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桥街道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20:0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桥街道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桥街道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思考》。

第一篇:三桥街道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思考

三桥街道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一些思考

三桥街道党工委现有党支部33个,其中社区党支部18个,“两新组织”党支部12个,机关党支部1个,工业公司党支部1个,退休党支部1个,共党员416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党员质量,直接影响到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的好坏,因此把好发展党员关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三桥街道结合三桥实际,开展了发展党员“四公示”制,重点在社区和“两新”党组织中吸纳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

一、主要做法

1、“发展党员四公示”

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把提高党员素质的关口前移到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对象的教育环节。一是公示入党申请人情况。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志的基本情况和支部确定的培养联系人进行公示。二是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之后,对支部确定事由和组织学习培训情况进行公示。三是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和支部的考察情况进行公示。四是确定为发展对象后。进行综合公示。在公示期间,党支部严格按照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内外群众公开,并设置举报箱,举报电话。

2、三个方面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一是把发展党员重点放在社区委员中。通过在社区委员中发展党员不仅可以增强社区党组织力量,而且使社区工作队伍思想更加先进,工作积极性更加明显,作用发挥更加有力。二是注重在“两新”组织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使党员在企业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动非党员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企业和其他员工明白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是更好地为企业建设服务,为群众服务。三是街道发展党员过程中注重把好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这个脉,坚决阻止那些为了增加“光环”,炫耀自己,为了入党而入党的不合格对象混入党员队伍。

今年共发展党员24名,其中社区委员党员16名,“两新”组织党员5名。

二、存在的问题

1、受市场经济影响,社区部分青年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入党热情较以前有所下降。认为入党又不能增加收入,还要交纳党费。

2、个别“两新”组织老板对党组织不重视,只注重企业发展,认为党组织的存在只是一种形式,没多大作用,员工入党积极性非常低。

3、发展党员存在指标数,对党员优质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三、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1、加强党支部建设,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注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与群众的构通,帮助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用党员的模范行动感染群众,吸引群众。使更多优秀青年加入党,壮大党员队伍。

2、街道多与辖区“两新”组织联系,定期深入“两新”组织帮助指导开展党的工作,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党员的在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党的在员工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树立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良好形象,使党组织在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有力加强,使“两新”组织感受到党组织是企业发展中不可少的中流砥柱。

3、建议在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要求,不能只求数量不管质量。

三桥街道党工委

2008年11月13日

第二篇: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鄂组建

2009年第7期 ——党的建设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源源不断地把符合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是党组织永葆蓬勃生机的根本保证。

近些年来,在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五年来全省共发展党员64万多名。全省党员数量保持适度增长,新发展党员质量明显提高,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强化领导,促进发展党员工作有序开展

省委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明确提出:要通过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员队伍。省委主要领导对发展党员工作高度关注,每年要求省委常委和党员副省长带队深入基层就全省党的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重点调研内容,反复强调,抓好督办。省委组织部分别于2004年、2005年召开发展党员工作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每年坚持对发展党员工作下发文件进行通报和指导,对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等工作进行专题试点和课题研究,并建立了4个发展党员工作联系点,以此指导和推动工作。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来抓,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进行考核,奖惩兑现,保证了发展党员各项工作的落实。襄樊、十堰等地逐级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考核办法,对发展党员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各级党委还通过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和发展计划,对发展党员工作加强计划管理,实行宏观控制,有效防止和避免了突击发展、长期不发展、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不正常现象。

加强培养,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全省各级党组织加强宣传引导,主动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采取开展“七一”纪念活动,举行报告会、表彰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典型,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增进群众对党的认识和感情,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同时,通过民主推优、群团推优、公开选优等方式,进一步拓宽视野、畅通渠道,引导更多的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各级党组织结合新形势的发展变化,灵活开展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坚持培养联系人制度和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汇报制度,经常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坚持理论提升与业务提高相结合,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通过多种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业务技能、文化素质等培训,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素质。

