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塑上海人》读后感
《重塑上海人》读后感
《重塑上海人》一书是科研项目《社会资本与社会不平等:上海农民工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本书的作者是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的阮丹青博士,也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组织者之一。项目设计了《上海新老居民一体化研究抽样调查》,该调查对上海市卢湾区、徐汇区、杨浦区、浦东新区、宝山区、嘉定区和青浦区等七区进行了调查,具有广泛的说服力。该书从新老上海人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新老上海人的就业特征、新老上海人的经济状况、老上海人的态度差异与行为、新上海人的性别差异与对策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建设一个能够融合新老上海人的和谐上海。
新世纪的新上海是由久居上海的“老上海人”与今年迁入的“新上海人”共同创造的。在过去的20年中,成千上万的新上海人定居上海,在这里结婚、生子、工作、生活,他们建设上海,他们享受上海,新上海人已经成为新上海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外地人,我对上海人对我们的态度感到比较好奇,于是我主要阅读了本书的第五章《从排斥到接纳:老上海人的态度差异与行为》。这一章主要探讨了上海本地人对外来人的接受程度。
移民是一个普遍的想象,而本地人反感外来人也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微观层次上来说,学者们一般从两个角度来解释本地人负面态度产生的原因。一个是利益的角度。外来人会被视为是一种威胁,他们会带来对现存的本地资源的竞争,包括入学机会,就业机会以及公共设施等。另一个是观念或是意识形态的角度。本地人有着强烈的自豪感,看不起外来人,觉得外来人没有文化,没教养,智力低下,等等;也有的本地人并不是因为看不起外来人,而是他们觉得外来人同他们在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很不一样,对他们造成了文化上的威胁。并且,几乎所有的相关研究都发现个人的教育程度同其对移民的包容程度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其对外来人的态度就更友善。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了本地人的态度倾向。研究结果显示,上海本地人对外来人的态度是很清晰的。他们大多肯定外来人的基本权利和外来人对上海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他们也大多认为外来人为上海带来很多问题,例如增加
了城市就业压力,扰乱了城市的治安,使城市环境卫生受到损害。
从日常接触、居住和交友三个方面综合来看,八成的本地人日常接触的大多是本地人,朋友和邻居大多是本地人。而有三成的本地人基本上同外来人隔绝。
通过研究个人特征同态度和交友行为的关系发现,在对外来人的态度和交往行为倾向上,性别和年龄这两个先赋特征没有什么影响,而是否出生在上海和是否持农村户口是两个明显的因素。出生在上海以外地区的人和持有农村户口的人同外来人有很大的相似性,他们当然会持有更正面的态度。职业地位较低和个人收入低的人更容易对外来人有反感,也更少同外来人交朋友。同外来人经常接触得越多,本地人对外来人的态度就更正面。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本地人对外来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满意。而这种不满意就意味着排斥。不管这个排斥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它都阻碍群体之间的包容和社会融合,破坏社会和谐,最终损害的不仅仅是外来人的利益,而是整个社会所有人的利益。
对于文中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在外地人心目中,上海人”这个称谓,有时简直就是诸如小气、精明、算计、虚荣、市侩、不厚道、赶时髦、耍滑头、小心眼、难相处等等“毛病”的代名词。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人们议论某某人如何有着上述毛病极难相处时,就会有人总结性地发言说:“上海人嘛!”后面的话也就不言而喻,而听众也就释然。似乎上海人就得有这些毛病,没有反倒不正常。所以,如果一个男孩子或女孩子的恋人是上海人,亲朋好友便会大惊小怪对他们的父母说:“他怎么找个上海人!”甚至还有这样的事:某单位提拔干部,上面原本看中了某同志,但有人向组织部门反映,说“他是上海人呀!”结果该同志便不能得到提拔。外地人对上海人的忌讳和提防,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对上海人的反感和讨厌,几乎可以说是长期性的和普遍性的。正如全国各地都有“小上海”,全国各地也都有对上海人的“微词”和关于上海人的“笑话”。关于上海人的笑话真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比方说,“上海的男人喝醪糟都上脸”,或“上海的女人买牙膏都要磅一磅,看看是买大支的合算,还是买小支的合算”等等。
