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思考

时间:2019-05-13 03:2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思考》。

第一篇: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思考

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思考

——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类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例

雷雨澎

1国向东1,庞永乐1,贾俊涛1,包志刚 1,云占林1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

014109)摘要 通过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毕业生代表座谈交流,对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单位及岗位分布进行调查,为今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就业质量,提出若干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质量;

2004年,国家颁布了《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件[1],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要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作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就业率低的学校不能被评为良好和优秀。充分说明办学水平高,培养的学生质量高,符合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学生就业率就高,就业质量就好的关系。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关系全社会、牵动千家万户的重要问题。上自国家高层领导,下到寻常百姓,无不关注和关心着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就业广开门路,社会各界也纷纷制定相应措施,为大学生就业一路绿灯。

如何使大学生好就业、就好业,本文结合近三年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总结归纳和分析,试就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近三年畜牧兽医类毕业生就业情况总结

2008-2010年,畜牧兽医类毕业生共计520人,就业率分别为2008年95.90%,2009年96.63%,2010年99.13%,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走访企业,问卷调查和同历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得出如下结论。

1.专业比较对口 作者简介:雷雨澎(1981—),男,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通讯作者:云占林 1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109 90%以上的毕业生能够在其所学专业对口的养殖场、饲料加工和兽药生产与营销等企业工作,可谓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2.工作相对稳定

稳定的工作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毕业生安心于企业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和技能,初步展示他们的才华,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效益和价值。

3.优秀毕业生崭露头角

毕业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打拼,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层领导和业务骨干,受到企业的肯定和认可。

尽管如此,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出此类毕业生和全国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一样,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简单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职业精神相对缺乏,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对企业的忠诚度相对低下,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不能尽如人意;第二是职业技能不够过硬,虽持有职业技能证书,但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较低;第三是缺乏工作经验,处理问题有时不够灵活,随机应变能力和文字功底较为薄弱。

综上所述是畜牧兽医类毕业生近三年来就业的总体情况,我们感觉喜忧参半,喜的是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较高,毕业生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没有陷入毕业面临失业的怪圈;忧的是就业质量不够高,大部分毕业生为普通劳动者,经济收入一般,需要更多的优秀者尽快脱颖而出,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毕业生经济收入的“双赢”。

二 企业对学校的希望和对毕业生的要求

2008年以来,畜牧兽医技术系每年都组织从事就业工作的同志深入到与之长期合作的内蒙古正大饲料有限公司、农标普瑞纳饲料有限公司、大北农内蒙古四季春饲料有限公司、河北冀中药业、河北科恒生物科技和天津现代天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一方面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另一方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企业对学校和毕业生的希望和要求。知己知彼、互通供需信息。

众所周知,上述企业中有的是中外合资企业,有的是外国独资企业,也有的是上市企业,其规模和效益均位居同行业的前列。这些知名的企业,都对学校和毕业生寄予了厚望,河北冀中药业的人事部经理张跃强在洽谈会上动情地说,学校是我们企业的衣食父母,学生 2 是我们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尽管各企业需要的人才各有所侧重,但归纳起来其标准大致相同,不外乎要求大学生人品厚道,心态平和,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懂礼貌,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等。而这些东西恰恰又是大学生普遍缺乏的。针对企业对学校和毕业生的希望和要求,需要学校和教师调整教育思路,改革教学方法,既教书又育人,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在企业中留得住、用的着;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更高的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三 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及内涵

所谓就业质量指数,是指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就业状况、劳动者报酬、社会保护和劳动关系等六个方面内容[2],重视“就业质量”,让劳动者体面就业才是我们就业工作者工作的目标。

就业内涵应包括:第一是稳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岗位,整天漂来漂去,“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换岗位、跳槽,何谈就业质量,企业也不希望出现这些问题。第二是专业对口,毕业生从事着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不仅能够发挥其专长,而且也能够安心工作热爱本职,企业才能留得住,用得着,供需双方才能长期合作。第三 是稳定的高收入,这个问题与前两个问题呈因果关系,大学生有了稳定的岗位,加上专业对口,才能安心工作。安心工作,热爱本职,才能发挥其专长,建功立业,自然也会带来高收入。随着毕业生经济地位的逐渐提高,社会地位也自然相应提高,企业能够留得住、用得着。毕业生才会更好地发挥其聪明才智,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从而实现了企业与毕业生真正意义上的“双赢”。四 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首先 学校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努力营造全员关注,全方位关心,全过程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并有所成就,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亦如此。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期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3.35%,专业对口率也达到了92.59%,连续5年被内蒙古农业大学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获“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先进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各部门大力支持,通力合作配合是分不开的。

