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关于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入世后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增加,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与我国整个就业形势严峻密不可分,今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更是将我们推到一个更严峻的局面。
金融危机给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就业带来影响。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继而可能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将对中国的就业问题再次提出考验。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使得中国出口形势恶化,而内部消费需求又短期难以提振,这将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继而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最终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应届毕业生数量的再创新高,对于有经验、有资历的职场前辈也许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任脉,使得他们另谋出路的难度相对不高,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许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欧阳晖表示,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从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统计看,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学生就业比率有所下降。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放缓,以及“过冬论”在房地产、互联网、家电业、IT行业等多个产业中的传导,在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只能用“屋漏又遭连夜雨”来形容。现状决定了企业对大学生招聘比过去要谨慎,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告诉《浙江特快》,近年来,国内就业形势逐年严峻。
2.研究意义
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要辩证看待才能全面把握,趋利避害。应该看到,“危”中有“机”,危机中间有很多好机遇。
通过分析当前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了解当前国内的整个就业局势、相关信息动态,让毕业生详细掌握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应当前的就业状况以更好的实现就业。而作为就业大军的中坚力量,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其关键。对于国家而言,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重点培养的各方面人才,只有得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拥有发挥聪明才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也有利于社会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这不仅可以享受自己通过劳动得到的物质成果,而且能够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充实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与观点
其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大学生就业的新问题,只是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就业的路径也各不相同。
①美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②英国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大,名校毕业生的确更有优势。尽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但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相比,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是好的。
③随着巴西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劳动力市场收缩,巴西大学毕业生增长速度迅猛。超过12%的失业率使众多大学毕业生在寻找第一份职业时失去了选择余地。
④瑞典大学生找工作不再待价而沽。面对劳动力“买方市场”,找工作的态度由被动变主动。瑞典大学毕业生不再对薪水提出过高要求。
⑤日本,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平均每名求职大学生要经过16家公司的笔试、面试等各种各样的考试,日本大学毕业生每年有1/4找不到工作,即使辛辛苦苦通过各种考试找到了工作,因感觉不理想在工作3年内辞职者就达30%。
各国目前就业观点也不尽相同。埃及鼓励自主创业;巴西主张先就业后择业;俄罗斯强调平静面对毕业改行;瑞典提倡不对薪水提过高要求;印度普遍高才低就。
2.国内研究现状与观点
眼下正值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高峰期,今年将有610万名大学生毕业,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一些企业缩减了用人需求,使得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变得扑朔迷离。
从目前情况看,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中国金融行业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前沿,所受到的就业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也会受到巨大的冲击。首先是跨国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其次是国内为国外多种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再其次是对能源工业的影响。农业、教育、医药、行政等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此外,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消费品行业,如食品、饮料、烟酒、化妆品等零售、批发业也是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的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就业形势较好。
根据历年调查统计,国家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大户,占到当年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2.7%左右,这一就业市场是相对稳定的。
目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有关部门正共同研究制订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
一是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城乡基层服务一线、面向西部边远地区建设一线,同时根据新需要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三是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四是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五是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六是建立完善对困难毕业生的援助制度。
三、本题研究的内容、应用到的知识与方法
1.研究内容与结构
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经济危机对中国各行业带来的不同影响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
政府、企业、学校,毕业生的不同应对策略,2.研究应用到的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学微观经济学
社会学战略管理
3.研究方法
互联网报纸等媒体的信息获取;
燕山大学04届毕业生就业招聘实际情况咨询;
从政府,企业,学校,毕业生的角度研究整个事件;
系统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
四、本人研究得出的主要观点
就我个人来看,我觉得国家首先应该充分实现合理的社会流动。对于工作职位的开放范围应做到普遍性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的一切户口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取消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其次,应该提供更多的选择给毕业生。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国家应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总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帮助大学生度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
只解决毕业生这个领域的问题显然是不够的。要保就业就要保企业,政府应当对出于经济危机中的企业提供帮助,毕竟大部分的就业岗位是来自于企业的。我个人认为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二是降低保险费率。这两项措施都是针对当前企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特殊安排。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是就业的一个基础。当前要维持就业局势的稳定就必须要保企业、保发展,简单地说,要保就业就要保企业。企业和职工同心协力,就会有好发展。
