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打工人员宿舍消防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3:1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来打工人员宿舍消防安全状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来打工人员宿舍消防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外来打工人员宿舍消防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XXXX新区经济高速发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本地私企蓬勃兴起,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这些特殊群体的居住环境相对较差,大多为简陋的集体宿舍,且消防安全素质较低,火灾防范能力较弱。近期,新区大队对辖区外来务工人员集体宿舍楼消防安全状况集中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并就如何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供大家探讨。

一、抽样调查数据统计

此次调研活动调查了新区3个镇、4个街道共37处较大规模的外来务工人员集体宿舍,并就宿舍建筑面积、住宿人数、建筑层数、建筑产权性质、消防安全状况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

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

(一)建筑面积:37处集体宿舍中有23处建筑面积超过1000m2,占62.2%,其中面积最大的达到40000 m2。

(二)住宿人数:37处集体宿舍中住宿人数超过100人的有22处占59.5%,其中住宿人数最多是新区春丰打工楼,住宿人数达到4500人,但大多数集体宿舍的住宿人数为300至500人。

(三)建筑层数:3层及3层以上的集体宿舍有24处占64.9%,最高的有六层。

(四)建筑性质:37处集体宿舍中有20处为企业自建,供本企业员工居住,政府、企业出资建造的有11处,厂房改建的有6处,调查中没有发现建筑性质为居民住宅的集体宿舍。

(五)消防安全状况:消防安全状况调查内容分为审核、验收手续、防火分区、疏散设施、灭火器设置、室内消火栓、自动设施、人员安全意识、管理力量、管理台帐9个子项目。调查发现37处集体宿舍中仅有4处(占10.8%)全部符合上述所有项目,其余的集体宿舍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消防手续不齐全、消防设施不完善。统计表明:审核、验收手续、疏散设施、室内消火栓这三个子项目的合格率尚不到60%(审核、验收手续合格率为48.6%、疏散设施合格率为59.5%、室内消火栓合格率为45.9%),防火分区、灭火器设置的合格率也只有66.7%和64.9%。由此可见,外来务工人员集体宿舍消防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三、外来务工人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难点

(一)群体特征:流动性大,人员具体情况难以掌握。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处于“动态”流动之中,所以只能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群体分析来进行宏观管理。外来务工人员的情况复杂,分布范围广,行踪不确定,给具体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个体状况:文化和收入水平偏低,整体消防意识淡薄。外来务工人员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文化水平整体偏低,据2007年底进行外来人口统计情况表明,农民工1417565人,占外地来锡人员总数的74.5%。另外一项对新区41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以上文化仅占2.2%、高中文化占8.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9.3%。文化水平偏低往往导致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不能找到高收入的工作,低收入就直接决定了其生活状况较差。生活状况差往往决定其对自身的消防安全状况关注较少,主动接受消防安全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连火灾报警电话都不知道,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也较差。

(三)居住情况:居住环境复杂,火灾隐患较为突出。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处有几种形式:旅店、民居、单位、工地、租赁房。2007年12月底,XX218万名外来务工人员中,居住在旅店的占1.45%;居住在居民家中的占7.87%;居住在单位内部的占13.03%;居住在工地现场的占6.90%;租赁房屋的占57.60%;其他占13.16%。与此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区的建筑比较复杂,且主要为集体宿舍,其中有29.7%的集体宿舍为政府、企业出资建造,企业自筹资金建的占54.1%,厂房改建出租的占16.2%。一些集体宿舍大都分布在离厂较近的区域,便于员工上下班,然而在有限的周边区域里,相对来说集体宿舍的可用建筑占地面积较少,少数员工集体宿舍甚至设置在人员密集的居民区内,整体建筑较为拥挤,防火间距,消防道路狭窄,一旦发生火灾,影响消防队火灾扑救和人员安全疏散。