突出重点,不断优化党员队伍整体结构

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把青年、妇女、生产工作一线的优秀分子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促使党员队伍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在农村,优先发展政治素质好,具有一技之长和“双带”本领的村干部等优秀青年入党;在企业,优先发展投身企业改革、在重要艰苦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生产和技术骨干入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优先发展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入党。各级党组织联合妇联组织,采取系统培训、开展活动、备案管理等措施,将发展党员计划适当向妇女倾斜,使女党员比例保持逐年升高的势头。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全省党员数量实现了均衡增长,党员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突破难点,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从2004年开始,全省各级党组织把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纳入经常性工作,做到了“不争论,不炒作,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加大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探索研究力度,积极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艺术、医疗卫生、新闻出版等高知识群体相对集中、各类专业人才比较突出的地方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吸收教学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拔尖人才入党。2004年以来,全省研究生党员年均增长19.61%,大学本、专科党员年均增长6.9%。目前,全省大专及以上党员占党员总数的31.44%。各级党组织积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在农村、“两新”组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办法和措施。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注重拓宽渠道,从村级后备干部、村民代表、返乡青年、复退军人、专业大户、中介组织和各种行业协会成员等重点对象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并坚持把发展党员工作同农村党员“双建双带”活动结合起来,注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

健全制度,着力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党员是党组织肌体的细胞,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着眼于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坚持党员标准,严格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在继续坚持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推优”、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发展党员工作预审等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公示、票决、责任追究等制度,做到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有些地方还不断丰富和完善公示制度,在公示的环节上,将关口前移,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公示、对培养责任人进行公示,不仅实行预备党员公示,在党员转正时还进行公示,对发展党员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各级党组织在支部讨论通过和党委审批的环节上实行票决制,促进了党员真实表达意愿,促进了集体决策的公正性。荆州、随州、鄂州等市采取“群众投信任票、党员投赞成票”的办法开展发展党员工作,武汉、宜昌等市通过党员推荐、群众推荐、部门推荐的方法考察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还有的地方组织群众代表对入党申请人进行民主测评等等,扩大了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赞誉。同时,各级党组织还逐步建立完善发展党员有报必查制度、举报保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工作制度,严肃发展党员工作纪律,有效保证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

相关链接

全省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党员3406651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5.6%。其中,男性2687501人,女性654354人,分别占党员总数的79.91%、20.09%。35岁以下765673人,36-59岁1858922人,60岁以上782056人,分别占党员总数的22.48%、54.56%和22.96%。研究生67325人,占1.98%;本科(专科)1051579人,占30.87% ;高中(中专)1029759人,占30.2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257988人,占36.92%。

党员的职业情况为:在岗职工1284977人,其中公有经济单位1136621人,非公有经济单位148356人;农牧渔民1021574人;军人、武警2715名;学生143518人;离退休人员694234人;其他259633人,其中新的社会阶层41017人。

2004年全国、全省发展党员工作会议以来,五年全省共发展党员648444名。其中发展少数民族党员577656名,发展女党员121970名,发展35岁以下青年党员114008名。■(资料来源:省委组织部)

第三篇: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思考

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思考

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思考

审计报告作为审计结果的最终载体和全面反映,是审计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审计干部辛勤汗水的全部凝聚,代表着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外在形象。新常态下,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断提升,作用发挥越来越大,作为具有客观法律地位的审计报告,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审计的成效和审计监督职责的发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此外,随着审计结果公开制度的广泛实践,社会公众对审计报告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因而,每名审计干部都应当本着客观公正、严谨求实、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撰写每一份审计报告,确保质量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笔者结合目前审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若干思考浅谈如下。

一、目前审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问题表述偏重事实性陈述,难以引起重视。有的审计报告中无论是问题的小标题,还是在具体的问题表述中,都偏重对问题事实的陈述,通常都采用将问题写实的方法,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引发的后果或不良影响未能足够披露,这也是导致有的审计报告不能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足够重视的重要因素。

2、面上总体情况反映不足,报告立意不高、深度不够。有的审计报告对某些问题只是提了一种存在的现象或是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对这种现象面上的总体情况、严重程度或现象所涉及的问题金额未能有完整的披露,无法运用量化指标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变。问题刚浮出水面,却又“犹抱琵琶半遮面”,看过之后觉得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也难以令被审计单位心服口服。有的审计报告谈问题就事论事,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可能导致一些更隐蔽的体制上机制上的问题被忽略,其实这也是对审计干部付出艰辛劳动的一种敷衍。有的审计报告有了总体情况后,缺少典型例子,显得内容贫乏、不够丰富,难以引起共鸣,审计成效也就难以体现。