而对于学校来说,应该重视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教育,重视实习的作用,帮助大学生选好职业,顺利就业。就业指导,应从进入大学开始。根据调查,应届毕业生岗位期许太高,上手慢,频繁跳槽。很多毕业生找工作“病急乱投医”,看着专业和岗位相似,就投简历,很多人上岗后才发现不合适,只能重新找工作。很多毕业生很优秀,但是求职屡屡受挫,是因为缺乏就业技巧,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毕业生就业指导从大三开始做,对学生的影响微乎其微,现在学校将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就作为学生必修课。而关于实习,应当让学生在大四沉下心学习、实习,比较好的是企业和学校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落实工作的前提下,在学校就尽早进入课题研究。这种方向应是企业、用人单位所欢迎的。
至于毕业生自己,要乐观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一方面要充满自信,充分相信自己;另一方面,也不能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盲目自大。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找准自己的求职定位,不要乱投简历,否则不仅不能给自己增加什么求职经验,反而会让自己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其次,要尽量寻找“盟友”,能够在心情低落时尽早将自己的“郁结”疏导出去,恢复自己的信心。应届毕业生切忌好高骛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放低薪酬要求,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当然,毕业生还需要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多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应届毕业生需要对应聘的部门及地区进行分析、筛选。对于那些在经济动荡时受影响较为突出的地区和企业经营压力下容易被裁减的部门,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都要有所顾及。至于面对应聘地区的筛选,则要使自己的简历摆脱千篇一律的套路,充
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与特长。
五、收集资料的方式与参考文献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研究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才在地区间的结构分布、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论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维护国家稳定还是从国家经济建设、综合国力提高的角度来看,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对策
Abstract::university graduate employment problem has been praised by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e talent in the structure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college 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social demand, professional ideal and employment 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Solve the probl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 no matter from raising the overall national quality, maintaining national stability, or from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ncrease point of view,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The status quo.The reason;countermeasures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于产生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就业难是扩招惹的祸[1];有人认为是政府制度与体制的缺失引起[2];有人认为是毕业生和家长的心态所致[3];有人认为是学校的专业设置出了问题[4];还有人认为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行[5]等。弄清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概述
(一)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加大就业难度近年来
自从 1998 年高校前批扩招的学生在 2002 年进入社会择业后,1999 年以来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仅1999年、2000年、2001年三年全国共扩招近400万,我国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已从 1998 年的7%提高到2002 年的15%,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2002年145 万,2003 年 212 万,2004 年 250 万,4 年增加了 140 万,预计今后还会继续增长。估计到 2010 年之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将达到 350万人以上。随着人数增多,就业市场压力势必增大。随着大学生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日渐突出,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个大家都关注的数字。
(二)大学生就业机会增加与就业压力增大并存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改变,就业模式由原来的“统包统分”转变“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校所学专业、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来选择自己向往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和职业,改变了过去“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观念,到现在,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一种普通的现象。“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已被广大毕业生所接受。但是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还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除高校扩招每年新产生大量的毕业生即将就业外,还有大量往年未功就业的毕业生。另外,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分流下岗人员增多,更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负担。
(三)就业地区、部门选择不平衡,当代大学生就业趋向存在一致性,他们大都选择到省会及沿海大城市,比如东南沿海地区、江浙、京津唐、武汉、上海、南京等地,这势必造成大学生择业方向比较集中,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分流下岗人员增多,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又转为“双向”等等社会影响,使得大学生有一种普遍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感,他们渴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丰厚的物质保障和其他福利保障,所以相当多的大学生想到国家行政部门工作,从最近几年“考公务员”热就可见一斑;大学毕业生门追逐的还有高校、科研单位、医院、国有企业、中小学等部门,人员的集中以及这些单位、部门也由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而抬高就业门槛,这也突显了就业难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已从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人力资源的稀缺程度已开始下降。近几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的人数频创纪录的火爆场面,其实就是就业难的侧面反映。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就业的总量
大学生的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受一定时期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20世纪末至今,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慢,由原来的两位数增长下降到目前的一位数。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为80万-100万个[6],与此相对应,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就业岗位就减少80万-100万个。我国的一些传统产业因为缺乏竞争力而被淘汰以及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加上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大批工人下岗,政府机构减员增效的改革也减少了对大学生的需求。(二)人才在地区间分布结构失衡影响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导致大量人才从内地流向沿海,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这种人才的梯级分布结构往往使大学生产生越拥挤越追逐、越稀缺越摒弃的就业心理。[7]从而使大学生在择业取向上发生偏差,将就业目光瞄准为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不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就业和创业,而且中西部地区也相应地出台了吸引人才的政策,但大学生孔雀东南飞的择业取向并没有根本改变。
