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当前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与分析
浅谈当前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华举
民事诉讼是一种司法救济手段,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无法用其它手段加以保护时,其唯一的途径就是寻求司法救济--提起诉讼。为保证更好地救济、切实地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民诉法规定了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制度,但由于民诉法对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制度的规定有一定缺陷,致使该种制度有时在关键时候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不能起到最后救济的作用。
一、民诉法关于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制度未规定复议期限及对复议的答复期限。从行为性质上看,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措施不同于审判行为,需经双方当事人到庭说明自己理由后做出裁判,他只要基于一方当事人申请,并提出相关证据证明需要及时采取这种措施,那么人民法院就可依法采取这种措施,因这种措施是限制当事人的财产处分权或行为的一种临时性措施,而不是对当事人间权利义务的裁判,故即便当事人上诉,也没有什么意义,故民诉法规定这些裁定不允许当事人上诉,从这点上讲,它不同于完全意义上的司法行为,或许可以称的上是准司法行为(介于司法行为和行政行为之间的行为),同时依照民诉法当事人平等的原则,在保护申请人权利的同时,对被申请人及案外人的合法权益也应得到保护,即当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裁定确有错误时怎么发现、纠正,民诉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执行。”但是,民诉法未规定何时可以申请复议,《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因此行政复议期为六十日,而对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因未规定何时可以复议,有些当事人直至到裁定书生效,进入执行程序时才提出复议申请,从民诉法之规定看,当事人此时申请复
议也无不当,从审判实践看,该复议是针对合议庭作出的裁定提起的,如果在裁决尚未作出时,仍应由原合议庭审查,但裁决已经作出,原合议庭对该案职责已经终结,再让其审查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但如果让执行局裁判组审查的话,会出现一个合议庭的职权(执行局的裁判组)大于另一个合议庭的职权(审判时的合议庭),这也是法律不允许的,法律规定,凌驾于合议庭之上的只能是审委会,(除审判监督程序和二审程序外),而审委会如果审查这些具体案件的话,又会严重削弱审委会的作用,使审委会沉陷于繁杂的日常审判工作中。
民诉法对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规定的另一个缺陷是当事人申请复议后,未明确确定人民法院应予何时给予答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0条也只含糊的规定了“人民法院应及时审查”,也未明确规定 “及时”应是接到申请后多少日内答复,导致有的当事人财产处分权被不当剥夺后,不能及时纠正,审判人员不负责任,长时间不做答复,使当事人的复议权形同虚设。而依据《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第四条第一款之规定,此行为人民法院还不应给予审判人员纪律处分,致使当事人的权益受到侵害。
二、最高院的相关规定与民诉法关于财产保全的规定不相一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41条第三款之规定,“既未向有关管理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也未采取加贴封条或张贴公告的办法查封的,不得对抗其他人民法院的查封”,民诉法第九十四条第四款规定,“财产已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比较二者可以看出,民诉法规定先查封的有效,后查封的违法,最高院规定的是送达措施最完备的有效,即使是重复扣押的,也是有效的,送达措施不具备的无效,即使是最先查封扣押的,也是无效的。
三、查封措施的不具体,导致申请错误时赔偿数额易引发争议。审判实践中,对查封、扣押财产的保管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是申请人保管,第二种是被申请人保管,第三种是人民法院保管,第四种是其他单位或个人保管,前二种保管方式易引起对方当事人矛盾激化,尤其是易引起财产查封扣押前的价值额与查封、扣押后的财产价值额不一引起争议导致在申请错误后,申请方赔偿损失时不易解决,但前二种保管方
法最易操作,毕竟人民法院办公场地有限,人力有限,专人专门看管物品增大了法院的工作量,让别人看管,将导致诉讼费用的额外支出。故审判实践中落实的较少。
四、作出财产保全裁定之后,案外人的异议的处理与立法的目的不相符合。裁定作出后,对方当事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有异议的,根据最高院关于执行工作的规定,可以提异议,人民法院应严格审查,确认异议是否成立及如何处理,但当事人对财产保全的裁定的异议又不同于执行程序中执行生效裁判文书中采取执行措施时的异议。原因在于财产保全的标的物相对于申请人和被执行人来讲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双方当事人眼中的特定物,除此外他物不能替代,二是扣押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便于执行,具有预防性,便于当事人权益的保护,而执行程序中的查封扣押措施一般情况下是种类物,其目的是兑现生效文书确定的义务,其突出特点是兑现性,因此,如果是在财产保全中,案外人一直提异议或直至执行中才提异议,就使财产保全的预防性失去了意义,而在执行程序中,如果案外人的异议确能成立,可责令申请人另提供被执行人其他财产,直至全部兑现文书确定的义务为止,故二者的作用决定了二者在执行中应采取不完全相同的审查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审判实践应这样执行,确保不因民法上的缺陷而损害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一、关于复议期限,首先,必须规定具体的复议申请期间,因为财产保全的目的是预防性,如果复议申请期间不具体,该保全措施就会因当事人申请复议而一直处于不确定状态,既然不确定,那么也就无预防性可言,因此必须设定复议申请期间,使这种预防性确定下来,切实起到预防的作用,其次,申请复议期间的设定,应参照行政复议法第九条之规定,在裁定书上注明,如果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应在接到裁定书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复议,同时注明逾期申请复议的后果,即其复议申请权的丧失。