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3:5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面对各种毕业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择业方向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被“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新的就业制度所取代。同时,面对着国家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政策和每年庞大的高校求职大军,各高校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心理压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消极心态。作为大三的学生,一年后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压力

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缓解这些心理压力的方法。

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目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调查他们的学业水平、择业要求及其它考虑因素。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这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别、学历、专业、所在年级、就业水平、就业还是创业、工资水平要求、工作地点、工作是否与专业相关、是否继续深造、就业方式、家庭因素、是否担心找不到工作、缺乏的能力。调查问卷收集方式主要以网络收集为主。资料收集时间为一个月。后续工作包括: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主要因素归集,调查造成因素的原因,总结所分析的内容,收集各种解决心理问题的建议,总结收集到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三)调查数据分析:

1.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男女比例:男同学占46.2%,女同学占53.8%。说明调查的学生当中女同学比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接近一比一,有利于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2.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学历:本科生占73.8%,专科生占26.2%,调查的学生当中本科生较多,而我们目前所读的是本科,此数据说明后续数据的分析比较接近我们的状况。

3.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在的年级:大一占10.8%,大二占33.8%,大三占41.3%,大四占12.3%,其中大三的学生较多,其观点比较接近我们大部分人目前的观点,说明后续数据有可取性。

4.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读专业:外语占6.2%,电子占9.2%,化药占6.2%,计算机占7.7%,会计占10.8%,金融占9.2%,其它专业占50.8%,说明调查的大学生中所读的专业种类繁多。

5.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占16.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就业,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创业。选择就业的大学生大多都因为创业有一定风险且需要资金而选择就业,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则大多都有资金支持且愿意接受创业的风险并相信创业能带来就业机会而选择创业。

6.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考研的占7.7%,选择出国留学的占9.2%,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选择毕业后就业。另外一部分选择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都觉得读完研究生后找工作会比较容易,且愿意多读几年书;一部分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则大部分家里比较富裕,有足够的资金供其出国留学,且普遍认为出国留学归国后会比较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7.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留在毕业城市工作的占61.5%,选择毕业后回家乡城市工作的占38.5%,说明大部分同学都打算留在毕业城市工作,原因包括:觉得在毕业城市找工作较容易,在毕业城市工作比较有发展潜力,家乡城市较落后等,更有部分人认为没有一番作为就回家乡很没出息。

8.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工资水平要求:1000——XX元的占26.2%,XX——3000元的占41.5%,3000——4000元的占9.2%,4000——5000元的占9.2%,5000元以上的占13.8%。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XX——3000元比较适合,主要原因有:刚毕业,工作经验不足;认为不能胜任很高收入的职位;工资太低的会觉得自己跟没读过大学的人待遇一样等。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比较保守,但又不会太低,足够解决日常用度的工资水平。

第二篇: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对大学毕业生来说面对最多的应该是“就业、择业与创业”这一系列的词汇,然而对初次接触这些的大学生来说或多或少有些措手不及,加之如今激烈的就业形势,随之而来所产生的是大学生不同的就业心理。

大学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重要来源,其发展状况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潜在的不可忽视的社会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大学毕业生为代表的当代青年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而大学生所面临的困境更是多重的。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承受着就业方面的巨大压力,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压力的主要诱因。由于大学毕业生自身的期望值和就业市场存在着较大差距、市场供需存在巨大缺口、用人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要求过于苛刻、教育体制和学校方面的问题,当然还有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问题,使得大学毕业生在这时期承受着就业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前还面临着学校学业方面的压力。此时他们面临着毕业论文或论文答辩、毕业考试、考研等问题。在这种种压力之下,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和行为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据国内有关文献报道,大学毕业生心理问题不是最多,确是最重,因而大学毕业生心理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而这其中,就业心理更值得高度关注。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往往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引起的,它是受个体自身及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所有这些因素中,压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而就业在压力这一重要因素中又首当其冲。然而2008年又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以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兄弟投行宣布破产为标志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金融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虚拟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实体经济。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虽然保持经济稳定的基本面,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经济低迷、出口下降、需求不振、价格跳水、经营困难……种种迹象表明,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寒冬”正呼啸而来。

金融海啸的危害才刚刚开始,大学生成为就业市场上最直接受害者.....在求职市场饱受令人寒心的冷遇,相当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继续留在学校深造或然而更多不怕“冷”的应届毕业生则继续在求职“战”场上,寻求着自己未知的求职之路。

