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五篇

时间:2019-05-14 12:2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第一篇: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学院

经管学院

;学号

20131004118)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给09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调查分析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寻求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意义重大。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供求分析 对策

一、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的形势分析

(一)当前国内整体就业形势及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作为社会就业的一部分,关乎到千家万户(公众)的根本利益。从总体来看,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

1)国内整体就业形势

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不佳,中国在计划体制和半自然经济下,形成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明显过剩。从体制改革加快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原有国企和集体企业的净下岗和失业人员累计达到5000万以上,政府和事业单位的改革也造成了数百万人的精简,农村劳动力离农寻找工作的人口更达到1.3-1.5亿左右。再加上中国经济加入全球化竞争以后,由于发展大工业和高新科技产所导致的高投资、高增长、低劳动力使用的趋势,造成中国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降低到0.1左右的水平,比同等水平发展中国家低一半以上。

图1-1-1 2007-2011城镇人口数及失业率(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网络

2)大学生就业形势

2013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 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在2013年,每8个大学生中,就有2个找不到工作。他们也许能力并不差,比如冷门专业优秀生,师范学校的同学,但这就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图1-1-2 22009-201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

(二)大学生就业的有利条件

1)全国上下都十分重视就业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促进就业作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六大社会建设任务的第二大任务,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各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都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当成了中心任务,各级政府也采取了积极措施来促进就业。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

2)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201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回落态势,经济增长率连续两个季度下滑。下半年,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良好趋势,增长持续下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全年经济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实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着增长动力整体偏弱、财政金融风险隐患增多、房地产市场矛盾复杂和环境污染趋于恶化 等问题。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良好,国内外总体环境有所改善,但经济发 展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与挑战。全年经济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预计经济增长7.8%,价格上涨3%。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

图1-2-1 2001-2011国内GDP及增长速度(GDP按2000年为不变价格计算)

数据来源:网络

3)就业政策环境更加宽松有利。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如2008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的《就业促进法》,更是把就业工作提到了法律的高度,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结构矛盾分析

(一)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结构矛盾

1)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图2-1-1 2000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网络

2)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虽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而产生大量需求,但由于欠发达地区所能支付的价格(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不足以补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按照劳动力市场 机制,无法实现供求结合。在我国,由于人才流动的单向性特点导致的流动成本过高进一步恶化了欠发达地区的有效需求不足。尽管国家也采取了“西部志愿者计划”等政策措施,但是无论从需求量扩大还是人力资本补偿来说,都难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

3)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例如,IBM中国区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有:第一个方面是服务意识,能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去出发,去想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沟通的能力;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然 而,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任职资格模型”。

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此外,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

三、新形势下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增量就业,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其影响很大。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有两个关键特征: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劳动力需求是引致性需求,它取决于产品需求,而产品需求又因为金融危机引发的消费和投资下降而下降,企业的首要决策是降低增量就业。同时,为有效应对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企业也在不断地计算现有人员工作时间与新增人员替代选择的成本收益关系,这也会降低增量就业。在我国,金融行业、外贸行业、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而降低对新增人员的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一)宏观层面

1)加大增量与存量调整力度

金融危机下的劳动力需求不足很难由供给条件的改善来调整。因此,加大增量与存量调整力度,扩大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之道。经济增长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长的基本保证,加快经济结构升级更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而经济增长与结构升级又在于积极的创业活动。因此,国家应提倡创业精神,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创业,特别是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这既有利于毕业生就业,也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助于形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最有价值的是,大学生创业将有效提升我国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

在积极促进增量就业的同时,应当鼓励政府、企事业等单位制定更为积极的大学生吸纳政策。目前我国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的受高等教育的程度不高,加之知识更新的要 求,我们迫切需要增加年轻一代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学生的劳动力供给增加较快的形势下,从理论上讲,我们应当是用较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来替换目前较低学历程度的在职人员。问题是怎样实现这种增加和替换。一是可以考虑提高在职人员队伍更新的速度,以消化和吸收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二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科学地研究组织规模和人员需求,明确就业需求总量。此外,要在稳定就业和调控失业上下工夫,帮助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和保障生活的功能,鼓励企业减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

