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就业思考四
大学生就业思考(四)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向严峻,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难的对策
(一)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 ,政府要落实和完善就业政策
1、把就业率的高低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国家要制订宏观调控政策,把就业率考核纳入对各高校办学水平、专业设置评估的体系中。
2、鼓励引导学生到基层、偏远地区就业,落实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就业环境。
3、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基金,为大学生领办和协办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二)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1、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机制。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机制,将就业工作完成情况与单位和个人考核、奖惩挂钩。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全校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2、加强毕业生就业队伍建设。重视专兼职业务人员配备和素质的提升,通过校内培训、外送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3、发挥导向作用,加强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质量。及时调整、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
(三)毕业生要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素质。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利用第一课堂的学习,加强对自己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努力争取获得各类从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2、转变观念。大学生要不断转变观念,积极拓宽就业视野,树立多元就业的观念。
3、诚实守信。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队伍中,有些大学生不讲信誉,对待工作朝三暮四,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有的连招呼都不打,既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工作,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培养符合工作岗位的人才,因需求而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真正人才。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思考二
大学生就业思考(二)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向严峻,逐渐受到
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
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建议对策
(三)学校专业设置教、育模式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1.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扩招致使部分高校硬件设施的投入、软件设施及师资
力量的配备跟不上扩招的步伐。
2.教学设施陈旧、教学模式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培
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创新意识不足与社会需求人才要求相去甚远。
3.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他们只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师
资力量来设置专业,所以会有一些专业与社会脱节;又或者不根据社会需求而
过多招收某专业学生,因为没有市场需求,部分专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
(四)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政府统筹,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的推进,毕业人数逐年增多,然而,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存在师资力量
不足、教学形式单
一、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的指导培训和效果不尽人意,还
普遍存在对学生培训的时间短、层次低、针对性不强的特点。
(五)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
1.高校虽然在逐步建设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但因信
息量小、时间滞后、地域性强等因素,还不能满足毕业生对就业信息遴选的需求。
2.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并未完全形成,部门分割管理严重。在短
短的半年时间里,有的毕业生要十几次或几十次奔波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招聘会,寄送上千份材料,就业成本和难度加大。
3.虽然有网上招聘、求职等新的招聘形式,但多数仍采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
“集市式”的现场招聘会、供需见面会。突破就业信息的地域局限,建立畅通有
效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和接收平台势在必行。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思考三
大学生就业思考(三)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向严峻,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应理论联系实际,学校应更加重视实践部分,实习与见习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调研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反映较多的是学生的实习问题。学校没有建立固定完善的实习基地,大多数是自己外出寻找实习单位。
教学实习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实际能力的提高以及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将来的发展。
学生实习都有一些较普通的问题。如实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指导力度不够,实习经费不足等。
实习工作虽有些老生常谈,但我校实习工作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提高对实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学生实习态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强实习指导的力度,让学生先具备“用武之才”以更好地去寻找“用武之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好的实验社会。
(二)应重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基本技能
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要求我们今后要一方面抓毕业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一方面抓毕业生的技能,如计算机操作能力,实用文体(如策划书、合同书、会
议记要、市场分析报告、广告文本等)写作能力,英语会话能力等都有待提高。
(三)应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培训
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改善加强。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都是人们议论的焦点,社会的焦点问题。
仿佛一夜间,大学生从20多年前的“天之骄子”成为一个弱者群体。尤其是在2007年之后,不少大学生开始出现失业的状况,2010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将成为社会的一个关键点。
根据广州在3月份的一个调查,大学生就业签约率少于10%。而在正常情况下,到三月份的时候,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应该有了明确的工作单位。后来,有一些公布的统计数据,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率达到90%以上,引起无数大学生的愤怒反应,纷纷称自己“被就业”了。根据广州的调查结果,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所谓的工作,不是端盘子洗碗,就是去开了个小超市等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大学生应当是需要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
北漂,蚁族,都是对现在毕业的大学生非常形象的比喻。
即使是就业了的大学生,不少大学生的收入往往只有1000-2000元,也在面临微薄收入与生活支出的巨大压力。如果在大中城市独立生存的话,这些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的体面生活支出。尤其是进入2009后全国物价的上涨,让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更加艰难。
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些大学生花费家里几万至十几万元上大学,让很多家长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有的学生在贷学金的支持下完成的学业,也就意味着需要偿还贷学金。但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也就意味着无法获得收入来源。而不少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其收入也非常低,有的还没有农民工的收入高。
全国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心理也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刚刚毕业不久的学长们的境遇,迫使他们思考自己毕业之后的生存状况。在“蜜罐”中长大,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大学生们,开始体会真实生活的严酷现实。他们下一步何去何从?