在这次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原本就已愈发严峻的就业压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更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不同的心理影响。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有些同学可能还具有一些其它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因此,如何改善和引导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一

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然而金融危机的突然来袭,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凸显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1)就业心理压力增大,情绪普遍有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金融危机的出现无疑是雪上加霜。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

焦虑则是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自卑、自负和怕苦等原因遭遇的求职失败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是由心理冲突或遭受挫折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焦虑在则有是主要表现为:大学毕业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职业,但又担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害怕自己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而对择业准备感到无所适从;害怕被用人单位拒绝以至于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付诸东流等等。这些都是大学毕业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而“80后”大学生对风浪和挫折体验相对较少,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很不稳定,大多数毕业生都处于一种烦躁状态中。平时很多学生常把一个词挂在嘴边:郁闷。其实,在心理学上,郁闷是焦虑的代名词。在就业的初期阶段,毕业生最突出的问题是目标焦虑,即现实能否达到心理预期值。受金融危机袭击,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原本对自己比较有信心的同学也开始担忧起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金融危机前15%的毕业生都对自己的就业很乐观很有信心,60%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比较乐观、有信心,然而金融危机后亮相数字分别下降到6%和27%,而越来越迷茫的人则由13%上升到44%。

尤其是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像金融业等。受这次危机影响最大的就是金融行业,以美国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始了裁员工作,金融工作也失去了固有的魅力—高薪以及无法比拟的行业优越感,在中国,从业中的部分金融精英们正在选择抽身,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因为其他工作显得更加有利可图。原本很牛气的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们现在也担忧起自己的前途来了。

(2)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形成鲜明对比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学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过分地考虑择业的地域、职位的高低和单位的经济效益。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

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3)就业心理期望明显降低

在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况下,大学生对就业的心理期望也明显降低,主要表现在对就业起点工资的要求、在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对基层工作的态度、工作是否专业对口、对首选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要求等各方面要求都有所降低。例如,毕业生在起点工资方面普遍降低了500到1000元的要求。而对基层工作以前没有考虑过现在开始考虑的人占8%,连同一直在考虑的共占19%近20%,一改以往基层工作“冷门”的情况。另有9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只要跟专业有关联即可,不需要专业绝对对口。金融危机前43%的毕业生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具体要求,而金融危机后这一数字下降到29%。而对首选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没有特别要求的由18%上升到34%。

(4)自负心理相对减弱

所谓自负心理是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部分大学毕业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思想不够解放,认为考上大学就等于跳出“龙(农)门”,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毕业时即脱离“苦海”,理应得到丰厚回报的职业。特别是一些家庭环境不错、社交能力强、参加社会活动较多、接触面较广的学生以及热门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优秀大学毕业生,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优越感,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自视清高,在求职择业时好高鹜远,结果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失

去良好的就业机会。金融危机影响下,即使再优秀也要冷静地想一想。很多很优秀的同学在被问到关于是否创业的问题的时候,他们态度都很谨慎,“现在找工作都这么难,开公司又谈何容易”。原本有创业计划的同学也发现创业并不是一腔热情就可以,“现在市场不景气,还是先找份工作积累些经验,等经济复苏了再考虑创业”。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作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

个人观点:

制定一个长达十年的人生发展规划。从第一次就业开始到后面10年如何发展,都要有一个计划。制定职业生涯计划不宜过于短暂,也不宜太长。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应考虑“三性”:对职业的适合性、对个人的兴趣性、对社会的现实性。要敢于去做自己认为可以做的事情,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功。有了明确的人生发展规划,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提高,社会应变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同时,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以及感兴趣的方向,找准自己心仪的工作或发展方向。要明白你适合做什么,你能为社会奉献什么。以平和的心态合理定位,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此,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就业路上的曲折,多些顺畅。

第三篇: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好范文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暑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对于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综合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及因素得出,产生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的原因,艺术生的精神取向相对自由,他们更是侧重于自身的自由,艺术工作相对比较特殊。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不一样。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是由于在城市长大的背景,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三、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第四篇: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

目录

一、摘要…………………………………………………………

2二、调查目的……………………………………………………

2三、调查结果……………………………………………………

3(一)调查对象………………………………………………3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3