同样,在接到当事人复议申请后,也应参照《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一条之规定,在受理复议申请之日起六十日作出复议决定,否则应注明该裁定自行失效。法律依据是民诉法第七十五条,“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法律没有规定 的,指定的期间也具有法律效力,因此,“逾期失权”是提高公正与效率的一个可
采取的步骤,而且,普通程序的审限是六个月,申请复议期间两个月,作出复议决定两个月,加起来四个月,不超出审限范围,还不把问题遗留到执行中。
二、最高院规定和民诉法规定 的不一致问题。从法律上说,最高院的解释是违背民诉法原则的,原因在于,依据民诉法第七十八条之规定,“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因此,财产保全裁定依法应送达的是双方当事人,然后才是协助执行机关,而最高院的规定是本未倒置,把先送给协助执行机关为主,并以其是否送达作为能否对抗其他查封扣押措施的标准,而忽视了不先向当事人送达,裁定因未送达而不发生法律效力,协助执行机关也就无义务协助执行未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确定的内容,故最高院的此条规定是不可取的,但在审判实践中,因为对如何查封扣押,法律也未作明确规定,故执行中笔者认为,凡是财产保全需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应一律采取最高院关于执行的相关规定,即在送达当事人后,立即送达协助执行通知,加贴封条、张贴公告,以避免因定义的错误而出现重复查封扣押问题。
三、关于查封扣押措施问题,应实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征求当事人意见,协调双方达成一致,即使是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看管,也应由双方协商,实在不能达成一致的,由人民法院自行看管或法院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看管,但应有专门的房屋、场地,加贴封条时应有双方当事人均在封条上加盖私章,解封时双方一同到看管场所同时验封,防止纠纷的发生。
四、关于案外人异议。鉴于财产保全程序的预防性,在采取保全措施时应发布公告,在公告上注明自公告之日起两个月内,案外人均可提异议,逾期则丧失了提异议的权利,从程序上讲,他丧失了提异议的权利,引起的法律后果就是丧失了实体权利,从表面看,对于案外人是不公平的,自己的东西被他人抵偿欠款了,从深层次分析,也是符合法律规定的,首先,如果请求错误,那么在审判终结后原物会返还给执行人,从而回到案外人手中的。其次,如果申请正确,那就说明被申请人确实应给付申请人金钱等物品,从此时的债权债务关系看,法律是应保护债权人也就是申请人的权利的,而案外人虽然丧失了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权,但是他可以基于他与被告的关系来弥补他的损失,如被告借案外人的汽车被保全,后因未及时提出异议,导致案外人汽车被被告偿债,那么案外人可以依据借用合同,要求被告偿还他的汽车价值,从
市场经济角度出发,任何事都是有风险的,包括你案外人出借自己的汽车给被告,如果明知被告无信用,欠别人有债而未偿还,也无能力偿还因毁损你汽车而造成的损失的情况下,你还要借,那么你就应为此而承担汽车毁损的风险责任,这既符合立法精神,又符合建立诚信社会的需要,到最后必将导致大家都守诚信,欠债还钱,否则寸步难行,既减少纠纷,又减轻法院的工作量,节省了司法资源。当然,如果案外人在两个月内确实提了异议,人民法院就应依最高院的相关规定去审查,如果异议成立,将标的物返还,如果申请人另提供其他线索,可采取查封扣押其他财物来实现自己预防性的权利。
第二篇:关于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的规定
关于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的规定
为了进一步规范诉讼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院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当事人起诉给付之诉时,立案庭必须告知原告依法申请财产保全,否则有胜诉后执行不能的风险。当事人在审理阶段,承办法官必须进行同样的风险告知。请求第三人协助执行的,第三人应对被告具有法定的直接给付义务,且给付的内容是确定的。第三人对协助执行有异议应制作笔录附保全卷,并告知申请人。不得对不具有直接给付义务的第四人、第五人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采取财产保全后承办人必须对保全情况以及标的物可执行性告知申请人,上述告知必须制作笔录附保全卷。
第二条
1、财产保全的顺序:先查银行,后查车辆,最后查房产、诉前保全及先予执行顺序同上;
2、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案件,案卷中必须附查银行、查房产、查车辆、法人查股权、个人查证券的相关材料;
3、查封房产除在房产部门查询权属外,还必须查询该标的物是否有权利负担和瑕疵,到房产现场察看房产占有和具体使用情况,审查是否可以处置变现,查封、扣押其他财产的情形合议庭、庭长、主管院长从严把关;
4、凡二0一一年三月一日后未送检的案件采取过保全措施的,一律组保全卷。
第三条
当事人在起诉或申请仲裁前后申请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的,应当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担保的数额应当相当于请求保全的数额;当事人拒不提供的,驳回申请,并告知胜诉后执行不能的风险。
第四条
承办人(合议庭)、庭长对担保物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确保所提供的担保物合法有效,可依法处置;案外人作为担保人提供财产担保的,应当书写担保书,并出示身份证(复印件留存法院),担保人及担保物应写入裁定书中,并对担保物予以查封或冻结。
第五条