(四)社会管理: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少,消防安全关注度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分布凌散、管理难度大,一些地区政府部门在对其管理中虽已纳入消防安全内容,但由于职责不够明确,缺少专门管理力量,平时指导缺乏针对性,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公安消防部门和派出所人手紧、任务重,对外来流动人员的生产生活场所难以实施经常性的消防监督管理。此外,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较少,消防知识普及率较低,以及社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关注较少,增加了外来务工人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

四、加强外来务工人员集体宿舍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的探讨

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集体宿舍的消防管理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我们要把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火灾防范能力、减少火灾侵害作为关爱“新XX人”的实际行动。就如何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集体宿舍消防安全管理,我们进行了以下一些探讨:

(一)将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纳入网格化管理模式。近年来,公安派出所三级管理工作机制的推行,将XX消防的基础控制和社会安全管理导

向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可以将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纳入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内容,进一步明确基层政府和公安、民政等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将外来务工人员消防安全管理教育工作以目标责任考核的形式纳入政府的管理内容之中,或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等形式建立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推动流动务工人员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最终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的外来务工人员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格局。

(二)将外来务工人员列为消防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从基础着手,并采取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联合有关部门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画册等各种媒体开展消防知识宣传,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外来务工人员直观地了解并掌握消防常识,及时发现身边的火灾隐患,采取有效措施,把火灾遏制在萌芽状态。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宣传作用。联合辖区内各居委会开展多种外来务工人员喜闻乐见的消防文艺汇演,定期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观看消防录像带,开展消防知识竞赛,在社区设立消防宣传栏张贴消防安全图片,在人员密集区域张贴防火标志,出动流动宣传车,利用小喇叭和巡逻晚呼等传统形式进行宣传。三是充分发挥学校宣传作用。联合辖区学校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发放大队消防宣传资料,定期组织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到大队进行参观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消防安全知识,达到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个群体的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调动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大队消防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充分发挥用工企业作用。督促企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有关消防安全制度,定期指导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学习和培训,指导企业内部开展黑板报展评、广播宣讲、举办消防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学习消防知识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五是充分发挥消防宣传部门教育主力军作用。消防部门应主动走进企业和外来人员集中住宿地,开展消防安全常识宣传,使外来务工人员学会基本的自防自救方法,并掌握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及内部疏散和逃生自救基本要领,学会如何发现和整改工作岗位和住宿环境中的火灾隐患,从而不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火灾自防自救能力,有效预防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积极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地的消防安全环境。目前,新区外来务工人员已有73万余人,集中居住点250多处且相对集中在坊前、梅村、旺庄等地,其中上规模的聚居地有20余处。改善此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抓源头管理。有关职能部门明确此类建筑投入使用前必须办理申报登记手续,在业主办理申报登记手续过程中,对有关消防安全状况进行把关。二是抓过程监督。消防部门和公安派出所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应将此类场所列入日常监督检查的重点,加强监督和指导,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三是抓隐患整改。对防火分区、耐火等级、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存在不安全隐患的单位,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协调政府和相关业主,提出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和责任人员,及时予以整改。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要以政府名义挂牌督办。

(四)将消防安全技能的培训纳入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上岗培训内容。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XX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8年4月,已有106.6万外来务工人员加入了工会组织,并通过工会这一基层组织形式,落实和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不失为探索消防安全强制教育的一个新途径和新方法。此外,消防安全培训教育也已有所突破,目前XX市外来务工人员培训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之中,该中心将承担起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各方面职业培训工作,其中将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列入其中也正在商榷之中,使掌握一定的消防安全技能成为外来务工人员上岗就业的基本要求,XX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必将得到很大提高。

这次消防安全调查是在XX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口大量流入并带来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突出问题这一大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全面的调查,是相当及时和必要的一次专项检查,其对新区消防安全工作的顺利展开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必须对此次专项调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深层次分析产生突出问题的原因。提请政府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消防部门要积极主动担当主力军,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将外来务工人员集体宿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抓紧抓好。

第二篇:关于大连市外来劳务工人员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连市外来劳务工人员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连市外来劳务工人员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辽宁省大连市职业介绍中心 郑传高

为准确掌握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状况,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各项就业措施,全面做好今年就业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近日我们对大连市外来务工人就业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本文想以此为基点,提一些问题和看法,送于同行参考。