(三)调查数据分析…………………………………………3

二、总结及建议…………………………………………………7

内容摘要: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面对各种毕业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择业方向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被“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新的就业制度所取代。同时,面对着国家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政策和每年庞大的高校求职大军,各高校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心理压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消极心态。作为大三的学生,一年后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压力

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缓解这些心理压力的方法。

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目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调查他们的学业水平、择业要求及其它考虑因素。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这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别、学历、专业、所在年级、就业水平、就业还是创业、工资水平要求、工作地点、工作是否与专业相关、是否继续深造、就业方式、家庭因素、是否担心找不到工作、缺乏的能力。调查问卷收集方式主要以网络收集为主。资料收集时间为一个月。后续工作包括: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主要因素归集,调查造成因素的原因,总结所分析的内容,收集各种解决心理问题的建议,总结收集到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三)调查数据分析:

1.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男女比例:男同学占46.2%,女同学占53.8%。说明调查的学生当中女同学比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接近一比一,有利于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2.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学历:本科生占73.8%,专科生占26.2%,调查的学生当中本科生较多,而我们目前所读的是本科,此数据说明后续数据的分析比较接近我们的状况。

3.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在的年级:大一占10.8%,大二占33.8%,大三占41.3%,大四占12.3%,其中大三的学生较多,其观点比较接近我们大部分人目前的观点,说明后续数据有可取性。

4.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读专业:外语占6.2%,电子占9.2%,化药占6.2%,计算机占7.7%,会计占10.8%,金融占9.2%,其它专业占50.8%,说明调查的大学生中所读的专业种类繁多。

5.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占16.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就业,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创业。选择就业的大学生大多都因为创业有一定风险且需要资金而选择就业,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则大多都有资金支持且愿意接受创业的风险并相信创业能带来就业机会而选择创业。

6.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考研的占7.7%,选择出国留学的占9.2%,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选择毕业后就业。另外一部分选择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都觉得读完研究生后找工作会比较容易,且愿意多读几年书;一部分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则大部分家里比较富裕,有足够的资金供其出国留学,且普遍认为出国留学归国后会比较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7.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留在毕业城市工作的占61.5%,选择毕业后回家乡城市工作的占38.5%,说明大部分同学都打算留在毕业城市工作,原因包括:觉得在毕业城市找工作较容易,在毕业城市工作比较有发展潜力,家乡城市较落后等,更有部分人认为没有一番作为就回家乡很没出息。

8.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工资水平要求:1000~XX元的占26.2%,XX~3000元的占41.5%,3000~4000元的占9.2%,4000~5000元的占9.2%,5000元以上的占13.8%。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XX~3000元比较适合,主要原因有:刚毕业,工作经验不足;认为不能胜任很高收入的职位;工资太低的会觉得自己跟没读过大学的人待遇一样等。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比较保守,但又不会太低,足够解决日常用度的工资水平。

9.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担心、焦虑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占7.7%,有点担心但觉得还是可以找到工作的占72.3%,不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占20%。说明大部分学生虽然担心毕业后就业问题,但是对就业还是抱积极态度。

10.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家庭因素的看法:认为就业因自己决定而不该由家庭因素决定的占18.5%,十分重视家庭因素及家里人意见的占21.5%,视情况而定的占60%。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在乎家里人意见,但有时考虑到实际情况,还是不能完全听从家里人意见。顾家的思想在中国人心中依然根深蒂固。

11.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就业方式:选择参加现场招聘会的占53.8%,选择上网找工作的占12.3%,选择亲友介绍的占27.7%,选择上门推销自己的占6.2%。说明大部分学生选择参加现场招聘会或亲友介绍的就业方式。上网找工作同样要面试,参加现场招聘会可以马上把握机会;亲友介绍的工作比较大可能会被录用。

12.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缺乏的能力: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的占36.9%,缺乏组织能力的占23.1%,缺乏交际能力的占24.6%,缺乏独立能力的占15.4%。表明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的学生居多,中国目前的教育方式主要还是以“填鸭式”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较少。

13.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工作是否该与专业相关的看法:认为必须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的占24.6%,认为只要找到工作,不管是否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都可以的占29.2%,想找与自己专业相关,但找不到也不强求的占40%,本来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想从事其他工作的占6.2%。说明想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学生占多数,不管其立场是否坚定。但考虑到目前毕业找工作困难的情况,较多的学生还是会选择先找到工作,再考虑是否与专业相关。