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又是学校近几年就业工作的新理念、新思维。学院每年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还为畜牧兽医类毕业生举办专场洽谈会,免费为参加洽谈会的企业代表提供场地、展位和就餐。2011年7月举行的畜牧兽医类毕业生专场洽谈会上,慕名而来的区内外45家企业为2012届畜牧兽医类228名毕业生提供800多个就业岗位,供需比例占到1:4。毕业生可以更大范围的选择企业,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其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质量人才,适应和满足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对于职业技术学院来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颖,改革意识强势,理论教育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尤为重要,同时要建立“高层次,多形式,动态化”的兼职教师队伍[3]。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爱国主义的总体原则为教育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团队精神。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组织专场洽谈会,畜牧兽医类毕业生每年的7月份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利用一年的时间,根据所学专业,在不同企业进行对口实习。此举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也为提高就业质量打好了基础。

第三,加强大学生人品、敬业、责任感等方面教育,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和各种能力教育固然非常重要,但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爱岗敬业精神、强烈的责任感也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对大学生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培养完美健全的人格[4]。以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为素材,开展爱岗敬业教育,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培养责任意识,在大学生中广泛提倡敢于承担责任,做一个对学校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人,这些都是企业最最需要的。

面对严酷的就业现实,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并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简单事情,需要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把这一美好的愿望付诸实践。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6月,北京。

[2] 陈牛则.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大学生就业与职业指导策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2):48.[3] 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4] 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3,(10).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

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摘 要: 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重要保证。本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能力 现状 应对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短期不平衡问题在就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因素又有社会因素。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2009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其中第六项就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我结合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现状等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与构成

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上一个特殊劳动供给群体,其就业能力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及相关知识学习、积累,对自身潜能进行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我职业生涯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实现就业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而拥有就业能力才能使其获得持久的就业和职业生涯保障。就业能力是一系列的技能、理解力和个体特质的组合,是一种综合能力,其构成主要包括基本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关键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核心能力(创新能力)三大方面。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以下问题:(1)专业基础能力不强,知识结构有待优化;(2)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3)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能力不足;(4)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的原因主要有四个:(1)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合理;(2)对语言表达、社会实践、人际交往和组织管理等能力培养的重视与训练不够;(3)创新创业教育缺失;(4)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不到位,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应对措施

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结合实际工作体会,我提出四点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制定特色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求,从本专业、本学校及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行业、文化与专业特点,制定具有地域性的特色培养方案。专业教学以应用性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培养实用型的一专多能、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迟效性,强调培养方案的广度和前瞻性,以增强人才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优势。

2.优化课程设置。结合学科特色,突出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性与综合性。构建相同学科基础平台,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体现专业特色;构建主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对毕业生多层次的知识结构的要求。

(二)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展内容健康、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通过建立各种文化社团,举办各种类型的人文科学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以活动促教育,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基地实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实操技能,而且有助于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实现“零距离”上岗。

3.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如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锻炼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协调人际交往的关系,学会组织管理各项具体工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等的关键能力。

(三)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200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更大程度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见,发掘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效改变就业难的局面。

1.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创业素养。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理念,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使其与实际、市场相联系。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学与指导,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触动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激情。另外,有针对性地把各行业优惠政策、行业特点、行业前景分析等内容纳入课程教学,构建全方位的行业创业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创业前就能对将要从事的行业有客观而全面的认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手段,强调与真实创业环境的有效对接。通过举办创业工作坊,以案例探讨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定期组织创业聚会,并邀请社会上的创业者参与,让学生在聚会中与创业者零距离接触,去分享创业者的成败经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创业的历程;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创业情境,使学生将创业理念和课堂所学知识有机结合,锻炼学生个人及参赛团队的创新创业能力。