我的一个表弟和表姐在这边念的大学,表姐目前也在这边工作。在我还没来这边读研的时候,就从他们那边听到了一些关于和上海人交往的事。表弟是以一
本的分从我们西南地区考到上海海事大学,而在上海,本地人只需要二本的分数就可以进入该大学。于是,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上海同学对表弟很是嘲讽,说表弟是傻子,考高分进二本学校,于是表弟找来了同乡,和那位上海同学大打出手。而工作了的表姐也说,上海女生很计较,5毛钱都很在乎的。很让表姐气愤的是,有的上海女孩表面很温柔,很嗲,但是在面对利益的时候会从背后来一手。但是,表姐也提到,大多数的上海人素质的确比较高。
虽然从外界听到了一些对上海人的不好的看法,但是我认为每个地方都有好人,也有不怎么友善的人。而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其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上海作为一个充满压力和竞争的大城市,本地人的优越感、危机感早就了他们的性格。尤其是在面对激励的竞争的时候,他们对这种环境十分熟悉,或者可以说他们世世代代积累了不少经验,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在这里生存。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的这种行为和性格,这说不上对与错。而换个角度来说,外来人如果受不了这里紧张压力的生活,他们还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去,可以把那里作为自己的避风港。而对于上海人来说,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让自己更好地适应这里。
人人生来平等的,虽然有贫富差距,有高矮胖瘦,但是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别人,我们需要在集体里生存,我们需要与别人共同生活,所以,必须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懂得尊重别人,达到“双赢”的效果。
第二篇:《重塑生命》读后感
说实在,我对于周弘以及他的女儿周婷婷了解不多,尽管他们父女曾两次到云南演讲,尽管曾在报刊杂志上看过一些“赏识教育”的宣传材料。不愿过深探究的原因是,近些年看多了媒体炒作,进而不太相信媒体宣传。再者,由于多年在乡村小学工作,工作繁忙,消息闭塞等原因,逐渐养成了惰于读书的不良习惯。草草读了一遍周弘先生写的序言,顿生“该重读一遍
”、“该反复品读”的感觉,乃回头细读,却深陷其中。周弘先生所提倡的“教孩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做人中人”的理念,与我对教育的思考极为相似。正因为如此,这篇短小的序言迅速吸引了我,更为重要的是,这段文字将我的一些零碎思考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我受益多多。可以说:这段文字将我带入了与周弘先生进行心灵对话的境界。合卷长思,反复品味,不但有心灵的沟通,还有强烈的震撼。
翻开正文,深沉的文字叙述着一段凄惨的故事。初为人父之喜,望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成龙之情,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尽显于一帧“老照片”、一位父亲的梦、一捧父亲的泪、一段可用“光年”计量的绝望。读罢第一章,止不住的泪如泉涌出眼眶,忍不住自心底与周弘高呼:“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然而,“上帝的阴谋”终于成功地将痛苦播种在一个极为普通而不幸的家庭。眼泪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医院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悲痛的心,只能在痛恨庸医害人的同时,沉向黑暗的深渊。不禁自问:如果我不幸遇到这种灾难,我能挺过去吗?
沉重而苦涩地读着周弘和周婷婷,止不住的泪,堆积在苦涩的文字上。不禁有些恨广平兄,他竟然用这样的笔调将一个家庭的苦难叙述出来,让人在沉浸在悲痛中;不禁有些感激广平兄,他竟淋漓尽致地将人间的苦涩展示出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真谛。而周弘先生执着地追求生命的精神,更是令人交织在感动与钦佩之中。
周弘的普通,表现在他渴望建立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家庭,渴望女儿能痊愈、家人能够健康地生存。周弘的伟大,表现在他将无限的父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化做战胜上帝的利器,于绝望之中挑战“上帝的阴谋”。周弘在改写着那些词语的真意:蜻蜓撼柱、螳螂挡车……
重塑生命,多么简单的词汇呀,简单得只须一秒钟就可以说完。重塑生命,多么凝重的词汇呀,凝重得需要用无数心血锤炼艰难困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重塑生命,重塑生命,重塑生命之渴望,行驶在湍急的逆流之中!