3、问题定性不够到位,针对性与整改可操作性不足。有的审计报告中对某些问题的定性不够到位,如将应定性为专项资金滞留的问题表述为“专项资金未及时下拨”;有的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含糊不具体,给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审计回访均带来了难度,也为一些不自觉的单位提供了不落实整改要求的借口;有的审计报告中审计建议未能兼顾宏观性与针对性,实际难以操作,不利于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4、审计评价内容抽象,个性化较弱。作为审计报告重要的组成部分,审计评价影响着报告阅读者对被审计对象的直观感受。但目前审计评价难是困扰审计人员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是对未经核实的内容进行评价;有的评价内容可互相套用,缺少个性化;有的评价内容中积极的评价过于夸大,又缺少足够的证据支撑;有的评价涉及面太广,给审计人员带来了压力和风险;有的评价未能与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有机结合;还有的评价涉及面太过局限,未结合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职能进行评价,难以反映总体情况。

5、语言不够严谨简练,内容结构层次不够清晰。审计报告首先应当表述简练、用语严谨、通俗易懂。但目前有的审计报告用语修饰语过多,影响了公文的简要性;有的审计报告中经常出现“经对方反映、经了解、经提供”等用语,看似在规避风险,实际上增加了审计风险,因为只有经过审计核实的事实才能作为审计结果写入审计报告;有的审计报告中出现专业用语,特别是会计科目的名称等,影响了报告的通俗易懂。有的审计报告中“其他需要反映的情况”部分穿插了审计建议或在审计建议部分穿插了“其他需要反映的情况”,显得报告层次不清;有的审计报告最后部分的审计建议与“审计查出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中的具体建议存在简单的重复现象,使文章显得啰嗦拖沓,影响了报告的可读性。上述种种,均影响了报告的总体质量。

审计报告存在的质量问题一定程度上给审计机关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也不利于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审计机关的权威性,甚至会引起外界对审计干部的消极评价。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审前调查不充分、审计方案编制不科学、审计实施过程中未能审深审透、报告审核把关不严等客观原因,也有审计人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和提炼概况能力欠缺的主观原因。

二、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对策建议

1、着力提高审计干部的综合能力。做好审计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这也是审计职业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审计管理制度改革新要求,审计机关要把提高审计人员综合能力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重点,通过多种培训渠道,努力建设审计事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就撰写审计报告而言,审计干部除了牢固掌握专业技术和政策法规外,还应当努力提高文字的概括提炼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善于从体制机制上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帮助被审单位建章立制、强化管理。还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报告阅读群体的角度思考问题,撰写审计报告。

2、进一步强化审计干部的风险意识。随着政务公开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全面推行,审计干部理应清醒认识到当前审计工作所处的新环境,自觉强化审计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工作中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发扬敬业精神,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确保最终审计报告的高质量,发挥审计为地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树立审计部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良好外在形象。

3、始终坚持审深审透、一查到底的工作作风。要想切实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关键是把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做细做透,坚持审深审透,一查到底。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揭露问题、敢于破解难题,不怕得罪人,坚决查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树立审计干部的一身正气。碰到问题要多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要以对人民和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放过、不含糊任何一个疑点。此外,审计人员要善于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中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确保事实准确无误,为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努力实现“评价什么,审计什么”的审计理念。审计评价的是审计报告的精髓,是审计建设性作用的集中体现。审计人员在项目实施之初,就应当树立“评价什么,审计什么”的指导思想,围绕评价的内容收集证据材料,把功夫放在审计实施阶段,不能到最后写报告的时候,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总结等材料作文字的简单堆积。审计评价一定要贴切且依据充分,不能超出审计范围进行评价,对未进行审计取证的内容坚决不作评价,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5、切实增强各级复核主体的责任意识。实行主审、审计组长、部门负责人、法制机构、分管局长等分级负责制,严格复核程序、复核责任,进行全面复核和检查。各级复核主体除了对照各自重点进行复核外,对上述审计报告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复核中也应重点加以关注,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出现。

第四篇: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思考

对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思考

所谓税收收入质量是指税务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组织各项税收收入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客观反映。合法性是指税务机关组织各项税收收入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遵守组织收入原则,它是税收收入质量的灵魂;真实性是指税务机关组织各项税收收入要遵从税收法定主义原则,课税要素必须明确,它是税收收入质量的基础;可靠性是指税务机关组织的各项税收收入能否直接成为稳定、可使用的政府财政收入,它是税收收入质量的核心。税务机关只有始终坚持把依法治税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按照“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才能为各级政府提供合法、真实、可靠的财政收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效的税收环境,促进社会公平竞争,有效地提高税收收入的质量。为此,本文从当前组织税收收入工作中存在的异常现象分析,客观研究产生异象的各种因素,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问题。