(三)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
现在的招生过程中,政府只是对高校总的招生计划进行把关与审批,而没有考虑某专业在全国的招生计划,没有考虑高校内部各专业、各层次的结构与比例。劳动人事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某一行业及某类专业人才在三、四年之后的需求总量没有一个总体的预测与把握,造成了高校各自为战的局面。由于人才培养具有周期性,这也形成了招生的超前性与社会需求滞后性的矛盾,往往培养的大学生未毕业市场便饱和了,或者许多同一专业的毕业生竞争同一岗位的现象,造成了高校培养的毕生与人才市场的需求脱节,无形中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四)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主流认知环境下,对读书改变个人命运的偏狭理解以及急于求得实际利益的大学生相当多。他们把上大学受教育当作找到工作的阶梯,当作改变自身命运,甚至于家庭与家族地位的筹码。这种观念使得无论是毕业生本人还是其父母、亲朋都认为读了大学,理应成为国家干部,应享有丰厚稳定的工资待遇,大都希望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一个地域好、工资与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大学生的精英情结还没有彻底转变,仍然认为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
(一)政府应当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当前,加强政府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实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并重的发展战略。目前政府的有关制度安排和供给与大学生短时期内数量激增以及岗位需求增多存在着相当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一些制度和政策实际是一种阻碍就业结构转型和就业容量扩大的逆向安排。[8]要解决就业这一最关键的民生问题,政府必须取消阻碍就业结构转型和就业容量扩大的制度和政策,实行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和制度,优先发展那些对就业增长空间比较大的产业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二,继续完善人才市场建设和就业服务。全国各高校、各专业毕业生数量、就业率和职业收入等信息的定期发布制度,逐步构建起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用人单位、中介组织各司其职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监测预警系统。对我国经济现状及走势与就业态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作为制定就业政策和就业指导的必要依据,对就业率普遍偏低,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人数或停止招生。
第三,为大学生就业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取决于毕业生的择业观,而且也取决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用人单位要立足现实着眼于未来,切忌用人赶时髦超消费,同时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意识。广纳各类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配置人才结构,实现要生产力要素的最佳组合,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人事代理制度,简化落户手续,取消户籍歧视,降低就业与创业门槛,通过政策倾斜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等。
(二)高校应主动应对大学生就业难
第一,专业设置上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一个系统如果要发挥本身的功能,就必须具有合理的结构,结构不合理,功能就难以发挥,只有最佳结构才能够发挥最佳功能。高校要加强对市场供求状况的了解和预测,在政府指导下审慎调整办学结构和模式,减少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与重复性。适应市场的需求,真正实现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只有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突破,才能够使毕业生更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第二,大力发展并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相比较,我国的教育相对过多的注重了理论型人才的培养,甚至以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来应对社会变化多样的人才需要。这种趋势使众多学校争相提升自己的办学层次,轻率地否定自己的专科教育特色,追求上本科专业,申请硕士点、博士点,学生本人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努力上本科院校,而较少考虑职业教育,但劳动力需求最大的缺口往往在职业教育和专科人才培养方面。因此,大力发展并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第三,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做好产品营销工作。学校要加大对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高校联合、校企联合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建立人生发展方向,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教育毕业生转变选择职业的观念,树立自主创业,为别人提供择业机会的思想。这不仅可以解决毕业生自身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大学生自己应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面对严峻的就业现实,从多方面完善充实自己,转变观念,审时度势,为就业做好准备。
第一,夯实专业基础,培养综合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质上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许 多用人单位不但需要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全面的知识结构,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的精神。要把握就业的主动权,在大学生涯中,大学生要提早作好职业规划,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动手能力,还要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机会,锻炼、磨砺、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9],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
第二,转变就业观念,培养良好心态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其就业选择的关键。目前,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有的高校就业率不高并不完全是供毕业生选择的岗位少,而是毕业生有业不就[10]。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基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单位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实际上,这是违背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的。
总结: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学校、社会与家庭等许多方面,绝不是哪一个部门或机构能独立解决的。必须依靠全民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周燕.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J].2006.1.[2]肖强.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引导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5.[3]袁美学.大学生择业观问题及教育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5.[4]肖红.转变大学生择业观念的思考.鸡西大学学报.2005.10.[5]陈清华.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及其引导[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6]张建奇.吴杏梅.走向历史深处: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再认识[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刘秀琼,邓英树.论政府、高校、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各自的作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田永坡.人才资本一般性和专有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9]任丹婷.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陈英兰.我国经济转型期知识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福建师范大学.2007.
