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素质
金融危机下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内容摘要】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一直是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很多,如社会人口的增长,大学生对自身定位的误区以及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形势急剧下滑等。在当前金融危机波及面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多重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当前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从企业角度分析大学生素质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以金融危机为背景,深入剖析了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现代企业;大学生素质;大学生就业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也受到很大影响,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比2008年增加52万人,达到611 万人,双重因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众所周知,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与就业岗位多寡成正相关关系。按照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每年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大约为1000 万。然而,这1000 万个岗位并不是为大学生量身订做的。据统计,我们国家每年城镇可就业的劳动力人数大约为2400 万,每年劳动力供求缺口为1300 万人。由此可见,供求之间的大缺口导致大学生巨大的就业压力。虽然风暴眼在美国,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现在,任何区域的经济体都不可能隔岸观火、独善其身。金融危机对各行业影响将直接导致的是——求职前景不容乐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从1999年的84.8万增至2006年的413万;而同期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2006年更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公示》)。随着逐年的沉淀,“毕业即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量是越来越多。然而,除了高校扩招等客观原因,大学毕业生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其就业难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1.招聘需求有所下降。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各大高校的校园招聘,这一直是获得就业职位的主要途径。而今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较为直接的金融、房地产、制造等行业,确实偏少。除了招聘企业数减少外,有的企业还压缩了进人计划。有的企业如制造业,因形势低迷,企业不仅减掉了招人计划,裁人计划也正在出炉。一些与进出口市场结合得相当密切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因此校园招聘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2.招聘门槛更高、条件相对“苛刻”。虽然经济有“萧飒”现象,但企业从“人才储蓄”的角度考虑,即使经济再紧缩,网罗校园人才仍是必不可缺的。可是,相对而言,企业的门槛提高、待遇降低,却是应届毕业生明显感到的变化。裁人已成为众多企业面临“寒冬”的主要对策,工作时间不长的新员工都易被裁,这类人重回校园求职,也给大学生求职带来不少的冲击。据悉,这些“二次就业”的毕业生,十分看好应届生就业市场。在他们看来,这个市场的用人单位质量高,且需求量大;而相比应届生,他们因为已有了工作经验,更有优势。
3.就业压力空前增大。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刚刚进入实习求职期,就遭全
球经济危机,很多大四学生变得焦虑、易躁。最近一项针对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有59%的学生感到就业压力是目前最大的压力,远远高于学习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
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原因分析
1.社会人口因素催化大学生就业难。人口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极为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因此,社会人口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2 年以来一直是高速增长,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所能承载的就业人数,增加了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的难度。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大学,导致大学所培养人才的多样化、层次化,人才结构参差不齐,难以与社会需要相吻合。特别是加入WTO 后,人才来源的多渠道化,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更高,大学生就业也面临更大、更多的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和家庭人,必须扮演好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而就业则是他们担当社会和家庭责任的体现,是实现社会和家庭稳定的基础。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以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效期的到来,大学生人均所要赡养老人的人口数较之以往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独身子女所面临的情况更为严重。因而,大学生往往会因就业期望难以实现,而错失就业良机,从而使得他们的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
2.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金融海啸,已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波及大学生就业市场。虽然这股经济寒流传导到国内会相对滞后,但部分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行业用人需求明显减少。一方面,企业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需求明显缩减。据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较为直接的沪上金融、汽车、房地产、制造等行业的招聘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六成以上。一些大型企业推迟、缩减甚至取消校园招聘计划的情况非常普遍。另一方面,在外围经济危机的压力下,部分企业开始裁员,大量员工失业的局面已成定局。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态也进一步凸显。
3.大学生自身的定位缺失。为解决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扩大对国家重点工程、重点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投资规模,如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内需,扩大和稳定就业。但这些工程和项目大多地处艰苦和偏远地区,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在西部地区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平均数为3.1%,而东部地区平均数为6 %,西部地区远低于东部水平,人才十分紧缺。但虽然国家制定了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就业,大学生在就业时一般会优先考虑沿海和东部地区。从历年毕业生就业流向统计资料显示,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人数仍然较少。
三、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面对当前社会的形势,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合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实际和市场经济体制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分析,站在企业角度,我认为大学生应具备如下七大能力:
1.理论知识能力。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必须拥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任何工作,无论是科学、教
育研究,还是具体的实践作业,都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大学生用自己广阔的社会时间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把课堂的知识和学好,同时,要多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到达充实自己的目的。