一、主要特点、问题及原因

第一,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虽然近几年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国有、集体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逐渐减弱,就业压力较大,管理部门还制订了限制使用外来务工员工种(岗位)目录,但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并未因此有所减少。从1995年前的32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47万,6年间增长47%。即使是郊区和北京就业难点地区也有不少外来人员前来就业。

第二,外来务工人员的投向发生变化,从业范围不断扩展。过去外来务工人员大多集中在建筑、机械、冶炼、纺织、服装、水产工、餐饮服务等苦脏累岗位。现在,装饰装修、物业保安、个体经营等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如:长兴市场630个农贸摊位外来人员经营的摊位有400个,达到66%,外来从业人员达50%以上。往年海港、造船等企业是使用外来人员数量较多的企业。现在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使用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明显增长。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75%的雇工都来自外来务工人员。据调查,全市每年装饰装修工程量为50亿元,其中公建装修30亿元,家庭装修20亿元。约有2万人在从事装修工作,其从业者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甚至宾馆的领班、服务员,商店里的营业员,商定的营销人员中也招用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

第三,从业时间逐渐趋长。过去单位招用农民工多为临时性、季节性的短期工。近几年,许多外来工都是全年顶岗。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外来工从业时间大都在3年以上,有的已达6年以上。这种多是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的岗位。有些在连经商人员因业务逐渐扩大,工作比较稳定,基本上是长期定居。随着城市人口和户籍管理政策的松动,有的在连务工人员已在大连购买或准备购买房子,准备长期定居。调查发现,务工时间在3个月以下3.5万人,4个月——1年的39万人、一年以上的4.5万。

第四,外来人员的流动仍具有较大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无序性特点。虽然外来人员较多,但通过有组织的招工或劳动力市场实现供需结合的不是很多,多数人员都是通过亲友介绍或工友引领找到工作,也有一部分人是盲目而来,他们是形成马路市场的主要群体。这种自发性、盲目性、无序性的流动不仅使个人经济受到损失,也给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带来了混乱,甚至容易引发刑事案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目前的主要问题:

一是用人单位私招乱拉问题仍较突出。有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图省事,往往在门口张贴招工启示,或到马路市场私拉,即不签订劳动合同,也不办理用工手续,更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人员流动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潜伏着较多的劳动纠纷危机。

二是侵害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个别用人单位受利益驱使,对所使用的外来务工人员除了压底工资报酬外,还往往利用管理不到位缺陷,采取不缴社会保障费,克扣、拖延工资,加班加点延长工时等违法行为来降低人工成本,严重侵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难度加大。外来务工人员从业范围广,流动性强,高度分散,遍布城镇的各个角落。劳动部门虽然设有外来人员管理部机构和外来务工市场,但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场外交易的情况比较多,形成了一部分游离于管理范围之外的流动群体。给劳动部门采集供求双方信息,掌握劳动力市场状况,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增加了难度。管理手段与管理对象之间不对称。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地区经济和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须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从用工方面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具有独立用人资格的生产经营实体,以实现最大利润为目标,必须追求最小投入和最大产出。因此,他们自然的把用人的目光转向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的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从求职方面看,近几年农村乡镇企业竞争加剧,普遍不大景气,吸纳就业能力减弱,加之入世后农业可能受到冲击,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有增无减。为改变目前的生活水平状况,他们把就业和致富的路子转向城市。

二是农村劳动力具有的吃苦耐劳品质和城乡消费水平的差异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提供了立足条件。那些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较差、劳动报酬较低的工作,城市职工不去做,而农民工去做,其原因固然在于城市职工就业观念不端正,对就业岗位对于挑剔。同时也在于城乡物价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同,城乡职工所依据的参照系不一致。对农民而言,把在城市的劳动收入与劳动付出和在农村的劳动收入与劳动付出加以比较,前者要好于后者。另一方面,农民工所具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便于管理和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对于某些苦脏累岗位,在生产组织和管理上存在着一些特殊要求,像服装加工行业需要经常加班加点,餐饮、娱乐、服务行业经常要工作到晚上10点钟以后,装卸搬运等岗位要经常突击抢任务等等。由于他们大都居住在单位宿舍,人员相对集中,无需通勤,便于生产组织和管理。特别是一些临时性、季节性的用工岗位,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使用外来务工人员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即不签订劳动合同,也不办理就业手续。虽是违规之举,但也确有方便之处。