2)专项政策调节就业市场

在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层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学生自身努力的效果是相当有限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只能伴随着经济的好转而慢慢好转。在这个时候,政府政策的投入将会产生积极的放大效应。

3)建立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补偿机制

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地区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可以建立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这也是一种国际惯例。

4)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

人力资源市场的效率损失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和对信息的有效运用程度不够。大学生就业匹配政策的核心就在于强化大学生就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实施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应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立法建立起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做好“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要建立职业指导与服务机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平等、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决策,让他们能够将职业规划战略融入其终生规划之中;高校要重视实习制度,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供需伙伴关系,以形成稳定的就业基地。建立职业顾问队伍,建立职业顾问资格注册体系,强化职业顾问的培训,使之朝着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大幅度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的素质;高校要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之中,并给予学分;建立一套 有利于各高校就业服务与指导中心工作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性失业的水平和程度。

(二)微观层面

1)先就业再择业,为职业发展积累人力资本。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获得就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就业环境不是 很理想的条件下,大学生也可先选择在报酬较低的中小企业就业,也可以从事灵活就业,包括临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在就业过程关注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关键在于能否借此积累经验,为今后职业成功奠定基础。2)挖掘人脉资源扩展求职渠道。

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社会关系网络的使用已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典型行为特征。特别是在就业市场紧张的环境中,人脉关系资源的使用对于成功求职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在我国大学生使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选择父母的人数最多,但是由于专业上的联系,校友资源的挖掘应该更加充分。如果各个大学或学院能够注重校友资源的建设与维护,这将对大学生寻找工作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3)继续深造度过就业困难时期

从微观选择来看,大学生可以尝试继续深造以错过职场风暴的高潮期。由于金融危机带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危机这一段时期内就业市场低迷,就业需求减少,工作岗位不理想,因此,大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一方面增加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一点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尤其重要,另一方面也能够避过劳动力市场不景气时期,期望在两三年之后能够 找到更好的工作。不过,这样做同样是有风险的,因为未来的市场预期并不明确。而且,这个行动还取决于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

4)提升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

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获得与保持工作的能力。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专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以及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而市场能力取决于他们向雇主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特别是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环境。

结语

总之,处理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和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金融危机赋予了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种新的视角,如果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多头并进促进高校就业工作,这对于应对未来的大学生就业,无疑是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王培刚 李开兵.大学生就业的难点与出路[J].人才开发 2005.5.[2] 代洪甫.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9.1.[3] 张素云 张彦波 张萌物.基于大学生就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物价

2009.2. [4] 谢丹.如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J].时代教育2009.2.

[5] 章茂山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保障分析[J].江苏高教.2004.2。[6] 吴克明、朱慧丽.大学生就业难对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

[7] 刘文勇、李国栋 以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对 “大学生就业难”与 “民工荒”现象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A].2005.6。

[8] 孙绪平优化教育投资结构[J].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管理科学.2005.3。[9] 楼红平人力资本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投资及其风险防范分析[J].现代商业.2007.21。[10] 唐永红 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 [11]冯刚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第一辑)[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 熊卓 求索与创新(清华大学学生工作论文集-第十三集)[A]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crisi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has accelerated, higher education from “elite” to “popular” the pace of change,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es rapidly,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increasing.08 years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orld economy, China's economy has suffered from the impact, the job marketis one disaster after another, bring enormous pressure to 09 sessions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more optimistic.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under the financial crisis, to seek the effective way to reliev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significant.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emand and supply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第二篇: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依据)

