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哲政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11A 周权 114020067
世界风云变幻,战争连绵不断。经济市场也风起云涌,姿态万千。透过经济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与你联系在一起。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瞬间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世界进入新一轮经济困难时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在员工招聘上体现了出来,特别是大学生求职就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第一次感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影响不再局限于高端的政治经济层面,而是延伸到末梢的个人生活和工作层面。它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尤其是对即将步出校门的毕业生,是首次的、真实的并且是立刻的。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主要因素是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危机的影响
经济增长速度对于就业具有根本的影响作用。金融危机从根本上制约了包括大学生在内 的全社会就业率。由于我国是外向型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显著,部分行业出现就业需求缩减,劳动力需求矛盾更为突出,这就使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2、传统教育体制和就业生人数的激增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模式还不适应经济结构快速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需要,在教学内容、手段、模式等方面与现实的脱节。其次,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10万,10年631万,11年650万,12年预计达到680万。再加上每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几百万人,我国每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
3、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
首先是地域结构矛盾。从近年来就业情况看,我国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到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就业,而我国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沿海外向型企业受到波及;其次是专业结构矛盾,高校部分专业由于前几年就业情况较好,连续几年扩招。毕业生总数急剧增加,而社会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赶不上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增长,导致就业压力加大。比较典型的有工商管理类、医学类、艺术类、经济学类、新闻传播学等。
4、社会用人导向方面的因素
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症结在于大学生自身,尤其是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薪酬和岗位期望值偏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随着就业难度的加大,性别因素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显著,男生找到工作的概率明显大于女生。用人单位的短视行为,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现实因素。
5、大学生个人因素
“期望值偏高”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就业观念、本身的 就业能力和就业方向的误区可能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就业形式的恶化,经济危机的冲击,需要我国政府和高校以及大学生个人积极应对,采取相应的对策,化解危机,积极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具体如下:
1、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效地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振国民对经济的信心。
2、采取措施稳定就业局势。稳定企业就是稳定就业,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是就业的一个基础。当前要维持就业局势的稳定就必须要保企业、保发展,采取更多的措施帮一些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3、积极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调整传统工作方式。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收集社会需求信息;变笼统的就业
指导讲座为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指导。在信息收集中加强主动性、系统性、有效性。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变化情况,收集比较全面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引导大学生对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产业发展形势、社会人才需求形势进行正确评估,以便大学生正确定位。
4、大学生个人方面
转变就业观念和价值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思想基础。毕业生要客观地分析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思想;重视社会实习和社团经历,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适当降低期望值,考虑到中西部或者基层地区就业;以积极心态面对待就业竞争;夯实知识基础,拓宽择业视野,提高综合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利用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和具体措施;在就业过程中注意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以便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如何把金融危机转“危”为“机”,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正积极采取相关对策,在实践中正形成一套专门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政策。在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就业难一定会转“危”为“机”。
第二篇: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
经济危机下大学毕业生如何应对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是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问题。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席卷全球,长江三角,珠江三角出现工厂倒闭潮,许多企业也相继掀起裁员潮,纷纷取消校园招聘,2008年800万打工队伍提前回乡,170万毕业生工作没有着落,2009年人保部称有2400万劳动力待业,其中含700万毕业生。经过调查这些毕业生中很大部分是我们经济管理类。毕业既是失业这种离中国大学生曾经非常遥远的现象,如今已经真实地出现了。面对前所未有困境,我觉得我们:
首先,在客观上,要坦然正视现状。离开了象牙塔刚刚步如社会,我们对社会现状了解不深,面对危机往往是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就业选择时要多去关注当前的经济形势,了解国家的政策动向。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为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就业形式虽很严峻,但基层和中小企业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就业空间,面对当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转一转择业的方向不失为明智之举。面队困难才能克服困难,逃避问题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坦然的面对,镇定的处置,才是解决问题正确的态度,人生百年,承受不住太多的牢骚。
其次,在主观上,要正确审视自己。“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给自己定位,是逆势生存的必要条件。中国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我们走出了校门,不应该放弃学习,而是继续努力的学习增加自己的含金量,提升自己可竞争力。大学没有把我们培养成精英,那么我们就自己变成精英!大学生就业难有方方面面的原因,而我们有能力改变的却只有我们自己这一方面,很无奈,但也是事实!命运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时代可以有愧于我们,但我们不能有愧于时代,因为我们不能有愧于自己!最后,我们应该有坚强的勇气和信念,不要沉沦下去,甘心做一个待业青年。哀哀父母,生我劬(读音为渠)劳,每当静下来时,就想想父母他们用血汗来供我们上大学是希望我们将来有个好的工作好的前途,而不是为了培养出一个失业青年。我们当中很多人的父母是土里刨食的农民,供我们上大学也许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一笔投资,他们可以不计回报,但我们绝不能让他们的投资打了水漂!
同学们,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青年是撑起新时代的脊梁,不要退缩,憋足了劲,请迎着困难前进吧,闯开一条道路,15年后的那个时代必然是我们的!