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链。如果大学生无法就业的话,还会影响到无数中小学生家长的观念意识。读书真的有用吗?当中小学生家长观念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候,直接会影响到教育这个产业链,以及依附于教育的附属产业,进而影响整个中国的经济形态。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就业法律问题的思考(推荐)
关于大学生就业法律问题的思考
绝大部分大学生,乃至大部分研究生,在毕业时都是首次亲身接触就业问题,缺少与招聘单位打交道的经验,在很多问题上,容易忽略或是受到蒙骗,而这最终很可能会导致自身的合法权益遭到损害。
作为在读硕士,在经历本科毕业时,我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些常见法律问题就有过一些认识,常常能从准备就业的同学那里了解到一些法律知识和就业过程中的法律陷阱,这些都让我对就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提高了警惕。
其实,近年来,在社会上发生了一些具有广泛影响的就业纠纷事件,比如说大学生起诉诺基亚公司乙肝歧视、女性应聘再遇尴尬招工规定两年不许生育、残疾大学生苦读五年获双学位求职多次被拒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不使得媒体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过程的中法律问题,还让各高校加大了对就业中法律知识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面临毕业就业时,对相关法律知识一般都会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并且对就业歧视、霸王条款等问题也都有了相当的警惕,对一些常见的陷阱已经有了相当的鉴别能力。但即使这样,问题与纠纷还是会频频发生。根据法学专题课所学知识和自己的一些见闻,对于必然面临就业问题的在校学生,我认为下面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1、大学生法律观念差,维权意识不足
很多在校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始终都在老师和家长的保护下生活,只有在大学毕业时才真正开始自主地生活,真正地开始融入社会。刚刚开始择业与就业的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快的进行自身身份的转变,还是习惯于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保护,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更遑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往往只专注于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而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以至于在毕业遇到法律问题时,并不了解就业的相关法律为自己界定的合法权益。当遇到用人单位毁约、不公平待遇等情况时,缺少公平与权利的意识,没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大学生们不懂得也不习惯于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面对大学生维权意识不足等问题,尽管学校都开展了法律专题课和就业指导课,向学生们介绍就业中所需的法律知识与常识,但当我观察自己身边的同学,我发现这并没有引起所有同学的注意,很多同学没有并及时地学习这些课程,以至于在就业过程中发生了问题才追悔莫及。其实,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本应主动地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自觉地建立起维权意识,并在课堂中掌握一些处理法律问题的经验,避免与那些典型案例类似的事情发生。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自己要首先将法律观念建立起来,要认识到法律知识的缺失会让我们在社会四处碰壁,不知是在学校的课堂中,从报纸、网络等媒体我们同样能学习到有用的法律知识。
2、大学生维权的能力不足
在就业过程中,尽管很大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但他们仍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现在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自一人在外地读书,在当地没有熟悉的社会关系,发生状况时很难及时得到家人或是朋友的帮助。在遇到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时,面对招聘单位和高昂的诉讼费用,他们没有把握讨回公道,而且损失也基本是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就
这样,他们往往选择放弃维权。另一方面,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基本都希望自己能在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这一招聘热潮中找到合适的工作。每年不断增加的就业人数给了应届毕业生很大的压力,让他们不敢浪费过多的时间,急于找到满意的工作。这种情况下,一些同学很可能落入用人单位的陷阱或是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现实的压力让他们不敢浪费太多的时间,从而放弃了维权。
对于这一类的问题,我认为,毕业生们所需要的不仅是相应法律法规更多的保护,更应该是法律法规的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我希望有能力的学校能够为毕业生提供专门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帮助同学们解决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希望社会上能够出现多一些为就业者提供法律帮助的公益组织,不只是为了大学毕业生,也是为了就业大潮中其他需要帮助的就业者。
3、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违约行为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但是查阅相关统计资料,就不难发现就业过程中的违约大部分是学生所为,相对来说用人单位主动提出违约的并不多。按理说毕业生在签约之前都经过了认真思考,而且要经过面试和复试才能签约,况且违约后要缴纳一笔违约金,可是大学生违约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虽然违约的大学生一般都会承担相应的违约金,不会违反相应的法律,但是这种行为不单单是影响了招聘单位的招聘计划,更加会使自己的诚信遭到质疑,还会毁坏学校的声誉。为避免同样问题的发生,企业和学校之间大多订立了诚信档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违约行为将造成怎样不好的影响,但是很多同学对此并不在意。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我了解同学们对于一份满意的工作的期盼,可能随着各种招聘会和宣讲会陆续进入校园,我们竟然发现已经做好的决定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最终只好违约再签,而这其中造成的不好影响将由学校和用人单位承担。
涉及到大学生违约,我希望我们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要慎重选择,既然决定了就不要轻易更改,要明白自己所要履行的责任,诚信也是我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德。其实,从另一方面考虑,尽管违约会造成很多不好的后果,但为了避免由于违约引发出不必要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与用人单位明确违约所要承担的责任,不要因为处理不好违约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就业。
除了这些以外,我认为还有一方面的问题容易被我们忽视,那就是在读学生出外兼职时合法权益的保护。在现在大学中,为赚取外快、改善生活,或是为了得到锻炼以曾增加自身就业优势,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企业里兼职。但与之相伴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的过程中会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这些大学生与应届毕业生相比,更加缺少维权意识和能力,并且学校一般也没能给予足够的帮助。
选择兼职的大学生要学会识别那些只会骗钱的黑中介,及时了解关于用人单位的信息,尽量选择有信誉保障的公司,在学校里可以向同学或是师兄师姐了解一些可靠的兼职单位。另外,在确定兼职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忽略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不要认为自己不是正式员工就不需要,我们不仅要签订劳动合同,还要在合同中明确好劳动报酬和支付方式,不能仅依靠用人单位的口头约定。在工作过程,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遭到损害时,我们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必要的时候更可以向学校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