总结及建议:

v调查结果总结:调查的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其中本科生居多,大部分是大三的学生,多选择毕业后就业,会担心就业问题,但相信会找到工作,打算参加现场招聘会的人较多,在考虑家庭因素的同时,也会结合现实情况再决定工作问题,由于经验不足等问题,对工资要求不会过高。

第五篇: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研究

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本次市场调查是针对本科应届毕业生进行的关于就业心理的调查,目的是通过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了解并掌握本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态、自身定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议,希望能对广大毕业生的就业有所帮助。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本科应届毕业生,调查地点为德州,调查项目主要是就业过程中的择业心态、自身定位、工作要求等。

一、调查背景

据调查,2011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达到660万人,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而且这个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悉,2009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150万人,2010年7月份达到220万人。这些数据透露的信息就是:大学生就业工作难度增加。而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相关的各方还存在组织经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今年毕业生就业的不利方面:

(1)在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高校毕业

生人数不断增加;

(2)人事与就业制度相对落后,企业受指标和户口的限制,不能按自己 的需求自主招人;

(3)基层特别需要人,但通向基层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

(4)高校办学没有前瞻性,造成一些学科的毕业生就业难;

(5)国企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事业单位的改组使各单位接受毕业生的数量处于低谷状态;

(6)市级机构精简改革刚刚结束,区县党政机构改革下半年进行,事业单位实行聘任制后,不可能大量接收毕业生。

二、数据分析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一定数量的真实数据,这些都反映了同学们在就

业期间的心理倾向。性别、专业、英语过级等等这些方面都影响到了同学们的心理状态。下面我们就对所收集的数据做一下具体分析:

(一)从整体看就业心态

调查显示,同学们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网络和学校介绍,这表明同学们都可以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但是大部分同学都是将目光局限于学校内部,没有大胆的走出去,去尝试新天地的挑战。我们建议大家应该选准目标,有目的性的走出去看一下,一味的等待并不是就业的良好心态。

截至到12月11日,德州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是非常乐观(不完全统计),其中已签约同学占24%,未签约人数占66%,而双方都有意向的同学占10%。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同学们的心态没有摆正等是比较重要的原因。就这一情况来看,同学们还需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存在“等、靠”的思想,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更有目的性,并且在对职业的要求方面调整使之合理,尽量提高整体的就业率。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学来说,他们对已签公司的满意程度并不高,其中很满意的只占16%,觉得单位一般的占61%,不满意的却占到了23%。这说明大部分已签约同学并不是在非常中意所签单位的情况下决定的,这也造成了违约现象的频繁发生。据我们的统计,遇到更好的单位时,会违约的同学占到52%,还有32%的同学是视违约金的金额来决定。这种恶性循环不仅使同学们不能够顺利的就业,又降低了学校的整体信誉,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不好的印象。所以说,同学们在确定签约单位前要充分了解这一个单位,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总而言之还是一个就业心态摆正的问题。

关于跨专业就业也在我们同学身上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对于与自己专业有冲突的单位会做一定的尝试,这也表明了我们同学的一种创新和挑战精神,在大学里学的主要是一种学习的技能,关于具体的专业技术并没有涉及太深,在就业时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倾向,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我们再来看一下大家在选择单位的时候对哪方面因素最为重视。通过数据显示,大家钟情于个人发展空间大以及福利好的单位。而只有较少的同学会特别重视单位的地域。我们注意到同学们在选择单位性质的时候,超过30%的同学钟情于国企,而更多的同学则表示对企业的性质持无所谓。这也就表明了同学们对自己前途的一种责任心,大家现在都有一股年轻人的热情,都希望能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来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大家对工资的要求会是如何呢?我们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的工资水平要求介于1500~3500rmb之间,这也符合我们应届毕业生的水平,同学们都能够比较正确的认识自己。

(二)职业目标期望与失落心理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心理,他们对自身的期望值比较高。在择业时过多地考虑就业的地域、单位、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等;向往高薪水、高起点、高收人、高回报;向往能到大中城市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而不愿到中小城市、基层学校、私人学校或企业工作。调查显示,在就业区域选择方面,大城市占48.3%、中小城市占34.9%、农村占8.6%、去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占6.6%、偏僻边远地区占1.6%。尤其是来自于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大多不希望再回到农村中小学校工作,不愿“吃回头草”。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进而产生偏执、幻想、自卑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就业行为的偏差。