3.搭建创业教育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设立创业基金,为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成立创业协会,促进大学生创业群体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大学生创业科技园,为学生项目的申报和创业前期启动提供大力支持和孵化服务;建立校外创新教育实验基地,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鼓励和吸收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从事创业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和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水平。同时,改善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单一的问题,注重吸收社会各界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成功人士,特别是各行业企业家担任创业兼职教师,不断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就业指导是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是沟通学校与社会、职业准备与未来就业的桥梁。就业指导能帮助大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获得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求职方向、提高就业能力。

1.加强就业政策法规指导。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对就业政策缺乏了解,择业时往往在思想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通过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和讲解,学生能了解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制定的行业性和区域性就业政策,以及学校制定的具体实施意见。只有广泛宣传就业政策,才能引导大学生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

2.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落实就业指导和服务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四化”要求。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制定周密的培养方案,利用专业化、信息化的服务方式,全员参与,全程指导。

(1)全程化就业指导,是指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所学专业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就业讲座,结合学校各种活动有计划、分层次开展指导,寓就业指导于教育教学环节之中,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技巧,提升就业能力。

(2)全员化就业指导。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就业指导部门的责任,而且需要教师(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全员化还包括拓展培养对象的广度,面向全体学生。学校培养的不仅仅是少数的学生精英、学生干部,更多的是普通的学生,在开展各种就业活动、提供各种锻炼机会时,应关注普通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要加强对困难群体的个性化指导和服务。

(3)专业化就业指导。专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第一是要求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与求职意向等,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服务内容不仅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教育,而且要加强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技巧与创业培训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第二,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做到持证上岗,保障专业化的就业指导。

(4)信息化就业指导,指的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建立就业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网上招聘求职服务,实现就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

3.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将职业生涯规划与能力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树立正确的“学业与职业相结合”的思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潜能,提升就业能力。

(1)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未来职业。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选择性开设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的生涯规划课程与讲座;提供职业素质测评、个性化的职业咨询,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立体式的服务,强化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学会合理地制定与自身职业性格、兴趣、才能相匹配的职业目标,以及实现职业理想的具体步骤和行动计划。

(2)实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班级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氛围。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作为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队辅导。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分享,促进学生发展职业兴趣和提升职业能力;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团队游戏,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团队精神。同时团队辅导也可以和角色扮演结合起来,角色扮演结束后,将现场的感受及时反馈及分享,帮助学生缩短寻找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历程,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

(3)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有针对性地做好指导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构建通畅、有效的信息渠道,逐步健全和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及时的信息更新不仅可以使职业指导人员能够掌握学生对职业认知的变化信息,便于更好地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而且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潜能、能力倾向,结合职业期望确立未来的职业定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体系,其中,专业能力是前提,综合素质是关键,创新能力是核心。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应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在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不断促进其就业综合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4,第1版.[2]樊亚萍.以能力为本 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5):30-32.[3]袁永平,叶远兰,刘宏波.关于培养高校农学类专业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20):39.[4]赵国霞,李山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平台构建与机制创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6):105-107.[5]唐翔.试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探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13-15.[6]袁永平.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09,(19):229-230.[7]邵霞琳.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开展就业指导工作[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61-63.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就业观念滞后、所学专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实践能力不强、应聘求职能力欠缺等四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学校和大学生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能力 不足 有效措施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究其原因,除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数量与结构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外,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因此,探讨制约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对缓解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就业能力的定义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就业能力的定义、构成、评价机制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郑晓明提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国际劳工组织(IL0)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2]。重庆三峡学院研究者任江林更进一步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工作能力,它是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单位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首要标准。第二个层次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第三个层次是求职技能。这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达

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3]。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就业能力是一种以就业为目的的特定的综合素质集合,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就业能力的内涵和外延也会随之不断演变。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

对照一下就业能力的定义,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观念滞后。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然而受长期以来精英教育的影响,不少大学生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就业观念,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本文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做了分析和阐述,以探讨当前学生就业迷茫和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英国原教育与就业部(DFEE)把就业能力解释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学者Overtoon(1998)则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

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基本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所谓就业能力,应该是个体的综合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它指的是通用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1.基本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的工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首要标准。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与理解,工作选择上拈轻怕重,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这是缺乏基本工作能力的表现。

2.专业技能不够

大学生经过专业训练,应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就是专业技能,包括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专业技能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然而,一些大学毕业生并没有扎实的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常识都很缺乏,因此,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