第三篇: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学院
经管学院
;学号
20131004118)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给09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调查分析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寻求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意义重大。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供求分析 对策
一、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的形势分析
(一)当前国内整体就业形势及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作为社会就业的一部分,关乎到千家万户(公众)的根本利益。从总体来看,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
1)国内整体就业形势
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不佳,中国在计划体制和半自然经济下,形成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明显过剩。从体制改革加快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原有国企和集体企业的净下岗和失业人员累计达到5000万以上,政府和事业单位的改革也造成了数百万人的精简,农村劳动力离农寻找工作的人口更达到1.3-1.5亿左右。再加上中国经济加入全球化竞争以后,由于发展大工业和高新科技产所导致的高投资、高增长、低劳动力使用的趋势,造成中国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降低到0.1左右的水平,比同等水平发展中国家低一半以上。
图1-1-1 2007-2011城镇人口数及失业率(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网络
2)大学生就业形势
2013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 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在2013年,每8个大学生中,就有2个找不到工作。他们也许能力并不差,比如冷门专业优秀生,师范学校的同学,但这就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图1-1-2 22009-201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
(二)大学生就业的有利条件
1)全国上下都十分重视就业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促进就业作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六大社会建设任务的第二大任务,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各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都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当成了中心任务,各级政府也采取了积极措施来促进就业。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
2)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201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回落态势,经济增长率连续两个季度下滑。下半年,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良好趋势,增长持续下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全年经济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实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着增长动力整体偏弱、财政金融风险隐患增多、房地产市场矛盾复杂和环境污染趋于恶化 等问题。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良好,国内外总体环境有所改善,但经济发 展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与挑战。全年经济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预计经济增长7.8%,价格上涨3%。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
图1-2-1 2001-2011国内GDP及增长速度(GDP按2000年为不变价格计算)
数据来源:网络
3)就业政策环境更加宽松有利。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如2008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的《就业促进法》,更是把就业工作提到了法律的高度,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结构矛盾分析
(一)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结构矛盾
1)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图2-1-1 2000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网络
2)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虽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而产生大量需求,但由于欠发达地区所能支付的价格(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不足以补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按照劳动力市场 机制,无法实现供求结合。在我国,由于人才流动的单向性特点导致的流动成本过高进一步恶化了欠发达地区的有效需求不足。尽管国家也采取了“西部志愿者计划”等政策措施,但是无论从需求量扩大还是人力资本补偿来说,都难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
3)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例如,IBM中国区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有:第一个方面是服务意识,能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去出发,去想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沟通的能力;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然 而,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任职资格模型”。
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此外,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
三、新形势下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增量就业,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其影响很大。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有两个关键特征: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劳动力需求是引致性需求,它取决于产品需求,而产品需求又因为金融危机引发的消费和投资下降而下降,企业的首要决策是降低增量就业。同时,为有效应对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企业也在不断地计算现有人员工作时间与新增人员替代选择的成本收益关系,这也会降低增量就业。在我国,金融行业、外贸行业、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而降低对新增人员的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一)宏观层面
1)加大增量与存量调整力度