三是政策滞后和管理不力成全了用人单位在使用农民工过程中告投机取巧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以往我们在对待外来务工人员问题上采取了前后矛盾的做法,如制订限制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岗位工种目录,收取再就业基金等,实际上是一种限制外来人员、保护城镇职工就业机会的一种做法,同时,城乡职工之间又存在着某些政策性的职工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方面的差别。(如住房补贴、取暖补贴、水电补贴、医疗保险等)。允许或认同外来务工人员与城镇职工之间的各种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差别,实际上起到一种鼓励用人单位使用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城镇

职工就业难度的作用。有些政策规定的社会保险项目,也因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投机取巧行为而不能得到很好贯彻执行,少缴、不缴社会保险费的情况也相当普遍。管理部门受条件所限也很难对上述情况予以有效制止。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法律意识不张,维权手段和措施不力,对于用人单位时常出现的违规行为如随意加班加点、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无故拖延克扣工资等做法也是无可奈何。这种差别在客观上无疑加大了城市职工和外来工之间的人工成本差距,强化了用人单位使用外来务工人员的偏好,给城市职工就业增加了难度。

四是近几年城镇私营、个体经济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为外来人员进城务工经商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便利的途径。之所以能出现近几年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人数减少,而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的情况,就是因为城镇私营、个体经济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所致。因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从业范围主要是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所用人员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所以,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随着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数量增长而增长,随着他们的从业范围的扩大而扩大。

透过以上这些现象,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经济不发达地区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经济和发展的角度讲,这种流动即可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农村和农民脱贫致富。但是,发展地方经济与保护本地就业机会是一个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的矛盾。从道理上讲,过多的人为的就业壁垒和地区封销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既不利促进本市的经济发展,也难以收到促进城市职工就业的实效。从实践上讲,在当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的情况下,对部分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采取一定的保护和限制措施,也不失为一个缓解城镇就业压力的可行办法。即使是WTO的规则,也有部分保护性条款,其实质也是保护本国或本地区就业机会。所以,如何摆正外来人员就业与城镇职工就业之间的关系,是各级领导和决策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事。可以预见,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由于加入WTO后对农业的冲击和乡镇企业的弱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还会增加,外来务工人员还会在较大的范围和以更多的数量参与城市的就业竞争。

二、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认为在对待外来人员就业问题上,应坚持不排斥、不鼓励、不放任原则,采取统筹规划,分类管理,因势利导,去弊存利的工作思路,通过完善政策、规范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执法监督等措施,实现外来人员的有序流动。

(一)整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服务运作体系。由于外来人员流动性强、构成复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因此,要求我们的管理组织、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必须具有统筹性、综合性和互动性来与之相适应。把服务和管理融为一体,实现服务和管理的有机结合。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政府各部门间的相互协协调。把劳动、公安、计生等部门的管理予以整合,实现管理的互动和信息的共享。可以通过IC卡统一采集、集中处理有关外来务工人员的各种信息,为领导决策和实施有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二是把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管理和就业服务结合起来,既可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服务质量,拓宽市场功能,又可提高管理效率,可谓一举两得。建立专门的外来务工市场,把政策咨询、信息查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投诉举报、法律援助、用工手续办理全部纳入市场内,消除市内各处的马路市场。使外来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能够自觉主动到市场里来,按规定实现劳动力的供需结合,也能依法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二)统筹规划,分类管理,实现人岗合理匹配和城乡劳动力优势互补。依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适时制订和完善外来人员从业岗位工种目录和工资指导价格。对于城镇职工不能替代的工作岗位,应允许使用外来工,并在服务和管理上予以规范化和合法化,使之享有与城市职工同等的待遇。对于城镇职工可以替代的工作岗位,特别是适合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岗位,通过在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用人单位优惠政策。同时,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制止用人单位靠投机取巧非法获利的行为,消除用人单位在使用本市城镇职工和外地农民工方面所形成的成本差距和利好效果,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城镇职工。