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应属于被申请人的财产;如果发现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属于案外人的;本院应当作出解除财产保全的裁定,裁定书应报主管院长审批,并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或者案外人。
本院认为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的其他情形,适用上述规定。
第六条
诉讼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由承办人送庭长(局长)审核后报主管院长批准后实施,必要时,可商请法警队及其他业务庭予以配合,先予执行的财产属现金的必须首先付到本院帐上再审查处置,财产已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
第七条
本院各审判业务庭需要进行诉讼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及诉前财产保全的,由审理案件的合议庭或独任审理的法官决定并制作民事(行政)裁定书。
继续保全的,由审理案件的合议庭或独任审理的法官实施。承办法官在保全财产后,应当立即通知被保全财产的人。第八条
相关审判业务庭之间应加强配合与联系。审判业务庭作出的裁定应明确、具体,便于实施。紧急情况的执行即裁即办,不得延误。对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相关情况必须及时汇报。
在实施过程中要方便当事人和申请人,并提示当事人和申请人办理有关事项,不得因法院工作考虑不周而给当事人和申请人增加负担。
第九条
诉讼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裁定由各审判业务庭根据诉讼案件案号编号,如(200X)雨法民一初字第X-X号;诉前财产保全裁定书,由立案庭编诉前保全字号,如(200X)雨法立诉前保字第X号;需要制作协助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的,根3 据裁定文号编协字号,如(200X)雨法保协字第X号、(200X)雨法诉前保协字第X号或(200X)雨法先协字第X号。
第十条
诉讼中需要解除财产保全的或者诉前财产保全后申请人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的,由审判业务庭审理案件的合议庭或独任审理的法官制作解除裁定后及时办理。
第十一条
在财产保全中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或先予执行中被执行人或其他担保人以财产提供担保的,由制作裁定的审判业务庭或独任审理的法官审查决定并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
第十二条
当事人对财产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应向制作该裁定的合议庭或独任审理的法官申请。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第十三条
诉讼财产保全和诉前财产保全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先予执行完毕后,申请人败诉的,按执行回转的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审判业务庭对采取查封、扣押的财产应当妥善保管,当事人、负责保管的有关单位或本院工作人员都不得使用该项财产,交由当事人、有关单位及本院集中保管的必须完善手续,交由院集中保管的,承办人庭长、主管院领导对该财产安全负责。
第十五条
业务庭长对已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案件应建立台帐,及时发现和督办保全期限即将届满的案件,并及时办理继 4 续保全手续,严防因工作疏忽,导致应继续保全的财产因没采取该措施被被申请人转移。对因此而导致的信访、国家赔偿等问题,对相关责任人员按本院及最高法院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不按本规定执行的按案件质量评查规定扣分,造成信访或损失的,按相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
本规定下发之日起执行。本院以前的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告知书
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告知书
发布时间:2010-01-21作者: aqzy2 浏览次数:509 为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避免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当事人在起诉前或者在诉讼中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于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且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先于执行。现将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的有关内容,告知如下。
一、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是人民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的申请,必要时也可依职权对一定财产采取保护措施,以保证将来生效判决得以实现的物质保障的法律制度。依据民诉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二、财产保全的种类 财产保全以时间为标准分为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
(一)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尚未起诉而实行的财产保全。依据民诉讼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起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诉前财产保全,由当事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