第三篇:经济危机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经济危机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金融危机,人们看到的残局只是冰山一角,然而,在整个世界以及经济格局的内部,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恶果,就像毒瘤一般,在不为人知的状况下,随时准备引爆。大学生就当了这个冤大头。目前,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学生则年年还是被撞的“头破血流”,万事离不开“就业难”。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些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局?这一问题涉及全社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政府:发展经济,创造机会,实施专项政策。
从政府层面,出台政策,创造机会,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
促进大学生就业还需专项政策的实施:第一,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第二,国家需要考虑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能够直接产生效果的措施就是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第三,国家可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总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帮助大学生渡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
2、高等学校:面向市场,提高质量。
从学校角度,首先有必要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可以看到,一般而言,工科就业好于理科,理科就业又好于文科。在整体就业不景气情况下,名牌学校、名牌专业毕业生仍供不应求。与此同时,一些高职院校、技工学校、民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国有本科就业率,原因值得深思。其次,收集和发布就业需求信息要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就业信息发布的充分、及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作出合理的选择。要做到这一点,只要多花功夫,并非不可能。每所学校可以整理出近年来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数据库,然后组织学生志愿者联系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询问今年的招聘意向,便可获知比较接近真实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结合这些信息,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包括为学生设计应聘方案,同时设法拓宽就业渠道。
3、大学生:准确定位,提高能力。
从大学生与研究生本人角度来看,自我定位和好的心态至关重要。我们要接受的一个现实是: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或者说大学生成了素质比较高的普通劳动者。不能再抱着过去“天之骄子”的态度不放,非国有单位不去,非铁饭碗不算工作,工资待遇非优厚不干。我赞成“先就业,再择业”。其次,要及早准备、早动手。减少依赖、等待的心理,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出击。因为确实有少数毕业生消极等待,怨天尤人,这样的心理不能促进就业。尽管金融危机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政策必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再次,要练好内功,学好本领,有真本事。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不这样讲了,但无论怎样,扎实的知识积累是基础,是关键。毋庸讳言,大学生中有人四年“混文凭”,几年前一个高文凭的确可以帮你找到好工作,现在不
行了。必须认识到我国已由“学历型”社会转向了“能力型”社会,而且这将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第四篇:经济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0.0
经济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
在2008年奥运喜气氛围还没有完全过去时,又有一场新的风暴在袭击着人们.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经济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加突出.首先,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客观原因是:中国的大学生供过于求.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就业大军.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08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他们不得不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又将新的眼光投向考研这条路,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又不得不重新回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日子.随着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多,研究生录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临扩招.到那时,硕士学位这个文凭的含金量又如何呢?我不敢想象是不是有一天会不会连一个服务员的岗位都需要研究生学位呢?
其次,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是: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着本国的企业.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超出了金融领域,并向其他行业蔓延。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作为中国制造的重要基地,广东加工制造和出口的企业受到的冲击比较大,这对部分专业的大学生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员工需求方面急剧减小.而另一方面,校园招聘活动也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而愈发冷淡.因受到经济外部环境影响,企业方面压缩了校园招聘的职位,减少的职位主要为一些出口贸易、生产制造型企业,以及银行、证券公司、房地产等职位,一些相关企业甚至取消了招聘会。于是,大批的毕业生不得不另寻出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是:大学生缺乏胜任力,而且眼高手低.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由此可见,一些企业认为经济危机也是转机,在这个转机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企业进行了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使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会更加规范。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呢?
首先,我想大学生应该调整好心态,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应届毕业生切忌好高骛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放低薪酬要求,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当然,毕业生还需要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多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应届毕业生需要对应聘的部门及地区进行分析、筛选。对于那些在经济动荡时受影响较为突出的地区和企业经营压力下容易被裁减的部门,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都要有所顾及。至于面对应聘地区的筛选,则要使自己的简历摆脱千篇一律的套路,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与特长。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希望进一些世界500强企业,而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祖国需求来作出选择.而且,大学生可以适当考虑一下西北等欠发达地区,毕竟像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珠三角这些地方的就业竞争压力相当大,大学毕业生可以有意识的去避免这些竞争.其次,我觉得学校也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学校也应该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我想学校的专业应该设置更加合理一些,在培养某方面专长的同时还不应该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走出校园后能很快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学校还应该重视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教育,重视实习的作用,帮助大学生选好职业,顺利就业。就业指导,应从进入大学开始。很多毕业生很优秀,但是求职屡屡受挫,是因为缺乏就业技巧,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现在学校将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就作为学生必修课而且,学校还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实习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最后,社会的责任更是重大.中国是拥有10亿农村人口的国家.三农问题历来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就业同样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如何有效的解决好二者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而就在今年国家给各地方拨款,鼓励当代大学生踊跃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在新农村建设中施展才干、体现价值、取得成就,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大学生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拓宽就业和创业渠道,为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好的条件,使他们成为群众信任的“大学生村官”,带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或者投身农村教育事业,成为扎根贫困地区教书育人;或者用现代医学知识为群众解除病痛,成为远近闻名的“乡土医生”。
只解决毕业生这个领域的问题显然是不够的.要保就业就要保企业,政府应当对出于经济危机中的企业提供帮助,毕竟大部分的就业岗位是来自于企业的。当前要维持就业局势的稳定就必须要保企业、保发展,简单地说,要保就业就要保企业。只有企业和职工同心协力,才会有好发展。只有企业发展好了,才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就业.以上是我个人对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一点思考.