2.适应环境能力。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数值的反映,它与个人的思想品德,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等密切相关。大学生毕业之后,所面临的是找工作,参加工作,然后 定居。它们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所以,大学生要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只有这样,即使是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够变不利的因素为有利的因素,从而为 大学生以后的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3.社会交际能力。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它存在于社会的任何角落,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这个能力,它关系到大学生以后 找工作的问题,而要具备很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学生就要大胆地把握各种交流机会,培养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方面的相通。同时,要做到诚实守信,人格平等。
4.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又一项重 要能力。学习、工作和社会人际交往等需要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一个人,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 不败之地。若要具备这一能力,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敢于说,这也是练好口才的前提;其次要做到有话可说(需要广泛的知识面),这是练好口才的基础;再次是要善 于说话,注意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注重语言的得体,这是练好口才的关键。为此,大学生应该抽出时间阅读有关的文学著作和口才范文,多做练习,以便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5.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的重要保证。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之后是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还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动手能力的强弱,都会影响着一个大学生的发展前途。为此,当代大学生就要勤动手,重实践,多做实事,在扎实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提高自己实际动手能力。
6.竞争能力。竞争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项活动多必备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大学生及至人类都在追求的一种能力品质。由于当前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从而竞争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再次,我们大学生应注意几点:
一、意识到竞争能力是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要意识到竞争是实力的展示,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善于抓住机会,勇于展示自己才会在竞争社会中获胜;三要意识到竞争实际是人格的考验,所以,大学生必须在竞争社会中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才能获胜。
7.沟通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社会交往的关键,一个具有很强沟通能力的人,能把工作做得得心应手。而培养沟通能力需要自信心和必要的技巧。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沟通中双方的互惠和相互尊重;二是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上看问题,了解对方的思想观点;三是要积极地在矛盾和冲突中找共同点,提高沟通的技巧。但特别要注意的几点:一是对别人任意的评价;二是不恰当的询问;三是命令的语气;四是威胁的话语;五是高傲的态度;六是注意力不集中;七是言不由衷。
四、以下为各大企业集团选拔大学生的标准: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选拔学生的标准有四点:一是学习成绩优秀;二是社会
实践丰富;三是最好是学生党员或是学生干部;四是有良好的外语功底,不少学生必须精通二门外语;
上海建工集团:首先要有吃苦精神;其次是专业对口、素质好;再次是组织能力强、实践丰富。
联想集团:坚持两大标准“选才”,一是对公司核心价值的认同;二是“人岗匹配”,即能否适应岗位的需求;
诺华制药:七大核心能力——创新、团队协作、领导艺术、顾客为本、变革发展、沟通技巧、注重实效。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英语、计算机、活动能力突出;
IBM:第一个是pride(自豪感),第二个是innovation(创新),第三个是 flexibility(灵活性),第四个是高绩效文化(贡献及工作热情);
英特尔集团:除了专业和语言的基本要求外,“学习能力”与“团队精神”是非常看重的因素。
西门子:“诚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用人标准。
五、对此次调查的理性思考
(一)对大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几点建议
1.大学生应该有明确的学习方向,除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以外,平时还需尽量开拓视野,关注行业新闻,注意对管理案例的研究,以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
2.巩固掌握专业知识,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有针对性的为未来工作做准备。
3.树立责任心,在与社会接触中锻炼自己、磨练意志,做事要务实、自信、诚实、灵活。
4.提高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
5.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一些社会常识和企业内部的一些规则;多与企业沟通,参加具体实践活动。
(二)对高校应加强的工作的建议
1.建立信息平台及企业人才需求库,多向企业推荐人才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企业所需人才的信息,为学生建立一定的求职渠道。
2.尽早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自身定位和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对未来目标作规划并使之为其目标努力;多注意职业礼仪培训,开设一些有关课程,提高能力。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素质;注重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正确;引导求职心态,引进就业指导课,提供专业培训机会。
4.帮助学生筛选需要的招聘企业,多给予学生关于能力和性格的测评,使其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并要让学生了解将来的工作内容和性质。
5.多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组织校园招聘会及有关职业生涯的讲座,使学生了解就业状况;开办模拟面试,是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特点及将来就业行业的所需的实际能力;学校应联合企业对在校生进行适应企业需求的基本能力培训。
(三)从此次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引起注意:
1.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正在趋于理性。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绝对数量正在逐渐上升,就业市场已堪称为“买方市场”,招聘单位掌握着主动权;而扩招带来的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也促使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是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进一步严格。
2.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中,他们更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素质方面,如责任心、团队精神等,而并非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外语成绩;这与学校的评定标准是不一样的。
3.在主观题中,受访者提出的很多建议都是关于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的。可以看出,企业并不认为大学教育只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的学生。
4.用人单位也希望与学校加强联系,宣传自己,以方便招募优秀的人才。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基本勾勒出企业需要的大学生的素质及能力,对即将进入社会、寻求工作职位及职业发展机会的所有在校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大学生就业不是只关乎一个学生、一个家庭的事,更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系统工程,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靠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当然,对于大学生而言,当务之急是将就业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正确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自身的不足,加强专项技能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社会竞争力。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体系健全的过程逐步完成,相信中国将顺利度过本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叶志筑.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维度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2).