品味书中文字,苦涩渐去,凝重逐增。人力在改变着命运,父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在谱写着心曲,生命因此而绚丽,光环因此而降临。面对荣誉,面对成功,周弘的理性与智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实践中,周弘敏锐地警觉,缺乏德育的教育算不得成功的教育。
培养“人中人”的教育理念在坎坷中完善,在辛酸中丰富。发自父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的教育,逐渐成长为一套完整教育的理论,令人惊异而钦佩的是,这些理论,既没有来自于专家的权威,也没有来自于学者的术语。无数坎坷艰难,就这样凝固,凝固成为一座桥梁,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生命因此而升值,生命因此而凝重,生命因此而重塑。
《重塑生命》对生命的叙述,勾勒出一个苦难家庭的酸甜苦辣;刻画出一位父亲的悲欢哀乐;使教育的真谛与核心回荡在朴实无华的文字间。这不是父亲与聋女的奇迹,这是人生的升华,这是教育理念的净化与提炼。品读周家父女戴着命运的“长镣”抗争的经历,回味着周弘解释生命的平凡语言,心中激荡着一股急流,是敬佩?还是惊叹?说不清!只知道决不是这样简单。而此时,发自内心感谢广平兄用如此精美的文字,记录了一段命运之争,阐述了一套不朽的教育理论,使我懂得“教育”两字该怎样写。
周弘蹒跚在对生命的追求与挑战之中,在重塑生命的同时,他重塑了教育。
第三篇:《重塑记忆术》读后感
拜读了郭大师的新作,对此书的评价实在不敢恭维:
一是排版装帧夸张,内容空洞,88张内页空白一半不说,而且行间距超大,实战性实用性的内容奇缺,水分多干货少,亦不符合环保原则;
二是广告宣传太过,光是二 维码扫描的就占到了三四页,每页页尾都有网站或QQ号,让人心烦;
三是文不对题,正文内容没有结合书名展 开。对记忆术到底要如何重塑,重塑成何许模样,重塑的思路方法等语焉不详。感觉大师想切割或重建某些东 西,却又欲言又止; 四是此书作为当下最贵的记忆术单本图书,性价比太D。五是书上提供的网页老打不开,纯粹忽悠读者;
六是《世界记忆大师教我的超强记忆法》电子书,新增订内容就是加上了拓普的LOGO以及联系 方式,仍然是为宣传而宣传,不见有价值的新东西。……
第四篇:《重塑心灵》读后感
《重塑心灵》读后感
《重塑心灵》读后感1
读《重塑心灵》,又恰巧,读到了关于压力,关于时间线,关于选择、焦虑、风险和时间的处理技巧,读到这些,我不禁微笑了,自己的问题有解了,真是及时雨!内感官,是第一次接触的概念,就是人的外部感觉器官接收到信息后传入脑内,由内部对应的部位进行处理,称为内感官,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感受型三种,而每个人都有自己侧重的内感官,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外部表情特征、行为模式及语言特征等加以判断。
经验元素是所有记忆神经元所储存的数据,并且经过内感官让我们能够意识到。所有的经验元素,都可以由本人随意改变,而所有经验记忆带来的情绪感受,都因此可以凭改变经验元素而改善。我对于此的理解是有点类似于ABC理论,即通过对事情的看法的改变而改变情绪。
事情在脑里的位置即时间线,右利手的人,一般过去在左边,未来在右边。那么通过调节事情在脑海里的不同位置,远近,高低,颜色,大小等,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缓解压力或者增强推动力。
想到之前自己一直在用的手账,我立马拿出手账,开始计划,首先是把事情分类,工作,家庭,个人成长等,然后再按照重要及紧急程度,把每一类事情排序,不仅是在脑海里,而且是落实到笔头和纸上,再接下来,给每一类事情分配时间,哪些是需要马上做的,哪些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时间计划,可用资源等。仅仅是如此,
计划了当天的事情,已经让我感到心轻目明,压力和紧迫感随之消失。然后,翻翻自己以前的计划,一周的,一月的,一年的……这些是年初写下的,原本走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迷失了呢?看来,再怎么忙碌,也不要忘记时时检视自己才行!