3.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捕捉机遇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主动性、时间管理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能否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认真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

很多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陷入一种迷茫状态,而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次对205位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62.2%的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2.8%的不明确,只有4.9%的有明确的设计。

(1)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在大一,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课程改革,改变课堂授课模式,引入企业家、校友等,通过开设讲座、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会等形式拓展就业指导内容。

(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每年,学校组织面向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此类大赛积极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推销等能力。

2.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百草根商贸集市、创业园项目等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创业计划大赛为同学们提供一种全新的社会实践形式。通过创业大赛这一广阔的平台,让同学们在参赛的过程中进一步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才华,让自己的闪光点更加发扬光大。创业计划大赛可以培养参赛者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责任感。因此在准备创业方案的同时,也是一个彼此学习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加强对团队责任感的过程。

学校充分利用政府对创业的支持政策,利用政府举办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培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培训、政策信息服务等内容。开展女大学生创业大赛,对有一定市场潜力和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创业项目进行孵化,给予创新创业基金扶持;组织成功创业的女性到高校进行事迹演讲,激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和择业观等内容。在校内组织了大学生SYB创业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培训。

3.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还是相当重视的,建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也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同时,在课程中大幅度加入实训课程,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将就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到课程体系。开设创业实务课程,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改革中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通过专业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会等途径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共同开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邀请用人单位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用人单位参与课程的制订,将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和相关的就业能力嵌入课程设置中,从而使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更具针对性。

加强校企合作,让大学生有更多的见习和实习的机会。使大学生得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和展现自己就业能力的机会,也可更好的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和需要,调动了就业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增加了大学生的工作经验,也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4.做好大学生就业管理和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进一步加强“一把手”工程,把就业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政策宣传、信息发布、生源统计、档案整理核查、户口和档案派发等工作。认真做好就业的手续管理,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对自己合理的定位,并以阶段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此同时,要积极与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合作,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需

要与个人价值的关系、远大理想与现实环境的关系、人才与劳动者的关系,真正树立起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调整好就业心态,以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迎接工作。

参考文献:

[1]万茗,刘淑英.职业教育研究,2009,(5):68-69.[2]番禹人才网.http://.论文网在线 www.xiexiebang.com-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格外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多种。本文从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和就业情况出发,以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校;就业能力;经验和做法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257-01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教育不仅要使受教育者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还要使受教育者在学校学习期间获得某个职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能力,继而使这些能力成为受教育者在日后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获得独立谋生的必要准备。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存在很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而就业能力则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最根本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一面,也有客观的一面,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太低,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不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求职成功率不高;有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还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职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主要因素。

1.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个人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人际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心理素质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现代职业精神和成熟的职业心态、与岗位相适应的现代职业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岗位精神,缺乏对岗位正确的认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择业时拈轻怕重、赚脏怕累、挑三拣四,没有正确的信念来指导自己的意识,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不足,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这都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表现。

2.专业技能、合作技能、求职技能严重不足

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应能够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方法与技能,并兼具经营管理和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做到全面发展,同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等。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必备的核心素质。现实中,一些大学毕业生不仅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缺乏实际经验和最基本的行业常识,由于经验不足,肯定在就业过程中会有困难和挫折。

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低的原因

1.现行教育体制的不足:一是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应有的灵活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导致学校“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是管理机构僵化,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本科生一般为四年,硕士、博士研究生各为三年,不容许提前完成学业或延迟毕业;三是劳动保障、人事、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和社团组织等对如何更好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缺乏协调,降低了政策的效用水平。

2.教学岗位及教学管理存在不足:一是专业设置与实践脱节、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材知识陈旧落后;二是对学生的管理仍处在以班主任为主的学生管理方式,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脱节,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

3.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缺乏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缺乏主动意识,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主要依靠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介绍和学校解决就业。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加强内涵建设和教学管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来凝练培养特色,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学校的培养不能靠少数人,也不能只认为是少数人的事,更多的是让高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组织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完善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首先要充分调动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进一步形成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的良好局面,形成“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其次建立就业指导的流程化管理,从新生一入学开始,就业指导就要开始工作,并根据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通过开展就业形势、政策、法规、求职技巧、创业意识培训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再就是积极引进专业教师,加快就业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政策,加强宣传,引进高层次师资,进一步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而实现就业工作服务的职业化。