[2]陈兵.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建设教育,2008,(12).
[3]蒋庄德.大学生就业的突破口是什么[J].中国人大,2008,(12).
第二篇:金融危机下当代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金融危机下当代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10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10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此项调查,旨在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企业用人需求大学生素质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先是美国次贷危机凸现出来,紧接着爆发了美国金融危机,华尔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萧条,一些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在一夜间倒闭,如: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结束了它158年的历史;有的则被收购或接受政府接管,如: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尤其是美国作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全球实行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免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此影响下,美国金融危机很快传导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社会经济普遍萧条,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我国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带来了下行的压力,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上,46.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22%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事实上据调查来看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选择800-1500元;23.03%选择1501-2000元;选择2000元以上的占9.13%。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间,5.39%认为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23.65%认为在1501-2000之间;24.90%认为在2001-2500之间;28.42%认为在2501-4000之间;认为求在4001以上的,占17.64%。
受金融危机影响,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受影响最大,大批进出口公司、中小型企业纷纷减产停产,因此就业岗位减少最为明显。但是,面对这种现状,很多大学毕业生仍宁可降低工资要求也要选择去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而不愿意向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小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供求的区域失衡。
在此非常时期,大学生还持这种不求实际的想法,导致他们失去了很多求职机会和工作岗位。对就业区域高期望的最大的机会成本就是阻碍了就业。东部已吸纳不了这么多的求职者,却仍涌向东部区域;中西部缺乏人才,而大学生偏偏不选择那里。这种就业区域选择的畸形集聚现象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趋势。
二、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47.30%;23.03%选择中部大中城市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6.64%;16.62%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家乡有10.87%;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2.30%、6.27%。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关于择业观调查数据显示,21.25%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一步到位,有稳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业后择业;16.67%不打算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6.25%打算自主创业。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经济收入因素,达55%;考虑自身兴趣和工作环境的分别占35%、32%;43%考虑对事业发展是否有利。58.13%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8.75%认为很重要。在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上,认为所学专业前景较有前途的占大多数,比例为65.15%;7.68%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有前途。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水平,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在如此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的就业观之下,现代企业又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什么样的大学生,用人单位最欢迎呢?经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调查问卷显示,具备七种素质的大学毕业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一)专业素质。不少企业都把大学生专业素养作为选人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必要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是胜任某一方面工作的基础,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企业理想的人选是学业成绩好,能学以致用的人才。所以,大学生应认识到专业素质是“吃饭的家伙”,是“看家的本领”,是“一技之长”,是丢不得的。一方面大学生要认真掌握教材和老师授课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在某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做到点面结合,既具备全面的基础知识,又有一个专攻方向。
(二)综合素质。企业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并不是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不重要,专业素质只是“敲门砖”,职业道路能否走得好,还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现代企业用人的新特点。专业素质好、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对遇到的问题,能看到本质,并能及时调动自己能力和所学知识,迅速释放出自己的潜能,订出可操作的方案。而且品行、态度、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不错,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才能真正受欢迎。因此,新生应从刚入学的第一天起全方位“修炼”自己。
(三)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现代企业在招聘人才、考察其能力时,特别注重所选人才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及合作精神。有人对百家名企进行访问,有 53 家明确提出将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作为招聘人才的标准之一,有些企业在招聘时,还通过游戏等方式来考察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协调能力。