做完这些,不仅感叹一句:啊,我的世界终于清静了!哈哈——感谢《重塑心灵》这本书,感谢李中莹老师,更感谢炎风团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好的书籍!书的内容很多,方法也很多,虽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吸收和运用,但就仅只是这一点皮毛,却让我找回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受益匪浅!其中,关于与潜意识沟通,系统与理解层次,关于目标,关于人生计划,更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高屋建瓴,让我们在追求成功快乐的道路上可以事半功倍。
本文编辑晨曦老师炎风风信子月芽,女,七零后,出生在东北松花江上,闯荡在祖国大江南北。家有萌宝一枚,从此与娃一起阅读,玩乐,喜好研究娃的吃喝拉撒,发展,教育,婆婆妈妈,唠唠叨叨,豪爽大气,敏感细腻,陪伴新的生命,孕育新的自己,愿在炎风与你一起分享生命的快乐,成长的喜悦!
《重塑心灵》读后感2
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是:要想重塑心灵,必须重塑信念。在此,我想从沟通和情绪两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过去每当我碰到沟通问题即沟通没有效果时我便会停止沟通,心里会产生“没有办法”的念头,于是这个问题就真的无法解决了。李中莹先生在《重塑心灵》一书中告诉我们:“没有办法”的念头是我们停步不前的根源。其实凡事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案,若已知的办法不管用,可以再找别的办法。以沟通为例,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必须准备以下前提条件:第一,有效的表达自己的信息;第二,建立和谐的气氛;第三,给别人一些空间;第四,学会倾听。当我们沟通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反思,也许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情绪也是如此,关于情绪我们过去也有许多错误的看法:比如认为情绪是与生俱来的;认为情绪是无可奈何、无法控制的、认为情绪的原因是外在的人、事、物引起的;情绪有好坏之分,愉快、满足、安静就是好的、愤怒、悲哀、焦虑就是修养不够;认为不好的情绪只有两个处理办法,要么埋在心里,要么爆发出来等等。但李中莹先生在书中告诉我们,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其实情绪有7点不为人知的意义:1、情绪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情绪绝对忠诚可靠。3、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4、情绪的出现,给了我们学习的动力。5、情绪如能妥善运用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更美好。6、情绪是经验记忆的必需部分。7、情绪是我们的能力。当我们改变对情绪尤其是坏情绪的信念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对情绪有很多的偏见。当我们改变这些偏见的时候,我们才能找到处理情绪的方法。当我们找到处理情绪的方法之后,我们才能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那么,我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呢?治标的方法有:消除、淡化、运用、配合;治本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比如,有些女孩结婚之后认为丈夫必须时时处处照顾自己,如果丈夫没有做到这一点,她就非常愤怒,认为男孩欺骗了自己。如果女孩改变信念,认为无论男人女人婚前婚后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照顾自己的义务,那么同样的事情发生她就不会生气,她会认为理所应当。
我们如何处理他人的情绪呢?处理他人的情绪分为四步:即接受、分享、肯定和策划。接受就是注意到对方的情绪并如实告诉对方:如“我看到你有点怒气,什么事使你生气呀?",分享帮助对方描述情绪的内心感受;肯定就是对不适当的行为设立规范,策划就是帮助对方做出最好的选择,鼓励对方自己解决问题。
总之,《重塑心灵》是十分有意义的一本书,它不仅有深刻的理论论述,而且有非常实用的方法技巧,可以为我们的人生提供许多启示,非常值得一读。
《重塑心灵》读后感3
读《重塑心灵》,又恰巧,读到了关于压力,关于时间线,关于选择、焦虑、风险和时间的处理技巧,读到这些,我不禁微笑了,自己的问题有解了,真是及时雨!