(二)诉讼财产保全是指当事人已经起诉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案件后采取的财产保全。特定期间的财产保全。对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的案件,在第二审人民法院接到报送的案件之前,当事人有转移、隐匿、出卖或者毁损财产的,必须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由第一审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采取。第一审人民法院制作的财产保全裁定,应及时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三、财产保全的范围民诉法第九十四条规定: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
(一)限于请求的范围,是指保全的对象只能是利害关系人即将起诉或诉讼当事人在诉讼中所指向的某项具体财物。
(二)与本案有关的财物,是指保全的财产应是利害关系人之间发生争议而即将起诉的标的物或诉讼当事人在诉讼中所指向的标的物有牵连的物品。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不能对案外人的财产或案外人善意取得的与案件有关的财产提出保全措施。
四、财产保全的程序
(一)申请。财产保全应当由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面提出的应当写明请求保全的标的物或有关财物的名称、数量、价额和所在地,以及保全的原因。口头申请的,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由申请人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
(二)审查。人民法院接到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财产保全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审查内容主要是:1.申请主体是否合格;2.是否符合财产保全的条件。经审查合格后,才能接受财产保全申请。
(三)提供担保。依据民诉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在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时,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提供担保的数额应相当于请求保全的数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四)裁定。人民法院对申请人的申请经审查,认为不符合财产保全条件的,应裁定驳回申请;认为符合财产保全条件的,又提供了担保,必须及时裁定采取保全措施。诉前财产保全,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
(五)执行。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以防有关财产或标的物被处分或灭失的危险。
(六)财产保全解除的条件和原因。1.利害关系人在法定起诉期间内未起诉。依据民诉法的规定,人民法院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后15日内,申请人应当尽快起诉。15日届满,申请人仍未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2.被申请人提供担保。当被申请人提供了实物担保、现金担保、有价证券担保或保证人担保的,经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原财产保全措施已没有必要性的,可以解除财产保全。
五、人民法院依职权行使财产保全的条件人民法院只有在诉讼争议的财产有毁损、灭失等危险,或者有证据表明被申请人可能采取隐匿、转移、出卖其财产的,方可依职权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六、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是指财产保全裁定在何时、对何人发生法律效力。
(一)时间效力。依据民诉法规定,无论是诉前财产保全还是诉讼财产保全,一经作出财产保全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没有法定解除的条件和原因出现,财产保全裁定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
(二)对利害关系人和诉讼当事人的效力。1.法律规定对人民法院财产保全的裁定,利害关系人和诉讼当事人都不得提起上诉。利害关系人和诉讼当事人收到人民法院财产保全裁定后,必须依照裁定的内容执行。
2.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利害关系人,应当在法定期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利害关系人和诉讼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依法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但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三)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效力。
1.人民法院制作的财产保全裁定不但对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要产生法律上的效力,而且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也会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有关单位或个人接到人民法院财产保全裁定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后,必须及时按裁定中指定的保全措施协助执行。
2.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除作出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自行解除和上级人民法院决定解除外,在财产保全期限内,任何单位都不得解除保全措施。
(四)对人民法院的效力。
1.对作出财产保全裁定人民法院的约束力,主要表现在:
(1)立即开始执行,采取保全措施,并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实施财产保全措施;
(2)未经法定程序和一定的法定理由,财产保全裁定不得随意更改;(3)对财产保全的裁定申请复议的,应当及时审查并作出决定。2.已经被财产保全的标的物,依法不得重复保全。
3.受诉人民法院院长或者上级人民法院发现财产保全措施确有错误,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立即纠正。