(四)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一些公司找的是具备学习者的质疑能力、并且随时愿意学习新事物的人,常常不刻意追求是否党员和学生干部,最主要的是看毕业生的能力和潜力,对一些涉及专业知识比较强的岗位,还要在面试的基础上进行笔试,就一些行业里的最前沿问题,对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范围和深度进行考察,主要看他是否具有关注最新技术的意识以及在工作中是否具有研发能力,从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有潜力的人才更具有创造性,发展的机会更大。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有发展动机者往往会得到企业的录用。
(五)实践经验。包括参加过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与行业接近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或是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往往是企业招聘人才时关注和看重的。一个学生是否有社会活动方面的背景很重要,一个有社会活动经验的学生往往会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合作精神也比较强。因此,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某公司兼职、参与开发项目等,这样的经历将是毕业生的财富。
(六)有创业激情、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智慧型人才是公司最看重也最倚重的,因为他们永远会不满足于现状,孜孜不倦地向更新、更高、更强的目标挑战。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和产业特别欢迎的是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的人才。
(七)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个人品质。敬业精神体现在责任感、主人翁意识、为做好工作而主动学习、注重细节、先付出后回报等等。“态度决定一切”,作为公司负责人,面对两位不同的求职者——年龄、学历、综合能力相当,一个兢兢业业、努力付出,另一个敷衍塞责、吊儿郎当,谁会是受欢迎的员工?答案不言而喻。诚信是品德的最基本方面,“先做人后做事”主要指的就是诚信,唯有诚信才能让一个人得到别人长久的信任,树立自己的品牌,从而为成功铺平道路。
此外,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具有承受压力的能力,有礼仪、有风度、形象气质俱佳(内外兼修)等,也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
二、企业需要大学生应重点培养的基本能力
(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对于大学生来说,表达能力十分重要,不仅参加工作后会强烈意识到这一点,在求职择业时就有深切体会。比如求职材料的准备,面试的应对等。培养表达能力关键在提高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二)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大学生作用的发挥,大学生要提高动手操作能
力关键在多看、多练,看得多、接触得多就可以掌握一些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练得多才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技巧
(三)适应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注意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走向社会才能尽量缩短适应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应该同自身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能消极等待或对困难轻易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简单认同,甚至同流合污。
(四)交际能力。社会关系远比校园复杂,能否正确有效处理和协调职业生涯中人与人的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其身心健康、工作效能与事业成败。
(五)管理能力。尽管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无论是领导干部、管理人员还是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中都不同程度需要组织管理才能。培养组织管理能力,不仅是顺利就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六)创造能力。创造能力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它包含强烈的好奇心,细微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大学生要自觉培养这些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性地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七)决策能力。大学生工作后各种问题都需要靠自己,训练与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十分重要,要从小事做起,不要事事请别人拿主义,要养成多谋善断的习惯,改变优柔寡断和无所适从的不良习态。
金融危机为初入大学的学生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当然,我们也应该充满信心,金融危机之后将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曾强调“心暖则经济暖”。只要我们齐头并进、共克时艰,我们有理由相信“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第三篇:金融危机下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要把大学生就业放在当前各项就业工作的首位。”在 1月7日召开的中央促进就业会议上温总理这样讲到。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昔日的“天之骄子”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金融海啸正席卷全球,更给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增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可谓雪上加霜。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我们不禁会溯源
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难”在何处?金融危机下如何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呢?愿呈鄙文与诸位同仁交流探讨。
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原因:
1.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不对口。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供求错位”。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工作的核心。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很多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发觉企业需要的人往往是“用非所学”。自己辛辛苦苦四年所学的知识常常派不上用场,而想要竞聘的职位却不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口。最终只能遗憾地和该岗位擦肩而过。如何解决好“供求错位”问题,对促进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2.大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下降。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一些高校由于盲目拓宽生源而导致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下降。一些大学生认为大学就是天堂,只要跨进大学门就等于拿到了工作证。思想放松、行为懒散、学风涣散、无工作经验、知识技能单