3.发挥社会对教育的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还通过捐赠、设置奖学金、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等多种方式支持学校,为提高学生就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锻炼的机会;高校要积极了解社会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状况,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拓展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当今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形势下,仍有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动性欠佳,不去主动搜寻相关就业信息,不主动参加招聘会,创新能力不够。这样的心态必然导致就业困难,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鉴于此种情况,笔者在就业指导课上加强了主体性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探索意识和成就动机。此外,笔者还积极培养学生的积极创造性,着重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鼓励有条件的同学积极进行自主创业。

结语:

总之,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应该争取全面发展自己,认清就业形势,从自身出发,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完善自我,做好就业准备,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学习之中,切实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同时高校也要以就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从而逐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第三篇: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近年来,在我们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马家爵一怒之下砍死自己的室友,起因竟是打牌这样的小事,几句争执、一场误解便上演了一出震惊全国的恶性杀人案件;大学生自杀、虐待动物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期望,无数学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才有了“马家爵”,“涌现”出为数众多的高分低能者。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第四篇:如何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

如何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民工。他们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基本脱离农村而又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的一个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因其数量庞大和身份独特而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国家的未来发展。他们能否实现稳定就业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因而,需要从治国理政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密切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引导这一群体在实现环境、身份、观念转变中实现高质量就业。

一、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从小在温饱的环境中长大,对城市充满了向往,基本上没有务农的经历,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外出打工的,有些甚至连基本的农业常识都缺乏,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一是“干不长、频跳槽”,稳定就业难实现。笔者曾经在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三年对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过调查,发现他们在城市稳定就业的比例只有17%,超过80%的人频繁换工作。其中最长的工作时间是一年,大部分是春节后便换工作。没有稳定的就业,就难有自身的成长积累。如果长期处于无业状态,就会成为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二是受教育程度高,待遇要求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农村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文化程度明显高于上一代农民工。他们从小就与电视、手机相伴,比较了解外部和城市的生活,他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和乡村文化有了差异。他们不单纯需要稳定的薪资,更多考虑劳动环境、发展空间、文化生活等方面因素。他们外出打工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物质生活,而且追求更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三是职业期望值高,工作耐受力低。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大多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职业期望值比较高,他们更加看重发展前景、社会地位和人身权利,而在工作耐受力和吃苦精神上远不及上一代农民工。他们不再老老实实地待在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岗位上,不再省吃俭用攒钱往家里寄,更不会挣够钱回家盖房娶妻。他们更注重企业的人性化管理,认为这样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工作的信心和动力才会更大。

四是孤独心理和受挫情绪影响就业。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在就业、生活、医疗、教育等许多方面与城里人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种身份差别而导致的不平等很容易使其产生自卑心理。另外,只身一人外出务工,缺少家庭温暖,加之他们务工所在的一些私营企业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业余文化生活贫乏,经常受到一些不公正对待,这些情况的存在使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形成封闭的心理,缺乏人际交往,不利于就业和个人成长。

五是社会保障不全面。近年来,由于城市房价涨幅过快,目前房价已经大大超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承受力。另外,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相对不稳定,无论个人或企业均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只有很少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保障水平极低的保险,而且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绝大部分处于中低层职业,面临着很大的失业风险,没有全面的社会保障,失业后将难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从另一个角度看,社会保险属于社会资源再次分配,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资源再次分配中获得较少的份额,不利于城乡居民平等地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二、如何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更高质量的就业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要使新生代农民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群体,以宽容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接纳他们,从经济上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从政治上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从文化上帮助他们解决继续教育、文化生活等问题;从社会上帮助他们解决身份认同等问题。具体而言有以下五个重要方面。

一是完善城乡就业制度。要将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列入公共预算,从根本上做到有人抓、有人管。一方面,要在就业政策上对新生代农民工一视同仁,要将农村劳动力纳入就业管理服务范围,取消地域、身份、户籍、行业等各个方面针对农村劳动力的政策性限制,实现就业政策的普惠共享;另一方面,要在就业服务上实现城乡平等,面向所有城乡劳动者,积极提供全方位、平等的就业服务。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