(三)推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适应新的用工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一些新业态正在出现,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同时,这些新业态、新岗位也呼唤着新的用工方式和用工形式的出现。象小时工、非全日工、弹性工作制、非正规就业等等。但是这些新的用工形式与传统的管理制度、工作习惯之间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某些碰撞。另一方面,近几年发展较快、用工量较大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其法律意识比较淡化,劳动政策知之不多,违法用工现象时有发生。其结果是他们不愿使用城镇职工,城镇职工也不愿到那里去工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白白浪费宝贵的城镇就业机会,把本来应是今后城镇职工就业的主要渠道变成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的集中场所。所以,推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很有必要,能够较好的调和上述各种矛盾。把用人单位、社区、家庭个人那些零散性、间歇性、临时性、不固定性的用工需求集中起来,把那些年龄较大、就业竞争能力较弱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组织起来,由劳务公司按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派遣劳务人员。化零为整,集短为长,把不稳定就业岗位变成相对稳定就业岗位,把职工个人职业转换的风险和等待时间转换为劳务公司的经营空间。既可由派遣单位代表求职者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小求职者的劳动争议风险和麻烦,又可为用人单位代办劳动业务降低违法成本,又利于政府管理部门通过派遣单位调控就业岗位,保护城镇职工就业机会,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第三篇:1999年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权益部于1999年4月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据广州、深圳等地的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以来经过铁路南下的民工总量已超过14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左。在这些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17.0%,二年以上的占19.0%。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45.6%,“永远不回乡的”占2.1%,表示“说不清”的占23.2%。三项之和为70.9%。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4.2亿农村劳动力中,至少有2.5亿剩余劳动力,这是造成农村青年跨区域流动最直接的原因。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一方面农业收入占全国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1985年为42.6%。到1995年已降至不足30%。另一方面,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从1985年年的1:1.72扩大为1995年的1:2.33。四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在本次调查中,有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施展才干”,居9个选项的第一位。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回家乡好干点事业”和“到城里见见世面,开开眼界”的分别为14.7%和11.6%,三项相加为57.4%;因为生活困难,想进城挣钱养家的青年仅占16.9%。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主要原因不是衣食无着、生活困难。而是因为普遍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

2、外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了。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滞贸群体人数增多了。以广州为例,1998年外来务工青年约100多万,已经就业的有70多万,还有20多万人暂时不能就业。比1997年上升了16.6%。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定,职业变换频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的一年中,有26.1%的外来务工青年变换过工作。其中,变换过2次以上的达12.8%。工青年变换过工作。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处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他依次为深圳(31%)、北京(28.5%)、上海(26%)、烟台(14%)。从年龄分组数据看,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各工青年以14-18岁最多,达到39.4%;其次为25-28岁(28.2%)、19-24岁(27%)、29.35岁(24.6%)。这表明,外来务工青年进城以后,经常处在一种职业流动的状态中。

从调查数据看,外来各工青年有相当一部分在三资企业(19.2%)或私营企业(11.4%)中就业。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占6.1%。从事个体经营的占5.9%,四项合计为42.6%。他们大都是合同工、临时工,工作缺乏稳定性,随时都有可能被老板“炒鱿鱼”,失去工作后又会重新进入滞留群体。

外来务工青年就业难度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下岗职工人数在不断上升,城市就业面临着十分尖锐的矛盾和沉重的压力。另外,外来务工青年的就业渠道不畅,也是择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3、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1000名外来务工青年中,无任何经济收入的占5.9%,去年个人月平均收入在399下的占20.8%,400元至799元的占43.9%,800元至999元的占14.5%,1000元至1999元的占12.4%,2000元以上的占2.3%。