一、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低下等因素都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找工作时面对优秀职位而“心有余力不足”这一尴尬境况。
3.准备不足,生涯模糊。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要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不要成天忘了学习,更不要忙于应付考试,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市场需求动态很好的结合起来学习。
4.大学生就业心态“高居不下”。依赖性强,眼高手低是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写照。这一部分学生总是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不是农民工,不是普通工人。于是求职时总爱和企业讲条件,稍有累点脏点的工作不愿弯腰去做。结果机会就是被这样白白浪费。殊不知,在很多时候,从不起眼的工作干起、从基层干起往往是事业通向成功的不错选择。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
1.政府部门要积极迅速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努力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平等、充分的就业信息与指导服务,以帮助毕业生进行职业决策,让他们能够将职业规划战略融入其终身规划之中。
2.教育部门,人事机关和高校就业中心要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导向与保护。
3.学校应优化整合专业课程设置,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水平设置课程,提高课程的质量和竞争力,发展自己的优势科目。使学生在校教育的知识结构能够和社会需求尽量匹配,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4.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和准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意识,学生应积极转变就业心态,给自己正确的职业定位,切勿好高务远。
最后,我想说,在当前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的积极协调和配合。只要我们大学生努力学好本领,时刻洞察社会需求动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那么在茫茫职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满意的工作岗位就一定不是一件难事。
第四篇:金融危机下的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的经济形势
中国由于金融实行分业经营,资本与金融帐户受到管制,开放程度较低,因此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传播速度远不如在西方国家的传播速度快,但从经济联系的角度看,金融危机仍然可以通过经常帐户传染到我国,并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速放缓。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有些已经转化为明显的不利因素。GDP连续6个季度出现回落,因此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非常大,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2.对外贸易大幅下降。长久以来,出口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在目前对外贸易下降而内需的替代作用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情形下,势必导致我国经济的增速放缓,企业经营面临困境。例如在广东、浙江等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省份,许多中小企业停产、歇业,一些大企业也出现较大亏损。.3.就业形势严峻。经济增速的放缓势必影响就业。一方面是城镇新增就业减少,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2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1万人;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2008年年底有100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592万大学生毕业。
4.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据4月9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CPI和PPI同比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双双为负。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代表居民生活成本和企业原材料成本的CPI和PPI数据持续为负,应被视作是宏观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重要征兆。
从以上对欧美国家以及中国的经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全球正遭遇一场寒冬:投资锐减、股市低迷、失业率上升等等。要有效遏制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就需要各国彼此合作,共同努力。
中国的泡沫
目前房价及股指呈现虚假高昂,是被金融炒家“炒”起来的。虚拟经济指数的高涨,绝对不是经济繁荣的标志,恰恰是由于实体经济——产业经济的不景气所造成。高房价以及股市高指数背后其实都映现着金融炒作: 目前新建房空置率极高,有数字据说高达一半以上。其实,所谓亿万“地王”的出现正是经济泡沫化的表征之一。因为某些上市企业从股市圈到的巨额资金,除了炒地皮和囤积土地保值升值以外,已找不到更好的投资盈利项目。当今中国股市纯粹是内外大庄家的提款机。股指高昂背后映现实体经济、产业经济的高度不景气,银行及企业均有大量闲置资金通过庄家进入股市圈钱博弈。中国股市没有退市机制,再烂而不盈利的产业和股票,只要有大户坐庄,照样可以圈到钱。
2.基本生产资料要素以及消费物价,近年以来节节攀高。
一些中国经济学人也跟着美国人大谈特谈人民币币值低估的问题。殊不知,洋鬼所谓人民币币值被低估这种说法的实质是:以外币为单位以及国外物价为参照下,中国的货币单位(所谓购买力平价)以及物价普遍被低估了。
换句话说,从外国人眼中看,中国现在不仅币值太低,而且是物价太低了,二者应当同步高涨上去(实际二者也具有必然的联动关系)。这些盲目跟着洋人喊的国内经济学人,一面在高叫国内发生“通货膨胀”,一面又在鼓吹人民币应尽快升值,也就是说让被人民币估值的全部中国物价对国外货币同步高幅度升值——这些天真的中国经济学人知道自己究竟在说什么吗?中国经济泡沫迄今维持不破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经济体系仍呈半封闭态,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物价与国际不接轨,多种经济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否则,金融风暴随时将在一瞬间,由于国际金融动荡而突发传递到中国。
人民币升值