金融危机下的劳动力需求不足很难由供给条件的改善来调整。因此,加大增量与存量调整力度,扩大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之道。经济增长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长的基本保证,加快经济结构升级更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而经济增长与结构升级又在于积极的创业活动。因此,国家应提倡创业精神,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创业,特别是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这既有利于毕业生就业,也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助于形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最有价值的是,大学生创业将有效提升我国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
在积极促进增量就业的同时,应当鼓励政府、企事业等单位制定更为积极的大学生吸纳政策。目前我国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的受高等教育的程度不高,加之知识更新的要 求,我们迫切需要增加年轻一代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学生的劳动力供给增加较快的形势下,从理论上讲,我们应当是用较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来替换目前较低学历程度的在职人员。问题是怎样实现这种增加和替换。一是可以考虑提高在职人员队伍更新的速度,以消化和吸收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二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科学地研究组织规模和人员需求,明确就业需求总量。此外,要在稳定就业和调控失业上下工夫,帮助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和保障生活的功能,鼓励企业减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
2)专项政策调节就业市场
在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层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学生自身努力的效果是相当有限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只能伴随着经济的好转而慢慢好转。在这个时候,政府政策的投入将会产生积极的放大效应。
3)建立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补偿机制
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地区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可以建立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这也是一种国际惯例。
4)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
人力资源市场的效率损失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和对信息的有效运用程度不够。大学生就业匹配政策的核心就在于强化大学生就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实施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应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立法建立起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做好“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要建立职业指导与服务机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平等、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决策,让他们能够将职业规划战略融入其终生规划之中;高校要重视实习制度,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供需伙伴关系,以形成稳定的就业基地。建立职业顾问队伍,建立职业顾问资格注册体系,强化职业顾问的培训,使之朝着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大幅度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的素质;高校要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之中,并给予学分;建立一套 有利于各高校就业服务与指导中心工作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性失业的水平和程度。
(二)微观层面
1)先就业再择业,为职业发展积累人力资本。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获得就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就业环境不是 很理想的条件下,大学生也可先选择在报酬较低的中小企业就业,也可以从事灵活就业,包括临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在就业过程关注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关键在于能否借此积累经验,为今后职业成功奠定基础。2)挖掘人脉资源扩展求职渠道。
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社会关系网络的使用已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典型行为特征。特别是在就业市场紧张的环境中,人脉关系资源的使用对于成功求职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在我国大学生使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选择父母的人数最多,但是由于专业上的联系,校友资源的挖掘应该更加充分。如果各个大学或学院能够注重校友资源的建设与维护,这将对大学生寻找工作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3)继续深造度过就业困难时期
从微观选择来看,大学生可以尝试继续深造以错过职场风暴的高潮期。由于金融危机带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危机这一段时期内就业市场低迷,就业需求减少,工作岗位不理想,因此,大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一方面增加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一点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尤其重要,另一方面也能够避过劳动力市场不景气时期,期望在两三年之后能够 找到更好的工作。不过,这样做同样是有风险的,因为未来的市场预期并不明确。而且,这个行动还取决于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
4)提升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
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获得与保持工作的能力。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专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以及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而市场能力取决于他们向雇主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特别是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环境。
结语
总之,处理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和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金融危机赋予了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种新的视角,如果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多头并进促进高校就业工作,这对于应对未来的大学生就业,无疑是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王培刚 李开兵.大学生就业的难点与出路[J].人才开发 2005.5.[2] 代洪甫.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9.1.[3] 张素云 张彦波 张萌物.基于大学生就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物价
2009.2. [4] 谢丹.如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J].时代教育2009.2.