虽然多数外来务工青年有数量不等的经济收入,但是却很不稳定。在回答“您今年以来是否有经济收入”时,选择“有时有,有时没有,很不稳定”的外来务工青年达25.1%回答没有收入的达7.9%,两者之和为33%。占外来务工青年总数的三分之一。

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收入除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外,还要寄钱回家。这就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调查结果显示,在外来务工青年中,有较多业余时间的约占41.9%。业余生活的单调和枯燥,是引发包来务工青年心理和情绪变化的重要原因。当问及“您在城里打工是否会感到寂寞、孤独和无聊”时,有11.8%的外来务工青年回答“经常感到”,“偶尔感到”和“遇到不顺心事才感到”的分别为29.2%和44.4%,三项之和为84.4%;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8.6%。

4、外来务工青年的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当问及“进城打工以后。您是否受到过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时。回答“经常受到”的占3.8%。“偶尔受到”的占51.7%,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28.5%。

调查数据显示。列在前四位的侵权事件是:与城市职工同工不同酬(22.1%);加班后很少或从来不给报酬(19.1%);受到城里人歧视,经常遭白眼(18.7%);用工单位不能提供基本的劳动保护条件(18.7%)。其余的依次为:用工单位提供的吃住条件太差(17.6%);用工单位拖欠工资或变相克扣工资,甚至拒不发放工资(9.8%);业余时间不准外出(8.1%);因公受伤而用工单位不出钱医治(4.6%);用工单位不准外来工参加培训学习(2%)。

从座谈和个案访谈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和城市职工同不同酬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在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劳资纠纷案中,涉及外来务工青年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拖欠、克扣或拒发工资的案件。调查中发现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外来务工青年劳动保护条件极差,超时疲劳工作现象十分严重,因而造成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外来务工青年因工伤致残后,大多数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经济上的赔偿。在问及“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是否得到过单位或社会有关方面帮助”时。有22%的人回答“从未得到过”,23.7%的人表示“要经过努力才能得到”,两项相加达到45.7%。

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强化管理。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及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完善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有序。就业有章,组织管理有机构、有制度。

第四篇:1999年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权益部于1999年4月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据广州、深圳等地的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以来经过铁路南下的民工总量已超过14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左。在这些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17.0%,二年以上的占19.0%。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 45.6%,“永远不回乡的”占2.1%,表示“说不清”的占23.2%。三项之和为70.9%。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4.2亿农村劳动力中,至少有2.5亿剩余劳动力,这是造成农村青年跨区域流动最直接的原因。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一方面农业收入占全国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1985年为42.6%。到1995年已降至不足30%。另一方面,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从1985年年的1:1.72扩大为1995年的1:2.33。四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在本次调查中,有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施展才干”,居9个选项的第一位。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回家乡好干点事业”和“到城里见见世面,开开眼界”的分别为14.7%和11.6%,三项相加为57.4%;因为生活困难,想进城挣钱养家的青年仅占16.9%。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主要原因不是衣食无着、生活困难。而是因为普遍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

2、外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了。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滞贸群体人数增多了。以广州为例,1998年外来务工青年约100多万,已经就业的有70多万,还有20多万人暂时不能就业。比1997年上升了16.6%。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定,职业变换频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的一年中,有26.1%的外来务工青年变换过工作。其中,变换过2次以上的达12.8%。工青年变换过工作。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处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他依次为深圳(31%)、北京(28.5%)、上海(26%)、烟台(14%)。从年龄分组数据看,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各工青年以14-18岁最多,达到39.4%;其次为25-28岁(28.2%)、19-24岁(27%)、29.35岁(24.6%)。这表明,外来务工青年进城以后,经常处在一种职业流动的状态中。

从调查数据看,外来各工青年有相当一部分在三资企业(19.2%)或私营企业(11.4%)中就业。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占6.1%。从事个体经营的占5.9%,四项合计为42.6%。他们大都是合同工、临时工,工作缺乏稳定性,随时都有可能被老板“炒鱿鱼”,失去工作后又会重新进入滞留群体。