一、违反组织收入原则的异象

(一)人为调节收入进度。经济发展快、税源富裕的地区和单位,存在有税不收、延缓征收,甚至暗示纳税人零申报、少申报或迟申报,达到延迟税款入库,控制税收收入进

度的目的。而经济发展慢、税源贫乏的地区或单位,则往往存在提前征收、借款交税、违法预收现象,以达到多收税款、早入库,完成税收收入任务的目的。比如,为赶上收入序时进度,要求销售普通标准住宅的房地产公司预缴土地增值税。

(二)扰乱税收管理秩序。在税款征收过程中,引税、混库最有代表性,“引税”一般采取降低税率或免征附加税种,以及政府用财政资金给予纳税人一定比例的返还,吸引外地税源到当地纳税。“混库”则是将税收收入不按照国家规定的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及时缴入国库。比如,将应征收的省级营业税的金融利息收入按一般营业税入库,把省级财政收入转为县级财政收入。

(三)违反优惠政策规定。有些税务机关从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出发或出于团体和个人私利考虑,对不符合享受优惠政策条件的纳税人给予税收优惠,或者对符合享受优惠政策条件的纳税人不办理或不按政策规定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严重影响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实际效果,使政策调控落空。

(四)虚收空转。个别税务机关采用捏造虚假的经济业务或虚假的税收要素,多交税收,然后再通过财政返还的形式将所纳税款退还给纳税人,一交一退之间,纳税人没有损失,入库的税收金额却攀升上去了,形成财政收入的空增长。如,虚报房产原值、占地面积,多申报房产税、土地使用税;

虚开租赁发票、建筑发票、销售不动产发票;以投资、转让等形式,将大额资产和重点项目在纳税人(主要是国企或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反复交换等等,以实现虚增税收收入的目的。

二、违反组织收入原则的危害

违反组织收入原则的种种异象给法律尊严、政府形象、组织决策、民生改善和风险防范等多方面,都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危害。

(一)削弱税法严肃性。《征管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借口,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违反组织收入原则,是对国家税收法规的蔑视,直接影响并削弱了税法的严肃性。

(二)影响上级部门决策。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税务机关是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各项税收指标是上级部门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在组织税收收入上弄虚作假,反映给上级部门虚假的税收收入指标,直接会掩盖事实真相、混淆领导视线、影响领导决策部署,进而影响地方

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不利民生改善。税收收入质量不高导致财政收入“虚空”,可用财力没有增加,用于社会公益和民生改善的资金没有增加。在“漂亮”的业绩背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没有发展。另外,虚收的税款中有部分是与中央或省级财政共享的,虚收金额越大,流出去资金就越多,这无疑让本来就提肘见襟的地方财政雪上加霜。比如,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每一笔税款中,都有60%的份额划归中央。

(四)损害政府形象。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违反组织收入原则,不顾收入质量的做法明显地是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一个忽视了科学发展的“跨越发展”,怎能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进步!法制、诚信是政府软环境建设的硬指标,是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依据。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擅长弄虚作假,这必然无诚实可言,法制缺失、诚信丧失怎能让投资者放心、老百姓安心。

(五)诱发执法风险。《刑法》和《征管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违反组织收入原则行为的法律责任。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违反组织收入原则的行为定会引发税收执法的风险,而且有税不收、延缓征收也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极易引发廉政风险,最终必将受到行政处分或刑事追究。

三、影响税收收入质量的原因

违反组织收入原则的种种表现,无论从主观行为上分析,还是从客观制度和实践结果上研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五大方面:

(一)法制意识不强。近年来,我国立足加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税收法治,但仍有一部分人的思维方式还是停留在权大于法和情优于制度的错误观点上。有些地方打着发展经济的口号,假借讲政治的名义,以权压法,强行要求税务机关不依法办事,甚至违背法律原则办事。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唯地方是从,按长官意志办事,不敢坚持原则,懂法不守法,执法不依法。纳税人抱着民不与官斗的古训,对违法事件不敢说不,对违法行为不敢斗,甚至还想趁机捞油水。