[5] 章茂山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保障分析[J].江苏高教.2004.2。[6] 吴克明、朱慧丽.大学生就业难对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
[7] 刘文勇、李国栋 以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对 “大学生就业难”与 “民工荒”现象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A].2005.6。
[8] 孙绪平优化教育投资结构[J].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管理科学.2005.3。[9] 楼红平人力资本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投资及其风险防范分析[J].现代商业.2007.21。[10] 唐永红 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 [11]冯刚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第一辑)[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 熊卓 求索与创新(清华大学学生工作论文集-第十三集)[A]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crisi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has accelerated, higher education from “elite” to “popular” the pace of change,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es rapidly,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increasing.08 years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orld economy, China's economy has suffered from the impact, the job marketis one disaster after another, bring enormous pressure to 09 sessions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more optimistic.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under the financial crisis, to seek the effective way to reliev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significant.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emand and supply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第四篇: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的大学生创业和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精选)
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的大学生创业和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
(二)2008-12-11 16:57
四、大学生应该顺应潮流,积极创业和就业
大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需要做的就是“创就(一番)事业”,“创就事业”这四个字无论从字面还是从字的内涵,都反应了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趋向,“创”是创业,“就”是就业,“事”是事业。“业”是“职业”。这就是说,创业与就业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实质性的区别,换一句话说就是:创中有就,就中有创。二者的关系用“职业”、“事业”两个参照物加以分析:
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的《新华词典》
创业:开创事业。
就业:参加工作;有了职业。
事业: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的活动。
职业: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近日各大新闻媒体报道显示,北京大学生就业2/3起薪低于2000;重庆一酒楼服务员半数是大学生,月薪约700元;湖南大学生月薪预期底线低至八百元,不如农民工。这些痛心的数字呈现了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在这样的形势下,你是愿意自己给自己饭碗,还是等着别人给你饭碗?你就业是为了什么,你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还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工作?
有句格言说的好,定位决定地位。你想成为什么,你就是什么!
在当前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创业等于就业,而且创业能够带来更大的社会价值。创业意味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让你懂得对每个人都有所交代、对每个家庭有所交代、对社会有所交代。
那么会有学生问,我也想创业,但是我没有本钱,也没有创业的经验,怎么办?
这又回到了我们的问题本身,我们需要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潮流。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出现,使得创业的风险加大,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没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创业很难成功。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蓬勃发展,利用网络来创业,只需简单的设备,付出一定的时间,通过网络学习创业技巧,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网上事业,成就自己的创业梦想。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全新的创业方式。网络创业不同于传统创业,无需白手起家,而是利用现成的网络资源。目前网络创业主要有两种形式:网上开店,在网上注册成立网络商店:网上加盟,以某个电子商务网站门店的形式经营,利用母体网站的货源和销售渠道。
创业优势:门槛低、成本少、风险小、方式灵活,特别适合初涉商海的创业者。像易趣、阿里巴巴、淘宝等知名商务网站,有较完善的交易系统、交易规则、支付方式和成熟的客户群,每年还会投入大量的宣传费用。加盟这些网站,创业者可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网上创业受到政府的重视,给予诸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例如,上海现已在普陀、静安两区建立了电子商务创业园,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创业环境和服务。
特别提醒:对初次尝试网上创业者来说,事先要进行多方调研,选择既适合自己产品特点又具较高访问量的电子商务平台。一般来说,网上加盟的方式更为适合,能在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开业,边熟悉游戏规则,边依托成熟的电子商务平
台发展壮大。
当下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无论是企业、组织或个人,都要有学习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找准经济发展的脉搏,实现和社会的同步发展。
五、淘宝网的优势
这里我以淘宝网为例,给大家谈一谈在淘宝网上开店的优势。
阿里巴巴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淘宝网目前拥有约8000万注册用户,占到中国网民总数的30%左右,比2007年同期的4000万增长178%,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零售企业。自2003年成立之后,它占据了目前中国在线零售市场约80%的市场份额。
艾瑞咨询和淘宝网联合发布的《2008上半年网购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淘宝网总成交额累计突破413亿人民币,接近2007年淘宝网全年成交额(433亿人民币)。同比263%的增速,远远超过沃尔玛、家乐福等传统零售商。
2008年上半年国内网购交易总额已经达到531.5亿元,逼近2007年全年的561亿。而网购人群数也达到1.2亿。这一趋势意味着一个全民网购时代的来临,标志着网购正式成为社会主流消费方式。
新消费模式的出现,必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中国网商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商业群体。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创业人士快速崛起的新模式,同时也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工作技能。
目前来说,想在网络和信息服务方面有所作为的比较多,毕竟成本不大,适合学生起步。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集团公关部经理哈辰提供的数据显示,淘宝网店主中,年龄在19岁—24岁的占35.38%,其中大多数是大学生。
大学生创业从电子商务起步,最大的好处是成本低,网上开店是免费的,有不少成功店主甚至是白手起家;另一个好处是门槛低,稍有点电脑知识的人都能操作,对大学生来说基本不是问题。而且电子商务方兴未艾,网上创业很符合潮流。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引领者,在网络时代,应该积极进入网络,寻找合适的发展策略,找准适合自己创业的产品和项目,利用淘宝网的优势,使自己的网上创业尽快成功。
目前在淘宝网拥有自己的网上商店的大学生大有人在,他们的成功案例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引导:
大学生淘宝创业成功案例之一:
北京联合大学毕业的苗苗已经在网上做了半年多生意,她说:“刚毕业的时候,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在一个朋友的启发下在网上开了家服装店。这个冬天棉衣服卖得特别好,现在天气转暖了,我又进了批彩色的隐形眼镜,今年流行戴这个,肯定卖得好!”