七、申请财产保全错误的赔偿依照民诉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依据司法解释,因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错误造成损失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赔偿。所以人民法院在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或诉讼中保全时应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担保的数额应相当于请求保全的数额,一旦出现失误造成被申请人的财产损失,就用申请人提供的担保来赔偿被申请人的损失。这既是对被申请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又是对申请人滥用权力的制裁。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慎重,有益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八、涉外财产保全涉外财产保全适用于上述规定,但对于诉前财产保全的,依据民诉法第二百五十条的规定,人民法院裁定诉前保全后,申请人应当在三十日内提起诉讼。
九、什么叫先予执行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一方当事人预先付给另一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财物的一种法律制度。这一法律制度,是当事人在终审判决前,因客观情况需要,为解决燃眉之急,以维持正常的生活或者组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有利于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十、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依据民诉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主体多系老、弱、幼、小,一般地说他们都有待于义务主体的主动扶持,否则生活无以维持,往往需要先解决基本的生活费用。追索抚恤金的案件,是指军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战民兵、民工等因公牺牲或伤残,应由民政部门依法对死者的家属或者伤残者本人发给抚恤金而没有发给所产生的案件。这类案件可以先予执行,不仅有益于激励军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献身精神,也有益于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利的精神的进一步落实。追索医疗费用案件的先予执行。有一些侵权行为引起的人身伤害案件,受害人住院治疗,急需住院费、手术费、医疗费及其他费用,不先予执行就会贻误治疗时机,可以先予执行。这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避免矛盾的激化。
(二)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直接关系到原告及其供养家属的生活,故可以先予执行。
(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这类案件主要有:
1、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的;
2、需要立即制止某项行为的;
3需要立即返还用于购置生产原料、生产工具货款的;
4、追索恢复生产、经营急需的保险理赔费的等等。
十一、先予执行的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所争之诉必须是给付之诉。即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必须是有给付内容的诉讼,且案件的基本事实清楚。
(二)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即案件未审理前凭基本的社会经验就可以判断原告是享有权利的一方,被告是应履行义务的一方,且原、被告不存在对等给付问题。
(三)不先予执行就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
(四)被申请人有履行义务能力。以上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人民法院才能先予执行。
十二、先予执行的申请和担保先予执行必须由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写明申请先予执行的理由和根据,并提供对方当事人有先予履行能力的情况。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申请人是否要提供担保,对责令提供担保的申请人拒不提供的,驳回申请。
十三、先予执行的时间规定依据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对先予执行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终审判决作出前采取。先予执行应当限于当事人诉讼请求的范围,并以当事人的生活、生产经营急需为限。
十四、先予执行裁定的效力
(一)时间效力。先予执行的裁定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裁定书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其时间效力应维持到判决生效时止。
(二)对当事人的效力。主要表现在: 1.当事人必须按裁定的要求执行。
2.当事人收到裁定后不允许提起上诉。3.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但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三)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效力。人民法院先予执行的裁定,需要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及时按通知要求予以协助。
(四)对人民法院的效力。主要表现在:
1.当事人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责任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2.当事人对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申请复议的,人民法院应及时审查。经复议认为裁定正确的,通知驳回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不当的,作出新的裁定变更或者撤销原裁定。