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大批农民工返乡。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出口产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企业倒闭、减产、停产导致大批就业岗位流失,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失去了就业岗位,不少农民工被迫返乡,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大约有2000万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加上每年新加入到外出打工队伍的农民,2009年共有2500万农民就业面临很大压力,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大批农民工返乡,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妥善安排返乡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2、农民工返乡明显受地域、行业以及自身素质状况的影响。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农民工返乡明显受地域、行业以及自身素质状况的影响。从地域看,在南方务工回来的较多。如莒县,输出的13万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其中50%以上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由于这两个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时间早、程度深,因此近期从南方省市返回的农民工数量较多。我们走访的返乡农民工多数由南方返回。从行业看,返乡农民工在电子、汽车、机械制造、建筑等行业的比较多。五莲县从省外返乡的17名农民工中,有14人分布在以上行业。日照市东港区冀庄村,有150多名农民在建筑行业打工,有90多人返乡。与此相反,五莲县的家政服务在北京和天津信誉好、影响大、人数多,一直供不应求,很少有人返乡。另外,文化水平、劳动技能、业务专长等自身素质高低,也是影响农民工返乡的重要因素。莒县有3名农民尽管当时暂时返乡,但由于他们都是职业中专毕业,分别掌握一定技能,企业并未与他们解除劳动合同,每月还支付一定的生活费,返乡属于放假性质。

3、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面临许多困难。走访中一些返乡农民工向我们反映,回来后想在当地找点活干或者干点小买卖,但却面临活难找、事难干等诸多困难。我们在莒县走访的20名返乡农民中,仅有5人在当地又找到临时性零工,其余全部在家,再就业的压力非常大。莒县农民王保稳反映,返乡后听说县里一个企业要在当地建冷库,自己想养肉鸭,但一缺信息、二缺技术、三缺启动资金,不知从何入手。

4、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诸多问题。2009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通知要求各地,紧密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各地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并把返乡农民工培训作为政府促进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工作重点,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加就业创业的机会,保持社会稳定。但是,目前社会上开展的各类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资金投入不足、培训主体不明确、培训效果不明显等等,这都直接影响了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理论依据

1、国家和地方政府近年来出台的关于农民工培训的有关政策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提升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增强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改善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和工种岗位,增加农民工收入和提高城市适应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最近几年,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农民工培训的文件和政策。2003年9月9日,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和财政部六部委联合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04年党中央出台了l号文件《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问题的意见》,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自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若干问题的意见》,2007年农科教又印发了[2007]l号文件《关于做好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2010年1月21日,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 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号】。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了当地的农民工培训计划和措施。

2、学界对于农民工培训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

从国内理论研究来看,总结梳理主要有三个方面成果:一是关于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有了统一的认识,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对于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二是普遍认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还存在着政策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培训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三是对于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但是,以上成果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对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的专门研究基本上是从2008年10月以后开始的,到去年底对这一问题的社会关注度骤然提升,很多农民问题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开始注意这个问题,所以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

3、国外、省在农民工培训方面取得的实践经验

从国外来看,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很早就开始了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的研究,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如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在英国唯一能得到政府资助的产业培训就是农业,在法规方面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给予诸多的优惠待遇;美国通过颁布系列法案,建立和完善了美国农业科教体系;日本建立了一套任务明确、职责清晰的农业技术普及与培训机制。韩国政府注重农业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农民成人教育,对农民的选拔、培养和扶持都有较科学、系统和长效的改革尝试等。其中许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从国内实践层面来看,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的不断加剧,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形势,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把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国务院办公厅于2008年12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有些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力度,促进农民工再就业,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分析返乡农民工情况,了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研究提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科学模式。分为投入机制研究、培训主体研究、培训方式研究、培训效果指标体系研究以及创业培训研究几个具体目标。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主要内容

(1)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情况、特点。

(2)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3)研究提出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对策性建议。

2、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国务院有关农民工培训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农民工培训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山东省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同时利用曲阜师范大学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络媒体资源,查阅有关研究成果,全面了解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做好基础理论的准备工作。

(2)调研法。一是走访有代表性的县涉农部门,了解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情况,了解当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二是走访返乡农民工较多地市,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及培训要求;三是了解破产倒闭的企业都集中的行业和岗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3)案例研究法。选择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论证,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建议,为做好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五、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3月—5月):根据课题指南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题论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有关资料,形成课题论证报告,完成申报工作。由主持人负责。

2、资料收集阶段(2009年6月-8月):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全面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搞好资料的整理分类,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负责;