苗苗说,在淘宝网上开店很简单,先到淘宝网注册会员,把身份证的复制件上传到网上,得到网站客户服务部的确认,三天后你的店就可以开张了。开店最重要的是小店的信誉度要高,得到顾客的好评越多,它在网上的排名就会越靠前。出于安全的考虑,顾客也多会选择在那些排名靠前的小店里买东西。
关于收入,用苗苗的话来说就是,只要把握住了时尚潮流,再赢得良好的信誉,小店的人气越来越旺,解决生活费完全不在话下,一个月下来远远比上班族挣得多。
大学生淘宝创业成功案例之二:
今年刚满23岁的郭耀华来自河南,是海南大学旅游学院2002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2004下半年,经过长时间的慎重考虑,他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休学一年,在网上开店,创办自己的“淘宝”网店。当年11月24日,他在著名交易网站“淘宝网”上注册会员,3天后,通过实名认证,正式创办了一个名叫“海南大学大学生通讯店”的网店,从此开始了网上售机业务(通过电子网络向全国各地出售手机包括二手手机)。
时至今日,他的网店越做越大,目前已更名为“星星源特价手机总店”,并又接连开了两家网上分店,顾客遍及全国的几乎每一个省份,月营业额平均在5万元左右,网上顾客评价诚信度已达5颗星;成为海南高校同类网店中,规模最大,诚信度最高的一个学生网店。
大学生淘宝创业成功案例之三:
和许许多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样,今年6月马上要从浙江工业大学毕业的小吴这段日子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和别的同学不一样的是,小吴整天窝在电脑前并不是忙于制作简历,也不是不停刷新招聘消息,而是疲于应付一笔又一笔的网上生意。
“现在工作实在不好找,一开始也和大家一样不断地投简历,赶招聘会的场子,但是后来发现好一点的企业轮不上我,一般的小公司薪水又太低,只够我租个房子,连基本生活费都要精打细算。”做了两年网上掌柜的小吴一个月前刚刚作出了一个决定:放弃找工作,毕业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网店生意中。
用小吴的话说,自己成为网上卖家“纯属巧合”。“大二的时候在淘宝网上买了一件衣服,结果收到货发现尺码太大,于是灵机一动就把这件全新的衣服挂回网上,一个星期后卖了出去,这是我的第一笔交易。后来因为有亲戚做食品批发,所以干脆利用他的货源在网上开了个店,利用课余时间赚点生活费。”
一开始小吴做的是同学的生意,后来信誉越来越高,很多外地买家都成了小吴的常客,小吴整天忙着打包发货,一个月挣上一两千元几乎不成问题。
在作了这个重大决定后,小吴现在每天除了查找资料写论文外,就是泡在网上坐等生意上门,然后联系快递公司发货。在她的同学看来,小吴真是不走寻常路。“在我看来,经营一家网店也是工作,这是就业的一种方式,和去一般企业工作没什么实质性的差别。”
小吴说,现在和她有同样想法的学生不少,有些学生已经向辅导员明确提出,不找工作了,毕业后直接创业。
六、大学生应该加入网上创业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自主创业虽然不失为一条重要的就业途径,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壁垒。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具有门槛低、成本少、风险小等优越性的网上创业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项选择。“网络店铺”运作模式的优势和约束,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推进大学生网上创业不无积极的促进意义。
截至2008年一季度,淘宝网注册会员超6200万人,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网购人群;2008年一季度,淘宝网交易额突破188亿;2007年全年成交额突破433亿。
根据2007年第三方权威机构调研,淘宝网占据中国网购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C2C市场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
淘宝网倡导诚信、活泼、高效的网络交易文化,坚持“宝可不淘,信不能弃。”
(金庸)