3.受诉人民法院院长或上级人民法院发现采取先予执行措施确有错误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立即纠正。
十五、被申请人遭受损失的赔偿人民法院先予执行后,依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申请人败诉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
(一)可以用申请人提供担保的财产赔偿;
(二)申请人返还因先予执行所取得的利益;
(三)申请人拒不返还的,依法强制执行。
第四篇:当前干部队伍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干部队伍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共金坪镇党委
乡镇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分析我镇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当前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够加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必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风不浓,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仍有差距 目前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要我学的思想,而没有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修养和提高工作技能的作用,没有形成我要学的意识,使目前的中心组学习、机关学习、定期培训等学习机会流于形式;有的干部工作凭习惯和经验,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适应不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工作,习惯于做好眼前工作,对新观念、新事物接受慢,市场竞争意识、竞争能力不强,对工作起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有的干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善于研究、总结经济规律,一些干部工作中还存在着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的问题,习惯用行政手段和计划经济方式管理和决策,不善于用法律和市场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和调控。
(二)作风不实,干部队伍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有的干部淡化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与群众的关系由鱼
水关系转变为蛙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落实上级任务,没有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有的干部进取心不强,感到工作没有什么成就感,不思上进,消极怠工,出现混日子的现象,工作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了解社情民意不够,对村(社区)安排布臵多,检查督促少,具体指导少;一些干部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重点不突出,一些干部缺乏活力、干劲,工作不深入,工作效率不高,再加上农村工作环境较艰苦,一些干部无心工作,千方百计找门路、跑调动,对本职工作往往敷衍了事。
(三)制度不适,基层干部考核评价和日常管理相对滞后 首先是岗位设臵不科学,按照目前的“三定”方案,乡镇设“三办一所三中心”,机构设臵上与工作实际不相配套,混岗、一人多岗、一个岗位多位领导分管、职责不清,岗位不明的情况十分突出,编制和岗位不对口的情况非常普遍,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或者是不到位;其次是干部考核机制不健全。虽然有严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为主的考核能够得到落实(如出勤考核),而以事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量化,考核很难兑现,以致年终考核时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一些干部失去工作积极性;三是绩效考核难逗硬。公务员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了年终奖,使得乡镇可以利用的等次考核不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仅靠评优评先兑现考核评价结果,很多人误认为
绩效工资是自己工资的组成部分,是自己应该得的,所以绩效工资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
(四)出口不畅,基层干部合理流动和未位淘汰有待完善 虽然我区出台了有关公务员交流的办法,从去年开始实行并进行了有益的偿试,以后每两年在全区开展一次公务员交流,但是交流的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长期以来没有进行交流,使乡镇干部本地化现象严重,在同一地方工作久了,一些干部工作缺乏上进动力,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降低,而惰性增大,还有一些人因此形成利益小集团,影响正常推行政策和落实工作的情况;同时一些年龄偏大,或者升迁无望的机关干部,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工作,或者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甚至公然跟党委政府对着干,无视机关管理制度,在干部和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对待这样一些人,缺乏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约束。
二、对策和措施