3、情况调研阶段(2009年9月-12月)项目组各成员根据分工,到涉农部门和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专题调研,掌握返乡农民工返乡后就业和培训的情况、存在困难,综合分析调研资料,锁定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对策性建议,完成阶段总结报告。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负责。

4、报告撰写阶段(2010年1月—3月),汇总各方面情况,按照成员的专业特长分工负责起草工作,形成研究报告,并向涉农部门和有关人员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充实完善,最后由主持人终审定稿。

5、结题鉴定阶段(2010年4月):撰写结题报告,申请鉴定验收。由主持人负责。

第三篇: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探讨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探讨

摘要: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不断深入,世界主要经济体陷入经济衰退,就业压力显现。我国的就业问题也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形势,沿海地区大量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就业遭遇寒流,部分企业在职员工薪酬福利水平下降。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是由于金融危机使出口导向战略弊端凸显,进一步暴露大学生就业的瓶颈。为改变当前就业形势,我国要在刺激出口的同时引导改善出口结构,银行应为求职者提供小额低息商业贷款,政府应扶植有责任感的企业家,政府或企业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组织农民工就业培训,增强社区就业的功能,规范灵活就业为其提供劳动保障。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9)03-0061-03

一、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就业形势的新变化

(一)沿海地区大量农民工返乡。我国农民工数量庞大,2007年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2007年农民工达到2.26亿人。只要十分之一的农民工就业受到影响,绝对值就将达到2 200万人。中国经济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的农民工群体则遭受失业冲击,香港工业总会会长陈镇仁近期表示,珠三角7万家港资企业中,可能会有四分之一倒闭,而这些工厂所聘用的员工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农民工。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正承受着侵袭,沿海的劳动力正向中西部大量回流,农民工返乡趋势日益明显。

(二)大学生就业遭遇寒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仍然有10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今年预计将突破600万人。与经济增速的放缓相反,逐年增加的大学生人数,给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增加了许多就业压力。据中公教育统计显示,截至去年10月26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审查通过人数达104万余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8:1,相较于2007年的60:1有了大幅提高。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今年外资企业依然非常活跃,可学生们对外企的热情却有所降温。相反,毕业生对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兴趣高于往年。

(三)部分企业在职员工薪酬福利水平将下降。去年10月15日至11月5日,韬睿咨询公司就“危机中的薪酬”展开全球调查,该调查在亚洲地区共有超过300家企业的572位人力资源主管和专员参与,涉及金融服务、高科技、快速消费品和零售行业。其中,59%的受访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其调查结果显示,将近42%的企业正在考虑减少非管理层人员的奖金和分红,今年的工资增幅预期也同时下调,这意味着面对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中小企业为精简成本大动脑筋。另外,从工资上涨的幅度来看,2009中国工资平均增幅预期达到8.7%,与2008年上半年的预期相比出现下降。一些企业的雇员虽然没有裁员风险,但他们享受的福利则会“打折”:有46%的受访企业倾向于削减培训开支,61%的企业承认有可能取消年会及其他员工活动以减少支出,有75%的企业计划削减差旅及娱乐费用。但该报告也认为,由于人才仍然相当缺乏,企业将不会吝啬对高绩效员工的薪资投入。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

(一)金融危机使出口导向战略弊端凸显。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出口加工产品国际市场广阔,一方面出口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巨大的动力,另一方面出口也消化我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这种出口导向战略曾经在经济增长中凸现出较大的促进优势,但也造成了对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居民购买力的依赖。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的接连爆发,使国际市场在短短一年内严重缩水,出口锐减(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10月份中国出口总计1283.27亿美元,同比增长19.2%,这一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比9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直接导致沿海加工制造企业的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没有利润,要么倒闭、要么裁员(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自然造成大量失业而且失业主体基本是劳动力比较廉价、辞退没有成本的农民工,于是也就促成了大量农民工返乡的局面。另外,曾经的出口优势以及优惠政策给外国资本平添了追逐利润的巨大想象空间,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其中包括直接投资、借贷及其他种类的短期资本,造成我国货币流通性过剩。同时,我国稳定汇率水平的政策,也成为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对我国的货币流动性产生影响的扩放机制。进入2007年,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银行连续加息来抑制过热的投资需求,抬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不仅仅是房地产企业),然而国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本来过热的投资,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温度骤降,企业家预期变坏、信心明显下降,投资生产的需求持续降低(2008年10月工业增加值速度回落到8.2%,创出2001年12月以来的新低),没有投资企业规模不可能扩大,也就无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更有可能的是在政府竭力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又会形成一定的通货膨胀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经营成本不降反升,为了维持生存很多企业都会做出要么裁员、要么降薪的决定。出口导向战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造成的经济减速已成为导致目前就业压力加大的最根本因素。

