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富阳市人民政府
富政函〔2005〕57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切实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依法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精神,现就做好我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保持我市经济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此项工作纳入本地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抓好落实。要定期对辖区内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并积极创造条件,使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二、各乡镇、街道要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的要求,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
教育部门要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列入全市教育发展计划,纳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和重要内容,负责外来人员子女学校的统筹规划、设点审批、评优督导、管理指导等工作,指导督促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和教育教学工作。
财政部门要安排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必要经费。人事(编制)部门要根据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量,核定接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
物价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制订有关收费标准并检查学校收费情况。
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督促外来人员办理《暂住证》,暂住地变动时要及时到所在地派出所进行实时变更登记。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督促用人单位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依法查处使用童工行为。
人口和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外来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督促外来务工人员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公安交警和交通运管部门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接送车辆和驾驶员的资格、运营状况等的检查与管理。
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消防安全检查和指导。
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食堂卫生、饮水卫生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与指导,届时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计划免疫工作。
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学用房的检查,同时要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民政部门要做好民办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登记管理工作。
三、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筹措保障机制。流入地政府要对接收流动儿童少年的学校按照学生数核拨生均公用经费。
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凡在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应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且其父母在暂住地已取得暂住证并暂住一年以上的,可在暂住地借读,接受义务教育。入学时必须按富阳市教育局《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管理办法(试行)》(富教〔2005〕84号)的规定提供相关材料。
五、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的主渠道作用。全市各
小学、初中要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评优评先、参与文体等各项活动及奖惩等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等各种困难,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六、外来务工人员集中而公办学校又无法接纳的乡镇、街道,要充分利用教育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和场地,举办公办民营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
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属当地中心小学的教学点,由中心小学负责管理。教师编制参照乡镇(街道)小学的标准核定,为保证学校安全和办学质量,由中心小学委派每班1名公办教师进行带班管理,公办教师的身份、职务、工资待遇等保留不变,仍由原单位管理。
市和乡镇(街道)两级财政按公办学校相同的方式与标准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同时,对聘用教师实行工资补助,标准为每位教师每年补助1.5万元,所需经费由市、乡镇(街道)两级财政共同负担。学校经费实行独立核算、独立运作、自负盈亏,参照村帐镇管的模式纳入乡镇(街道)统一管理。
七、积极鼓励本地的有识之士投资兴办专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民办学校,作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补充。这些学校在土地征用、校舍建设方面的有关规费享受公办 — 4 —
学校同等的优惠政策。要通过建立向民办的外来民工子女学校派 驻督学员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按照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渠道和标准,对办学成绩突出者,经考核给予表彰奖励。
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市公办学校借读,学校可按照《浙江省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56号令)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但不再收取杂费。根据学生家长务工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学校要制定分期收取费用的办法。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应按照有关规定酌情准予缓交或减免。
外来务工人员到我市民办学校报名入学,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民办学校收费标准缴费。
公办民营和民办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对学生的收费按教育成本收取,由物价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审核确定收费标准。
九、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少年就学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五年五月十二日
主题词:教育入学问题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纪委,市人武部,市各群众团体。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各民主党派。
— 6 — 意见
第二篇: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
粤府办〔2011〕45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精神,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做好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进城务工人员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切实解决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对于提高城市新增劳动力综合素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办好民生实事的具体行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办学和管理责任,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发展改革、教育、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税务、物价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创造条件,解决影响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突出问题,完善保障措施,制订配套政策,深化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
二、统筹解决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一)科学规划设置公办学校。各地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对未来一段时期学龄人口分布特别是随迁子女分布和变化趋势等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在城市(镇)总体规划中预留足够的教育科研用地,科学设置公办学校或调整公办学校布局,满足义务教育发展需求。公办学校班额较大、学位不足的县镇,要根据城乡规划要求,考虑常住人口密度、生源和公共交通等具体情况,在满足服务半径的基础上,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合理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为随迁子女就读提供足够的学位。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县城建设教育园区。学校布局调整中闲置的校舍,可通过置换、改造、新建等形式成立公办学校,逐步提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有效解决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问题。
(二)规范城镇住宅小区学校建设和使用。各地新建或改造城镇住宅小区,要按照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教育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将学校建设纳入小区规划,保障学校与小区同步建设。学校建成后,由开发建设单位整体移交给教育部门管理使用,办成公办学校。原住宅小区配套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要按规定恢复公办性质。未按规定配套建设基础教育设施的已建成住宅小区,以及新建住宅小区规模未达到配套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最低标准,或周边教育设施已能够满足就学需要的,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基建投资额向城乡规划部门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统筹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等支出。
(三)鼓励和扶持举办面向随迁子女招生的民办学校。各地要把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扶持民办学校发展。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用地用房、基建、贷款、用气、用水、用电、通信和环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地可探索“政府购买学位”、“政府补贴民办学校办学”等模式,对委托承担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公益性民办学校,按一定标准购买学位或给予补助,并要求学校按相应标准减免学生学杂费。各级政府应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民办学校提高办学水平。
三、健全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
(一)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配套政策。各地级以上市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人口分布与变化趋势,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为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制度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保障在同一居住地连续居住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五年、有稳定职业、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居住证持证人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公办学位不能满足随迁子女入学需要的县(市、区),要按照《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粤府办〔2010〕32号)要求,实行随迁子女凭积分制入读公办学校制度。具体办法由各县(区、市)人民政府制订。