外来务工青年就业难度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下岗职工人数在不断上升,城市就业面临着十分尖锐的矛盾和沉重的压力。另外,外来务工青年的就业渠道不畅,也是择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3、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1000名外来务工青年中,无任何经济收入的占5.9%,去年个人月平均收入在399下的占20.8%,400元至799元的占43.9%,800元至999元的占14.5%,1000元至1999元的占12.4%,2000元以上的占2.3%。

虽然多数外来务工青年有数量不等的经济收入,但是却很不稳定。在回答“您今年以来是否有经济收入”时,选择“有时有,有时没有,很不稳定”的外来务工青年达25.1%回答没有收入的达7.9%,两者之和为33%。占外来务工青年总数的三分之一。

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收入除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外,还要寄钱回家。这就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调查结果显示,在外来务工青年中,有较多业余时间的约占41.9%。业余生活的单调和枯燥,是引发包来务工青年心理和情绪变化的重要原因。当问及“您在城里打工是否会感到寂寞、孤独和无聊”时,有11.8%的外来务工青年 回答“经常感到”,“偶尔感到”和“遇到不顺心事才感到”的分别为29.2%和44.4%,三项之和为84.4%;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8.6%。

4、外来务工青年的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当问及“进城打工以后。您是否受到过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时。回答“经常受到”的占3.8%。“偶尔受到”的占51.7%,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28.5%。

调查数据显示。列在前四位的侵权事件是:与城市职工同工不同酬(22.1%);加班后很少或从来不给报酬(19.1%);受到城里人歧视,经常遭白眼(18.7%);用工单位不能提供基本的劳动保护条件(18.7%)。其余的依次为:用工单位提供的吃住条件太差(17.6%);用工单位拖欠工资或变相克扣工资,甚至拒不发放工资(9.8%);业余时间不准外出(8.1%);因公受伤而用工单位不出钱医治(4.6%);用工单位不准外来工参加培训学习(2%)。

从座谈和个案访谈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和城市职工同不同酬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在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劳资纠纷案中,涉及外来务工青年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拖欠、克扣或拒发工资的案件。调查中发现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外来务工青年劳动保护条件极差,超时疲劳工作现象十分严重,因而造成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外来务工青年因工伤致残后,大多数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经济上的赔偿。在问及“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是否得到过单位或社会有关方面帮助”时。有22%的人回答“从未得到过”,23.7%的人表示“要经过努力才能得到”,两项相加达到45.7%。

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强化管理。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及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完善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有序。就业有章,组织管理有机构、有制度。

2、要建立政府牵

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培训体系,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序列。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应纳入政府行为。除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谁用人,谁培训”的原则外。对进入小型分散用工单位的外来务工青年,应由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并动员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培训机构和社会网络,对他们进行分层次、多渠道的系统培训。要制定相关政策性规定,将培训与就业挂构,建立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等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保障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维权工作首先应使外来务工青年学法、懂法,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保障外来各工青年不受歧视、不受排斥、不受虐待,与当地人同工同酬、平等对待。

4、依靠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各地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在资金信货、土地批租、工商税收、手续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暑假打工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暑假打工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近年来,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今年暑假工比往年要难找的多;假前,许多大学生就纷纷在寻找暑假兼职工作,打听行情。这次大学生暑假工调查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大学生暑假打工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暑假打工的目的及遇到的问题,正确指导大学生暑假打工的行为及就业观。

关键词:暑假工;大学生;打工

暑假是在校学生最长的大假,假期长达两个月,由于假期较长,许多学生都选择了暑假打工做兼职,这正好是大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独立生活能力的好机会,针对这一现象我小组对大学生暑假打工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与目的

调查时间:2012年8月10号-2012年8月31号

调查对象: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广东省毕业大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暑假打工的状况及遇到的问题,从而给以指导。

调查方法:利用网络发布问卷,让各校大学生通过网络下载问卷填写提交,若干天后收到153份填写完整问卷。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人能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短期暑期工。