(二)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大学生在金融危机时就业遭遇寒流的直接因素是需求减少,根本原因是劳动力市场体制分割。计划经济体制改革遗留下我国劳动力市场体制分割,长期以来存在着体制内外的问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属于体制内,工作强度小,工资福利有保障且稳中有升,而且一些垄断行业工资福利水平较高;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国有经济体属于体制外,一般工作压力较大,薪酬水平受市场影响大。所以体制内就业一直是大学生就业首选。不过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我国东南沿海体制外经济蓬勃发展,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热点。然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我国体制外经济的发展大受打击,于是大量的毕业生尤其是最为优秀的人才又重新为自己的就业进行了规划,选择工资收入较高、工作稳定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垄断行业就业。可体制内人员需求较少,每年仅能吸纳约12%左右的新增大学毕业生。事实上,金融危机影响的行业有限,主要集中在金融、贸易、地产、出口加工等行业,但劳动力市场体制内外的差异,却驱动大学生选择需求较少的体制内

就业,这不仅会进一步加深就业矛盾,甚至也会阻碍体制外经济对整个经济的增长的带动作用。一场美国的金融危机却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效率损失。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对策

(一)在刺激出口的同时引导改善出口结构。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行业的影响,扶植出口企业度过难关,政府提高了出口退税的比例。但这一措施却不能解决出口企业的订单问题,企业没有订单,不能开工,就不能吸纳就业。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市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遭遇金融危机的时候,扩大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量,有利于改善出口企业的困境,缓解出口企业停产半停产的状况,增加就业。

(二)银行应为求职者提供小额低息商业贷款。金融危机导致的某些行业劳动者的失业应为短期现象。如果银行能为失业而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提供小额低息商业贷款,一方面可以缓解求职者生活压力,降低其寻找工作和流动的短期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比提供失业保障金更好的激励效果,促使劳动者更积极地寻找工作。

(三)政府应扶植有责任感的企业家。在经济衰退的过程中,重建企业家信心至关重要,企业发展才能解决大多数的就业问题。目前,虽然政府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企业融资难度减小,但企业家仍然对投资或扩大生产持观望态度。面对这种市场状况政府可有条件的扶植在危机中较有诚信的企业,树立榜样,重建市场信心。

(四)政府或企业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政府一直提倡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措施,可效果不彰,其原因在于体制外就业缺乏保障,大学生势单力薄、缺乏资金,到头来变成自己花钱给自己开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市场不景气没有好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或企业出台一些项目,向大学生公开招标,促进大学生创业,或可借此缩小大学生体制内外就业的差别。

(五)组织农民工就业培训,增强社区就业的功能。大量农民工返乡,不但不能解决农民工失业后的问题,还会使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的农民生活陷入困境。当前要进一步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就是要加强对农民工技能的培训,以应对未来的产业升级或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另外,可加强社区服务吸纳就业的功能,大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家庭需要家政人员,失业的农民工稍加培训即可胜任这些工作。

(六)规范灵活就业,为其提供劳动保障。中国的3股劳动力大军(新生劳动人口、农村富余劳动人口、各种类型单位的冗员)所构成的强大就业压力,与目前中国在就业机制上过强的刚性有关,灵活就业一直被放到了非规范就业的范畴中,忽略了劳动保护和规范管理。就目前状况而言,可将灵活就业的规范职能下放到社区当中,并由社区或就业网站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加入社会保障的中介组织。