在为淘宝会员打造更安全高效的网络交易平台的同时,淘宝网也全心营造和倡导互帮互助、轻松活泼的家庭式氛围。每位在淘宝网进行交易的人,不但交易更迅速高效,而且可以交到更多朋友。
目前,淘宝网已成为广大网民网上创业和以商会友的首选。2005年10月,淘宝网宣布:在未来5年,为社会创造100万就业机会,帮助更多的网民在淘宝上就业,甚至创业。截至2007年,淘宝已经为社会提供超过20万的直接就业岗位。
淘宝网()的使命是“没有淘不到的宝贝,没有卖不出的宝贝”。
目前淘宝网已经形成成熟的服务模式,淘宝网宣布投入50亿元继续免费的消息极大的鼓舞了淘宝创业者的信心。目前淘宝网专门开设淘宝大学,拥有知名淘宝卖家组成的专业讲师定期为淘宝网新手卖家提供开店指导服务,对于大学生网上创业者将提供更多超值的服务。
赶快加入网上创业,加入淘宝网,你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最后,我期望我们在坐的大学生们积极加入网络创业,早日实现你们的创业梦想!预祝各位天之骄子创业成功
第五篇: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
经济危机下大学毕业生如何应对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是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问题。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席卷全球,长江三角,珠江三角出现工厂倒闭潮,许多企业也相继掀起裁员潮,纷纷取消校园招聘,2008年800万打工队伍提前回乡,170万毕业生工作没有着落,2009年人保部称有2400万劳动力待业,其中含700万毕业生。经过调查这些毕业生中很大部分是我们经济管理类。毕业既是失业这种离中国大学生曾经非常遥远的现象,如今已经真实地出现了。面对前所未有困境,我觉得我们:
首先,在客观上,要坦然正视现状。离开了象牙塔刚刚步如社会,我们对社会现状了解不深,面对危机往往是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就业选择时要多去关注当前的经济形势,了解国家的政策动向。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为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就业形式虽很严峻,但基层和中小企业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就业空间,面对当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转一转择业的方向不失为明智之举。面队困难才能克服困难,逃避问题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坦然的面对,镇定的处置,才是解决问题正确的态度,人生百年,承受不住太多的牢骚。
其次,在主观上,要正确审视自己。“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给自己定位,是逆势生存的必要条件。中国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我们走出了校门,不应该放弃学习,而是继续努力的学习增加自己的含金量,提升自己可竞争力。大学没有把我们培养成精英,那么我们就自己变成精英!大学生就业难有方方面面的原因,而我们有能力改变的却只有我们自己这一方面,很无奈,但也是事实!命运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时代可以有愧于我们,但我们不能有愧于时代,因为我们不能有愧于自己!最后,我们应该有坚强的勇气和信念,不要沉沦下去,甘心做一个待业青年。哀哀父母,生我劬(读音为渠)劳,每当静下来时,就想想父母他们用血汗来供我们上大学是希望我们将来有个好的工作好的前途,而不是为了培养出一个失业青年。我们当中很多人的父母是土里刨食的农民,供我们上大学也许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一笔投资,他们可以不计回报,但我们绝不能让他们的投资打了水漂!
同学们,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青年是撑起新时代的脊梁,不要退缩,憋足了劲,请迎着困难前进吧,闯开一条道路,15年后的那个时代必然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