(二)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各地要把符合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条件的随迁子女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根据免费义务教育学生人数等因素,拨付生均公用经费,核定教职工编制,配置教学设施设备,发放教科书。对不符合当地免费入学条件的,可按地级以上市原规定的所在学校普通生标准收取书杂费,但不得收取借读费。
(三)完善各级财政合理分担机制。省财政根据中央对我省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奖励政策,结合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实际接收随迁子女人数和经济状况,给予财政资金奖励。各级财政要继续加大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投入,并向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适当倾斜,切实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为随迁子女在城镇就读创造条件。
四、进一步提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和办学模式。各地要实行学校办学经费拨付、教师和校长配置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采取合并、一校多区或集团办学等形式,促进城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满足随迁子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指导。各地要依法审批以接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完善民办学校管理机制,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探索预防和化解民办学校办学风险的长效机制。指导民办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建立健全随迁子女管理和服务制度。加强随迁子女登记工作,建立学生电子学籍管理
系统和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掌握随迁子女的数量、分布和流动趋势,定期发布区域内公、民办学位信息,为随迁子女入学、转学和升学提供“一条龙”服务。随迁子女在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内外活动等方面与常住户口学生享有平等权利。动员社会力量关爱随迁子女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健全家庭学校联系制度,加强与随迁子女家长的沟通,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子女教育方法,促进随迁子女健康成长。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第三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非本地区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年龄在6周岁至14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并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我区暂时居住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第二条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严格以下操作程序:
1、家长提出书面申请;
2、学生家长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户籍地乡镇以上政府外出务工、子女随同外出就学证明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就学联系函》;
3、现工作单位证明或其他就业相关证明材料;
4、家庭户籍原本和监护人身份证;
5、父母及学生在本区内的有效《居住证》或《暂住证》;
6、在我区租住房屋一年以上的合同及现居住地居委会和派出所出具的来我区居住的证明;
7、适龄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卡;
8.必须有转出学校转出证明(有学校和教育局公章)
9.学籍表(要有以L字母开头的全国学籍号)
第四篇: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村党(总)支部、村委会,镇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能力,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雅阳”建设,现结合本镇实际,就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请到xiexiebang.com
]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目标,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建设“平安雅阳”和普法依法治理的各项任务,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为核心,结合我镇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特点,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同管理、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素质,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为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基本目标
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一)切实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努力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有效防范和化解外来务工人员矛盾纠纷,减少和避免刑事和治安案件的发生;
(四)实现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五)到年底前,争取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面达90以上。
三、教育对象
凡在我镇辖区居住和依法从事各种劳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外来务工人员,以中青年为重点对象。
四、教育内容
主要教育内容是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宪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有关劳动用工、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婚姻家庭的法律法规,有关工商、税务、诚信经营的法律法规,有关民事诉讼、劳动仲裁、法律援助的法律法规,有关交通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浙江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及其他与外来务工人员有关的法律、法规。
各村、各有关单位可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工作与生活的实际需要和文化层次的高低,确定相应的法律知识学习内容。对企业管理层的外来务工人员,则应要求学多学深一些。
五、实施步骤
培训工作从今年7月开始至10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7月份)。主要是成立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培训方案的制定、师资队伍的建立和培训、宣传资料的印制以及宣传发动等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8—9月)。主要是做好集中培训工作,具体上课时间、内容根据各单位实际需要安排。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0月)。主要是做好培训的考核和总结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建立机构,健全组织。各村、各相关部门,特别是企业,要从建设“平安雅阳”的高度,根据普法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上下联动、职能明确、齐抓共管、运行有效的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管理机制。
各相关部门要在现有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基础上,在外来务工人员的集中经营地、居住地和工作地进一步扩大法制宣传员、信息员队伍。吸收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优秀积极分子加入到法制宣传教育队伍中来,充分调动外来务工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按照“属地管辖”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用工单位要确定专门人员,专职负责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二)把握原则,明确责任。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的实施部署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村居住的由村负责落实;个体户的外来务工人员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个私协会负责落实。各用工单位要掌握外来人员的数量、成份、文化程度和就业状况等基本情况,并负责制定学习、培训计划,组织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培训;用工单位无法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学习、培训的,由用工单位组织、镇普法办协助进行学习和培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个私协会负责对个私企业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学习培训工作的部署和指导;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人口计生、卫生、税务、安全生产等部门要印制相关的宣传资料,在为外来务工人员办理《暂住证》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进行职业介绍、办理营业执照和年检验照等有关事项时,都要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把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之中。各村、单位要开辟法制宣传教育专栏;镇普法办负责做好对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的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和师资的培训工作。
(三)注重质量,讲求实效。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注重质量,讲求实效,要逐步做到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场地“五落实”。其中教材的组织和师资培训工作,由镇普法办负责。各村、各职能部门、企业要将本村、或下属用工单位、或本企业外来务工
第五篇:二街中心小学2016年关于做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二街中心小学2016年关于做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
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精神,为进一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结合二街镇中心小学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我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拟定本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协调配合
成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的落实。学校加强对依法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 伟
副组长:李金荣 李 宾
成员:李艳能 陈健 李洪坤 李瑜 李晓萍 徐建昆
二、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校“两基”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不能满足我校划定范围内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
四、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二街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