第五篇:应对经济危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应对经济危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近年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
2009年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寒霜。可喜的是,在各国的通力合作下,世界经济开始触底企稳,但目前还不能说世界已经走出了金融危机。各国在经济出现回升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何时以及如何撤出战略,也越来越意识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后遗症:财政赤字、失业居高不下、通货膨胀、贸易保护、结构调整等。可见,2010年的世界经济将更多表现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征,围绕低碳经济、网络经济、生物科技等各种新兴科技的研发和竞争将日趋激烈。而金融危机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将成为社会的热点。
一般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七点:一.工作情况。二.工作满意程度。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五.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今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10万,2007年-2008年约有250万人没找到工作,据此,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人数为860万人。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已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
无疑,这场经济危机对当下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是雪上加霜。2009年,我国高校有毕业生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加上近两年沉积的480万名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人数再攀新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对于就业难题,我们要有充分的预见和心理准备,既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点,又要把应对措施考虑得周密一些。目前国家正在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教育行政部门出台多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企业也正在想方设法解困,但是有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竞争永远不会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的还是拥有真才实学的有用之才。因此,无论有无经济危机,大学生最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充电,练好内功,提高自己的硬实力,而不是抱怨或沮丧。尽量做好以下五点:一是要提高专业能力。二是要提高职业素养即非专业能力。三是要提高求职能力和创业能力。四是要提高差异性能力。五是要磨练吃苦耐劳的坚强毅力。
国务院要求: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1.全方位开拓就业渠道。A、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发挥带头作用,力争招聘人数不低于去年。B、鼓励和引导重大科研项目单位和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聘用或吸纳高校毕业生。C、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应征入伍报效国家。2.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3.全面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A、高等院校要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B、加快实施毕业生见习计划,认真做好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C、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为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欺诈、传销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政府和有关机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务实择业。较长时期以来,很多大学生把自己当成是绝对的社会“精英”,“高薪、白领、大城市”成为其择业的基本条件,期望值偏高,挑三拣四,自身定位不准,没有职业规划。面对金融危机,如果还保持这种择业观念,必将一事无成。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引导,大力宣传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第一,现在的大学教育已不是“精英”教育了,大学生不要时刻陶醉在天之骄子的梦幻中,要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劳动者来对待。第二,必须考虑到基层就业。现在的大学生就业不是没有岗位,关键看就什么业。如果摆正心态,愿从一线做起,就业就不会困难。所以应摒弃眼高手低心态,适当降低期望值,到中西部或者基层地区就业,避开竞争高峰。第三,对薪酬应理性看待,一味追求高工资和优厚待遇在目前状况下已经不现实,可以考虑“先就业,后择业”。踏踏实实地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身“含金量”,将技术、人际、管理等能力不断提高,只要有实力,必将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重用。第四,放下身架,踏踏实实地找工作,理想放长远些,立足于到一线苦、脏、累岗位上成才。
(二)出台大学生创业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形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为了扶持中小企业,政府在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为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样,政府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如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帮助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个体经营收费减免等相关扶持政策,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资金困难,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完善大学生创业培训体系和创业的服务体系,在大学生创业中提供相应的政府服务意识。
(三)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和地震灾区创业。继续完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计划实施和服务期满学生的服务工作。除了吸纳大学生村官外,地方政府能否采取一些特殊政策比如土地或其他农村资源方面的支持来吸引大学生去农村创业,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另外,地震重灾区重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正是需要人和能锻炼人的地方,政府可对自愿到重灾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给予特殊政策,鼓励其到灾区重建一线工作。
(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政府要建立长期促进毕业生就业专项服务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通过实地帮教、宣传引导等方法,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同时,对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就业进行重点帮助,对暂时失业的毕业生免费受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
经过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我从中体会到现在的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实践机会却是少之又少,而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现实高校教育体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现状下,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多利用大学生活的空闲时间走进社会多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我们应该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与其他相关知识,为在踏入社会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前多做准备从第一天进入大学这个社交圈。
在学校里,理论的学习知识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所以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且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将来我们要走出学校,走进五彩缤纷的社会。那时我们将不是一名大学生,而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将来打好良好的基础。
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周期性,经济萧条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对于大
一、大二的学生来说,要利用尚未迫在眉睫的就业危机的间隙拓展专业领域。一个英语流利、懂金融、房地产、管理的毕业生哪怕在就业低迷期,一样能找到好工作,因此作为大学生一定要做好准备,创造机会,抓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