我国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长期存在,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经济抗风险能力的增强,从长远上看取决于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导向和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提高。而针对目前迅速扩大的失业问题政府还应该提出强有力的“就业保障计划”,并以此为核心,实施企业减税、社会保障及失业救济等一揽子救援方案,并对各地政府进行刚性化的考核监督。

第四篇: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董蓉英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学生则年年还是被撞的“头破血流”。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些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金融危机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究竟有多大影响?”这个问题是时下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从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看,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在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缩紧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现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也变得比往年更难了。最近有很多新闻都谈及目前我国的制造业萧条,比较典型的是长三角洲与深圳的制造厂。他们因为人民币升值,失去了人口红利的优势,被迫压低人力成本。无视GDP发展与工人提高待遇需求的失误,首先形成了民工荒;其次,因为成本无法负荷大量倒闭。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众多行业迎来了裁员寒流。记得今年春节的时候,“财源滚滚”都用于“裁员滚滚”的谐音,成了新春祝福的忌语。随着大批失业人员的增加,这些人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和应届大学生“抢饭碗”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而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对人才的需要不再如同前几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到处是机会,到处都能发财。在此前到处可见有公司企业动辙在一个学校招聘几十甚至上百个毕业生,尤其是那些理工专业的学生更是一个个整天悠闲度日,不怕无人问津。然而经济危机一来,一些曾经的聘人大户开始缩小他们的名单,更有一些干脆取消了一些校园招聘会行程。象往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到现在这个时间,起码有40%—50%的签约率,现在只有20%多。从更广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及毕业后的出路选择都随着这次危机重新进行了“洗牌”。前几年愈演愈烈的留学热随着欧美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了降温的苗头。而国内的就业环境也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和模式在这次危机中显示出了些许优势。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也对人民币汇率、新型人才的需求及移民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许多原来打算出国深造的学子也正重新理清他们的思路,重新衡量出国留学的投入回报比。当然,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份工作谋生,随着经济形势的动荡又拿起了课本投入考研的复习中。

二、影响就业的其它因素

1、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从毕业生总量看:全国应届学校毕业生2007

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预计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11万,总量压力持续增加。而从就业来看,2008年应届毕业生未就业的有168万,再加上今年的应届毕业生,2009年需就业高校毕业人数达780万左右,形势十分严峻。另从我市情况来看,2008年毕业生为3703人,回富毕业生2636人,已实现就业1687人,未就业949人;2009年毕业生为3796人(不包括师范类),师范类毕业生为300余人,总计4096人。虽然今年毕业生总体数量与去年变化不大,但由于前两年积累沉淀一部分未就业毕业生,再加上一部分外地生源毕业生来富找工作,毕业生就业压力还是很严峻的。

2、一些用人单位瞄准当前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形势,招聘人才设置条件高,用人向名牌大学、重点大学毕业生倾斜,致使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不断增加和往届一些就业不理想的毕业生不断跳槽,挤占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而一些低端岗位聘用农民工等,使毕业生就业重心下移受阻。

3、公务员法的实施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增加,机关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数量进一步减少。

三、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局?造成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之道也绝非单一措施或方法就能够凑效。这一问题涉及全社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政府:发展经济,创造机会,实施专项政策。

从政府层面,出台政策,创造机会,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根据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与此同时,国家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和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相应地,中央银行调整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这些刺激经济的政策将从根本上为就业需求的扩大提供了保障。比如说,我市在政府的支持下,及时促成了浙丰小额贷款公司的挂牌,极大缓解了我市部分小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

促进大学生就业还需专项政策的实施:第一,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第二,国家需要考虑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能够直接产生效果的措施就是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第三,国家可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总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帮助大学生渡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