(二)政绩考核变味。政绩考核注重量的方面忽视质的方面,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在个别地方仍然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助长了收入“水分”形成。地方领导不顾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片面追求财税收入高指标、高增长,对税收收入指标层层加码,致使税收收入与经济税源严重背离,为了确保完成收入任务,“引税”、“借税”、“虚收”等方法层出不穷。个别税务机关内部考核也侧重收入数字轻收入质量,以收入论英雄,把完成任务作为考核最重要的指标。因此,任务宽松的时候,就想方设法藏税,控制收入进度;任务难以完成的时候,不顾组织收入原则,千方百计多收税。

(三)大局观念淡漠。有些地方领导及税务人员缺乏大局观念,只考虑地方利益,不考虑国家利益,只关心小团体利益,不关心集体利益,只注重个人利益,不注重单位利益,只计较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利益。只要有利于本地区、本单位或者本人的事,可以牺牲大局,甚至臵国家法律于不顾。

(四)财政体制漏洞。按照现行的财政政策,对贫困地区的地方税收入全部留在地方,不与中央及省财政分成,这本是有利于贫困地区早日脱贫的好政策,却被有些地方钻了空子。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手段虚收税款,再由财政部门返还给纳税人,因为不与上级财政分成,所以一收一转之间,地方财政没有损失,纳税人没有损失,而财政收入数字却窜上去了。有的地方片面强调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在计划目标管理上,实行组织收入“一票否决制”,强调完成计划任务的刚性,导致一些税务机关将工作重心放在就收入抓收入上,淡化依法治税观念,致使影响税收质量问题的发生。

(五)督察内审不严。上级税务机关对下级税务机关的督察内审侧重于收入指标的完成,忽略对收入质量的督察,侧重于对收入滞后单位的督察,放松对收入增长快的单位的督察,导致“一俊遮百丑”的观念盛行,只要能完成任务,就是尽到税务干部天职了,至于采取何种手段并不重要,因为没有人来督察。

四、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途径

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既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要求,更是依法治税的实践需要。为此,我们要从牢固确立法制意识的高度出发,突出组织收入原则的严格化,考核指标的科学化,财政体制的完善化,内部督察硬性化,走出一条税收收入质量全面提升的新路子。

(一)强化法律宣传。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特别是法律责任的宣传,把依法治税的理念渗透到每个征税人、纳税人以及用税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全力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进一步强化税务干部税收执法风险意识,坚持依法行政,按照法定的权限、法定的程序和法定的课税要素征税,不得作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或者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行为。加强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宣传,提高纳税人权益保护意识,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作出的违法行为要敢于说不,并且及时向上级税务机关或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二)科学修订政绩考核指标。当前应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切实改变“重发展轻法治”现象,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意识,为税务部门依法治税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政府官员的考核,不能光看GDP和财政收入数字,更要着重看财政收入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靠性。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税收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经济社会、历史检验的税收实绩。同时,要不断加强税源的预测和分析,提高税收计划的科学性,保证收入任务与税源状况不脱节。

(三)完善财政体制。现行的财政政策为虚收空转提供了便利。笔者认为,对采取虚收空转等手段虚增财政收入的,一经查出,取消地方税收入不与上级财政分成的优惠,加大虚收空转的成本。也可以在税款入库时,按比例与上级财政分成,然后再通过转移支付将上级财政收到的份额返还给贫困地区,前提条件是检查确认无虚收空转现象。另外,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地税机关的征收经费,不能让征收经费成为地方控制税务部门征税的工具。

(四)贯彻组织收入原则。要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越是税源吃紧、任务繁重,越是要坚持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变通税收政策,不得混级混库入库税款,不得违规设立税款过渡账户,不得违规异地转引税款,不得违规减缓免税,不得虚假代征代扣税款,不得违规谋取不正当利益,严格防止税收执法风险。

(五)加强督察内审。督察内审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根据当前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需要,建议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督察内审专业团队,把政治可靠、业务熟练、作风扎实的人员充实到督察内审队伍中,通过督察内审工作查前培训、实践锻炼、学习交流、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督察内