(三)不科学的就业观念

当前虽然教育行业已经成为比较好的社会就业选择,大部分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及心态也有了较大的改变,能更加倾向于务实与理性。调查显示,在职业目标选择方面,从事教育工作占49.3%、国家公务员占20.9%、企业职员占14.4% ,其他工作占15.4%。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及社会转型期内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不良职业观念和价值取向仍然存在并影响着一些毕业生的就业。一些毕业生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个人及职业的长远发展,在择业标准中把工作条件、经济收人放在首位,忽视自我兴趣、能力和特长,对个人及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认识不周、定位不准,从而导致不能选择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及岗位。调查显示,在择业单位性质方面,事业单位占39.9%、国企单位占25.3%、外国独资占20.5%、中外合资占10.7%、自主创业占3.6%。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很多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求稳定、求就业一次性到位,无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先择

业,后就业,再创业”观念认识不到位,希望一次就能选定理想的终身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主创业。还有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对口、人职匹配等,从而人为增加了就业难度。

三、调研总结

我们深入分析了调研的数据,现在来阐述一下我们对于目前同学们就业心态的看法:毕业生在择业的价值取向上,倾向于未来的发展。过去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要首先考虑户口、工资、福利等,这些择业标准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指向现在。这种变化更有利于他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工作能否帮助自我实现人生理想”已经是大多数人首要考虑的问题。深圳中兴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陈健洲说,中国的大学生在择业观上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他们变得冷静、理智。他们仍旧注重社会理想,但已不再把工作理想化。这有利于他们选择工作,实现人生目标,也有利于企业去选择人才,减少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

不能否认的是,同学们目前的就业心态有待调整,只有摆正心态,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找准目标单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要有所转变。在市场就业的情况下,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需要有一个转变,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调整。比如,最近上海市大学生求职时出现了“三多三少”,即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外企多、国企少的现象。由于就业观念的不适应,有的大学生盲目跟潮,有的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择业,还有的不能根据实际进行就业目标的调整。目前,社会、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不能认同,接受不了大学生失业的现实等等,这些都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毕业生心理问题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就业心态、明确的职业价值观、正确的自我定位、完善的人格品质是师范生就业的重要保证。同时,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师范生将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我们的建议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实际上已经提及了多数的建议,为了给毕业生朋友提供

清晰有效的建议,现陈述如下:

1、大胆迈出校门,用成功的自我营销寻求属于自己的机会。切忌守株待兔。

2、增加信息的来源渠道。这样才能增加就业机会。

3、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前务必慎重、严谨,不要将“先就业再择业”认为就是随便签约,这样对自己,对企业,对学校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4、认清形势,调整目标期望值。

5、明确职业价值,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五、我们的看法

就业形式还是一年比一年严峻,因此我们的调查就很有必要和针对性,有了我们的调查,多数同学还是会有所感悟,认识自己,重新给自己定位,为自己将来的打算,以后本科毕业生肯定是越来越多的,因此,考研在我校学生中将会有普遍的共识,加之研究生扩招录取比例增大,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会有考研的想法,因此,学校应该可以作相关的准备了,如更多开设我校的数学,英语等辅导班,而同学们也应该提早规划自己的人生,不要荒废了时间。

下载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山东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调查报告2007年01月08日山东大学摘要:近年,大学生基层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国家也一贯倡导大学生到基层......

    大学毕业生就业首选调查报告

    七年前的这个时候,xx届应届毕业生小孙在两种选择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中国新闻学专业的最高学府——人大新闻学院的自费研究生,一边是中国青年报的正式编制员工。几个月的痛苦抉......

    大学毕业生就业发展年度调查报告白皮书

    大学毕业生就业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白皮书 一、调查说明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

    大学毕业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5则范文

    大学毕业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项目背景: 作为涉世未深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毕业的压力,如何选择,在剩余的时间如何取舍,将影响着日后的工作情况。是继续接受教育考研,选择报......

    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2010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中,拥挤于就业大军之中的大学生们承受了不少的喜怒哀乐。年初,“大学生做高薪民工”的讨论曾一度让毕业生为当时的......

    大学毕业生就业首选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七年前的这个时候,XX届应届毕业生小孙在两种选择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中国新闻学专业的最高学府——人大新闻学院的自费研究生,一边是中国青年报的正式编制员工。几个月的痛苦抉......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为了真正做好中职教育工作,使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加强了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的要求,我对我校会计专业近三年......

    【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