以我市为例,目前我市在政府层面也积极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缓解大学生就业

难问题:(1)进一步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根据《富阳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市财政每年增加1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经费”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我市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今年,我市提出了实施毕业生“212”就业工程,即资助毕业生自主创新项目20个以上,实训毕业生1000人次左右,解决毕业生就业2000名。创造条件推进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业的服务平台;(2)进一步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民营企业就业。一是实施农村和社区招聘计划。我市从2007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实现村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目前已招收223余名大学生进村(社区)工作。今年确保推出岗位88个,基本实现全市每个村都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目标。二是实施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计划。政府有关部门及所属服务机构要为其提供就业落户、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人事代理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社会环境。三是实施事业单位招聘计划。今年力争实现招聘高校毕业生300名左右的目标,特别是教育卫生文化等系统,以加快推动基层卫生文化服务机构和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为契机,更多地吸纳高校毕业生;(3)进一步强化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一是突出重点做好未就业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二是做好失业登记和就业帮扶工作。三是做好就业困难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重点帮扶工作。四是积极搭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交流平台。

2、高等学校:面向市场,提高质量。

从学校角度,首先有必要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可以看到,一般而言,工科就业好于理科,理科就业又好于文科。在整体就业不景气情况下,名牌学校、名牌专业毕业生仍供不应求。与此同时,一些高职院校、技工学校、民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国有本科就业率,原因值得深思。以去年我市春、夏两季人才交流大会为例,提供5300多个就业岗位中,技能型人才需求岗位占三分之一多,而我市1600多名大专高职类毕业生中这类人才仅占7%,大量集中在计算机、财务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方面。其次,收集和发布就业需求信息要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就业信息发布的充分、及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作出合理的选择。要做到这一点,只要多花功夫,并非不可能。每所学校可以整理出近年来来校招聘(或者毕业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数据库,然后组织学生志愿者联系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询问今年的招聘意向,便可获知比较接近真实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结合这些信息,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包括为学生设计应聘方案,同时设法拓宽就业渠道。

3、大学生:准确定位,提高能力。

从大学生与研究生本人角度来看,自我定位和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高等教育的普及让普通劳动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成为现实。反过来,越来越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接受的一个现实是: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或者说大学生成了素质比较高的普通劳动者。不能再抱着过去“天之骄子”的态度不放,非国有单位不去,非铁饭碗不算工作,工资待遇非优厚不干。这些思想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毕业后大量涌向城市、涌向体制内,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形成过度竞争,造成了人才积压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客观上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现在大学校园里最流行的话题之一是“你考公务员了吗?”当前参加公务员考试是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要择业手段。浙江省公务员报考比例从2005年到2008年分别为19.46:1,47.46:1,58.24:1,60.98:1,四年高了近三倍。我市2008年招考公务员34人,报名2942人,今年将招考录用公务员39名,应考人员2827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事实表明,凡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基本上还是可以找到自己工作岗位的,当然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己兴趣爱好一致且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没有错,但现在早已不是一次分配定终生的时代了,因此也没有必要要求一步到位,我赞成“先就业,再择业”。其次,要及早准备、早动手。减少依赖、等待的心理,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出击。因为确实有少数毕业生消极等待,怨天尤人,这样的心理不能促进就业。尽管金融危机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政策必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再次,要练好内功,学好本领,有真本事。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不这样讲了,但无论怎样,扎实的知识积累是基础,是关键。毋庸讳言,大学生中有人四年“混文凭”,几年前一个高文凭的确可以帮你找到好工作,现在不行了。必须认识到我国已由“学历型”社会转向了“能力型”社会,而且这将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整体上,还需要全社会提高信心,正如温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重要。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多管齐下,我相信大学生就业的春天一定不会太远。

第五篇:浅谈金融危机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浅谈金融危机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些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加上近几年剩余的未就业大学生人数,今年大约有1000万大学生要就业和再就业,但就业市场却是有减无增。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率被认为是体现高校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直接影响到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学生的共同努力。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让市场供需平衡是摆在院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是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积极促进大学生的成功就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正确看待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1.1 金融危机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受到冲击,为了控制成本,裁员、减薪是企业最常用、最优先考虑的方法,不少企业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得本来就形势严峻的大学生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更是雪上加霜。研究生扩招这一政策虽然可以暂时缓减一点压力,但它只是将现在的就业压力转移到将来几年而已,没有从跟本上解决就业压力,将来还可能会出现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

