悦……
网络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网上可以看到比电视报纸更快更多的消息。可以很快的找一本书,也可在线听最新的音乐,可以在线做知识问答或远程教育来充实生活,学到很多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投稿网上发表显示自己的才华。还能做出独具风格的个人网页,展示我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以及个人动手能力。通过网络还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既快捷方便、又经济实惠。传统信件如果要从中国寄到美国要两个星期时间,而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到达,现在,想寄信只要打开计算机联上网,就可以将信件发送出去了,再也不用到邮局去寄信了。
总之,网络提供电子邮件、信息查询、文件传输、网上聊天等信息服务,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好帮手。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也有不足的一面:网络游戏、沉湎聊天、黄色网站是三大社会公害。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泛滥成灾,垃圾信息对学生整体素质造成冲击;网络传播成为诱发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的重要因素,如虚拟的网恋,让不喑世事的学生上当受骗;“网络上瘾症、孤独症”等网络技术副产品使一些学生行动变异、心理错误乃至生理失调,造成身心危害;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强化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其民族文化素养造成冲击。这就是网络。掌握好它就能更快的到达成功彼岸,误用了它,将陷入了无底深渊难以自拔。我们必须兴利除弊,让网络为我们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精彩。
网络本身没有错,是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重点是人,电脑是没有思想的,但是人有思想,网上好或不好的东西都是人为的,好的人用电脑会更好,差的人用电脑就是损人不利己,利不是钱,而是人格,违反社会道德走向。这是你说话要保持中立的重要依据,不会偏向任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