(一)转观念,加强学习提素质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乡镇干部头脑,强化观念更新,以适应时代的特征、工作的需要和群众的需求。把乡镇干部工作重心引导到抓好经济发展,落实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维持农村稳定,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来。实现从行政管理者转变为乡镇经济发展者、新农村建设指导者、社会事业服务者。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政府的建设,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乡镇干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一要加强系统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在职培训,重点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二要向专家学习。邀请一些经济、管理、农业方面的专家等研讨发展形势、培训干部。三要向群众学习。向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等优秀品质及发展经济的先进经验学习。四要在实践中学习。教育乡镇干部在工作、生活的实践中勤学习,多思考,善总结。五要加强干部的交流锻炼,学习其他地方的经验,也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发展的能力。
(二)强意识,转变作风塑形象
一是牢固树立群众意识、群众观念。以乡镇便民服务站建设为契机,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利民的服务举措,主动做好群众信访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注重尊重群众的意见,尤其是在修建道路、水利工程和征地拆迁时,要充分考虑群众在心理上和经济上的承受能力,要切实按政策实施,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塑造服务型政府。加强政府各部门的行风建设,从群众利益、行业特点出发,制定有利于提高服务群众水平的各种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运作程序,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继续开展群众满意站、所评议活动,加强文明示范窗口建设,促进行风好转。三是开展“塑造乡镇干部新形象”活动。打造一支“能吃苦、会干事、讲奉献”乡镇干部队伍,注重政治立场坚定、工作务实高效、办事依法廉洁、为民全心全意的形象塑造,通过勤学习、勤调研、勤办事、勤修身来塑造新形象。
(三)抓创新,理顺机制提效率
一要创新运行机制。根据有利于理顺政府运行机制、提高办事效率、促进职能转变的原则,适应乡镇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需要,科学设臵乡镇人员编制和工作岗位。乡镇应按主要产业发展、稳定综合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分类组建工作机构或服务机构。同时细化岗位职责,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真正使干部把精力用在为群众服务上,把时间花在促农民增收上。二要创新考核机制。首先是科学分解考核项目。在制定干部实绩考核目标过程中,把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细化为具体的考核项目,分别确定考核目标值。其次是合理设臵考核内容。根据被考核对象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重点,采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式,以目标管理的科学方法为主,结合民主评价、分管领导评价、社会综合评价等多种因素,使考核更加真实全面。其三是综合量化考核结果。采取百分制考核计算办法,对共同目标、工作目标、民主测评、考核组综合评价、获得奖励情况等项目累计计算加分,同时区别对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干部。三要创新绩效
管理。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要注重对考核结果的应用,除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外,还要与绩效工资部分进行挂钩,对乡镇干部所扣绩效工资,按照考核得分情况进行再次分配,实现绩效工资向重要岗位、任务繁重、成效明显的干部倾斜。
(四)加强交流和淘汰,拓宽出口增活力
关注乡镇优秀干部的成长,完善培养锻炼机制,加大转岗、交流、上挂锻炼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快干部流动,调动工作积极性,营造务实、高效、竞争的干事氛围,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严格实行考核兑现,凡在考核中实绩较差、排名臵后的干部要坚决予以诫勉、调整,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同时还要健全淘汰制,积极推行民意淘汰、自然淘汰等多种淘汰形式,拓宽干部“下”的渠道。
第五篇:关于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对策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反腐倡廉工作信心进一步增强,防腐倡廉工作总体形势不断趋好。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防腐败工作仍面临不少问题,有的打着历史的烙印,有的伴随新事物而产生,有的既有个体素质问题,也有机制体制问题,各种因素纵横交错,必须未雨绸缪,及早预防和纠正。我认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三大突出问题:
一是少数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不强,党性不纯
主要表现在:有的对群众感情冷漠。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如今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亲近的是老板,疏远的是群众;维护的是开发商的利益,损害的是群众的利益。有的私心作怪,与民争利。凡事先考虑个人利益,置群众冷暖于不顾。有的无视社会公德,生活腐化,热衷于在美容店、洗头坊、按摩院、舞厅里消磨时间,甚至搞婚外恋,包二奶。有的法纪观念淡薄,是非界线不清。
二是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对象监督缺乏
当今社会,由于一些行业特点的特殊性,造成存在一些行业“潜规则”,索要、收取回扣等现象普遍存在,在人们的意识里已见怪不怪,甚至于在有些人的意识里,认为是正常的劳动所得,是合法收入。