内感官,是第一次接触的概念,就是人的外部感觉器官接收到信息后传入脑内,由内部对应的部位进行处理,称为内感官,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感受型三种,而每个人都有自己侧重的内感官,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外部表情特征、行为模式及语言特征等加以判断。
经验元素是所有记忆神经元所储存的数据,并且经过内感官让我们能够意识到。所有的经验元素,都可以由本人随意改变,而所有经验记忆带来的情绪感受,都因此可以凭改变经验元素而改善。我对于此的理解是有点类似于ABC理论,即通过对事情的看法的改变而改变情绪。
事情在脑里的位置即时间线,右利手的人,一般过去在左边,未来在右边。那么通过调节事情在脑海里的不同位置,远近,高低,颜色,大小等,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缓解压力或者增强推动力。
想到之前自己一直在用的手账,我立马拿出手账,开始计划,首先是把事情分类,工作,家庭,个人成长等,然后再按照重要及紧急程度,把每一类事情排序,不仅是在脑海里,而且是落实到笔头和纸上,再接下来,给每一类事情分配时间,哪些是需要马上做的,哪些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时间计划,可用资源等。仅仅是如此,计划了当天的事情,已经让我感到心轻目明,压力和紧迫感随之消失。然后,翻翻自己以前的计划,一周的,一月的,一年的……这些是年初写下的,原本走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迷失了呢?看来,再怎么忙碌,也不要忘记时时检视自己才行!
做完这些,不仅感叹一句:啊,我的世界终于清静了!哈哈——
感谢《重塑心灵》这本书,感谢李中莹老师,更感谢炎风团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好的书籍!书的内容很多,方法也很多,虽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吸收和运用,但就仅只是这一点皮毛,却让我找回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受益匪浅!其中,关于与潜意识沟通,系统与理解层次,关于目标,关于人生计划,更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高屋建瓴,让我们在追求成功快乐的道路上可以事半功倍。本文编辑晨曦老师
炎风风信子月芽,女,七零后,出生在东北松花江上,闯荡在祖国大江南北。家有萌宝一枚,从此与娃一起阅读,玩乐,喜好研究娃的吃喝拉撒,发展,教育,婆婆妈妈,唠唠叨叨,豪爽大气,敏感细腻,陪伴新的生命,孕育新的自己,愿在炎风与你一起分享生命的快乐,成长的喜悦!
《重塑心灵》读后感4
近期,有幸拜读李中莹老师的《重塑心灵》,且不谈其中论述的颇为高深的理论,仅关于人生,我有了以下两点体会。
1、人生的目标与意义。
一幅画:一个人、出生、身份、期望、信仰、人生轨迹、人生终点。
一个人出生伴随着一个身份,长大懂事,有了期望、信仰,各种经历交织在一起,走到人生的终点,在临别前,回首自己的整个人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这是影响了我们几代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生命的意义。如此伟大的事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去做的。我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李老师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在于系统,做对系统向好发展有意义的事。具体由小到大,则是:对个人有益,对家庭有益,对家族有益,对公司有益,对社会有益,对人类有益,全赢才是好。这样,整个人生的价值就取决于如何去实现这些方面的全赢。
2、人生需要开放的态度,而改变态度有方法。
态度决定一切,打鸡血的书如是说。可是怎么才能有各种好态度面对眼前的一切去达到
未来的'一切呢?不知道大家尝试过改变态度没有,是不是改变对待某事的态度不是轻而易举的呢?
《重塑心灵》提到态度包括:信念、价值观、规条。态度不容易改变,一定是这三个里面的一个或几个出了问题,我们不断挖掘,才能找出其中的问题。
暂不究其信念、价值观、规条三者含义,以态度为例进行说明。
初高中学习的时候,语文成绩平平,久而久之,对待语文的态度就是,老师讲课,我就学习,课后基本不怎么在语文上面花时间。若干次考试下来,对语文我产生了挫败感,变得无助(习得性无助)。又听到父母对此事的评论,产生了一个限定性的信念,我数学好,语文不好是天生的,是遗传。哈哈,我解放了,不再背负语文不好是自己责任的罪名了。从此,学习语文不再努力,成绩自然也提高不上去。现在看来,只是当时不肯努力多花时间在语文上,没有正确的处理此事罢了。
人生有了目标、意义,能有开放的态度,及时找到方法调节自己,那么要完成目标,剩下的也只有努力了。如果用旅行和旅游作比,那么人生是拿着地图的旅行而不是跟导游走的旅游,人生中该有对自己的苛刻,也有对自己满意的赞赏。
我欣赏奋斗的人生历程,人生,加油!