(三)选项 比例

a.从事服务员 48.08% b.从事体力劳动 25%

c.从事家教类 48.08%

d.从事营销类 53.85%

e.派发传单 25%

f.其他 32.69%

(二)、调查分析

1、寻求工作时有一种盲目、无序的状态。学生的期望与社会的需求难以实现对接,而目前,人才交流中间还没有建立规范的暑期打工专业市场。

2、真正具有含金量的岗位太少。许多学生认为,大

一、大二时可以尝试些大学生暑假兼职些“简单劳动”,增长社会经验,大三以后还做就显患上有些“不够条理”了。有些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到场“简单劳 动”的打工也持反对定见,他们认为大学生是国家造就的人才,做简 单劳动是人才的浪费。

3、受用人单位设置门槛及大学生本身劳动能力短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打暑期工并不十分顺遂,还有不少因未签劳动合同还卷入到欠薪纠纷中。

4、由于社会经验相对不足,每年暑假大学生打工被骗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本次调查中,9.43%有过受骗经历,32.08%因单位的经济问题,而被拖欠工资,因口头合同,而被拒还薪。经过上网查询得知,现在大学生暑期打工市场还没有一种规章体制,社会上有7些用人单位利用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少的特点设下陷阱,使大学生权益受到侵害。进一步查询了解到,大学生在校期间勤工助学并不视为就业,不受《劳动法》的保护。《劳动法》没有将大学生列在调整的 范围内,劳动监察部门无权受理投诉,在校大学生只能按照《民法》 打官司来维护自己打工的权益,其成本之高远远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所要争取的是几百上千元钱,但诉讼成本可能高达好几千元,并且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大学生受侵害的事情也就屡屡发生。

表四: 在打暑假工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情况比例.选项 比例

a.传销诈骗等违法行为 9.43% b.因口头合同,而被拒还薪 13.21% c.因单位的经济问题,而被拖欠工资 32.08% d.其他安全问题 75.47%

三、解决问题的举措

(一)、大学生自身在获得工作经验和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注重打工期间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和工作性质的合法性。

(二)、注意进修才是创业的基础。在大学 4 年里,应当抓住首要抵牾,以进修为主。至于那些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努力进修,争取学校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以及创新基金。到了大四或暑假,将有大量时间用来提高实践能力。

(三)、要慎重选择兼职工作。大学生兼职不要盲目地以赚钱为目的,要慎重选择与本身专业对口的兼职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本身,而且要选择能增长或增强某种专业技能的兼职,为本身今后的择业拓宽道路。

此次实践调查让我对大学生打工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调查中也有发现一些问题,但通过查证书籍和网络,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在这次调查中我有许多收获, 其中明白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 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另外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要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且要注意自身安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下载外来打工人员宿舍消防安全状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来打工人员宿舍消防安全状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大学生暑期打工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暑期打工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对象:大学生 二、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暑期打工的状况 三、 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四、 调查问题:1、暑期为什么选择打工? 2、大学生打......

    衡阳市吸毒人员吸毒状况调查报告

    衡阳市吸毒人员吸毒状况调查报告 衡阳电大校本部2010春开放教育专科法学 周 浩 黄强高 李冠良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自北向南蜿蜒流过。全境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173公......

    大学生对宿舍满意状况调查报告

    新生对学校的住宿满意度调查报告 新生对学校的住宿是否满意?他们需要什么?学校应该如何改善?为此我们小组采用类型比例抽样方法访问了70名经管新生,并对70份问卷进行了科学的统......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但这些长期在城市的务工人员却无法得到良好的生活。为了更好地了解外来务工人......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

    城阳区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一、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中,开拓他们新的......

    关于外来务工青年调查报告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要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无名 关于城市外来务工青年......

    关于多种用工人员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多种用工人员状况的调查报告运输公司局党委:根据管理领导的安排和部署,我公司组织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机关党群科室负责人及成员的调查小组,利用一个月的......

    关于家乡外出打工人员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外出打工人员工作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作为一名来自湖北恩施农村的学生,我对农村打工人员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和了解。我有许多家乡的亲戚朋友都长年外出打工,只有每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