1.2 金融危机不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更多地是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因于金融危机,这是片面的看法。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已经凸现,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度比较突出,但此后形势有所缓和。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而金融危机只是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站在更高的平台上,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寻求可持续性的治本之策。

1.3 大学生就业难的理性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中国近年来面临的社会整体就业状况的一部分,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一方面,就业体制导致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虽然政府每年针对大学生就业都出台专门的政策和文件,但仍存在着有些地区和部门执行不力的现象,如行业限制、区域限制等。另一方面,市场缺陷导致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就业。就业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信息化程度低,不能能使双方相互了解对方信息,毕业和用人单位双方相互选择时成本加大。二是高校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高校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就业人数;高校现有的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供求结构失衡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三是企业用工制度、用人观念不合理。一些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不能保障,起薪较低,升幅不大。有的企业还存在着严重的就业歧视问题,如身高歧视、性别歧视、健康歧视和户籍歧视等。四是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大学生自身尚存在一定差距,知识面过窄、实践能力差,依赖性强,创造力弱,综合素质有下降的趋势。缺乏开拓创新胆识,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没有“自己当老板”的意识,不想自主创业。1.4 正确看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 理性、冷静地面对现实。本次危机从2008年7、8月份开始,将持续三年,这是比较乐观的估计,因此由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所造成的困难将是长期的,我们要在思想上有这个准备。当外在的客观困难被任意放大之后,人们就容易陷入一种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客观原因的思维定势,从而不愿去查找自身的原因。二 关注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发展方向。在金融危机中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尤其是民营企业。但是我们更应看到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小企业优胜劣汰、产业升级的步伐,他们由原来粗放型、资源型企业开始向技术性、环保型和节约型转变。三 抓紧提高自身的基础能力。金融危机下经济前景不明朗,很多企业放慢了发展的步伐,大学生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段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能力。2 解决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建议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是个别部门和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创新观念、改进工作来逐步解决,下面是本人经过研究提出的系列建议。

2.1 政府方面 一 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二 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党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多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三 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对高校各类人才培养规模进行调控,指导高校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这方面从党中央更换教育部长已看到教育的春天。2.2 高校方面 一 以市场为导向,改革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高校的专业设置应紧跟市场需求,掌握市场动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根据社会结构的变化改变大学生的课程,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二 完善高校就业服务指导。加强信息传导功能,健全就业信息网络。利用学校资源广泛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市场,采取多种招聘方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就业信息和服务。2.3 学生方面 一 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丢掉“精英”意识,实事求是的确定就业期望值。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动态就业观。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支点,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的工作需要奠定基础。二 及时做好职业准备,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校期间除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外,应有意识有目的的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补充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另外要及早的规划好自己明确的职业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明确努力方向。三 加强创业意识,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挖掘、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发挥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益。充分发挥大学生敢闯敢干,自主意识强的创业潜能,鼓励支持有创业愿望和一定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兴办投资少、见效快、劳动密集、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小企业,不仅实现自己就业,而且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

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面对这项工作,要充分分析形势,找准工作切入点,科学设计开展工作,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充分的论证和具体的制度为基础,实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金融危机作为一种经济周期性现象的必然存在,我们将客观理性地采取积极措施来面对危机和挑战,同时也相信在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实现积极就业和充分就业。

下载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关于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入世后我国经济与......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才在地区间的结构分布......

    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

    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财政支出政策的抉择 韩晓琴 【该文章阅读量:131次】【字号:大 中 小】摘 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小编推荐)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余温尚存,欧洲债务危机对于全球经济又是雪上加霜,在全球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无疑又是一大......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大......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些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疑......

    农民工就业问题论文:金融危机下服装行业农民工就业问题综述

    金融危机下服装行业农民工就业问题综述 摘要:本文综合金融危机对服装行业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以及对策思考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解决危机下服装行业农民工......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素质

    金融危机下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内容摘要】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一直是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很多,如社会人口的增长,大学生对自身定位的误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