长远看,汇率上升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均衡发展。今年政策的重头戏是要“调结构”,一年多前,美国经济衰退之所以对中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就是因为我国的外向型经济的增长模式。2007年我国GDP增速中出口带动部分达2%—3%(从GDP恒等式来看,尚未考虑出口的乘数效应),到2009年就变成-3.9%,落差如此之大使得我国经济非常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本原因就是对出口的依赖过高。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手段降低对外需的依赖,人民币升值也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方式。此外,正是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20%多的升值,促使许多企业从沿海地区逐渐转移到内陆地区,带动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现在内陆地区出现追赶沿海的现象,解决了返乡民工的就业问题。同时,内陆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因此内陆地区或者说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增快,有利于提振我国整体的消费增长。同时这几年当中,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出现了很大变化,较低端的消费杂项产品,包括鞋子衣服占比明显下降,而较高端的像电子设备、运输设备这类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占比也明显提高。这也显示包括人民币汇率升值在内的政策促使我们出口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
经济泡沫可能破裂中国的几个支柱性产业,轻工制造业的出口、汽车业、房地产业。可以说这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如果人民币升值,首先受到影响的便是制造业。当制造业疲软和低迷时,其相关的其他产业彩票厥艿搅跋欤耸钡氖б德时厝簧仙鞘形薹ㄕ业焦ぷ鳎
罅康呐┟窆ぞ突岱迪绱祷虼邮缕渌墓ぷ鳎隹谑找娴募跎倩岽蟠蟮亟档凸液偷胤降乃笆眨佣跋煺府的投资和相应的社会福利。
当然有很多人都在喊加大内需,但内需的拉升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讲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首先,高昂的房价和教育支出占据了普通家庭的绝大部分收入,人们用于其他方面的开支势必减少。其次,社会分配机制的不公平化,那些消费能力巨大的中等收入的人群和企业承担了社会绝大部分税收,这无形中缩小了社会中低层次的消费能力。
内需没有一个强劲的拉升,人民币一旦升值,出口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不具有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低端制造业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长期以来依赖的出口一旦减少,而内需又无法消化出口的剩余,大量的企业就会遭遇财务危机,从而停止经营。随之而来的就是失业率的增加,随着失业率的攀升,“啃老一族”的后继收入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房屋的贷款将会成为部分人群的巨大负担,当这种失业再次蔓延的时候,违约还款的事件就会逐渐增加,这就是美国的房贷危机。
再看房价,对于中国经济现状来说,房地产泡沫非常严重,通货膨胀形势正日趋严峻。理论上,人民币升值对遏制通货膨胀是有好处的。但是人民币升值无疑会加剧开发商和投机者炒房进一步推高房价,酿造更大的房地产泡沫。同时,房地产泡沫和投机活动将进一步加剧社会财富分化,普通人财富被房地产商和银行、投机者掠夺。
只有在解决了房地产泡沫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才是安全的。否则,人民币升值可能加剧房地产泡沫扩大,一旦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陷入困境,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是灾难。
城市居民资产会缩水中国很多城市居民只知道人民币升值,出口市场将会受到影响,却不知道,热钱流进中国会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性影响。热钱流入,一是推高资产泡沫,和当年日本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一样,人民币升值对整体中国股市的影响将取决于升值的速度。如果升值是在数月或数年里逐步进行的,那可能会吸引大量投机性“热钱”流入中国,推高国内资产价格,包括股价和房价。相比之下,突然和一次性升值,可能会被视为中国央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进一步证据,从而冷却国内的股价和房价。
二是输入通货膨胀,导致人民币在国内的大幅贬值。出口受到影响,社会就业出现问题,社会购买力的困窘直接影响中国的内需。城市居民应妥善安排个人财富,配置良好资产。重要的是,要打通中国中小投资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通道。
开头
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冲击和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和冲击的面前,中国的经济从总体上说,依然保持了相当好的一
个增长势头,尽管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放慢的趋势,今年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从一季度、二季度到三季度,增长有所下滑,比如一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10.6%,二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是10.1%,三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是9%,从这个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经济跟全球经济增长一样都在放慢,但是,在全球经济明显放慢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平均或者累计依然保持了接近10%的增长速度,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一个层面,在货币政策方面,前面一段时间已屡次调低利率,表明货币调控的方向已由原来的从紧,变为现在的适当松动。我们仍要高度关注物价变化,继续努力防控通货膨胀,但是有必要适当地松动总量控制,这方面货币政策应该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财政政策应积极予以配合,适度实施扩张。
第二个层面,从财政政策的侧重点看,当前应在原来稳健框架之下优化结构的着力点上,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力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增加有效供给的作用,从综合支撑效应上优化经济运行现状,避免“硬着陆”,并有助于增加企业层面的效益水平和增强总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具体看来,从2008 年开始,财政已带动其他资金陆续投入灾后重建,几年内将有万亿元规模的基础设施等投资,并已在近期作出了提高出口退税率的举措以阻止或减轻出口企业的颓势,同时在涉及基本民生的各项事业中继续积极投入,为社会成员消解“后顾之忧”,改善心理预期,增加消费方面的有效需求。比如,在保障和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等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水平的同时,国家将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在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住房保障、房地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这些财政政策对于扩大内需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具体考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第一,要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进一步投入财政可用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支持和农业产业化有关的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适当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直补力度。第二,财政要把优化结构的支出重点放在贯彻国家区域战略方面,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事项的落实。第三,在民众所关心的一系列基本民生方面,财政要通过支出安排加以提升,进而增强民众的信心和满意度。这包括: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如从2007