第五篇:《重塑生命》读后感
说实在,我对于周弘以及他的女儿周婷婷了解不多,尽管他们父女曾两次到云南演讲,尽管曾在报刊杂志上看过一些“赏识教育”的宣传材料。不愿过深探究的原因是,近些年看多了媒体炒作,进而不太相信媒体宣传。再者,由于多年在乡村小学工作,工作繁忙,消息闭塞等原因,逐渐养成了惰于读书的不良习惯。草草读了一遍周弘先生写的序言,顿生“该重读一遍”、“该反复品读”的感觉,乃回头细读,却深陷其中。周弘先生所提倡的“教孩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做人中人”的理念,与我对教育的思考极为相似。正因为如此,这篇短小的序言迅速吸引了我,更为重要的是,这段文字将我的一些零碎思考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我受益多多。可以说:这段文字将我带入了与周弘先生进行心灵对话的境界。合卷长思,反复品味,不但有心灵的沟通,还有强烈的震撼。
翻开正文,深沉的文字叙述着一段凄惨的故事。初为人父之喜,望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成龙之情,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尽显于一帧“老照片”、一位父亲的梦、一捧父亲的泪、一段可用“光年”计量的绝望。读罢第一章,止不住的泪如泉涌出眼眶,忍不住自心底与周弘高呼:“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然而,“上帝的阴谋”终于成功地将痛苦播种在一个极为普通而不幸的家庭。眼泪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医院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悲痛的心,只能在痛恨庸医害人的同时,沉向黑暗的深渊。不禁自问:如果我不幸遇到这种灾难,我能挺过去吗?
沉重而苦涩地读着周弘和周婷婷,止不住的泪,堆积在苦涩的文字上。不禁有些恨广平兄,他竟然用这样的笔调将一个家庭的苦难叙述出来,让人在沉浸在悲痛中;不禁有些感激广平兄,他竟淋漓尽致地将人间的苦涩展示出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真谛。而周弘先生执着地追求生命的精神,更是令人交织在感动与钦佩之中。
周弘的普通,表现在他渴望建立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家庭,渴望女儿能痊愈、家人能够健康地生存。周弘的伟大,表现在他将无限的父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化做战胜上帝的利器,于绝望之中挑战“上帝的阴谋”。周弘在改写着那些词语的真意:蜻蜓撼柱、螳螂挡车……
重塑生命,多么简单的词汇呀,简单得只须一秒钟就可以说完。重塑生命,多么凝重的词汇呀,凝重得需要用无数心血锤炼艰难困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重塑生命,重塑生命,重塑生命之渴望,行驶在湍急的逆流之中!
品味书中文字,苦涩渐去,凝重逐增。人力在改变着命运,父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在谱写着心曲,生命因此而绚丽,光环因此而降临。面对荣誉,面对成功,周弘的理性与智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实践中,周弘敏锐地警觉,缺乏德育的教育算不得成功的教育。
培养“人中人”的教育理念在坎坷中完善,在辛酸中丰富。发自父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的教育,逐渐成长为一套完整教育的理论,令人惊异而钦佩的是,这些理论,既没有来自于专家的权威,也没有来自于学者的术语。无数坎坷艰难,就这样凝固,凝固成为一座桥梁,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生命因此而升值,生命因此而凝重,生命因此而重塑。
《重塑生命》对生命的叙述,勾勒出一个苦难家庭的酸甜苦辣;刻画出一位父亲的悲欢哀乐;使教育的真谛与核心回荡在朴实无华的文字间。这不是父亲与聋女的奇迹,这是人生的升华,这是教育理念的净化与提炼。品读周家父女戴着命运的“长镣”抗争的经历,回味着周弘解释生命的平凡语言,心中激荡着一股急流,是敬佩?还是惊叹?说不清!只知道决不是这样简单。而此时,发自内心感谢广平兄用如此精美的文字,记录了一段命运之争,阐述了一套不朽的教育理论,使我懂得“教育”两字该怎样写。
周弘蹒跚在对生命的追求与挑战之中,在重塑生命的同时,他重塑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