三是权力运行的不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
民主集中制在一些地方单位变味。“一把手”的权利普遍比较集中,自由裁量权大。有的“一把手”执行民主集中制不认真、不严肃,甚至独断专行,习惯于搞“一言堂”,我说你听、我定你干,使集体领导流于形式。有的班子成员出于种种原因,对“一把手”的一些错误意见也一再迁就,政务公开落实不力。有的把政务公开仅仅理解成“结果公示”,公开不彻底、不全面、不及时、不规范,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有的甚至不够真实,搞假公开,政务透明度依然不高。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中没有认真实行公开,只公布结果,不公布过程,使决策过程仍然处于暗箱操作之中,群众参与决策的程度有限。廉洁自律制度落实难以到位。近年来,出台制度不少,但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针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坚持不懈地开展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政绩观、群众观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着力在构建自律防线上下功夫
教育要有的放矢,注重效果。要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侧重群体性的集中教育向加强因人而异的个别教育转变;从侧重一般性的泛泛而谈向注重在特殊时期的有针对性提醒转变;从侧重单边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在总结少数领导干部犯错误教训的基础上,对新提拔和转任的领导干部,在任前逐个进行廉政教育谈话。谈话时,先由新任领导干部进行述廉,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廉政教育谈话和制度告知,最后由其作书面廉政承诺,并在周年“谈话纪念日”进行回顾。推行公开审理工作,开辟纪律教育新渠道,增强纪律教育的感染力。同时,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以案论纪的优势,建立和完善重大案例通报制度,及时解剖典型案例,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把它列为党员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不断减少以权谋私的机会与空间,着力在构建制度防线上下功夫
针对腐败易发多发的环节和问题,不断推进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的进程。要重点督促职能部门细化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理清集体权限与“一把手”权限、“一把手”权限与其他同志权限的界线,落实好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度,避免在重大事项上“一把手”说了算,从程序和制度层面防止以权谋私的发生。要重点落实好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治制度成为摆设。同时,要着眼于制度创新,从有利于廉政建设出发,积极探索用市场化改革办法,解决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老大难”问题。
三是要坚定不移的查办大要案,着力在构建纪律防线上下功夫
坚持“有腐必反、有乱必纠”,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工作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作风纪律。在办案指导思想上,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仅要查清问题、惩治腐败,而且要减少损失、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主动深入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查处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案件。在办案机制上,注意组织、协调、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形成合力。在办案的目标取向上,把办案与推进方法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举报受理-案件查处-剖析原因-通报警示-整改防范”的工作链,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综合效益。在办案的方式上,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确保办案不出事。全面推行公开审理 <莲山 课件>工作,开展党政纪处分决定执行情况检查,确保各类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四要改进监督方式,提高监督质量,着力在构建监督防线上下功夫
加强对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要事项的监督,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加强对“一把手”述职、考核、评议制度,把监督、评议的权利交给群众,考评结果反馈给本人。改进监督的方式方法,增强监督
实效。把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结合起来,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主动选题,主动出击,开展明查暗访。把个案监督与举一反三结合起来,对监督中发现的具体普遍意义的问题,及时予以通报,以警示他人。
五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在构建有效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突出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主要环节工作。通过责任分解,使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通过责任考核,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通过责任追究,使领导干部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