年开始实行从农村到城市的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在医疗基本保障方面,把可用的资金用于支持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基本住房保障方面,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政策的着力点已经有进步,把原来比较模糊的经济适用房概念淡化,而明确地把财政资金重点放在廉租房建设上。此外,还包括政策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的支持。第四,财政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这也体现为一个战略性的选择,我国要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在这方面紧抓不放,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包括支持十多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走创新型国家之路。
第三个层面,应该适当考虑结构性的税收调整。前不久,配合着货币政策的动作,利息税已暂停征收。另外,很有希望的是,随着整个经济热度上升问题不再成为一个压力,我们有机会把增值税转型推到全国,而不再限于东北地区和中部的二十几个工业城市。在优化企业所得税制方面,应该抓紧细化实施细则,有所区别地对节能降耗减排等方面的经济行为和研发活动,给予所得税优惠的支持。还应该看到,我们将有更好的机会推出资源税的较大调整,虽然看起来这是对初级资源产品增加税负而会抬高其产品价格的举措,但是对于发展方式转变和引导各类主体更珍惜地使用资源,更积极地开发节约使用资源的工艺、技术和项目,是一项必须要做的重要税制改革。
第五篇: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及对策
作者简介:石苗(1981.6-),女,湘南学院数学系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及对策
石苗
(湘南学院数学系湖南郴州423043)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使得本来就已经非常严峻的大学生就业更加艰难。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
倾向,对当前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27-02
大学生的就业历来都是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从99年高校扩大招生之后,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大学生难就业的问题其实永远都是相对的,特别在我们这种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表现得特别突出。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育并不完善,一些地方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但从总体上说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与各行各业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足,毕业生在地区的分布和结构上也不平衡,就业困难只是地区性的和结构性的[1]。所以导致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有就业观念、就业制度等问题,也有高校部分学科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所造成的。
一、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倾向
(一)自我评价比较理性
毕业生就业前认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毕业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同时也强调社会实践的检验,说明了当代大学生自我评价已从“以自我为中心”逐步转向理性化。
(二)就业目标趋多元化
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观,制约着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和对地域的选择。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择业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导致了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多元化倾向。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2]:首先,对未来从事职业行业领域的选择。据调查,毕业生由原先选择“公务员”、“教师”、“经营管理人员”的高比例,趋向于向国企、外企、私企、西部、自主创业等作为就业选择目标,这说明原有选择职业集中单一行业的现象正在淡化;其次,对工作地域的选择。“孔雀东南飞”的状态在大学生就业流向上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以及各个省市地方性就业法规的颁布,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选“其他中等城市”的比例也在提高,这也说明在就业单位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已不仅仅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城市,中等城市也逐渐成为毕业生选择的重点,与当前社会上人才回流趋势相吻合。
1.大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仍是普通高校毕业生的首选。绝大多数同学仍然看重事业单位,尤其是教学、科研等知识高聚集型单位,而以往“政府机关”这一热门行业虽然并未显出优势,但热度不减,近几年的公务员报考热即是证明。另外除北京、上海、广州等以往就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外沿海城市以及经济发展较快的内地城市也是大学生就业选择地。
2.重经济待遇,更看重发展前景。新一代大学生的个体意
识逐渐加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关注生存条件。绝大多数同学认为选择职业时“行业发展前景”、“施展个人才干”、“薪金报酬”的三个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看出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在择业观上既重经济待遇,把它作为生活的基础,同时更重视前途发展,有较强的事业心。
3.西部地区与贫困地区成为大学生择业捷径。随着西部
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扩大,国家对西部及贫困地区加大发展力,度进行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在就业中一部分学生正是看到了这一优势[3].再加上这些地区对人才需求的重视,特别制定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在近几年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选择时这些地区就成了他们的好去处。
4.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新天地。
非国有企业已成为学生的重要选择,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自主创业观念已基本接受,凸显对知识密集型单位的青睐,正逐步树立自主创业意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家庭在大学生择业中愈来愈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庭在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仍然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执行者,也应注意帮助大学生确立切合实际的职业意识,帮助他们选择好职业。家庭对于一个大学生个体的情况更为了解,应根据每一个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完成人生重要的职业选择。社会对大学生职业意识教育引导表现在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用健康的主流文化来教育引导大学生完成职业选择,要正面宣传和报道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各种新闻热点,配合学校和家庭形成良性健康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二、就业指导应有新思路