审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督察内审专业团队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把对税收收入质量的督察作为督察内审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坚决查处违反组织收入原则的行为,切实保证税收收入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五篇: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统计数据能否取信于社会、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关键取决于数据质量。从总体上看,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主要宏观统计数据能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但是,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统计数据不实的现象也确实存在,有的甚至与实际情况还相差很远,导致社会各界包括国际上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看法比较多。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统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不准作为统计部门来说责无旁贷,但究其根本原因并不仅仅是统计方法制度技术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要彻底根治,必须从制度着手,从源头抓起。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可靠,是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

近年来,统计工作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统计地位不断提高,统计方法技术日趋先进,统计工作条件不 断改善,各级统计机构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总体上来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制观念淡泊,统计执法不严、部分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数据失真的潜在危险性已逐渐暴露,并日渐严重。现行的统计制度、传统的统计方式与日益增长的统计信息需求已经成为统计工作的主要矛盾。在一些企业、部门、基层单位还存在虚报、瞒报,甚至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的违法行为,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处理,尽量减少和避免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净化统计环境,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

二、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其因素有:

1、统计法制意识淡薄。在一些地方,从主管部门到基层单位,从领导到群众,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与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一样,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在当前这种统计法制意识淡薄的社会环境中,对不据实填报统计数据者不仅法律 的约束力太小,而且行政监管、纪律处分、社会舆论的压力都几乎没有。在统计执法缺乏应有的打击力度的情况下,《统计法》似乎是一部与其他法律不同的“虚法”,失去了其应有的震慑作用,由此导致社会对统计数据不实的容忍,使本已非常淡薄的统计法制意识更加淡薄,进一步助长了统计数据造假的不正之风。

2、政治经济利益驱动。一是有的地方、部门、单位领导党性原则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为了突出个人的政绩,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统计数据,所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不正之风也应运而生。有的为了获得上级更多的经济补助,虚报、瞒报统计数据,基层统计员尤其是乡镇街道统计员往往不是考虑怎样把统计数据搞准,而是首先考虑上报多少统计数据才能完成当地政府目标任务,让领导满意,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统计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实施。这些已成了干部队伍中一种特殊的腐败现象,而且导致和助长了统计数字造假的不良风气,从而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影响了在此基础上所制定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二是统计调查对象不愿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其主要原因是调查对象有“怕缴税”、“怕露富”的思想,能瞒则瞒,所报送的涉及与自身利益有关的统计数据远低于实际情况。

3、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主要体现在:一是一些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统计岗位形同虚设,统计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统计工作经费难以保证,办公条件差,统计手段落后,没有配备电脑等相应设备,甚至有的连资料柜都没有;二是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稳定性差。一些单位不仅安排未取得统计上岗证书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而且频繁更换,刚换上来的又没有参加过任何统计业务培训,工作没有交接好就匆忙上阵,做起统计工作来,不知从何着手。有的统计人员身兼多项工作,统计只能算是附带性的工作,使统计人员不能专心搞统计,造成部分统计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但仍是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难于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三是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低,分析评估能力弱。目前基层统计人员,尤其是中小企业、乡镇村统计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对统计指标的理解出现偏差,业务处理能力低,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更谈不上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评估了;四是统计台帐不健全。在日常的统计业务工作检查和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很多基层单位统计原始记录不全、没有健全的专业统计台帐。

4、社会道德诚信失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和深刻变革,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无庸讳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社会的道德诚信水平出现了明显的滑波,不轻信别人,不对别人说实话已成为普遍现象。在统计调查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被调查对象不如实提供资料,这种社会道德失衡、诚信失范的不 正常现象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5、统计工作本身因素。一是统计方法制度不适应客观形势变化,现行的统计报表表种太多、指标繁杂,有的指标设置不科学、不合理,有的专业报表时间太紧,没有与基层单位的财务核算时间衔接。二是统计技术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由于统计指标、统计分组、调查方法、汇总方法设计不当等形成的设计误差;由于计量单位误差、计量方法误差、提问不当误差、申报误差、不回答误差、调查覆盖面误差、记录误差、抽样误差、代表性误差等形成的调查误差;由于手工汇总时记录、抄写、计算产生的误差和数据处理时编码、录入产生的误差等形成的汇总误差。三是统计质量意识不强。有的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包括统计部门的一些领导,没有形成统计数据是产品的观念,对统计数据质量事后把关的多,建立事前预防、控制制度的少,一些统计数据存在质量问题。