二是提高工资待遇,改变工作困境。一方面,要提高用工待遇,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在当前劳动关系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合理、劳动收入比例过低的背景下,适度提高工资标准对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尤为重要。建议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引导劳资双方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增强农民工在工资分配中的话语权,完善相关岗位的行业标准,改进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吸引员工稳定就业。一方面,要建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长效机制,通过签订责任状将欠薪治理情况纳入政府考核,明确各级政府的监管责任,建立有效的预防和处置机制。另一方面,加大普法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农民工参保和维权意识,依法查处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的事件。

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要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鼓励企业开展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文体活动,活跃其业余文化生活。凡是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一律免费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

三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地位,促进其融入城市。农民工市民化,不仅要在数量上实现农民工身份、工作的转化,而且要在质量上实现其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价值观念等与城市居民融合。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必须从制度上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要消除政策性歧视和排斥,为农民工的市民化提供条件,农民工在落户、就业、社会保险、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并妥善处理承包土地、宅基地的使用权及收益。赋予农民工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集中建设一些能够满足基本居住条件的农民工公寓,用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租得起、住得下、留得住。

四是强化技能培训,实现素质就业。根据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要贴近农民工,除了继续教育、职业技能等传统培训项目,还可以开展创业培训、法律培训、心理培训等,多方位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素质就业。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企业要把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农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的培训待遇,并根据企业发展和用工情况,重点加强农民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岗前有培训、在岗有提高。

五是做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发展规划,找不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在职业选择、技能培训和岗位稳定性等方面有许多不足。他们与社会接触较少,对城市就业所必需的专业要求了解不多,很多人不知道职业规划,偶尔有了解也是片面地认为职业规划没什么用处,致使大量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直接导致了频繁跳槽等现象,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另外,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时比老一代农民工更注重经济效益,往往哪家企业收入高就往哪里跑,盲目跟风,由此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开展职业规划是相当必要的。要指导新生代农民工做好自我评估,通过自我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规划。同时,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使他们及时调整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和适应城市生活。

(作者单位:山东省招远市劳动就业办公室)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思考二

大学生就业思考(二)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向严峻,逐渐受到

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

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建议对策

(三)学校专业设置教、育模式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1.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扩招致使部分高校硬件设施的投入、软件设施及师资

力量的配备跟不上扩招的步伐。

2.教学设施陈旧、教学模式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培

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创新意识不足与社会需求人才要求相去甚远。

3.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他们只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师

资力量来设置专业,所以会有一些专业与社会脱节;又或者不根据社会需求而

过多招收某专业学生,因为没有市场需求,部分专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

(四)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政府统筹,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的推进,毕业人数逐年增多,然而,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存在师资力量

不足、教学形式单

一、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的指导培训和效果不尽人意,还

普遍存在对学生培训的时间短、层次低、针对性不强的特点。

(五)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

1.高校虽然在逐步建设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但因信

息量小、时间滞后、地域性强等因素,还不能满足毕业生对就业信息遴选的需求。

2.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并未完全形成,部门分割管理严重。在短

短的半年时间里,有的毕业生要十几次或几十次奔波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招聘会,寄送上千份材料,就业成本和难度加大。

3.虽然有网上招聘、求职等新的招聘形式,但多数仍采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

“集市式”的现场招聘会、供需见面会。突破就业信息的地域局限,建立畅通有

效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和接收平台势在必行。

下载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思考三

    大学生就业思考(三)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向严峻,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

    大学生就业思考四

    大学生就业思考(四)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向严峻,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都是人们议论的焦点,社会的焦点问题。仿佛一夜间,大学生从20多年前的“天之骄子”成为一个弱者群体。尤其是在2007年之后,不少......

    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思考

    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思考 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思考 审计报告作为审计结果的最终载体和全面反映,是审计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审计干部辛勤汗水的全部凝聚,代表着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思考

    对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思考 所谓税收收入质量是指税务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组织各项税收收入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客观反映。合法性是指税务机关组织各项税收收......

    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关于如何提高医疗质量的思考(本站推荐)

    关于提高医疗质量的思考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也是医患关系的中心,医院管理的核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卫生需求的增加,医疗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发......

    提高年度考核质量现状思考

    提高年度考核质量现状思考 工作人员的考核就是通过对他们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考察和了解,为判断工作人员是否称职及其员献和发挥的作用做出客观评价。为此,认真实行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