1.加强就业指导,深化就业指导的内容与形式。根据社会需要,加强能力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校要注重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观念和意识,既符合当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又达到了用人单位满意和学生自身塑造的要求。要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不能仅靠就业指导中心,应通过学校各部门齐心协力,及对专业课教学的渗透等方法共同形成合力,开发就业指导的隐性课程,强化具体操作过程的有效度,提高指导效果。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不断深化。
2.拓展信息渠道,加大信息收集力度。
对成功就业的信息而言,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多数同学认为毕业生有效的就业途径仍是通过学校就业中心直接推荐和校内招聘来解决。可见高校是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同学们同时需要学校在加强和改善就业指导时应重点加强信息提供和具体指导。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充分发挥就业市场的主体作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最关心、最需要的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加大有效信息收集力度,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需求信息,并进一步加大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充分发挥高校这一毕业生就业主体的作用。
3.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建立专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
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几个月临时的事务性工作,它要研究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要研究人才供求关系,要研究人才资源使用的最佳原则,需要有职业化、专
业化、专家化的职业队伍来完成这一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要加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这个中心
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熟悉学生工作和就业市场的人才,必须经常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功能要齐全,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就业指导中心要有一定的硬件工作条件如信息查询室、资料阅览室、洽谈室、招聘工作场所、Internet信息网站以及必要的设备和经费。
4.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由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新路
子。为了解决目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除了以上提到的从就业政策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外,目前高等教育界正在努力探索创业教育的新路子,以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从目前来看,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已经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相信随着对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必定会逐渐树立,高校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且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因此自主创业是未来就业的一大趋势。
三、社会与家庭应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支持与帮助
1.加强舆论引导,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虽然经过多年体制改革,但由于长久以来的计划经济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国家就业政策跟不上近几年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差异,就业政策也各有特色,各个行业之间的人才流通壁垒并未完全消除,因此进一步深化就业制度改革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加强舆论宣传,用健康的主流文化来教育引导大学生完成职业选择。配合学校、家庭形成良性健康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体制问题还是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因此,必须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都已取消了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的限制,但对于已经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流动则远非是无限制的,特别是对那些已去农村和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要再回到城市工作,则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不仅要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而且要为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转换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另外,要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创业门槛,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加就业。
2.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与指导。
由于社会资本的影响,使得大学毕业生对“前途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在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做出的集体决策。家庭在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仍然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执行者。应注意帮助大学生确立切合实际的职业意识,帮助他们选好职业。家庭对于一个大学生的情况更为了解,家庭成员根据每一个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完成人生重要的职业选择,并且家庭成员的意见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形成影响,他们多年的人生经验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年人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根据实际情况择业也是每一个家庭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参考文献:
[1]论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J],姚玉群,人口学刊,2004
[2]大学生就业指导[M],钱晓,李增秀.科学出版社,2009.2
[3]新编大学生就业指导[M],吴汉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
责任编辑:李建君
石苗>>>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