三、建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长效机制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要做到统计工作所提供的产品——统计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客观、适用,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1、树立新的统计质量理念。高质量的统计信息必须符合“快、精、准”的要求。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质量的观 念,由使用性能向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以及为取得统计数据所需的成本转变。作为生产统计数据的统计部门,准确性已不是惟一的标准。要转变质量观念,要从取得数据的成本、数据的及时性和数据提供者的条件、能力和使用者的需要等多种角度来衡量数据的质量,做到准确、及时、低成本、高效益。

2、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干部考核制度和干部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导致和助长统计数字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是一种具有重大危害的政治腐败,其影响范围之广,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风气损害之大,不逊于贪污行贿。因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对各级干部的考核、评价以及相应的升迁、任免要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业绩评估制度,不能仅从“数字”上看政绩,要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并赋予群众监督那些用于考核干部政绩的统计指标的权力。对该地区、部门、单位的各种考核评价指标的完成情况,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客观评估。

3、强化统计法制建设,加强全民统计意识教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统计法》是统计工作者捍卫统计数据质量最强大、最有力的武器。要充分发挥统计法律、法规的作用,增强《统计法》的刚性与可操作性,维护《统计法》的严肃性。一是要严格执法。强有力的法律实施机制,使违法 成本极高,从而真正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在各级统计机关建立一支稳定的统计执法队伍,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把常年性检查与执法大检查结合起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统计监督职能,树立统计部门的权威。要严厉打击、处理一批严重的统计违法案件,不开后门,不留情面。加大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对比较典型的统计违法案件进行曝光。二是要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开展统计意识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统计的认同意识,特别是提高政府、企业领导干部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树立诚信统计理念,使得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到统计数据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各级政府宏观决策的依据,作为被调查对象有义务向统计调查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调查对象自觉遵守统计法、自觉履行统计义务的良好氛围。

4、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各级政府和统计机构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落到实处,规范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扎实做好统计源头基础工作。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业务培训和指导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基层统计干部队伍素质,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大力弘扬务实求真、忠于职守的统计精神。改善基层统计工作条件,提高基层统计人员待遇。

5、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科学可行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统计指标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高质量的原始数据。首先,要对现行各种统计报表和指标,按照调查目的、对象、范围、频率等方面进行全面清理,精简和整合现行各专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适当增加反映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节能降耗、文化产业、新兴产业等相关的统计指标。其次,进一步完善统计方法制度。能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科学推算的数据不再增加新的调查项目;能通过抽样调查或其他非全面调查方法搜集到的统计数据不进行全面调查;通过一次性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能基本满足需要的不进行周期性调查;能通过部门统计或行政记录搜集到资料的就不增加新的调查项目。第三,调查统计报表设计时必须同时兼顾被调查者自身管理的需要。第四,弱化敏感性问题,以达到降低其敏感度、争取被调查者合作的目的。

6、建立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开展主要数据评估,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确保统计数据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统计人员特别是县级统计机关的统计人员要消除汇总出了报表就万事大吉的思想,一定要对重要的统计指标进行定期的评估论证。一般来说,各项普查和一些抽样调查对主要指标进行评估已形成了制度,而全面报表的主要指标评估较少。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全面报表主要指标评估论证制度,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下载三桥街道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桥街道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如何提高医疗质量的思考(本站推荐)

    关于提高医疗质量的思考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也是医患关系的中心,医院管理的核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卫生需求的增加,医疗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发......

    提高年度考核质量现状思考

    提高年度考核质量现状思考 工作人员的考核就是通过对他们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考察和了解,为判断工作人员是否称职及其员献和发挥的作用做出客观评价。为此,认真实行工作人......

    关于提高基层案件质量的几点思考[本站推荐]

    十九届中纪委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新形势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

    如何提高党内监督质量的思考

    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这一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强化监督在反对和防止腐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党内监督还存在着党委监督不够严谨......

    提高党内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思考

    提高党内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思考党内民主生活会是党的生命。提高党内民主生活会的质量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体现。本文就如何科学提高党内民主生活会质量作一点粗浅探讨。......

    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思考

    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思考干部考察材料是对干部考察情况的综合反映,是选拔任用干部和加强干部管理的主要依据,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是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过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

    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思考

    a 摘 要:加强和改进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了当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中存在的问题,以民主生活会......

    浅谈提高小品创作质量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4-0000-01 舞台小品成为各类晚会和各类综艺节目的闪光点而被观众所喜爱,没有小品就像没有“硬菜”、没有“好酒”的宴席一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